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讲解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讲解

AB(s)
A+ + B-
离子浓度较高时:
Ksp = [A+][B-]
IP aA aB [A ] [B ]
I ↑, < 1, IP < Ksp
平衡移动方向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8-2-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1.分步沉淀
用一种沉淀剂,使溶液中的 几种离子先后沉淀出来的方法。
【例8-6】溶液中Cl-、CrO42-离子浓度均为 0.0010mol·L-1 , 若逐滴加入AgNO3溶液,试计算: (1)哪一种离子先产生沉淀? (2)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残留的第一
种离子的浓度是多少?
已知 Ksp,AgCl 1.81010, Ksp,Ag2CrO4 1.11012
2S S
Ksp = [Ag+]2 [CrO42-] = (2 S)2·S = 4S3
S
3
Ksp 4
3
1.121012 4
6.54105(mol L1)
SBaSO4 1.03 10 5 (mol L1)
结论
上一内容
相同类型,Ksp, S .
不同类型 , 不能用Ksp判断S 的大小.
生成 Mg(OH)2 沉淀,上述氨水中需含几克 NH4Cl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解:混合后
cMgCl 2

0.20 2
0.10mol L1
cNH3H2O 0.005mol L1
不产生Mg(OH)2 沉淀,则 IP < Ksp
cOH
Ksp cMg 2
返回
⑵ 沉淀完全 [Fe3+] ≤ 10-5 mol·L-1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溶解度表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微观过程。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让学生感知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

问题解决: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智慧共享。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沉淀的与溶解过程。

2. 评价策略: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和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考点二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及分析(含答案)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考点二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及分析(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及分析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知识梳理
1.两类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1)沉淀溶解平衡——浓度图像
①典型示例(以某温度下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为例)
②图中点的变化及分析
a →c曲线上变化,增大c(Br-)
d→c加入AgNO3(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a曲线上变化,增大c(A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处于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对数图像
图像分析
pM=-lg c(M) (M:Mg2+、Ca2+、Mn2+),p c(CO2-3)=-lg c(CO2-3)
横坐标数值越大,c(CO2-3)越小
纵坐标数值越大,c(M)越小
线上方的点为相应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线下方的点表示有相应物质的沉淀生成
线上的点为相应物质的饱和溶液
根据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计算相应物质的K sp
沉淀滴定曲线是沉淀滴定过程中构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与沉淀剂加入量之间的关
系曲线。

T℃,分别向10.00 mL 0.1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lg c(M)(M为Cl-或CrO2-4)与AgNO3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曲线L1代表与-lg c(Cl-) 与V(AgNO3溶液)的变化关系。

(2)T℃时,溶度积K sp(Ag2CrO4)= 4.0×10-12。

(3)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 mol·L-1的KCl和K2CrO4溶液,则曲线L2中N点向点Q上方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Mg(OH)2(s)溶解在氯化铵等酸性的盐溶液中: Mg(OH)2(s) + 2NH4+ = Mg2+ + H2O + 2NH3↑ (2)沉淀的生成(满足Qc > Ksp )
例1:将4×10-3mol·L-1的AgNO3溶液与4×10-3mol·L-1 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AgCl)= 1.8×10-10mol2·L-2 解:只有当 Qc > Ksp时,离子才能生成沉淀。混合后:
⑤ 滴定
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拿住锥形瓶颈,边滴边振荡;眼 睛要始终注视锥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⑥ 判断终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当看到滴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 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 ⑦ 滴定操作重复三次。
次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L)
数 (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1 2
3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
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
4、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 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
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
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
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解度,并计算饱和CaSO 4溶液中,非离解形式的Ca 2+的百分数。

解:%6.37%100101.91082.11082.1%%100%100]Ca [%)2(L mol 1082.1101.9200200]][SO Ca []CaSO )[1(633sp00200136sp 0sp242004=⨯⨯+⨯⨯=⇒⨯+=⨯+=⋅⨯=⨯⨯==⇒===⇒---+----+未解离形式未解离形式=水K s s s s K s K s s s ββ2. 已知某金属氢氧化物M(OH)2的K sp =4×10-15,向0.10 mol/L M 2+溶液中加入NaOH ,忽略体积变化和各种氢氧基络合物,计算下列不同情况生成沉淀时的pH 值:(1) M 2+离子有1%沉淀; (2) M 2+离子有50%沉淀;(3) M 2+离子有99%沉淀。

