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docx

合集下载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11级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二、原理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的变动而改变。

电位图是一种平面坐标一、四两象限内的折线图。

其纵坐标为电位值,横坐标为各被测点。

要制作某一电路的电位图,先以一定的顺序对电路中各被测点编号。

以图1-1的电路为例,如图中的A~F, 并在坐标横轴上按顺序、均匀间隔标上A、B、C、D、E、F、A。

再根据测得的各点电位值,在各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描点。

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两个电位点,即得该电路的电位图。

在电位图中,任意两个被测点的纵坐标值之差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内容利用DGJ-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1-1接线。

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BC、UCD、UDE、UEF 及U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1-1电流插座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1=6V,U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线路板系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中不使用电流插头。

DG05上的K3应拨向330Ω侧,三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2. 测量电位时,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或用数字直流电压表测量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

若指针正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为正(即高于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或数显表显示负值,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然后读出数值,此时在电位值之前应加一负号(表明该点电位低于参考点电位)。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1

实验一1、实验目得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得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与两个节点,测量节点得电流代数与与回路电压代数与,验证基尔霍夫电流与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2)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得电阻,有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得电压与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与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4、理论计算根据KVL与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Is=I1+I2,U1+U2=U3,U1=I1*R1,U2=I1*R2,U3=I2*R3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以瞧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与为两者得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6、实验心得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瞧了指导书与同学们得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得一些操作上得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实验二1、实验目得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得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得独立源(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流源)与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得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得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4、理论计算电压源单独作用时:—10+3Ix1+2Ix1=0,得Ix1=2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得Ix2=-0、6A; 两者共同作用时:,得Ix=1、4A、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叠加定理得证.6、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叠加定理得理解,同时学会了受控源得使用。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引言: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和电子设备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数据,验证电路分析相关理论,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并分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奥姆定律应用于电路分析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电路元件的基本原理;2. 验证欧姆定律在恒阻电路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3. 通过实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准确性;4. 通过实验探究奥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1. 实验一:验证欧姆定律在恒阻电路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选取一个电阻为常量的电路,接入电源,通过改变电源电压和测量电流值,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记录实验数据并制作电流-电压曲线图。

通过实验发现,无论电源电压如何变化,所测得的电流值始终符合欧姆定律的关系: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这验证了欧姆定律在恒阻电路中的适用性。

2. 实验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构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通过测量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值,并结合电源电压和电源电流,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验证所得的电路中各个电阻的电流值。

实验结果显示,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得到的电流值与测量得到的电流值相符,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3. 实验三: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构建一个并联电路,通过测量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流值,并结合电源电压和电源电流,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验证所得的电路中各个电阻的电流值。

实验结果表明,基尔霍夫定律所计算得到的电流值与测量得到的电流值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准确性。

4. 实验四:探究奥姆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 实验一: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快速入门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 实验一: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快速入门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一:电路仿真软件
Multisim的快速入门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介绍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基本操作和使
用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将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并进行仿真分析,掌握Multisim中基本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正弦波
信号的方法。

首先,在电路工作区中,我们需要放置电源、接地、电阻和连接导线等元器件,并进行相应标注。

然后,使用菜单栏中的仿真分析命令进行直流工作点仿真,选定需要分析的变量并记录仿真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虚拟仪器进行仿真分析。

将虚拟万用表和电流探头按电路原理图连接,进行仿真分析,并记录虚拟万用表显示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电路,我们将仿真分析电路原理图中的直流电源从0~24V变化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使用菜单栏
中的参数扫描命令设置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观察并记录结果。

最后,我们将使用Multisim绘制电路原理图,并运用虚
拟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进行仿真分析正弦波信号,观察并记录虚拟示波器显示的输入输出信号波形。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熟悉Multisim的基本操作,掌握绘制电路图及仿真电路的方法,以及基本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也能够分析正弦波信号的方法,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和分析打下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电路进行分析,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使用基本电路元件搭建电路的技能。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电工万用表、示波器、导线等。

实验原理:电路分析是指对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串并联等电路定律进行电路分析。

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1.首先,我们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

将两个电阻依次连接,连接到电源上。

使用电工万用表测量电源的电压和电阻的电流,并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并将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测量得到电源电压为12V,电阻电流为0.5A。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阻的阻值为R=V/I=12V/0.5A=24Ω。

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

2.接下来,我们搭建一个并联电路。

将两个电阻分别连接到电源的两个正极,将另外两个端点连接到电源的两个负极上。

使用电工万用表测量电源的电压和电阻的电流,并记录测量结果。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并将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测量得到电源电压为12V,电阻电流为1A。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阻的阻值为R=V/I=12V/1A=12Ω。

