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

合集下载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死亡率得到了较大的降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会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其中院内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新生儿因为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又经过了妈妈生产和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因素,特别容易被外界的致病菌侵袭,引发院内感染。

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防止院内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一、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处于高强度的医疗工作状态,由于人员的大量进出和医疗用品的频繁更换等原因,会存在一定的病原微生物扩散风险。

在新生儿科,在患儿的病情特别危重的时候,孩子就会被放置在婴儿保温箱、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里进行治疗,因此设备不干净、缺乏日常清洁和消毒的环境会使致病微生物聚集,增加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机会。

2. 父母及其他亲友因素在就医过程中,新生儿往往需要和妈妈、爸爸、阿姨等人打交道。

这些人中只要有一人患病或病情不明朗,就有可能带进来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使新生儿感染。

因此,家属或者照顾者要认真执行洗手和消毒等措施,保持医院内室内与外界隔离,避免带入任何外来感染。

3. 新生儿自身因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且由于早产或出生体重较低、疾病等因素,导致免疫力差,因此新生儿本身就更容易受感染。

特别是在配合喂奶时,如果没有正确地进行洗手和喂奶前的表面消毒,很容易将致病微生物传给新生儿。

二、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1. 做好护理员的消毒防护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

护理人员要在每次接触患儿前及时消毒双手,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口罩、防护衣等防护措施,避免致病微生物传播。

2. 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在新生儿科,所有的设备、器械和用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和高温消毒。

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室内环境必须定期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的洁净和干燥。

3. 降低院外人员进入新生儿科的频次为降低院外人员进入新生儿科的频次,医院可以设定探视时间,限制患儿的探视人数,并对进入新生儿科的人员进行身份查验,以确保进入科室的人员为合法和已消毒过的人员。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卫生部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徐秀华对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有关说明:新生儿感染(1)宫内感染的诊断依据:①羊水污染,新生儿的耳孔、鼻孔吸出液涂片有大量脓球或有细菌;②出生既有感染征象(或Apgar评分低);③脐血IgM≥200mg/L或脐血IgA≥50mg/L;④脐带、胎盘、绒毛膜、羊膜病理证实有炎症存在。

(2)诊断吸入性肺炎必须对吸入物的性质、吸入后自然吸收情况及是否发生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除宫内窒息窘迫等因素造成的宫内肺炎。

若为急产、窒息、助产士未及时清理呼吸道以前物理、化学方法刺激呼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多为医院内感染。

吸入乳汁、羊水6~8小时后即缓解不列为感染,但若继发感染则列为医院内感染。

新生儿肺炎由于致病原因不同,肺炎的类型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吸入性肺炎,一类是感染性肺炎。

单纯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不属于医院感染。

判断新生儿肺炎是否是医院感染有点困难。

首先需要确认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还是理化因素引起的肺炎,若确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且排除了宫腔内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

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微生物培养的假阴性率非常高,单靠微生物培养结果不能确定新生儿肺炎是否是感染性。

没有病原学依据的新生儿肺炎是否是医院感染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尤其是新生儿病室医生的诊断,而临床医生诊断“新生儿肺炎”又只能依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体征来诊断。

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

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

乳汁吸入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论文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论文

新生儿院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新生儿救治,严重到危及患儿生命,增加了围产期死亡率,导致住院费用增加和住院时日延长。

本文简述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途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皆有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院内感染;新生儿;危险因素;防治【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24-01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对疾病的抵抗力弱,一旦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途径,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和降低新生儿疾病尤其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

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感染途径和临床特点1.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儿、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多胎、窒息、重症监护的,接受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1.2 主要感染途径新生儿常见院内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皮肤黏膜,血液感染可直接由脐部、血管内导管或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而侵入。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倾袭而导致感染。

其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

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6%,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4%,以呼吸道的肺炎克雷伯菌条件致病菌为主,原因除与新生儿呼吸道原发疾病有关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反复吸痰也是重要原因。

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防治措施2.1 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新生儿感染传播的关键,其中最为强调的是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均必须严格洗手,这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而不是穿隔离衣和戴帽子、口罩。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要点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护理要点

