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园艺术(1)(1)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

池泉庭
• 奈良时期 • 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城北苑、西大寺后院离宫、 井手别业、佐保殿、紫香别业 等 • 一般都以水池为中心。水池有源有流,池中有岛屿洲渚,显示“川 景”、“海景”、“石组”的形象之类,水池的一面为厅堂,共余三 面种植花木,园林的规模不大,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之用,不能泛 舟,是早期池泉庭园的典型样式。
池泉庭
• 平安时期
• 皇家园林:神泉苑、冷然苑、淳和院、朱雀院 、嵯峨院、云林院
• 私家园林( 寝殿造园林):东三条殿、堀河殿、土御门殿及高阳院 • 中轴式,轴线方向为南北向。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 通,池北有广庭(露台),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寝殿平面 形式是较自由的非对称,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 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 和柳等植物,园游以舟游为主。 • 寺院园林(净土园林):法成寺庭园、法胜寺、平等院等 • 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但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 下来。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桥、水池、桥、岛、桥、金堂和 三尊石(指仿佛教的三座菩萨的石组)。
•
石
• 道路 • 石铺道路的两种做法亦归纳为若干程式: • 一、飞石道路,即用大小石不等的石块拉开间距散点铺筑,有直打、 大曲、二连打、三连打、二三连、三四连、雁挂、千鸟挂等程式。 ; • 二、敷石道路,用条石和块石相闯拼联铺筑,类似中国的“花街铺 地”,有飞石寄敷、鳞敷、霰敷、玉石敷、短册寄敷、切石敷、水纹 敷等程式。
日本大胆人体1艺术

三一文库()〔日本大胆人体1艺术〕*篇一:人体艺术图1*篇二:【女人的身体(一)】阴毛阴毛简介阴毛又称耻毛,是生长在人类外生殖器上、裤裆内和大腿内侧上的毛发。
虽然儿童在该部份也有长有稀薄的幼毛,"阴毛"这个名词一般指的是因为雄激素水平上升而引致的浓密卷曲的毛发。
当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时,外生殖器附近开始长出阴毛。
有的少女会对阴毛产生厌恶感,甚至感到羞耻。
其实这一部位之所以被称为"耻部",是因为这一部位羞于示人,每一个人都有,又有什么羞耻呢?欧美人就称这一部位为"维纳斯丘",听起来很美妙。
作用阴毛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为保护我们的身体而长出来的,阴毛能够吸收这些部位分泌出来的汗和粘液,向周围发散,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性生活时,它还能起到增加外生殖器处摩擦所引起的快感作用。
此外,阴毛还有保暖的作用,保护精子卵子正常生存温度!阴毛的作用除了是性征,亦可在性行为时减低急速移动产生的摩擦和痛楚,另外,人体阴部汗腺管较为粗大且?丰富,出汗量多,加上部位隐蔽,容易发生透气不良,阴毛的存在,可以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
不长阴毛是否影响性生活?阴毛是人体的第二性征之一。
一般来说,女孩子11-12岁、男孩子14-15岁,开始出现阴毛。
如果这时不长阴毛或阴毛稀疏,在医学上称为无毛症。
患无毛症的女子俗称"白虎",患无毛症的男子俗称"青龙",在旧社会流传"青龙、白虎不吉祥","患男克妻,患女克夫"等,纯是无稽之谈。
给患者精神上造成很大压力,甚至有人不敢谈恋爱。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青春期开始以后,由于雄激素的作用,使其阴部毛囊长出阴毛。
男性体内的雄激素是睾丸分泌的,女性体内也有一定量的雄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卵巢间质分泌的。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阴毛的有无和疏密,都与体内雄激素水平,以及阴部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程度有关。
日本的艺术(一)

装清水的水缸。
竹勺(把水从水缸里勺到茶釜)。
“枣子”(又名
“利休枣”),因 为形状像红枣,故 名。放置抹茶的木 制漆器,带盖儿。
陶 茶 如茶 罐 水 ,具 。 , 金代 火 铁表 点 釜着 燃 ,世 的 木间 火 竹的 炭 勺所 , ,有 土 水事 物 。 -
大唐 这 抹 应代 种 茶 禅。 吃 是 师南 法 一 传宋 也 种 入时 名 青 日, “ 绿 本经 末 的 。圣 茶 茶 一”叶 禅,粉 师起末 、于,
关 于 抹 茶
日本茶道历史 代表人物
荣西
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
之祖,也是日本的 “茶之祖”。
村田珠光
(1423-1502) 珠光被称为茶道的 “开山之祖”。正是 他把饮茶从游艺上升 为茶道。
武野绍鸥
曾师从当时最有名的 学者三条西实隆学习 “和歌道”。并从珠 光的门人处修习茶道。 他扰日本“和歌道” 中的素、净、雅思想 引入茶道,是茶道民 族化的一个重要人物。
因的据花 素角日道 产度本自 生和人中 了四自国 两季身传 、花的入 三草喜日 千的好本 个不、后 流同欣, 派等赏根 。
池坊立花
“池坊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
弟子约有100万人。池坊则成了日本花道的 代名词。 池坊的历史,就是插花的历史。 池坊插花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日 本花道的本源,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花道。 其发源可以追溯到隋代的佛教插花。
盛花
投入
自由花(じゆうか)
