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
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因素

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因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因素1. 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物流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作为物流大国,中国物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1. 国内物流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国国内市场的物流需求在不断增长,2018年全国物流总额达到280万亿元,规模逐年扩大。
东北、华北、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区域,这些区域的物流产值和流通量贡献了全国物流市场的四分之三。
2.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IT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物流的发展,使得各大物流企业在信息管理、交通网络、物流流程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提升。
此外,国际物流巨头也在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 建设物流强国已成为国家政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加快打造物流强国,提升自身物流能力,已成为国家政策。
政府鼓励各级企事业单位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和应用,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和人才培养。
二、中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物流企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面对物流数字化的新趋势,物流企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管理标准和效率,应对市场变化和不断升级的竞争。
从客户在线下单、配送调度、物流跟踪到签收,全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2. 促进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物流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物流企业将通过搭建在线交易平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模式将更加紧密。
3. 推动物流大数据应用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流大数据将成为物流行业的“新石油”,有望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流大数据,运用智能化技术,制定更精准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效益和服务质量。
4. 搭建国际化物流网络中国物流企业将加强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搭建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从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1.1 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物流总额达到28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
1.2 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物流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物流科技应用不断创新,物流信息化、物流智能化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2.1 物流服务多元化未来中国物流业将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冷链物流、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不同领域的服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2 物流智能化发展物流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物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2.3 绿色物流成为主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物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包括节能减排、绿色包装等环保措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中国物流业面临的挑战3.1 物流成本持续上升中国物流成本持续上升,包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将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挑战。
3.2 物流服务质量不高部份地区和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包括配送延迟、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
3.3 竞争激烈中国物流业竞争激烈,包括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价格战等,将是未来物流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4.1 政府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将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等。
4.2 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将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创造业、电商等,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3 推动物流业国际化发展政府将推动中国物流业国际化发展,包括加强国际物流合作、提升中国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
中国内地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到34.7%和52➢.1国%,内公货路物由周32转%和量9发.0%展上变升化到5表3.2%和21.6%。
➢1980
年
➢2005
年
1.1.4 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安全、快速、及时、方便的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1.1.1 运输线路不断延长,运输布局有所改善。
➢ 中国的交通运输线路从1950年的20.7万公里增加到1980年的124.5万 公里,2005年达到约375万公里,其中:
➢ 2005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了7.5万公里,比1980年增加50%; ➢ 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92万公里,比1980年增加117%,其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 法》等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法律,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使交 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法 制管理水平
1.1.7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才队伍壮大
1.2 中国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运输线路少,通达程度较低
运输大通道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南北沿海运输大通 道、京沪运输大通道、满洲里至港澳运输大通道、包 头至广州(湛江)运输大通道、临河至南宁运输大通 道、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青岛至银川运输大通 道、陆桥运输大通道、沿江运输大通道、上海至瑞丽 运输大通道。
➢详见综合运输大通道示意图
(4)加强与周边国家运输网络建设 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
2005年的32.58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05年达到近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兴起,中小企业的崛起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一环。
一、现状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在数字领域中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物流总额达到了280.05万亿元,同比增长6.6%;物流业增加值为6414亿元,同比增长5.5%。
此外,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用工人数也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就业人数来看,2019年全国物流业用工人数为29.94万人,同比增长3.2%。
然而,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物流成本高。
中国的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很高。
这主要是由于物流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运输设备老旧、不现代化,人工运作占比高等因素所致。
其次,物流行业整体水平低,企业规模小。
虽然中小企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物流行业中,这也成为了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因素。
这使得业务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且由于物流领域内竞争激烈,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
二、趋势面对物流行业当前的发展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1. 利用新技术提升物流效率物流行业最大的发展机遇来自于新技术的应用。
在快递、配送、货运等物流领域,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会给物流行业带来显著的改变。
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得制造业、零售企业等在全球化产品生产时,实时全程跟踪、预测,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与出现问题率。
2. 加速物流的智能化进程目前,中国物流行业巨头已经蓄势待发在智能化方面的研发,大力推进物流业的智能化进程。
