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诊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临床诊疗的指南。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2. 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伴有典型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者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二、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水平,使空腹血糖稳定在 4.4-7.0mmol/L(80-126mg/dL)2. 控制餐后血糖,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3.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使其低于7.0%4. 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下5. 控制血脂,使总胆固醇低于5.18mmol/L(200mg/dL),LDL-C低于2.59mmol/L(100mg/dL)三、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1)饮食控制: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2)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体重控制:对于超重和肥胖者,需要减少总体重和腹部脂肪量。
2.药物治疗(1)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2)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剂或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3.并发症预防和控制(1)心血管病预防: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检查。
(2)肾病预防: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并控制血压和血糖。
(3)眼病预防: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4)神经病变预防:控制血糖和血脂,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
四、糖尿病教育1.自我监测: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
2.药物使用: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概述该技术方案旨在提供糖尿病患者的分级诊疗服务,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级,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病情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支持。
分级标准我们采用以下标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个等级:1. 轻度糖尿病(级别一):患者血糖水平较为稳定,病情较轻。
他们可能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整,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轻度糖尿病(级别一):患者血糖水平较为稳定,病情较轻。
他们可能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整,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 中度糖尿病(级别二):患者血糖控制相对较难,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中度糖尿病(级别二):患者血糖控制相对较难,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3. 重度糖尿病(级别三):患者血糖控制困难,可能出现并发症。
他们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重度糖尿病(级别三):患者血糖控制困难,可能出现并发症。
他们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或其他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分级诊疗服务根据患者的分级,我们将提供以下诊疗服务:1. 级别一:定期随访和血糖监测,以帮助患者掌握病情变化,并提供饮食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级别一:定期随访和血糖监测,以帮助患者掌握病情变化,并提供饮食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2. 级别二:除了定期随访和血糖监测外,我们将提供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的指导和监测。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级别二:除了定期随访和血糖监测外,我们将提供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的指导和监测。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3. 级别三:除了定期随访和血糖监测外,我们将提供更加密切的治疗监测,可能包括持续胰岛素注射、药物调整和并发症治疗。
我们还将提供营养咨询和心理支持,以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版解读
《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3 版解读》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糖尿病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发布,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和精准的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重要内容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定义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2023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的血糖水平。
具体如下:1. 空腹血糖≥7.0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随机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3. OGTT 中 2 小时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糖尿病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如应激、药物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其诊断切点为≥6.5。
二、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主要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2023 版指南将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四大类。
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急,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时多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其主要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有关。
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但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2021年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
2021年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等。
根据循证医学研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据2015年版的XXX(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但仅有40%的患者获得了诊断。
最近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但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680万人。
三)、根据就诊率60%的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
糖尿病共分4大类,详见表1.表1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1.1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又称糖尿病症,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一、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且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 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在餐后2小时≥11.1mmol/L,且较空腹血糖水平升高≥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水平≥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分类与分型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也可发生于成年。
2.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发病率较高。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
4.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三、治疗原则1.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睡眠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并发症防治: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4.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四、治疗目标1. 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HbA1c≤6.5%。
2.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
3. 血压控制:血压≤130/80mmHg。
4. 血脂控制:LDLC≤2.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7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分级诊疗
(三)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 物。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方便、可及、适用、价廉、 效优为主要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治疗 方案对患者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 提高及社区日常管理的可持续性。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参 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 治指南(2013 年版)》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 HDL-C≤0.91mmol/L(≤35mg/dl)及 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 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症药物
等
(三)患者自我管理。
1.成立由 15-20 名糖尿病患者组成的自我管理小组, 每
组开展包括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
2.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指标: (1)血糖知晓率。 (2)血糖防治知识知晓率。 (3)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反应知晓率。
③血脂达标:LDL-C<2.6mmol/L,或他汀类药物已达 到最大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一)糖尿病筛查。
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 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 ≥40 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 3 年筛 查一次。 65 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筛查 1 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 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 行 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 2h 血糖)。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世界各地的医学组织和专家制定了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指南。
这些指南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指南一般基于HbA1c水平、症状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来划分。
其中,HbA1c是一种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糖尿病患者的目标HbA1c一般为7%以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南,糖尿病患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前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在5.7%至6.4%之间,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但存在患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这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是通过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发展风险。
2.糖尿病前期:患者HbA1c水平在6.5%至6.9%之间,存在轻微的糖尿病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
3.轻度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在7%至8.4%之间,糖尿病症状明显。
对于这类患者,除了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外,一般会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
4.中度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在8.5%至9.9%之间,糖尿病症状明显并且易导致并发症。
对于这类患者,除了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外,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5.重度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超过10%,症状严重并且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这类患者,除了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外,一般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
除了根据HbA1c水平进行分类,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指南还考虑了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如有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眼病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的血糖控制和治疗。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指南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正确的分级诊疗指南对改善糖尿病的管理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非常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研究和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糖尿病的诊疗,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出台了。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一些概述。
