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分类及拨备制度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拨备制度论文

商业银行拨备制度论文

商业银行拨备制度论文商业银行拨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风险而进行的一项风险管理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就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概念、实施情况及其对银行风险管理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制度。

一、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概念所谓商业银行拨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为保障贷款资产安全而设立的一种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比例将放贷金额缴纳至银行资产质量保证金(简称资保金),以应对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安全,保护存款人权益。

二、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拨备金比例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比例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准备拨备金比例应不低于审计发现的所有不良资产的加权平均比例。

尽管拨备比例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但业内的平均比例在20-30%之间。

2.拨备决定周期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决定周期,主要有年度和季度两种。

不同的决定周期主要取决于银行内部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以及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业务的监管关注程度。

3.拨备范围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拨备范围,在银行内部主要包括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同时也包括政策性银行同业存单等。

其范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银行风险管理、监管部门要求、国家政策等因素。

三、商业银行拨备制度的作用商业银行拨备制度在风险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银行资产安全商业银行拨备制度在散户贷款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它能够确保银行在贷款业务中遇到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不良资产的损失,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

2.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商业银行拨备制度对银行的经营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它可以促使银行在贷款业务中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要求运作,规范各种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3.提高银行的信誉度商业银行拨备制度还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誉度,因为它是保障存款人权益的一种关键机制,在银行业务与社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行拨备

银行拨备
同时,银行拨备是银行用来平滑各年度收益水平的蓄水池,经营效益上升时提高拨备的计提水平,经营效益下降时通过释放拨备来维持盈利水平。银行呆账拨备计提数额的多少,总的拨备对不良贷款及全部贷款覆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银行应对经济景气变化带来的资产质量变化的能力的重要依据。
3、特种拨备(亦称特种准备)是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拨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
银行拨备的作用
事实上,银行拨备的作用在于真实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银行拨备是利润还是费用的实质取决于拨备是否能够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银行拨备不充足下的利润是高估的。对于目前的商业银行而言,大多数银行的专项拨备不足以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保证制度计提充足的拨备,以提高银行抵御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并确保真实的利润的基础。
什么是银行拨备
银行拨备指的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银行拨备对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银行拨备的分类
银行拨备,包括一般拨备、专项拨备和特种拨备。
1、一般拨备(亦用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押汇、拆出资金、应收帐款、投资(包括股权、债权)等。计提标准银行原则上应不低于风险资产的期末余额的1%。
2、专项拨备(亦称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拨备。根据人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在五级分类中,按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的拨备率计提;正常贷款是否计提拨备由银行自主决定。

贷款拨备和分类制度

贷款拨备和分类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拨备和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信贷资产的流动,安全和效益,防范和消除贷款风险,促进本公司经营稳建发展,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充分计提呆帐准备金,根据《制度》(财会【2001】49号)、《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1】127号)、《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贷款管理责任人第二条贷款管理责任人是指:1、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2、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3、小额贷款公司副总经理4、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员5、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关联人6、其它参与贷审批决策的人员7、违法、违纪、违规办理贷款业务的非信贷人员第三章拨备金管理第三条拨备制度是指公司预先从当期损益中拨提相应准备金,用于弥补其各项资产面值与预计可收回金额之间的损失缺口。

利用这些财务资源,采用核销的手段,可以最终消化残留的不良资产。

第四条拨备金的范围:企业应承担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包括贷款、坏账和投资等,还包括表外信贷资产或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拨备金种类和计提比例:1 一般准备金:对企业承担风险的所有金融资产,按不低于其期末余额的1%的比例,计提一般准备。

2 相关准备减值准备金分为:根据资产分类结果,按照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按不同比例提取拨备。

种类:贷款损失准备和坏帐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按各种比例计提的各项准备金。

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银行 五级分类

银行 五级分类

银行五级分类银行五级分类一、概述银行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将其分为五个等级,从而确定相应的拨备计提比例。

这一分类系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规范银行的贷款业务,提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

二、五级分类标准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类方法》,银行将贷款资产分为五个等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具体标准如下:1.正常正常类贷款是指按照合同约定还款期限和方式,借款人能够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该类贷款不需要任何拨备计提。