未来,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将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如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将越来越注重智能化程度,管理员工将变成程序员,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3. 加强物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物流行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还不足。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使得物流行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1年,中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运输法》,这标志着中国物流业的法制化进程的开始。
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对物流设施建设的投资、降低物流成本以及促进物流企业的整合等措施。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得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在全球生产和消费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内需市场也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2000年以后,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物流企业
开始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系统,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智能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变革。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及欧洲
的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这一倡议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物流的关键节点和枢纽。
目前,中国物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物流市场之一。
据统计,中国物流业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10万
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未来,中国物流业将继续面临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物流模式的演进,物流业将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1. 总体概况中国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物流业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
2. 市场结构中国物流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型综合物流企业、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快递配送企业等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
其中,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重。
3. 物流基础设施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物流网络体系,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储设施。
4. 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开始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物流信息化、物流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逐渐普及,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5. 人才培养为了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求,中国各级政府和高校加大了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
目前,物流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1. 增长潜力中国物流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物流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 绿色物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将逐渐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物流包装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供应链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4. 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物流的新趋势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物流的新趋势一、国内外物流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充分发育,现在已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研究其他国家物流的发展状况,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之教训。
分析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与特点,应该说各有千秋——美国强调的是企业的“物流管理”,日本强调的是社会“物流系统”建设。
(一)美国物流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物流活动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80年代前后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是1977—1978年《航空规制缓和法》的制订拉开了规制缓和的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从而对货主和运输产生了巨大影响。
紧接着1980年通过了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根据这两项法案,运输公司可以灵活地决定运费和服务。
到1984年随着海运法案的通过,运输市场已全面实现了自由化,这不仅带来了运输业的激烈竞争,而且由于运费的自由决定、运输路线、运送计划等自由度的增加,使物流业者能够真正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与其他公司在物流服务上的差别化。
对于货主来讲,可以从发货地到目的地之间自由选择、组合交通工具,实现联合运输。
在物流管理理论上,这一时期随着MRP、闭环MRPI、MRPII、DRP、DRPII看板制以及Just in Time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流通与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1984年哥拉罕姆·西尔曼(Graham Sharma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物流的重大影响》一文,使物流具有的战略意义得到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原“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也显著增加,我国物流工程发展迅速。
經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已经初具雏形,且发展前景良好。
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作了浅谈。
标签:我国物流工程;现状;发展趋势一、关于物流工程及其特征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
物流,顾名思义,指物的流动,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物流概念始被引入我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一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现代物流开始得以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
物流工程又被称为物流系统工程,概括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
具体而言,指在物流管理中,把物流和信息流看作一个系统,融为一体,把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很多大型的物流中心的物流设施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在物流工程建设前通常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析和进行工程设计,待工程建成后,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管理。
即使物流工程的自动立体仓库、运输车辆以及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物流工程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特性,其一般包括如下几种:1.服务。
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是流通系统的特征和作用,而物流系统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纽带,物流系统具体地联结着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和消费,服务性是其第一个特性,服务也是物流系统的第一个目标。
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开展工作就是物流系统服务性的体现。
在技术方面,物流系统会采用“准时供货方式”以及“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的服务性目标。
2.快速、及时。
作为流通系统的一种,为了良好的服务,物流系统需要做到快速、及时,及时性不但是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还是其服务性的延伸。
对于物流系统来说,快速、及时不仅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永远的现代目标。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物流产业的升级,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首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加强和完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建的物流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使物流运营更加高效、便捷。
其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顺丰、圆通、申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企业。