4 1 消灭病原菌 ,针对 病原菌选择适 当的抗 菌药 物。 .
4 2 支持疗法 ,细心护 理 ,注意保 暖 ,并 纠正缺 氧 ,供给 .
足够的热量 ,保证 身 体的供 给及 水 电解质 平衡 ,根据 病情 可输新 鲜血液 ,静注两种球蛋 白。
S 预 防
用 一 消 毒 ,一 次 性 的 物 品 每 用 过 一 次 应 投 入 到 污 物 袋 中
集 中处 理 。
7 小 结
为了保 证每位 新生 儿 的生命 安全 ,我们 必须 预防 控制 新生儿 院内感染 的发生 ,避 免 医疗 纠纷 的发 生 ,这样 可 以
节省有 限的医疗资源 。
参考文献
控 制 新 生 儿 院 内 感 染 首 先 要 建 立 一 个 行 之 有 效 的 监 督 管 理体 制 ,应 有 独 立 的 控 制 新 生 儿 院 内 感 染 的 组 织 机 构 ,
血脑屏 障功能较 差 ,出现败血症又 易诱 发脑膜炎 。 12 抗 生素广泛应用在治疗新 生儿感 染性疾 病的 同时 ,也 .
带来 了一些新 的临床 问题 ,即扰 乱 了新生 儿 刚刚建 立 的正
常 菌 群 ,并 导 致 耐 药 菌 珠 的产 生 。 2 感 染 途 径
再用 1 00新} 尔灭或 含氯消毒液擦洗 。 :10 占
用一清洁消 毒 ,盛奶 的 器具 每 日清洁 ? 毒 1次 ,新 生儿 病 肖
层 内不 留 陪护 ,并 减 少 探 视 。
3 1 一般特征 ,稳定 患儿突然出现症状 加重 ,面 色青 灰,烦 . 躁 ,嗜睡 ,昏迷 ,体 温不稳 定 ,拒 乳 ,腹胀 ,皮肤 硬肿 ,黄
染等。
6 3 新生儿 的清洁 ,对刚 出生 的新生儿 应用无 菌棉球蘸 石 . 蜡 油将皮肤 皱 褶 处 的胎 脂 及血 渍 擦净 ,每 日晨 问 护理 时 , 轻的患儿用温 水洗 澡 ,重 症患 儿予 以床 上浴 ,眼部分 泌 物 多时 ,应用棉签 蘸生 理盐 水将 分 泌物擦 净 ,再用 氯霉 素 眼 药水滴眼 或用 金霉 素眼 膏 ,用 棉 签蘸 生 理盐 水 擦拭 口腔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n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50例患儿中,胎龄越小、体重越轻、住院时间越长、侵入性操作次数越多、抗生素应用种类越多,其院内感染几率越大。

结论:nicu患儿院内感染主要与患儿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医源性接触、抗生素应用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根据上述感染因素给予积极护理,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胎龄;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护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因多种原因出现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黄疸、胎粪吸入综合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胃肠功能衰竭等危重症,再加上新生儿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还未能适应,易受外界病菌入侵,造成肺炎、脐炎、肠炎、呼吸道感染等院内感染,从而危及生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首要阵地,同时也是引发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场所[1]。

为进一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探究护理对策,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50例重症监护室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了有效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来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14 d 38例;肺炎26例,肠炎7例,脐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7例。

1.2 方法对5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性别、体重、胎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儿性别无关。

2.4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关系本组50例患儿中,住院时间≤14 d患儿12例,占24%;>14 d患儿38例,占76%,住院时间>14 d患儿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住院时间≤14 d患儿所占比例(p5次37例,占74%,侵入性操作次数>5次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侵入性操作次数≤5次所占比例(p2种41例,占82%,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所占比例(p14 d患儿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住院时间≤14 d患儿所占比例(p5次患儿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侵入性操作次数≤5次患儿所占比例(p2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患儿所占比例(p<0.05),表明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院内感染几率越大。

新生儿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

新生儿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

新生儿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引起,主要常见类型如下。

(1)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见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为新生儿病室(NICU)最常见并发症。

(2)血液系统感染:主要见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感染为主。

(3)皮肤感染:以脐炎、脓疱疮最为常见。

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4)消化系统感染:以鹅口疮、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

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

新生儿院感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院感试题及答案

新生儿院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新生儿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真菌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因素?A. 早产儿B. 低出生体重C. 长期住院D. 母乳喂养答案:D3.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水源传播答案:B二、判断题4.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隔离措施。

(对/错)答案:对5. 所有新生儿都应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院内感染。

(对/错)答案:错三、简答题6. 简述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症状。

答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体温不升、呼吸急促、皮肤黄疸、拒食、呕吐、腹泻、体重增长缓慢、意识改变等。