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

3.然后,我们搭建一个RC电路,将电阻和电容串联连接到电源上。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阻上的电压和电容上存储的电荷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观察到电阻上的电压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电容上的电荷在刚接通电源时迅速充电,然后逐渐达到稳定。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得到RC时间常数,从而计算出电路的时间常数。

4.最后,我们搭建一个RL电路,将电阻和电感串联连接到电源上。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感上存储的磁场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观察到电阻上的电压呈指数增长的变化趋势,电感上的磁场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得到RL时间常数,从而计算出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1)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1)电路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电路的分析和实验验证,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直流电路分析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器件:1. 直流稳压电源2. 万用表3. 电阻箱4. 电流表5. 线圈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 串联电路实验(1)将两个不同电阻的电阻器串联,经过万用表检测,记录电阻器的阻值为R1=200 ohm,R2=400 ohm。

(2)通过Ohm定律计算,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为:R = R1 + R2 = 600 ohm(3)利用直流稳压电源,控制电流大小,以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进行记录。

(4)根据欧姆定律,I = U/R,其中U为电源输出电压,R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所以电流大小为I=5V/600 ohm=0.0083A。

2. 并联电路实验(1)将两个不同电阻的电阻器并联,经过万用表检测,记录电阻器的阻值为R1=100 ohm,R2=300 ohm。

(2)通过合并电流的公式1/R总 = 1/R1 + 1/R2,计算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值为:1/R总 = 1/100 + 1/300 = 0.01, R总 = 100 ohm(3)利用直流稳压电源,控制电压大小,以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进行记录。

(4)根据欧姆定律,I = U/R,其中U为电源输出电压,R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所以电流大小为I=5V/100 ohm=0.05A。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进行,我们得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阻值、电流等重要基本参数,并进一步掌握了相关原理和方法,是我们深入学习电路分析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对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报告院系专业:信系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年级班级:2011级软件五班(1105)姓名:涂明哲学号:20112601524本课程实验全部采用workbench 作为试验仿真工具。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理与电阻串并联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i3 = i1 + i2;u1 + u2 + u7 + u6 = 0;u4 + u3 +u7 + u5 = 0;u1 + u2 + u3 + u4 + u5 + u6 = 0;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原理图: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分析:200Ω+ 100 Ω=300Ω;(100Ω+200Ω)//600Ω= 200Ω;i1 = 15/(200+200+100) = 30mAi2 = i1*(600/900) = 10mAi3 = i1*(300/900) = 20mAu1 = u3*(200/300) = 4vu2 = u3*(100/300) = 2v实验心得:1.使用大电阻可以减小误差2.工具不能熟练的使用而且有乱码。

实验二叠加定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电路分析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基础实验,它通过对电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电路的测量和分析,探讨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电路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直流电源和不同阻值的电阻进行测量,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路中的两端连接,确保电源开关关闭。

2. 测量电阻: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下来。

3. 测量电流:将万用表的电流测量端与电路中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打开电源开关,并记录下电流值。

4. 测量电压:将万用表的电压测量端依次与电路中的不同位置相连,记录下各个位置的电压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流值与计算得到的电流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非常接近。

这说明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是成立的。

实验二: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性比较在实际电路中,电阻可以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这会对电路的总阻值、总电流和总电压产生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使用直流电源、电阻和导线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测量总电阻:使用万用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记录下来。

3. 测量总电流:将万用表的电流测量端与电路中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打开电源开关,并记录下电流值。

4. 测量总电压:将万用表的电压测量端依次与电路中的不同位置相连,记录下各个位置的电压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和总电压。

比较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而总电流和总电压相等;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而总电流和总电压相等。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分析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基础电路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本报告将分析一次基础电路实验的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2.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3. 学习电路分析方法,掌握电路图绘制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验证(1)实验原理: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之一,用于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

(2)实验步骤:① 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搭建实验电路;② 测量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支路电流;③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计算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支路电流;④ 比较测量值和计算值,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二:电路分析方法学习(1)实验原理: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法、回路法等,用于求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2)实验步骤:① 根据电路图绘制等效电路;② 选择合适的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法或回路法;③ 求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④ 比较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一致,验证了电路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四、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验验证了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和电路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电路图绘制技巧,提高了电路分析能力。

4. 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实验总结基础电路实验是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验证了电路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类(硬件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类(硬件实验)-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分析基础类(硬件实验)实验1 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非线性电阻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概念。