这些企业在技术、网络、仓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大量的小型物流企业也涌现出来,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物流服务。
第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逐渐提升。
为了应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了仓储和配送的效率。
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引入无人机、无人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物流仓储和配送环节的效率和可靠性。
第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国际物流合作,与国外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物流运输和配送。
一些中国物流企业甚至在海外建立了仓储和配送中心,形成了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网络。
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物流成本上升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人工成本上涨、燃油价格上涨、交通拥堵等因素导致物流成本不断攀升,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第三,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些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环节仍存在不足,配送时效、商品损坏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以解决。
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企业数量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物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研究机构, 我们的任务就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长期问题、战略问题和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调研, 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提供建议。
我们长期关注着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
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別是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分配和供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实现、为了节省流通领域的费用。
政府虽然也在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资储运点、建工合理库存、编制并不断修订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图、提倡综合利用各种运输万式及发展联运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措施外,但总体上是按计划生产、储存和运输,实现计划分配与供应。
特別是1963年物资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中转供销仓库以后,全国商品的物流活动基本上由各级物资储运公司和商业储运公司来承担。
物资储运公司遵循"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无论中转次数多少,只向用货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一次性管理费用,物资系统内部调援物资不收管理费,国家要求物资企业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以至于社会物资库存量不断上升,物资周转缓慢、工业消费品的储存和运输按三级批发的供销体制进行,即对应一、二、三级商品批发供应站设立相应的商业储运公司,分別承担三级批发过程中的储运业务、当时的商品零售业主要是国营的百货商店、粮食、副食店和各种物资供应店,它们成了物流的终点,而且大都规模不大,内部物流活动也主要是储存。
在这一阶段,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
我国2023年物流行业现状

我国2023年物流行业现状篇一我国2023年物流行业现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2023年,中国物流行业在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报告将详细分析我国物流行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物流行业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物流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随着电商、制造业、农业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网络、仓储设施、配送体系等硬件条件。
截至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XX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XX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XX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XX万公里;全国港口泊位数量达到XX个,其中万吨级泊位达到XX个。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物流行业的集中度逐步提高。
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和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创新、科技等手段提升竞争力,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绿色物流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物流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等环保技术。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关注环保问题,积极采用低碳、环保的运输和包装材料,以及节能减排技术。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违规排放行为的监管力度,推动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物流行业特点服务网络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逐渐实现了服务网络化。
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将各地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2023年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快递运输铁路市场化

到2022年,我国快递业的员工培训成本预计将增加30%,这将对快递企业的管理成本造成较大的冲击。
4. 数据信息化建设成本增加:为了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快递企业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提高运单追踪、信息查询等服务的质量
市场化推动快递行业发展
Marketiz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快递铁路市场化推动发展
快递铁路市场化
市场份额 业务量 运输成本
碳排放量 服务质量 可持续发展
快递行业
2023年快递行业趋势预 测
1. 高速铁路快递运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高速铁 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快递行业将积极利用高铁运输的优势, 实现新一轮的市场化发展。预计到2023年,高速铁路将成为 快递物流的重要运输方式,其快速、准时的特点将满足市场 对快递时效性的需求。
•引 进 智 能 物 流 设 备 : 到 2022 年,我国快递行业将加大对智 能物流设备的引进力度,预计 将有XX%的快递企业引入无人 机、AGV等高效快递配送设备, 提升运输效率。
合作共赢发展
1. 快递运输铁路市场化有助于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吸引更 多的企业参与快递运输铁路业务,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行 业成本。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提升整个行业 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分析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推动快递行业市场化
高速铁路 快递运输 网络总里程 2021年 3.6万公里 市场化程度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中国物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物流活动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时期,当时的物流主要是以人力和畜力进行的。
货物由人们肩挑背扛、马驮车载,运输效率较低。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规模和效率也逐渐提高。
在封建社会时期,物流逐渐由个体运输向专业物流组织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开始有了相对规模的发展。
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物流工具是运河。
在大运河的带动下,大量商品、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得以运输,物流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近代,物流业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是铁路和汽车的发展。
铁路的出现使得远距离货物运输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也加快了物流的速度。
汽车的出现使得末端配送更加灵活。
同时,海运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也为中国物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物流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和透明。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在物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仓储和配送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物流成本较高、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业的结构优化和发展。
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以出台,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
同时,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也得到了实施。
