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力 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电与磁(1)第1节电流(2)第2节电路(3)第3节电磁铁(4)第4节电动机与发电机2. 章节二:电磁波与信息(1)第1节电磁波(2)第2节无线电通信(3)第3节现代通信技术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 学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原理,认识现代通信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种类、电磁铁的性质、电磁波的传播、现代通信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池、导线、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收音机等。

2. 学具:电路图、电磁波传播图、无线电通信模型、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器,了解电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和测量方法。

3. 电路教学:讲解电路的组成、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

4. 电磁铁教学:介绍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演示。

5. 电磁波与信息教学: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结合收音机等设备进行演示。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电路、电磁铁、电磁波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章节板书:电流的形成、测量电路的组成、种类、原理电磁铁的性质、应用2. 电磁波与信息章节板书: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2)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3)分析电磁铁的性质,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重力》共3课时教案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重力》共3课时教案

《第一节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能列举语文中关于力的词语吗?那物理中的力有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力》。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伸、压缩;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

4. 演示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5. 学生动手练习:画出给定力的示意图,如拉力、压力等。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应用: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并解答。

8. 课堂小结: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作业设计(1)拉力:2N,向东(2)压力:5N,向下(3)摩擦力:3N,向北2. 答案:(1)箭头长度为2,箭头方向向东。

(2)箭头长度为5,箭头方向向下。

(3)箭头长度为3,箭头方向向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上还需要加强练习。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力》,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2013年新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

这节课是力学的起点,本册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属于力学,都是这节内容的分支和延伸,所以本节是学习力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力”概念的最关键部分。

2、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②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③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①从与力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②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作用效果。

③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件间力的作用相互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思想。

②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力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的三要素。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性。

4、教具准备: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橡皮泥、弹簧、硬塑料瓶、细玻璃管、磁铁、铁块、钢球、斜面、平板、小车。

二、说学情从认知特点上来看,学生从未接触过力学的知识,虽然学习兴趣浓厚,愿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是很难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层面来。

学生存在相异构想,阻碍了他们认知正确的力的概念,难于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性,另外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存在表述的困难。

从知识与技能储备上来看,学生虽然从未接触过力学知识,但是对生活中的力学场景很熟悉,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本节课学习力的相互作用做了铺垫。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学习新的物理量要研究哪些内容。

所以教师应多创设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让学生认识力。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为一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力图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中,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力,感受力,并且最终通过小组活动自主得到力的相关知识的呈现方式,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有意义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7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1.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五)教学后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2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新)物理人教版八下《第2节 弹力》公开课(教案)

(新)物理人教版八下《第2节 弹力》公开课(教案)

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根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稳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弹性和弹力1.弹性师请同学们就刚刚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6页图7.2—1“撑竿跳高〞思考,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撑竿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板书:弹性: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的性质.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刚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说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板书:1.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2.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3.塑性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答复: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塑性不同于弹性.板书:塑性: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 1m板和 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发动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电路》,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第二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路。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与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电流、电压的变化。

(3)教师讲解串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4. 电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标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串联电路:R1=10Ω,R2=20Ω,U=12V并联电路:R1=10Ω,R2=20Ω,I=2A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串联电路:I=0.6A,U1=6V,U2=12V;并联电路:U=6V,I1=1A,I2=0.5A。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新打造精心汇编)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各单元重点: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录目录 (8)第七章力第1节《力》 (9)第2节《弹力》 (11)第3节《重力》 (13)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15)《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18)第2节《二力平衡》 (21)第3节《摩擦力》 (25)第4节《摩擦力》 (28)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 (31)第2节《液体的压强》 (34)第3节《大气压强》 (37)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0)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43)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46)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49)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52)第2节《功率》 (55)第3节《动能和势能》 (57)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60)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 (63)第2节《滑轮》 (65)第3节《机械效率》 (67)《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学生猜想请同学们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问:利用给你们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观察或测量什么量,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改变变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评价,汇总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⑵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相互评价。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得出结论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及播放斜面小车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的内容组织文字表述,小组评价等得出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2:力的三要素3:用示意图表示力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二.先学后教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5分钟)(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力可以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设计全套第一节: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能够解释力的作用;2.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力的平衡和不平衡;3.能够应用力的平衡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强调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2.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力的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区分力的平衡和不平衡;2.学生能否应用力的平衡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秤。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图片:一辆汽车在直线上平稳行驶;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汽车能够稳定地行驶?什么是力?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概念讲解(10分钟)1.呈现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变化其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解释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移动、改变速度、改变形状等。

