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的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无甲醛防皱剂,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形态记忆整理树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无甲醛防皱剂,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形态记忆整理树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https://img.taocdn.com/s3/m/6e96fe4e767f5acfa1c7cd84.png)
多元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因素探讨高介平田恬朱镇方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186-189【摘要】本文选用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进行那纯棉织物多元羧酸防皱免烫整理,初步探讨影响整理效果的工艺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无甲醛免烫整理多元羧酸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工艺影响因素引言随着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对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在穿着和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重视。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和料理简便外,非常重视纺织品的安全性。
纯棉高支府绸用作高档的衬衫面料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其易皱、易缩水,为了提高纯棉高支府绸的产品档次,对其进行无甲醛免烫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用于织物防皱免烫整理的防皱整理剂品种较多,目前大多应用的是酰胺和甲醛的初缩体,特别是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2D)及其衍生物,这类防皱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虽然有较好的防皱免烫效果,但整理后的织物上含有游离甲醛,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国际上对织物含游离甲醛残留量的标准越来越严。
本文选择1,2,3,4-四羧酸丁烷(BTCA)和聚马来酸为抗皱主体,以氧化锌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固体超强酸为催化体系的性能和应用工艺作一些探讨。
一、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多元羧酸无甲醛整理剂用于棉织物整理,在60年代中期就有人研究。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Welch、Andrews BAK、Yang等人研究用磷酸盐作为多元羧酸与纤维素分子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免烫性能有所提高,耐洗牢度得到改善,即使在碱性条件下洗涤,酯键也不易水解。
这一突破促使多元羧酸作为无甲醛整理剂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进展。
多元羧酸的品种较多,已研究用于织物的有十多种,其中研究得最多,整理效果最为突出的是1,2,3,4-四羧酸丁烷(BTCA)。
纯棉细纱卡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探讨
![纯棉细纱卡无甲醛免烫整理工艺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02a8b17c281e53a5802ff83.png)
甲醛 整理剂 ( 业级 ),氯化 镁 ( 学纯 ),乙酰 工 化 丙酮 ( 化学纯 )。
鬻
2 3主要仪器及设备 .
杨林: 细卡甲免整工探 德等 棉纱无醛烫理艺讨 纯
间3m n i ,焙烘温 度 1 0℃,变化B C 的用量进 行平 6 TA 行试验 ( 见表1 ),选择B C 的用量范围 。 TA
其 主要 的技术指 标为 : 白度8 . % 5 6 、撕 破强力 ( ) W 1 . 5 、撕 破 强 力 ( ) i . N 折皱 回 复角 2 N I Y 3 、 6
丙烷 三羧酸、聚马来酸和柠檬酸等 ,其中l ,3 ,2 ,
收稿 日期 :20 92 090— 1
(+ )16 8 。、湿折 回复角 ( + )8 . 。。 T w 7 .5 Tw 92 22药剂 . 8% T A ( 0 B C 工业 品), 自制 复合催化剂 ( 自制) ,
2 试验部分
2 1织物 ‘ .
