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科学技术》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历史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历史完整版【导学案】《历史》九年级上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工具;3. 理解历史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关系;4. 培养历史思维,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导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主要内容;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3. 历史发展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的关系;4.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三、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引入问题你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什么了解?历史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解决问题】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记录了人类的经验和成就。
它不仅告诉我们过去发生的事件,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现在和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导学活动二】组织学习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它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元素。
历史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历史研究主要包括史料搜集、批判性阅读、历史考证、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
另外,历史学家常常使用各种历史工具,比如时间轴、地理地图、文献资料等辅助研究。
3. 历史发展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的关系个体的生活和选择会受到历史的影响,而历史则是由个体共同构成的社会形成的。
时代的演进也会推动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4.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历史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则有助于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人类智慧。
【导学活动三】拓展思考1. 列举一下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阐述为什么?2. 以你们班级为研究对象,试着分析一下你们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3.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四、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工具,了解了历史与个体、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九上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复习学案@@@【能及要求】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卡尔.本次发明内燃机和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理清时序,知识整合】第二次工业三国同盟、萨拉热一战开始一战结束革命开始三国协约建立窝事件(1914.7)(1918.11)(19世纪70年代)(1914.6)卡尔.本次莱特兄弟凡尔登战役美国对德国投降发明汽车发明飞机(1916)德宣战(1918.11)(1885)(1903)(1917)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影响:(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间:1914—1918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考点梳理,随点巩固】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标志是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篇一: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第1课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课堂导入: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
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人类的出现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二、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
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
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人类是: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七课导学案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缩短
D.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3.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原子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
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C.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D.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分工越来越细,联系越来越密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一、老师点拨,释疑解惑。
1、自主学习点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讲解;对各学习小组总结的知识网络结构进行重审,并进行表扬肯定。
2、探讨学习点拨:在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后,老师对学生的探讨结论进行点拨评价,肯定学生得出的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正确的思路和观点。
2、全班归纳总结探讨成果。
学习小组组长展示本学习小组的探讨成果后,全班学生再次进行讨论交流,有班长总结整理讨论结果。
归纳总结
【点拨升华】
(10分钟)
【自主学习反馈纠错释疑】略
【师生交流、探讨点拨】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地点:美国。发生的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核心:电子计算机。标志:信息时代。科技成果:互联网、宇宙飞船(宇宙卫星)、克隆技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航天技术B电子计算机C原子能技术D生物工程
4.生物工程是在下列哪几个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①分子生物学②遗传学③细胞学④微生物学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教案设计初中历史科学技术教案设计是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历史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理解并评估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发展历史和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教案。
我们需要考虑授课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初中学生通常对历史科学技术不太感兴趣,因此教学应该使他们了解到这些领域的应用和必要性。
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着手,通过生动活泼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技术领域,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对于教案的制定,需要细致地考虑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合理地组织课程内容,使其更加连贯。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应用课程知识。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剖析、引导式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应用。
教师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组织的灵活性和课堂交流的渠道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通过课堂交流的渠道,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对于学生的作业、考试和评分等问题,要做出及时、公正、合理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教育体系。
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帮助。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教案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知识的覆盖面。
通过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探索更多的天地。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全册导学案目录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2-23课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思考探究人类怎样形成?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原始社会怎样解体?明确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自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一、人类起源问题上的科学发展。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发表了《》一书,探索了的规律,阐明的发展过程,向发起勇敢的挑战。
2、英国教授首次提出的观点。
二、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的祖先:洲南方。
2、产生时间:距今约年前。
3、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1)南方古猿属于(2)“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和使用4、世界上的主要人种:(1)三大人种:、、(2)现代人种差异出现的时间:(3)划分人种差异的依据:(4)人种差异的形成原因:三、氏族社会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社会。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科学技术大发展》导学案
《科学技术大发展》导学案
技术
4、2000年,世界第一只提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
这一成就属于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原子能领域
B、计算机领域
C、生物工程领域
D、航天技术领域
5.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他们共同的影响是()
A、大机器生产迅速发展
B、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紧密
C、促进经济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导致国家间的矛盾激化
6、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嫦娥奔月太空中的宇航员
⑴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⑵这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重大突破?(至少写出两项)
⑶试举例说明科技革命对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4)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自己?