自由花也称“前卫花”是从上述“盛花投入”派生出 来的现代花形,所以自由花也可说是现代的“盛花 投入”。自由花没有立花和生花在花材等方面的种 种制约。各流派只要合乎本派的基本型,可以自 由地大胆创新,它的特点除了色彩本位与自然本 位外也很注意造型,是这三者结合起来的的有现 代化感觉的花形。
中外园林史-第10章--日本园林

冈山后乐园
鹿儿岛的仙岩园
2. 江户时代(1603 年—1867 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园林,完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形式,并且确立起来。从园主来看,表现为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的状态,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收敛,大型池泉园较少,小型的枯山水多见,反映了思想他移、流行时尚转变、经济实力下降等几方面的因素。
第10章 日本园林
目录
1
2
3
4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重 要 实 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3. 室町时代(1393 年—1573 年)室町时代,日本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到了室町时代,政治中心又回到了美丽的京都。由于财富和权力的扩大,统治阶级内造园的风气盛行。此时的造园技术发达,著名造园家辈出,不仅是在京都,在其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非常有艺术价值的园林作品。日本的造园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
日本庭园文化

禅宗庨园
枯山水庨园仅仅利用白砂不山石来发现庨 园癿主题。 山石表示瀑布,海岛。石组似龟则为龟岛, 竖向似鹤称为鹤岛。 白砂上带有砂纹代表江河流水。 夜里,白砂反射月光,肌理分明,立体感 枀强。庨园表情随时间而发化。
书院式庨园
书院式庨园形成于安土·桃山时代,日本结 束了百年乱战,推行发革。其建筑园林风格逐 渐摆脱了中国癿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癿书院 式风格。 书院式建筑指癿是武家癿宅邸风格,建筑 体量恢宏,造型华丽,此时癿庨园称为书院式 庨园。 ···多为池泉式
南庨:表现癿是大海 癿单纯和明了。设计 了一堆白砂癿小丑, 幵设有娑罗双树于庨 园西南角。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绅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 1450年)创建癿禅宗古寺。龙安寺位于日本癿京都,龙安寺庨园是日本 庨园抽象美癿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癿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 着青苔癿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规觉艺术収生重大革新癿时期,龙安寺是 著名癿枯山水庨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细指定为丐界文化遗产。
佛教思想石组
···三尊石组
···礼拜石组 ···坐禅石组 ···须弥山石组
祝福祈愿石组
···蓬莱山石组 ···龟岛、鹤岛石组 ···七亓三石组(奇数为阳,寓意吉祥) ···阴阳石组
风景石组
···瀑布石组
···护岸石组 ···群山石组
实用石组
···踏石 ···蹲踞石 ···铺路石
禅宗庭园
池泉·回游式:
大名庨
顾名思义,大名庨就是日本诸侯所见癿庨 园。是通过在平坦宽敞癿地方迚行名胜风景癿 再造。 通过园路同游同赏。 各地名胜癿一个缩影,类似于颐和园。力 求做到“丐间景色在一家”。
坪庨
利用房前屋后癿建筑之间癿空隒所创造。 其原本功能为提供采光和通风,具有功能 价值。
枯山水—日本造园艺术

枯山水—日本造园艺术
“枯山水”一般面积不大,很少有超过1000平方米的,所以大都叫“庭园”,而不是“园林”。
惟其小,便于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将每一细节做到极致。
在一些人眼里,把它看作是放大版的盆景,似乎也不为过。
江户时期以来,一些颇具禅学
园家在池泉园林里,僻一角,用“枯山水”的手法立石造园。
有“国师”之称的梦窗疎石(1275~1351)在1339年制作了徊游式池泉园京都西芳寺庭园。
在西芳寺西北面山腰指东庵前一块不大的地方,梦窗用白色砂砾耙出波纹,用几组天然岩石作为役石(角色石):坐禅石、须弥石、龟石、鹤石、蓬莱石等,创作了“洪隐山枯山水石组”,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早的“枯山水”范例。
稍后,在禅寺方丈庭院里用“枯山水”的手法造园的做法成为一时之兴,造园
家就是有很高修养的和尚,称“立石僧”。
这些僧人不仅绘画出色,而且创造性地将宋元泼墨山水画的一些技法和表现手段变相地移植到“枯山水”。
名震画坛的雪舟等杨(1420~1506)所作的山口县常荣寺、岛根县万福寺庭园很具代表性。
“枯山水”集大成者是江户时代的武将、茶道远州流的开山鼻祖、造园家小堀远州(1579~1647)。
中外园林史 第10章--日本园林

目录
1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2
日本园林的造园要素
3
日本园林的风格类型
4
日本园林的艺术特色
日本园林的发展历程
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园林(300 年—592 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 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 园系列。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 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 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的日 本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从活动上看,曲水宴 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 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该时期日本园林为古代宫苑园林,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 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1.掖上池心宫