3.强调力的单位:牛顿(N),并给出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动手操作(15分钟)1.将一个小木块放在桌上,要求学生用手指轻轻推动块体;2.观察小木块在推动过程中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块体是平衡状态还是不平衡状态?为什么?3.给每一组分发弹簧秤,并要求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小木块受到的拉力;4.让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拉力的数值,并用推测原理解释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因。

锚定知识点(10分钟)1.叫几位学生上来进行展示,让他们用自己话语解释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2.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特点,并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小结(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或疑惑;2.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强调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确保学生能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学生能否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一些力学的知识,比如重力,拉力,推力…各种力的学习为过渡到本节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本章内容中本节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体系,并且本节内容的一些弹力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重力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力,例如重力、拉力、推力…但是他们欠缺的是将我们实际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缺少一些必要的实验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形变的概念,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小放大法,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作用都是存在形变的,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关注及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将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渴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形变、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微小放大法的物理思想,以及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胡克定律的导出。

五、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讲学方法:1、直观投影法:通过ppt图片等投影的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1.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教学设计
7.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 量。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阅读实验要求。 (3)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钩码的质量 m/kg
钩码受到的 重力 G/N
重力与质量 之比(N/ kg)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线 静 止 时 的 的方向。
10.指导阅读课本 11 页图 7.3-5,进一步了解“下”到底 猜想、讨论重 体现“从
指的是什么方向。
力的方向。 物理走向
12.指导学生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体验”竖直方向。 阅读理解。 社会”的
13.指导学生练习画重力的示意图。
体验重力方 课 程 理
14.讲述“重心”的意义。
向 的 在 实 际 念。
15.指导学生找直尺的重心。
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
16.指导学生阅读了解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 练习。
动手能力
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聆听,理解。 和阅读理
动手。
解能力。
17.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12 页图 7.3-8“想想做做”。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力有哪三要素?
回答
复习相关 知识
进行新课 1.(1)利用媒体播放课本第 9 页图 7.3-1 的视频(图片)。 观看
学习什么
(一)重力 (2)实验:沿不同方向抛出手中的乒乓球(其他物体也可), 学 生 代 表 演 是重力,
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 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八年级人教版物物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力共(3)份

八年级人教版物物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力共(3)份

八年级人教版物物理下册教案第一节力(1)份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初中物理力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力学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板书设计初中物理力学教案一、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影响物体运动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力学是物理的一个基础分支,通过学习力学,可以深入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运动规律。

本教案旨在设计初中物理力学板书和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第一节引言:初中物理力学2. 板书内容2.1 定义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运动是由力引起的。

2.2 力的性质•大小: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

•方向:力有方向,常用箭头表示。

•作用线:力的作用线是力的直线方向。

2.3 力的分类•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距离力: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磁力、电力等。

2.4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2.5 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可以使用弹簧秤或万能秤。

3. 板书插图通过插图来说明力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力的分类和合成分解的方法;•学会使用弹簧秤或万能秤测量力的大小。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和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力的定义、性质、分类、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步骤三:示范实验设计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力的作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力的理解。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力的特点和应用。

3. 巩固和拓展设计练习题和拓展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物体和弹簧秤、万能秤等实验器材•板书工具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