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听觉实验

合集下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1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

现将“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眼与视觉—走进生活—近视及预防—课外拓展—我的收获六个版块。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

本节课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l.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讨论。

2.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

3.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和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4.授课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生的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设置的比较多,可适当进行删减。

比如在讲授视觉的形成过程时会形成倒像的内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较难,可删去;在最后的新课环节—“近视的预防”可作为作业内容,以减少占用的课下时间。

2.学灵活性不够。

比如在进行“瞳孔大小的调节”实验时由于天气原因效果不够明显,应适当调整实验方法。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2这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必将走进课堂,如何利用它达到课改的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七年级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耳和听觉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耳和听觉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耳和听觉课时目标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问题导入舞蹈《千手观音》感动了全中国,舞者都是聋哑人。

那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听觉是如何形成的呢?知识点一 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外耳⎩⎪⎨⎪⎧ (收集声波)外耳道中耳⎩⎪⎨⎪⎧ (接受刺激,产生振动)鼓室内耳⎩⎪⎨⎪⎧ ⎭⎪⎬⎪⎫ 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如晕车) :内有对 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 [名师点拨] 晕车、晕船等眩晕症状通常是由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不协调引起的。

知识点二 听觉的形成过程图4-6-8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名师点拨] 视觉的神经冲动在耳蜗形成,听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知识点三 耳的卫生保健1.要减少和消除________。

2.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____________________。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____________,使咽鼓管张开,或____________,以保持_____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__________。

5.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________。

[名师点拨] 1.传导性耳聋:一般是鼓膜或听小骨损伤,可配戴助听器进行治疗。

2.神经性耳聋:一般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很难治疗。

牛刀小试1.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说明耳郭的功能是( )A.收集声波B.传递声波C.感受外界刺激D.无作用2.鼓膜的作用是(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3.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是( )A.听小骨B.咽鼓管C.半规管 D.耳蜗4.动听的音乐不但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调节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听觉感受器位于耳内的( )A.鼓膜 B.耳蜗C.半规管 D.前庭5.内耳的组成是( )A.半规管、听小骨、耳蜗B.半规管、前庭、耳蜗C.鼓膜、听小骨、耳蜗D.鼓膜、前庭、耳蜗探究点耳与听觉的形成【情景展示】如图4-6-9为耳的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保护耳朵和听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内容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需要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深入理解听觉的奥秘。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听到远处的声音、在水下听到声音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设计小组项目,如制作耳朵保护宣传海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果和不足,如“我是否掌握了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
1.利用多媒体展示耳朵的结构图,详细讲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动画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波如何被耳朵接收、传递和转换。
3.提供一些实例,如噪声性耳聋和耳部感染,讲解耳朵的保护方法和预防措施。
()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耳朵的保护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朵和听力,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注意耳部卫生等。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耳朵的保护方法,如“如何预防噪声对耳朵的损害?”“如何避免耳朵感染?”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晶状体
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讲授和师生合作引导学生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
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版)4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版)4

实验⼼理学(杨治良版)4《海纳百川?藏书博览》简装书库?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理学、宗教(⼼理学)实验⼼理学(4)编著:杨治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第六章视觉实验本章内容细⽬第⼀节视觉研究中的变量⼀、视觉的物理刺激及其测量...............................273(⼀)可见光谱(⼆)单⾊光的单位(三)光度学⼆、视觉实验中的变量.....................................282(⼀)⾃变量(⼆)控制变量(三)因变量第⼆节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觉适应的研究.......................................285(⼀)暗适应(⼆)明适应⼆、视敏度...............................................290(⼀)视⾓和视⽹膜映象(⼆)视敏度测定及其特征(三)影响视敏度的若⼲因素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294(⼀)测量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法(⼆)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第三节颜⾊视觉⼀、视觉的颜⾊现象.......................................298(⼀)颜⾊的基本特征(⼆)颜⾊混合和混合定律(三)颜⾊视野和光谱敏感性⼆、颜⾊的视觉现象.......................................307(⼀)颜⾊对⽐(⼆)颜⾊适应(三)颜⾊常性三、颜⾊的标定...........................................311(⼀)孟塞尔颜⾊系统(⼆)光源与颜⾊标定(三)标准⾊度系统第四节颜⾊的⼼理效应⼀、⾊调的⼼理效应.......................................321(⼀)⾊调的冷暖感(⼆)⾊调的情感(三)⾊调的环境⼼理效应⼆、明度的⼼理效应.......................................323(⼀)明度和谐的⼼理效度(⼆)明度对⽐的⼼理效应三、饱和度的⼼理效应.....................................325四、⾊彩爱好的民族差异...................................326本章实验⼀、颜⾊混合实验.........................................328⼆、闪光融合实验.........................................330三、视觉后象实验.........................................331本章摘要建议参考资料在⼼理学中,感觉(sensation)是研究最早和研究较多的领域。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

