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现代化与政党现代化 文档

合集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探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探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探究作者:沈艳来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04期摘要:在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内涵及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的路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自觉自主自为意识、着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资政,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使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以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更好地发挥与参政党地位相适配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现代化;民主党派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4-050-06基金项目: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20211s1yb kt-095)。

政党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标志,缘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的引领者(或参与者)。

国家治理现代化越是发展,对政党自身的现代化要求就越高。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党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功能定位、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工作方式等,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引领(或影响)国家和社会沿着富强民主、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

一个能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作用的政党只有高度重视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其政治地位,避免被历史淘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参与力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具体体现为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政治参与力量。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构成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构成

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构成《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能力的构成》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它是指在政治领域中,国家制度、政党制度、社会组织、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和进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政治现代化进程来提高国家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成功与否,与国家能力息息相关。

国家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行使权力、维护国家利益、应对国内外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构成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治能力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基石。

法治能力包括法治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法治观念的普及与树立、法律法规的科学合理性等。

一个具备良好法治能力的国家,能够依法治国,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治能力,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法治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现代化水平。

其次,公共管理能力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

公共管理能力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等。

一个具备高水平公共管理能力的国家,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中国政府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效能等措施,提高了公共管理能力,为政治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动力。

第三,社会组织能力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社会组织能力包括社会团体的自治能力、市民社会的发展能力、社会组织的协调能力等。

一个具备良好社会组织能力的国家,能够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中国政府通过放宽社会组织注册条件、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等政策,提高了社会组织能力,促进了政治现代化进程。

最后,国家形象塑造能力是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国家形象塑造能力包括国家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国际舆论的引导与监测、国际交往的平等与互利等。

一个具备强大国家形象塑造能力的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维护国家声誉和利益。

中国政府通过大力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了国家形象塑造能力,增强了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国际影响力。

现代化中的政党与政治稳定_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_述评_江毅

现代化中的政党与政治稳定_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_述评_江毅

45现代化中的政党与政治稳定——《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述评江毅(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长沙 410138)[摘 要]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制度化缺乏是政治不稳定的内在原因,建立政党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

尽管其理论存在着各种缺陷,但是对我国的政治稳定和政党制度仍然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治制度化 政治稳定 政党 在现代化中实现政治发展,是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后,努力争取的目标。

但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实现政治发展,反而陷入了永无休止的政治动荡中。

一般说来,纯正的传统社会(贫穷国家),虽然愚昧、贫穷,但却是稳定的[1](P.62),高度富裕国家也是稳定的,而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却是不稳定的。

由此,亨廷顿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2](P.38)。

那么如何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呢?亨廷顿为此提出了强大政府论的观点。

何为强大政府?强大政府就是能实现政治稳定的政府,而强大政府的构造关键又在于建造一个强大的政党。

亨廷顿就此对政党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一、政治制度化缺乏——政治不稳定产生的内在原因 在讨论政党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前,我们首先对亨廷顿关于产生政治不稳定的论述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他用了下面公式对此作了说明: 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颓丧 2、社会颓丧÷流动机会=政治参与 3、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员[3](P.51)亨延顿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许多层面的进程,它几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中与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动员,二是经济发展。

社会动员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会渴求的变化,而经济发展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会能力的变化。

[4](P.31)现代化要求这两者并行发展。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因此,这两者就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两大因素。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政治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一、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组织形式。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包括多党制、选举制度、权力制衡等。

多党制体现了广泛民意参与和政治竞争的原则,增加了政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选举制度通过公开、平等的选举程序,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使政治权力更加合法化和民主化。

权力制衡是指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护公民的权益。

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政治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公民意识、法治观念、人权意识等现代政治文化。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法治观念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依法办事,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和解决纠纷。

人权意识是指公民对自由、平等、尊重人权的认同和追求,通过法律和制度保障人权。

三、政治生活的现代化政治生活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政治现代化要求建立多元的政治参与机制,包括公民参与决策、政党竞争、社会组织参与等。

公民参与决策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包括公民投票、听证会、讨论会等,参与政治决策并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党竞争是指政治各方利用选举等方式进行政治权力的竞争和交替,保证政治权力的和平过渡。

社会组织参与是指社会组织通过法定途径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发挥社会力量对政府的制衡和监督作用。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和任务,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

在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活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顺应人民意愿,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五、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西方学者认为推动和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力量主有:精
神领袖的推动、政党的推动、文官组织的推动、军队的 推动、政治文化的推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其推动的主导力量是代表着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要求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既是政治现代化的两种形态又可以 为政治现代化提供动力。
得到发展。