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物流业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2019年,中国物流总额约达280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一。
在物流业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以及大量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物流效率还有待提升。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报告》,中国物流绩效指数仅为48.5,排名仅在78个国家中的26位。
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环节中涉及到的人力、设备、资金等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导致物流成本高企,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研究1. 电商物流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商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
根据彭博社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1.7万亿美元。
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
电商物流强调“快、准、便宜”,要求物流企业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电商物流的跨境物流业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
在物流业,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势头。
数字化转型包括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等方面。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实时掌握货物信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未来,物流企业还将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3. 绿色物流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绿色物流的概念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物流强调减少物流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未来,绿色物流将会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物流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环保的物流技术和装备,并且改进配送模式、优化物流网络,实现物流活动的在可持续的基础上的发展。
4. 新型物流业态的挖掘物流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些新的物流模式。
中国物流发展史详解

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不足,缺乏高 效、智能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业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 展,推动物流业增 长
物流业与制造业、 农业等产业的融合 发展
物流业在国际贸易 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断提升
物流业技术创新和 绿色发展成为未来 趋势
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化升级 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物流效率 绿色物流发展:降低物流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业与新零售融合:提升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跨境物流合作: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实现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公路运输: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中国开始建设公路,逐渐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
航空运输: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开始起步,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逐 渐发展成为商业航空运输。
港口建设: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资源,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港 口建设也不断完善。
物流技术的初步应用
1980年代初,中 国开始引进国外物 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于物资调配和运效 率和管理水平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为中国物流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 程
物流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背景:计 划经济体制下 物流行业的弊
端和不足
改革措施:引 入市场竞争机 制,推动物流 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流发展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化、实施现代物流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办法;90年代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和东南亚存在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我们对这次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御危机能力,使过去将近20年的现代物流的理论准备迅速被经济界和管理层所接受;那个时期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组对比性数据,使经济界震惊于我国物流的潜力;这些外在的因素迅速触发了我国经济领域潜在的现代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启动;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始实质性的物流运作,重要标志是:学术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推介现代物流;一些率先进行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对经济界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影响的与物流相关的传统大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明确要向现代物流转型;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一批与现代物流运作有关的外国企业,已经对谷内企业有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物流规划,而且破天荒地明确现代物流是深圳市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我国现代物流进入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进展: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2001年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我国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经济界和物流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必需的;2.物流规划工作物流规划工作是这个时期极具特点的现代物流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50多个省、直辖市、中心城市开始或者已经制定了物流规划,数不清的产业和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切实地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如此广泛、如此大规模的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很少有的事情,也是国际上的一项创举;在这些规划中,仅物流基础和园区就规划了200多个;3.物流平台建设作为现代物流基础的物流平台建设,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物流平台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多年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发挥了基础的作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开始之后,物流平台建设不仅加速在“做大”而且注重完善平台的结构;进展最为理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受惠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支付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需求:远程、即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货物静止和动态的识别;精确和便捷的定位;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管理等;铁路、公路线路的网络,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平台的建设迅速向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推进,覆盖全国有效的物流平台远景已十分明朗;例如,就高速公路网络平台而言,今后30年将形成总量为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横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并且能够实现和台北的高速公路对接;2010年,西部地区公路网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业将达到1.6万公里;4.