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

悟诗情
5、这首元曲的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将孤立的客观景物巧妙连缀,寓情于景,渲 染气氛。(景物烘托)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悲凉情怀。
6、这首小令一字一词,一字一景, 真可谓“惜 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 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词呢?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悟诗情
4、《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孤 独、寂寞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 的?这首小令表达了天涯游子孤独、寂寞的思乡 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把这种凄楚愁苦之情,通 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表达出来, 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明诗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夕阳缓缓落下,肝肠寸断的人 还漂泊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突出它们 的“枯”“老”“昏”,烘托出 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 画面,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 与前二句相呼应。
关于思乡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登黄鹤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 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辉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 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 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件

3 艺术手法丰富
诗歌分析
1 利用秋天的景色传达作者的忧愁情感 2 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描写,表达了
对亲友别离的思念之情
3 使用"天净沙"来描述思维的无尽和世 4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情感反差
事的无常
影响
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诵和引用 2 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3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明代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 传递了作致远
2 名称:天净沙·秋思
3 创作时期:明代
内容
1 第一部分:描写秋天的景象 3 第三部分:描写别离的场景
2 第二部分:描写作者的情感
风格特点
1 语言简练
2 情感深刻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课件
马致远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历史地位
马致远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曲状元”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对元曲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天净沙·秋思》的总结
主题思想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 慨和思考,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景 物具有了情感色彩,增强了作品的 感染力。
情感表达
பைடு நூலகம்
01
02
03
思乡之情
作品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 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深 沉而真挚。
孤独之感
作品中流露出诗人的孤独 之感,他身处异乡,面对 秋日的萧瑟,倍感孤独和 无助。
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对 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 刻的认识。
艺术特色
《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作品以景生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明快, 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学评价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一。
创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在漂泊期间 创作的,当时他身处异乡,感受到了 秋天的萧瑟和凄凉,因此写下了这首 散曲。
这首散曲在元代文学中有着很高的地 位,被认为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 独和思乡之情。
02
作品内容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 秋思》PPT

《天净沙 秋思》PPT
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 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 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 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 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 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 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 动人的艺术境界。
晚年归隐
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辞官归隐了。其一生都是 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 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 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 雅的恬静生活。
杂剧作品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 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 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 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 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 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 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 益改造。
诗句赏析
三四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 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 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 凉的气氛。诗人全篇一共仅28个字,就把十种平淡无奇 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 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答案:C
感谢聆听
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 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 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理解题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课件

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 小桥流水人家
本文 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 怎样的气氛?
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 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 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出了温馨恬 静的景象,似乎与我们感受到的悲凉 气氛矛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先 划 分 节 奏, 再 听 录 音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元曲的理解画一幅画。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 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 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 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 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 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 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感怀 写景诗。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 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 《观沧海》一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 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停泊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 ,
题目解读
这是一首散曲。散曲体式与词相 近而比词自由,较多使用口语。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秋思”即秋天的思念, “秋”是特定时节,“思”是题 眼,题目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 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 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 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 “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 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4张PPT)

《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4张PPT)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 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 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 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 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 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 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 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 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 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 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 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 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 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 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 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 上。
天净沙· 秋思
根 据 节 奏 朗 读 课 文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明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 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
游子思 乡图
马致远
苍凉 恬静 荒凉 思 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写景 烘 托 抒情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思考探究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 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
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 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 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品一品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 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 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 情。
赏一赏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
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 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 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 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
译 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 文 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Biblioteka 天边,指远离家 乡的地方。
译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文
诗词品读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天净沙·秋思》PPT6 图文

《天净沙·秋思》PPT6  图文
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 情。 •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 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 乡,越发感到孤独。 •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 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 “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 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 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天 净 沙
马秋
致 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基本内容
• 枯藤老树昏鸦
•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 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 地啼叫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 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 着晚餐,炊烟缕缕。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 旧的故 事,试 图找回 曾经的 踪迹, 却渐渐 明白了 流年, 懂得了 时光。 过去的 沟沟坎 坎,风 风雨雨 ,也装 饰了我 的梦, 也算是 一段好 词,一 幅美卷 ,我愿 意去追 忆一些 旧的时 光,有 清风, 有流云 ,有朝 露晚霞 ,我确 定明亮 的东西 始终在 。静静 感念, 不着一 言,百 转千回 后心灵 又被唤 醒,于 一寸笑 意中悄 然绽放 。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是(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
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 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 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 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发挥你的想像力,重组诗歌意 象,复现诗歌意境,将诗中的情景用 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 旅人踽踽独行,朝着夕阳走去,渐行 渐远,最后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
பைடு நூலகம்


