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政府财政预算

政府财政预算

教学篇•学科教学由“树木”到“森林”修筑课内外融通的快速通道胡颖(江苏省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江苏涟水)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对课内文章进行拓展是必要的,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拓展要有一个“度”,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推荐课外读物,真正将课内外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引领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

一、讲述典型人物的经典故事如何讲述一个故事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中要求最严格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在文学表达中,人物塑造是基本要求,每一个人物都是由各式各样精彩的故事、动作、对话等塑造出来的。

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如果能够找到、了解其中典型人物的经典故事,这将对我们对课本理解、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上都是较大的提升。

比如在讲授《草船借箭》的时候,这篇节选主要涉及“周瑜”“诸葛亮”“曹操”这三个人物,仅根据这一篇节选来讲,我们能大概了解到这三个人物代表着三国的势力,三个人脾气性格各有不同,能看出来三个人处于对立面,但是并不能看出三个人物命运的交叉以及对立感。

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课本讲解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的故事尽心探究,那便能了解到魏蜀吴能够三足鼎立,与这三个人的明争暗斗有着莫大的干系。

同时对学生来讲,通过课外读物对这些人的故事的探索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积累过程,对人物了解越多,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浓厚,真正地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融通。

二、通过多视角把握文章主题艺术对于美的呈现方式永远都不是单一的,文学也是,对同一种景色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看了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主题也是一样,同一个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文学素材,又或者是不同的体裁来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着手阅读文章,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在丰富学生阅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所要表达情感的感知能力。

就比如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记叙文,讲述的是小骆驼因为被伙伴嘲笑自己的外表很自卑,但是在体会到自己身体巨大的用处后开始为自己感到骄傲。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政府预算理论演变、制度改革与展望作者:肖鹏来源:《财政监督》 2019年第19期肖鹏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攀升。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7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财政实力由弱变强,从1951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13.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此过程中,财税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支柱性制度创新,与整体改革同步,为经济社会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看,有必要系统总结70年来财税改革的历程与经验,探研新时代财税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本期专题邀请专家学者回顾展望70年来财税改革演进发展,以志纪念。

【摘要】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集中反映,预算过程兼具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特征。

政府预算理论和制度的演进与财政理论、财政改革的推进密不可分。

本文将新中国70年政府预算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大阶段:“国家分配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公共财政论”下的预算理论与思想和“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下的现代预算理论;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划分为五大阶段:政府预算管理技术规范形成阶段、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预算制度稳定阶段、市场经济初期的预算制度变革阶段、公共财政目标下的预算制度变革深化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现代预算制度构建阶段。

总结梳理政府预算理论与制度变革规律性的特征,并对未来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政府预算理论制度展望一、引言财政,乃国之命脉,民生之本。

财政学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财政学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二)预算审批
预算草案编制完成之后必须提交立法机关审议。
(三)预算执行
政府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预算执行的基本要求有两个:一是严格按立法审批的预算 执行。要求先有预算,后有收支;二是根据立法意图及时调 整预算。
我国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由本级财政部门 负责。
(四)政府决算
政府财务报告不同于传统的政府财政报告,是反映各级 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 告,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财务报 表和报表附注,以及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综合分析等。
一、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八)预算监督体系改革
1.人大监督
1998年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预算工作委员会 (简称预工委)。
三、政府预算的分类
(三)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
年度预算是指预算时间为一年的政府收支预算。
中长期预算,也称中长期财政计划,是指预算时间 一年以上的财政收支计划,一般把一年以上10年以下 的计划称中期预算(中期计划),把10年以上的计划 称长期预算(长期计划)。
三、政府预算的分类
(四)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017-11-22 -英国财政 大臣哈蒙德 离开唐宁街 办公室,前 往议会发表 新一年财政 预算演讲。
http://news.s n/s/2005-0110/10045480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及产生 (三)我国政府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只有预算思想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政府预算。
清光绪皇帝1898年实行变法,推行新政,提出“改革财政,编制政府 预算”,但最终变法夭折,未能实施。
第二节 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

第一章政府预算理论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就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狭义的预算指预算文件或预算书,是静态的预算;广义的预算指编制、批准、执行、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布与评价等所有环节,实际上是整个预算制度,是动态的预算。