对棉织物进 行无 甲醛生态 整理势 在必行 。多元羧酸
作为无 甲醛整理剂 的应用 研究非 常广泛 ,作 为交联 剂的主要 有三元 羧酸和 四元羧酸 ,如 丁烷 四羧酸 、
1 t x 8 e / 3 ×2 3 棉细纱 卡半制品 , 8 e ×1 t x 5 4 8 纯
能与低 甲醛整理荆整理 效果基本相 同。
关键词 :纯棉 细纱卡; T A 自制复合催化剂; 甲醛整理 BC; 无
中图分类号 :T 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302 1)1 02— 6 S9 .1 05 95(000— 02 0
4 丁 烷 四羧 酸是 国内外 公认的效 果最好 的多元 羧酸 一
渗 透  ̄ J C ( 业 级 ) ,乳 化 剂 T — ( 业 级 ) ,低 UF 工 07 工
基于多元羧酸棉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研究与应用
![基于多元羧酸棉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3edd21b0b1c59eef9c7b43d.png)
基于多元羧酸棉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研究与应用棉纤维织物由于其优异的穿着舒适性和透气性而备受人们青睐,然而,棉织物在家用洗涤和日常穿着中会产生褶皱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棉织物褶皱是由于分子链间缺少共价键作用,纤维受外力作用易发生形变,葡萄糖环分子链间氢键发生相对滑移并重组,外力撤除后,当新的氢键保留下来使得分子链无法回到原来位置即表现出褶皱,因此需要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
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需求日益增加,抗皱整理成为棉织物产品染整加工中重要的后整理工序。
抗皱整理中最早获得工业广泛应用的整理剂是N-羟甲基树脂类化合物,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2D树脂),但是经此类化合物整理后织物,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醚键易水解断裂并释放游离甲醛。
早在1984年,美国环保部(EPA)已将甲醛定义为人类潜在致癌物质;2004年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小组直接定义为直接致癌物;纺织品中的甲醛释放更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从8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者们对棉织物无甲醛交联剂进行了大量研究,各类交联剂均尝试替代2D树脂类产品用于抗皱整理,如二醛类、环氧树脂类、乙烯砜类、水溶性聚氨酯类、反应性有机硅类、改性壳聚糖类、多元羧酸类、离子液体类等。
在众多交联剂中,多元羧酸中的丁烷四甲酸(BTCA)被认为最具潜力替代2D 树脂的产品,然而BTCA存在生产成本高、整理后织物强力损失大等问题而迟迟未能产业化生产;不饱和多元羧酸如马来酸(ma)、衣康酸(ita),价格低廉,也被用于抗皱整理,但效果不佳,且存在织物泛黄等问题;而芳香族羧酸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bptca)整理后织物具有较好的强力保留率,但是存在水溶性差的问题。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多元羧酸用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元羧酸交联机理、催化剂筛选、整理工艺条件优化等方面,而少有人从提高反应活性、减少织物强力损失等角度设计并合成新的交联剂分子,改善整理效果。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形态安定整理剂,形态记忆整理树脂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形态安定整理剂,形态记忆整理树脂](https://img.taocdn.com/s3/m/64772907f111f18583d05afb.png)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SRD787无甲醛免烫整理剂SRD787主要成分为BTCA,适用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形态记忆性和耐洗涤性。
基本性状无甲醛免烫整理剂SRD787为多羧酸化合物,外观为白色浆体。
P H值为1~2,易溶于温水。
与之配套使用的催化剂NP756外观为白色固体,P H值为12~13。
工艺配方:一般配方:推荐配方:免烫剂SRD787 80~160g/L 免烫剂SRD787 100g/L催化剂 NP756 40~80g/L 催化剂NP756 50g/L柔软剂 30~50g/L 柔软剂 40g/L2、工艺流程:〈1〉预焙烘法:织物(布面pH值=6.5~7)→浸轧整理溶液(轧余率60~80%,液温:室温)→烘干(80~100℃)→焙烘(160℃×3min或150℃×6min)→成品〈2〉延迟(后)焙烘(post-cure):织物浸轧整理液→烘至规定的含湿量→打卷(外面包塑料薄膜,防止运输或放置过程中失去水分)→裁剪成衣→高温压烫(175~185℃压烫30~40秒,按要求使平整或产生褶缝)→焙烘房焙烘(160℃×3~6min;或150℃×6~12min,或140℃×12~30min焙烘时间由织物的厚度、密度决定)〈3〉成衣整理(garment