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和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

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编
具体表现在: 艺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 术

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
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 艺
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 术 总
种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中的“真”,是要通 上
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 编
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
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认为, 上 “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编
单工具,“犹车之载物”罢了。 艺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 总 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 论
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 上 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 编 冲动”。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认 艺 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 术 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 总 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 论 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 编编
几种主要看法
艺艺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 术总
总论
精神说”、“主观精神说”、 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 上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编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 艺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术 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 总 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 论 哲学体系之上。

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 编
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 艺 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 术
的形式以加强美的艺术表现力, 总
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 论
富和发展。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艺术功能
❖ 艺术的作用有时突然被放大,如《汤姆叔叔 的小屋》被誉为点燃美国南北战争的巨著; 1943年,蒋兆和的《流民图》在北京太庙 展出时被日本宪兵勒令撤出,理由是煽动反 战情绪。
❖ 艺术的实用功能也不可忽略。如建筑, 它和雕塑一样是强迫人们必须接受的艺 术。因此建筑学家必须十分注意建筑的 社会形象,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美 学价值,不仅是糟糕的建筑品,而且是 视觉污染。
❖ 艺术教育是一个古老问题。孔子教育他的 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提出的 “六艺”(礼、乐、书、数、射、御)也 包含了音乐。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
❖ 马克思对席勒学说进行批判性继承,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 艺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 为,人应该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 力量对象化。异化劳动关系阻碍了人的 全面发展。异化的劳动使审美活动无法 实现。强制劳动使人变成了机器,丧失 了主体精神,也就失去了审美愉悦。
❖ 马克思的论述在席勒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 步。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自 由的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而 不是谋生手段。只有这时,人才能从社会 分工中逃离出来,自由自在地进行审美活 动——劳动者和艺术家不再分离,每个人 都是艺术家。
1
❖ 审美娱乐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达到心灵 自由、精神愉悦的效果。
❖ 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来自于艺术形象、 艺术情感和形式美学。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尽 情放牧自己的理想、情感、梦幻以及埋藏在 潜意识深处的隐秘愿望,实现自我。
❖ 艺术具有一种魔力——让人痴迷,让人发狂, 有时还会表现为一种精神病式的幻觉,引导 人的灵魂离开理性轨道,进入潜意识状态。 这是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最高表现:观众和 艺术作品在精神深处融为一体。如陕北道情 戏。
特征。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 上 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 编 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艺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 术 现实的“模仿”。使得艺术甚 总 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 论 更加真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
“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 上
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编
❖ 艺术包容了哲学、历史、宗教、科学等学 科。但是,艺术无法也不可能代替这些学 科。这些学科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元素,在 艺术中不再具备独立特征。如艺术中的历 史仅仅是艺术作品的背景或题材,却不能 把艺术作品纳入历史学的范畴,但是有很 多作品却违背了艺术规律,直接将艺术作 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诠释,艺术价值极 低。
❖ 艺术以它的审美娱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 的休息形式,这是艺术审美娱乐功能实现的 另一种方式。休息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消 极休息,把空余时间打发在无益于身心健康 的事情上;二是积极休息,通过休息增进身 心健康。
❖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作品就无法产生。
艺术创作更具有独创性的 特点,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上 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 编 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 艺 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 术 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 总 和艺术个性,具有强烈的创造 论 性与创新性特色。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 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 编
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1)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 术
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 总
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 论
化出来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 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才逐渐 上 独立出来,这些劳动产品也逐 编 渐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变为满 艺 足人的精神需要。艺术的起源 术 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 总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 论 实践劳动。
第二节 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形象性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 编
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 术
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 论
统一;
(二)主体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 上 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 编
的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 艺 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 术

的作用。没有创作主体,艺术 论
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 术
说”、“情感说”、“表现

