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109 偶然的发现素材 新人教版
科学家偶然发现原理的例子
科学家偶然发现原理的例子科学家偶然发现原理的例子:1. 麦克斯韦的电磁波方程组: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60年代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偶然间发现了一组方程,描述了电磁场的行为,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理解,为电磁学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靶射线: 1895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阻挡射线投影的材料,后来被称为靶射线。
他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块玻璃板上出现了一个阴影,这个阴影是由射线通过玻璃板后产生的。
这一发现开创了X射线的研究领域,为医学诊断和材料探测提供了重要工具。
3. 亨利·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现象: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在1896年偶然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他发现一种矿石放射出了一种能够穿透物体的射线,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阿尔法射线和贝塔射线的放射性射线。
贝克勒尔的发现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牛顿的引力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7世纪末偶然间发现了引力定律。
据说牛顿是在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物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引力。
他通过数学推导和实验验证,最终提出了著名的牛顿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5. 亨廷顿的混沌理论:美国数学家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偶然发现了混沌现象。
他在研究天气模型时,发现了微小扰动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混沌现象。
亨廷顿的发现引发了对非线性系统行为的研究热潮,并对气象学、物理学和数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6.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偶然发现了相对论。
他一直在研究光的性质和运动的相对性,最终发现了时空的弯曲和质能等价的关系,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理解,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7. 亨利·莫斯利的光电效应:英国科学家莫斯利在20世纪初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
偶然事件导致的发现和发明
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皆因偶发事件而致成功。
当然,你得有一个有准备的大脑,才能抓住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机会。
“不务正业”的发明——压力锅在瓦特高效率蒸汽机问世之前,事实上早有很多人在研究制造蒸汽机了。
如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希罗,1612年法国机械师德戈,1698年塞维利、纽科门等不下数十人,丹尼斯·帕平也是其中的一个,但他研究蒸汽发动机对人类的贡献反而不及他因此发明的副产品——压力锅。
17世纪末叶,年轻的法国人帕平在伦敦研究蒸汽发动机,他对蒸汽锅炉的研究,引发了他对烹饪用压力锅的发明。
他发明的蒸煮锅是圆桶状的,上面有一个能扣紧的盖子和一个自动安全阀。
安全阀也是帕平的发明。
1679年,帕平为皇家学会做现场表演,用这种锅烹制了一些食品,大建筑师雷恩觉得食物美味可口,建议帕平写一本小册子介绍锅的用法和特点。
帕平写道:“这种锅能使又老又硬的牛、羊肉变得又嫩又软,并能保护菜和肉的香味和营养。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锅才在需要考虑节约问题的家庭主妇中普及起来。
现在,压力锅早已出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厨房中,但谁也不曾想到它是一位法国年轻人于三百多年前的一项“不务正业”的发明。
爱情的产物——打字机他的名字叫肖尔斯,在美国一家烟厂里工作,跟打字机没有一点关系,但一连串的奇遇和巧合,使他成了这项专利的持有人。
首先,他有一位在一家公司当秘书的妻子。
妻子工作忙,经常将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连夜赶写材料,非常辛苦。
肖尔斯怕爱妻累坏了,只好帮助她抄写,有时写到深夜,两人写得手酸臂疼。
于是,肖尔斯开始有了发明写字机器的想法。
最初,肖尔斯打听到一位老技工叫白吉纳,他曾与朋友研究过写字机器,于是肖尔斯去找白吉纳。
白吉纳很喜欢肖尔斯的认真劲,将自己同那位已去世的朋友一起断断续续研究了十几年没有成功的写字机模型送给了肖尔斯,并告诫肖尔斯,研究写字机器是异常困难的事情。
肖尔斯决心已定,他把模型宝贝似地搬回家,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偶然与科学发明】偶然的发明与发现科学事例
【偶然与科学发明】偶然的发明与发现科学事例实践出真知,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常常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发明者胜于常人之处就是能发现平常小事中的不平常之处,揭示其奥秘,造福于人类。“烘”出的烈性炸药一天,瑞士化学家桑拜恩做实验时,把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装在坩埚里,在炉子上加热。可一不小心坩埚被他打翻了,灶台上、地上到处洒满了混合液。桑拜恩情急之中,随手拿了妻子的围裙进行擦拭。擦完之后,他把围裙放在炉子上烘干。过了一会,只听得“哧”的一声,爆炸发生了,围裙瞬间化为灰烬。桑拜恩顺着这个“偶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很快就发明了一种以混合酸(主要是硝酸)和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威力强大的新型炸药――硝酸纤维炸药。它在开矿山、修铁路和战场上都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艾克曼发现维生素1893年,荷兰医生艾克曼在爪哇岛工作。