提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科教兴国”战略应常抓不懈。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教
学
反
思。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__ 世纪__ 年代。
2.标志:人类在__ 、__ 、__ 、__ 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计算机领域:__ 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又使人类进入__ 社会。
4.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工程中的__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不仅涌现出大量的__ ,而且大大加快了__ 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__ 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__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几种技术的革命。
(3)__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__ 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__ 空前发展。
(2)进一步引起了__ 和__ 的变化。
(3)推动了__ 的多极化。
【合作导学】【问题1】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问题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为什么?【分层导练】一、选择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20~30年代B.40~50年代C.60~70年代D.80~90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是()①原子能②电子计算机③生物工程④航天技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这场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原子能的广泛应用B.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克隆技术的广泛使用4.对待克隆技术,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坚决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强管理D.全面发展5.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壁垒森严D.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二、连线题把下面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导学案及试题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兴起(1)时间:世纪年代以来。
(2)标志: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内容(1)计算机技术①地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计算机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②影响:人类由此进入的社会。
(2)生物工程①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
②作用: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服务。
③成就:尤为引人注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影响(1)推动空前发展。
(2)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巩固训练: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晚期2、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克隆技术D、飞机制造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B、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使用C、航天技术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广泛使用4、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6、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天,我们可以外出旅游,其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明的有()①乘坐火车②通过上网查阅资料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7.材料解析题:材料一:2001年11月20日,美国一家世界最大的药房——信息时代药房问世。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1、兴起①时间: _______ ②发源地:__________ ③思潮:____________2、性质: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①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作品内容为,被誉为。
②达·芬奇:人,最大的成就是。
代表作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精神。
③莎士比亚:人,代表作有、等,其作品特点是。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二、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2、代表人物:①哥伦布:人,年受王室的资助开始航行,其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等地,把当地居民称作人,意思是。
②其他航海家还有、、、。
其中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3、影响:【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文艺复兴兴起于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法国2.文艺复兴是由()掀起的A.地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3.文艺复兴兴起时中国正处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但丁B.达·芬奇 C.莎士比亚D.拉斐尔5.右图是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画,这幅名画是A.《神曲》 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D.《哈姆雷特》6.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A.绘画B.雕塑 C.数学D.力学7.下列作品不属于莎士比亚的是()A.《威尼斯商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最后的晚餐》 D.《哈姆雷特》8.最早探索新航路的国家是A.意大利英国 B.英国西班牙 C.西班牙葡萄牙D.英国法国9.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10.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用一句话概括)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和。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科技的长足进步导学案(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
第三课科学的长足进步【阅读与思考】①读:P15——P19 熟读课文,记住课本上的图片、主要事迹②思:深呼吸——想一想——刚刚读过的课文——能记住多少?③练:《导学案》中的“填空题”;《课堂作业》中的“选择题”。
【交流与研讨】①小组长召集: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收获与疑惑;②小老师主持:收集本组经过讨论都不会做的习题,向任课老师报告;③任课老师释疑:全班都不会做的讲台上讲;个性问题在巡视中进行点拨。
【巩固与提高】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是对自然界的探求和认识,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科学和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一:近代社会三大科学家概况二:科学家成才的启迪1:刻苦钻研品质2:质疑创新意识3:科学探索精神【学习与运用】艾萨克·牛顿( 1642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中文名: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外文名: Charles Robert Darwin国籍: 英国出生地: 普雷斯顿 出生日期: 1809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882年4月19日 职业: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毕业院校:剑桥大学 信仰: 唯物主义主要成就: 创立生物进化论 皇家奖章(1853年) 沃拉斯顿奖章(1859年) 科普利奖章(1864年)代表作品: 《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 血型: O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2.12—1882.4.19),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历史学科导学案.13
学科:历史课题: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编制人:审核:时间:一、学习目标:1、了解纸的发明,知道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2、识记秦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通过《九章算术》,了解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学习重难点:1、秦汉的科技成就。
2、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三、学习内容:(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通常用_______和_______做书写材料。
2、西汉前期,人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纸。
3、东汉时期,______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用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做造纸原料造纸,扩大了,降低了,同时又提高了。
后人把这种纸称为_________。
(二)“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1、张仲景是________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____________》一书,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奠定了__________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_”。
2、华佗擅长______和___________。
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_”,减轻了病人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三)《九章算术》1、成书于时期的《周髀算经》,率先提出了几何学中的一个特例,即“勾三、股四、弦五”,这比西方早了约500年。
2、汉代出现的“”,已经具备了珠算的雏形,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3、《九章算术》成书于_________ 时期,它总结了_______ 到________ 的数学成就。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__________ 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四、合作探究:列举:秦汉时期,我国在数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五、达标训练:1.纸最早出现于 ( )A.西汉前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2.(月考高频题)下列书写、铸刻材料出现的顺序是()①竹木简、帛②龟甲、兽骨③青铜器④陶器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④②③①3.(易错题)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4.(学科内综合题)连线题:将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联系起来蔡伦地动仪张仲景改进造纸术张衡麻沸散华佗《伤寒杂病论》5.东汉时期的一位病人,他有可能接受的医疗方法有()①医生依据《伤寒杂病论》治病原则②医生依据《本草纲目》开药方③动手术前使用麻沸散④会使用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探究题)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教案_15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及国际经济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2.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具体表现?3.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影响?二、导入新课:由P103“信息时代药房”导入。
