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ppt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22页PPT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2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7c6e0f76a20029bc642ddf.png)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解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k you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的解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k you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19张)PPT课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19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34b9c451e79b896802269a.png)
•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
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写一篇文章。
•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一、审题 • 1、在命题形式上,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
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 2、抓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2)写到了学生、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核心,点明了“最”。(文章质量 好50-55分)
• (3)写到了学生、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核心,点明了“最”。(文章质量 较好,45-50分)
• 2、半符合题意:
• 写到了学生、核心,点明了“最”,发展只写 到了“终身发展”或“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 方面(写得好最高分不超过48分)
• 二、明确写作任务
• 写作任务指向清晰、任务明确,同时在写作材 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限定性的写作任务。
• 一是把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对象严格限定为当 代中学生,需要考生结合当下社会、国家的现 状,从自身(中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核心素养。
• 二是“最”暗示考生在作出判断时要有所比较、 有所权衡,而不能仅仅选择一种素养加以论述 而对其他的素养毫不关注、提及。
勇担责任,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 从个人
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 发展:
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炉精彩和一生 实现人
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生价值
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 的意义
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 论述责
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 任当担
写一篇文章。
核心素养PPT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1458439b6648d7c1c746ee.png)
11
(2)强化技术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开 设的开设 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要大力加强;还 要多开展校内校外学生的实践性活动; 社团活动(综合性、实践性强),强 化学生的直接学习,增强隐性知识。
12
(3)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最高程度的课程融合,它 让学生围绕课题或项目,打破学科界限, 综合应用有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 学习的过程。由于是综合性学习,能使学 生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审美等诸 能力都能融合式的得到较好发展。
24
(四)提高核心素养简约方法 实践+反思
25
校本教研有3个核心要素(或三条途径):专 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其中最重要的是 个人反思。因为第一,个人反思是主动的,而其 他两种方法往往都是被动的。第二,个人反思的 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随时随地贯穿一生, 而其他两种方法师核心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个性特长+文化修养 (一)教师课堂教学十大能力: 1.组织教学的能力; 2.语言表达的能力; 3.板书能力; 4.示范的能力;
21
5.洞察的能力; 6.控制情感的能力; 7.循循善诱的能力; 8.教育机智的能力; 9.创造能力; 10.熟练使用教具、现代教学 技术手段的能力。
22
(二)努力形成个性特长 1. 幽默风趣 2.板书漂亮 3.学科专业技艺精湛 4.善于应用学科知识解释、解决 实际问题 6.动手能力强 7.综合能力强 ......
23
(三)进行文化修炼,养成丰厚的文化内涵
精神价值观+知识智慧+行为习惯 怎样修炼文化 ①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 ②广泛汲收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丰厚的文化知 识积淀;养成雅致的行为习惯。 ③探索课堂中进行文化侵润的方式,加强反思, 体验,感悟,形成丰富的打造文化课堂的实践智 慧。形成高品位课堂文化氛围。
(2)强化技术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开 设的开设 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要大力加强;还 要多开展校内校外学生的实践性活动; 社团活动(综合性、实践性强),强 化学生的直接学习,增强隐性知识。
12
(3)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最高程度的课程融合,它 让学生围绕课题或项目,打破学科界限, 综合应用有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解决 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 学习的过程。由于是综合性学习,能使学 生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审美等诸 能力都能融合式的得到较好发展。
24
(四)提高核心素养简约方法 实践+反思
25
校本教研有3个核心要素(或三条途径):专 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其中最重要的是 个人反思。因为第一,个人反思是主动的,而其 他两种方法往往都是被动的。第二,个人反思的 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随时随地贯穿一生, 而其他两种方法师核心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个性特长+文化修养 (一)教师课堂教学十大能力: 1.组织教学的能力; 2.语言表达的能力; 3.板书能力; 4.示范的能力;
21
5.洞察的能力; 6.控制情感的能力; 7.循循善诱的能力; 8.教育机智的能力; 9.创造能力; 10.熟练使用教具、现代教学 技术手段的能力。
22
(二)努力形成个性特长 1. 幽默风趣 2.板书漂亮 3.学科专业技艺精湛 4.善于应用学科知识解释、解决 实际问题 6.动手能力强 7.综合能力强 ......
