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认识论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1、实践的特征
【原理归纳】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因 为实践的构成要素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 客观的;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 识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性,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 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 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 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 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认识; 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 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归纳】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的哲学范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 定的过程而言的,都是主管和客观,理论和实践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 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 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归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 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 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 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不能照搬过去的认识或 者超越历史条件和范围,把适用于一定条 件和范围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到 另一条件和范围之中; 要以过程为推移,随着历史条件的 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否则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哲学原理-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之“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主体看:A.客观因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B.主观因素—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地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原理:(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X围。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原理:(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X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生活与哲学的复习知识要点
生活与哲学的复习知识要点生活与哲学的复习知识要点一、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②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③ 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
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区别:①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②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要易错易混点唯物论 认识论
二、唯物论部分 1.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 物。(注意: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注意:“客观存在”应为 “客观是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4.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 5.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注意:作为客观实 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6.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是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雾与霾 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9.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10.物质可以被创造、被消灭。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必定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注意: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或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注 意:颠倒因果关系)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意:任何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两 者不可混淆)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注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 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是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因此被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注意: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 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错。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不存在终极真理)
高考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认识论(解析版)
模块四《生活与哲学》专题14 认识论一、理论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与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关键词识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识别的关键词: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三、易错易混知识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二 认识论(飞扬之旗)
[2012·全国卷]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 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 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 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 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
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高考 点拨
①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 材料中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的 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 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 性。
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考点突破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
社 会 历 史 性
联 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 系 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
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件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42021/3/42021/3/4T hursday, March 04,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42021/3/42021/3/42021/3/43/4/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4日星期 四2021/3/42021/3/42021/3/4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42021/3/42021/3/43/4/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42021/3/4Marc h 4,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42021/3/42021/3/42021/3/4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要不断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 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 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 而行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错误。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复习.
•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35.(2005全国文综卷Ⅱ)阿房宫一直被视为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 房宫赋》曾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恢弘壮观;一 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 宫事件。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 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 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 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 设,由于宫殿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未营建, 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 • 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
C
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9.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从 而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有、集体两种实现 形式的传统观点。这表明( )
• 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 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 被一牧童瞧见,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 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 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据此回答36~37题。 • 36.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 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意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原理表述】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相识论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建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建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肯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肯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肯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相识依靠于实践,实践对相识有确定作用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相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相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只强调实践确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相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分: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相识就是真理。
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相识是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认识论重点知识期末复习
06 认识论在当代社会应用与 挑战
信息时代对认识论影响
1 2
信息爆炸与知识获取
信息时代导致信息爆炸,人们面临海量信息和知 识的筛选、整合问题。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界限模糊
网络虚拟世界的发展使得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变得 模糊,对人们的认知产生挑战。
3
认知工具与技术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工具, 如搜索引擎、大数据分析等。
02 感知、经验与理性认识
感知在认识中作用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
01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印象和
认知。
感知具有局限性
02
感官只能接收到部分信息,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
感知到的信息可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感知与经验、理性认识相互关联
03
感知为经验和理性认识提供基础,同时也受到经验和理性认识
对知识传递的效果进行评估,可采用测试 、问卷调查、反馈等方式,以了解受众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知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知识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源泉,通过不 断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知识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 市场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应对挑战,提升个人和社会认知水平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教育和实践培养个人的批判性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信息的真伪、价值。
强化社会共识与道德建设
通过公共讨论、教育引导等方式强化 社会共识,推动道德建设,提升社会
整体认知水平。
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提升
鼓励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提 升综合素养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生活与哲学认识论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3、方法论要求 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的发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二,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因此,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第三,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 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 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实事求是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4、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性。 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求真务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二单元认识论论(六课)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二单元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总概括:(不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 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
它首先是可知论。
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
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划清了界限。
它是实践论。
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识来自实践,又转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含义: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③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
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变革社会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革命、改革等。
主要表现阶级斗争。
第三,科学实验。
他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板块(认识论)
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体系建构◎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知识构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
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 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 第一,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 第二,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 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疑点】有用的就是真理吗?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是有用的。 所以是有用的。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 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错误的。 客观性, 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提示】注意词语搭配 提示】 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不能错位。 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不能错位。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线索】 单元线索】
4、总体线索(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总体线索(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实践? (一)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 基本含义: 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提示】 【提示】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 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 客观世界的关系。 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 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目的与归宿 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 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 显示其实际意义 实际意义。 显示其实际意义。 提示】 【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 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是指导实践。 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线索】 单元线索】
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基础, 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复性和无限性, 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自然的生产实践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社会的实践 (2)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 (3)科学实验活动。 【提示】 提示】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 而不是具体形式 基本形式, 具体形式。 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 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根本动力 新问题。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一,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 第二,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 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 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 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Biblioteka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2)“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 亲身实践而得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而得,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和 传递而得 而得。 传递而得。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在我为直接经验, 相对的,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 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 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 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不能止于纸上谈兵。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2)、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 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只能有一个真理 的对象, 有一个真理。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它不因权力 地位而改变 人人平等, 权力、 而改变。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 提示】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 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 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 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 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 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衣》所寓: 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 我们往往因为对权力、名利的畏惧或崇拜,而忽视了什么是 判断真理的标准。 判断真理的标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决定认识 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来源。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下产生。 【提示】 提示】 意识源于物质” 认识源于实践” (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 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形成于实践中 “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 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二)什么是认识(了解) 什么是认识(了解)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 能动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 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现象的认识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认识形成的过程: 认识形成的过程: 实践 感觉器官 感性认识 抽象思维 理性认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认识论部分】 要点详解 认识论部分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提示】 提示】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 的思想。 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 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 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 观物质性的制约。 观物质性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