有一位厨师,喂鸡时为了减少饲料用量,经常用剩饭喂鸡,结果鸡得了肿脚病,有的鸡还死去。几个月以后,换了一位新厨师,他喂鸡时常喂给带糠皮的饲料,这样使原来一些患脚肿病的鸡一一康复了。艾克曼根据这一发现,再把糠皮当做药品给人吃,患有脚肿病的人也奇迹般地痊愈了。那么,糠皮里是一种什么物质能够治疗脚肿病呢?经过再三研究,原来是维生素B1在起作用。由于艾克曼的这一杰出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伦琴发现X射线1895年,伦琴在德国沃茨堡大学实验室里研究一种叫克鲁克斯管的光学仪器。一天晚上,伦琴用黑纸把梨状的克鲁克斯管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并关闭所有门窗,想看看它在黑暗中是否发光。当接通高压电源时,一种奇异的现象发生了:在克鲁克斯管附近的一条板凳上竟射出一束绿色的荧光!他赶紧把电源切断,荧光也随之消失;一接通电源,荧光又出现了。反复多次,都是如此。伦琴惊奇异常。他仔细检查发出荧光的地方,原来那里有一块硬纸板上镀了一层叫亚氟铂酸的晶体材料。为什么会发光呢?莫不是克鲁克斯管有某种未知的射线射到荧光物质上引起的?有一次,他把妻子的手放在管子与纸板之间,手掌下放一张照相底片。电源一接通,他夫人的一张手骨结构X光照片就拍好了。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伦琴对这一现象的发现非常兴奋。他在写信给朋友时说道:“我经过这么多试验,唯恐是在做梦!但现在,我终于发现了一种光。我也不晓得叫什么光,无以名之,就把他叫X光吧!”就这样,一项标志着物理学进入高能物理研究时期的伟大发现诞生了,伦琴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望远镜的发明1607年,在荷兰一个名叫密特尔堡的小镇上,住着一位名为利比斯赫的眼睛制造工匠。他的三个顽皮的孩子经常拿着他磨坏的镜片当玩具。有一天,孩子们拿着磨坏的镜片正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两只手各拿一块镜片站在窗台上,偶然将两块镜片一前一后相隔一段距离重叠起来,猛然间,他发现通过这两块镜片能将远处的景物“拉”到眼前,看得十分清楚。他兴奋地将这一发现告诉了父亲。利比斯赫听了之后,用同样的方法果然看清了远处的景物。兴奋之余,他仔细查看了这两块镜片,原来是一块老花镜片和一块近视镜片。只要老花镜片在前,近视镜片在后,再适当调整两块镜片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拉近远处的景物,看得更加清楚。于是,利比斯赫将两块镜片插到一个长度为30厘米圆筒的两端,其中一块可以移动。这样,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就制造成功了。虽说这台望远镜还很简陋,但它宣告人类即将拥有千里眼。很快,各式各样的更加先进的望远镜诞生了。一束鲜花带来的发明300多年前的一天,波义耳正在向一只试管加进盐酸,一不小心盐酸溅到了旁边的紫罗兰上。波义耳非常心疼,赶快拿着紫罗兰对着水龙头冲洗。谁知冲洗后,他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那些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一转眼间就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想:“其他的酸能不能使它变成红色呢?”经过试验,证明各种酸都可以使它变成红色。面对试验结果,波义耳产生了一系列的联想:酸能使紫罗兰变成红色,碱能否使它变成某种颜色呢?紫罗兰遇酸会改变颜色,其他的鲜花也可以吗?花瓣遇酸会变红,花瓣的浸出液遇酸也能变红吗?如果是这样,不就可以制成一种标记物质酸碱性质的指示剂吗?经过许许多多的试验,波义耳终于发现,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花瓣及其浸出液,遇酸都会变红,遇碱变蓝,而变色效果最显著的要数地衣类植物石蕊。于是他用石蕊的浸出液制成了石蕊试纸,这种试纸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偶然产生现代步枪之父最早使用的枪支,子弹射程不远,更糟糕的是子弹在前进中摇摇晃晃,甚至打跟斗,方向极易偏差,因此射击精度一直难以解决。人们后来采取加长枪管、在枪管内刻上与枪管平行的槽线等办法,以提高射击精度,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1838年,一位名叫德尔文的法国军官看到孩子们玩陀螺的情景:上粗下细的陀螺,一旦转动起来就不容易倒下来了。即使陀螺是偏心的,也是绕中心轴线前进运动,尖头运动非常稳定。德尔文想,如果能让子弹头在出膛后的飞行过程中保持高速旋转,不就可以让它始终保持一个方向、稳定飞行了吗?于是他把枪管里的膛线改成螺旋线,这样子弹射出来后一直高速旋转前进,射击精度大为提高,有效射程也增加了。1854年,装备了这种新式步枪的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美亚同俄军交战时受益巨大。德尔文也声名远播,恩格斯将德尔文称为“现代步枪之父”。后来人们还把这一原理用到火炮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炮弹打击的精确度。微波炉的使用1946年的一天,美国雷西恩公司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做雷达振荡器起振实验,一名叫斯潘塞的工程师被分工做波长为25厘米的微波在空间分布状态的研究工作。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电源接通,雷达开始工作,发射出强大的电磁波。这时斯潘塞的一位同事发现斯潘塞的衬衣左胸部出现了一片殷红色,就大叫“斯潘塞,你负伤了!”可解开衬衣一看,皮肉丝毫无损。原来是放在衬衣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经过研究,斯潘塞终于弄清了:当雷达的微波照射到物品上时,微波的电磁作用使物品的分子被极化。又因为微波在物品中产生的是高频交变电场,故分子极化的极性也就随电场的变化而快速改变,从而就使物品中的分子彼此发生摩擦产生热量。这就是巧克力融化的原因。根据这个原理,斯潘塞自己动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炉。微波炉加热食品时,食品里外同时加热,既节省能量,又不破坏食物的结构,使食物原有的色香味不变。这种产品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即使到今天也同样如此。从对偶然的研究探索而获得科学发明,这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这印证了英国著名医生格雷说过的一段话:“人们猜想:对大自然最细微的逸出常轨举动十分注意,并从中得益,这种罕见的才能是否就是优秀研究者头脑的奥秘,是否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出色地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而取得显著成果的奥秘。”。
科学史上偶然发现的故事
科学史上偶然发现的故事那我给你讲几个科学史上偶然发现的超有趣故事。
