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学案

合集下载

3 1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 1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气》第一节水循环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水循环的环节、过程和类型等,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另外,水是生命的摇篮,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的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观:学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水循环的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三个水循环的类型,能简单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图,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水资源的危机意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的差异,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学情分析1.学段特征:高一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且思维活跃,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习惯接受式的学习,因此通过实验与案例探究,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逻辑思维有所提高,并且经过前期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积累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地理素养,能够对水循环各环节与地理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并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但学生层次不一,接受层度不尽相同,同时本节课内容较多,通过水循环引发出对应内容,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学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学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学案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说出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知道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能够说出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自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自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自学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Ⅰ.教材助读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补充案例1:补给关系为: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补给关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的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

②陆地循环(内陆循环):陆地水蒸发或植物蒸腾、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降水。

意义:对水资源更新有一定作用,但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

3.1 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3.1 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从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的角度,说出水循环的概念2、画出水循环示意图3、列举归纳水循环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教学难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研学流程】【学】通过阅读课本P46-P49,标注重点(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等)(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1、水循环:水循环是指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思考:影响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类型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

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自主探究:探究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人教版   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考纲要求】1. 高考要求:(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 热点:(1)学会用水循环理论解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的影响 (2)考查的切入点以热点区域或时事图表资料为主 (3)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环节及河流的补给形式,并且往往和气候结合起来【自主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三态⎩⎪⎨⎪⎧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水体类型:海洋水、________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B ,C ,D ,E ,F ,G ,H ,I 。

(2)水循环类型:A →C →D →E 属于 循环,D 、F 、I 属于陆地内循环,A 、B 属 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 。

②缓解不同纬度 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高考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人类活动施加的影响品味高考: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小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小题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小题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学生活动:举例说明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些环节造成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迁移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3.1 水循环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3.1 水循环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教学目标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几首诗出自“诗仙”李白的《将进酒》。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翻译一下这句诗的意思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米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其实黄河之水奔流到海后还是会回到黄河,并不像诗中所说的“奔流到海不复还”。

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其实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关,即水循环。

[新课教学]:(板书)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

[问题]什么是水循环?[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2.水循环的类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类型。

[问题]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回答]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板书)(1)海陆间循环教师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说出海陆间循环的完整过程。

[小结]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 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  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自主预习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概念的水在水圈、 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 主要环节 典例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 、⑤下渗、⑥①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②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B ①蒸发、⑦降水 未登陆的台风降水C ⑧ 、⑨蒸发、③降水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以及该流域内的降水3.水循环的动力是 和 。

课堂探究1.自主完成——绘制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标注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自主完成——绘制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示意图。

3.合作探究——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题,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有利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砂田也称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

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

现已由兰州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

长期种植作物后,砂、土逐渐混合,砂田丧失效果,称砂田老化。

营造砂田宜选平坦的土地,坡地的坡度应小于15度。

荒地先经平地后再盖砂石,厚度约10厘米。

熟地先耕翻晒垄,施足基肥,平整后盖砂石。

播种时,谷类作物可用砂田播种耧将种子播入砂石层下的土壤表面;蔬菜、瓜类作物则须挖穴扒开砂层,点种后覆盖。

3.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本节课共分为两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习水循环概念、过程及各环节间的联系,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二部分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具体事例分析具体问题。

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水循环意义为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②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④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过程涉及不同的领域,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学生较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教师应多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则学生较易理解,可通过联系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归纳总结。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浅薄的学习过水循环,对本节内容较为熟悉,能够较快掌握基本概念。

对学生来说,水圈的组成具体直观,易于通过图片、图示归纳。

水循环发生的地理范围广、环节之间联系不直观,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并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部分学习中,借助具体案例分析水循环的意义,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提高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标分析“水循环”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水循环”的内容要求如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类型等基础性知识,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养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习惯,树立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1.教学目标①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②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③通过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增强人地协调观。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1 水循环 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1 水循环 教案

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 水循环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计算和技能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和定位评价规划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水平1 水平3 【考查内容】1.水循环的环节和意义;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水平2 水平4 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地理事实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陆之间陆陆之间海海之间主要环节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又称大循环循环水量小(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循环水量最大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典例①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②塔里木河的蒸发以及该流域未登陆的台风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

【必备知识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地理事实1.促进水体更新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气态水、液态水与固态水,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始终相互转化,不断更新。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2.维持水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有变化,在其平衡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结合常见案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2. 写出图中①~⑨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含义,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针对练习】
1. 在上图示意的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参与改造和干预影响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 B.A→C→D→E C.F→D→G D.I→D→G
3.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水循环( )
A.①的水量比③大 B.②的水量比④小 C.③和④的水量相同 D.②和⑥的水量相同读“亚马孙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B.下渗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8.关于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B.下渗减少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结合下面材料,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材料一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

但是为什么大海上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记载: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得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讨论:水循环是取之不尽的吗?
水循环使得陆地的淡水资源得以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运用所学知识,就此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材料二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

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

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针对练习】
9. 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 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0.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B.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C.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12~13题。

12.①②③⑥环节依次是( )
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1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是(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5.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A.②B.①C.⑤D.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