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结合我们研究的课题《“几何直观”在低年级“数与代数”领域运用的策略研究》,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相关的实施研究。

2017年12月14日我执教了《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习的是“9+几”的进位加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

“9+几”的知识还是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乃至多位数加法运算的奠基石,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凑十”这种计算方法,对他们来说要理解掌握是一个大挑战。

在学生运算能力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我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师生对口令游戏、笑笑送牛奶情境、动物和水果朋友挑战等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理解算理、掌握“凑十法”的策略,同时使数学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

现将课堂教学情况反思如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会“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几和几凑成10”师生对口令的游戏,既复习了10的组成,又为学习凑十法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以“笑笑为同学们的出色表现送来了一些牛奶”的情境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了“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

二、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凑十的策略。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在算法探究环节就先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动手操作,可以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独立思考想出解决“9+5=?”的计算方法。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有几瓶牛奶”问题情境的探索,找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带着孩子们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通过运用笑笑妈妈用两箱牛奶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用一个一个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另一部分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去找得数;只有个别孩子用了“凑十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且最好的方法,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所以,我选择让运用这种方法的孩子先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运算过程,在让孩子们看看书上用凑十法计算这道题的两种做法,并让他们通过讨论,总结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

首先,先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最后得出答案。

并且,让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先在桌子一边摆上9根小棒,另一边摆上5根小棒,选择好给哪边的数凑十,就从另一边的数中取小棒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得到答案。

比如:要给5凑十,就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4加10得14。

要给9凑十,就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加4得14。

动手操作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更快、更简便,并引导他们比较出结果。

孩子们了解之后,再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用“凑十法”计算出9+6,9+9,7+9的和。

就这样讨论加练习,再进行讨论,孩子们慢慢掌握了“凑十法”。

但是个别的孩子们还是很困惑,课下我找了两个学的比较不错又热心的孩子帮助困惑的孩子,这样一来及巩固了程度好的,又起到了榜样作用,程度差的孩子们也没有因此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压迫感,结果还是良性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我觉得课堂就是要换给孩子们的,在计算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交流,一步步理解算理,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才是最好的教育吧《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魏海玉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各式中,()是方程。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概述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更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题目。

然而,在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教学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问题的提出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有3瓶牛奶,每瓶牛奶里有4杯牛奶,一共有多少杯牛奶?有的学生会直接把3和4相乘得到12,认为一共有12杯牛奶。

而有的学生则会顺着问题的逻辑,一步一步地计算出答案。

这样的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学生理解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他们很可能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也需要进行反思。

在解决“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计算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拓展思路。

五、教学资源与此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是需要进行反思的一个方面。

在解决“有几瓶牛奶”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超市特价活动中的牛奶优惠,或者饮食中牛奶的摄入量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够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六、评价与展望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通过对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一年级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含试卷)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含试卷)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有几瓶牛奶”问题情境的探索,找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带着孩子们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通过运用笑笑妈妈用两箱牛奶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用一个一个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另一部分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去找得数;只有个别孩子用了“凑十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且最好的方法,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所以,我选择让运用这种方法的孩子先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运算过程,在让孩子们看看书上用凑十法计算这道题的两种做法,并让他们通过讨论,总结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

首先,先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最后得出答案。

并且,让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先在桌子一边摆上9根小棒,另一边摆上5根小棒,选择好给哪边的数凑十,就从另一边的数中取小棒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得到答案。

比如:要给5凑十,就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4加10得14。

要给9凑十,就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加4得14。

动手操作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更快、更简便,并引导他们比较出结果。

孩子们了解之后,再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用“凑十法”计算出9+6,9+9,7+9的和。

就这样讨论加练习,再进行讨论,孩子们慢慢掌握了“凑十法”。

但是个别的孩子们还是很困惑,课下我找了两个学的比较不错又热心的孩子帮助困惑的孩子,这样一来及巩固了程度好的,又起到了榜样作用,程度差的孩子们也没有因此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压迫感,结果还是良性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我觉得课堂就是要换给孩子们的,在计算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交流,一步步理解算理,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才是最好的教育吧《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魏海玉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要使3□15能被3整除,□里最小能填()A.9 B.6 C.0 D.32.一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含试卷)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含试卷)

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有几瓶牛奶》课后反思结合我们研究的课题《“几何直观”在低年级“数与代数”领域运用的策略研究》,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相关的实施研究。

2017年12月14日我执教了《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习的是“9+几”的进位加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

“9+几”的知识还是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乃至多位数加法运算的奠基石,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凑十”这种计算方法,对他们来说要理解掌握是一个大挑战。

在学生运算能力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我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师生对口令游戏、笑笑送牛奶情境、动物和水果朋友挑战等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理解算理、掌握“凑十法”的策略,同时使数学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

