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措施.doc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制定本应急管理工作方案。
二、重点工作内容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灾害事故应对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等,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
2.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设立应急管理指挥部和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值守和协调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全应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危险化学品、医疗救援队伍、消防救援力量等应急资源的建设和储备,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技能,做好应急处置的实战准备。
5. 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应急事件信息采集、传输和发布机制,提高信息共享和响应速度,准确把握突发事件动态,及时发布风险警示和预警信息。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
2.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将其纳入工作日常流程中,确保随时处置突发事件。
3. 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储备和保障,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快速调度和分发。
4. 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5. 完善信息化建设,建立应急事件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和发布。
四、工作要求1. 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2. 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明确,不留死角。
3. 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4. 健全应急处置工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五、工作保障1. 拨款支持: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充足,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加大应急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力度,确保专业人才的储备和补充。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3篇)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一、基本思路和目标以可续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编制应急管理“____”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强化社区应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深化危险隐患排查、应急资源普查;抓好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强化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队伍正题素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二、具体工作(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街道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区政府应急办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机制。
提高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使应急管理工作在社区发挥作用。
驻区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主管应急管理工作,配备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完善应急预案,畅通信息渠道,强化应急演练。
1.结合社区实际,按照街道办的工作要求,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已有的应急预案,要结合当前的形势,进行修订,并进行编制、备案,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
实现预案的全覆盖。
制定相应的预案演练计划,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演练,确保社区社会整治稳定。
2.加强动态管理,畅通信息渠道。
3.狠抓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三)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____组建应急队伍,进一步加强救援力量。
充分整合辖区各种防控力量,充分依靠驻区单位等各界社会力量。
2,进一步加强应急资源的管理。
摸清人、财、物在内的各类应急资源。
普查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及时分类汇总。
(四)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防范工作。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2.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五)加强宣传,动员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1.要针对易发公共事件,经常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提高干部、职工及居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四进”活动。
应急预案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急预案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二、安全管理措施1. 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2)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及岗位的应急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3)定期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2.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2)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编号、标识,便于查找和使用。
(3)定期检查应急物资的有效性,及时补充、更换过期物资。
3. 人员疏散与安置(1)制定人员疏散方案,明确疏散路线、集合地点及注意事项。
(2)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在紧急情况下,确保员工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4. 应急救援与救护(1)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
(2)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救援技能。
(3)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5. 信息报送与发布(1)建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制定应急信息发布方案,明确发布渠道和内容。
(3)及时向相关部门、公众发布应急信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透明度。
6. 应急演练与评估(1)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3)评估应急演练效果,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1)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应急预案符合法律规定。
(2)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应急预案,适应政策变化。
(3)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协作,争取政策支持。
三、结语应急预案中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2篇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精选2篇(一)应急管理工作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进行组织和协调的工作。
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对应的下一步工作措施:1. 突发事件发生之初:此时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事件的具体情况,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落实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应急指挥机构,并召开应急会议;- 指挥调度各相关单位参与救援和灾害恢复工作;- 与媒体和公众沟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2. 突发事件进行中:此时需要全力投入救援和灾害恢复工作,确保人员安全和重要设施的保护。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加强指挥协调,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救援效率;- 安排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评估和灾后悬崖;- 安排人员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加强对重要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复。
3. 突发事件结束后:此时要对整个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提高应急响应和灾害恢复的能力。
下一步工作措施包括:-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及时更新和修订;-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作和合作,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合作机制;-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同时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估,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2)精选2篇(二)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对预案制定、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情况可能有:1. 灾害风险评估:对潜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灾害应对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制定应对预案,包括组织架构、预警机制、应急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3. 紧急救援:发生灾害时,迅速调配救援人员和物资,组织救援行动,抢救被困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等。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
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工作方案是具有较强方向性的工作筹划。
当工作将要开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你知道写工作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篇1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我县决定于20xx年10月27日—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提高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落实,为构建和谐新x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洪军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组长,政府办、应急办、农经、经贸、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卫生、环保、广电、体育、安监、旅游、动监、地震、气象、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活动安排(一)组织形式。
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二)宣传内容。
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别,分别开展领导论谈、预案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设立宣传板等活动,并在县网站设置专栏进行宣传。
1、领导论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接受县新闻媒体采访,结合部门和单位职能,介绍本部门、本单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x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下步工作安排。
2、预案解读。
应急管理措施
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灾害,采取预防、减轻和应对措施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中,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应急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方面探讨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措施的第一步。
在制定应急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预警机制,以提前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二、应急预防应急预防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损失和降低风险。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相关责任和权益。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三、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有序地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响应的关键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