解:30.81000.2%)991(10.0104][])[3(45.71083.2%)501(10.0104][])[2(30.71001.2%)11(10.0104][])[1()1(10.0104][][104]][[6152715271521521522=⇒⨯=-⨯⨯===⇒⨯=-⨯⨯===⇒⨯=-⨯⨯==-⨯⨯==⇒⨯==--+---+---+--+---+pH M K OH pH M K OH pH M K OH x MK OH K OH M sp sp sp sp sp3. 考虑盐效应,计算下列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1)BaSO 4在0.10 mol/L NaCl 溶液中; (2)BaSO 4在0.10 mol/L BaCl 2溶液中。

解:1510SOBa 02242SO 2SOBa 2Ba 22L mol 109.23486.03746.0101.1]][SO Ba [3486.010.040000328.0110.02512.0lg 3746.010.050000328.0110.02512.0lg 10.0)110.0110.0(21)I 1(242242422----+⋅⨯=⨯⨯=⇒⋅====⇒⨯⨯+⨯⨯=-=⇒⨯⨯+⨯⨯=-=⨯+⨯⨯=-+--++s K K s spsp γγγγγγ1810SOBa 0spsp 242242SO 2SOBa 2Ba 22L mol 109.12225.02565.010.0101.110.0]][SO [Ba ]SO [,10.010.0]Ba [2225.030.040000328.0130.02512.0lg 2565.030.050000328.0130.02512.0lg 30.0)120.0210.0(21I )2(242242422----+-+⋅⨯=⨯⨯⨯=⇒⋅==⋅==≈+==⇒⨯⨯+⨯⨯=-=⇒⨯⨯+⨯⨯=-=⨯+⨯⨯=-+--++s K K s ss γγγγγγ4. 考虑酸效应,计算下列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1) CaF 2在pH=2.0的溶液中; (2) BaSO 4在2.0 mol/L 的HCl 中; (3) PbSO 4在0.10 mol/L HNO 3中;(4) CuS 在pH=0.5的饱和H 2S 中([H 2S] ≈ 0.1 mol/L ) 解:13322441132a a sp 2a a 2-2sp a aF F -L mol 102.110106.6106.64107.2)][(4 )2][(]][F [Ca 2][][F )1------++++⋅⨯=⎪⎪⎭⎫ ⎝⎛+⨯⨯⨯⨯=+⨯=⨯+⨯==⨯+=⨯=--H K K K s s H K K s K sH K K c δ142102sp 2242sp 22-24L mol 105.1101.1200201 200]][SO Ba [ 2000.21010][SO )2----+--⋅⨯=⨯⨯=====+⨯=K s s K ss1428122-24L mol 102.4106.111 11101010][SO )3------⋅⨯=⨯⨯==⨯+=s ss1152236362222sp 2225.05.07157157-22-2L mol 105.6102.9 106 106102.9]][S [Cu 102.91010103.1101.7103.1101.7103.11.0][S ]H []H [)1.0(][S )412121-------+-⨯-------++⋅⨯=⨯⨯=⨯=⨯⨯==⨯=+⨯⨯+⨯⨯⨯⨯⨯⨯⨯=⇒++⨯+=s s K K K K K K s a a a a a5. 计算BaSO 4在0.010 mol/L BaCl 2 - 0.070 mol/L HCl 中的溶解度。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基础化学课件)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基础化学课件)

