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合集下载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才的需要,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课程思政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思政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提升,具备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思政可以使专业课程与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和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成功。

1.2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也在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程应当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担当精神,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向。

它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对于专业课教学来说,如何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增强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育人的过程。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模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一)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与专业课教学无关,或者不知道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

(二)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不够紧密在一些专业课教学中,虽然尝试融入了思政元素,但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现象,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和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原则(一)协同性原则要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课程思政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改革措施,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

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入,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业发展的深刻领会思想道德建设对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践立身。

1.2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专业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仅依靠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需求日益增加,除了专业能力外,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等方面。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程思政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需求。

只有在专业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正文2.1 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思政具有目的性和导向性。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在当今教育领域,“课程思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向。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举措。

然而,如何实现这一融合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能够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协同发展。

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缺乏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如何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使两者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难题。

有些教师在融入过程中过于生硬,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产生反感。

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融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

教师要加强对思政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并能够将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其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每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如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

以医学专业为例,在讲解医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强调医生的职业操守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工程专业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质量意识和环保理念。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式。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一、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判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三)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使教育更加立体、全面。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思政教育课程,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比如在工程类课程中,可以增设科技伦理、创新精神等课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注重道德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二)探索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团队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科技创新问题等,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触到思政教育内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隔离,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文将对进行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问题,思政课程往往是独立设置的,与专业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很少有联系,使得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还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效果。

2. 学科划分造成的隔阂传统的学科划分模式也是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障碍之一。

学科门类的划分通常是根据专业知识领域进行划分的,这导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明显,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

这种学科门类划分模式难以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思政课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和学科划分的隔阂,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把思政课当作一门应付性过程,导致思政课的培养效果不佳。

2.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显著思政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与专业课程的分离和学科隔阂,学生很难将思政课程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导致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不显著。

3. 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程时可能过于理论化,缺乏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时难以找到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也难以将思政课程的学习应用到实际中。

四、对策建议1. 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分离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把思政课程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氛围;③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关键。

教师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①专业素养: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②思政素养: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教学中有意、有机、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③教育素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④创新素养: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在“学生”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

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具体要求如下:①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③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④在专业研究和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五、“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有实践路径的支撑。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指标等;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③加强课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④创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⑤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⑥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正逐渐发展壮大。

而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成为了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一、理念融合,确立目标导向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念和目标导向。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专业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道德素养。

二、内容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我们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让思政内容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例如在讲解课程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或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实践、论文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形式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双融合,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一方面,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程中的思政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四、评价融合,综合考核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双融合的实践探索,需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论文写作外,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团队合作、社会实践等等,以综合评价学生在思政和专业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五、师资融合,加强教师培养与交流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关键力量。

为了促进师资队伍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师资培养与交流。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

2022年3月第11期Mar. 2022No.11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张丽芬,吕亚国,周 莉,刘振侠(西北工业大学 动力与能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摘 要] 课程思政是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完成价值引导的,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

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难点问题的方法,研究了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其次,以边界层分离为例,说明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做到了将课程思政“如盐在肴”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成“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紧密结合专业内容,并使其有机地融合,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 课程思政;流体力学基础;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基金项目] 2021年度西北工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主动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流体力学基础’为例”(2021JGZ08)[作者简介] 张丽芬(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力装置结冰防冰研究;吕亚国(1980—),男,陕西咸阳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设计、计算研究;周 莉(1978—),女,河南信阳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排气系统设计及流动控制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1-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8-20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组织实施、条件保障等。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

3、课程角度
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除了 传统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可以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以及社会实 践活动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这种综合评价方式将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 政教育成果。
3、课程角度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融入《》等专业课程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 神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 个角度提出具体的融入方式,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检验思政教育的效果,将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将不断 探索和完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方式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一、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 标
一、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 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人工智能》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促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 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内容摘要
2、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内容摘要
3、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剖析汽车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 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他们的职业素 养。
内容摘要
1、实践效果评估
(3)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 也更具竞争力,得到了更多企业的认可和赞赏。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尽管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将其融入到专业课中;部分学 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抵触心理,难以接受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 解决方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以及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课程思政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课程思政的提出,旨在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高校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不尽完善,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的制定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探讨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这种融合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专业教育中缺乏思想政治内容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这种探索还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促进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活跃化。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专业素养,更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 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 讨思政教育问题
04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效果评价
05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评价方法:问卷 调查、访谈、观
察、测试等
实施步骤:设计 问卷、发放问卷、
收集数据、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
评价指标:学生 满意度、教师满 意度、课程质量、
教学效果等
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
03
课程设计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 思政元素,如历史、文化、道 德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堂互动等,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思政教育 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爱国主义精神等。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的反 馈意见,如教师对融入思 政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对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 进建议等。
展望未来:对未来将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 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展 望,如加强课程设计 、提高教师素质、拓 展教学资源等。
对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趋势 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挑战与机遇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0 3
课程设计:在课 程设计中融入思 政教育元素,如 设置相关课题、 作业等,引导学 生关注社会问题, 培养社会责任感。
0 4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案例
04
案例一:某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
背景:某高校为 了加强思政教育 与专业课程的融 合,开展了一系
列实践探索。
添加标题
实践方法:将思 政教育融入专业 课程的教学设计 和教学过程中, 通过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专 业课程中的思政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的使命不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学改革也逐渐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成分,促使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形成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研究,探索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一、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背景与意义1. 融入背景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教育也逐渐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融入意义专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学生在特定领域有所作为,而高尚的思想品德则是一名优秀人才的内在修养。