finishing):染色后的服装浸渍整理液→离心脱水(回收残液)→转鼓烘干(60~80℃,烘干至含潮20%左右)→蒸汽熨斗烫平→压烫机压烫(175~185℃压烫30秒)→焙烘(160℃×3~6min;或150℃×6~12min;或140℃×12~30min,焙烘时间由衣服面料的厚度和密度决定)→冷却(成衣出焙烘箱后,在室温中自然冷却)→包装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环保声浪席卷全球,特别是欧洲出台了具有商业产品标准性质的ECO-TEX标准100,给以甲醛衍生物的免烫整理纺织品套上一道无形的紧箍咒,给无甲醛整理产品开出了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无甲醛多元羧酸丝棉织物化学整理剂BTCA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无甲醛多元羧酸丝棉织物化学整理剂BTCA](https://img.taocdn.com/s3/m/c600dae533687e21af45a9f4.png)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无甲醛多元羧酸丝棉织
物化学整理剂BTCA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
丝、棉都是天然蛋纤维,穿着舒适。
但其洗后可穿性差,如易缩水,易褶皱等。
通常采用化学整理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传统的整理剂大多数为甲醛类整理剂,如:2D树脂、三羟甲基三聚氰胺等。
此类整理剂防缩防皱性能良好,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故应用很普遍。
但在贮存、穿着过程中释放甲醛,污染生态和环境。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无甲醛整理新技术——多元羧酸整理技术(如BTCA),目前在丝绸织物上的应用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整理技术之一。
二、应用范围和生产条件:
多元羧酸整理过程中,催化剂采用次磷酸盐或亚磷酸盐,成本低廉,效果最好。
用高效磷酸盐催化剂和其它添加剂,相同条件下,BTCA 处理过的织物的免烫性能和性能最好的甲醛性整理剂DMDHEU处理相似,但其物理机械性能要比DMDHEU处理的好,其中撕破强力要高出13%-26%,而断裂强度要高出23%-27%,在免烫效果相同的条件下比DMDHEU处理过的强度保留好,曲磨牢度甚至要高出近一倍。
BTCA整理过的织物断裂强度要保留原来的92%以上,撕破强度经纬向均增加100%以上,甚至在家庭洗涤50次后干态折皱回复角几乎不变,湿态折皱回复角仍在230°。
搪瓷反应釜数个,氮氧化物吸收器一个,温度〈100℃,常压或微压反应。
三、获得的专利等知识情况:2003年,自主知识产权。
四、规模与投资、成本估算:20%溶液0.5万元/吨。
反应设备50万元人民币。
五、提供技术的程度和合作方式:中试,尚未转让。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979f1bcc7931b765ce15fd.png)
≤30 0 ≤30 0
需 要指 出的是 , 管 关 于 纺 织 品 中 甲醛 释 放 的强 尽
制性法规和标准较少 , 但事实上 , 随着绿色环保 和生态 消费的观念逐渐被广 大消费者所认 同, 使通过各种环
收 稿 日期 :0 91 —9 2 0 —20 作者简介 : 张成权 (9 4) 男 , 1 8 一 , 安徽 桐城人 , 助理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纺 织品 染整助剂 的研发和应用服务 。
日本 厚 生 省 1 7 94 年 3 4号 令 《 于 婴 幼 儿 用 纺 织 品 关 日用 品 中有 害物 质 含 量法 规 的实 施规则 》 及其后续 其他纺织品 修 正 案
< 7 5
誊 胀_ 璧 o 6 衣 材料 ~3 个月的婴儿用纺织品
(AA
限制 F -直接与 肤 A
21 年第 2 00 期
纺织 科技 避展
・ ・ 9
棉 织 物 无 甲醛 免 烫 整 理
张成 权 , 明 扬 华
( 江阴市诺科科技有 限公 司 , 江苏 江 阴 2 4 2 ) 14 1 摘 要 : 介绍 了甲醛的危害 , 列举 了中国 、 日本 、 美国及欧盟等 国家和地 区部分 最新的关 于纺 织品释 放 甲醛 的法规 和
表 1 部 分 法 规 和 标 准 对 于 纺 织 品释 放 甲 醛 的 限 量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c95cd949649b6648d74753.png)
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张成权,华明扬(江阴市诺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江阴214421)摘 要:介绍了甲醛的危害,列举了中国、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部分最新的关于纺织品释放甲醛的法规和标准,阐述了纺织品市场对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需求,并通过文献的分析整理,结合实际生产,介绍了几种可以采用的助剂及其优缺点,指出虽然它的整理效果略低于2D 树脂等含甲醛整理剂,但只要采用合适的方案,也可以取得与含甲醛整理剂相当的整理效果。
关键词:无甲醛;棉织物;免烫;整理中图分类号:T S1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56(2010)02-0009-04收稿日期:2009 12 09作者简介:张成权(1984 ),男,安徽桐城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品染整助剂的研发和应用服务。