2.关注关注类贷款是指出现一些不利因素或者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问题,但仍有足够偿付能力偿还本息的贷款。

该类贷款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拨备金。

3.次级次级类贷款是指客户经营状况恶化或者出现较大不良影响,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但仍有部分偿付能力的贷款。

该类贷款需要计提较高比例的拨备金。

4.可疑可疑类贷款是指客户经营状况非常差,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可能会发生违约的贷款。

该类贷款需要计提较高比例的拨备金,并采取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

5.损失损失类贷款是指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本息或者收回本息的可能性极小的贷款。

该类贷款需要计提全部拨备金,并进行核销处理。

三、五级分类对银行的影响1.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发现风险,避免坏账发生,提高资产质量水平。

2.利润水平五级分类可以促使银行更加谨慎地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不良资产损失和拨备计提,提高利润水平。

3.风险管理五级分类可以帮助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保障银行业务安全稳定。

4.经营决策五级分类可以为银行提供客观的风险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五级分类的不足1.标准不统一不同银行对五级分类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差异,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和可比性较差。

2.风险控制能力有限五级分类只是一种静态评估方法,难以全面反映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应对能力。

3.人为因素干扰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有些贷款可能被错误地划分到了错误的分类中,从而影响了拨备计提和资产质量评估。

2023年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

2023年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

2023年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1.简介银行拨备率政策作为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工具,对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我国将出台新的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以应对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和挑战,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2.政策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的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

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和优化银行拨备率政策,对于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健性和抵御外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政策内容为适应金融市场的新变化和挑战,2023年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调整拨备率要求新的政策文件将调整银行的拨备率要求,根据各类资产的风险水平和流动性情况,对不同类别的资产设定不同的拨备率要求。

此举旨在提高银行对于高风险资产的资本充足性,减少潜在的风险暴露。

3.2优化拨备资产范围新政策文件还将对拨备资产的范围进行优化,扩大可作为拨备资产的范围,以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

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高质量资产,将被纳入拨备资产的范围,丰富银行的资本货币工具。

3.3强化资产分类管理新政策文件将更加强调对银行资产的分类管理,对银行的资产进行细化评估和分类,以更好地监控资产风险和质量。

通过分类管理,加强对银行资产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4改善拨备率计算方法现行的拨备率计算方法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新的政策文件将对拨备率的计算方法进行改善和完善,以更好地反映资产的风险和流动性。

通过改善计算方法,提高拨备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和稳健性。

4.政策影响新的银行拨备率政策文件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4.1 对银行的资本成本和运营模式将产生影响,部分银行可能需要调整自身的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以适应新的拨备率要求。

4.2 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将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和流动性,将有助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财政部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财政部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财政部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企业风险抵御能力,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村镇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金融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本办法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债权、股权等金融资产(不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合理估计和判断,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部分计提的,计入金融企业成本的,用于弥补资产损失的准备金。

本办法所称一般准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动态拨备原理,采用内部模型法或标准法计算风险资产的潜在风险估计值后,扣减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净利润中计提的、用于部分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

动态拨备是金融企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采取的逆周期计提拨备的方法,即在宏观经济上行周期、风险资产违约率相对较低时多计提拨备,增强财务缓冲能力;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风险资产违约率相对较高时少计提拨备,并动用积累的拨备吸收资产损失的做法。

本办法所称内部模型法,是指具备条件的金融企业使用内部开发的模型对风险资产计算确定潜在风险估计值的方法。

本办法所称标准法,是指金融企业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确定的标准对风险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财政部制定的标准风险系数计算确定潜在风险估计值的方法。

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本办法所称贷款拨备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与贷款损失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也称拨贷比。

本办法所称贷款总拨备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与贷款损失相关的各项准备(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指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状况等因素,将银行贷款分为优质资产、良好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和特别关注资产五类。

1. 优质资产:借款人偿还能力极强,还款记录良好,清偿风险很小,不需要设置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2. 良好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稍微弱一些,但是有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人,风险可控。

需要设置少量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3. 可疑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但是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跟踪管理和催收,同时设置较高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4. 损失资产:借款人已经严重违约或破产,对银行造成损失,需要全额核销贷款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5. 特别关注资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有可能违约或破产,需要进行特别关注和高强度的跟踪管理,同时设置足够的拨备等风险准备金。