第六章主要实验主要实验部分学习指南1.实验名称2.研究内容(目的)3.研究过程(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方式等)4.实验结论5.部分实验需要了解研究者6.借机复习普心理论(一)感觉记忆的实验范式1.图像记忆的研究(1)全部报告法(受到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记忆材料全部回忆。

结果表明,当呈现的字母(记忆材料)少于4个时,被试可以全部正确的报告,当字母数量大于5个以上时,被试报告出现错误,平均正确数在4.5个左右。

斯柏林认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时间太短,以至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遗忘了部分信息,全部报告法具有局限性。

(2)部分报告法(一定程度避免了感觉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部分回忆斯柏林在很短的时间里(50ms)向被试呈现排列成矩阵(如3*4)的字母,每一行字母对应不同的声音,如要求听到高音报告第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报告第二行字母,听到低音报告第三行字母。

结果表明被试正确报告每行字母的数量为3.04个,则推算出被试脑中保存的数量约为3.04×3=9.12个。

(3)延迟部分报告法斯柏林提出,与部分报告法类似,不同点在于呈现记忆材料和回忆之间有一段延迟时间,一般在0~2s之间。

结果表明,没有延迟的时候,正确回忆率为80%,当延迟0.15s时,回忆率下降到60%,当延迟0.3s时,则降为55%,当延迟超过0.5s时,部分报告法的成绩和全部报告法的成绩基本相同。

说明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一个容量较大的感觉记忆来保存刺激的信息,但其中部分信息会在1s中内迅速消退。

2.声像记忆莫瑞等人模仿斯柏林的部分报告法设计了“四耳人”实验。

莫瑞等人在一个房间的四个角落里放了四个扬声器,被试可以听到四个声音。

实验时可同时通过2~4个声源同时呈现1~4个字母,刺激呈现完后,被试要根据视觉提示报告他听到的字母。

结果: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的小,平均只有5个左右;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较图像记忆长,可达到4s之久;(二)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1.短时记忆的编码实验(1)康拉德听觉编码理论,认为短时记忆中只存在听觉编码。

第六章-反应时与注意

第六章-反应时与注意

如,驾驶员开车。

又如,一个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包括两个刺激,被

试必须在其中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键,而当另一 个刺激出现时,按右键。
时 ➢ 在作出反应之前,必须对不同刺激有所辨别,
间 并作出不同反应的选择。
➢ 二择一的选择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约0.07 秒,这个时间是辨别和选择所需要的时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一、反应时的含义
➢ 也叫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y); ➢ 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
的时间。 反 应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一、反应时的含义
包括以下三个时段:
➢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
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反 ➢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到大脑皮质

验。
应 (一)相减法

任务一 心理过程1,2,3

任务二 RT任务二
心理过程1,2,3,4
- = RT任务一
? RT心理过程4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三、反应时新法
(一)相减法 反应时相减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反 ➢ 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应 ➢ 启动效应与负启动效应的研究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反 应 时 间
黄月胜
实验心理学
(4)选择反应时和刺激数目的对
数成比例,刺激不是同一通道会
出现怎样的情况?