2. 掌握测试电压、电流的基本方法。

3. 掌握电阻元件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测试方法,学习利用逐点测试法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4.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直流稳压电源3.万用表4.变阻箱三、实验内容1. 测绘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1.1R=Ω。

1)测试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U S为直流稳压电源,R为被测电阻,阻值200 2)调节直流稳压电源U S的输出电压,当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1.1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表1.13)在图1.3上绘制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将测算电阻阻值标记在图上。

2. 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图1.21)测试电路如图1.2所示,图中D为二极管,型号为1N4007,R W为可调电位器。

2)缓慢调节R W,使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1.2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表1.23)在图1.4上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 1.3 图 1.43. 测绘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a)(b)图1.51)首先,连接电路如图1.5(a)所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10V。

2)然后,测试电路如图1.5(b)所示,其中R L为变阻箱,R为限流保护电阻。

3)调节变阻箱R L,使毫安表的读数依次为表1.3中所列电流值时,读伏特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压值记录在表格中。

表1.34)在图1.7上绘制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4. 测绘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1)首先,连接电路如图1.6(a)所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实际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10V。

其中R S为实际电压源的内阻,阻值R S = 51Ω。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A实验报告模板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A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_________ 北京理工大学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台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室实验1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非线性电阻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概念。

2. 掌握测试电压、电流的基本方法。

3. 掌握电阻元件及理想、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测试方法,学习利用逐点测试法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4.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1•电路分析综合实验箱2. 直流稳压电源3. 万用表4•变阻箱三. 实验内容1.测绘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1)测试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U s为直流稳压电源,R为被测电阻,阻值R = 200「+ <A-图1.12)调节直流稳压电源U s的输出电压,当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1.1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表1.13)在图1.2上绘制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测算电阻阻值标记在图上。

2.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1) 测试电路如图1.3所示,图中D 为二极管,型号为IN4004, R W 为可调电位器。

2) 缓慢调节R W ,使伏特表的读数依次为表1.2中所列电压值时,读毫安表的读数, 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表1.2V(V)0.10.20.30.40.5 0.55 0.6 0.65 0.7 0.72 0.75I(mA)4)在图1.4上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a ) (b )图1.51) 首先,连接电路如图1.5(a )所示,不加负载电路,直接用伏特表测试直流稳 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将其设置为10V 。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

XXX 实验室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学院XXX专业XXX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辅导教师XXX实验时间:X 年X 月X 日预 习 实 验 报 告1、 实验名称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电源等效变换2、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电源模型的方法。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

4.研究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

3、实验内容1.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具有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而输出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外特性,即端电压U 与输出电流I 的关系U = f (I ) 是一条平行于I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压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很小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压源。

电流源具有输出电流保持恒定不变,而端电压的大小由负载决定的特性。

其外特性,即输出电流I 与端电压U 的关系I = f (U ) 是一条平行于U 轴的直线。

实验中使用的恒流源在规定的电流范围内,具有极大的内阻,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电流源。

2.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实际上任何电源内部都存在电阻,通常称为内阻。

因而,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压源U S 串联表示,其端电压U 随输出电流I 增大而降低。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与恒压源相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压源。

实际电流源是用一个内阻R S 和电流源I S 并联表示,其输出电流I 随端电压U 增大而减小。

在实验中,可以用一个大阻值的电阻与恒流源相并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的等效互换一个实际的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流源。

若视为电压源,则可用一个电压源U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串联表示;若视为电流源,则可用一个电流源I S 与一个电阻R S 相并联来表示。

若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供出同样大小的电流和端电压,则称这两个电源是等效的,即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为: (1)取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内阻均为R S ;(2)已知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U s 和R S ,则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SS S R UI =和R S ,若已知实际电流源的参数为I s 和R S ,则实际电压源的参数为S S S R I U =和R S 。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4.理论计算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Is=I1+I2,U1+U2=U3,U1=I1*R1,U2=I1*R2,U3=I2*R3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4.理论计算电压源单独作用时:-10+3Ix1+2Ix1=0,得Ix1=2A;,得Ix2=-0.6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2−Ix2=32Ix2+I2+2x2=0,得Ix=1.4A.两者共同作用时: {I−Ix=32Ix+I+2Ix=10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叠加定理得证。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一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一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班级: 学号:姓名:课程时间:2014.10.14实验台编号:01实验1 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一、实验内容1、认识实验环境2、了解数字万用表的使用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二级管、三极管等元器件参数,并判断其好坏。