目前,纺织工业常以容易释放甲醛的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作为棉织物的主要免烫整理助剂,该类助剂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免烫整理效果,但是会在棉织物整理、存放和穿着过程中释放甲醛。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纺织品中释放的甲醛会刺激人体肌肤和呼吸道粘膜,造成部分人的皮肤过敏,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和新生儿畸形,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肤、肺部和鼻咽等处癌变,这对纺织品的生产者及使用者均会造成较大的伤害[1 4]。
近年来,在维持原有染整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和避免纺织品因免烫整理、染色等工艺引起的甲醛释放,已成为国内外纺织品化学及染整应用相关研究的热点。
1 纺织品中甲醛释放的法规和标准由于纺织品中释放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国际性的纺织品机构均制定了一系列的纺织品环保标准和环保标签认证法规以限制纺织品中甲醛的释放。
目前,上述国家、地区和国际性机构在限制纺织品释放甲醛的标准和法规中,强制性的标准法规有中国的GB 18401-2003、日本厚生省1974年第34号令及其后续修正案等[5-6],自愿申请认证的环保认证法规和标准有中国的GB/T 18885-2009、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制定的A AFA RSL 标准、国际环保纺织协会标准OKEO TEX standard 100和欧盟2002/371/EC 指令等[7-10](见表1)。
棉织物的免烫整理
![棉织物的免烫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eff500bb68a98271fefa1b.png)
的 泛 黄 现象 , 少整 理 后 废 水 中 的 含磷 量 。 以 柠檬 酸 与酒 石 酸 的混 合 酸 作 为 棉 织 物 免 烫 整 理 剂 , 究 了柠 檬 酸 与 减 研 酒 石 酸 物质 的量 比 、 烘 工 艺 条件 、 化 剂 种 类 及 质 量 浓 度 、 加 剂 质 量 浓 度 等 对 织 物 整 理 效 果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焙 催 添
c n e t a i n o o t n r L 5 3 s2 / o c n r to f s fe e D一 0 0 i 0 g L.
Ke y wor c to a rc; DP fn s ig;cti cd;tra i cd;n n —iia ds otn fb i ih n i irc a i a trc a i a o slc
明 , 檬 酸 与酒 石 酸物 质 的 量 比为 1 1焙 烘 温 度 为10 , 烘 时 间 为2m n 纳米 二 氧 化 硅 质 量 浓 度 为2gL 次 磷 柠 :, 8 焙 i, / ,
酸 钠 质量 浓 度 为2 / , 软 剂 L - 3 0g L 柔 D 5 0质 量 浓度 为2 / 时 , 物 整 理 效 果 较佳 。 0 0gL 织
棉 织 物 的 免 烫 整 理
宋 慧君 ,韩 冰 ,张 建 丽
( 南工程学院 , 南 郑州 河 河 40 0 ) 5 07
摘
要
为 消除 棉 织 物 免 烫整 理 后 的 甲醛影 响 , 针对 棉 织 物 进 行 了 多元 羧 酸 整 理 的研 究 , 降 低 高 温 焙 烘 时 织 物 以
S ONG Huj n i ,HAN B n ,Z u ig HANG J ni i l a
( e a ntueo T c nlg ,Zhn z o ,He a 4 0 0 H n nIs tt eh oo y i f eg h u n n 5 0 7,C ia hn )
聚羧酸合成及其用于棉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的研究
![聚羧酸合成及其用于棉织物耐久压烫整理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b4f85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9.png)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6,未处理棉纤维横截面电镜照片图3.7,无甲醛整理后棉纤维横截面电镜照片未处理棉纤维横截面呈扁平状,而无甲醛耐久压烫整理后纤维横截面发生溶胀,且横截面上多了一些细小的孔.在酸性条件下棉纤维发生溶胀,棉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大,羧酸能进一步渗透刭纤维内部与棉纤维发生交联。
同时棉纤维在酸的作用下,纤维内部发生降解,从而产生了许多细小的孔。
t
●
一
删
Ⅲ
空白1alb2a2b3a3b4a4b5aSb6a6b7a?b
试样
图3^整理时snr¥量x口织物白度的影响
(注:图中1,2,3,4,5,6,7表示SlIP用量分别为∞b,O.5%,l%,1舅略’2%,4%册j表示洗涤试样,b表示未洗涤试样)从图3.8可看出,整理后织物的白度,随着次亚磷酸钠的增加,发生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洗涤后织物的白度普遍比洗涤前高。
加次亚磷酸钠的试样的白度比没加次亚磷酸钠的大。
说明次亚磷酸钠的加入能提高织物的白度。
这可能是由于催化剂SI'IP是强还原剂,有还原漂白的作用.。