◎政治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即“把理
论的严密性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并通过系统的多国 比较来考验普遍性”。 阿尔蒙德 《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 1959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
◎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 其中“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
是人们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达成的共识。目前 普遍达成的共识是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现代化、 人权的保障和政治体系的效率等目标。
六、政治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
☆一是以伊斯顿、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体系功能方法学派,
把体系理论要素与结构功能主义相结合;
☆二是以伦纳、多伊奇为代表的社会过程方法学派,通
过对国家社会进行比较的定量分析,把政治行为和进程 与诸如城市化、工业化和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等社会过 程联系起来;
☆三是以布莱克、亨廷顿和李普塞特为代表的比较历史
方法学派,倾向较传统的方法,进行经验的比较研究, 丰富了“现代化类型学”。
小结
☆总体上说,政治现代化理论试图从历史(动态)和结 构(静态)两个层面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前一个层 面来看,政治现代化被定义为政治形态(系统)从低级 向高级阶段或从传统阶段转向现代阶段的变迁过程;从 后一层面看,该理论试图通过一整套测定指标(或量化 或定性)来衡量政治现代化。实际上,在“历史”和 “结构”之间达成兼顾和平衡的追求(也不乏二者的冲 突)贯穿了“政治现代化”学术研究演进的历史。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积极的发展 观;努力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和概念的进步;重视 经验实证研究方法。西方学者的理论自觉,使得理论研 究与经验事实及时互动,方法论上不断创新并不断刷新 旧有的理论成果,这些概念体系和方法论启发着中国学 者以及中国的现代化研究。