拨备计提标准

拨备计提标准

拨备计提标准拨备计提标准是指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质量评估和风险管理时,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及风险等级,合理设置和计提拨备的规定和指导。

拨备计提标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和经营稳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拨备计提标准的意义、原则以及国内外常用的拨备计提标准体系。

一. 拨备计提标准的意义拨备计提标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拨备计提标准能够确保金融机构根据资产风险的实际情况合理计提拨备,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盈利稳定性和偿债能力。

其次,拨备计提标准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进而提升金融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

最后,拨备计提标准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提升市场信心。

二. 拨备计提标准的原则在制定和执行拨备计提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拨备计提标准应具有刚性和一致性,确保在相同条件下得出的拨备计提结果是一致的。

其次,拨备计提标准应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风险等级,合理设置相应的计提比例。

此外,拨备计提标准应公平合理,确保各类金融机构在计提拨备方面享有同样的权益和义务。

最后,拨备计提标准应稳定可行,避免频繁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扰乱。

三. 国内拨备计提标准体系在中国,监管部门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拨备计提标准体系。

首先是普通拨备金的计提。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贷款的逾期情况和风险分类等因素,合理计提普通拨备金。

其次是特定贷款拨备金的计提。

特定贷款拨备金是指为应对特定贷款等特殊风险设置的拨备,根据实际风险情况计提。

最后是关联方交易拨备金的计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在关联方交易中可能存在的违规和风险行为,应进行相应的拨备计提。

四. 国际拨备计提标准体系国际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对于拨备计提标准也有相关规定。

民间非盈利组织资产管理制度

民间非盈利组织资产管理制度

民间非盈利组织资产管理制度一、资产分类与定义本制度所称资产,是指民间非盈利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二、资产登记与核算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建立资产登记制度,对各类资产进行分类登记,并建立相应的账簿和报表,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民间非盈利组织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各类资产进行核算,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三、资产采购与验收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

2.采购的资产应经过验收,确保其质量、性能、规格等符合要求。

验收合格后,应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

四、资产保管与维护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建立资产保管制度,明确保管责任和要求,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民间非盈利组织应定期对资产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五、资产处置与报废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处置方案,包括转让、出售、报废等。

2.对于报废的资产,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处理,确保报废过程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六、资产盘点与清查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定期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确保账实相符。

2.对于盘亏或损坏的资产,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七、资产信息披露与报告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其资产状况和运营情况。

2.对于重大资产变动或处置事项,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民间非盈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拨备管理制度样本

拨备管理制度样本

拨备管理制度样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拨备管理工作,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银行内各类拨备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信贷拨备、投资拨备、减值准备金等。

第三条拨备管理应遵循风险分类、计量计提、动态补足、审慎使用、适时调整的原则,确保拨备水平科学、合理。

第四条拨备管理工作由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并由各分行、支行具体执行。

第五条银行应建立健全拨备管理制度,明确拨备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等内容。

第六条银行应加强对拨备管理的监督和内部控制,保障拨备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七条银行应定期进行拨备管理情况的自查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接受监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

第八条本制度对银行内的拨备管理工作同等适用,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章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九条拨备管理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产品类型和客户身份特征进行区分。

第十条拨备管理应坚持审慎性原则,提前识别、评估并应对潜在信贷风险,及时形成拨备准备。

第十一条拨备管理应遵循公允价值原则,合理计提拨备,使拨备水平与风险水平相匹配。

第十二条拨备管理应遵循持续性原则,不断监测风险,及时调整拨备水平,确保拨备足额、充分。

第十三条拨备管理应遵循独立性原则,拨备管理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确保拨备计提和使用的独立性。

第十四条拨备管理应遵循透明度原则,拨备计提和使用的原因、方法、标准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五条拨备管理应遵循审查监督原则,银行应加强对拨备管理工作的审查和监督,确保拨备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拨备管理的组织架构第十六条银行拨备管理的组织架构应包括总行拨备管理部门、分行拨备管理部门、支行拨备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总行拨备管理部门应对全行的拨备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制定拨备管理政策和制度,指导和监督下属各级拨备管理部门的工作。