(1)直接滴定法( 测Ag+)
在酸性介质中,铁铵矾作指示剂,用NH4SCN标准溶液滴定 Ag+,当AgSCN沉淀完全后,微过量的SCN-与Fe3+反应生产血 红色配合物指示终点的到达:
Ag+ + SCN-
AgSCN↓(白色)
Fe3+ + SCN- = [FeSCN]2+(血红色配合物)
(2)返滴定法(测卤素离子)
FeSCN2( 淡棕红色) Fe3 SCN AgCl SCN AgSCN (白色) Cl
措施: 加入AgNO3后,加热(形成大颗粒沉淀)
加入有机溶剂(硝基苯)包裹沉淀以防接触 测I-时,预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措施:先加入AgNO3反应完全后,再加入Fe3+ 适当增大指示剂浓度,减小滴定误差
[Fe3+]=0.2 mol/L,RE%<0.1%
➢适用范围: 返滴定法测定Cl-,Br-,I-,SCN- 选择性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一、银量法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1)配制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可以用符合基准试剂要求的硝 酸银直接配制。但市售的硝酸银常含有杂质,如银、氧化银、 游离硝酸和亚硝酸等,因此需用间接法配制。 (2)标定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可用莫尔法标定,基准试剂为 氯化钠,以铬酸钾为指示剂,滴定到溶液呈现砖红色即为终点。
Ag (剩余) SCN AgSCN (白色) Ksp 1.11012 SP:Fe3 SCN FeSCN2( 淡棕红色)
➢滴定条件: A.酸度:稀HNO3溶液
防止Fe3+水解和PO43-,AsO43-,CrO42-等干扰 B.指示剂:[Fe3+]≈ 0.015 mol/L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基础化学课件)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基础化学课件)

沉淀溶解平衡
任何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或多或少的溶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 在的,但其溶解的部分是全部解离的。
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和溶解产生的离子之间 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和 沉淀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一 种动态的多相离子平衡,可表 示如下:
Ba2+(aq) + CO32-(aq)
Mg(OH)2(s)+ 2H+ = Mg2+ + 2H2O
K
[Mg2+ ] [H ]2
[Mg2+ ][OH ]2 [H ]2[OH ]2
K
sp
[Mg(OH)2
(
K
w
)2
]
5.61
1016
CaCO3(s) + 2H+ = H2CO3 + Ca2+
K
[Ca
2+ ][H2CO3 [H+ ]2
]
[NH
4
]2 [OH
]2
/
[NH3
]2
Ksp[Mg(OH)2 ]
[
K
b
(
NH
3
H
2O)]2
转化平衡常数K越大 , 难溶物越易溶解于酸。
例: 今有Mg(OH)2和Fe(OH)3沉淀各0.1mol,问需1L多大浓度铵盐
才能使之溶解? Ksp(Mg(OH)2)=1.810-11 Ksp(Fe(OH)3)=410-38
溶度积规则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 mAn+(aq)+nBm-(aq) 离子积:(任意状态,以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指数
的离子相对浓度的乘积)

8.沉淀

8.沉淀
2+ Ni pH 解: 不产生沉淀的最大
5 ´10 16 [OH ]Ni 2+ 7.07 ´108 0.1 pOH lg 7.07 ´108 7.51 pH 14 7.51 6.85

Fe3+ 沉淀完全的最小 pH [OH- ]Fe 3+
39 2 . 8 ´ 10 12 3 6 . 5 ´ 10 105
0 2x
0.010 0.010+ x
(2x) 2 (0.010+ x) Ksp 1.1´1012
x很小 0.010 + x 0.010 6 x 5.2 ´ 10
0.010mol L K 2 CrO4 中 S 5.2 ´10 mol L
纯水中 S 6.5´10 mol L
12
6.5 ´10
5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 Ksp大的 S 也
大。 ·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溶度积比
较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Ksp (AgCl) > Ksp (Ag 2CrO 4 ) S (AgCl) < S (Ag 2CrO 4 )
例: BaCO3 (s)
Ba (aq) + CO (aq)
3CuS(s) + 8HNO3 (aq) 3Cu(NO3 ) 2 (aq) + 3S(s) + 2NO(g)+ 4H2O(l) S
2
HNO3
S(s),c(S ) ,Q ,Q< Ksp
2
5) 氧化—配位溶解:
53 K sp (HgS) 6.4× 10
3HgS(s) + 12HCl(aq) + 2HNO3 (a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沉淀溶解平衡一判断题1一定温度下,AgCl的饱和水溶液中,[c(Ag+)/c]和[c(Cl-)/c]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2任何AgCl溶液中,[c(Ag+)/c]和[c(Cl-)/c]的乘积都等于K(AgCl)。

()3K(MgCO3)=3.5⨯10-8,这意味着在所有含MgCO3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3.5⨯10-8()4Ag2CrO4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AgCrO4)=4[c(Ag+)/c]2·[c(CrO42-)/c]。