防皱免烫剂,无甲醛防皱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形态安定整理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防皱免烫剂,无甲醛防皱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形态安定整理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https://img.taocdn.com/s3/m/0cec73b91a37f111f1855b85.png)
多元羧酸类免烫整理剂yd99-04张伟张艳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江苏盐城 224005收稿日期:2007-10-08作者简介:张伟(1982-),男,山东淄博人,教师原载:染整技术2008/4;7-10【摘要】结合近几年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的发展情况,阐明了BTCA、CA两种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整理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并对聚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的发展情况作了大体的介绍,最后对上述几种免烫整理剂的发展方向谈了看法。
【关键词】免烫整理;无甲醛;多元羧酸;BTCA;CA【中图分类号】TS195·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4-0007-04为了克服纯棉织物易起皱、洗后需熨烫的缺点,耐久压烫整理已成为纯棉织物后整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传统的免烫整理剂大多为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它们虽具有较好的免烫效果,但在整理加工和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甲醛。
随着各国对纺织品甲醛释放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无甲醛整理剂成为免烫整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用于棉织物免烫整理的无甲醛整理剂的种类有很多,但发展最快、效果最好的当属多元羧酸类,故本文仅对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的情况作一下大体的介绍。
1 多元羧酸类整理剂的结构特点按照多羧酸脱水成酐后再进行酯化反应的机理,适合用作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多羧酸在焙烘过程中要能够形成两个(次)以上的环配,即在结构上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饱和体系中至少有三个羧基;(2)不饱和体系中至少有二个羧基;(3)羧基之间有2-3个碳原子间隔;(4)羧基在不饱和体系中应为顺位,在芳香体系中应为邻位。
因此可用于棉织物免烫整理的羧酸类化合物有很多,但现在研究最多的是BTCA、CA及聚羧酸类整理剂,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发展情况。
2 BTCA整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般认为,BTCA是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多元羧酸类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但其也有不足之处:成本高、整理后织物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牢度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整理后织物的手感也不尽如人意。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形态安定整理剂
![无甲醛免烫整理剂,洗可穿抗皱整理剂,低甲醛洗可穿免烫树脂,形态安定整理剂](https://img.taocdn.com/s3/m/cec657c65fbfc77da269b12f.png)
免烫(抗皱)整理的技术进步与现状杨栋樑一、前言纺织品的化学整理工艺开发,似乎一开始就与甲醛的工业化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化学整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使用合成的化学品;二是整理效果的耐久性;三是能赋予纺织品新的服用功能。
纺织品最早应用的化学品是甲醛与酚或脲反应的初缩体,由它们处理纤维素纤维织物,经热处理生成热固性树脂。
从而提高了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抗皱性和尺寸稳定性,由此叩开了纺织品化学整理的大门。
诚如1926年英国TBL公司申请的第一个防皱整理专利中明确提出:酚醛和脲醛两种初缩体要在纤维素纤维的内部缩聚成树脂,这可能是抗皱整理最初命名为树脂整理的由来。
由于酚醛初缩体整理后会产生色变,使其推广应用受到制抑(仅适用深色)而逐渐被淘汰了。
粘胶织物经树脂整理后,不仅抗皱性获得了很大的改进,其强力不但未受到损伤,甚至还有所提高,特别是湿强力,增强了粘胶织物服用性,以致粘胶织物的树脂整理,受到人们关注。
可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强力损伤,但这不是树脂整理的化学反应造成的损伤。