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既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又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这符合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办学宗旨,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专业课程设置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合首先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

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的内容,例如在理论课程中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或者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探讨一些与思政相关的问题。

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使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思政元素的影响和作用,例如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等。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行动中传承和践行思政元素,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要路径。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思政讲座、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思政相关的活动和资源。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引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现状与挑战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contents
目录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教育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激发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能力
强化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04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路径与方法
确定融入方式
采用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自然融入。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
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总结提炼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做法。
开展更多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的调研和案例研究,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指导。
案例一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通过分析成功企业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
实践案例与效果
案例四:在英语课程中,通过阅读和分析英文原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还可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政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要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为例,旨在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思政元素;专业课程;实施路径1课程思政的内涵阐释课程思政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从内涵上来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课程思政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将思政教育内容添加到其他课程教学中。

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对思政课程进行延伸和细化。

2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2.1通过教师团队使课程思政“融”起来首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本专业学生应该达到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素养。

然后,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教学活动。

例如,广播电视编导就是要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艺术理论功底、较高的艺术修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及创新力等,为当前的媒体领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传媒人才。

其次,教师要在围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及课后的评价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从而“在日常学习与实践中,有意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理论、提升技能,在反复训练和操作中去体悟和感知理论”。

同时,积极开展职业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该专业在职场中所要具备的精神元素,以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就上岗,上岗就胜任”的技能和思想要求。

再次,在专业课程中不断深化“师徒制和教研室”融合培养模式,并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师徒制的方式来传递工匠精神。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课程思政教育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中,让学科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旨在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强化教育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也能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核心是“思维”和“能力”,即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具备发展潜力和责任担当。

二、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1.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通常都是与实践工作紧密相关的,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选取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发展和现实需求,同时也深入思考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能力。

2.注重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程设计方面,老师可以加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做到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借鉴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自身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教育是培育人才的过程,也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因此,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推广,是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优势,注重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健康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围绕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学科教育心得,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讨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挖掘学科教育资源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科教育,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科本身的思政教育资源。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人文精神。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阐述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教学:结合学科内容,选取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其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2.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同学进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

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2.强化教师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能力。

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政素养。

2.终结性评价:结合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等,评价学生在学科知识和思政素养方面的综合表现。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

五、营造良好教育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高校教育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成为了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而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可行性。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专业课程中涉及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因此,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并不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反而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与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

通过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相关的伦理道德要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

专业课程中可以设置相关的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与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通过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可以适当考察学生对于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经典阅读:友谊天长地久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里,人人都会有朋友。

如果没有朋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如死水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它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

友情,是雨季中的一把小伞,它撑起了一个晴朗的天空;友情,是风雪之夜的一杯淡茶,它能将寒意驱走,带来温暖;友情,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它在你迷失时给你方向……人生漫漫,若能拥有一段地久天长的相知相伴的友情,生命亦无憾。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一年又一年的风风雨雨,几许微笑,几丝忧伤,随着时间小河的流淌,许多人和事都付之东流去。

但有一种人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ta的交往,如陈年酒香,沁人心肺。

你与ta的友情是世上最珍贵的情感。

这种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

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

小时候,友情是简单的一个玩伴,是一份哭哭笑笑的天真无邪。

儿时的友情是真切的我和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吵架,互相赌气撅起的嘴,片刻之后又携手言欢。

那时的友情是那一块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

长大后,友情是一樽透明的酒杯,举杯邀明月时,对影成三人。

失败或落寞时的酒话连篇,ta不会觉得你烦。

友情,是伤心不必躲在一个角落悄悄地哭泣,ta默默地陪你,告诉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