应 ➢ 波佩尔(E.Poppel)的实验
时 ➢ 通过耳机向被试的右耳呈现刺激,在被试的

左视野呈现光刺激。
➢ 被试只使用右手作出反应,当见到光时按一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 注意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实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核该过滤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

另一耳的信息。

2. 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时允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耳的信息通过。

3.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

(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 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2. 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四)模型比较(四)模型比较1.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②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 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和听觉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和听觉
教师强调:耳是用来接受声音刺激的感觉器官,由于耳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得以实现,使人们能尽情地享受音乐艺术之美。但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声音反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这样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如刺耳的鞭炮声、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耳的卫生保健呢?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的奇妙性、协调性,培养珍爱生命关爱聋哑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师总结耳的结构:耳可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那么,外耳又有哪些结构?各有何作用?
中耳由几部分结构,各结构有何作用?
内耳由几部分结构,各结构有何作用?
教师让学生说出各个结构的功能,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传导声波的途径。
三,巩固练习:
1.听觉感受器位于()
A.半规管B.前庭C.耳蜗D.咽鼓管
2.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
3.中耳炎是因为病菌从()A.外耳道进入中耳B.咽喉进入中耳C.半规管进入中耳D.耳蜗进入中耳
学生说出看法
教师还提出质疑:那听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看大屏幕。(教师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s 第6章 听觉

s 第6章  听觉

频率(赫) 20分贝△E/E 1.1 0.7 0.6 0.5 0.4 0.35 0.4 0.5
60分贝△E/E
0.20 0.18 0.16 0.14 0.12 0.10 0.14 0.18
17
三、听觉属性——响度(3)
(三)等响曲线
(equal loudness curve)

把响度水平相同的 各种频率的纯音的 声压级连成的曲线。
(四)波形和音色
音色是反映声波混合特性的
噪音 语音 元音 辅音
11
心理量
分贝量表(dB 量表)
12
二、听觉属性——音高(1)
(一)音高量表: 音高的测量 音高1000 mels 作为参照点
13
二、听觉属性——音高(2)
(二)音高和强度 的关系
(二)频率和音高
音高的单位为美(mel),确定1000mel 的
音高为10O0 赫(声压级为40 分贝)的声音 刺激的主观感觉。
10
一、听觉的物理刺激和音感(2)
声波
(三)振幅和响度
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
纯音 复合音 乐音 基音 倍音
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 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 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第6章 听觉实验
课外补充:声音的心理效应
1.噪音和心理疾病 2.音乐的心理效应
1.噪音和心理疾病 噪声不是直接引起精神病的原因,但能促 发或恶化神经症。最近的研究表明,接触 噪声与精神病发病率之间缺乏的直接联系, 但在那些非常厌烦噪声的人中,精神病发 病率机会大大增多。
噪声是一种能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噪声 能分散注意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噪声刺激 的意义和个体的心理状态。

动物的感官

动物的感官

动物的感官《动物的感官》教案第一章概述动物的感官是其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感官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感知能力。

第二章动物的视觉动物的视觉系统在不同物种间存在着差异,如夜间猎食动物的夜视能力强,而白天行动的动物则对颜色和细节有更敏锐的感知。

本章将介绍不同动物的视觉特点,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物的视觉世界。

第三章动物的听觉动物的听觉系统在寻找食物、社交互动、避免天敌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介绍动物的听觉结构和听力范围,通过模拟动物的听觉体验,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听觉世界。

第四章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动物的嗅觉和味觉系统常常被用来寻找食物、辨别毒物、识别同类等。

本章将介绍动物的嗅觉和味觉感知机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动物通过嗅觉和味觉辨别事物的能力。