在最初的专利曾提及:在棉织物进行树脂整理之前须经丝光(即膨化处理),有助于保持强力,这是棉织物树脂整理的前处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工序,甚至有人建议液氨处理来进一步使棉织物获得更良好的膨化效果。
由于众多客观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纺织品树脂整理的发展是很缓慢的,战后才获较迅速的发展。
其中,与初缩体的稳定性不良有关,尽管当时已有商品供应,但在欧洲一些工厂还是用原料自行配制的初缩体进行粘胶织物树脂整理。
醚化改性的商品化是解决初缩体稳定性关键措施之一。
当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对粘胶织物树脂整理兴趣正浓厚时,棉花生产大国的美国农业部所属南方研究中心,集中一批化学家,从事于棉织物抗皱整理的研发,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防皱整理棉织物的产量也获得了迅速增长,例如1955年为6亿码,到1961年一跃而至20亿码。
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性能更好的新抗皱整理剂商品,其中环脲类双官能团交联剂对棉织物防皱整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催生了防皱整理的交联理论的诞生。
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防皱免烫剂
![免烫树脂整理剂,环保无甲醛免烫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防皱免烫剂](https://img.taocdn.com/s3/m/fc9fe2edaeaad1f346933f4a.png)
无甲醛免烫(又称“洗可穿”)整理剂SRD787是本公司针对于棉、麻、人造棉及其混纺织物开发的耐久压烫整理剂。
主要成分采用多元羧酸BTCA,它可与纤维素上的—OH发生反应,发生共价交联,加强了纤维间的侧向作用力,减少了纤维分子间的滑移和运动,使织物不易变形。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平滑性和抗折皱保持性;洗后免烫;使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缩性能;提高织物色牢度,减少起毛及表面变形;无游离甲醛;高温下不黄变。
目前已广泛用于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职业装、窗帘、床单等。
测试证明:经过SRD787整理的织物,褶皱回复角可达200°C以上,平挺度在3.5级以上,强力保留率在70%以上。
韩笑纯棉薄织物的免烫整理剂的应用研究黄恩波展义臻三元控股集团杭州天瑞浙江杭州311221【摘要】采用浸轧烘的方法对纯棉薄织物进行整理,比较了免烫整理剂A和B的整理效果,结果显示免烫整理剂B免烫性能优良。
通过采用添加剂M,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佳整理配方:树脂整理剂B 45 g/L,催化剂B 15 g/L,添加剂30 g/L,保护剂40g/L,含硅柔软剂10g/L,醋酸0.3g/L,整理后织物上甲醛含量释放都小于75ppm,符合生态加工的低甲醛整理要求。
【关键词】纯棉薄织物免烫整理剂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染整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制作服装面料的纯棉纺织品,提出了抗皱、免烫和洗可穿的要求。
对于纯棉厚织物,因织物的基础强力较高,整理后虽然强力下降,但并不影响服用性能,所以很多免烫整理工艺都能满足要求;而对于纯棉薄织物,由于基础强力的绝对值较低,需要制订合适的免烫整理工艺,才能使整理后的织物,既达到平整度要求,又保留足够的强力[1]。
现阶段用于免烫整理的树脂,由于甲醛含量的要求,现在大多采用醚化2D树脂。
但通过试验发现,纯棉薄织物如果单用醚化2D树脂进行免烫整理,由于交联时,高温和酸性催化剂会促进纤维素大分子降解。
因此,织物强力下降与平整度指标这一矛盾很难协调,即免烫效果越好,强力下降越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织物的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黄张秘;周翔;邢志奇;张文龙【摘要】为促进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的推广应用,将自制聚羧酸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LMP)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以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LMP较佳的整理工艺:LMP质量浓度为300 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整理剂的10%,整理液 pH 值为2�0~2�5,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 min。
整理后纯棉白色府绸的折皱回复角大于260°,断裂和撕破强力保留率分别为55�7%和73�1%,白度由77%降至72%,外观平整度接近3�5级。