7. 描述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答案: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

- 限制访客数量,对访客进行感染防控教育。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 对新生儿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 对新生儿进行感染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

四、案例分析题8. 某新生儿病房近期发生了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病原体检测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 病房环境或设备消毒不彻底。

- 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 病房内感染控制措施不严格,如隔离措施不当。

- 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防控措施包括:- 加强病房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

- 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执行力度。

- 对疑似或确诊的MRSA感染新生儿进行隔离护理。

-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 加强对新生儿感染症状的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五、论述题9. 论述新生儿院内感染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及其长期后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新生儿医院感染ppt课件
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通常由接触传播 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不典型 、易感人群多等特点。
感染途径与类型
感染途径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空气飞 沫等。
感染类型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包括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
短期影响
新生儿医院感染可能导致发热、肺炎、腹泻等症状,影响生 长发育和健康。
制度内容
包括新生儿病房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 规定。
加强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
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
评估机制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防和管 理措施。
提高医疗水平
诊疗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新生儿疾 病的诊疗水平,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 的感染风险。
对接触新生儿的医疗设备、仪 器、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新生儿病房进行定期空气消 毒,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对新生儿的脐带、皮肤等易感 染部位进行消毒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 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 指示进行用药。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和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营养需求,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如静脉注射营养液等 。
手术治疗
引流术
对于脓肿等感染病灶,可采用引 流术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液或坏
死组织。
清创术
对于伤口感染等病灶,可采用清创 术进行治疗,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 物。
其他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 手术治疗,如器官切除、修复等。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管 理 与 教 育
口躅 ● ■ — ■ ■ ■ ■ ■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新生儿院 内感染 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陈晓 玲 朱 美抒
1 . 东莞市樟木 头医院 , 广东东莞 5 2 3 6 0 0 ; 2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 科 , 广东深圳 5 1 8 0 0 0 【 摘 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医院 内发生感染的原 因, 并 提 出和制定相应 的应对 策略 。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患 者的 资料进
对 性 的预 防 和控制 以及 治疗 ,现 就有 关系情 况 做 以下详 细报
道。
1 . 3 _ 3 滥用抗 生素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等原因 . 在 临床上 , 对 患者 没有得到 明确诊断 时 , 就给患者使用抗 生素 , 很 容易导致 患 者体 内的菌群发生紊乱 , 进而破坏其体 内菌群 的平衡 . 使得患者
发生感染 。 2 采 取 的 应 对 策 略
1 新 生儿 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 1 . 1 患者 自身的原 因
要增强患 者的免疫力 , 提 高其的抵抗能力 。因此 , 需要对患 者进行营养 的补充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 , 能够有效地增 强患者 的抵抗 力 。然而对患者进行及 时的预防接种也 是能够避 免医 院感染 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母乳 ,能 够增 强患者 的免疫能 力, 对有效 细菌产 生一 定的抑 制 作用 , 进 而使得 感 染 的机会 减
行 回顾 f 生分析和总结 . 并从 患者 自身和治疗 的方法以及科 室进行探讨和分析。最后总结分析院 内感 染的原因。结果造成新
生儿发生院 内感染 的原 因主要有 : 病 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 、 护理人员人数不够 、 患者 自 身免疫低下 、 防感染 意识 差等。在对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危重的患儿更易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对策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1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因此,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以及对感染控制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

1.2来源于患儿自身的感染患儿抵抗力低,易于感染,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感染; 侵袭性操作(插管) 的患儿感染率高,如气管插管、吸痰、上胃管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3来源于环境的感染病室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操作台等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另外,病室通风换气不良,易造成空气污浊,空气污染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4来源于家属的感染家属患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直接接触新生儿而导致的感染。

1.5来源于患儿与患儿之间的感染给患儿诊疗及护理时,由于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患儿与患儿之间发生的交叉感染。

2 所采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有以下几方面2.1加强手的消毒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医务人员的手传播,在接触患儿前后充分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是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所以,新生儿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应勤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以达到尽量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2.2加强各类人员的管理(1)加强人员管理:特别是实习生、轮转生、化验室检验人员、B超室人员、照片室人员,保洁人员,本科室的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穿清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严格洗手。