2. 飞鸟时代园林(593 年—710 年) 此时期日本造园艺术水平较之大和时代有较大提升。技术源流上看,依 旧来源于中国并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上看,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 屿、桥梁和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 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是一致的,表明 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从类型上看,不仅 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已出现;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 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藤原宫内庭), 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植物的橘子和动物的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 登堂入室。苏我氏宅园是日本园林史上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 泉园。
近世园林
1. 桃山时代(1573 年—1603 年) 该时代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 枯寂的石庭和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 而武家园林中人的力量的表现却有所加强, 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 渐浓。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后来江户时代的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但是,皇家园林和 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这一时期持 续时间不长,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而 且从茶室露地的形态看来,园林的枯味和 寂味仍旧弥漫在园林之中,与中国明朝的 以建筑为主的诗画园林相比,显而易见的 是自然意味和枯寂意味重多了。
日本园林(池泉、枯山水、茶庭)

•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 枯山水很讲究置石,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底广预削,不作飞梁、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悬桃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
•
第2时期 时期
日本园林的类型
•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② 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③ 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第1时期 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时期
第2时期 时期
枯山水园林
• 枯山水的庭园形式最早出现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 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书《作庭 当中。 记》当中。我们看到的现存 枯山水” 的“枯山水”庭园是在室町 时代以禅宗寺院当中表达禅 宗思想的庭园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 来的。
枯山水与“禅宗” 枯山水与“禅宗”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 日本在飞鸟时代开始接受佛教,并派学生与工匠前往中国学习 艺术文化。13世纪时 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 世纪时, 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佛教的一支流派“禅宗”逐渐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在日本流行开来,为反应禅宗修行者的“苦行”以及“自律”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精神,日本开始摒弃池泉庭院转而摸索出了一种包含了“禅宗” 思想的简朴庭院———— 枯山水”庭院。 ————“ 思想的简朴庭院————“枯山水”庭院。
茶庭的造园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植物
中国园林分两种,一是对花木外形的欣赏,二是欣赏花木蕴涵的 文化。日本对苔草类植物情有独钟,在乔灌木方面也欣赏植物 的外在美,日本喜欢象征长寿的植物和能体现生命意义的植物。 中国分两种情况:一是季相美,显示四季不同的景观。二是植物 的空间审美,同其它造园要素搭配,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 日本重视春景和秋景,春赏樱花,秋赏红叶。樱花开在春季,只有 短暂的几天;红叶类植物因其在秋季显出血染的风采,因而深受 日本人的喜欢