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

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

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
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通常是指在金融机构中,对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设立不同比例的坏账准备(拨备)。

这种制度旨在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来应对可能的损失,同时对不同风险的资产采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般而言,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1.五级分类系统:将资产按照其风险程度分为五个级别。

这些级
别通常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类别。

每个级
别对应不同的坏账准备要求。

2.计提拨备比例:每个级别的资产都会设定相应的计提拨备比例,
该比例表示金融机构需要为该级别的资产计提多少坏账准备。

通常,随着资产风险级别的提高,计提拨备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3.风险评估:金融机构需要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将资产
进行分类。

这个过程可能包括对借款人信用状况、担保品价值
等方面的评估。

4.审慎性原则: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是建立在审慎性原则
的基础上的,即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内部风险管理政
策,合理确定各级别的拨备比例。

5.监管合规:这一制度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的规定和合规要求的影
响。

金融机构需要确保其拨备政策符合监管标准,并随时能够
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

这种五级分类计提拨备比例制度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和
管理其资产质量,提高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确保资本充足,降低金融风险。

制度的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国家、地区、金融机构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垫款、应收款项、债券等金融资产进行的分类管理。

这一分类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
和损失类。

其中,正常类是指资产质量良好,无需特别关注;关注类
是指资产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强管理;次级类是指资产风险较大,
需要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可疑类是指资产存在重大风险,需要进行核
销或计提拨备;损失类是指资产已经发生损失,需要进行核销或计提
拨备。

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进行五级分类的目的在于识别和管理风险,保障
资产质量,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需要根据
各类资产的特点和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强贷后管理、提高拨备覆盖率、采取风险分散策略等。

同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的重要考核指标。

监管部门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情况,评估其
风险管理水平,对不同分类的资产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包括要求商
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拨备覆盖率、限制资产扩张等。

总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五级分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和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保障资产质量,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

什么叫拔备——精选推荐

什么叫拔备——精选推荐

什么叫拔备
看关于银⾏股票的财经新闻时,经常会看到“拨备”⼀词,那么什么叫拨备呢?在BAIDU上找了⼀下,它的意思是指银⾏贷款的损失准备和银⾏资产的损失准备。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风险评级体系(暂⾏)》,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率,该⽐率最佳状态为100%。

这实际上是从另⼀个⾓度评价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以⾄于判断谁的业绩⽔分最⼤。

根据⼈民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财政部有关⽂件规定中提出了对不良贷款进⾏五级分类,分别为关注类2%、次级类25%、可疑类50%和损失类100%的拨备计提。

当银⾏贷款出现某种程度的或有损失时,应该按照上述五级分类计得拔备,以防范出现经营风险。

⽬前,银监会规定的拨备底线是130%。

从会计的⾓度来看,它作为⼀个准备项,是从利润中扣除的,那么它就是⼀个可操作利润的⼯具。

操纵的⽅法是对不良贷款的计算,假设⼀个银⾏是不诚信的,那它可以在不同的区间计算⾃⼰想要的不良贷款数额,进⽽操作拨备准备。

深发展受到市场的质疑,是⼀个典型的例⼦。

拨备制度的作⽤是谨慎经营。

管理机构要求银⾏进⾏拨备计提,主要是为了提⾼银⾏在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

银⾏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良贷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多少问题,因此,银⾏应该事先准备好⼀部分的资⾦,以抵消出现的贷款损失。