全社会都感知和开始重视物流最近几年,物流已明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几大“热点”之一,几年前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物流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业成为媒体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向物流这个热点的明显倾斜:新建和翻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还不愿涉及物流,仅有少数几个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现在已经达到两百多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进入物流人才培养领域,标志着物流人才和物流学术的心发展局面;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运作系统化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2、物流服务网络化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3、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收集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GPS、GIS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4、物流活动全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商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必然产生物流;面对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这决定我们重视物流的重要性;现代物流行业已经实现无国界时代了;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式的形成随之而来就是国际物流的产生;假如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也是难以实现;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物流国际化战略的研发,中国更应顺应趋势,开拓完善物流市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对于已形成规模的物流企业,不仅要加大开发力度,而且要帮助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除技术上的先进性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已有规划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应该提前介入,帮助制定企业物流运作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步骤,帮助建立融资方案和信用结构,把融智和融资结合起来,尽早培育,跟踪开发;3背景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十分丰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流行和快速发展,都已表明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虽然在一定时间内物流行业取得了一些的发展,但就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目前的核心竞争力而言,与我国的市场需求还不相称;我国有很多仓储、运输、储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飞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精细化的今天,怎样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使之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落后,员工素质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例如,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能力不足、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路径和对策,包括确立现代物流理念、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定位问题、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整合战略等对策;。
我国物流的现状

我国物流的现状
关于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可以总结如下:
1. 整体规模与增长
- 跨境物流市场规模在多重挑战下仍保持强劲增长。
2. 进出口贸易关联性
- 物流行业发展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紧密相关,随着GDP的增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持续上升,这为跨境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仓储物流发展
- 通用仓储面积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尤为迅速。
从2018年至2022年间,全国通用仓库面积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反映了国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
4. 区域市场格局
- 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覆盖了不同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各地产业园区建设和优势企业发展活跃,预示着整个产业在地域上的进一步均衡和优化布局。
5. 特种物流
- 特种物流作为物流业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其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也受到关注,表明该行业正处在持续拓展和专业化的进程中。
6. 技术驱动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物流、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也在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结合以上信息,中国的物流行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并在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对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 国内外物流业概述 • 物流技术发展对比 • 物流成本与效率对比 • 物流政策与法规对比 • 物流企业竞争力对比 • 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国内外物流业概述
国内物流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 的深入,物流业开始起步,主要 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
法规完善
我国不断完善物流相关法规,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物流法》,以规范物流 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行业的健康发 展。
国外物流政策与法规
政策引导
国外政府通过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
法规监管
国外政府在物流法规制定和执行方面相对严格,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对物流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 行严厉处罚。
配送效率
国内配送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配送网络不健全、配送路线规划不合 理以及配送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信息化效率
国内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化效率较低,影响了物流效率和 准确性。
04 物流政策与法规对比
国内物流政策与法规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业发展政 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 ,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分析
01
国内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 型的全国性物流企业。
02
国内物流企业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服务,导致竞争激烈。
03
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对物流信息的 整合和共享,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国外物流企业竞争力分析
国外物流企业规模较大,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能 够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前言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论文将就中国物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探讨。
二、中国物流业现状1.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万亿元,物流业的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
2.物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物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作效果。
例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物流,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决策效率、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效益,让物流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及日益复杂的物流环境。
3.城市物流面临挑战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城市物流产生了影响。
城市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交通需求,城市交通拥堵和物流配送效率低下成为了城市物流的难点所在,给城市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物流企业之间竞争正激烈近年来,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价格和服务上的竞争,更加强调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及专业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的一站式服务、高效物流型智能仓储、数据共享协同等创新性服务。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1.物流供应链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物流的供应链整合、一站式物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整合物流供应链会大幅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物流服务需求。
2.全国网络化覆盖逐步扩大全国性的物流难题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应对这一问题,物流企业已逐渐实现了全国网络化覆盖,同时也提升了服务水平。
未来物流企业将以大型仓储物流群集为依托,结合现代物流手段,采用大数据分析、信息化技术等专业性服务,加快物流速度,提升服务质量。
3.物流企业重视绿色发展在这个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社会环境下,物流企业和客户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物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