接触患儿前后应消毒手,工作服有明显的污染的、时应及时更换,诊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床间距在1米以上,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诊疗及护理用品专人专用,(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尿不湿、衣被、奶瓶、卫生纸等)。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肺炎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卫生部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徐秀华对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有关说明:新生儿感染(1)宫内感染的诊断依据:①羊水污染,新生儿的耳孔、鼻孔吸出液涂片有大量脓球或有细菌;②出生既有感染征象(或Apgar评分低);③脐血IgM≥200mg/L或脐血IgA≥50mg/L;④脐带、胎盘、绒毛膜、羊膜病理证实有炎症存在。

(2)诊断吸入性肺炎必须对吸入物的性质、吸入后自然吸收情况及是否发生感染性肺炎进行分析,除宫内窒息窘迫等因素造成的宫内肺炎。

若为急产、窒息、助产士未及时清理呼吸道以前物理、化学方法刺激呼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多为医院内感染。

吸入乳汁、羊水6~8小时后即缓解不列为感染,但若继发感染则列为医院内感染。

新生儿肺炎由于致病原因不同,肺炎的类型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吸入性肺炎,一类是感染性肺炎。

单纯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不属于医院感染。

判断新生儿肺炎是否是医院感染有点困难。

首先需要确认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还是理化因素引起的肺炎,若确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且排除了宫腔内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

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微生物培养的假阴性率非常高,单靠微生物培养结果不能确定新生儿肺炎是否是感染性。

没有病原学依据的新生儿肺炎是否是医院感染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尤其是新生儿病室医生的诊断,而临床医生诊断“新生儿肺炎”又只能依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体征来诊断。

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

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

乳汁吸入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孩子,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比较脆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很容易感染病菌。

尤其是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感染风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感染率比欧美国家高出了1倍以上,儿童医院感染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保持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对于减少新生儿医院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新生儿产生的黄疸时更为常见。

常见细菌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等。

2. 真菌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虽然不常见,但其危害性很高。

真菌感染往往出现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而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液中毒和败血症等危重状况。

3. 病毒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并不是常见,但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往往在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期间引起新生儿感染。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1. 医院内设施污染医院内设施如门把手、尘垢、电话等表面常常都藏有大量病原体。

如果没有及时彻底清洁消毒,就有可能在感染控制方面引发问题。

2. 新生儿体质特殊新生儿的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展,特别是早产儿受到的保护更少,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病菌。

3. 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从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从卫生手消毒、换药等每个环节去减少感染的错误发生。

三、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对策1. 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基础。

医院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应该增加密度,确保医院维护干净、整洁、卫生的状态。

2. 遵守操作规程在医院操作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医院规程。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从细节处抓好操作规程的执行。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
2023-2026
ONE
KEEP VIEW
WENKU
WENKU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 染
W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KU
WENKU
WENKU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06
CATALOGUE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新生儿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现状 •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案例分析 •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防控措施
WENKU
WENKU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WENKU
WENKU
REPORTING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接 触新生儿前后均应彻底洗手,必要时 进行手消毒。
家长手卫生
向家长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指导家 长在接触新生儿前后也进行手卫生清 洁。
严格消毒和灭菌操作
医疗器械消毒
对新生儿常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病房空气消毒
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总结词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详细描述
新生儿病房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对病房内的空 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降 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结词
加强手卫生
详细描述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应加强 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措施,以减少细菌传 播。
总结词
合理使用抗生素
详细描述
加强新生儿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 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防止感染扩散。
PART 03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现 状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

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宣教与沟通
向新生儿家属宣传预防医院感染 的知识,提高家属的预防意识。
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新生 儿的病情和护理情况,解答家属
的疑问和困惑。
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使其能够正确地护理新生儿,降
低感染风险。
05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治疗与预后
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细菌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液 ,确保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 前后都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 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重视程 度。
定期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 性,对不遵守规定的进行整改 和处罚。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
评估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必要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如不必要的插管、注射等 。
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
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手上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会传染给新生儿。
04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新生儿护理与消毒隔离措施
定期对新生儿病房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保 环境卫生。
实施隔离措施,将感 染与非感染新生儿分 开,避免交叉感染。
对新生儿使用的物品 、衣物、尿布等进行 严格的消毒处理。
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 越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越多,感染 的风险越大。
长期住院可能导致新生儿与家庭成员 之间的接触减少,影响亲子关系的建 立。
侵入性诊疗操作
新生儿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 管等,容易发生感染。
这些操作破坏了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体 内。
长期预后评估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新生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原因,并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方法对该院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从患者自身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科室进行探讨和分析。

最后总结分析院内感染的原因。

结果造成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病房的布局缺乏合理性、护理人员人数不够、患者自身免疫低下、防感染意识差等。