京都龙安寺
京都西芳寺
桃山时代庭园总括
时代背景 古代遗制一扫,强固的封建体制, 宗教权威的否定,政治的绝对制度, 豪壮华丽之美一统天下 茶庭隆盛,鹤龟岛的蓬莱思想成为 主导地位,其它思想散见 茶庭,蓬莱庭园,坐视观赏式,池 泉式,枯山水式,回游式,大名式, 筑山式 利用巨石,水池小而深,筑山高而 多数,苏铁利用,大名庭园,寺院庭 园发展,蓬莱岛架桥等 感觉上石组荒野感,强烈,创作式 ,魄力感,不均衡等
思想背景 神仙思想(蓬莱与龟鹤) ,净土思想,禅宗思想
形式(地形分割) 种类 园,寝殿造庭园 寝殿造,阿弥陀堂 曲水宴,大和绘,绘卷物
平安时代后期,出现了一部日本乃至东亚造园史上最早的专著——《作庭记》, 作者橘俊纲。概述真是详细的记录了平安时代后期日本寝殿造庭院的形式及其造 园技术,对日本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以游览方式可分为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 以主要观景形式可分为池泉园、筑山庭、平庭; 以园林功能则主要有寝殿造庭院、净土庭院、枯山水、茶亭等;
筑山庭和平原
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
枯山水庭园
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上有文化的阶层—朝廷贵族、禅宗僧侣, 他 们热爱造庭,认为山水庭院有助于参禅。在质朴、空灵、通透的庭 院里吟 咏禅诗,观赏园景。禅僧们大都擅长园林设计,其中最具特色的要 数“枯山 水”造景艺术 。 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 、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 因而具 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四 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式样丰富,皇家讲究对称,私家园林讲求一定变化, 门窗花式多、雕刻装饰多,建筑密度较大。日本园林建筑多为 高台式,式样简洁,以不对称为主,门窗构件式样简洁,建筑密度 较小。 中日两国的建筑都可以分为主体实用性建筑、休闲性建筑、 附属建筑、建筑小品四类。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厅、阁、堂等 是私家园林主体建筑,皇家园林则是宫殿;日本古典园林以寝殿、 书院、金堂等作为主体建筑,茶室是茶庭的主体建筑。中国古 典园林中的休闲性建筑有亭、廊、榭等;日本古典园林中休闲 性建筑有钓殿、舟屋等。附属建筑在此指的是桥、围墙等。 中国园林有牌坊、影壁等,日本园林有石鸟居、石灯笼等。
庭园思想背景
庭园形式
手法特色
特征
京都二条城庭园是桃山时期代表建筑
茶庭:茶庭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渊源于茶道的兴起和盛行。 茶庭的的规模、内容和布局是按照茶道的要求和参加者的心理状态确定下来的。
日本传统园林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 纯和凝练。岛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在对有限景观的理解表达上,透 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对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化 情节,造成了日本景观设计的独特风格。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 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 其境的禅宗主旨。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 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平安时代净土庭院的标志性建筑:凤凰堂(阿弥陀堂)
幕府专政时代(1192-1867)
平安末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武士阶层--武家,并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 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夺取政权,并在镰仓东京附近建立“幕府”,自任将 军,开始了幕府专政的武家政治时期。 镰仓时代庭园总括
时代背景 庭园的背景思想 武家政治,武家气质,武家文化 神仙思想(蓬莱与龟鹤) ,净土思想 ,禅宗思想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 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 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 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龙安寺寺内景点有:矿石寺院,枯山水庭院,鸳鸯池,其中最著名的是矿石寺 院,不见一点泥土,由圆形和椭圆形的小石子铺成,其上摆有十五块岩石,无 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会有一块矿石隐藏。
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日本茶道以拂去俗尘而 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第一要义‚ 特别强调禅茶一如。茶叶虽然在汉末 已传入日本,但直到宋代,随着佛教禅宗和禅僧饮茶习尚的传入,饮茶才在日 本广泛流行。日本茶道即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 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桃山时代,艺术家干和休将禅 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 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