不⾄于出现出现⼤量贷款损失的时候,没办法⽣存下去,这也是保护投资者与存贷款⼈的利益。

拨备制度小贷公司

拨备制度小贷公司

拨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报表中的体 现
拨备金列示在负债方
可减少公司税负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 响
增加公司负债总额
减少净资产
对财务状况的评估
影响公司盈利情况 反映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总结
拨备计提是小贷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遵循相关指导原 则,科学分类并合理计算拨备,会计处理上要准确体现,以 保障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健性。风险评估是拨备计提的重点, 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 03
第3章 拨备制度的实际应用
拨备制度的实际操作
01 实际操作中的拨备计提流程
详细步骤解析
02 拨备制度对小贷公司经营的影响
影响因素分析
03 拨备制度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和总结
拨备制度的完善 与创新
在完善拨备制度方面,需 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 创新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关 键所在。拨备制度的发展 趋势和前景展望,值得企 业深入研究和探讨。
拨备制度的实施流程
01 设立流程 02 计提方式 03 频率和标准
拨备制度的重要性
风险防范
拨备制度有助于小 贷公司降低风险
资金安全
拨备制度保障小贷 公司资金安全
监管合规
遵守拨备制度法规, 确保监管合规
● 02
第2章 拨备制度小贷公司
拨备计提的核心 要点
拨备计提是小贷公司重要 的财务管理指导原则之一, 其核心要点包括如何确定 拨备计提的金额、拨备计 提的核心指导原则以及拨 备计提的调整方法。在制 定拨备计提政策时,需要 全面考虑公司的风险管理 情况,确保资产负债表的 合理性和准确性。
结语
拨备制度是小贷公司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实 际应用和完善对于公司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评估和监督拨 备制度的有效性,以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都需要引起高度重 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前言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资产形式,对于管理者而言,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最终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2.1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应按照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来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严格执行下列规定:1.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2.直接计量和核算原则3.折旧核算和资产减值拨备制度2.2 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依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根据性质、用途或管理责任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2.3 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门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且应按照实际需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选定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货及时、服务优良的供应商。

2.4 固定资产的保管管理保管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人2.确定固定资产的保管场所3.设立固定资产的档案4.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5.定期进行盘点2.5 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2.做好固定资产的防盗防火等安全管理工作3.记录固定资产的折旧4.使用过程中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档案2.6 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应完全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处置程序,严格审批程序,制定处置方案和文件,并对处置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三、制度执行以上制度通过审批后,应按照制度规定,将制度内容进行全面宣传,使所有管理人员都能够达成共识。

并且,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落实与监督,如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结语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关系着国家工作的稳健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

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

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引言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时,需要对其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分类。

金融资产分类是一种将金融资产按照其风险特征和预期收益进行划分的方法。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演变,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成为了金融机构在分类金融资产时的主要依据。

三分类的背景为了更好地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和资产质量,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引入了三分类的概念。

三分类将金融资产分为正常类、关注类和损失类,以更准确地反映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质量。

正常类正常类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风险较低、还款能力较强的金融资产。

这些资产的违约风险较低,且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

正常类资产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权重,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资本要求较低。

关注类关注类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风险较高、存在一定违约风险的金融资产。

这些资产可能存在一些逾期还款或违约行为,但还未构成重大损失。

关注类资产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以及额外的拨备计提。

损失类损失类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存在重大违约风险、可能造成实质损失的金融资产。

这些资产已经发生了重大违约或违约风险已经非常高,需要进行大额拨备计提,以应对潜在的损失。

三分类的意义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对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三分类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其风险资产。

通过对风险资产进行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其风险敞口,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护自身免受风险的影响。

资本要求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也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产生了影响。

根据分类的不同,金融机构需要分别计提相应的拨备,以覆盖潜在的损失。

这样可以确保金融机构在面临损失时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承受风险。

资产质量评估三分类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对其资产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将金融资产按照其违约风险进行分类,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资产质量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资产质量。

三分类的实施金融机构在实施新准则金融资产三分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部控制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对金融资产进行准确分类。

应用文-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1)

应用文-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1)

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1)'\r\n内容提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目前指出,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本文从拨备的依据、范围、方法、原理、频率、用途等角度,分析中外拨备制度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结合国内银行,初步提出若干探索和改革方向,包括引入国际准则,建立拨备系统,减值贷款逐笔实时拨备,非减值贷款定期整体评估,将拨备纳入体系,加大拨备税前扣除比例等。

关键词:资产减值损失准备制度改革思考所谓拨备制度,是指银行预先从当期损益中拨提相应准备金,用于弥补其各项资产面值与预计可收回金额之间的损失缺口。

利用这些财务资源,采用核销的手段,可以最终消化残留的不良资产。

思考之一拨备依据:国内法规还是国际准则?本世纪以来,我国加速构建拨备制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指引,主要包括《金融企业制度》(财会【2001】49号)、《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01】127号)、《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等。