一、青霉素的发现有个叫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家伙,他的实验室那叫一个乱糟糟的。
1928年的时候啊,他在做细菌培养的实验。
做完之后呢,他就把那些培养皿堆在一边,自己跑去度假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有个培养皿里长了霉菌,这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都死翘翘了。
一般人可能就觉得,这实验搞砸了,脏东西混进去了。
可弗莱明不这么想,他就对这个霉菌产生了兴趣。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个霉菌能产生一种物质,就是青霉素啦。
你说巧不巧?要是他是个洁癖,把那长了霉菌的培养皿直接扔了,那不知道多少人还得在细菌感染的病痛里挣扎呢。
二、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在实验室里捣鼓阴极射线管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诡异的事儿。
1895年,他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旁边的荧光屏莫名其妙地发出了亮光。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按道理说,阴极射线是不会跑那么远让荧光屏亮起来的。
伦琴就像个侦探一样开始调查,他发现这个能让荧光屏亮起来的东西,能穿透很多东西,像木头啊,纸啊,甚至人的肉体。
但是骨头就比较难穿透,所以他就用这个射线给自己老婆的手拍了张照片,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手骨的轮廓。
这可把大家都惊到了,他把这个新发现的射线就叫做X射线,这一发现可不得了,医学上一下子就有了个能看透人体内部的神器。
三、微波炉的发明珀西·斯宾塞是雷神公司的一个工程师。
1945年的时候,他在做一个关于雷达的实验。
他站在一个正在运行的磁控管旁边,突然感觉自己的裤兜有点发热。
他一摸,原来是兜里的巧克力融化了。
一般人可能就觉得,这巧克力质量不好呗。
但是斯宾塞这个脑洞大开的家伙,他就想啊,是不是这个磁控管发出的微波有加热的功能呢?然后他就开始做实验,拿了一些玉米粒放在微波下,结果玉米粒就变成了爆米花。
再后来他就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微波炉。
你看,要是他当时只关心实验数据,没在意自己兜里的巧克力,那现在我们可能还得在炉灶前慢慢热饭呢。
偶然发明创造的例子
偶然发明创造的例子
偶然发明创造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万有引力定律:据传说,牛顿在1687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时他正在休息,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这个偶然的事件启发了他思考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最终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 X光片: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在实验室里进行放电管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并拍摄了第一张X光片。
3. 可乐:1886年,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斯蒂森·彼德逊正在制备一种治疗头痛的药水,但是他的实验中一不小心加入了碳酸钠,结果制成了可口可乐。
4. 速冻食品:1924年,美国食品科学家克劳福德·赫尔茨利无意中将他的晚餐菜肴放进了冷冻库中,次日发现食物的质量完全没有受影响,于是他开始研究速冻技术。
以上都是偶然发明创造的例子,这些偶然事件都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现和创造。
物理百科 偶然的发现
109 偶然的发现8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有机物质——酚醛树脂,这是一种半透明的液体。
有一次,他养的猫把瓶子打翻了,酚醛树脂流了一桌,撒在一块奶酪上面。
奇怪的是,软软的奶酪竟因此变得光滑而坚硬。
对于这偶然的现象,贝克兰没有轻易放过,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终于搞清了,把酚醛树脂和奶酪,或者把酚醛树脂和松散的木粉搅和在一起,会立刻变得异常坚硬、光滑。
这确实是一种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新物质,这就是今天被广泛应用的“电木”。
电木不怕酸和碱的腐蚀,加热后很容易成型,便于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又具有另一种重要性能,就是不导电,所以,电灯灯口、开关插座、电表外壳等绝缘部位都用它。
历史上这种偶然发现还有不少,但必须碰见知识丰富的“有心人”。
一是不轻易放过,二是追究它的原因,才能导致重大的发现。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科学的灵感,与众不同的“慧眼”,还是十分重要的。
1975年,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到日本访问。
当他参观东京技术学院时,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薄膜。
这种薄膜又像塑料,又像金属,银光闪闪。
于是便询问这是什么物质?陪同的白川教授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个外国学生做高分子聚合实验时的“废品”,这银光薄膜放在实验室里整整五年,做为不按导师指导实验而发生“事故”的见证!而艾伦教授却找到出“事故”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实验的过程:配料的比例,银光薄膜的特性。
当他得知这种薄膜还具有导电性能时,一种大胆的设想油然而生——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导电的塑料呢?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设想。
自从1868年发明第一种塑料(赛璐珞)以后,塑料广泛用在绝缘设备上,这已成定论,不信,请看各国的字典、辞海上,都明确记载着塑料是绝缘体。
艾伦教授独具慧眼,不受旧观念束缚。
他当即决定,邀请白川教授去美国宾州大学,专门研究这种银光塑料。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种种配方的大量实验。
当有一次将少量碘加入这种塑料时,奇迹发生了!银光塑料的导电性能出现了巨大变化,导电率一下子提高了3000亿倍!这样,世界上第一种没有金属做导电介质的塑料问世了。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02推迟了40年的发现素材新人教版
202推迟了40年的发现