第五章动物的触觉动物的触觉系统主要通过皮肤和触角等感知器官来感知外部刺激,如温度、压力和触碰等。

本章将介绍动物的触觉感知机制,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动物的触觉能力。

第六章教学实践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动物的感官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结合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的感官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结语动物的感官系统是其生存和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动物的感官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尊重动物。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对动物感官的关注和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愿我们一起努力,让动物的感官世界更加美好和和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保护耳朵和听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耳朵与听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耳朵与听觉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耳朵与听觉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掌握耳朵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耳朵模型,培养观察、描述、分析耳部结构的能力。
3.掌握听觉障碍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听觉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听觉障碍有很多种,如耳聋、耳鸣等。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噪声等。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伤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听觉?你身边有哪些噪声污染现象?如何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经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保护听觉的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佩戴耳塞等。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耳朵与听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点评。
(3)鼓励学生关注耳朵与听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班听觉记忆课程设计

大班听觉记忆课程设计

大班听觉记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听觉记忆的概念,掌握听觉记忆的基本要素。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听觉信息,如数字、词语、声音等。

3. 学生能够回忆并复述所听到的信息,准确率达到80%以上。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觉记忆进行有效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储存。

2. 学生能够运用记忆策略,如联想、编故事等,提高听觉记忆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运用听觉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觉记忆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能够体验听觉记忆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听觉记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和资源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班听觉记忆训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听觉记忆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大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和趣味性,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听觉记忆能力。

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教学评估,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二、教学内容1. 听觉记忆基本概念:介绍听觉记忆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认识听觉记忆》2. 听觉记忆要素:分析听觉记忆的三个基本要素(声音、信息、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听觉记忆的要素》3. 不同类型听觉信息:学习并区分数字、词语、声音等不同类型的听觉信息。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不同类型的听觉信息》4. 记忆策略及技巧:介绍并实践各种记忆策略,如联想、编故事、重复练习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记忆策略与技巧》5. 听觉记忆训练: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觉记忆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

视觉时间听觉实验报告

视觉时间听觉实验报告

视觉时间听觉实验报告引言视觉时间听觉实验是一种通过对被试者进行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同时观察与测量其反应时间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中不同感官信息的处理顺序和速度。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我们在视觉时间听觉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步骤、结果以及意义。

实验设计受试者我们选取了3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的受试者。

这个年龄段的受试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对新刺激的感知自觉度,可以充分反映视觉时间听觉实验的特性。

实验材料我们使用了一个计算机程序来呈现刺激,并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时间。

实验使用的计算机程序使用Python语言编写,通过调用相关库实现对音频和图像刺激的呈现。

实验过程1. 受试者被要求坐在安静的房间中,距离电脑屏幕40厘米。

2. 实验员向受试者解释实验目的和步骤,并确保受试者理解。

3. 受试者被要求进行一次简短的训练,以熟悉实验程序的操作。

4. 实验开始时,受试者会看到一个黑色屏幕。

5. 当受试者准备好开始实验时,按下实验键。

屏幕上会显示一个图像和一个相关的音频。

6. 受试者被要求尽快按下实验键,以记录他们对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时间。

7. 实验程序会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并等待一段固定的时间后,继续呈现下一个刺激。

8. 实验过程中,实验程序会随机呈现不同的图像和音频组合,以避免受试者形成习惯。

9. 实验结束后,实验员向受试者解释实验目的和结果,提供参与奖励,并感谢他们的参与。

实验结果通过对30名受试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平均反应时间为300毫秒,标准差为60毫秒。

这表明受试者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反应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较为一致。