这些法规对银行拨备的定义、种类、范围、方法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拨备制度。

与此同时,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2001年正式运行以来,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建设步伐与全球推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从2005年开始正式采纳和实施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与银行拨备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

国际准则要求的拨备与国内法规下的拨备在制度层面存在重要差异,比如对贷款要求逐笔确认减值证据并计量损失金额,又如不允许在确认的减值损失之外,再额外提取一般准备。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高速并积极寻求融入世界的实体,在立足国内经济的前提下,应当坚定不移地推动国内拨备制度与国际准则接轨。

当前,国内银行应当客观看待和妥善处理两种拨备制度的差异。

银行资产分类

银行资产分类

银行资产分类银行资产分类是指银行将其贷款和债务等资产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过程。

这种分类有助于银行评估其资产质量、风险水平和预测可能的损失。

通常,银行会将资产分为不同的分类,如标准资产、次级资产、不良资产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银行资产分类:标准资产(Standard Assets):这些资产表现正常,借款人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风险较低,不会导致预期损失。

次级资产(Substandard Assets):这些资产显示了某种程度的风险,借款人可能出现了偿付困难,但尚未达到不良资产的标准。

这些资产可能需要额外的监管和关注。

可疑资产(Doubtful Assets):这些资产风险更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认为可能无法完全回收本金和利息。

这些资产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违约情况。

不良资产(Non-Performing Assets,NPA):不良资产是指借款人严重违约,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

这些资产可能需要提取拨备金,以应对未来的损失。

呆账资产(Bad Debt Assets):呆账资产是不良资产的一种,表示已经认定无法收回的资产。

银行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扣除这些资产。

资产处置(Asset Disposal):这包括银行从不良或呆账资产中出售或转让资产的过程,以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

重组资产(Restructured Assets):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可能与借款人达成协议,重新安排贷款条款,以帮助借款人避免违约。

这些资产被视为重组资产,可能带有一定的风险。

跨国资产(Cross-asset):有些银行会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如贷款、投资、债券等)进行分类,以更全面地评估风险和资产质量。

银行的资产分类可能会因国家法规、银行政策和风险管理实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资产分类帮助银行管理其资产组合,预测潜在的损失,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贷款拨备和分类制度

贷款拨备和分类制度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贷款拨备和分类治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信贷资产的流动,安全和效益,防范和排除贷款风险,增进本公司经营稳建进展,成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充分计提呆帐预备金,依照《制度》(财会【2001】49号)、《金融企业呆账预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治理方法》(财金【2001】127号)、《银行贷款损失预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金融企业呆账预备提取治理方法》(财金【2005】49号)、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治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贷款治理责任人第二条贷款治理责任人是指:一、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二、小额贷款公司总领导3、小额贷款公司副总领导4、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员五、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关联人六、其它参与贷审批决策的人员7、违法、违纪、违规办理贷款业务的非信贷人员第三章拨备金治理第三条拨备制度是指公司预先从当期损益中拨提相应预备金,用于弥补其各项资产面值与估量可收回金额之间的损失缺口。

利用这些财务资源,采纳核销的手腕,能够最终消化残留的不良资产。

第四条拨备金的范围:企业应承担风险的全数金融资产,包括贷款、坏账和投资等,还包括表外信贷资产或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拨备金种类和计提比例:1 一样预备金:对企业承担风险的所有金融资产,按不低于其期末余额的1%的比例,计提一样预备。

2 相关预备减值预备金分为:依照资产分类结果,依照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按不同比例提取拨备。

种类:贷款损失预备和坏帐预备、长期投资减值预备贷款损失预备包括:专项预备和特种预备专项预备是指依照贷款的五级分类按各类比例计提的各项预备金。

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应收融资租赁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博远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分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及时反映我公司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规范我行信贷资产分类和认定工作,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有关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并实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

(二)发现信贷资产发放、管理、监控、催收及不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三)为我公司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提供依据。