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企业导报’()’年第)* 期是,无论民主怎样被定义,人民的权力(:":/715 :"6%5)始终是民主的内在规定’由于其现实层面的复杂性,因此,对于民主的衡量,一种可观察"可评估的程序性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对民主的程序性定义源于熊彼特,其内容为:%民主是关于政治的制度安排,某些人通过竞选人民的选票获得决策权’&这一定义涉及民主的本质:参与’民主的本质是人民权利,而实现形式则有赖于不断扩大且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政治参与的概念,亨廷顿将其定义为%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维巴则将政治参与视为%最终目的是企图影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二者表述虽异,都指向政治参与的实质’而对于政治参与最为广泛的界定则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民众,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最主要内容,其对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三个方面’())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是将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向更高层次’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不仅增强了政策的科学性,更是减小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作为选举的政治参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选出尊重民意的公职人员,并能够保证政治体系在运作过程中的自我修正和完善’(’)政治参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体系权力基础和决策资源提取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建立健全政治参与机制,增强政治体系的整合功能,促进公民民主意识的成长,从而促进政治生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政治参与可以维护政治体系的结构稳定和运行平稳’政治参与的开放性有效的避免了极端的"非正常的利益表达,将多元诉求纳入到统一的制度框架内,克服了政治体系转换造成的危机和动荡’(二)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从政治参与层面审视和回顾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状况与历程,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正在朝民主化的政治形态迈进’但这并非意味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现实政治参与状况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仍然任重道远’某些问题的出现甚至会严重阻碍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当前,当代中国政治参与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选举机制较为落后’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的投票选举是政治参与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在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政治制度,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和国情所限,选举原则和制度并未得到充分贯彻’具体体现在:())直选程度较低’现阶段,当代中国的选举主要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办法’从)O-( 年开始,直选范围扩大到县级,县以上人大代表仍由间接选举产生’但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不仅难以全面准确反映选民利益诉求,也使得选民难以对代表实行有效监督,从而切断了选民与代表间的责任关系’再加之社会利益的高度分化,要求直选的呼声将日益强烈’(’)选举机制和程序存在缺陷’根据#选举法$的规定,虽然代议机关代表和地方国家机关特定公职人员可以由达到法定人数的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出,但是在现实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运作’长期以来,中国的选举都是在统一的法律规范下,通过从上到下的周密部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以及各地方人大常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组织和行政优势的运用和发动,使得独立于组织外的享有被选举权的独立公民被选民或代表联名推荐作为候选人变得困难重重’其次,民主监督机制仍不健全’当前,当代中国政治系统的结构设计并不乏履行监督职能的政治主体和多样化的监督方式’但是,各监督主体都没有明确具体职责和相应责任意识,造成监督主体虚化’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是履行监督职能的最主要机构,但并未充分发挥法律所赋予的监督职能’而政协的职能仅限于建议和批评,其影响和作用非常有限’公众作为体制外最重要的监督群体,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督途径和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其监督也难以取得实效’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分权制的进行,各地区%一把手&在人事和财务方面的权力高度集中,而权力监督的缺位却使得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最后,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比较缺乏’现阶段除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社团组织外,几乎不存在其他合法的政治性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途径严重不均衡,占当代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更是没有一条有效地政治参与途径,农民的%政治参与&以%上访& 等非常规形式普遍存在’随着城市化速率的加快,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也是当前政治体系中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特殊属性以及各种制度存在的缺陷,农民工政治参与长期处于边缘化困境’而这一问题也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三"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全球化起源于经济领域,而全球化过程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复杂变迁的过程’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必然要面临这样一种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亦离不开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发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效应对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对于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影响’从这样一种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互动的角度去理解和审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发展不仅是政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域’(一)政治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国内事务越来越具有国际属性’全球化对国内的政治文化"政治传播"政治过程和政治体制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尊严等现代政治价值,正随着全球化而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政治价值和政治评价标准;在政治传播方面,由于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电子出版物的兴起,国内政治信息的垄断和特权正在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在政治过程方面,由于全球化主要是双边或多边之间的平行式的交往和互动,这促理论视野’,’企业导报’()’年第)* 期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三个维度谢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广东广州G)((G,)*摘要+政治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顺应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从个人来说,表现为公民逐渐向%政治人&的转变;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来说,表现为政治参与有序扩以及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而全球化角度来说,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是在与全球化进程相互影响的环境下进行的’三者合而为一共同构成审视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视角’*关键词+政治人;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全球化;民主化趋势目前,对于政治现代化的认识和分析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但是,现实的政治发展早已突破传统的%国家范式&’因此,建构一种更加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分析框架是有必要的’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入手观察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即充分尊重了这一进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又突破了仅从国家层面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从而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一"从%政治人&的角度审视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从作为个体的人的角度来说,政治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于现代政治理念的接受以及%政治人&的形成’(一)政治现代化的载体(((政治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从人的角度去诠释政治现代化是秉持了人的政治主体性这一理念’从本体论的角度讲,所谓主体性就是以人为社会生活的本原,主张通过人的本性和主体活动来说明人类社会生活的生成及性质’人的主体性亦包含人的%价值主体性&,政治价值通过人这一价值载体得以实现,即%人是政治的目的&,而人也需要政治的服务功效以实现人的政治本性和提高人的政治主体性’所谓的%政治人&就是具有政治知识"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并参与政治活动的社会的人,他们是现代政治价值理念的载体,是政治活动的主体,政治体系的建立者和运作者’%政治人&的形成依赖于广泛而多样化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人并非天生具有政治人的品格及素质,而是在各种政治社会化途径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现代化的民主社会要求民众广泛而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如利益集团"政党或直接与政府接触处等方式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由于政治参与是一种公共活动,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进行的,因此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必须秉持自主"平等"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身诉求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政治素质及参与能力得以提升’现代性价值理念的主观基础在实践中得到