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描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的课文。

课文以梅兰芳蓄须为主线,讲述了梅兰芳为了避免在日本人的统治下演出,毅然决定蓄须明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梅兰芳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意义,感受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发式教学则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梅兰芳京剧表演的视频,让学生对梅兰芳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交流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启发,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和意义。

5.情感升华:通过讲解梅兰芳的崇高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类文阅读-23 梅兰芳蓄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类文阅读-23 梅兰芳蓄须(含答案)

类文阅读-23 梅兰芳蓄须徐悲鸿的故事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

一个散发着酒气的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来比比等学习结业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

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

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中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作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

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喜欢——()恶毒——()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大意。

3.给第二自然段末的句子加标点。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刚强喜爱狠毒2.徐悲鸿更加勤奋学习,一位法国著名画家深受感动,给徐悲鸿做辅导。

3.,?,,,。

,4.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常香玉捐飞机(节选)1951年,中国的志愿军一个连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因为遭到了敌军百余架敌机的狂轰滥炸而全部牺牲。

自从听到这条悲痛的消息,28岁的常香玉就忧心忡忡,悲愤难以抑制。

一夜未眠之后,次日早上,她对丈夫陈宪章说:“敌军用敌机就消灭了咱们一个连的战士,武器装备对打仗太重要了,我们没有武器装备就只能被动挨打,那些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我们不如捐献一架飞机给在朝鲜打仗的战士们,你说好不好?”丈夫陈宪章听完后当即表态:“好啊,那咱们现在就筹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部编四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图文详解知识点多音字:宁:nìng宁可níng息事宁人要:yāo要求yào要职词语解释: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

②搅扰,找人的麻烦。

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反义词:坚持——放弃困顿——富足优厚——苛刻拒绝——接受普通——特殊胜利——失败高超——拙劣敬佩——鄙视斩钉截铁——拖泥带水近义词:闻名——出名躲避——躲藏知足——满足出马——出面困顿——困窘骚扰——纠缠优厚——优越敬佩——钦佩词语扩展: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斩钉截铁翻山越岭调兵遣将良师益友通情达理甜言蜜语惊涛骇浪丰功伟绩深思熟虑奇形怪状惊天动地改朝换代摇头摆尾跋山涉水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内问题: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导语】《梅兰芳蓄须》⼀⽂写的是梅兰芳先⽣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的民族⽓节。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梅兰芳蓄须》课⽂原⽂ 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默读课⽂,说说梅兰芳⽤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本⼈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了解这位京剧⼤师。

梅兰芳先⽣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在舞台上唱旦⾓,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净净的。

但他的⼀⽣中,有⼏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37年,⽇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租界,以躲避⽇本⼈的纠缠。

1938年底,有⼈邀请他去⾹港演戏。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个视舞台为⽣活、视艺术为⽣命的⼈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异于虚度⽣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了。

⼀个艺术⼤师就⽤这种⽅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1941年12⽉⾹港沦陷。

⽇本驻港司令官亲⾃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梅兰芳可以忍受⽣活的困顿,直⾯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侵l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都⽤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对⽇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很多戏园⼦⽼板找上门来说:“梅先⽣,您何必卖房⼦,只要您把胡⼦⼀剃,⼀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两黄⾦给梅兰芳。

但是,⽆论戏园⼦⽼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也决不在⽇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次,⽇本侵略军要庆祝“⼤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梅兰芳蓄须》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将自己的胡须蓄起来的故事。

课文通过对梅兰芳蓄须的原因、过程以及他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的描述,展现了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艺术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体会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精神。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展示梅兰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位是谁吗?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这位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他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做《梅兰芳蓄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提问:“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他是如何蓄须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3.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讨论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梅兰芳蓄须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并板书。

5.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 教师提问:“梅兰芳蓄须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提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第2课时)

重点句子:
读出自己的感受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 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 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改编诗歌
艺术 气节 生命
( )诚可贵,( )价更高。 若为( )顾,两者皆可抛。
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默读第7自然段,理解重 点词语“破绽”“妄想”,再 读课文。
紧扣爱国,升华激情
第七单元
23 梅兰芳蓄须 (第2课时)
复习
认读并组词
蓄迫租纠缠邀扰 拒签订宁要妄
说说这篇文 章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对比解读,品读感悟
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 的民族气节?默读课文,在文 中标出来。小组合作学习,理 解内容。
汇报交流
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 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再 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 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 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 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 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 芳的认 识,你想对梅兰芳 先生说些什么?把 想说的话写在书中 梅兰芳先生的画像 旁。
作业布置
以小组或个人的 形式,以梅兰芳先生 的事迹为主题,制作 一份手抄报。

23《梅兰芳蓄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23《梅兰芳蓄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23* 梅兰芳蓄须教案一、学情分析《梅兰芳蓄须》一文讲述了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抗战期间,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出,他蓄须明志甚至不惜使自己生病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忠贞。