2.多重视角下的政府预算内涵:(1)政治学的视角:政府预算是各利益相关方为争取利益进行政治争夺的过程,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在预算过程当中做出。

(2)法学的视角: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具有法制性。

政府预算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国家立法机构审定预算内容和赋予政府预算执行权的过程。

(3)经济学视角:政府预算是筹集和分配有限的公共资源的工具。

每一个预算中都包括可能得到或者得不到的经济利益,也包括经济成本。

(4)管理学的视角:预算是制定政府计划和政策的重要工具,阐明了与政府活动计划有关的资金量,体现了行政首脑的施政纲领。

3.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预算分配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的运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

(2)法治性: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构审查批准。

(3)计划预算性:政府预算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政府为下一年度财政收支编制的计划。

(4)集中性:预算资金是集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

它的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从国家全局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

(5)全面性:政府预算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

(6)年度性:政府预算应按年度预算编制,不得有间断。

预算年度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的有效起讫期限,通常为一年。

4.政府预算的功能及其作用的发挥政府预算功能包括分配(最主要手段)、反映和监督、调节等三个方面。

(1)预算集中了政府的主要财力,约占GDP的三分之一。

(2)预算是实现政府职能,为公共产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

(3)预算是以计划为基础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专题一政府预算概述

专题一政府预算概述
– 4.1——3.31 英、加、日等 – 7.1——6.30 瑞典、澳大利亚 – 10.1——9.30 美国
年度性
• 预算年度选择时间不一致的原因或影响因 素:
– 政治因素,主要是国会召开的日期 – 经济因素,如财政收支的季节因素 – 历史因素,如殖民地对宗主国的依赖
年度性
• 中国的预算年度 • 问题 • 讨论
波士顿倾茶事件(1)
•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北美洲逐渐成为了欧洲的殖民地。 1763年,随着英法北美战争的结束,英国成为了北美洲霸主。 • 没有了战争威胁的北美洲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开始异化,他们 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英国的保护。然而英国为了维护本土的垄断 利益,颁布了一系列高额税收的法令。 • 1764年颁布《食糖条例》,大宗进口到美洲的糖、咖啡、葡萄 酒和其他商品都必须缴税, • 1765年颁布《印花税法》,对所有印刷品直接征税。 • 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是殖民地人民强烈反抗。因为殖民地在英 国议会没有代表权,喊出了“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北美 殖民地抵制并中断了与英国商人的贸易往来。
• 在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 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英国 下院对财政权的根本控制,引起了英国财 政模式的根本变革。
第一阶段:政府预算的早期 1215年~1688年
•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导致国 王税收权的部分被剥夺。 • 《大宪章》中规定“除非得到普遍的赞同, 否则在王国中既不应征收兵役税,也不应 征收协助税”。这是第一次将“非赞同毋 纳税”原则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并逐步 成为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 这一开始以威廉、尤沃特、格莱斯顿 (William Ewart Gladstone)首次担任财政 大臣为标志。因为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使所有的财政资料都有规则地呈送议会, 将所有的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都纳入预算, 并由公共帐户委员会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详 细审查。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1949 —2006 年)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过程:形成阶段(1949 —1951 年) 、长期稳定阶段(1952 —1992 年) 、初步改革阶段(1992 —1998 年) 和改革深化阶段(1998 年至今) 。

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自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预算改革措施。

但应当看到,我国的政府预算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还应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预算制度演进20 世纪90 年代末,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目标的确立,政府预算改革成为近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客观考察与分析政府预算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取向,对于公共财政框架的顺利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研究文献中,有关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论述,主要是着重于对财政体制发展变化的描述,即主要是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发展变化。

然而,财政体制虽然是影响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因素,但二者的发展进程并不完全一致。

在财政体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政府预算制度受到既有路径依赖的影响,往往还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财政体制的变迁并不能作为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标志。

从政府预算制度自身的发展变化特点来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阶段:1949 —1951 年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

国家为了扭转这种困难局面,于1950 年采取了统一财政经济管理的重大决策,对财政管理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办法。

1951 —1952 年又实行了初步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1951 年3 月,政务院颁发《关于一九五一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将财政收支由高度集中,统一于中央人民政府,改为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大行政区、省(市) 三级财政,并实行初步的分级管理,各级政府都设立相应的财政管理部门。