2. 在图像和音频刺激之间,我们观察到了平均的时间差,即图像刺激的呈现要早于音频刺激。

平均时间差为50毫秒,标准差为20毫秒。

3. 通过对受试者的反应时间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某些特定图像和音频组合的情况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更短,表明某些刺激可能更具有引起注意力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自变量(2)
• 不同种类的声音(纯音、嘀嗒声或噪声)刺激 和不同呈现位置作为自变量,主试通过控制刺 激呈现的位置变化和呈现不同刺激来探寻人类 在双盲情况下依据双耳进行声音位置判断的规 律。任何一个听觉实验,都离不开声音刺激, 声音刺激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不作为自变 量。在这个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选用 声音作为自变量,只有主试能控制声音刺激时, 才有可能使受试进行声音定位判断。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自变量(5)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
实验心 理 学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章 听觉实验
• 第一节 听觉实验中的变量 • 第二节 听觉的电生理学 • 第三节 心理声学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声波振幅(1)
• 声波振幅决定于作用在声源上力的大小。 振动频率主要取决于声源本身的属性, 而振幅则决定于外界施加的力—传递的 能量。对于振幅,公认的测量方法是对 声波的压力测量,用dB表示。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声波振幅(2)
• 对于分贝量,规定以人类能听到的平均 绝对阈限值,即1000Hz附近的压力变化 为0分贝参考点,此时压力为0.002达因 /平方厘米。这样,20dB的声音,人的 主观感觉约为相当于3米远处柔和低语声 的声响。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声波振幅(4)
• 与振幅这个物理量相对应的心理量是响 度。响度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它主要 与振幅有关,但也受频率的影响。响度 的国际单位是宋, 1宋为40dB时所听到 的1000Hz音调的响度。这样,在频率不 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声压与响度之 间的关系。
• 例如,当一个声源的位置到人双耳的距 离不等时,到达一耳声音的周相就与到 达另一耳时周相不同。这种异相现象会 对人类利用听觉线索进行方位判断有所 帮助,当然,若声源到两耳的距离相等 时,则为同相位的。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自变量(1)
• 声笼法:主试将受试双眼蒙住,以去除 掉视觉线索的作用,然后固定好受试头 的位置,防止实验进行中双耳位置的变 化。 实验中,将刺激呈现器随机在事先 选择好的位置上呈现,让受试进行声音 方位的判断,并作相应记录。
声波振幅(3)
• 人讲话声音约为60dB的水平,人耳能对 高达125~130dB的声压作出反应,如从 身旁经过的火车、响雷或机枪射击时所 发出的声压,但130dB的声压会使耳产生 痛感,若长时间保持这样高的声压水平, 人耳的听力机制就会受到损伤,这就是 纺织女工退休后听力敏度下降的一个主 要原因。
听觉现象中的因次
• 听觉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声源,只有当声 源获得一定能量后,通过自身的振动, 才能把能量通过各种物质媒介(如空气、 水等),以纵波的形式传给人耳,才产生 听觉。这种纵波即为声波,也就是听觉 刺激。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1)
•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这里的频率是指声源 每秒机械振动的周数,单位是周/秒,用Hz 表示。女性的声音频率要高于男性,而且范围 也要大些。通常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40岁以上的成人听力上限会下 降到12000Hz左右,而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 范围为1000—3000Hz。频率是一种物理量,而 人对它的感知则是音高。音高主要与声音频率 大小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频率决定,也取决于 声音强度。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2)
• 对同一个声音的音高感知,不同的人之 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充分表现了音高 这个心理量的主观性。在心理学中,音 高的单位为美,确定1000美的音高为 1000Hz60dB的声音刺激的主观感觉。这 样,在声音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便可以 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音高判断,并可 求出音高和频率间的关系。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自变量(4)
• 自变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量 的变化,如某一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 一为质的变化,声音的三个特性中任一 个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声音刺激的性质 发生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实验,在自变 量确定以后,其操作——控制呈现亦是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一个自变量, 不同的呈现方式就有可能导致因变量产 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实验结果复杂化。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声波振幅(5)
• 声波在时间上表现出的特性即为声波的 周相。在听觉研究中,心理学家的兴趣 在于两个不同定位间一个声音的周相关 系。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声波振幅(6)
盐 城 师 范 学 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自变量(3)
• 声音能由主试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①恒定性。在声音呈现时, 只要确定了振幅、频率(如纯音),则可以 使它在任一不同刺激方位上的音高、响 度不变,条件均等。②辨别性。选用自 变量的声音刺激,使受试利用双耳进行 方位判断成为可能。③可控性。对于声 音刺激作自变量,主试能较严密地进行 操作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