这包括建立紧急指挥中心、制定指挥流程和明确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需要建立资源调配机制,保证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的及时调配和投入。
四、恢复重建当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恢复重建工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做好灾后评估工作,及时了解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第二,要制定有效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以及恢复经济等工作。
第三,还需要及时启动心理援助工作,帮助灾区民众尽快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结:应急管理措施是现代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应急管理中,准备工作是基础,应急预防是减轻损失的关键,应急响应是迅速应对的保证,恢复重建是重塑生活的希望。
通过实施科学的应急管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急管理措施及预案制度。
二、应急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1)成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2)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供应。
2. 提高应急预警能力(1)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事故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与气象、地震、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3)加强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和群众。
3.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1)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
(3)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流程。
(2)加强应急指挥调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3)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三、预案制度1. 预案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依法依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和应急处置需要。
(4)注重实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 预案编制内容(1)总体预案:明确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
(2)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和事故,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场所和情况,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 预案管理(1)预案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2)预案应定期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学校应急管理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为保障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学校应急管理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各部门、各年级组成立应急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本年级组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管理措施1. 预防与预警(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相应措施。
(3)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3)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优先保障伤员救治。
3. 救援与处置(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迅速排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协助上级部门、周边单位开展救援工作。
4.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2)加强舆论引导,消除恐慌情绪,稳定师生情绪。
5. 总结与评估(1)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1. 人力资源保障:明确各部门、各年级组的应急管理人员,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通信、监控等设施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学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应急管理预案措施,我校将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1 因工受伤
1.1 员工在工作时若意外受伤应立即通知部门主管或人力资源部(保安部)。
1.2 为安全起见员工发现有不安全之设备或设施且足以导致意外伤害者应即
时上报有关人员及部门以便及早预防。
2 火警措施
2.1 遇火警时员工应保持冷静。
2.2 操作最近之处报警器。
2.3 立即呼唤\组织附近同事援助。
2.4 立即通知总机或保安部,报告火警地点,火灾情况及员工本人姓名、部门、
且尽可能通知各有关人员,千万不可挺身冒险投入救火而忘记报警。
2.5 若火警扩大而导致有生命危险,必须协助客人撤离火警现场。
2.6 发生火灾时切勿搭乘电梯,必须按规定使用消防疏散楼梯通道或组织客人
乘坐消防电梯。
2.7 在安全情况下利用就近的灭火设备将火扑灭。
2.8 切勿用水及泡沫灭火器扑救电器火灾。
2.9 关闭所有煤气阀门,移走所有易燃易爆物品。
2.10 由总机人员或消防中心人员通知值班经理及各部门。
3 升降机意外措施
如发现有人被困在升降机内应立即通知总机,由他们通知当日总值或大
堂经理、保安人员及工程人员到场拯救。
4 安全要求
所有员工必须参加消防训练并切实掌握报警知识,了解所有消防通道、出口位置以及灭火设备的具体位置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5 意外事故
5.1 如遇任何意外事故发生立即通知总机、值班经理。
5.2 加设标志,警告其他人勿靠近危险区。
应急管理专项整治方案
一、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工作目标1.全面排查整治应急管理领域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强化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4.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整治范围1.应急管理机构、人员、设备、物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救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应急管理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四、整治内容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
重点排查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到位、人员素质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
2.应急管理设备、物资储备情况。
重点排查设备、物资是否齐全、完好、适用,储备数量是否满足应急需求。
3.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
重点排查信息化系统建设、数据共享、信息报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情况。
重点排查应急预案编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定期开展演练等问题。
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重点排查应急救援队伍人员素质、装备水平、训练演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6.应急管理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重点排查应急管理领域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经营、违规操作、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等。
五、工作步骤1.全面排查阶段(2023年X月-X月)组织力量对应急管理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2.集中整治阶段(2023年X月-X月)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3.巩固提升阶段(2023年X月-X月)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专项整治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组织、协调、管理等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置的工作。
下面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措施:
1. 事前预防措施: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任务,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资源库,进行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等。
2. 灾害信息监测: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3. 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置,控制和遏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物资和资源调配: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调配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力资源,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 信息共享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单位和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享信息,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6. 事后整理和复原工作: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事后总结,梳理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具体的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应急管理的措施
应急管理的措施一、预防措施预防是应急管理的首要环节,目的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对应急事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3.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技术防范:运用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准备措施准备措施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所采取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具体的准备措施:1.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医疗用品、食品、水等,以满足应急需求。
2.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3.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实时收集、更新和发布相关信息。
4.协作机制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
三、响应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有效的响应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响应措施:1.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响应。
2.救援与处置: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扩大影响范围。
3.信息报告与共享: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同时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
4.资源调配:合理调配人力、物资等资源,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恢复措施恢复措施是指在应急事件结束后,所采取的措施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以下是重要的恢复措施:1.灾后评估: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损失情况,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2.清理与修复:组织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和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3.心理辅导与安抚:针对受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辅导和安抚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4.总结与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措施1. 引言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后果。
本文将从组织机构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监督检查、技术支持等方面,全面阐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措施。
2. 组织机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首先,建立完善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做到组织人员到位。