与其他免烫整理剂比较,免烫效果优于已商业应用的2种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免烫效果及其耐洗性与丁烷四羧酸相当,比改性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类整理剂稍差。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formaldehyde⁃free durable press finishing agent, aself⁃prepared polycarboxylic acid formaldehyde⁃free durable press finishing agent ( LMP) was used to finish the cotton fabrics and the suitabl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LMP were determined by evaluating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 breaking strength, tear strength and whiteness of the finished cotton fabrics in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LMP dosage 300 g/L, catalyst dosage 10% of LMP, pH of 2�0-2�5, curing temperature 170℃ and curing time 3 min. After finishing, wrinkle recovery ang le is larger than 260°, breaking and tear strength retention are 55�7% and 73�1%, respectively, whiteness decreases from 77% to 72%, and smoothness appearance rating is approximately 3. 5.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durable press finishingagents, the durable press performance of LMP finished cotton fabric is better than those finished with two commercial used formaldehyde⁃free durable press finishing agents. LMP provides almost the same level of durable press performance and laundering durability as butane tetracarboxylic acid, but less effective than modified dimethylol dihydroxy ethylene urea.【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6页(P94-99)【关键词】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聚羧酸;折皱回复角;白度;耐洗性【作者】黄张秘;周翔;邢志奇;张文龙【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 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6为避免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带来的整理品释放甲醛问题,研究人员长久致力于开发性能优良的无甲醛免烫整理剂。
在众多已研究的无甲醛免烫整理剂中,多羧酸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其中丁烷四羧酸(BTCA)的应用效果被普遍接受,但BTCA交联剂的价格偏高,影响工业化应用。
研究人员将聚马来酸[1]、柠檬酸[2]、2-磷基丁烷三羧酸[3]、壳聚糖[4]等与BTCA复配使用,以减少BTCA用量,降低交联剂成本,但整理效果有所降低;也有研究以不饱和羧酸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羧酸。
聚羧酸分子上羧基增多,理论上可增加与纤维素大分子的羟基发生酯化交联的机会,但迄今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免烫效果与BTCA仍有一定差距,如以马来酸或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为原料合成的聚马来酸[5-6]及其与柠檬酸的复配物[7-8]、马来酸寡聚物[9]、马来酸/衣康酸共聚物[10]、聚马来酸/衣康酸/丙烯酸[11]及马来酸酐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得到的聚羧酸[12]。
前期课题组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00~700的聚羧酸LMP[13],本文将LMP作为棉织物无甲醛免烫整理剂进行应用工艺研究。
以整理织物的主要性能指标衡量整理效果,确定LMP的整理工艺。
在此基础上,将LMP的整理效果与商品免烫整理剂服丝平NF和WFF、BTCA及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类(又称改性2D类)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服丝平F-ECO进行了比较。
织物:纯棉白色府绸(线密度为14.6 tex×14.6 tex,经纬密为524 根/10 cm×284 根/10 cm,面密度为123 g/m2),经烧毛、退浆、精练、漂白、丝光后的半制品(上海王港华纶印染有限公司)。