“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新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业发展进入“十五”规划,六部委出台首部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挂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动物流规划与建设等重大事件为标志,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物流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2002年的中国物流在持续“升温”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对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探索中,加大了实践操作的分量;政府、企业和行业社团组织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实质性进展。
不少专家指出:2002年,将以从“务虚”到“务实”的“转折年”,写入我国物流发展的史册。
这一年的中国物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
沃尔玛是全球500强之首,2002年决定把全球采购办公室(采购中心)从香港迁到深圳。
目前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开了20多家分店,其中有7家在深圳。
沃尔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采购了12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分销到世界各地。
同年,全球日用化学品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上海也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预计今后5年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出口额将超过5亿美元。
二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
例如马士基物流公司2002年在中国获得大连﹑南京﹑宁波﹑重庆和成都五个分支机构的营运执照,至此共有14个分公司和两个代表处,是至今为止在中国最大外资物流商,网点布局已构成一张大网。
日本邮船(NYK)作为日本最大的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已有4个分公司,又申请开设天津分公司和连云港、武汉、重庆办事处。
Exel公司目前在国内已拥有15个业务区,员工人数逾800人,其服务对象已经朝多元发展,由专门针对科技公司扩大到汽车、消费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材等领域的公司。
三是中外合资的物流项目急剧发展。
例如上海航空公司与日立物流、香港正大船务公司在沪组建现代物流企业。
交通部批准的合资物流企业---大众交通控股51%的上海大众佐川急便正式成立。
交通部批准了厦门象屿保税区惠建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仓储和中转业务的申请。
2002年中国引进外资突破5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其中物流领域是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目前外资的进入主要竞争的是高端市场,即跨国公司的客户需求、国际物流业务等,同时给国内带来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
第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
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
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例如春兰集团建成全球采购与供货网系统。
此后不仅在自己的专业网上发布采购信息和招标项目,而且将通过采购供货网向全球厂商开放供货体系。
上汽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天地物流控股公司合资组建了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公司总投资4951万美元,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
由华联超市投资的上海华联超市物流公司年中成立,以上海为中心,在沪、宁、京等地设有五个现代化联网的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全国配送框架,向近千家零售店配送。
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实施行业整合,打造全国分销配送体系,实现网上销售一体化。
同时,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大宗出口。
首先重点启动和开展了11个省会城市的网建联动项目,并在上海进行了试点,已经初见成效。
此外还有联想集团、一汽集团、宝钢、海尔、青啤等等一大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启动新的物流改造工程。
工商企业的物流项目规模大、范围广、效益明显,成为2002年中国物流市场的主角,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世咨询公司(Mercer)的调查,当前,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2%以下,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2001年相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声音更趋理智、稳健。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
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
2002年最有影响的例子有:中国民航经过资产重组后成立六大集团,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
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中信泰富及北京首都机场共同投资筹组一家大型的货运公司。
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将拥有四架波音七四七型货机,员工1200人左右,可飞抵包括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和日本大阪在内的19个国家的29个城市。
新成立的公司名称是“国航货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成为目前内地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
另外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物流公司宣布以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面貌正式全面进入市场。
中国铁路系统最大的物资流通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与国内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1859万股。
目前已在国内10个大城市设有分公司,建立了19个区域配送中心和218个协作配送中心。
2003年年初,中国邮政物流公司的筹备成立标志着国内网络覆盖面最广的物流公司诞生了。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
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
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
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第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
2002年在落实“电子政务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物流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攻关技术来开发,其中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内容之一。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广州、中山、深圳、杭州。
海关总署的“电子口岸工程”初战告捷,上海口岸数据中心正式运行,为上海大通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
上海口岸的出口成品通过无纸通关只要50分钟,最快30分钟;进口报关速度已经缩短至15分钟,部分料件甚至达到6分钟。
事实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通关的效率,对于整合物流信息和流程规范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年,北京、广州、满洲里等一批口岸的信息化系统也纷纷告捷,物流的信息化从涉外贸易做起,也是“入世”“接轨”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致。
另一件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了首届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该项活动以应用效益、流程改造和标准化、规范化成果为评选准则,推选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计16个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IT界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关注,《赛迪集团》和《计算机世界》两家IT媒体都对物流信息系统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
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
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第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
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据统计,2001年以前我国家高等院校中实际上在进行物流专业招生的或者专业方向招生的(以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专业出现),大概有15所院校(其中只有两所院校是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的)。
2002年,光本科教育,我们国家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者是物流工程专业,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
另有15000人在正规院校接受不同程度物流专业的教育。
此外,还有大批各种在职短期培训,此类培训已经开始走向规范化,成为2002年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国家劳动部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中国第一个物流方面的国家职业标准,即物流师的国家标准。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引进了世界贸易组织下面的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证书,前期工作已经开始,组织了一些院校进行教材的翻译和资料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