强化’而随着政治参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程度的深化,政治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将以理性精神来指导自身的政治行为’(二)阻碍当代中国公民政治人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影响和衡量政治人的成长及成熟有两项因素是最重要的:())公民知识水平的高低’以当代中国为例,虽然建国以来,由于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显著提升,而且改革开放后政治现代化途径也急剧扩展,但距离现代政治国家所要求的公民意识仍相差甚远,列宁曾对民主能力与文化知识间的关系做过一段精辟论述: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民众参与政治需要的是理性"远见和判断力,而这些均是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一个人若缺少足够的知识,则难有远大目光,也不会超出个人和群体的利弊得失去思考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倘若一国绝大多数国民不具备参与政治的素质,即使再完美的政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也会发生扭曲和变异’除非民主的思想与行为的习惯变成了人民素质的一部分,否则,政治上的民主是不可靠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在个体层面表现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状态’我国是一个经历过漫长封建时期的国家,封建形态的政治文化依然存在,而民主传统很少’诸如%权力本位&"%臣民意识&"%等级观念&等与现代价值观念相悖的理念依然在民众思想中作祟,对现代价值观念的接受形成严重阻碍’而政治现代化要求民众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必须与传统社会的糟粕分道扬镳,并向现代社会的人们看齐’因此,这在本质上是一连串旧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信条全部受到侵蚀或被放弃,人民转而选择新的社交格局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二"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审视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一)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序扩大的政治参与国家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体和现代化的载体是政治现代化分析的主要对象’在国家层面上,民主政治的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而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以及参与机制的完善程度则是衡量民主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政治参与也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字%8%C"&&,意为人民’历史上曾经有众多学者给%民主&下定义’由于%民主&一词的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因此没有一种定义被普遍承认过’作为一种价值,其内在的争议性使其不断变换含义’而作为一种规范或模式,现实通过这个概念被考验,并通过对照而找到其想要的东西’在这一概念的批判之下,现实总是进一步改进’但理论视野’,)企业导报’()’年第)* 期!!!!!!!!!!!!!!!!!!!!!!!!!!!!!!!!!!!!!!!!!!!!!!!!!!!!!!!!!!!!!!!!!!模式时,<j!"T,4‘<MTj4M< 会计师最优战略是违反规则’因为当会计师采取违反职业道德,执业规则,侵害社会公众利益战略时,管制者的最优战略是政府管制模式,会计师事前能理性预期管制者的行动,那么他将修正自己的行为主,采取遵守规则行为主,而管制者也会理性预计到注册会计师将修正的行动’双方都不能达成一个持久的协议,任何协议在管制博弈模型中都是脆弱的,随时面临瓦解’整个会计师业务领域呈现完全无序的状态’参考文献=)>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OOG=’>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OOG=,>4!施蒂格勒,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OOS使国内政治过程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纵向式互动,逐渐转为平行的横向式互动,及更少命令性的政府行为,更多协商性的合作行为;在政治体制方面,全球化进程将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参与国际经济生活的国家确立一套更加民主和有效的政治机制,以保证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与和平的环境,使人们在享受不断增长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享受到不断增长的政治利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公民意识的成熟还是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全球化影响的结果’但是,全球化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并非全部有利,对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和对国家主权基础的削弱是全球化对于主权国家的主要威胁’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全球化的最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当代中国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以主动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突破传统的中(((西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二元对立思维,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有益条件应用于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二)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对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为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创造了现实条件’而各种民主治理理论和设想则为世界民主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进步,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世界民主必然成为追求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现实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建设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一个民主自由的现代化中国亦是推动世界民主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影响当今世界事务的主要角色,中国对于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在初级层次上,中国应在国际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世界政治趋向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的改革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具体体现,中国应当积极参与这一进程,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维护大国协商一致的原则,倡导并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法规,使联合国充分发挥其协调和监督的功能’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中国加入世界组织不仅是对外开放的需要,更是促进国家间合作"维护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以及建立更加民主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推动者’在较高层次上,一个充分实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中国应当努力推行并实践其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价值理念’%和谐世界&的提出源于中国传统的%和合&价值观念’%和合&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伦理道德范畴,是中国伦理秩序的核心,因而%和合&文化又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秩序哲学’作为规范社会行为体相互关系的基本观念之一,%和合&概念的函义就是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倡导以和平和合作的精神构建和睦的国家间关系’世界政治的民主化与当代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二者都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并规定了一种相互合作"和谐共存的生存状态’总之,全球化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当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担负起对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责任’在国际组织中充任重要角色,致力于确立一套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谋求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在国内治理方面,逐步确立和弘扬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价值,在继续推进善政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民主"法制"效率"透明"廉洁"负责"合作"参与和公正&为主要标准的善治,这是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现代化提出的要求,也预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政治现代化建设关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长远与稳定,其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是一项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过程’无论是从政治人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参与以及全球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一论题,都是在尊重其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程度上的理论简化与梳理,提出新的解释范式和认识框架,从而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世界政治民主化趋势下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这一普遍性与特殊性共存的历史进程’参考文献=)#>列宁全集$第+’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O-*(’(()=’>=美>杜威*人的问题=I>B付统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OSG (G))=,>杨宏雨,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F>-#江苏社会科学$(南京).’()),(,):’(+/’)’=+>景跃进等编0政治学原理=I>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O+)=G>=美>熊彼特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I>3北京:商务印书馆4)O*O(,,*)=S>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I>5李景治等编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O(’-()=*>全球化与政治发展=I>7俞可平著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G9+(=->国际战略学=I>,李少军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O (’O()(上接第S+ 页)理论视野’,,。