该指南主要分为七个章节,分别是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初始评估和管理、血糖控制、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和心脏病、老年糖尿病。
首先,该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类与标准。
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红蛋白A1c等指标。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初始评估和管理。
对于新发现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心理评估。
然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等。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该指南对血糖控制的目标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的、有能力参与自我管理的成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在餐前4.4-7.2 mmol/L,餐后小于10.0 mmol/L。
对于长期患病、有并发症、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更为宽松。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
该指南详细介绍了高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分类和治疗策略。
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中风等相关疾病,对于这些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严格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还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脏病、眼部病变等。
该指南对这些并发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如血压控制、血脂控制、肾功能保护等。
最后,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老年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发率、心血管风险的增加等。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血糖控制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医学界针对一些特定疾病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特点进行分级,并根据每个级别给出相应的诊疗建议。
下面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常见疾病为例,介绍其分级诊疗指南。
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指南:1.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较差,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
治疗目标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2.糖尿病一期: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临界值。
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同时,继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注意控制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指标。
3.糖尿病二期:糖尿病已经确诊,并伴有一定的合并症。
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率。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并加强血压和血脂的控制。
4.糖尿病三期:糖尿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眼底病变等合并症。
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减缓并发症的发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支持等。
高血压的分级诊疗指南:1.高血压前期:血压接近高血压临界值,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
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制盐摄入、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
治疗目标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2.一级高血压:血压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仍位于正常高压水平的下限。
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单一抗高血压药物。
同时,继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注意控制血糖和血脂等相关指标。
3.二级高血压:高血压已经确诊,并伴有一定的合并症。
治疗目标是控制血压、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率。
除了单一药物治疗外,还可考虑联合用药,并进行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
4.三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合并症。
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减缓并发症的发展。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限制盐摄入、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提供合理和一致的治疗方案。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糖尿病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糖尿病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
详细了解并正确分类糖尿病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前期高血糖- 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重点在预防和延缓疾病进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
2. 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但已表现出糖代谢异常。
- 重点在持续观察和早期干预,以防止疾病加重。
3. 糖尿病- 血糖控制已超出糖尿病诊断标准。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化验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并伴有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 强调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血糖控制、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等。
治疗目标根据糖尿病分级,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前期高血糖- 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疾病进展。
- 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体重、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平衡。
2. 糖尿病前期- 减缓病情发展。
- 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管理,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
3. 糖尿病- 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体育锻炼等。
4. 糖尿病并发症- 积极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
- 重点关注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糖尿病分级诊疗规范指南,以利于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些规范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且一致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并提高生活质量。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诊断和分型
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诊断和分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4年,全球成年人中有4.3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糖尿病,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指南(中国Diabetes Society)是我国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指南之一、其最新版本为2024年发布的第二版。
以下是该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的要点: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2. 随机血糖(RPG)≥11.1mmol/L(200mg/dl),并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乏)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二、糖尿病的分型:1.1型糖尿病(T1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导致。
其特征是绝对胰岛素缺乏,治疗时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
2.2型糖尿病(T2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导致。
其特征是相对胰岛素缺乏,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采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
3.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相关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相关糖尿病等。
这些类型的糖尿病具有特定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临床上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4.妊娠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大多数GDM患者在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这些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三、糖尿病的评估和监测: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包括糖尿病的并发症检查、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面。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2024中国糖尿病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并提出了糖尿病的评估和监测要求。
糖尿病分级疾病管理指南(2023版)
糖尿病分级疾病管理指南(2023版)糖尿病分级疾病管理指南(2023版)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胰岛素的合成或作用受到影响,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旨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糖尿病的分级和管理方案。
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类主要基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第一型糖尿病
* 第二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
* 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和与药物或化学物质有关的糖尿病等)
在诊断糖尿病时,临床医生应根据病史、体检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的数据,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糖尿病的分级和管理
针对不同的糖尿病类型和不同的患者状况,本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糖尿病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饮食调节
* 运动
* 药物治疗
* 血糖监测
* 合并症预防和治疗
本指南还提出了根据血糖水平和并发症的分级系统,针对不同等级的病情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糖尿病分级疾病管理方案,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一份关于糖尿病诊疗方面的指南。
本指南主要涵盖了糖尿病的分类、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要点:一、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糖尿病的病因和特点,本指南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1DM)、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T2DM)、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四类。
二、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糖尿病病情的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口渴、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症状。
此外,还可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本指南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设置为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 mg/dL);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126mg/d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00 mg/dL)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目标值,控制体重,保护胰岛β细胞,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进行定时定量的运动,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饮食控制应以低脂肪、低糖、高纤维为主,合理搭配食物,限制摄入热量。
运动应适量、持续、有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生活方式调整主要包括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精神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敏剂等。
胰岛素治疗主要用于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和部分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
五、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指南强调了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定期体检等。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合理使用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心理辅导等。
