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措施.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基础,以实施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着力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制度和机制,完善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以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编制和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计划。抓紧编制和发布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计划,优化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科学地指导各种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地方、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应急体系建设方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应满足预防、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统筹

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按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各类应急预案,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为实现“横向到边缘、纵向到末端”。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集中管理、分级实施、分级监管”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计划内、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职责的协调和落实,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根据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评估和完善应急预案。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5)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常规应急办公室应设在各自的办公室。市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和指挥机构。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界定为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并充分发挥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地方人民政府和市级部门、单位应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指挥机构、办公室及其职责,配备相应人员。年。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村

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把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责任到人,搞好组织动员。所有企事业单位都要明确行政领导、法定代表人(主要领导)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

(6)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加快应急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机制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应急预防和处置中的作用=2

(7)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分级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促发展,制定并实施我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系统,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防止重复建设。。

三、大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依靠群众、立足基层、扎实基础、扎实进步。结合当地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的重点任务,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基层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通过采用标准化标准、评价评分、试点示范、奖惩考核等措施,城乡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深入应急管理工作“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以“十抓”如抓机构、抓计划、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整改、抓保

证、抓培训、抓联动为突破口,以早信息报告、早预防症状、早排查隐患

(9)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构建合理布局、精干务实的应急队伍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注重实战、可操作性,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协调联动,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有效配置。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训练演练,完善技术装备,实现专业技术装备优势互补,形成应急救援力量。

(10)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管理。各地方有关部门应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中的作用、储备,实现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相结合。储备

(11)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市财政应把每年定期召开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经费(包括政府责任补助)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应急经费不纳入预算。市财政部门要按照“一案一议”的管理办法迅速实施。市政府直属相关部门要重点支持规划布局内重大建设项目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要求的应急队伍、设备、交通、通信、监测

预警、物资储备、其他方面的建设和更新维护资金。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鼓励相关单位开展应急设备、设施和应急管理基础项目的技术开发,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

四、做好应急预防、处置和康复工作

(12)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地方、各部门应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风险隐患、行业和领域,完善分类、分类管理体系,落实综合防控处置措施,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市政府应急办应对各地方、部门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重大及以上隐患信息数据库。组织力量应对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风险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采取停产、停业、依法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潜在风险。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调查和调解。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控、有效整改、长效排查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13)努力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各地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规划,合理避开隐患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抵御局部突发事件,提高村庄自身的防灾抗灾能力。城市社区要严格划分职能,特别是人口密集地区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