专题二 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专题二 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专题二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命题趋向】政治现代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主题。

文综考试以来,每年至少有一组选择题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有关。

就其命题思路而言,有的说是直接考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或成果方面的试题。

由此可见,与本专题相关的内容是近年来各种试卷的命题特点。

复习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其影响;政治现代化与经济、思想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政治现代化历程。

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捍卫和重建民主政治、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所作的努力。

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促进或阻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史实,并对他们作出正确的评价。

我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特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增强民主意识和公民的参政意识;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

【考点透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可以分为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

本专题复习过程中,建议以“谋求政体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共和国的诞生”“民国时期捍卫民主政治的斗争”“共产党人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近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为主题展开。

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的民主斗争及其成果前后相承,共同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可以说,晚清的两次民主化浪潮建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民国时期反专制统治的斗争捍卫和巩固了民主政治的成果,共产党人所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则次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题指导】纵向联系与比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本专题的学习。

了解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过程、特点,特别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和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有利于认识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此外,适当联系明清时期李贽和黄宗羲等人的民主思想,有利于理解近代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论政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论政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1 . 5行 政 高效化
政治法治化 的衡量标准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宪政意识 的确立、行 政立法的制度化和依法 行政 的规范化 。政治法治化 的核 心就是要牢固 树立并强化宪政意识,其核 心就是确立宪法和法律的绝对权威 ,建立 法理型的政治结构,以此来实现政治领袖有规则的更迭 ,实行政治运 行的规则化。但是宪法意识本 身很难衡量 ,在实践中,我们就可 以通 过违宪审查制度是否建立、可 否提起宪法诉讼、各级政府 如何处理和 宪法相冲突的部门或地方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来衡量。
社会观察
论政 治现代化 的评价标准
聂华念
( 郑州 城 市职业 学 院 ,河南 郑州 4 5 2 3 7 0 )
摘 要 :政治 现代 化 是一 个 国 家或地 区的政 治结 构和 功 能不 断变化 ,是传 统 向现代 的演 变过程 ,也是政 治 系统 的 不断 完善和 各 项机 制的 逐 步健全 过程 。对 于 政治 现代 化 的评 价标 准 众说 不一 ,运 用 文献 资料 法 、逻辑 分析 法结合 现今 民 主政 治发展 的趋势 ,研 究发 现政 治现 代 化的评 价 标准 应该 从政 治 制度化 、政治 法 治化 、政 治稳 定化 、政治 民主 化和 行政 高效化 进行 。 关键 词 :政治 ;现 代化 ;评价 标 准
优录用;严格考核 ,按工作 实绩决定升迁;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不 断提高官员的素质 ;由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进 行管理 ,公务员的升迁 撤免和政党及领导人的变化无关等等。 行政结构是否合理。根据组织管理学的基本 原理 ,机构的组织设 计对于机构的功能绩效影响巨大 。合理 的行政机关组织结构 ,有利于 科学决策以及决策 的及时执行。具体涉及行政区划的大小和层级,行 政单位的数 目和结构等等 。 行政体制是否通畅。对 于提高政府效能来说,机构上的改革还只 是起步,更重要 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具体公共事务领域 的改革 。如投融 资体制的变革、粮食体制的变革、社会保障体制的变革、财政金融体 制的变革、外贸体制的变革等。只有这些具体的行政 管理领域都能做 到理顺体制,做 到流程科学、政令通畅 、反馈及时、行动迅速 ,政府 的管理绩效就会大大提高 。

中国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和思想解放)

 中国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和思想解放)

中国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和思想解放)现代化也叫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现代化的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核心)、信息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城市化等。

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同时,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演进。

现代化发端于西欧,后影响至美洲、亚洲等地区。

现代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原生型或内源型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hin),其特点是自发、自上而下、渐进持续的变革过程。

如近代以来的欧美国家;传导型或外源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它是在自身内部因素较弱或不足的条件下,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形成重要的推动力。

国家内部各种矛盾和动荡集中、急速、大幅发生,且暴力斗争频繁,其现代化的进程曲折、反复,不容易保持连续性,有时出现“断裂”。

如亚、非、拉国家,尤其是中国。

说明:1、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今更应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2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复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更不能引进发达国家弊端;3、现代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对话。

一、经济现代化——工业化1、起步(1840—1911年)⑴历史背景:①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和资本市场、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自然经济瓦解,为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

③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⑵表现:(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2)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

⑶特点:①中国经济近代化是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反应,不是自愿的;②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③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④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党内民主与政党现代化

党内民主与政党现代化
T E R T A O I N 党建新论 H O EI L RZ C H O
党 内 民 主 与 政 党 现 代 化
一毕 德 刘 朋
【 提 要 】党 内民主是政 党现代 化的 内容和方向 ,政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 民主价值在 党内得 以普 适的过
程 。加强党 内民主建设 ,推进政党现代化 , 目前要注意党 内民主文化的培养 ,走精 细化 民主之路 ,扩大选举

而难 以推行 、奏效 ,损 害社会 的和谐稳定 。民主决策
反映的恰恰是多元利益关系 ,目前 中国共产党有 80 00
多万 党员 ,分 布于各个行业 和社会各 阶层 当中 ,只有
充分发展党 内民主 ,广泛 听取党 员群众 的意见 ,调 动 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发挥 广大党员的聪 明才智 ,才能
后 都进 行公 开 ,将公 开 贯穿 于决 策 权力 运作 的全 过
程 ;二是上 下沟通 制度 ,良好 的沟通是 十分必要 的 , 党 高度重 视批评 、表达等党员 主体权力 ,十七届 四中 全会把 听证 、咨询等引入党 的决策 ,进 一步丰富和完
多元 ,社会 阶层成分 复杂 多变 ,只有把社会各个 阶层 最 广大人 民的利益诉求进行 综合才 能得 出最佳 方案 ,
不然 就难 以形成社会共识 ,政策也将 因缺乏社会认 同
在变革和适应 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政党现代化是 深化改革 的关键 。同时 ,政党现代化的过程也 是 民主 价值在党 内得 以普适 的过程 。政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就是一个政党在与时俱进 中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 。判断
决和应对发展难题 ;能否摆脱个人专断 ,优化治理结 构 。从这三个标准来看 ,党 内民主是一种符合政党现 代化精神 的先进制度。