2024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分级诊疗和个体化治疗,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2024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该指南对糖尿病的分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将糖尿病分为四个级别:1级糖尿病为糖尿病前期,2级糖尿病为轻度糖尿病,3级糖尿病为中度糖尿病,4级糖尿病为重度糖尿病。
根据分级的不同,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次,该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不同的患者往往有不同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意愿,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
指南中提供了各种治疗选择的详细介绍和评估指标,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膳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患者和医生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建议进行讨论和决策,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2024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而详实的指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患者管理。
同时,该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全面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份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所述为假设情景。
2024版年度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根据个人口味和饮食习 惯制定个性化的食谱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
形搭配,提高食欲和消 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
化吸收率
好地掌握饮食治疗的原
则和方法,从而在日常
生活中更加科学合理地
安排饮食,控制血糖水
平,保持身体健康。
2024/2/3
10
03 糖尿病运动治疗
2024/2/3
11
运动益处与适应症
定地控制血糖。
2024/2/3
17
药物副作用及调整策略
口服降糖药物副作用
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 应等,需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2024/2/3
胰岛素治疗副作用
如低血糖、体重增加、注射部位 反应等,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 防和调整。
药物调整策略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患者症状和 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种类 和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心理调适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和调适建议,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3
27
16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胰岛素治疗原理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纠正体内 胰岛素不足,降低血糖。
胰岛素种类及选择
根据病情和血糖特点,选择速 效、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技术
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注射时 间和注射剂量,确保胰岛素有
效吸收。
胰岛素泵治疗
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模 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更稳
食物选择与搭配
01
02
03
04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糖尿病,各国都会定期发布糖尿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首先,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做出了一些修订。
根据新的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两个:空腹血糖水平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被定义为糖尿病,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也被认定为糖尿病。
其次,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治疗糖尿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一般建议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量,并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
根据不同的血糖控制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
此外,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以及进行心血管康复训练。
肾脏疾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主要包括定期眼科检查和控制血糖的水平。
最后,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还对孕妇糖尿病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孕妇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在指南中对于孕妇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般建议孕妇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糖尿病,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调整饮食。
对于无法通过饮食控制来控制血糖的孕妇,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综上所述,2024版糖尿病诊疗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xx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____年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
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一)、患病率2007至____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
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
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
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
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1 / 14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____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
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____年)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一)、糖尿病的筛查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
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
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
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
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Tolerance Test, 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
(二)、高危人群筛查1、成年人(>18岁)高危人群定义: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BMI >/m2)、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生产史、妊娠糖尿病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BMI>/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
2、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2 / 14①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②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③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3、肥胖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的指标,BMI=体重/身高2(kg/m2),BMI>/m2即为超重,>/m2为肥胖。
4、筛查方法和频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方法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查FPG和2 hPG)。
如检测OGTT有困难,可筛查FPG。
但是仅筛查FPG,会有漏诊的可能性。
如果OGTT结果正常,3年后应重复检查。
糖尿病风险评分(评分表如下)超过25分者,建议到有条件检测的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表2 糖尿病风险评分表(三)、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
目前,我国采用WHO(____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3、4)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或75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值可以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
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FPG及OGTT后2hPG值。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是正常血糖状态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
IFG定义为FPG升高,即FPG在6.1-7.0mmol/L之间同时2hPG<7.8mmol/L。
IGT则定义为2hPG升高,2hPG在7.8-11.1mmol/L之间,同时FPG<7.0mmol/L。
建议已达到IFG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增加糖尿病的诊断率。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HbA1c检查,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故2013版《中国3 / 142型糖尿病指南》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但可做为糖尿病诊断的参考和血糖控制的检测指标。
表3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____年)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即糖尿病前期)表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禁食8 h;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以确定糖代谢状态。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四)、糖尿病的评估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计算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2、化验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HbAlc。
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育龄妇女应测定血清TSH,部分项目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若无条件可转至上级医院进行。
3、特殊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和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相关检查。
若条件允许,应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
部分项目可在基层医疗机构检测(有检测条件并按规定参加质控)。
若无条件可转至上级医院进行。
四、糖尿病的治疗(一)、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有一个总的综合控制目标,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科学、合理、基于循证医学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
中国2型糖尿病的一般控制目标见5。
4 / 14表5 中国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二)、糖尿病的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方便、可及、适用、价廉效优为主要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便利性及可操作性,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社区日常管理的可持续性。
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____年版)》。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除生活方式干预之外,同时治疗上必须采用一日多次的胰岛素治疗,通常可以使用3次短效胰岛素或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基础胰岛素。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治疗手段间的联合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该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
如果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二线治疗)。
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或采用3种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用于三线治疗。
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和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1、单药治疗(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如无禁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全程治疗。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清肌5 / 14酐水平男性>1.5 mg/dl(133μmol/L),女性>1.4 mg/dl(124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GFR)<45 ml/min、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在使用碘化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时,应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
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
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每天只需服用1次的磺脲类药物。
(3)、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可在餐前即刻服用。
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