23
(三)进行文化修炼,养成丰厚的文化内涵
精神价值观+知识智慧+行为习惯 怎样修炼文化 ①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 ②广泛汲收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丰厚的文化知 识积淀;养成雅致的行为习惯。 ③探索课堂中进行文化侵润的方式,加强反思, 体验,感悟,形成丰富的打造文化课堂的实践智 慧。形成高品位课堂文化氛围。
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备课讲稿22页PPT
![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备课讲稿2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3392e9b90d6c85ec3ac6fe.png)
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备课讲稿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Biblioteka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ppt课件
![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5eb22d650e52ea55189854.png)
文化基础
2019 5
领 域目标
人文底蕴 健康生活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2019 -
社会担当
6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与魂。 习得人文与科学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与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 涵养内在精神; 追求真善美的内在统一; 发展为宽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2019
-
7
人文积淀
人文 底蕴
人文情怀
2019 -
审美情趣
8
理性思维
科学 精神
批判质疑
2019 -
勇于实践
9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做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有效管理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 挖掘自身潜力; 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化; 成就出彩人生; 发展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珍爱 生命
健康 生活
健全 人格
2019 -
自我 管理
18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社会 参与
责任 担当
国家 认同
2019 -
国际 理解
1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社会参与——勇于实践
劳动 意识
勇于 实践
问题 解决
2019 -
技术 运用
22
2019 13
劳动意识
实践 创新
问题解决
2019 -
技术应用
14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人文 积淀
人文 底蕴
人文 情怀
2019 -
审美 情趣
2019 5
领 域目标
人文底蕴 健康生活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实践创新
2019 -
社会担当
6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与魂。 习得人文与科学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掌握与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 涵养内在精神; 追求真善美的内在统一; 发展为宽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2019
-
7
人文积淀
人文 底蕴
人文情怀
2019 -
审美情趣
8
理性思维
科学 精神
批判质疑
2019 -
勇于实践
9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做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有效管理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 挖掘自身潜力; 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化; 成就出彩人生; 发展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珍爱 生命
健康 生活
健全 人格
2019 -
自我 管理
18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社会 参与
责任 担当
国家 认同
2019 -
国际 理解
19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社会参与——勇于实践
劳动 意识
勇于 实践
问题 解决
2019 -
技术 运用
22
2019 13
劳动意识
实践 创新
问题解决
2019 -
技术应用
14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人文 积淀
人文 底蕴
人文 情怀
2019 -
审美 情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1991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0.png)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文基社化础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
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 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 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 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 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 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 状况和水平。
Q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 有哪些?
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 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 ,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 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 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 模式变革。
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文基社化础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
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 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 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 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 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 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 状况和水平。
Q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途径主要 有哪些?
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 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 ,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 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 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 模式变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ppt课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dae93fb52acfc789ebc958.png)
13
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 生的。(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 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 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
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
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主要指向人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 素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8
人文 底蕴
• 10、人文积淀---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
和实践方法等。
• 11、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 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
第一层
基本品质
第二层
基本修养
第三层
基本能力
5
第一层:从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即德性修 养,或者说,儒家一直讲的,“自天子以 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层架构,就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 格,是指向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 世界)、人与自然的德性品格。
证、得出结论等。
审美 情趣
• 15、感悟鉴赏---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
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 16、创意表达---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
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9
第三层:从一个人的生存与实践领域而言,身心健 康——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习能力——人 与人类文明友好相处的关系,从外界世界获得能量 的关系;实践创新能力——人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 世界的能力。
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 生的。(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 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 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
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
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主要指向人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 素养。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
8
人文 底蕴
• 10、人文积淀---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
和实践方法等。
• 11、人文情怀---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 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层架构
第一层
基本品质
第二层
基本修养
第三层
基本能力
5
第一层:从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即德性修 养,或者说,儒家一直讲的,“自天子以 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层架构,就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品 格,是指向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 世界)、人与自然的德性品格。
证、得出结论等。
审美 情趣
• 15、感悟鉴赏---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
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 16、创意表达---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
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9
第三层:从一个人的生存与实践领域而言,身心健 康——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习能力——人 与人类文明友好相处的关系,从外界世界获得能量 的关系;实践创新能力——人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 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