第1章政府预算概述

第1章政府预算概述
长薄一波作了《关于1950年财政收支概算编成的报告》,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
定》,据此统一了国家财政收支。1951年8月,政务院发 布了《预算决算暂行条例》,规定了政府预算的组织体系
第四节 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
预算是庶政之母 1、预算是现代政府的财力支持:预算权是区分分派驻
优点:将经常性收支与资本投资支出分列,便于区分收支性 质和用途,客观地反映财政收支对比状况,表明财政的承 受能力,为国家实行正确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有 利于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等
缺点:总体反映较弱,划分标准难以掌握,编制、审批难度大。
复式预算表(简表)
收入
经常性预算
支出
经常性收 入合计
中长期预算包括:
四月制。从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为一个财政 年度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新加 坡、新西兰、印度、缅甸、不丹和南非等国家;
7月制。从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为一个财政年 度的国家主要有:瑞典、澳大利亚、孟加拉、巴基斯 坦、埃及、苏丹、科威特、喀麦隆、肯尼亚、毛里求 斯和坦桑尼亚等国家;
目前采用年度预算的国家最多,包括中国、 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丹麦、芬兰、 希腊、冰岛、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 牙、挪威和瑞士等国家。
中长期预算
中长期预算。即人为地确定一个预算年
度的起止日期,这样一个预算年度就会跨 越两个日历年度,即从某年某月某日起至
次年某月某日止,我们称之为中长期预算。
(二) 政府预算的内涵和特征
• 1、预算的对象是公共资金(公共性)
• 企业财务对象是企业资金,个人理财 对象是个人资金,而政府预算对象却 不是政府资金,而是公共资金。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

中国政府预算改⾰60年中国政府预算改⾰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陈少晖,廖添⼟(福建师范⼤学经济学院)新中国成⽴60周年以来,政府预算制度进⾏了⼀系列的重⼤改⾰,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公共财政基本⽬标框架的确⽴,政府预算改⾰逐渐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的重⼼。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厘清新中国成⽴60年以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分析总结其阶段性特征和经验教训,对于我国财政体制尤其是公共预算制度的改⾰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以来政府预算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是与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和财政体制改⾰的宏观背景相适应的。

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以及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变化特点,可以把新中国60年来的政府预算制度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

新中国的政府预算是随着中华⼈民共和国的诞⽣⽽建⽴的。

新中国成⽴以后,依据《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有关规定,中央政府着⼿编制1950年全国财政收⽀概算。

1949年12⽉2⽇,在中央⼈民政府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1950年财政收⽀概算编制的报告》,这是新中国的第⼀个财政概算,标志着新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的诞⽣。

1951年8⽉在统⼀全国财政经济⼯作的基础上,政务院⼜发布了《预算决算暂⾏条例》,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国家预算的专门法规,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组织体系,各级⼈民政府的预算权,各级预算的编制、审查、核定等执⾏的程序,决算的编制与审定程序等。

1954年9⽉20⽇,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次会议通过的第⼀部《中华⼈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由同级⼈民代表⼤会批准,这就使政府预算具备了向⽴法机构负责的特征。

随着上述各种预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初步建⽴起来,在筹集建设资⾦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造上发挥了巨⼤作⽤。

新中国成⽴初期政府预算制度建⽴后经历了20多年的缓慢发展期,这是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传统的计划型财政与国家预算存在和发展的时期。

第五章 政府预算

第五章 政府预算

“二下”,流程如下图 :
基 层 单 位 一 级 部 门 二 级 单 位
批复预算 (15日内)
批复预算
批复部门预算 (一个月内)
财 政 部 门
下图为中央部门预算流程图
预算编制总流程概括下图
单式预算表(简表)
收入 支出
预算科目
一、税收收入 …… …… 二、非税收入 …… …… 一般预算收入合计 上级补助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 上年结余收入 收入总计
预算数
预算科目
一、一般公共服务 二、外交 三、…… 四、…… … … 一般预算支出合计 下一级补助支出 上解上一级支出 年终结余 支出总计
预算数



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是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资 金缴拨关系的单位。一般也称主管预算单位。 二级预算单位:是与主管预算单位发生预算资 金缴拨关系,下面还有所属单位的单位。 基层预算单位:是与二级预算单位或主管单位 发生预算资金缴拨关系的单位。