化学品:LMP(自制,有效成分约为35%),服丝平NF、服丝平WFF、康定素F-M、催化剂CTL、服丝平F-ECO、有机硅柔软剂适利坚SIE(工业品,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BTCA(工业品,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钾、次磷酸钠、氯化镁(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渗透剂JFC(工业品,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
设备和仪器:PB1轧车(Rapid(厦门)公司),DLS-6600型定型汽蒸机(Korea Daelim Starlet Co.,Ltd),TNG01型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仪(英国SDL公司),H10K-S型双臂万能材料实验机(美国Tinius Olsen公司),Elmendorf撕破强力机(Thwing-Albert公司),650型测色配色仪(美国Datacolor公司),VARIAN64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Varian公司)。
整理液处方为:LMP x g/L,催化剂次磷酸钠(SHP)y g/L,柔软剂SIE 20 g/L,渗透剂JFC 2 g/L。
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带液率80%)→烘干(80 ℃×3 min)→焙烘。
整理液处方为:服丝平NF 120 g/L,催化剂康定素F-M 36 g/L,柔软剂SIE 20 g/L,渗透剂JFC 2 g/L。
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带液率70%)→烘干(85 ℃×3 min)→焙烘(170 ℃×1 min)。
整理液处方为:服丝平WFF 350 g/L,催化剂CTL 70 g/L,柔软剂SIE 20 g/L,渗透剂JFC 2 g/L。
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带液率70%)→烘干(100 ℃×1.5 min)→焙烘(150 ℃×3 min)。
整理液处方为:BTCA 6%,催化剂SHP 3%,柔软剂SIE 20 g/L,渗透剂JFC 2 g/L。
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带液率80%)→烘干(85 ℃×3 min)→焙烘(180 ℃×1.5 min)。
整理液处方为:服丝平F-ECO 240 g/L,催化剂MgCl2·6H2O 24 g/L,柔软剂SIE 20 g/L,渗透剂JFC 2 g/L。
工艺流程: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带液率55%)→烘干(85 ℃×5 min)→焙烘(150 ℃×3 min)。
折皱回复角按AATCC 66—2008 《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测定,并计算经向与纬向回复角之和,即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织物纬向的断裂强力按GB/T 3923.1—2013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
式中:RB为断裂强力保留率,%;B0为整理前织物的断裂强力,N;B为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N。
撕破强力按GB/T 3917.1—2009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测定。
式中:RT为撕破强力保留率,%;T0为整理前织物的撕破强力,N;T为整理后织物的撕破强力,N。
外观平整度按GB/T 13769—2009 《纺织品评定织物经洗涤后外观平整度的实验方法》评定。
采用GB/T 8629—2001《纺织品实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方法4A洗涤,采用翻滚烘干。
白度按GB/T 8424.2—2001 《纺织品色牢度实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测定。
将待测样品水洗,去除织物上未反应的整理剂及催化剂等,于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3 min[14],然后在烘箱内40 ℃烘干至恒态质量。
取处理后的样品2 mg,烘干后的溴化钾30~40 mg,将二者混合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压片,采用红外光谱仪测定。
用醋酸钙法测定织物上的羧基量[15]。
准确称量烘干后的待测样品1.000 g,将其放入250 mL碘量瓶中,加入100 mL新配制的0.1 mol/L的醋酸钙溶液,室温放置2 h。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2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用未处理样品做空白实验。
织物上羧基量和酯键量的计算公式为式中:CH为织物上的羧基量,mmol/kg织物;CR为织物上的酯键量,mmol/kg织物;CH0为焙烘前织物上的羧基量,mmol/kg织物;CH1为焙烘后织物上的羧基量,mmol/kg织物;V为聚羧酸整理织物试样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为未处理试样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CS为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为试样的质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