其次,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再次,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形成合力。
最后,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励并奖惩有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预案制定要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确保能针对性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具体措施包括:搜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评估风险,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应急管理措施和步骤;充分考虑资源准备和调配,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到位和储备;定期修订和更新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演练和改进。
4. 培训演练培训演练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演练,可以提高人员的应急意识和技能,熟悉应急预案的具体操作步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对象;开展培训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组织演练活动,模拟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强跨部门、跨岗位的协同演练,提高应对复杂事件的能力;建立培训档案,定期进行培训评估和反馈,进行改进。
5. 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促进问题的解决和隐患的消除,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应急管理预案处置措施
一、前言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2. 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合力。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成立各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流程(1)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救援:救援队伍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救援。
(4)善后处置: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现场,恢复正常秩序。
3. 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疏散: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迅速组织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2)交通管制:对受影响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畅通。
(3)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治。
(4)物资保障: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4.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演练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应对、现场救援、信息发布等。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应急预案。
四、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素质。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应急管理保护措施
应急管理保护措施标题:应急管理保护措施:构建安全防线引言: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通过提前规划和建立有效的保护措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保障各类应急事件发生时人员安全的前提。
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应急资源储备等。
1.1 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针对性措施指南。
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包括组织机构、应急流程、通信与联络、物资保障等。
1.2 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与任务分工,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高效运作。
包括建立指挥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演练等。
1.3 加强应急资源储备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系统,保障各类应急响应中所需的救援力量和物资设备的快速调配和使用能力。
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和灾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
2.1 物理安全措施加强场所和设施的安全防范,包括门禁系统、安全监控、消防设备等的建设和维护。
同时,加强对重要场所和设施的巡查和监控,确保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
2.2 网络安全措施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保护,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措施的使用。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3 信息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资产分类管理、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等。
加强对关键信息的保护,预防信息泄漏和黑客攻击。
三、加强培训和演练培训和演练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员工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包括应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技能、逃生和应急撤离等方面。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能够在危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3.2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人员的应对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应急管理工作措施一为充分发挥应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大事的潜力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大事应对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一)应急预案编制。
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基本资料: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现场指挥机构、专家组等;3、预防与预警机制,包括应急预备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解除的程序和预警响应措施等;4、应急处置,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6、应急保障,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效能运输保障、治安维护、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7、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职责与奖惩;应急预案制定单位起草应急预案过程中,应当征求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单位看法,有关单位要以书面形式提出看法和推举。
涉及限制公众自我的或与公众权利亲密相关的,应以适当方式广泛征求看法。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根据《xx》有关规定,确定应急预案密级。
(二)应急预案体系动态管理。
依据"横向到边,纵向究竟'的总体要求和部门机构调整变化状况,每年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适当进行类别、结构调整,使应急预案体系适应本区公共平安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
(三)应急预案修订完善。
针对应急管理工作中状况的变化和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原则上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应急管理专家对本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发生一般、较大、重大、共性重大突发大事后,要总牢固践阅历准时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有关单位对生效期间的应急预案,认为有必要依据实际状况进行修改的,应准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应急预案制定单位。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措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减少事故
和灾害的发生概率。
对于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预案,提前准备应
对方案。
2. 应急救援措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项救援行动,包
括火灾扑救、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
同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3. 应急预案和演练: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流程,确保在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组织应对。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4. 制定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协
调机制。
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指挥的能力和水平。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
共享和分析,提高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应急
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 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急事故的
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准确地传递事故和灾害信息,防
止谣言的传播。
7. 后续处理工作:对事故和灾害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恢复和重建
计划,加强事故和灾害的事后处理工作,减少后果的扩大和影响的持续。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重视和加强的领域。
应急管理工作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组织和快速的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和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要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人员配置,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应急预警和监测应急预警和监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可以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前及时发现和预警,为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预警信息要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加强应急救援和抢险应急救援和抢险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救援和抢险所需的物资和装备。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突发事件和灾害往往具有跨区域和跨国家的特点,需要各国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
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应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深入发展。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恶意利用。
应急管理预案措施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核实突发事件,确保信息畅通。
2. 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恢复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2. 应急响应(1)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Ⅱ级响应: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Ⅲ级响应: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应急处置措施(1)信息报告: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2)现场处置: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如疏散人员、隔离现场、控制危险源等。
(3)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4)物资保障: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物资供应。
(5)宣传报道:宣传报道组负责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引导舆论。
4. 应急恢复(1)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根据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2)心理援助: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3)调查评估: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实施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措施。