4.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内容:见下图
政府总预算 中央政府预算


财政部对各本级政府部门上报的预 算建议数审核、综合平衡后汇总形成预 算控制数(指标),报请国务院核准。 财政部在综合平衡过程中,需要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和中央、地方之间的职责 和各种预算关系进行收支指标的调整和 平衡。
2.“一下”,逐级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数



预算控制数经国务院批准后,自上而下逐 级分解下达,直至基层预算单位。 具体由财政部向中央各部门及下一级财政 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再由部门逐级下达到各 基层预算单位。 流程如下图:
教 育 部 社 保 部 农 业 部 科 技 部
地方政府预算 各省级总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级总预算 县级总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作者:林娜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05期关键词:预算制度;预算绩效;预算法;预算监督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9)05-0061-08预算是一种对政府和政府官员“非暴力的制度控制方法”。

作为一种制度,预算要求民主、公开、透明、绩效与问责。

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肇始于晚清,民国时期有所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法律,但是大部分预算制度变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已日趋成熟,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进入新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预算管理实践与预算法的原则规定存在着某种制度性冲突(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政府预算),需要构建更加公开、透明、绩效管理与问责机制更为有效的政府预算制度,以确保政府预算的法定性、预算边界的清晰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信息的畅通性和预算监督的健全性。

我国的《预算法》于1994年3月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经过社会各界20年的讨论,终于在20年后完成首次修改。

在《预算法》修改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法”与“控权法”两种思路的交锋。

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对《预算法》根本价值、法律定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

[1]这是因为过去我国还没有提出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对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也没有充分的认识,过于强调预算对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忽视了对政府收支权力的监控功能。

[2]在现实中,政府预算是我们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是法治政府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全球看,政府预算制度起源于英国,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

从它产生的历史过程我们能够看出,13世纪初开始萌芽,最终确立下来是在18世纪末,中间经过了五六百年的时间。

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优点:抛开其它的影响。
缺点:要求过高,国家计算机联网需达 到一定水平,信息收集要快,办公人员 效率要高。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一)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看: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设区的市)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二)从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看:
本级政府预算
总预算 下级总预算 单位预算
(三)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1.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1.财政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
二、预算外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一)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 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中依法收取 的费用,其实质是国家意志和权威的一种 体现。
(二)按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分类:
1.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 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方法采用增量预算。 优点:可把各个年度预算相互联系起来, 便于比较分析。 缺点:如果上一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不合理,则易造成浪费。
2.零基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原则
• 1、公开性 • 2、可靠性 • 3、完整性 • 4、统一性 • 5、年度性
§10-2
国家预算的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
1.编制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部署。 2.报国务院核定:
二、预算的批准
1.各级地方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2.中央预算及国家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审批。

三、预算的执行
动中,为甄别、界定、认证、许可被管理人的某方 面事实、行为或身份特征,而通过颁发证照形式所 收取的费用。 如各种许可证费、证书执照费、登记注册费等。

从政府预算的起源说起

从政府预算的起源说起
案 我 国近 年 来 政 府 编 制 的预 算 越 来 越 趋于 完 备
。 , 。 ,
人大 对预 算的 监督 力度 也 日益加 大 但是 也 存 在一 些 问 题 比 如 群 众对 预算 的功 能
,
缺乏 正确 的 认识 部 分财 政长 官 提交 的预算 报 告过 于简 要 有 些
, ,
人 大代 表 对预算 审议 缺乏应有 的
黝翼蕉麟然徽撰粼麟然柑篇娜嘿蕊薰 滋蒸 二 蒸三 薰

பைடு நூலகம்
戳翼粼翼粼瞿臀臀鄂缨缨缨黝
二 谈 古伦 今
`
乃凡
理气
月年
于页
J仁
自 勺
成幕
动泵
赵之

声忌 百
政 府 预 算 就是 由 政 府编 制的 反 映 每一 预 算 年 度 财 政收 支状 况 的计 划 政 府 预 算 最 早 产 生 于 英 国 从 十 六 世 纪开 始 伴 随 着资本的 原始 积累 新 兴 资产 阶级 的 经 济 力量 日 益增 强 为 了反 抗封 建国 王
16 8 9