以制度治党引领政党治理现代化

以制度治党引领政党治理现代化

以制度治党引领政党治理现代化作者:潘行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收稿日期] 2020 - 05 - 06[作者简介]潘行(1990 -),女,中共阜阳市委党校讲师。

潘行(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安徽阜阳236115)[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度治党”,从“制度建党”到“制度治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制度治党不仅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

制度治党与政党治理现代化理论上同根、实践上同源、价值旨归上一致、目标要素上趋同,这就为制度治党与政党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

为此,必须树立制度信仰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完善制度体系实现治理载体现代化,强化制度执行,实现治理方式现代化。

[关键词] 制度治党;政党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955(2020)02 -0034 -08从中国政治实践来看,中国走的是一条“政党造国家,国家造社会”的特色政治发展路径,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联动性。

制度治党是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而政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政党与国家的紧密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一,以制度治党来推动政党治理的现代化.进而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概念的厘定是问题研究的基础。

“制度治党”“政党治理”“政党治理现代化”均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

关于以上概念的厘定虽存在分歧,但是在一些基本认识上已达成一致。

(一)制度治党“制度治党”一词在学界使用较早。

1988年,陈代平在《略谈制度治党》一文中首次提出“制度治党”的概念。

上个世纪学界关于“制度治党”的探讨主要停留在制度建设层面,侧重于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提出。

而“制度治党”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肇始于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我 们 一 般认 为 , 现 代 化 与现 代 性 是一 体 的 , 现 代
化 主要 表 现为 过程 , 现代 性主 要表 现为 结果 。现代 化
是 动 态性 的“ 因” , 现 代性 则 呈 现为 静 态 的“ 果” ; 由现 代 化 过程 , 产生 出现 代性 的特 征 。 从 韦 伯 学 派 的观 点看 来 , 现 代 化 就是 “ 合理化” ,
是 改进 党 的 执政 方 式 的前 提 。党 的领 导方 式 和 执 政 方式 的改 进 , 必 须有 利 于党 的执 政地位 的稳 固。要 管
如 何 执政 、 用 什 么 方式 执 政 的认 识 不 断深 化 , 从 而 积
0 4/ 领 导 科 学 论 坛
本 刊 特 稿
好权 , 使 党 的拒 腐 防变 能力 得 到 不 断提 高 , 这是 改 进
【 文献标 识码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党 执 政 方 式 现 代 化 的 理 论 分 析
极 地推 进执 政方 式 的改革 和创新 , 逐 步形 成 了科学 执 政、 民主执政 、 依法 执政 的新 理念 。 回顾 近 年 来 党 的执 政 方 式 变 革 的 历 程 , 可 以发 现, 我们 党 已经 开 始把 党 政 关 系 问题 放置 在 执 政党 、 公 共权 力 和社会 这样 一个 大 的系统 中重 新考量 , 并 进
政” 。党 的十 七大 明确 提 出要 按 照科 学 执政 、 民 主执
政、 依 法执 政 的要 求 改善领 导 方式 和执 政方式 。党 的
影 响 国家公 共 权 力 的体 制 、 机制 、 途径、 手段 和 方 法 。
科学 的执 政方 式实 质上 是一种 领 导运行 机制 , 它 表现 为一 种执政 能力 , 一 种体 制 、 机 制保 证 。 执 政 方 式 的 变 革 要 适 应 时 代 发 展 和 实 践 的需 要 。执政 方式 是党 的执 政理 念 、 执 政方 略在 执政 行为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

现代交际·2018年6期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陈青青(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执政党更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建设,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规定。

因此,执政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促进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24-02作者简介:陈青青,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这一总目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新规定。

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这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最具体、最全面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十九大报告中同样指出,我国迈入了新时代,要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095党的建设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放眼世界各国,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政党的有力领导。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政党也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政党自身实现现代化,才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发挥旗帜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面对国际形势严峻的挑战、国内矛盾重重的考验,要想继续平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提高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

明晰政党现代化的内涵,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政党、现代化的含义及其内在关系政党、现代化的含义要明确政党现代化的内涵,就必须厘清政党和现代化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才能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政党在阶级基础上产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美等国先后产生了政党,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党。

