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公开课导学案_3
课题: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电视剧《长征》第一集片头视频(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绝路逢生---原因篇教师: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学生: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五次失败了。
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小组讨论。
小组1:1933年,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小组2: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
二、山重水复----开始篇教师:仔细阅读课本59—60页,了解长征初期的路线。
并在课本60页长征示意图上标出。
教师:长征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思考: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学生: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思考:红军为什么改向贵州前进?关键时刻谁给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小组1: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意图是到湘西会师,所以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部下口袋阵,等着红军前去。
博古等执意去湘西与二六方面军会合。
小组2:在红军生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三、柳暗花明-----转折篇展示:视频遵义会议教师:根据视频,结合课本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学生1:遵义会议的时间:1935年1月学生2:遵义会议的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学生3: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材主要内容有:长征的背景、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征的历程,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长征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过程中重要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长征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重要战役的胜利及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长征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长征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资料:有关长征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3.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征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经过。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征的路线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长征过程中重要战役的胜利及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记住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遵义会议的内容,能说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2、能说出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能归纳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意义【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起止时间:年月 ~ 年月3.长征胜利标志: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湘江战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5、年1月,党中央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遵义会议有哪些重大决定?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3.长征精神有哪些?1 / 3【达标检测】(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3 .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4 .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5.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 B.甘肃会宁C.井冈山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8、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2、课题:课《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月日总课时序号:6、主备人:黄续宏7、授课教师姓名:一、预习导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学习目标: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三、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精讲释疑: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失败。
经过长征开始: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
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惨重。
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开始确立了以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走向胜利: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胜利会师: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从南昌起义开始,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内容包括: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宁会师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如南昌起义、国共十年对峙等。
学生对本课内容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有所了解,但对长征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从中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记住长征的主要过程和重要事件,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弘扬红军长征所体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实事求是等革命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长征过程中重要事件的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历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长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长征的背景和过程。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设计: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备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时间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
2、通过对长征是以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的,变成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讲述,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具体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及我党我军为保存革命实力而北上长征的正确评价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的标志。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优课导学案_1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长征路线,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长征》的一段视频资料,毛泽东书写《七律·长征》,背景是长征中的一些场面。
边看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反映一件什么事件。
做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鲜血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重走长征路出示资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长征?2.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事件?3.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作用?4.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什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完成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1)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采用补充资料的形式,认识前四次围剿我们都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前期的军事行动,根据地图简单介绍过程(2)遵义会议,根据教材明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指名回答,并补充,重点分析其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路线,根据地图找找长征中军事行动。
小组讨论,并介绍。
独立叙述,合作完成,指名回答,加深印象2.讲述长征故事课前各位同学查找资料,介绍长征中的小故事。
小组分享故事,再小组代表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包括遵义红军坟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3.体会长征精神数字话长征,表格展示红军长征中的数据,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通过故事,数字,视频,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赛课导学案_0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目标导学二:过雪山草地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目标导学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3.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让学生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长征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更多地关注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雄事迹,而对于长征的战略意义和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长征,使其对长征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掌握长征途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认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长征途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长征相关视频、音乐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长征相关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长征相关视频、音乐等素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呈现长征的过程,重点介绍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艰辛和英雄事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四.出示自主学习考虑题指导5分钟自主学习完成:
1.红军为什么要分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展长征?
2.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困难险阻?
4.红军长征成功完毕的时间、标志、意义分别是什么?
五.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老师适时点拨。
六.拓展延伸:从红军长征的历程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4.“群龙得首自腾翔,道路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向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成功会师的喜悦心情〔 〕
七.当堂检测:
1.1934年,中央红军进展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围剿〞的失利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方案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3.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学习目的:
1.能描绘红军长征的原因和主要经过;能结合地理课在地图上识别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道路。
2.能说明并评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难点: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教学策略预设时间
一.复习检测:16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由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导入。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月日【课程标准】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实,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探究胜利原因,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
2.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感知历史,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3.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智慧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诗就是毛泽东所作的《长征》,请欣赏视频《长征》。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长征有什么特点?对于又远又难的长征,红军是什么态度?好,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去打开长征这部凝重的历史画卷,去触抚长征这段历史的心灵,去体验长征的艰险,去感受长征留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智慧先学】一、红军长征的原因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2.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二、红军长征的过程(1934.10——1936.10)1.开始:年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1)目的——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时间?地点?内容?意义?3.胜利结束——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86)补充:①长征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易混点:生死攸关—遵义会议转危为安—长征【智慧碰撞】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11、请将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
①强渡大渡河②冲破四道封锁线③解放遵义④翻越大雪山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
12、非材料题: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毛泽东《七律长征》:
师: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那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生。小学时就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等。但他们的了解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魅力,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4.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他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A.攻占遵义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
生:学生倾听、思考。
以毛泽东的诗做为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739.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四、随堂演练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D.使部队得以休整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吴起镇B.会宁C.甘孜D.懋功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③④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33年秋2.1934年10月3.1935年10月4.甘肃会宁三、合作探究1.(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结果都被红军。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3.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结果都被红军。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进行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前进。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
于是,红军强渡,攻克贵州北部重镇。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和“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走向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与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保存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探究二】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总结归纳提升能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吴起会师→会宁会师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红军的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3.下图是位于灌阳县的新圩酒井红军烈士纪念碑。
1934年11月,在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有100多名红军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丢进了这个深不可测的井中。
为缅怀先烈,特立此碑。
请指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A.井冈山方向 B.湘西方向 C.瑞金方向 D.贵州遵义方向4.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5.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一景点是在(),A.遵义,B.南昌,C.广州,D.嘉兴6.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B.解决了张国焘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C.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7.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8.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l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到的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10.长征,人类战争史的奇迹。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革命取得了成功C.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D.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参考答案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激动人心的战斗就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我们的红军历尽千山万水,经过千辛万苦,就要到达陕北,毛泽东主席心潮澎湃,豪情万丈地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
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结论: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
第二,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
第三,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归结起来说,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