2. 监督检查:应急办公室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落实到位。
3. 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基础,以实施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着力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制度和机制,完善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逐步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以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
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3)编制和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计划。
抓紧编制和发布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优化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
,科学地指导各种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地方、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应急体系建设方案。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应满足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按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各类应急预案,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
为实现“横向到边缘、纵向到末端”。
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集中管理、分级实施、分级监管”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计划内、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
促进各方面职责的协调和落实,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根据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评估和完善应急预案。
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5)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常规应急办公室应设在各自的办公室。
市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指挥机构。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界定为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并充分发挥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市级部门、单位应结合实际。
尽快明确指挥机构、办公室及其职责,配备相应人员。
年。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把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
责任到人,搞好组织动员。
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明确行政领导、法定代表人(主要领导)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6)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加快应急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机制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应急预防和处置中的作用=2(7)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分级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促发展,制定并实施我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系统,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防止重复建设。
三、大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各地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依靠群众、立足基层、扎实基础、扎实进步。
结合当地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的重点任务,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基层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
通过采用标准化标准、评价评分、试点示范、奖惩考核等措施,城乡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
深入应急管理工作“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以“十抓”如抓机构、抓计划、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整改、抓保证、抓培训、抓联动为突破口,以早信息报告、早预防症状、早排查隐患(9)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
构建合理布局、精干务实的应急队伍体系。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注重实战、可操作性,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协调联动,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有效配置。
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训练演练,完善技术装备,实现专业技术装备优势互补,形成应急救援力量。
(10)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
各地方有关部门应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中的作用、储备,实现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相结合。
储备(11)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
市财政应把每年定期召开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经费(包括政府责任补助)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
应急经费不纳入预算。
市财政部门要按照“一案一议”的管理办法迅速实施。
市政府直属相关部门要重点支持规划布局内重大建设项目应急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适应要求的应急队伍、设备、交通、通信、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更新维护资金。
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鼓励相关单位开展应急设备、设施和应急管理基础项目的技术开发,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四、做好应急预防、处置和康复工作(12)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测。
地方、各部门应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风险隐患、行业和领域,完善分类、分类管理体系,落实综合防控处置措施,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
市政府应急办应对各地方、部门开展隐患排查。
建立重大及以上隐患信息数据库。
组织力量应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风险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采取停产、停业、依法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潜在风险。
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调查和调解。
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
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控、有效整改、长效排查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13)努力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
各地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规划,合理避开隐患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抵御局部突发事件,提高村庄自身的防灾抗灾能力。
城市社区要严格划分职能,特别是人口密集地区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
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设备。
通讯、燃气、自来水、电力等主管部门,加强公共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并做好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
学校应重点关注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完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
各类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相关单位应定期测试、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并认真落实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主要责任。
(14)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地区、本制度、的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执法力度。
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明确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监管职责。
实施联合执法。
各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应把监督和整改潜在风险作为衡量监管机构是否正确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
各企业、机构应切实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15)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
建立和完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按规定客观报告应急信息,及时向可能受事件影响的相关部门和地区报告情况。
迟报、漏报、假报、假报。
特殊时期应依法查处,并严格执行。
明确值班人员职责,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对应急值班人员给予适当补贴。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报告工作,同时,通过建立公开报告、报告奖励制度、设置基层信息员等方式不断拓展信息报告渠道。
建立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的各种应急预警系统、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建立预警信息通知和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16)做好应急处理和善后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相关单位应迅速组织本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早期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动员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为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评估事故现场环境。
应急处理后,有必要及时组织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并制定恢复重建计划。
灾后恢复重建应与防灾减灾相结合。
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
完善社会捐赠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及时或依法返还应急处置中征用的公民和法人财产(17)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
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制定应急管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法,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加强培训资质管理。
积极开展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培训,并将其纳入市委党校培训内容。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应急管理组织工作。
(18)高度重视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各地、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和舆情分析。
新闻宣传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按规定审查和管理。
营造积极稳妥应对突发事件的良好舆论环境。
坚持积极宣传为主的方针和及时准确的原则、积极引导、谁处置谁发布,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论收集分析机制。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加强信息发布的组织、协调和集中管理、新闻报道工作。
新闻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发展或应急响应工作的虚假信息。
(十九)加强总结评估和统计分析。
建立和完善应急评估体系,制定定数、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
及时分析评估,掌握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预测发展趋势。
五、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20)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领导。
地方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应急响应责任制,并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