在对新生儿进行治疗时,由于侵入性操作过多,导致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过于频繁,另外还有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

结论根据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从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着手控制。

标签:新生儿;医院感染;应对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仪器以及药物也在不断的改变[1]。

导致医院感染情况也在不断发生。

新生儿科是一门最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主要是针对新生儿诊断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此也使得新生儿成了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讨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治疗,现就有关系情况做以下详细报道。

1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1.1 患者自身的原因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功能还并不完善。

在其体内的白细胞的产生和储备都比较少[2]。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和较为严重性的疾病时,就会使得患者的白细胞的消耗出现增加,进行使得其的细菌吞噬和杀菌能力得到下降。

因此,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

然而对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产生的病情也会越严重。

1.2 科室的原因1.2.1 病房布局缺乏合理性目前在我国,由于新生儿的病房比较少,并且密度非常高,仪器设备多,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

由于病房非常的拥挤,因而导致患者之间接触增多,再加上隔离措施非常差,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1.2.2 护理人员不足在我国,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专业的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对 刚出生 的新生 儿应 用无菌 棉球 蘸石 蜡油将 皮肤 皱折 处 的胎脂及血渍 擦净 。每 天晨 间护理 时病 情较 轻 的新 生儿 及恢复期 的患儿用流动 的温水洗澡 , 重症 监护室 的患儿应 给 予床上浴 。晨浴后应给予 1次全 身检查 , 发现异 常应及 时处 理 。如果眼睛分 泌物 多。应用无 菌棉 签蘸 生理 盐水将 分 泌 物擦净 , 再涂以眼药 膏 。如 口腔 有溃疡 或鹅 口疮 , 用无 菌 应 棉签蘸生理 盐水 擦拭 口腔 , 再涂 以加 有制 霉 菌素 的维 生 素 A D油或 甲紫 。脐部用 7 %酒精消毒并保持干燥 。皮肤 皱褶 5
毒双手进入病室 。护理人员应做好监 督工作 , 严格要 求每位
进入新生儿病室 的工作人员洗手 、 换鞋 、 更换隔离衣。
2 病 房 环境
新生儿病房环境必须 阳光 充足 , 空气流通 。每 日通风换 气, 室温 应 恒定 在 2 ℃ ~2 ℃ 之 间 , 内湿度 应 在 6 % 一 4 8 室 0

切 部 件 , 清 洁 消 毒 液 擦 抹 干 净 , 后 用 紫 外 线 照 用 然
新 生儿 衣物应严格清洗 消毒 , 新生儿 所用 的衣 服、 被、 包
是 防止新生 儿 院内感染 最重 要 的一环 。所 有在 新生 儿 病房及 N C I U工作的人员 , 必须没有感染性疾病 , 医院应 建立
每次 喂奶后如有 吐奶 , 应及时擦净奶 渍 , 并换上 干净 的衣服 。
毒, 每次熏蒸 消毒时间 2 , h 过氧 乙酸用量 按 l/ 计算 。空 gm
气消毒前后应对 空气采 样进 行细 菌培养 , 以检测 消毒 效果 。
每次排便后 均应作臀部清 洁 , 换上清洁消毒过的尿布。 在新 生儿病 房 ,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患儿应 分房或分 区处 理。应设 隔离室 , 将疑传 播 流行 的感 染 患儿 , 分类 隔离。如 果 患呼吸道传播 的病 毒性疾病 , 以将 其他 患儿放进保 温箱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生儿发生院感的原因
1.1 自身的特殊性
新生儿的免疫力特征常表现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 尚欠完善.白细胞的生产和储备都比较少.当他们患有感染及严 重疾病时.白细胞的消耗量会增加。从而降低吞噬功能和杀菌活 性.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特异性免疫功能及非免疫功能均 不足.尤其是各种因病住院的新生儿.免疫力更加低下。尤以早 产儿、极低体重儿更为明显。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 越高,病情更易恶化。
2.2普及院感知识 家长及患儿缺乏科学卫生知识 及良好的卫生习惯。应通过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计 划、有目的地向患儿家属讲解院感的相关知识.告 知家属应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使患儿的家属正确认 识疾病,以改变家属的不良行为, 降低院感的发生。
因此,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是十分必要的,如指导 他们每次喂奶前认真洗手。还可以在新生儿办理住 院 手续时发放院感宣传的小册子.、有条件的医院 可以定期在楼 道的电视里播放院感注意事项.或者 在楼道的墙壁上进行院感宣传等。