1892年的一天,科学家泰勒用一架照相机拍完照片后发现,镜头由于沾附一层污膜而严重地失去光泽。
于是他只能把镜头擦拭干净后重新拍摄。
但是几天以后,他却惊讶地看到:用脏镜头拍的那张照片竟要比重拍的照片清晰得多。
这是怎么回事呢?泰勒向朋友们请教,可谁也不肯相信,泰勒也不再深究了。
整整近40年,这件悬案才引起了另一位叫鲍尔的科学家注意。
他开始时虽然多次重复泰勒的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最后他设法把一种溴化钾涂在石英上,并形成一层薄膜。
他发现,薄膜反射光中失去了某些波长的光波,而使另外一部分光的透射效果增强。
这个现象和肥皂泡在阳光下显得五彩缤纷一样,都是光在薄膜上干涉的产物。
鲍尔运用这把“钥匙”终于解开了泰勒的疑问。
原来,照相底片和人眼的视网膜一样,对相片最敏感。
泰勒当年那架相机镜头上污膜的厚度,碰巧起了一种光干涉作用。
结果,使照相底片看起来清晰多了。
相反,把污膜擦掉后,在镜头表面的反射光中,由于绿光的这种干涉抵消作用不再发生,照片也就变得模糊起来。
原来,一块普通玻璃的表面,能反射掉4%的直射光。
而现代的许多光学仪器,一个镜头往往由几片甚至十几片透镜组成,累积的反射光损失是相当可观的,因而大大影响了仪器的工作质量。
鲍尔的发现,为解决这一光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开辟了新路。
这就是在镜头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
少年朋友不妨留心注意一下,在比较高级的照相机镜头上,往往有一层青紫色薄膜,这就是用来增加绿光通透性的。
目前薄膜光学已成为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了。
初中物理 趣味故事116贝尔素材 新人教版
116 “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在科技史上,新发明不被世人所理解而被埋没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这时,科普宣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电话的发明经过,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
电话的发明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历山大·贝尔。
他出身声学世家,从小受科学的熏陶,后来进过两所大学深造,22岁就被聘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
那时,莫尔斯发明的电报刚风行全球,成为一种新兴的通讯工具。
不过电报只能传递电码,使用时有很大局限。
能不能发展一步,用电直接传递人的话音呢?贝尔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得到启发,大胆地提出发明电话的设想。
一些电学权威嘲笑他“狂妄无知”,而大科学家亨利却支持他。
贝尔在亨利的鼓励下,开始发奋研究电话,1873年初夏,贝尔正式搞起实验来。
他试图把电学和声学熔铸于一炉,万事皆备,尚需一名得力的助手。
一个偶然机会,贝尔遇到一个年轻的电工技师,两人一见如故。
这个小伙子只有18岁,叫沃特森。
他对贝尔的理想坚信不疑,表示一定尽全力协助。
沃特森后来履行诺言,始终不渝,成为贝尔的终身挚友。
贝尔的近郊公寓宿舍,成了他们的实验室。
那间拥挤闷热的小屋,兼作两人的卧室。
两位发明家埋头其中,一边研究电声转换原理,一边设计实用的机械。
贝尔每有一种新的构思,沃特森立即从事制造。
贝尔研制的电话是史无前例的东西,没有任何实物可借鉴,只能反复尝试,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有时贝尔在半夜里偶有所得,立即翻身起来画图,沃特森马上照图施工。
日复一日,两年过去了。
究竟他们试过多少方案,有过多少失败,已无从统计。
最后制成两台粗糙的样机。
为了验证机器效果,他们把导线从住处架到公寓的另一端。
试验开始了,贝尔和沃特森对着自己的装置大声呼叫,可是各自听到的声音,不是穿壁而来,就是越顶而过,机器像聋哑人一样毫无反应。
他们一连试了好几天,好心的邻居们默默地忍受着毫无结果的大喊大叫。
直到发明家嗓子都喊哑了,通话还是没有成功。
两位朋友沮丧到了极点。
两年来,他们牺牲了所有的休息和娱乐,耗尽心血,造出来的电话竟是个不争气的“哑巴”!为什么会失败呢?贝尔苦苦思索。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
1、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
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2、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这天下午,伦琴像平时一样,正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
他先将一支克鲁克斯放电管用黑纸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把房间弄黑,接通感应圈,使高压放电通过放电管,黑纸并没有漏光,一切正常。
他截断电流,准备做每天做的实验,可是一转眼,眼前似乎闪过一丝绿色荧光,再一眨眼,却又是一团漆黑了。
刚才放电管是用黑纸包着的,荧光屏也没有竖起,怎么会现荧光呢?他想一定是自己整天在暗室里观察这种神秘的荧火,形成习惯,产生了错觉,于是又重复做放电实验。
但神秘的荧光又出现了,随着感应圈的起伏放电,忽如夜空深处飘来一小团淡绿色的云朵,在躲躲闪闪的运动。
伦琴大为震惊,他一把抓过桌上的火柴,“嚓”的一声划亮。
原来离工作台近一米远的地方立着一个亚铂氰化钡小屏,荧光是从这里发出的。
但是阴极射线绝不能穿过数厘米以上的空气,怎么能使这面在将近一米外的荧光屏闪光呢?莫非是一种未发现的新射线吗?这样一想,他浑身一阵激动,今年自己整整50岁了,在这间黑屋子里无冬无夏、无明无夜地工作,苦苦探寻自然的奥秘,可是总窥不见一丝亮光,难道这一点荧光正是命运之神降临的标志吗?他兴奋地托起荧光屏,一前一后地挪动位置,可是那一丝绿光总不会逝去。
看来这种新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与距离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除了空气外它能不能穿透其他物质呢?伦琴抽出一张扑克牌,挡住射线,荧光屏上照样出现亮光。
他又换了一本书,荧光屏虽不像刚才那样亮,但照样发光。
他又换了一张薄铝片,效果和一本厚书一样。
他再换一张薄铅片,却没有了亮光,——铅竟能截断射线。
偶然发现的例子
偶然发现的例子偶然发现往往是人们意料之外的收获,它们不仅能够改变个人的生活,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向读者展示偶然发现的力量。
在科学领域,偶然发现常常带来突破性的发现和创新。
例如,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素发现就是一次偶然的观察。
在1928年,弗莱明正准备清理他的实验室时,不小心忘记了一个细菌培养皿。
几天后,他发现在菌落周围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区域,没有细菌生长。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这是由一种霉菌产生的物质所致,这种物质后来被称为青霉素,并成为了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