工业革命以后,无产阶级政党也应运而生,俄国、朝鲜等国家纷纷成立共产党。

中国早期并没有政党一说,多称党、同党,意为派别或集团。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兴中会。

1921年,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李培尧(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3)摘 要:领会政党与现代化的含义,探究政党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党与现代化之间的双促进作用,在当今大发展、大变革时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提高自身能力建设,有利于提高执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政治文明与党的现代化

现代政治文明与党的现代化

作者: 方卿
作者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法学博士
出版物刊名: 岭南学刊
页码: 13-18页
主题词: 现代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政党现代化
摘要: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产物,现代政治文明又对政党产生了规范性要求,作为现代国家的产物,政党的作用必须在现代政治文明的框架内加以实现。

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与执政党建设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过程中必须体现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即实现党的社会基础的现代化,加强党对人民利益的代表性;实现党的政治生活的现代化,加强党内民主;实现党政关系的现代化,把党的执政活动纳入宪政结构。

政治现代化的实施步骤是

政治现代化的实施步骤是

政治现代化的实施步骤1. 提出现代化的目标和愿景在实施政治现代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现代化的目标和愿景。

这包括建立一个公平、民主、法治的政治体系,使社会各界能够充分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府治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 推进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政治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之能够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提高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提高执法效能和公正性。

3. 建设民主政治体系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建设一个民主的政治体系。

以下是实施民主政治体系的一些步骤:•建立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机制:扩大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和途径,鼓励组织和个人参与政治生活,建立起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机制。

•加强政党建设:建设健全的政党制度,推动政党内部民主,促进政党的参与和竞争,提高政党的治理能力。

•推进选举制度改革: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举制度,保障选举的公正性和民意的表达。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重要的基础。

以下是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步骤:•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善法规制度,提高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性,保障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灵活高效的经济体制。

•促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5. 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以下是加强政治文化建设的一些步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观念和道德水平。

•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

•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和培养,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

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历程

三、规律总结:
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特点(中西方政 治现代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比较)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原因、 目标、方式、依靠力量与阻碍力量等方面都有着 很大的不同。
2.中国民主政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比较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基本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翻版,是先进 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之路,向西方学习的重大成果。因此具有 共同性质,即资产阶级性质。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 没有真正实现。伴随着近代社会性质和相应的国际地位,西方 式的民主政治不可能在中国实现。
(4)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有何 本质区别?
例4:健全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坚持实事求是, 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 止个人崇拜。政治民主化是我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 20世纪以来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 1 )简要指出 20 世纪初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 事件。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资产阶级民主派继续参加民主革命斗争
官僚资产阶级统治时期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坚持独裁统治,一党专政 抗战结束后,一度存在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民国宪法(独裁统治) 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三)热点关注:
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法治社会,依法治国; 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人民权利;
三、健全公平机制,建设和谐社会;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二、考点知识的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字如果把1898 年看作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始,那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1 0 0 年前,中国部分志士在“变法图强”的意念驱使下,开始了以变革政治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戊戌变法”,而这次变法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失去了上层资源。

从此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惶惑旅程。

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逻辑必然。

历史地看,这一过程既具有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诸如政治结构的变革、政治功能的调适、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认同的提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取向、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等等,同时又体现出了自身的逻辑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政治现代化的模式以西方政治文明为参照;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以政治现代化带动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渐进和改良,又有激进和革命。

有学者总结说:欧洲民主化遵循的是“自由平等——议会制度”这样一条逻辑,而中国的民主化“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入手,先提出立宪主张,而后才出现自由平等思想,遵循的是议会制——自由平等这样一条恰好与欧洲相反的逻辑”。

今日看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带有强烈的政治浪漫主义色彩。

从世界历史来看,所谓现代化道路其实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而制度创新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创新,二是财产所有权的变易,三是政府改革。

一般而论,体制与观念是互动的,但这一关系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却发生了变异,观念与体制相互剥离。

政治革命虽然改帝制为共和,但大都是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精魄——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制度与制度之精神互相排斥,致使宪政变成了镜花水月。

共和政制和政党政治被各式各样实质上是专制的政治形式所代替。

君权被批判,民权却未见勃兴;人治被批判,法治却并未建立;权威观念不断消解,权利意识却并未增长;全能政治被唾弃,有限政府却少有发展。

所有这一切又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冲突。

同时,在整个政治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从三个组成部分来看,思想革命即意识形态的创新最为复杂,它的不彻底为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无穷后患。

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改革的深度,并关系到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取向。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孕育出西方式的政治现代化,或言西方政治文明能否脱离其母体而移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这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被称为发展阶段与发展路向之争。

正是这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近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同时也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境地。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又可以看到,尽管观念和体制不尽统一,毕竟西方各种思潮和政治文明观念的大量涌入使传统的儒家社会政治价值观丧失其统治地位。