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 论
影响的看法。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基础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艺 术
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总
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论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
学研究的启示
❖ 艺术在历史上成为统治者的教化工具, 即载道艺术。任何一个时代和政府都要 去掌握控制艺术,但是人民总有自己的 艺术。因此几乎每个民族都形成两种艺 术:民间艺术和官方艺术,而代表这个 民族的真正艺术是民间艺术。
❖ 民间艺术除了精神安慰外,还有很多的实用 价值,这种实用逐渐衍生出审美的需要。艺 术主要在于审美,所以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 在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审美娱乐、审美认识 和审美教育三个方面。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 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自然 而然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情感或倾向
❖ 电影《花样年华》片断欣赏
❖ 艺术的审美价值使它成为最有力的传播 媒介。因此,有意无意之间,艺术往往 承担着教化的作用。宗教巧妙地利用了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创造了宗教艺术。 中国的佛教艺术遍及大江南北,如唐代 的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它本身就 让人感到佛的庄严与慈悲。
❖ 法兰克福派理论家马尔库塞把艺术与人性解 放联系起来。他认为,艺术是对抗异化、反 抗压抑的用力方式。异化劳动是压抑人的力 量,而艺术则是促进人性完善的。劳动让人 感到压抑,艺术劳动让人感到愉快,艺术是 对压抑性文明的反抗。
❖ 从席勒、马克思到马尔库塞的论述中可以看 出,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艺术学范畴的事情, 而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现在, 全球都面临更多的问题,人性分裂不仅没有 愈合,反而更加严重。因此,艺术教育的使 命正任重而道远。
❖ 艺术不是社会自然的纯客观记录,它融 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思考,有时比历史学 家还深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非 常重视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如列宁认 为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 一面镜子”,因为它反映了俄国革命到 来时的思想和情绪。
❖ 如抗战期间,巴金小说和《西行漫记》使 很多青年认识到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可 见艺术的巨大作用,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希 望思想。
1
❖ 艺术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最佳途径。德国哲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 中讨论了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席勒认为, 工业文明捣毁了人性的和谐,带来了人的异 化现象。职业分工把人限制在一种固定位置 上,使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对抗。
❖ 面对人的异化,席勒提出一种解决办法, 那就是艺术教育。游戏使人在精神与身体 上都得到了自由,灵与肉、意志与本能、 感性与理性等对立的方面都达到和谐。。 “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 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 整的人。”艺术正是游戏的状态。
❖ 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孔子已经清晰地意 识到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能获得知识。
2
❖ 审美认识功能是指人们在艺术鉴赏中获得的 对社会、自然、人生以及哲学、宗教等方面 的认识。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拥有认 识价值。这种认识价值是艺术反映了社会的 百态。
❖ 《清明上河图》欣赏,该绘画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方面状况。
❖ 从艺术本性来说,非职业艺术家是真正的 艺术家。他们不以艺术作为生存的手段, 也就不必考虑市场行情和批评家的口味。 他们的艺术创作是纯粹的——抒发自己的 情感,表现自己的理想。
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 艺
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 术
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 总

出来。
艺术中的“善”,也并不 上
是道德说教,是使艺术家的人 编
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 艺
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 术
“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 总

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
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论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
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编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 艺
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艺 术 总
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 论
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

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 编
产品;


2、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 总
(2)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 上 是把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 编
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 艺
术创作过程,并融合到艺术作 术

品之中。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
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 编
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 艺
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总是 术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总
❖ 基督教更是创造了辉煌的基督教文化,如雕 刻、绘画等,它们都传达着基督教慈爱的人 文精神。宗教利用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宣传 它的教义,是因为艺术易接受。同样,艺术 又常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 歌曲《松花江上》欣赏。
❖ 歌曲里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激励着人 们去为民族自由而战。比起那些空洞的 口号,这首歌更有艺术魅力,更能唤起 民众的抗日热情。同样,我们利用艺术 的这种功能创作了很多歌曲,进行爱国 主义精神教育。
但两者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 论
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
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 术
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 总

整的系统来研究。
艺术鉴赏则可以被看着是 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 上 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 编 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 艺 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同 术 时,艺术欣赏反过来又成为刺 总 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着艺 论 术生产的发展。
我国南北朝时期,是文字 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 上

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文艺
批评家把“情”、“志”归结 艺 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 术

欲望的表现,根本否定文艺与 论
社会现实的联系。
我国宋代严羽的“妙悟” 上
说和明代袁宏通的“性灵” 编
说同样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 艺
现和抒发当做文学艺术本质 术 总
2
❖ 艺术教育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艺 术教育指专门艺术人才的培养,更重要 的是广义艺术教育指大众艺术教育他们 不以艺术作为谋生手段,而以艺术培育 美的心灵,提高自身素质。
❖ 艺术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艺术理论 学习,二是艺术创作训练。艺术理论学习 主要是为了增进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训练 主要是为了培养动手参与艺术创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