类似地,威廉·佛林德斯和詹姆斯·沃森的DNA结构发现也是偶然发现的结果。
1953年,他们在一次实验中使用了错误的实验方法,结果无意中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发现对于后来的基因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除了科学领域,偶然发现在艺术和文学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位作家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瞬间灵光一现,从而获得灵感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例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勒索创建了《麦克白》这部著名的戏剧。
据说,在他写这部戏剧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关于麦克白的广告,然后他突然有了一个创作的想法,这个偶然的触发启发了他创作出这部伟大的作品。
此外,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偶然发现也经常发生。
人们可能在实地调查中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发现一些以前未知的社会现象或文化特征。
例如,人类学家玛丽·勒奇曼在研究南太平洋岛屿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卡戈尔”的社会结构。
这个现象过去从未被人们所了解,但勒奇曼的偶然发现使得人们对这个社会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总的来说,偶然发现是一种源自于意料之外的发现和创新。
它们不仅能够改变个人的生活,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科学、艺术、文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中,都存在着许多偶然发现的例子。
它们提醒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观察和发现,因为下一个偶然发现可能就会改变世界。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
偶然发现的科学事例那天,老王正懒洋洋地躺在自家后院的老槐树下,手里握着一本快被翻烂的旧杂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让人直犯困。
他本打算就这样眯着眼睛,享受一下难得的悠闲时光,可谁曾想,一个不经意的发现,竟然让他成了邻里间口口相传的“科学小达人”。
老王平时就爱鼓捣些小玩意儿,虽然谈不上什么大发明家,但那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却是谁也比不上的。
那天,他手里的杂志正好翻到一页介绍静电的文章,上面说摩擦能产生静电,能让头发竖起来,或者吸住小纸片啥的。
老王心里头那个痒啊,想着自己也得试试,说不定还能搞出点新花样来。
于是,他起身回了屋,找来找去,最后在厨房的角落里翻出了一只塑料袋,是那种平时买菜用的大号塑料袋,透明的,薄薄的。
老王拿着塑料袋,又回到了院子里,心里盘算着怎么玩儿这个“静电游戏”。
他先把塑料袋在衣服上蹭了蹭,想着这样应该就能产生静电了吧。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塑料袋里,再慢慢抽出来,心里默念着:“快让我看看奇迹吧!”嘿,你还别说,那塑料袋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竟然紧紧贴在了老王的手上,像是被吸住了一样,怎么也掉不下来。
老王乐了,心想:“这玩意儿还真挺好玩的!”正当老王玩得起劲的时候,他无意间把塑料袋往旁边的一盆水上一靠,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塑料袋竟然在水面上漂了起来,就像是有一条无形的绳子在牵着它一样,稳稳当当地在水面上滑行。
老王愣住了,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也张成了“O”型,半天没回过神来。
“哎呀妈呀,这是咋回事儿呢?”老王自言自语道。
他赶紧跑回屋里,拿起手机就开始上网搜,这一搜可不得了,原来塑料袋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而静电又能排斥水分子,所以塑料袋才能在水面上漂起来。
老王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从此以后,老王就成了邻里间的“科学小达人”,逢人便讲他的“塑料袋漂流记”。
大伙儿听了,都觉得新鲜,纷纷来老王家里看稀奇。
老王呢,也乐此不疲,每次演示都像是第一次发现那样兴奋,嘴里还不忘念叨着:“科学啊,真是处处都是学问,只要你有心,就能发现它的奥妙!”。
科学偶然故事
61 车毁人亡之后--威斯汀豪斯发明制 动器 62 浇花水启示邓禄普--充气自行车胎 的发明 63 撞倒纺车之后--哈格里沃斯革新纺 纱机 64 太太侧影的启示--肖尔斯改进打字 机 65 天凉病愈和忘关机器--空调和冰箱 的发明 66 飞机失事之后--拉链这样得以流行 67 药瓶掉下之后--彭奈迪脱斯发明安 全玻璃 68 卡车司机"急中生智"--麦克莱恩发 明集装箱 69 血循环启示科学家--田雄发明循环 锅炉 70 从人走路到船走路--"步行钻井平台 "的发明
41 桔红染料引出的药物--多马克发明百 浪多息 42 质疑常规方法之后--汤飞凡等发现沙 眼病毒 43 老鼠乱窜闯祸之后--克拉克发明人造 血 44 滑雪偶得之后--人造血管的诞生 45 "外星来的病毒"--普鲁西尔发现蛋白 致病因子 46 妻子喷杀花虫的启示--来自耳垢中的 杀虫刹 47 聋哑人用脑和眼说话--第一颗变星的 发现 48 望远镜对准"金牛"之后--皮亚齐发现 谷神星 49 "天狼"为何"打醉拳"--贝塞尔发现白矮 星 50 "小绿人""传情"之后--脉冲星是这样发 现的
21 植物和矿物引出的发现--氧气和氯 气的发现 22 栽花得柳的发明--帕金发明苯胺紫 23 罐子漏"油"引出的发明--达纳安全 炸药的发明 24 猫闯祸、提海藻与炼黄金--碘、溴 和磷的发现 25 猫儿闯祸之后--贝克兰发明酚醛塑 料 26 忘洗玻璃棒之后 卡罗萨斯发明尼龙 27 瓶内为何有白粉--普伦基特发明"塑 料王" 28 气步甲虫的启示--从"二元化武"到" 二元汽油" 29 另一个生命"小王国"--列文虎克发 现微生物 30 小山村里的奇遇--萨古拉发现麦角 酸致幻剂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古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其发展历史中充满了许多珍闻趣事。
下面将为您讲述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史故事。
1. "苹果掉落"之谜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一伟大的发现据说源于一个苹果的掉落。