❖ 二.预防新生儿院感采取的措施
❖ 2.1. 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新生儿的免疫状态与 其营养状况、 喂养种类以及生后良性刺激有着密 切关联.新生儿家属可据 此来制定提升新生儿免 疫力的方案。合理营养对增强体质和 抵抗力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预防接种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 母乳喂养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可以抑制有害 菌的生长,减少新生儿感染的机会:按摩有助于 增加新生儿的食量。促 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 加快体重的增长,从而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另 外.加强居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胡玉
一.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 1.自身的特殊性 2.科室的特殊性 3.治疗的特殊性
二.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提高。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 和药物的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化.使院内感染(以下简称“院 感”)问题突出,加之其他人为因素等使院感事件时有发生。据 报道.我国每年约400万住院病人发生院感。直接导致的经济损 失达到160~240亿元人民币.而院感率只要降低l%.就可支付 院内感染监控人员及进行院感管理和研究所需的一切费用。如何 应对院感爆发事件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009年10月12日。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督导检查活动在全 国铺开.湖北、上海等地活动方案相继推出。活动正在如火如茶 地开展。
1.2.1病房布局合理性差
国内新生儿科病房少、密度高、病区面积小、仪器设备多, 患儿多,治疗、护理均在一起。是引起院感的主要原因。病房环 境拥挤。各种疾病患儿相互接触的机会多.隔离条件差,交叉感 染的机会也增加。按规定.新生儿室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 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位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 的2倍。目前国内普遍达不到这一要求。
1.3治疗的特殊性
1.3.1 侵入性操作多. 部分有创的气管通气是抢救危重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气管插 管操作过程易造成气管损伤。治疗通气不畅的患儿时会插入胃 管.易造成胃反流,导致胃肠内病原菌向口咽部移位和被吸入。 气管插管患儿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插管患儿。
1.3.2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
国内一组对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监测显示:新生儿室护士上班后、 操作前手带菌率为100%,平均菌群数20.3cfu/cm2。操作后 手的染菌量均超标,平均菌落数48.3cfu/cm2 。医护人员通过治
新生儿科作为一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在扩展产 科业务范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方面发挥 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生儿因其特殊性。不可避免地成为 院感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管理及医疗安全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2005年全国院感调查显示。我国院感发生率大约为5%。将从新 生儿发生院感的原因以及发生院感前、发生院感时、发生院感后 这几个阶段来探讨应对院感的策略。
1.2,2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国际上NICU患儿与护士比例一般为l:2—3.国内为1:0.5 左右,而目前国内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这一问题在NICU内的 高素质专业护理人员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而且存在其他科室护士 顶替补充NICU护士的现象。其结果是护理质量下降。
1.2.3全院防感意识差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许多开设新生 儿科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感染管理科:配备院感管理专职 人员数量不足.感染管理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落实国 家对院感预防与控制的法规和要求: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不健全。或现有的制度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控制院感的 基本设施欠缺,投入不够;医院不强调院感的重要性。医 务人员没有预防感染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注重消毒、医疗 废物的处理等措施。
疗、护理等不断接触身体抵抗力差的患儿.使得病菌通过医务人员手 或者日用品传播到新生儿体内。有研究表明经医护人员的手传 播细 菌而造成的院感约占3%。
❖ 1.3-3抗生索的滥用 由于新生儿.尤其 是早产儿特有的免疫和解剖生理特点.使 得临床医生很难准确把握应用抗生素的治 疗指征和预防用药指征。王兆莉在其研究 中指出,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1-2003年新生儿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6%, 87例院感患儿全部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 使用易使体内菌群紊乱。破坏体内的菌群 平衡,形成菌群替代现象,易发生感染。
2.3加强领导重视意识 主管领导应坚持定期和随机检查 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儿科进行检查.除强化无菌操作观念 外.对病房的检测工作也要常年紧抓不懈.并和工作人员交 流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人人高度重视医 院防治感染工作的良好氛围:新人科室的人员先要进行院感 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窒 息新生儿应加强前瞻性监控,发现可疑感染情况。及时报告 采样送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合理布置新生儿室,区域规 划要明确,床位安置不宜过多;护理人员配给要充足。不得 借用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做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新生儿科室 工作人员每年应做1次健康体检.发现传染病患病者应凋离 新生儿科.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也不应在新生儿 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