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三)祖先崇拜与人文主义基调:祖先崇拜源自 对那些传说中曾为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祖先 的崇拜与敬仰。 • 祖先崇拜的目的:“统族人以奉祀也,祭以 往之祖而收见在之族。”历代统治者利用宗法制 度,通过祖先崇拜,把宗族心理作为巩固和强化 统治秩序的手段。
5
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理论化 • (一)殷商神本文化:殷商时期,因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原 始思维的神秘性与笼统性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尊神重巫使这 一时期的文化呈现神本文化的特征。人们认为,世界受超自 然力支配,这种超自然力来自于神灵,而这些神灵象人一样 很容易因为人们的乞求怜悯或表示希望和恐惧而受到感动, 并作出相应的许诺,为了人们的利益去影响或改变自然的进 程,因而必然尊神事鬼。他们认为,同样的“因”可以产生 同样的“果”。 因此,尊神事巫成为殷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礼记 ·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 而后赏。”范文澜说:“(商代奴隶社会)奴隶主则是握有 莫大威权的人,他们威权的来源是天命,天命的表现是鬼神 的启示。殷墟卜骨数以万计,事无大小,都要请问鬼神。” 以神为本的殷商文化,在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表现 。因为当时每事必卜,祭器精美、祭品丰盛,倍显对上帝、 鬼神的敬意。
7
• 敬天保民的思想意义: 1.周代统治者尽管从皇天、上帝寻求统治依据 ,但已认识到民意才是皇天、上帝背后真正起作用 的因素; 2.敬天保民的核心理念在于,一方面警示统治 者应勤政爱民,另一方面规范了民众的行为; 3.敬天保民的落脚点是保民与德政并举。
8
• (三)春秋之际的学派分立 • 1.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 2.以“道”为本体的老子学说:老子的“道”、 老子治理社会的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辩证法 思想; • 3.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学说:孔子重视“礼” , 把“礼”看成约束人们言论行为的主要手段,而 他所强调的“礼”更表现在他对春秋以来已被破坏的 周“礼”的维持。因此,主张“正名”;主张礼乐教 化,而礼乐的根本则是仁德修养,认为“仁”是调节 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仁”是孔子学说的 核心;孔子的“中”、“和”思想;孔子的“生而知 之”与“学而知之”观念; •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百度文库

3.今、古文经学之争: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儒家经书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 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 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 藏于秘府。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 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而今文经学就是解释、研究 、训解今文经的学问,汉武帝所尊崇的即是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把孔子看成政治家、教育家,尊其为“素王”,而孔子所 删定的“六经”被当成治国之道;在解释、训解儒家典籍时任意发挥, 以迎合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 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古文经学崇奉周公,把孔子看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史学家 ,尊其为师,六经是古代资料,他们以记载古代礼仪的《周礼》为核心 ,按字义解释经文,训古简明,不凭空臆造,不用阴阳五行的天变灾异 之说,从实际上阐明儒家的道理,学风较为朴实。但偏重训诂,与现实 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 • 4.经学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6
• (二)周人敬天保民 西周统治者仍宣扬“王权神授”思想 ,但商纣自焚而 死的事实动摇了人们的神权信念。因此,西周统治者不得不 对天命说作出修补。在宣扬天命同时,强调“德”,以“德 ”补充“天威”,“敬天”成为其宣扬“德”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是“保民”。商亡的教训使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人 民力量的伟大,因此在其受“天命”建立政权后,在鼓吹“ 敬天”的同时,更强调“保民”。其目的是警示统治者不得 姿意妄为,谨慎从政。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统治 者应怀柔民众,施以恩惠,使其俯首听命,感恩戴德。“敬 天保民”思想反映周人对“天命”神权观的怀疑,同时也客 观上体现了人民力量的壮大。 “敬天保民”包括三层含义:敬天(敬畏天命)、保民 (关爱百姓)、天命可变(有德、无德)。
3
中华民族的尚玉传统:孔子云:“君子比德 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 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 ,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 ,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 中华民族的尚龙传统:龙文化,我国龙文化 源远而流长,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 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中华民 族及中国文化的共同象征。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 情感相联的纽带。“龙的传人”、“龙的国度” 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 表!
1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线
2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 (二)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根源于人 类理解和解释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努力。在科技 水平低下的时代,人类面对复杂多变、变化莫测 的自然界和自然现象,充满了敬畏与希望,把人 类的生命和自我意识投射到自然界万事万物,认 为自然界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但其具有远超于 人类的力量,从而希望通过对其膜拜与祈祷,帮 助人类实现愿望,这便是自然崇拜。认为天、地 、风、云、雷电、山川、河流等都具有灵魂,产 生了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论。
9
三、帝国的产生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统一 • (一)秦代儒法之争与“焚书坑儒”: • (二)汉初“黄老政治”与儒道冲突: • (三)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2.儒学的经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