据传,在1665年的一个夏天,牛顿正坐在树下休息,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到了他的头上。
这个事件引发了牛顿对物体运动和万有引力的思考,最终推动了他的研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2. 玻尔的铜球实验1911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但这一模型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玻尔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在一个真空管中放置了一个铜球,然后通过给球通电使其发光。
玻尔观察到当球发射出的光通过一个光栅时,光线呈现出离散的谱线,这一现象正好符合他的理论。
这个实验为玻尔的原子模型的提出提供了实验证据,也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普朗克的奇异假设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在研究黑体辐射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解释实验观测结果。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奇异的假设: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离散的小包(即量子)存在。
这一假设引发了量子力学的诞生,也为后来的量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4.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电效应的解释,这一解释对量子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的能量以量子的形式,即光子,存在。
当光子击中物体表面时,会将部分能量转移给物体中的电子,从而使电子脱离原子。
这一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光电效应的困惑,并为光电子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5. 弗莱明的偶然发现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进行细菌培养皿实验时,意外发现了青霉素的抑菌作用。
他发现,在培养皿中存在着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后来被证实正是青霉素。
这一发现打开了抗生素研究的大门,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的发展。
意外中发现的科学的故事500字
意外中发现的科学的故事500字【篇一】英国有一个青年,名叫艾萨克牛顿,他是研究物理的。
牛顿非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一些很平常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有一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
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这时,牛顿就想到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牛顿捡起苹果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面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一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吸引力大,我们生活的地球比地球上的万物都大得多、重得多,所以向上抛的所有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
牛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现象。
在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星球,比如太阳、月亮、火星、木星,它们也都是通过万有引力吸引在一起的,所以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又是这种引力把它们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才使得它们虽然在同一天空下运动,却不会发生碰撞。
小小的苹果给了牛顿这样大的启示。
其实同样的现象在别人的眼里早已司空见惯,不当作一回事,而牛顿却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的规律。
【篇二】如果不是一名叫作查尔斯固特异的美国男子1844年在一个火炉旁笨手笨脚地泼翻了一些铅、硫和橡胶混合物,我们今天所穿的橡胶底鞋子、汽车使用的橡胶轮胎可能都不会存在。
当时,这位美国发明家固特异从1834年开始研究橡胶的改性,因为天然橡胶对温度过于敏感,温度稍高就会变软变黏,温度一低就会变脆变硬,连鞋子都做不了。
当时的橡胶还无法制成生活中各种耐用的用品,固特异希望找到一种方法,使橡胶既能耐热、又能耐寒,也不会轻易变形,从而能用来制作出各种耐用生活用品。
不过,固特异始终没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
1839年的冬天,他的试验终于有了突破。
学习初中物理必须知道的几个小故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苹果与牛顿,不但有故事,而且还异常丰富,其中脍炙人口的“苹果落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故事就有若干个版本:(来源:科学网蒋高明博客)版本一: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版本二,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
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
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大约是1666年的事情。
版本三,老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目前流传较广的是经过大名鼎鼎的格林和伏尔泰之口说过的苹果落地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广为流传。
格林是在牛顿去世那一年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谈到苹果落地的故事的,他说:“有一天,牛顿在花园中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使得牛顿想到万有引力定律。