三、学习新课:(一)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二)自主学习1.自学指导(1)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吗?(2)前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3)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有何规律?(4)注意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2.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合作交流与探究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2.出示“想一想”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为什么迅速发展?3.出示“想一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成就。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并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影像资料。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你是怎样利用这一成果的?并指导学生适度上网。
)(过渡)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引申到克隆技术。
4.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出示“小知识”补充克隆技术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简介
这份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历史课本的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历史知识。
导学案是一种辅助教学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和课后复时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内容。
使用方法
- 在每一单元开始研究之前,学生可以先阅读对应单元的导学案,了解本单元将要研究的主要知识点和研究目标。
- 导学案中会提供一些问题或任务,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前尝试回答或完成这些问题或任务,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帮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知识。
-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 在课后复时,学生可以重温导学案中的问题和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帮助记忆并提升理解能力。
导学案的结构
每个单元的导学案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 单元主题和研究目标: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研究重点。
2. 词汇预:列出本单元中将要研究的重要词汇,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
3. 预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单元即将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阅读任务:给出一些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信息。
5. 思考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相关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
总结
导学案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辅助教学材料。
希望通过使用这份整理好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整理第一章:古代中国与世界1.1 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背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异族的入侵与融合: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全国性政权的建立:秦统一六国、汉朝的疆域扩张1.2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 封建制度:君权神授、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学说与尊孔思想的历史地位- 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第二章:中世纪中国与世界2.1 中世纪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文化传统- 隋唐的政治制度变迁:科举制度的建立- 历史文化转型:文化、诗词、绘画等的繁荣- 东亚地区的交流与影响:唐宋时期的丝绸之路2.2 中世纪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变革- 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农田水利工程与土地兼并- 都市经济的兴起与商业发展:市集、商人与纸币- 社会结构的演变:士农工商四民的地位变动第三章:近代中国与世界3.1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 清朝的政治危机与外族入侵:鸦片战争的爆发-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割地: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新文化运动与政治思想的转型:民主与科学的追求3.2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西方技术的传入与产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与工业化- 旧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冲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中国近代教育与科技的兴起:儿童教育、育、报纸与杂志第四章:现代中国与世界4.1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与思潮冲击-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的成立与全国性革命的探索- 宪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4.2 现代中国的工农经济建设与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农业与工业:土地改革与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第五章:当代中国与世界5.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与决策- 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与决策的形成与实施-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回归- 战后国际局势与中国的外交政策调整5.2 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主要经济措施-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实践与成就- 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导学案(全册)的整理大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导学案)设计者:赵刘强 研究人员:罗中安 黄文华 兰竹溪 审定人:赵刘强学习目标: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其作用。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的转折、德日投降、二战的影响.学习难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知识链接: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为什么会屡屡得手?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时间、标志.2、雅尔塔会议:目的、时间、参与国家及人物、内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双方、意义(2)诺曼底登陆:时间、双方、意义。
(3)德国投降:时间、意义。
(4)日本投降:背景、时间、意义.(5)二战的影响。
思考探究: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2、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3、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 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5、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7、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知识梳理:(自己动手,采用你最拿手的方式来整理本课的知识提纲)华盛顿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胜利二战胜利达标测试: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转折点开辟第二战欧洲战场结二战结束 称尔塔会A。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教学设计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逻辑思路,把握作者立场和态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具体内容,把握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论述类文本严密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给后人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逻辑思路,把握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不同论证方法的论证效果。
教学难点:品读论述类文本严密准确,逻辑性强的语言,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情怀。
三、教材简析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本书是这部巨著的第六卷第一分册,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植物学的萌芽、植物语言学、文献及内容、救荒食用植物的研究以及为人类服务的植物和昆虫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适于科学史工作者、生物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阅读。
该书全部内容采用李约瑟博士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关作品和资料。
李约瑟博士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此书以其独特风格,对我编著的、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精彩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爱国需要读史。
鲁迅先生说:“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研讨英国李约瑟院士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首百余年前世纪之交的甲午(1894年)之战,中国惨败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手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梳理】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
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A.拉美人民不满殖民者的掠夺B.受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D.新航路的开辟2.“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导学案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走进信息时代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了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温故互查
我知道人类的工业文明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1、同学们,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成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谁来说说电脑都可以帮我们干什么?