4、了解面包板的使用5、用面包板搭接一个调压和调流电路。

二、实验设备1.电器元件盒(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2.万用表(台式和手持式)3.面包板三、实验内容1.测出两个色环电阻的阻值,并与所读出的数值进行比较,求出误差。

实验步骤:(1)首先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2)量程旋钮打到“Ω”量程档适当位置(3)分别用红黑表笔接到电阻两端金属部分(4)读出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2.测出两个电容的阻值,求出其中CBB电容的误差。

实验步骤:(1)将电容两端短接,对电容进行放电,确保数字万用表的安全。

(2)将功能旋转开关打至电容“F”测量档,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3)将电容插入万用表CX插孔。

(4)读出显示屏上数字。

3.读出一个电感的度数。

4.测出三个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实验步骤:(1)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2)转盘打在( )档(3)判断正负(4)红表笔接二极管正黑表笔接二极管负(5)读出显示屏上数据特殊说明:用万用电表测量二极管得到的示数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若是反向就没有示数,说明不导通,把么这些二极管都是好的。

5.测出一个电位器的阻值范围,并分析该电位器的好坏。

实验步骤:(1)红表笔插入VΩ孔黑表笔插入COM孔(2)量程旋钮打到“Ω”量程档适当位置(3)分别用红黑表笔接到电位器两侧之一和中间那根(4)观察显示屏上的数字是否均匀变化,判断其好坏(5)转动调节螺钮,记录电位器的测量范围(6)同样测另一侧的测量范围四、实验数据1.电阻(1)原始数据:棕黑红金1000Ω测量数据:996.14Ω误差:(1000-996.14) /1000=0.386%(2)原始数据:棕黑棕金100Ω测量数据:100.17Ω误差:(100.17-100)/100=0.17%2.电容(1)电解电容测量数据:493.6nF(2)CBB电容原始数据:100000pF 测量数据:105300pF误差:(105300-100000)/100000=5.3%3.电感原始数据:红黑橙银20000uh4.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测量数据:1.61V(2)稳压二极管测量数据:0.74V(3)整流二极管测量数据:0.55V5.电位器阻值范围0.704Ω——1.447Ω和28.684Ω——3.659KΩ分析:该电位器是坏的,原因是在测量的时候数值不是均匀变化的。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 workbench 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4.理论计算根据 KVL 和 KCL 及电阻 VCR 列方程如下:Is=I1+I2,U1+U2=U3,U1=I1*R1,U2=I1*R2,U3=I2*R3解得, U1=10V,U2=20V,U3=30V,I1=5A,I2=5A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R1 与 R2 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R1R2与 R3 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实验心得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4.理论计算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10+3Ix1+2Ix1=0, 得 Ix1=2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得Ix2=-0.6A;两者共同作用时:,得Ix=1.4A.5.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 ,叠加定理得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4.理论计算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Is=I1+I2,U1+U2=U3,U1=I1*R1,U2=I1*R2,U3=I2*R3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

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电压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共同作用:4.理论计算电压源单独作用时:-10+3Ix1+2Ix1=0,得Ix1=2A;,得Ix2=-0.6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2−Ix2=32Ix2+I2+2x2=0,得Ix=1.4A.两者共同作用时: {I−Ix=32Ix+I+2Ix=10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得,与测得数据相符,Ix=Ix1+Ix2,叠加定理得证。

6.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同时学会了受控源的使用。

实验三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要求至少含有一个独立源和一个受控源,通过仪表测量其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将其用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代替,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实验过程应包括四个电路:1)自己设计的有源二端网络电路,接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流或电压;2)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测量电路;3)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测量电路;3)原有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或诺顿)等效电路,接(1)中的负载RL,测量RL上的电压或电流。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原电路:开路电压测量:短路电流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4.理论计算开路电压:Uoc=10V,短路电流:Ioc=1/150=0.667A,输出电阻:Ro=Uoc/Ioc=1.5kΩ.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由上可知,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符,且等效电路在负载上引起的响应与原电路相同,验证了戴维南等效法的正确性。

6. 实验心得通过本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戴维南、诺顿定理的理解。

实验四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理想运放的负反馈电路理解。

2.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理想运放负反馈电路,可以是反向比例电路,正向比例电路,加法电路等,可以设计一级或多级,测量其输出电压值,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注意运放输入电压必须是小信号,电压值控制在1v以下。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反向比例器:4.理论计算由虚短和虚断知,U0=0,I1=I2,即(U1-U0)/R1=(U0-U2)/R2,得U2= - U1*R2/R1。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根据理论计算,U2=-12V,与测量结果一致,即本电路可以作为反向比例器使用。