必须分离 三是
年 的 ( 权 力法 案 )规 定 未 经 国
17 8 7
会 批 准 王 室 政 府不 得 对 任 何 人擅 自课 税 在
“ ”
年 颁 布 的 皮特 法 中 又 规定 英 格 兰和 爱 尔 兰 的一 切财 政 收入 都分 别纳 入 各自 唯一 的综 合基 金 之中 一 切财 政 支 出 也从 综 合基 金 中 划拨
1
, 。
加强 研究
,
,
培养 人 才 政 府 在 这 方 面 要 加 以
,

引导 增加 经 费投 人 以 课 题 的 形式 吸引 国 内会 计 界 加 强 环 保 教 育 提 高 人 们 的 环 保意 识 环 保

中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史

中国预算制度的发展史中国的预算制度肇始于晚清,并于上世纪40年代在延安边区达到一个高峰:实现了预算民主。

经过议会审议的预算,从根本上说,是用于解决政府和人民的财产关系问题,这是一国政治中最重要的宪法关系。

把宪政理念引入预算领域,其意义在于,以民主法治的形式,对政府的财政权力进行限制和监控,以保护公民财产权及依附其上的基本人权,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良好运行。

晚清肇始1911年的预算案,意味着中国第一次有了制约皇室财权的制度。

近代中国实质上的进步是从引进西方国家的预算思想开始的。

先是一些曾经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及来华的传教士撰文介绍西方国家的预算知识,主张仿效之以推进中国财政制度的进步,随之一批在近代颇有影响的思想家也纷纷发表预算言论,一时出现了理论的“扎堆”现象。

预算始成为人民大众对抗封建专制、争夺民权的工具。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所作的《日本变政考》中,主张仿效西方,实行预算公开。

光绪皇帝予以采纳,诏令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因变法失败而未及施行也。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先后“驾崩”,其时革命风潮大涨,其势不可遏,摄政王载沣被迫诏令办理立宪事宜,成立各省咨议局,将九年立宪改为六年。

此后,预算与税收便成为立宪派与皇室之间最重要的权力之争。

1910年,梁启超发表《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形折及册式书后》一文,对清政府颁布的预算草案的收支进行猛烈抨击。

他认为,从预算可窥一国政府的施政方向,是政治而非经济所能概括,这是当时中国人对预算最为深刻的认识了。

“资政院”是中国议会的雏形,这个清政府自己建立起来的机构一经面世,就给皇权专制造成不小的麻烦。

开院之初,议员们经过多次详细审议讨论,据理力争,竟迫使历来强盛不可一世的清政府屈服,将原预算额37635万两核减掉7790万两,使岁入总额略有盈余。

1911年11月3日公布的《重大信条十九条》中规定:“本年度之预算,未经国会决议者,不得照前年度预算开支。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预算管理是从国家预算开始萌芽发展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国家财政及其他一切财政分配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

这种具有法律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国家分配关系,就是国家预算,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管理自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引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预算管理的引入期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分权化管理由此产生,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

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1911年,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管理”学说知识链接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

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

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开始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

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

政府预算_教学大纲

政府预算_教学大纲

附件8《政府预算》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13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v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税收专业、资产评估专业先修课程:财政学税收原理一、教学目标《政府预算》是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理论知识和业务实际的中介作用。

目标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到业务部门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目标2:政府预算课以《预算法》为准绳,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预算管理经验,充分反映当今中外最新的预算理论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拓宽国家预算的内涵,突出政府预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作用。

目标3:《政府预算》课程综合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业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政府预算》课程,主要着眼于探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问题。

伴随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政府预算》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门课除了阐明政府预算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外,还在实务操作上较详细地介绍了新财政体制下的政府预算收支结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复式预算、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收支指标的测算、政府预算的审批、政府预算的执行与调整、决算等诸方面的新规定,体现了本门课具有全面、新颖、实用的特点。

根据多年来对政府预算问题的探索,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预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政府预算》是财政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课的中介作用。

