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欣赏)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

活动1

【导入】(一)创设情境,解题引入

1.创设欣赏情境“来自森林的音乐会邀请函”,在微课中了解森林分布、珍稀鸟类以及管弦乐的相关知识。

2.师生交流,并引出课题——《森林与小鸟》。

【设计意图:利用微课的讲述丰富学生对森林分布、珍稀鸟类以及管弦乐知识的了解,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聆听积极性,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地开场白中进入聆听的状态。】

活动2

【聆听】(二)完整聆听,初步感受

1.观看宋代工笔花鸟画《美丽的森林》版本的音乐视频,提示学生观看音乐会的注意事项(安静聆听,听后鼓掌)。

2.师生交流:乐曲是拍号和速度是怎样的?(3/4拍,速度稍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和聆听,整体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3

【讲授】(三)分段欣赏,逐层深入

1.欣赏引子部分,感受森林的宁静,与主题部分热闹的森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2.欣赏第一圆舞曲

①初听,随课件模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走向。

师生交流:少了哪个乐句,为什么?(一三乐句相同,引起学生的注意。)

②复听,随课件模划旋律线。

师生交流:乐段旋律、节奏和情绪是怎样的?(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

③随教师琴声,用Da模唱,注意乐句的力度变化。

④再听,在故事情境中,看教师用画图的方式表现主题。

⑤再听,跟随教师用画图的方式再次感受主题。

⑥在故事情境中,PPT上展现绘画森林场景,再次聆听主题。

2.欣赏第二圆舞曲

①初听,随乐拍手击打节拍,感受3/4拍的节拍特点。

②师生交流:出示X 0 0节奏,做声势动作——捻指。

③复听,用捻指随教师击打节奏,再次感受主题。

3.欣赏第三圆舞曲

①初听,感受此乐段主题旋律的改变。

②师生交流:此乐段主题旋律与A段主题旋律相比,旋律、节奏和情绪有什么不同?(旋律连贯、节奏舒缓、情绪优美)

③复听,随乐曲模仿小鸟舒展翅膀飞舞的动作,上中下表示强弱弱的节拍规律。

4.欣赏第四圆舞曲

①初听,感受此乐段主题旋律的不同之处。

师生交流:乐曲中出现的装饰音——波音。

②听教师弹琴表现不加波音和加上波音,感受旋律出现的变化。

③使用打击乐器——串铃和响板,出示节奏,并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击打。

④复听,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为主题音乐伴奏。

5.欣赏尾声部分,感受管弦乐强力度演奏表现出的热烈情绪。

6.完整地聆听全曲,在故事情境中,按活动设计要求的方式参与到听赏中来。

7.师生交流:整首乐曲中,第一圆舞曲一共出现过几次?(5次)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主题、模划旋律线和画图、动作模仿和打击乐伴奏”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聆听的学习热情,并从中感受音乐要素对乐曲的重要作用。】

活动4

【延伸】(三)情感升华,德美育人

1.观看宋代工笔花鸟画《美丽的森林》的视频结尾。

师生交流: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2.引导学生增强保护森林、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结局引发学生的深思,引导学生对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森林与小鸟》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喜欢听音乐,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善于用语言、动作或表情来表现听到的音乐,能自然、有表情地学唱,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对图画、律动较易产生兴趣。根据以上特点,我采用“模划旋律线和画图、模唱主题、动作模仿和打击乐器伴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来激发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森林与小鸟》效果分析

本节课首先以微课的方式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的背景音乐采用本课学习乐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对乐曲有了初步印象。乐曲聆听环节用音视频结合的方式播放乐曲,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欣赏宋代工笔花鸟画动画的同时对乐曲有了进一步的印象。随后通过提问、活动设计等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提高对乐曲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随音乐画旋律线、跟节奏画画等环节让学生的兴致空前高涨,打击乐器的使用,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也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课后询问学生,学生对这样上欣赏课的方式表现了极大的喜爱。

《森林与小鸟》教材分析

乐曲《森林与小鸟》由引子、主题旋律和尾声组成。

引子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由大提琴以较弱的力度奏出分解和弦式的优美、柔和的旋律,不时穿插长笛模仿小鸟的叫声,好像小鸟刚从宁静的早晨醒来。

主题旋律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共四个乐句,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增添了俏皮的儿童情趣。用木琴作为领奏乐器,充分发挥了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使音乐独具特色。

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出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弦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到小鸟优美的舞姿。

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尾声部分管弦齐鸣,乐队用强的力度全奏出热烈、欢快的旋律,中间夹杂着木管奏出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好像森林中的小鸟在欢快地竞相鸣叫,此起彼伏,最后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森林与小鸟》评测练习

一、乐曲的拍号和速度?

二、第一圆舞曲和第三圆舞曲对比,旋律、节奏和情绪分别有什么变化?

三、按照图示节奏敲击打击乐器,为第四圆舞曲伴奏。

四、整首乐曲,第一圆舞曲一共出现了几次?

《森林与小鸟》课后反思

很多人对音乐课都有错误认知,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唱歌,很多学生对欣赏课也兴趣缺缺。但其实,音乐课不只是学唱,还要教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欣赏课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