”可是格林却是从福克斯那儿听到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
法国的伏尔泰也是从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巴沃那儿听来的。
在伏尔泰所著的《哲学通信》中,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样写道:“牛顿回到剑桥大学附近的故居。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段落一:牛顿的苹果砸醒灵感在物理学史上,牛顿的苹果砸醒灵感被广为传颂。
据传,当时牛顿正在思考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但却陷入了瓶颈。
一天,他坐在树下,一颗苹果不慎砸在他头上,这一瞬间,牛顿突然明白了万有引力的本质。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科学家的灵感如何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件。
段落二:爱因斯坦的思维实验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立者,他的思维实验方法在物理学史上也是一绝。
据说,爱因斯坦常常在脑海中进行各种想象实验,来探索物理现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相对性原理”思维实验。
他想象自己坐在一个速度极快的火车上,看到了一束光从火车前往后穿过。
这个实验启发了他对时间和空间的新理解,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段落三:库仑与静电力的发现18世纪的物理学家库仑被广泛认为是电磁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静电力实验也是物理学史上的珍闻趣事之一。
据传,库仑在进行静电实验时,不小心触电了。
但他却发现,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有关的静电力的规律。
这个偶然的触电经历让他开始探索静电学,最终为后来的电磁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段落四:普朗克和量子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普朗克以他的量子理论开创了量子力学的新时代。
据说,他在为黑体辐射现象寻找解释时,不得不引入一个奇特的概念:能量量子化。
这个概念打破了传统物理学中的连续性观念,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然而,正是普朗克的大胆假设,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段落五:居里夫人的辛勤努力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放射性的发现者之一。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据传,他们在寻找新元素时曾在巴黎郊外的实验室中默默工作了许多年。
他们用大量的样品进行试验,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但最终成功地发现了镭元素。
居里夫人的辛勤努力展示了在科学探索中的付出与奉献精神。
结尾段落:总结物理学史中的珍闻趣事物理学史中的珍闻趣事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个人经历,更是科学发展的见证。
偶然的科学发现事例
偶然的科学发现事例记得我小时候我看到过一次彩虹,但彩虹一会儿边消失了,为了再次看到彩虹,我开始查找彩虹生成的原因。
我开始以为是附近有人用彩光照到天上而形成彩虹的。
但我去问了邻居们,他们都表示没有那种东西。
后来我去问了爸爸和妈妈,他们有都表示不知道。
我便开始独立思考起来。
只上小学四年级的我根本理不出任何头绪来。
那次,我在上课时还在想这个问题,被老师发现了,下课了老师问我:你今天上课在干什么事情?我回答:我在思考彩虹是怎么形成的?老师说:下回别在课堂上思考和课堂无关的问题明白吗?对了你可以去《小学生十万给为什么》上去找一找,说不定回有答案。
放学后,我便要求妈妈给我买这本书。
妈妈不答应,她说:你会看吗?待会儿买来了有不看当摆设啊?我说:不会的,我看的,您就相信我一次吧。
最终妈妈从哥哥明那里借来了这本书。
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里一个个有趣的科学道理让我着迷。
后来,我又向哥哥借了几本科学书籍来看。
妈妈见我真的喜欢看科学书,便也放心的买来书给我看。
有《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问百答》,《小学生自然百科》。
现在我已经拥有了十本科学书籍。
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平时看的卡通我不看了;课间同学们要和我踢足球被我推辞了;上课时我也和老师打起了游击战,趁老师转头的功夫我看一下科学书。
我如此痴迷于科学,妈妈不免有些担心,常说:老看科学书,小心学习成绩。
我觉得这没什么大碍,爱科学的孩子才有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武器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初中物理实验的奇妙世界
初中物理实验的奇妙世界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初中物理实验的奇妙世界。
你或许会觉得物理实验很枯燥,但实际上,当我们把物理知识和一点点幽默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会成为一种令人忍俊不禁的乐趣。
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些笑话来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吧!第一个笑话是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
老师拿着钟摆走到班上,问道:“大家知道为什么钟摆会发出声音吗?”小明立刻回答:“因为它想唱歌!”全班爆发出了欢笑声,而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接下来是有关“光的折射”实验的笑话。
老师让小红站在教室一端,拿着手电筒照向玻璃板,然后问:“小红,你感觉到了光的折射吗?”小红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说:“老师,我只感觉到了手电筒的重量。
”全班又一次笑成了一团。
然后是有关“简单机械”实验的笑话。
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个斜面实验装置,解释道:“这是一个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作用效果。
”突然,小刚插嘴说道:“老师,那我用它来做作业应该会很轻松!”全班爆发出了笑声,而老师也被小刚的机智逗乐。