()5Mg(OH)2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Mg(OH)2)=[c(Mg+)/c]·4[c(OH-)/c]2。

()6难溶电解质的K是温度和离子浓度的函数。

()7已知K(ZnCO3)=1.4⨯10-11,K(Zn(OH)2)=1.2⨯10-17,则在Zn(OH)2饱和溶液中的c(Zn2+)小于ZnCO3饱和溶液中的c(Zn2+)。

.......................................................................... ()8将含有Ag+的溶液与另一含有CrO42-的溶液混合后,生成了Ag2CrO4沉淀,此时溶液中c(Ag+)=4.7⨯10-6mol·L-1,c(CrO42-)=5.0⨯10-2mol·L-1,则K(Ag2CrO4)=1.1⨯10-12。

()1NaCl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但将浓盐酸加入到它的饱和溶液中时,也可能有固体析出,这是由于Cl-的同离子效应作用的结果。

()2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大。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4CaF2在稀HNO3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5MgF2在MgCl2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6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入越多,其离子沉淀越完全。

................................. ()7已知K(AgBrO3)=5.5⨯10-5,K(Ag2SO4)=1.4⨯10-5。

AgBrO3的溶解度(mol·L-1)比Ag2SO4的小。

()8已知难溶强电解质MB2的溶解度为7.7⨯10-6mol·L-1,则K(MB2)=4.5⨯10-16mol·L-1。

()9已知298K时,K(Mg(OH)2)=1.8⨯10-11,则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7⨯10-4mol·L-1。

()10已知298K时,K(BaSO4)=1.1⨯10-10,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3.3。

若将1.0⨯10-3molBaSO4溶于10L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未溶解的BaSO4的质量为0.21g。

()11溶度积规则的实质是沉淀反应的反应商判据。

()12把AgNO3溶液滴入NaCl溶液中,只有当c(Ag+)=c(Cl-)时,才能产生AgCl沉淀。

()13已知K(BaSO4)=1.1⨯10-10,如将10.0mL0.10mol·L-1BaCl2溶液与30mL0.0050mol·L-1Na2SO4溶液混合,则有BaSO4沉淀生成。

()14已知K(CaSO4)=9.1⨯10-6,将50mL0.014mol·L-1CaCl2溶液与250mL0.25mol·L-1Na2SO4溶液混合,则有沉淀生成。

()15将0.10mol·L-1CaCl2溶液与等体积0.20mol·L-1HF溶液混合,生成CaF2沉淀,此时溶液中c(Ca2+)为c1。

如将0.10mol·L-1CaCl2溶液与等体积0.80mol·L-1HF溶液混合,生成CaF2沉淀后溶液的c(Ca2+)为c2,则c1>c2。

()16所有难溶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值必定都大于7。

()17因为Al3+易水解,所以不能根据[c(Al3+)/c]·[c(OH-)/c]3>K[Al(OH)3]来判断Al(OH)3沉淀的生成。

()180.10mol·L-1Fe3+在水溶液中开始沉淀时,其pH值必定大于7。

()19当溶液的pH值为4时,Fe3+能被沉淀完全。

()19a根据ZnS、CdS的标准溶度积常数不同,利用调节溶液pH值的方法,可将ZnS、CdS 混合物中的Zn2+、Cd2+分离开。

()20所有难溶的金属硫化物,都可以用调节pH值的方法,将相应的金属离子分离开。

()21在分步沉淀中,当第一种被沉淀的离子浓度c≤1.0⨯10-5mol·L-1,而第二种离子还没有生成沉淀时,可称其为两种离子能被分离开。

()22在某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可与同一沉淀试剂作用。

在此溶液中逐滴加入该沉淀试剂,则K小的难溶电解质,一定先析出沉淀。

()23在含有Ca2+、Mg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F溶液,首先有CaF2沉淀析出,则K(CaF2)<K(MgF2)。

()24CaF2在0.4mol·L-1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25AgBr(s)在0.1mol·L-1KBr中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而在0.1mol·L-1KNO3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大。