例: “壮丽的乐章,大多是悲凉的韵调”。 “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饱蘸 着离愁别绪,绘出了一幅凄婉的图景:有“长 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惆怅;有“碧 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无 奈……蒹葭苍苍,秋风萧瑟,断鸿声里,想那 衰草枯杨,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古道,西风 残照,望故乡渺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咬文嚼字,破译诗歌内蕴,揭示艺术妙谛。
如: “小桥流水人家” , 他人有家而我独无。


哪些诗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 哪些诗句最能扣动你的心弦?给 令你心动的诗句写上一点批注。
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低沉的旋律, 反复述说着一段凄婉的故事; “小桥流水人家”,故乡不堪回首; “古道西风瘦马”,兽犹如此,人何 以堪? “夕阳西下”,倍添迟暮苍凉之感; “断肠人在天涯”——当此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脉脉此情谁诉?
天净沙•秋思
制作:鱼台县教育局 李明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元代著名 散曲家。著有《汉宫秋》 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 卿、王实甫、白朴,并 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 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 首,经后人辑入《东篱 乐府》。 在他的作品中,更 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 沙•秋思》最为有名,元 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 之祖”,王国维称赞其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 绝句妙境”,是“小令 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创新节拍
仔细观察课文中为它配的插 图,看一看这副插图是否最好地体 现了《秋思》的意境,老师非常希 望同学们能给插图作者提出一些意 见和建议。
1、诗中说是瘦马,可画中的马还比较健壮,马腿上的肌肉都看得很 清楚,应该把马画得瘦骨嶙峋一些才好,而且最好是老马,马的表情还可 以更忧郁一些。 2、图中远处的树给人郁郁葱葱的感觉,近处的树却是光秃秃的。这 样的对比太强烈了,不符合诗中的意境。老树上如果有几片摇摇欲坠的叶 子更能体现沧桑之感。插图中根本没有枯藤,如果能画出枯藤与古树的缠 绕,植物的意象就鲜明了。 3、插图中鸟儿们飞得很轻盈很高很快乐,哪里是昏鸦啊。鸟可以画 得沉重一些,笨拙一些,最好让大部分鸟栖息在枯枝上,因为“秋思”的 画面应凝重。 远处的夕阳可以画得朦胧一些,还可以画出半边已经落下山的样子,渲染 出傍晚的气氛。 4、如何体现西风?图中并没表现出来。可以在茅屋上画些淡淡的炊 烟,炊烟袅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更足,风的动感也表达出来了。画中 人可以不戴帽子,让发丝微微飘起,西风不就出来了吗? 5、读完这首诗,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古道苍苍,秋风萧瑟的图画, 但是这幅图给人的感觉太拥挤了,甚至是太热闹了,可能是景物都挤在一 堆上去了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儿,让古道的纵 深感强一些,如果景物能真正地成为背景,以此突出主人公的孤独,画面 的整个格调就改变了。
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
说一说
初读,说原初体验
(介绍作者情况) 再读,说新的理解和感悟 (介绍专家、学者的赏析文章) 三读,比较、反思,说此时的阅读体会
品一品
评一评
《秋思》一文,虽寥寥数语,然字字血, 声声泪,荡气回肠,千百年来不知征服了多 少读者的心。 作家像一高明的摄制,先是“枯藤”、 “老树”、“昏鸦”的组接,继以“小桥流 水人家”的推移,又跟“古道西风瘦马”的 特写,天涯沦落人跃然纸上矣。


马致远《天净沙》 其二: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其三:
西风塞上胡笳, 月明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缘 何而起?“黯然销毁者唯别而已矣。” 断肠人为何漂泊天涯?请你展开联想, 演绎一段故事。


这首28字的小令,文字浅显,主题明了, 但“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似一个不羁的音 符,引来后人不尽的评说—— “暖色说”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 是以明丽的农家风光来反衬游子的断肠情怀; “冷色说”认为,“小桥流水人家”本是一 幅荒凉的图景,用以衬托游子凄苦的心境。
若把“小桥流水人家”看作写实,“暖色说”破坏了 文本凝重的情感氛围。文本的前四句都是为天涯“断肠人” 的出场所置的布景。每一道风景,每一种意象,无不着我 之色彩。“枯藤老树昏鸦”,鸦已归巢;“小桥流水人 家”,炊烟袅袅……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天涯游子绵绵 的乡愁呢?这样一组意象,是以思归的愁丝穿连起来的和 谐统一的画面,而不是什么反弹琵琶。 若把“小桥流水人家”看作写虚,“冷色说”有悖于 作者的意愿。我们可以想见:游子作别了“小桥流水”的 江南故乡,多少漂泊,归思难禁,那“小桥流水人家”不 正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所魂牵梦绕的故乡吗?踽踽独行,饮 尽那份孤独,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这想象中故乡的 画卷当然是美好的,怎么倒成了荒凉的图景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