课文明线“拒演”,暗线“抗日”,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

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

教学设计应该遵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

二、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感悟人物爱国的高尚情怀。

2.认识“蓄”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能说出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办法,及其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心理历程。

【教学难点】自主运用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交流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欣赏:观看京剧,说说你的感受。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京剧大师吗?2.揭示课题:出示课题(1)知道写作对象,明白“蓄须”的含义。

(2)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留胡子?留胡子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积累字词1.朗读欣赏: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检查预习:(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你在导读文字中找到了哪些要思考的问题?(2)你收集了哪些关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资料,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交流。

(思考方向:主题、内容、写法……)3.自主识字:出示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词,并找出多音字(宁、要)。

4.人物简介:梅兰芳。

5.主要内容:观看视频。

教师:听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课件
追寻延安精神
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 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 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思考思考。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 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 年许多革命, 在窑洞前有几棵梨树,“梨花的清香” 暗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 事的革命活动。
3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4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5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南泥湾原为荒地,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来到这里,挖窑洞、吃野菜, 自制工具搞生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三 年,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追寻“南 泥湾开荒的镢头”,就是追寻三五九旅全体战士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杨家岭有当年党中央的办公 楼和中央礼堂,许多重要会议曾 在这里召开,暗指毛泽东等中央 领导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初读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
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 什么事。

蓄须 yāo 邀请
nìnɡ 宁可
骚扰,找人麻烦。
pò 被迫
rǎo 骚扰
yāo 要求
zū 租界 jù 拒绝
wànɡ 妄想
jiū chán
纠缠 dìnɡ 签订 后
鼻 音
宁愿、宁可、宁死不屈 (表示比较后做出的选择时,读 nìnɡ) 宁静、安宁、息事宁人 (表示安定、安宁的意思时,读 nínɡ)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时,坚决不为他们演出,并想方设法拒绝演出的事情。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在面对压力时的坚定和勇敢。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梅兰芳这样的名人,他们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或者影视作品中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梅兰芳在面对压力时的内心挣扎和坚定信念,可能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京剧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可能了解不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梅兰芳在面对压力时的内心挣扎和坚定信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兰芳的照片和京剧表演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梅兰芳的形象。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京剧艺术的相关知识。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梅兰芳的理解,探讨他在面对压力时的内心挣扎和坚定信念。

5.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艺术成就。

6.拓展: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去演出,决定留须,从而保护自己的艺术和尊严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以及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艺术精神。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属于“人与自然”单元,与单元主题相呼应。

这篇课文的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了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对于梅兰芳先生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本读音和书写方法,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精神,掌握生僻词汇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艺术精神,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汇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精神,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梅兰芳先生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精神,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拒绝演出,坚决不在日本人面前露面,毅然决定蓄须。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质,感受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京剧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抗日时期的历史背景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抗日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他蓄须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梅兰芳先生蓄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梅兰芳先生的照片和京剧表演的视频等。

2.资料:收集有关梅兰芳先生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他的京剧艺术和抗日时期的经历。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先生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为什么梅兰芳先生要蓄须?”“他蓄须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23.梅兰芳蓄须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京剧大师。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l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第23课《梅兰芳蓄须》知识点多音字:宁:nìng宁可níng息事宁人要:yāo要求yào要职词语解释: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

②搅扰,找人的麻烦。

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反义词:坚持——放弃困顿——富足优厚——苛刻拒绝——接受普通——特殊胜利——失败高超——拙劣敬佩——鄙视斩钉截铁——拖泥带水近义词:闻名——出名躲避——躲藏知足——满足出马——出面困顿——困窘骚扰——纠缠优厚——优越敬佩——钦佩词语扩展: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斩钉截铁翻山越岭调兵遣将良师益友通情达理甜言蜜语惊涛骇浪丰功伟绩深思熟虑奇形怪状惊天动地改朝换代摇头摆尾跋山涉水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内问题: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劝诱时,坚决不为他们演出,并通过蓄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梅兰芳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的生活有所好奇,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京剧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持信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领悟梅兰芳坚持信仰的决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梅兰芳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资料搜集、教学设计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梅兰芳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the text, focusing on the mn idea and key detls.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蓄须》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现在的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音乐等,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可以用蓄须这件事为线索展开教学,或问题引导,或抠词抠句,或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认识、体会、表达,适时地进行点拨、补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个生字,掌握本课多音字。

2.默写课文,说说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它经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段。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梅兰芳蓄须。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2.过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3.教师简介梅兰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生词,边读课文边认,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掌握新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点拨。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2)讨论分段。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读。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反馈学习情况。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1自然段中哪几个词语是对梅兰芳的评价?
五、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出他蓄须之后的做法,让学生体会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蓄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3)学生汇报自己朗读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六、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
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七、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

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八、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
九、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结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办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梅兰芳蓄须
⎩⎪⎨⎪⎧拒演——爱国抗日蓄须——拒绝登台为艺术献身艺术——民族气节为国家拒艺自残——用心良苦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努力实现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

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