最后,我们来说说“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笑话。
老师拿出一个简易的重力计,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小丽拿着重力计来到老师跟前,指着指针问:“老师,为什么这个指针一直指向‘我爱你’?”全班再次笑成了一片,连老师都被这个意外发现逗得捧腹大笑。
通过这些笑话,我们不仅仅体会到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的道路上,幽默和乐趣同样重要,它们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愿我们在未来的物理实验中,都能像这些笑话一样,轻松愉快地学习,探索,发现,让我们的学习之旅充满快乐和笑声!。
偶然的发现
偶然的发现一个学期的科技课下来使我明白了许多,小学生也是又可以发现很多科学奥妙明的。
有人说小学生能有自已的发现吗?其实不然,只要是通过自已的眼睛,自已的双手,经过自已的思考而找到的一个答案,一个解释,一个推理的论证,都是属于你自已的发现,不管其中你是否曾经问过老师,查过资料,请教过别人,只要它已经转化为你自已的认识,你自已的智慧,你自已的方法,都属于你的发现。
许多事物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认识去尝试。
我们只要用心很多事情我们都能很好地将它解决。
记得上科技课时,要求学生带毛笔来。
下课后,由于来不及清洗毛笔,过了不久,毛笔就变得硬梆梆的。
几次下来,几十元一支的毛笔就报废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便把毛笔放在墨盘里.可一不小心。
毛笔滚落下来,又把自己的书籍、试卷全弄脏了。
既不方便,又不卫生,该怎么办?他想到毛笔变硬是因为缺乏水分,便灵机一动,根据“毛细现象”,把笔杆固定在瓶盖上,再把它插入装有适量水的瓶子里,让笔尖接触到水面,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其他同学也按他的办法去做,效果还真不错。
一些事情只要我们去勇于尝试发现才可以成功,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跌跤。
以上是一个学生的发现。
记得一次我上初中时,一次物理课上听老师说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可不相信,偏偏要亲自来试一试。
我在一只纸杯里倒满了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可刚一接触水面,我的硬币就沉了下去。
我想把它捞起来再放,爸爸在一旁看到了,说:“湿的硬币更加容易沉下去了,你要用干的硬币才行,还有放的时候尽量水平地放下去。
”我又找了好几枚硬币,但每次硬币都是斜着进入水中,没有一个浮在水面的。
我没有信心了,于是我就自己一个人静下来琢磨着。
突然我发现了要在硬币的下面放一张小纸片,这样就可以使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而且不会被手动掉了。
等会,当纸被浸湿沉下去后,硬币就会浮在上面了。
自己动手试了好几次果然都成功了。
成功了。
水为什么会高起来,却不淹没它呢?我去百科全书里查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它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果水的密度再大一些的话,可承受的重量还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 偶然的发现
8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贝克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有机物质——酚醛树脂,这是一种半透明的液体。
有一次,他养的猫把瓶子打翻了,酚醛树脂流了一桌,撒在一块奶酪上面。
奇怪的是,软软的奶酪竟因此变得光滑而坚硬。
对于这偶然的现象,贝克兰没有轻易放过,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终于搞清了,把酚醛树脂和奶酪,或者把酚醛树脂和松散的木粉搅和在一起,会立刻变得异常坚硬、光滑。
这确实是一种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新物质,这就是今天被广泛应用的“电木”。
电木不怕酸和碱的腐蚀,加热后很容易成型,便于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又具有另一种重要性能,就是不导电,所以,电灯灯口、开关插座、电表外壳等绝缘部位都用它。
历史上这种偶然发现还有不少,但必须碰见知识丰富的“有心人”。
一是不轻易放过,二是追究它的原因,才能导致重大的发现。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科学的灵感,与众不同的“慧眼”,还是十分重要的。
1975年,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到日本访问。
当他参观东京技术学院时,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奇异的薄膜。
这种薄膜又像塑料,又像金属,银光闪闪。
于是便询问这是什么物质?陪同的白川教授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个外国学生做高分子聚合实验时的“废品”,这银光薄膜放在实验室里整整五年,做为不按导师指导实验而发生“事故”的见证!而艾伦教授却找到出“事故”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实验的过程:配料的比例,银光薄膜的特性。
当他得知这种薄膜还具有导电性能时,一种大胆的设想油然而生——能不能发明一种能导电的塑料呢?这是一个颇有见地的设想。
自从1868年发明第一种塑料(赛璐珞)以后,塑料广泛用在绝缘设备上,这已成定论,不信,请看各国的字典、辞海上,都明确记载着塑料是绝缘体。
艾伦教授独具慧眼,不受旧观念束缚。
他当即决定,邀请白川教授去美国宾州大学,专门研究这种银光塑料。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种种配方的大量实验。
当有一次将少量碘加入这种塑料时,奇迹发生了!银光塑料的导电性能出现了巨大变化,导电率一下子提高了3000亿倍!这样,世界上第一种没有金属做导电介质的塑料问世了。
并且从此打开了塑料在电气和电子工业上做为导电器件的大门。
科学家发现导电塑料具有巨大的潜在用途。
许多科学家和公司加紧研究,世界上仅在1984年发表的重要论文达200篇。
导电塑料质量轻,便于成型,可代替金属做导线,可制成塑料电池(另一极为锂)代替沉重的铅蓄电池;还可以制造廉价的太阳电池薄膜,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通过对导电塑料的研究,科学家们受到启发,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配制各种特殊性能的塑料。
这种定向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美好前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