第二章信贷资产分类标准
第三条信贷资产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第四条五类资产的核心定义为:
(一)正常: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我公司债权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且一直能够正常还本付息,我公司对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按时履约有充分把握,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债权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目前偿还我公司债务没有问题,但有关方面包括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能力、非财务因素等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债权的清偿。

(三)次级: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债权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质)物处理或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使得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经过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条信贷资产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本息的可能性的,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或主要债务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贷款的担保。

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公司的信贷管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第六条对信贷资产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分类时应综合考虑,准确作出判断。

第七条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对重组贷款,其分类级别在至少6个月的观察期内不得调高,在观察期结束后,严格按规定进行分类。

重组贷款是指公司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重组后借款人经营性现金流量确实可以完全满足还款要求、并经过6个月观察期或正常分期归还本金两次以上、付息正常的,可以不再视为重组贷款进行风险分类,但最高可放入关注。

第八条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公司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并应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
规发放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第九条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本金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认定结果不得高于次级类,逾期360天以上的贷款不得高于可疑类。

贷款逾期天数的计算应建立在贷款合同期限与贷款实际所需的资产转换周期相一致的基础上。

在贷款审查时,应认真匡算贷款实际所需周期,依此确定贷款期限。

第十条资产进行分类认定时应采用逐笔分类认定,每笔业务原则上不再进行拆分。

第十一条信贷资产分类应尽量多地搜集有关资料,紧扣各类资产的核心定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类结果力求客观准确。

第三章信贷资产分类操作程序
第十二条信贷资产分类的操作程序按下列步骤进行:(一)阅读信贷档案。

(二)审查信贷资产的基本情况。

(三)确定信贷资产偿还的可能性。

(四)初分。

(五)认定。

(六)信贷讨论。

(七)形成初步分类情况。

(八)汇总分析。

(九)针对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宜措施,降低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造成资产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实施处罚。

第十三条指定专人负责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连贯和可靠。

第四章信贷资产分类的管理
第十四条公司实行“按季分类,按月统计,实时调整”的原则,对全部信贷资产进行分类。

每季对涉及风险分类的
资产分类1次,每月进行统计监控,其间对于出现问题或变化较大的资产,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分类结果。

第十五条每月公司对分类结果进行汇总、认定,确认后,方可向当地监管部门报送分类结果。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调整对信贷资产的分类:
(一)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二)对不良资产,应严密监控,按月审查履约情况和担保情况;
(三)借款人发生被迫垫款导致或有资产项目变动的。

第十七条为了保证信贷资产分类的独立、连贯和可靠性,应督促借款人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分类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第十八条分类人员和各级管理层要对资产分类制度的执行、分类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为了减小工作量,对分类截止期尚有余额,但实际分类时已经清偿的信贷资产可作简化处理,即至少分为关注类以上、填写必要的信息而不必进行详细分类。

第二十条认定权限。

在信贷资产分类过程中,下列涉及分类级别变动的,逐笔报总行信贷管理部认定、审批:(一)分类级别上调的(关注类调正常类除外);
(二)分类级别下调拟调整进入次级和损失类资产。

其他情况资产分类结果的审核认定,统一由信贷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任何人不得隐瞒足以改变信贷资产分类结果的信息。

第二十二条在分类过程中发现的足以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因素,分类人必须明确写明具体事项、责任人、补救措施等,出现重大疏漏或故意隐瞒情形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分类人员相应处罚;有关责任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采取相应措施,属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加以改进,存在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对五级分类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考核,使五级分类制度及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五级分类工作质量。

第五章信贷资产分类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为保证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合规性、对分类标准掌握的一致性,提高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应建立相应的贷款风险分类检查、监督方法,并将检查、监督工作作为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公司原则上每年1次组织人员对信贷资产分类结果进行认定、检查, 检查结果向董事会作书面报告。

信贷管理部门也应定期对信贷资产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分类标准执行情况及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分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及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四)分类结果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情况。

第六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第二十六条按谨慎会计原则,应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第二十七条目前我公司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为公司办理的各项人民币贷款。

第二十八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及我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贷款损失准备金一般在年底计提。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为公司内部制度,任何人不得根据本制度向公司或任何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其他员工主张任何权利或取得任何利益或补偿。

第三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潍坊博远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