2、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你知道它是怎么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三、合作交流,我参与。
1、请同学们结合12页的插图,分享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小组间讨论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更加快捷的服务?
2、你来构想一下,未来的互联网还能帮我们做些什么?
四、小组展示,我争先。
结合课本13页的资料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并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扎实有效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呢?
五、拓展延伸
结合14页的资料谈谈你对克隆人有什么观点?你知道中国卫生部对克隆人的问题是怎样表态的吗?。
初中历史科技教案
初中历史科技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2. 掌握古代科技在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古代科技在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能够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手绘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有关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
2. 班上的学生收集好古代科技的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
2. 学习和讨论:教师介绍古代科技在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3. 活动:分组讨论,每组学生分享一个古代科技发展的案例或故事,并谈谈该科技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4. 总结: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古代科技发展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影响和意义。
5. 拓展: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古代科技,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的发展动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古代科技在各个领
域的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科技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发展的探索,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科学技术
主备人:王志军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埃及太阳历、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阿基米德。
2、列表格分类记录古代西方科技成就,培养归纳知识、整理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3、认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科技产生的原动力,劳动人民的实践和总结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沃土;学
习科学家们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古代埃及太阳历、阿基米德的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历法:古代埃及太阳历
1、来历(创制):公元前数千年,埃及人在的基础上创制。
2、演变:初为,后改。
3、地位:,。
数学:欧几里得
1、简评:,。
2、成就:著成《》,价值:。
综合科技:阿基米德
1、简评:,。
2、主要成就:发现原理、;
发明机械、、。
(二)合作探究
1、请仔细阅读教材P59小字和P60“阅读与思考”部分,回答:
⑴古埃及的太阳历与儒略历、公历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⑵公历有何长处?除公历外,你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历法?
⑶古埃及太阳历等历法的研究与发展说明了科技发明的原动力和科学知识产生的沃土分别是什
么?
2、你认为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请列表归纳古代世界三大代表性科技成就。
(国别、类别、发明、人物、地位或价值)
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什么人创制的?()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
2、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的科学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几何原本》
3、“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这句名言应该是下面哪位科学家说的?()
A、欧几里得
B、阿基米德
C、亚里士多德
D、祖冲之
填空题
4、古代埃及人在应用科学领域中成绩卓然,其中以影响最大。
5、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几何学鼻祖。
6、阿基米德所发现的原理和定律等为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据普罗克洛斯(约410~485)记载,托勒密王曾经问一个人,除了他的《几何原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学习几何的捷径。
这个人回答说:“在几何里,没有专为国王铺设的大道。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这个人”是谁?
②《几何原本》在世界数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拓展提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把王冠(希耶隆二世的金王冠)放在盛满水的盆中,量了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发现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
从而确定王冠中掺有银子。
材料二:公元前214年,当罗马的舰队和陆军逼近叙拉古城时,许多又大又重的石头以飞快的速度投向敌人的陆军,而一些粗梁则撞沉了敌人的军舰,有的军舰还被一种起重机式的机械抓吊到空中,掀翻过来,或摔在岩石上,掉入海里,连人带船粉身碎骨。
请问:
⑴材料一中检测出金王冠中掺了银子是根据物理学的什么原理?
⑵材料二中抗击罗马人进攻的武器是运用什么原理制造的?
⑶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家的事迹?你认为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四、学后记(或教后记)学生从学习行为、态度、内容上反思,教师写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