()26利用沉淀转化可使某些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物质转化为可溶于酸的物质。

()27在沉淀转化中,只能是溶解大的难溶物质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难溶物质。

()二选择题1BaSO4(s)和BaCrO4(s)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近似相等,由BaSO4(s)和BaCrO4(s)各自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SO42-和CrO42-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SO42-)≈c(CrO42-);(B)c(SO42-)>c(CrO42-);(C)c(SO42-)<c(CrO42-);(D)无法判断。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AgCl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B)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标溶度积常数;(C)标准溶度积常数大者,溶解度也大;(D)用水稀释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时,AgCl的标准溶度积常数不变。

3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均不变;(C)K(AgCl)增大;(D)AgCl的溶解度、K均增大。

4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

(A)c(Ba2+)=c(SO42-);(B)c(Ba2+)=c(SO42-)=[K(BaSO4)]1/2;(C)c(Ba2+)≠c(SO42-),[c(Ba2+)/]·[c(SO42-)/]=K(BaSO4);(D)c(Ba2+)≠c(SO42-),[c(Ba2+)/]·[c(SO42-)/]≠K(BaSO4)。

5在AgN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达平衡时()。

(A)c(Ag+)=c(Cl-);(B)c(Ag+)=c(Cl-)=[K(AgCl)]1/2;(C)c(Ag+)≠c(Cl-),[c(Ag+)/c]·[c(Cl-)/c]=K(AgCl);(D)c(Ag+)≠c(Cl-),[c(Ag+)/c]·[c(Cl-)/c]≠K(AgCl)。

6在Ag2CrO4饱和溶液中,加入K2CrO4固体,平衡时()。

(A)c(Ag+)=2c(CrO42-);(B)c(Ag+)=2c(CrO42-),[c(Ag+)/c]2·[c(CrO42-)/c]=K(Ag2CrO4);(C)c(Ag+)≠2c(CrO42-),[c(Ag+)/c]2·[c(CrO42-)/c]=K(Ag2CrO4);(D)c(Ag+)≠2c(CrO42-),[c(Ag+)/c]·[c(CrO42-)/c]=K(Ag2CrO4)。

7在难溶电解质M2B的饱和溶液中,c(M+)=x mol·L-1,c(B2-)=y mol·L-1,则K(M2B)等于()。

y)。

(A)x2·y;(B)x·y;(C)(2x)2·y;(D)x2·(128将PbI2固体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c(Pb2+)=1.2⨯10-3mol·L-1,则PbI2的K为:()。

(A)6.9⨯10-9;(B)1.7⨯10-9;(C)3.5⨯10-9;(D)2.9⨯10-6。

9将PbCl2固体溶于水得到饱和溶液,c(Cl-)=3..2⨯10-2mol·L-1,则PbCl2的K为()。

(A)6.6⨯10-5;(B)1.6⨯10-5;(C)5.1⨯10-4;(D)1.3⨯10-4。

10在Ca 3(PO 4)2的饱和溶液中,已知c (Ca 2+)=2.0⨯10-6mol ·L -1,c (PO 43-)=1.58⨯10-6mol ·L -1,则Ca 3(PO 4)2的K 为()。

(A)2.0⨯10-29;(B)3.2⨯10-12;(C)6.3⨯10-18;(D)5.1⨯10-27。

11对于难溶电解质A 3B 2,在其饱和溶液中c (A 2+)=x mol ·L -1,c (B 3-)=y mol ·L -1,则K (A 3B 2)=()。

(A)(3x )3·(2y )2;(B)(x /2)3·(y /3)2;(C)x ·y ;(D)x 3·y 2。

12在难溶电解质A 2B 3的饱和溶液中,c (A 3+)=x mol ·L -1,c (B 2-)=y mol ·L -1,则K (A 2B 3)=()。

(A)(2x )2·(3y )3;(B)x 2·y 3;(C)(x /2)2·(y /3)3;(D)(2x )3·(3y )2。

13对难溶电解质A m B n 来说,下列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K =[mc (A n +)/c ]m ·[nc (B m -)/c ]n ;(B)K =[c (A n +)/c ]·[c (B m -)/c ];(C)K =[c (A n +)/c ]m ·[c (B m -)/c ]n ;(D)K =[nc (A n +)/c ]m ·[mc (B m -)/c ]n 。

14已知K (PbI 2)=7.1⨯10-9,则其饱和溶液中c (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