飞鸟时代的杰作-奈良法隆寺
奈良时代(710-794)
飞鸟末期的“大化改新”推翻了奴隶主大贵族的统治,正式确立以天皇为首的 封建制度,公元710年奠都平城京奈良。 奈良时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盛唐文化,先后派遣“遣唐使”十九次。 奈良时代庭园总括
思想背景
庭院形式
佛教思想(须弥山思想),神仙思 想(蓬莱与龟鹤 池泉,舟游庭园,自然庭园 池畔建筑高楼
飞鸟时代(592-710)
公元5世纪,居住在濑户内海的大和部落统一全国。大和的皇室和贵族奴隶主 的势力逐渐向其他地方扩张,形成以天皇,大贵族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史称 “飞鸟时期”。 飞鸟时代庭园总括
思想背景 形式
佛教思想,神仙思想(蓬莱与龟鹤) 池泉庭园雏形,自然庭园
建筑 种类
池畔旁有高楼 蓬莱庭,须弥山庭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 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 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 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
枯山水代表性实例龙安寺方丈南庭的枯山水
茶庭
桂离宫占地6.94 公顷,有山、有湖、 有岛。山上松柏枫 竹翠绿成荫,湖中 水清见底,倒影如 镜。岛内楼亭堂舍 错落有致。桂离宫 的主要建筑有书院、 松琴亭、笑意轩、 园林堂、月波楼和 赏花亭等。
龙安寺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 1450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 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 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 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 界文化遗产。
日本历史年表 上古时代:-592 古代:飞鸟时代(592-710) 奈良时代(711-794) 平安时代(794-1192) 中世:镰仓时代(1192-1333) 室町时代(1393-1573) 近世:桃山时代(1573-1603) 江户时代(1603-1867) 现代:明治时代(1868-1911) 大正时代(1911-1925) 昭和时代(1925-1988) 平成时代(1989-现在)
曲水宴等
建筑
种类
奈良时代庭园特点
早期池泉庭园的典型样式:
1、 一般以水景为中心。 2、水池一面为厅堂,其余三面为花木。 3、 园林规模不大,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之用。
平安时代(794-1192)
公元794年天皇将首都迁往奈良西南的平安京京都,开始了平安时期。 这时期,盛唐文化和汉地佛教文化影响仍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派“遣唐使” 。 平安庭园总括
室町时代
文化时代背景 前朝中国风,后期日本风,禅文化,文化地方活动
庭院思想背景
庭园形式及观赏形 式 庭园种类
禅思想,蓬莱思想,净土思想,须弥山思想
池泉庭园,回游庭园,枯山水(池泉式,平庭式),泮池, 坐视观赏式庭院 须弥山庭园,蓬莱庭园,净土庭园,禅庭,七五三庭园,石 庭,植栽庭
建筑 其他
禅院伽蓝配置,书院造,中国式 茶道与花道开始,山水墨画,禅画
庭园形式
舟游式池泉,舟游回游式池泉,回游 式池泉,蓬莱庭园,净土庭园,心字池庭 ,禅院畔池 水墨山水画
1.利用青石;2.水墨画画法应用于石 组;3.池泉由圆形→细长,洲浜式;4.舟 游→舟回→回游;5.书院造与瓢形池泉
其它
手法特征
京都西芳寺庭园(苔寺) 舟游式向回游式过渡 池泉式向前期枯山水过渡 净土庭园向禅宗庭园过渡
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 家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 意,佛意浓厚。靠园林本身塑造 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不同于 中国的宗教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一般地处中原或北 方,位高权重,显得庄重典雅、 华贵大方。面积规模大,山体高 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
二 审美意识
三 布局结构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大陆文 化影响之下的山与水共生的山 水型园林类型,亦或说是偏向 于山型的山水园。而日本古典 园林则是在海洋文化影响之下 的海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 也可以说是偏向于水型的山水 园。 中国园林选择以动游为主, 以路游为主;而日本园林则是 以静观为主,以舟游为主(虽然 在后来池泉式回游园有所发展, 但仍不失舟游特征)。步移景随 的路游是山型园林的特征,而 坐舟静观的舟游是水型的特点。
第四节.中日造园艺术之比较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同属于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以中国为代表的东 方园林,西亚,欧洲)的东方园林体系。东方人对大 自然 的态度是同自 然交朋友,在认识、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向自然索取。日本园林是在中国园 林直接影响下 发展 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在 日本园林方面的体现。然而,日本在受中国文化长期熏染和渗透的过程中, 也不断经过自身的历史过滤和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 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