现将课堂教学情况反思如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会“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几和几凑成10”师生对口令的游戏,既复习了10的组成,又为学习凑十法奠定了基础;紧接着以“笑笑为同学们的出色表现送来了一些牛奶”的情境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了“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

二、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凑十的策略。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在算法探究环节就先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动手操作,可以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独立思考想出解决“9+5=?”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 有几瓶牛奶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 有几瓶牛奶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学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具体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

十,圈外面还有5个,合起来就是15。

所以69=15。

生:右边的9个差1个是10个,把右边的9个和左边的1个圈起来就是1个十,圈外面还有5个,合起来就是15。

所以69=15。

②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凑十法。

小结: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分大数,也可以分小数,凑成十后再加上剩下的数。

四、巩固练习1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最后集体汇报。

2看图列式计算。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1按规律在括号里填数,并试着接着画。

2移动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用算式表示)96=15或69=15六、课堂总结学完本节课后,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你有哪些收获?独立思考并解答。

回顾课堂。

七、作业布置1在○里填上“>”“<”或“=”。

92○10 59○15 916○16 99○1793○13 89○19 941○14 96○182海鸟捉鱼。

(圈一圈)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5=1491=10 55=10104=14 104=14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目标,鼓励、提倡学生探究数学算法多样化,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不足之处:教学中没有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教学建议: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懒”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去提炼、去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才有主动体验的历程。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有几瓶牛奶”问题情境的探索,找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带着孩子们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通过运用笑笑妈妈用两箱牛奶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用一个一个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另一部分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去找得数;只有个别孩子用了“凑十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且最好的方法,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所以,我选择让运用这种方法的孩子先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运算过程,在让孩子们看看书上用凑十法计算这道题的两种做法,并让他们
分成1和4,9和1
简便,
计算出。

但是
这样一来

让他们
页脚内容。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此外,我在课堂上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数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跳跃数数、重复数数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一一对应原则。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他们在探讨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可能会停留在表面。为了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探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数字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它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基础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图片中有三瓶牛奶,我们用数字“3”来表示。这个案例展示了数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描述数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和数的顺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将具体的物体数量与数字建立联系,理解数字表示物体数量的意义。
-举例: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如“1”表示有一瓶牛奶,“3”表示有三瓶牛奶等。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物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牛奶瓶的数量,理解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第4 课时,是9 加几的进位加法。

“9 加几”的内容,是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所以,在本节内容中,教材安排了比较多的篇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计算方法和“凑十”的策略,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很多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或多或少已经知道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答案,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直观的数数法。

由于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形成了机械的记忆。

因此,学生对进位算理和为什么要“凑十”不甚了解,并未体验和领悟“凑十”的优势。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逐步养成寻求原理的学习习惯。

数学创新课堂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 加几的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加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9+几”计算中的进位算理,并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左右手在数学王国中,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正在进行激烈的爬山比赛因为小头爸爸的算式简单,大头儿子的算式难,这个游戏不太公平,引导孩子帮助大头儿子解决9加几的难题引入课题。

10加几的算式是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学习新知识还会用到它。

(二)新授过程1、根据大头儿子这边的算式先编一个数学情境吗?(请两个学生先说一说,再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多。

看!在孩子们的启发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举了一个例子。

师:谁能说一下数学情境并说一下如果用小棒该怎么摆。

再谈授之以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再谈授之以渔——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 反思与分析】 数 学 教 学 应 该 鼓 励 算 法 的多 样 性 ,因 此 教 师 应 当尽可 能拓 宽 学 生 的 学 习 空 间 ,尽 量 从 不 同 的
角度 或 不 同 的 层 面 ,不 断 引 发 学 生 对 同 一 问题 的 不 同思考 ,从 而拓 宽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和策 略.
片段二不仅引导学生用小棒解释了把 9 凑成十这个 学 生 已有 的 知 识 基 础 ,而 且 还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引 导
学 生用 凑 十法 的原理 尝试 把 5凑 成 十这种 不 常见 的 凑 十方 法. 在学 生对把 9凑 成 十和 把 5凑 成 十这 两 种 方法 操作 和讨 论 中 ,学 生不 仅学 会 了解决 9加 几 的问题 , 日后学 习 解 决 2 0以 内 的其 他 进 位 加 法 自
( 1 ) 买l 2支铅 笔 ,有 8支 一 包装 的 ,有 l 0支