于是,成长里有我们友情地久天长的足迹。

烦恼时,友情如醇绵的酒;痛苦时,友情如清香的茶;快乐时,友情如轻快的歌;孤寂时,友情如对饮的月……友情是一汪温泉,是共同烦恼和喜悦的点点滴滴,最后汇聚成一条友情的河,在生命里潺潺不息。

友情是一缕轻柔的风,是懊恼时送来的缕缕畅意,是烦闷时真诚互吐的心曲,是节日时互赠的声声祝语……那时的友情,是一卷明朗的画,无论何时想起都清爽亮丽;是生命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一个人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

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

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的洞悉外面的世界。

友情是一股互助的动力,是互相欣赏的知己。

是成功时的互相致意,是失败时永恒的鼓舞,是一曲豪迈的歌,何时唱起都激昂如昔。

友情,又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成熟后的淡淡的香醇与苦涩,是愚人节一个善意的玩笑,是生日时的那一句:生日快乐!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我们彼此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友情,有时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桌子前的两两对坐,无言亦是懂得。

友情是一处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接待疲惫的你靠岸。

在顺境中,朋友结识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了朋友,结下了友谊之情。

友情犹如夏日的雨露,冬日的太阳,心田靠它滋润,冰雪靠它融化,万物赖以生长。

无论身处何地,忘不了的是友情,让我们共同度着浓情岁月。

友情,让我们共同携手一生,地久天长。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①诚信: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①结合课程要求,平时考勤、作业等,要求学生从诚信做起,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不弄虚作假等。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合作精神;③通过学生动手自己加工产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完工后整理工具,清除垃圾等,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这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

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

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

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

当前,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正在推行基于这个协议的专业认证,以此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种从学生毕业标准出发来制订并实施教学方案和计划的思路,值得“课程思政”改革借鉴。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千禧代”学生即将进入高校,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

因此与以往的在校大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立足当下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激发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激发广大学子的报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提出了工业,中国4.0提出了“中国制造等国家发2025”展战略。

纵观全球,谁能把握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投身国家信息战略布局,打造信息产业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适合一个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未必十分适合其他学校。

为此,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时光不老去我们再相聚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就是四十七年,我们重相聚。

那年我们离开学校,年级的毕业典礼,简单而乏味,没有热烈的拥抱告别、没有拍照留影。

离开校园时,我班的同学要求班主任到照相馆,一定要留个影。

镁光灯一闪,同学们那副稚嫩、那般青春、那股活力模样就定格在毕业照里。

如今,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岁月的磨砺,我们很多人都已两鬓如霜、褶皱满面,不再有年少时的青春浪漫,也不再有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但是在我们中间却贮就了一副成熟和稳重,多了一份经世的阅历。

岁月如歌,人间沧桑,我们经历了许多许多,许许多多的事情也离我们远去。

金色的学生年代,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追忆。

今天再相聚,我们沿着当年上学所走的路,回母校寻觅青春的足迹。

四十七载变迁还是斑驳了痕迹,那教室、那走廊、那礼堂、那操场、那林荫道上,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还有那几棵参天的梧桐树,只能永远记忆在脑海里。

校园依旧,物已原非,只有当年学子们的笑声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仍在耳边响起!真想用画笔描摹出它的绚丽和深意,但却怎么也画不出了童年时代滚铁圈的小伙伴和跳皮筋小女孩的身影;画不出跟自己划三八线的小同学那副严肃样和打小报告的臭屁孩那满脸的诡异;画不出嘟嘴埋怨老师管束太严厉的小脸;画不出那借来你还带有余温的那支钢笔;画不出互相帮助时的纯真友爱;画不出那不用做作业时的惬意;画不出操场上追逐的天真浪漫;画不出对那个令自己心动好久的小女孩略带羞涩的表情………!莫怪画笔萎靡,只是里面蕴藏着太多的有趣。

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深深地篆刻在脑海里,依然是这样的清晰。

离开学校,迈向社会,我们为追求美好的人生各奔了东西。

虽然,我们经历了上山下乡、参军,而后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奔忙,为家人劳作不息。

一路走来,人生的路上并不平坦,甚至还有些崎岖,但我们并没有气馁,依然迈着坚实的步子没有停息!虽然,我们很多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校门,但我们依旧努力学习,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我们学到了大学课程无法涉猎的经典,并读懂了人生的幸福与艰辛!虽然,同窗的你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大款、现代的土豪,但我们并没有因物质而志短,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气!虽然,同窗的你我没能混到高官、得到厚禄,但依然胸怀宽广,心地坦然,保持着一个美好的心灵!始终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安慰,给生命一份真实,给自己一份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