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和现实

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和现实

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在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上,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财政.在人类开始出现的原始社会,就存在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就需要一定的公共权力配置资源.如组织战争,进行祭祀活动,建设简单的生产设施等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并且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商量决定资源配置,这可以理解为原始财政.国家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时局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从历史演进的大趋势来看,财政制度的变迁就是从专制,人治财政走向民主,法治财政的过程.原始财政是最初的财政制度,是最直接的民主财政,其后经过王权财政,再到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财政范畴,萌芽于国家财政的初步发展.其历史演变基本上也经历了从专制,人治预算到民主,法治预算的过程. 本文就是通过分析预算的历史演变,来探讨现代政府预算的民主性本质特征.目前,关于预算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现实的运作过程上,而较少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对于预算政治层面的特征也主要集中于法治性,公开性等的讨论,而没有综合提升为民主性,特别是中国现代政府预算的起源问题,存在较大争议.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就是没有把握现代政府预算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一,从古代国家预算到现代政府预算1、古代国家预算的萌芽及其特征古代国家预算萌芽于国家财政的初步发展,原始社会虽然也有简单的财政活动,但这只是财政本身的萌芽。

作为财政范畴之一的预算自然要在财政初步发展之后才可能产生。

本文关注的是国家预算,所以就从国家产生之后开始分析。

历史资料表明,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如中国周代和古罗马都有国家财政收支的粗略估计或有个别的预计收支。

据《周礼》记载九赋,九式,分别是国家的经常收入和支出。

那时,国家预算开始处于早期的萌芽状态,其基本特征包括(1)王室私财收支与国家财政收支不分,朕即国家。

政府预算的制定与执行

政府预算的制定与执行

政府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政府预算是指国家机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编制、审核和批准的,用于指导和控制财政资源使用和支出的数额计划及其执行计划。

它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旨在合理分配财政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制定预算政府预算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

下面是一般预算制定的步骤:1.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政策目标和实际需求,编制预算申请,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2.预算审核:财政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预算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预算协商:财政部门与各部门进行预算协商,协调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分歧和冲突。

4.预算批准:经过协商后,预算由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

预算执行政府预算的执行是将预算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1.预算分配:根据预算方案,各部门按照分配计划获取财政资源。

2.支出控制:各部门在执行预算时需要进行支出控制,确保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支出,避免超支和浪费。

3.预算监督:财政部门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资金调剂:根据实际情况,政府可对预算进行调剂,确保预算的合理利用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预算制定与执行的重要性政府预算的制定与执行在现代财政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合理分配资源:通过预算制定,政府能够根据各项需求,合理分配有限的财政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2.经济稳定:预算制定与执行可以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

3.公共服务提供:预算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支出控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风险管理:通过预算制定与执行,政府能够预测和管理财政风险,避免财政危机的发生,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综上所述,政府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财政和经济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科学的制定和有效的执行,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1214年,英国的贵族会议拒绝了英王约翰提出的 征税要求,双方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内战。君主战 败,于次年被迫接受贵族们的要求并签署了《大 宪章》——“非赞同毋纳税”原则 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的《权利法案》 政府财政权的控制历程:部分税收-军费支出- 拨款-陈述-王室年俸-王室收入-政府债务- 年度支计划报告-审计——……
政府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核心话题
推动政府预算产生与发展的真正力量 是什么?
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一个实践的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 财政制度的诞生地是英国,当今世界各国的 公共财政制度都可以溯源于英国。 英国公共财政制度是与政府预算制度相伴随 而形成和发展的,是在政府预算制度的直接 规范与约束下完成的,是以政府预算制度为 自己的基本制度形式的。 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史,也就是议会为控制 政府的“钱包”,即为控制政府财政而斗争 的历史。
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政府预算制度产生的特点
– 经济利益争夺的直接产物 – 政治势力较量的直接结果 –政府预算制度是议会对君主财政权剥夺的直接 结果 –政府预算制度直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
预算本身就是一个政治过程,就是一个公 共利益通过政治程序来选择的过程,就是 一个立法权对政府理财权制约的过程。
预算体制与财政体制相对应
中国的政府预算改革历程的特征与英国是否相似? –是否也是经济利益争夺的结果?真的是政府或财政部门 自觉的改革? –政府预算历程如何体现政治势力的较量? –一个研究话题:我国财政体制的稳定性研究(谢贞发)
政府预算制度的基本特征
计划性 归一性:全面预算 公开性: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法治性:依法理财
我国政府预算的改革历程
革命与改革的差别 我国财政公共化改革阶段 –自发公共化阶段:1978~1992年——摸着石头过河 –自为公共化阶段:1993~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 –自觉公共化阶段:1998~——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 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改革、预算收支科目 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