( 3 ) 第— — 组 5+ 4= 2+ 7= 3+ 6= 4+ 3=
( 4 ) 第 二组 l 0+ 4= 1 0+ 7= 2+1 0=
8 +1 0:
包装 的 ,还 有一 些零散 的铅 笔 ;
生 参 与的热 情和 积极 性 也很 高 .
史料教 学对于提 高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 力、培 养学生正确的历 史观和 掌握历史学 习的方法都有 着重要作用. 目前 ,史料 教学仍 然处于一 个不断 探索和实践 的阶 段 ,需要 广大历 史教 师进一步 在 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上顺 水 推舟 . 片 段 一 从 实 际 生 活情 境 中 展 开 ,符
合学生的认识需求 ,无论是拿橡皮或者是拿铅笔 , 先拿 l 0支再 拿零 散 的 ,这样 能够 一 下 知 道 是 多少

有几瓶牛奶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案例及反思教材内容及分析《有几瓶牛奶》(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72-73页的内容。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9+5”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第三次活动通过“试一试”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有了一些关于运算的经验;具备了在新情景中识图、摆图的能力,但不具备本课时要求的解题技巧,必须通过摆放学具来感知、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时,教师只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是不会有多大困难。

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在全班交流中,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再次经历用“凑十”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初步感悟“凑十”的优越性。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样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小熊和机灵狗也很喜欢喝牛奶。

今天,他们就在商店里选购了一些牛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买了多少盒牛奶吗?谁来提一个加法问题?板书课题:一共有几盒牛奶?【反思: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应该尽量的简洁,包括语言、情节和时间。

我们应该花很少的时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这样的理念,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实施之后,感觉和有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看画面说图意,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名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名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名师】《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之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 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9+5”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第三次活动通过“试一试”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

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

数一数,有几瓶。

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画面定格)(评析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编成童话故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数学教学反思第1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完毕,总结整理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探索和反思:1、今年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对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算理并不了解,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省时、效果好。

2、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为了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我都延缓评价,并且多鼓励。

3、让学生动手*作,通过摆学具来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不强化计算方法的说理训练。

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学生想出了不多的解决方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

4、我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环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探讨、交流、体会。

本节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节,对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可组织、引导、参与学生的活动,但不可以直接告诉结果。

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在体验中发现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里时间问题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难题,怎么样做到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有几瓶牛奶》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有几瓶牛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

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以孩子的生活实际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对“有几瓶牛奶”问题情境的探索,找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带着孩子们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通过运用笑笑妈妈用两箱牛奶招待客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在孩子们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用一个一个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另一部分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去找得数;只有个别孩子用了“凑十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且最好的方法,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所以,我选择让运用这种方法的孩子先来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运算过程,在让孩子们看看书上用凑十法计算这道题的两种做法,并让他们通过讨论,总结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

首先,先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最后得出答案。

并且,让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先在桌子一边摆上9根小棒,另一边摆上5根小棒,选择好给哪边的数凑十,就从另一边的数中取小棒凑十,再用十加上剩下的数,得到答案。

比如:要给5凑十,就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4加10得14。

要给9凑十,就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10加4得14。

动手操作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更快、更简便,并引导他们比较出结果。

孩子们了解之后,再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用“凑十法”计算出9+6,9+9,7+9的和。

就这样讨论加练习,再进行讨论,孩子们慢慢掌握了“凑十法”。

但是个别的孩子们还是很困惑,课下我找了两个学的比较不错又热心的孩子帮助困惑的孩子,这样一来及巩固了程度好的,又起到了榜样作用,程度差的孩子们也没有因此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压迫感,结果还是良性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我觉得课堂就是要换给孩子们的,在计算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多交流,一步步理解算理,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才是最好的教育吧《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魏海玉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5克盐溶解到45克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有几瓶牛奶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有几瓶牛奶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有几瓶牛奶_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数学《有几瓶牛奶》教课反省可幕教课点到我校正新教师进行了素质认识和惯例的检查。

我的讲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有几瓶牛奶》的内容,这一课的教课要点是浸透转变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教课要点在于启迪学生将9 加几转变为 10 加几,“凑十法” 的思虑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我设计了几个教课环节: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 11~ 20 各数及 10 加几、减几。

学生对得数是 10 之内的加减法已有了必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用拍十的游戏导入,小朋友的兴趣随即被激发出来,表现出浓重的兴趣,此举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边凑十法确立了基础。

2、让学生经历自主研究的过程本节课环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教课过程,我让学生着手操作,经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追求解决方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渐抽象出 9 加几的计算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议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想,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试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优化。

经过本节课的教课,自己收获了很多,也认识到备课中间以及实质教课中间存在的一些不足:1、应开辟学生的思想在本节课教课中要表现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讲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敬学生的独立思虑,鼓舞学生研究不一样的方法,其实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实质教课中学生们只感知了凑十的方法,学会了 9 加几的计算,正如几位听课老师说的,在教课中,我还应当松手让学生说,开辟学生的思想,只需学生说得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课环节时间的分派讲堂上学生自主研究沟通“9 加 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致使后面比较匆促,在此后的教课中要多加注意。

第 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1.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多加鼓励。

2.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