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验证并加深了对理想运放的负反馈电路理解。

实验五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示波器。

(2)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2. 实验内容与步骤1、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测试(1)在EWB的电路工作区按上图图连接。

可按自己选择的参数设置。

(2)选择示波器的量程,按下启动\停止开关,通过空格键使电路中的开关分别接通充电和放电回路,观察不同时间常数下RC电路的充放电规律。

(3)改变C数值计算其时间常数。

绘出虚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波形图,也可自行设计实验。

使用EWB时注意选择适当的仿真仪表量程。

每次要通过按下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启动/停止开关”接通电源,或者暂停来观察波形。

使用示波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幅值来观察波形。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1uF电容充电:1uF电容放电:0.1uF 电容充电:0.1uF 电容放电:电容具有充放电功能,充放电时间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

RC =4.理论计算当C1=0.1uF时,时间常数τ=RC1=1ms,当C2=1uF时,τ=RC2=10ms;充电时电容电压为零状态响应,Uc(t)=12*(1-e−t/τ) V,放电时电容电压为零输入响应,Uc(t)=12*e−t/τV。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计算结果和测量数据可得,电容充放电的时长与电路时间常数有关(τ越大,充放电时间越长),且测得的响应曲线与计算结果一直。

6.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使用示波器。

通过模拟仪器测试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观察到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实验六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学习使用示波器。

2.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串联:并联:电阻的u、i相位关系:电容的u、i相位关系:电感的u、i相位关系:3.理论计算串联:ω=2πƒ=1005.3 s−1,则Zr=R=5 Ω,Zc=-j/(ωc)=-2.49j Ω,Zl=jωL=0.5j Ω,,从而Ur=| U s*Zr/(Zr+Zc+Zl) |=93.2V,Uc=| U*Zc/(Zr+Zc+Zl) |=9.5V,Ul=| U*Zl/(Zr+Zc+Zl) |=45.75V.并联:ω=2πƒ=1005.3 s−1,则Zr=R=50 Ω,Zc=-j/(ωc)=-39.8j Ω,Zl=jωL=20.11j Ω,, 于是Ir=| I s*(Zc+Zl)/(Zr+Zc+Zl) |=64.6A,Ic=| I s*(Zr+Zl)/(Zr+Zc+Zl) |=82.2AIl=| I s*(Zc+Zr)/(Zr+Zc+Zl) |=158.5A电阻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阻的电气特性可知u与i同相,即相位差为零。

电容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容的电气特性可知电流领先电压90。

电感的u、i相位关系:根据电感的电气特性可知电压领先电流90。

4.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后可知实验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相符,串联电压和并联电流分别满足Us2=Ur2+(Ul−Uc)2,Is2=Ir2+(Il−Ic)2的关系,即满足一种矢量关系。

各元件上u、i的相位关系也已理论知识一致。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幅值、有效值、相位的理解;学会了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

实验七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

2.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KVL验证:Uc落后于Ur 90度,Ul领先于Ur 90度。

KCL验证:Ir领先于I 44度Il落后I 37度Ic领先I 137度。

3.理论计算KVL:ω=2πƒ=1005.3 s−1,故Zr=R=20Ω,Zc=-j/(ωc)= -24.87jΩ,Zl=jωL=50.27jΩ,设电流相量为I=I∠0o A,根据KVL有:Us=Ur+Uc+Ul,由VCR有Ur=Zr*I, Uc=Zc*I, Ul=Zl*I,Us=I*(Zr+Zc+Zl), 解得:I=3.1∠0o A, Ur=62∠0o V, Uc=-77.1∠(−90)o V, Ul=155.84∠90o V,KCL: ω=2πƒ=1005.3 s−1, 故Zr=R=50Ω,Zc=-j/(ωc)= -39.79jΩ,Zl=jωL=20.11jΩ,设电流相量I=3∠0o A,根据KCL有I=Ir+Ic+Il,由VCR有,U=Ir*Zr=Ic*Zc=Il*Zl解得 Ir=1.75∠44o A, Ic= 2.25∠(137o)A,Il=2.37∠(−37o)A。

4.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比较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两者一致,验证了交流电路的KVL和KCL。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交流电路中相量计算的理解。

实验八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的理解;学习使用交流信号源和仿真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自拟实验电路,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星形联接及三角形联接的三相负载的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有效值大小。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星形负载:三角形负载:4. 实验数据与理论比较由图知,对于星形负载,线电流等于相电流,线电压为相电压√3倍;对于三角形负载,线电压等于相电压,线电流为相电流的√3倍。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电流、线电流、相电压、线电压的理解。

精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