我们将这一现象权且称为“西化”。

西化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浪漫主义的发端,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走上其沉重的现代化转型道路的开始。

明白这一基础点对建设当前政治文明的意义深远,这预示着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事业将在一个空前复杂的背景下展开。

经过百年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实践,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并通过政治文明的建设,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一般意义上的文明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合理性。

而政治文明则应该是人们合理地对待政治生活,或者说在政治生活方面人们生活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少数人的生活具有合理性,远不能构成一种文明。

只有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

因而政治文明应该是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

而且,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机制也会呈现出一个不断调适、健全和完善的变化过程,诸如社会主体尤其是政治主体理性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组织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政治规范的进一步完备、严密和具体,便于操作,权威性不断强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各种社会关系进一步合理,趋于和谐;社会政治心理不断趋于健康,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不断创新,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日益加强;政治行为逐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并不断提高效益和质量;政治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经过不断的、适时的调整,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的功能不断相适应,更好的实现其所代表的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使政治文明的发展不断适应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由相关社会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客观要求。

以下我们从政治文明的几个主要表现形式来具体阐释。

由于政治领域总是以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政治文明首先就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

而这种合理性的标准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中,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中是存在巨大差别的。

在现代社会,只有按照人民主权原则,采取平等的、普遍的选举形式产生的权威才具有合理性。

政治文明表现出来的第二方面的特征是由政治权威具体化以后的政治行为的被约束性,主要表现为法律和制度对其的约束。

如果政治权威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那不论这种政治权威处在任何时代,都不能称之为政治文明。

所以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程度和具体状况是衡量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政治文明表现出来的第三方面的特征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受保障的程度,这种保障必须同时肯定人民群众争取和捍卫政治权利的要求以及具体行为。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它也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人民思想的自由程度。

这并不仅仅指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影响制约程度,而且指在人民群众并没有积极参与的时候,政治参与的条件和途径方面的法律的、制度的、程序的保障是否总是很充分。

政治文明表现出来的第四方面的特征是社会及社会人的自治程度,即整个社会及社会人自我管理及自我约束的程度。

在这一方面,现实和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中华民族受长期封建专制、人治思想的禁锢,表现出来的多是屈从、盲从、被动的服从,而不是主动参与、自我管理。

所以在现实的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首先准备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

一个在民主环境的长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民族,才能够具备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谓自我约束就是能自52觉的使自己的政治行为合理化。

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也要使自己的政治行为符合法律的、制度的和程序的要求,而且应该明确地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不懂得约束自己的政治行为,而是肆意妄为,毫无章法,那么也就反映了其政治文明水平的低下。

另一方面,与自我约束相联系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状况。

人民的自我管理既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又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我管理并不是指每个人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而是指人们管理自己小群体的事务,例如管理自己社区的事务。

这种自我管理是相对于政府的管理而言的。

这就是说,在一个大的政治管理的体系中,人民群众相对于政府的管理来说,是做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存在的,单在其自己的小群体中,则人民群众自己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

而且主体和对象之间可以不断地互换。

这种人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状况和程度,不仅是衡量政治文明的重要指标,而且是社会民主和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取向。

总之,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现代化状况不能仅从政治结构等硬件来考察,更重要的还是其政治文明的总体情况。

这样,我们才能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所谓政党现代化,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政党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使自身的组织结构、思想观念、功能机制、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促进党的自我完善。

中国共产党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党组织本身,毫无疑问,也应当是现代化的。

这在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就表现为党一方面必须克服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历史惰性和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在以往发展过程中曾经建立并行之有效,而今天却已不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那部分思想观念、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运用新的实践、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论观点去解决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总的来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权威的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或宗教的家庭的种族的政治权威。

二是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功能的专门化。

三是包括全社会各阶级广泛的政治参与。

政治现代化应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一、政党现代化是所有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由于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不同,人们对政党现代化的界定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转型,即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整体现代化。

而政党现代化,则是支撑国家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上层建筑中,现代国家起支配地位和作用的就是政党。

通过政党实现国家治理,成为当代世界的普遍现象。

那么,什么是政党现代化呢?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政党性质不同,政党现代化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多姿多彩,但不能否认的客观规律是,一个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必须高度重视政党现代化问题。

无论这个政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机制、运作、活动方式不科学,缺乏适应性,它就很难获得成功,要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淘汰,要么给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延缓乃至阻碍其现代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政党现代化的潮流中,立足中国国情,积极探索国家现代化和政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不仅避免了某些国家执政政党的悲剧,而且力量不断壮大,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60年。

回头看这60年,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性巨变,而且自身也完成了“三个转变”,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三个转变”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努力走向现代化的一部生动的历史写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