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ok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7491b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e.png)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一、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准备1. 培养基:选择适合于沉降菌生长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脑心提取物琼脂等。
2. 试管:清洁且干燥的试管,用于制备培养基和盖儿。
3. 平板培养皿:密封性好、无明显污损的平板培养皿。
4. 无菌纱布:用于对培养皿进行覆膜。
5. 显微镜:高倍显微镜,用于观察沉降菌。
6. 其他常规的无菌操作用具和试剂。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所选的培养基配方,按照要求将培养基配制成液体状态,并进行无菌过滤。
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中,每个试管约倒满的1/3,悬挂液体培养基放置在试管架上,待培养基凝固后,封闭试管盖儿。
2. 取样:将待检测的样品进行无菌采样,如空气、水、土壤、食品等,确保取样时避免污染和杂菌的进入。
3. 塑料膜覆盖:将待检测的培养基倒入平板培养皿中,约倒满1/2,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培养皿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确保培养基表面整齐平坦,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4. 样品接种:将取样时采集的样品(空气、水、土壤等)用滴管或铁丝等工具,均匀地接种到培养基的表面上,每个培养皿大约接种2~3滴,然后迅速盖上试管上的盖子。
5. 培养条件:将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一般温度设定为30-35°C,培养时间为24小时至72小时不等,具体视沉降菌生长速度而定。
三、结果判读1. 观察培养皿:取出培养皿,观察上面是否出现菌落。
正常情况下,如果检测的样品中存在沉降菌,培养皿上会出现可见的菌落。
2. 菌落形态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确定是否为沉降菌。
3. 菌种的鉴定:对形态特征与已知的沉降菌标准比对,进行菌种鉴定。
四、注意事项1. 所有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杂菌的污染。
2. 严格控制培养基、试管和平板培养皿等材料的无菌。
3. 样品采集要避免手部接触,使用无菌工具进行采样。
4. 培养条件要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观察菌落时要细心,准确判断是否为沉降菌。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c7e328763231126edb112c.png)
●1、目的规范洁净区和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如: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引用文件⏹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4、定义⏹ 4.1 沉降菌:用本测试规定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的可见菌落数。
⏹ 4.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5、仪器和设备⏹ 5.1 灭菌培养皿90mm *15mm⏹ 5.2 培养基。
⏹ 5.3 恒温培养箱。
⏹ 5.4 高压灭菌器。
⏹ 5.5 放大镜●6、培养基和试剂⏹ 6.1 生理盐水:成份﹕氯化钠 8.5g蒸馏水加至 1000ml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15 1b)2 0 mi n,高压灭菌。
⏹ 6.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6.2.1 成分:蛋白胨2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5g卵磷脂1g吐温80 7g蒸馏水1000mL6.2.2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
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 吐温80,混匀,调pH 值为7.1~7.4,加入琼脂,103.43kPa(121℃15 lb)20min 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7、操作步骤⏹7.1 取样:7.1.1 取样点的设置:A) 最少取样点数:灌装间、制造间3个,其他洁净区2 个;B) 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试区域内,一般离地高度为0.8m左右,关键设备处可增加取样点;C)每个取样点一般取样一次,每次一般为2个取样皿;D)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7.1.2 取样时间:可采用动态取样和静态取样:A) 动态取样:正常生产,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30分钟后开始取样;B)静态取样:员工己撤离生产区域,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至少20分钟后;静态取样时人员不得多于2人;7.1.3 取样A)将制备好的培养皿逐个放置到采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B)静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不得大于4个小时⏹7.2 置于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少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的菌落数;●8、菌落计数方法:⏹8.1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每个测点的沉降菌总数为该测点所有培养皿菌落数的平均数;●9、结果评定:⏹9.1 每个测点的菌落数必需低于该洁净区的标准时判定符合要求;⏹9.2 静态测试时,如某测点的的菌落平均数超过标准,应再重新取样两次,两次都低于标准时才能判定符合;。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ee9baef61fb7360b4c6580.png)
01.0 目的01.1 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 适用范围02.1 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 人员职责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 内容04.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来表示。
04.1.2 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皿表示。
04.2 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 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 B 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一次监控。
04.4 测试方法:04.4.1 使用设备与材料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培养皿。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已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生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放在2- 8℃的环境中存放。
清洁剂:75%酒精04.4.2 测试时间:(1)对单向流,如 A 级净化房间内及超净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 分钟后开始。
(2)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14194a069dc5022aaea00ce.png)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为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测试方法和要求,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沉降菌测试。
三、责任者:质量监督员、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2 仪器和设备:a、高压消毒锅b、恒温培养箱c、培养皿(φ90mm×15mm)d、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3 测试方法:3.1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3.2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30~35℃培养 48h。
3.3 每批培养基可选定 3 只培养皿作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3.4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 5~10 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 2 个或 2 个以上菌落计数。
3.5 注意事项:3.5.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3.5.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品的污染。
3.5.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3.5.4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测试规则:4.1 测试状态:4.1.1 沉降菌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1.2 测试前,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应已经消毒过。
4.1.3 测试状态为静态测试,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2 测试人员:4.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室级别的工作服。
4.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4.3 测试时间:对单向流,如 100 级净化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 后开始。
采样点布置见“质检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悬浮粒子测试操作规程”。
4.4.1 采样点的布置: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同悬浮粒子测试点。
4.4.1.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 0.8m~1.5m 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3f4a1ade80d4d8d15a4f8d.png)
01.0目的01.1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适用范围02.1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人员职责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内容0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来表示。
0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皿表示。
0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B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一次监控。
04.4测试方法:04.4.1使用设备与材料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培养皿。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已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生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放在2-8℃的环境中存放。
清洁剂:75%酒精04.4.2测试时间:(1)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超净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2)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3)培养皿的采样时间: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
沉降菌操作规程
![沉降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9a534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8.png)
沉降菌操作规程
《沉降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保证实验室中沉降菌的安全操作,防止交叉污染和实验材料受到污染,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中进行沉降菌相关实验操作的人员。
三、操作规程
1. 实验室通风通风设备应保持良好,并且实验室中应保持整洁。
2. 操作前应洗手,并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3. 实验材料应在消毒柜中进行高温消毒处理。
4. 操作过程中,严禁食品、饮料进入实验室,严禁吸烟。
5. 实验后,实验台面、仪器设备等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6. 任何实验室内的废弃物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 操作结束后,要将实验台面、仪器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四、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实验室中时,严禁搔抓头发、脸部等地方,以免对实验材料造成污染。
2.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污染,应立即停止操作,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 如果发生意外或者突发情况,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进行处理。
通过严格遵守《沉降菌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实验室中的沉降菌实验得以安全进行,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有效防止实验材料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许瑶瑶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许瑶瑶](https://img.taocdn.com/s3/m/5ed5735f3b3567ec102d8aa6.png)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1)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参照文件GZ-ZL-SOP-066-00进行操作。
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3)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测试步骤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2)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6、注意事项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7、测试规则1)测试状态(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302651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9.png)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标准的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法,指导沉降菌的测试⼯作。
范围适⽤于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和验证。
责任QC微⽣物室检验员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QC主管和QA部门负责对测试的数据进⾏统计分析。
程序1.定义1.1.菌落:微⽣物培养后,由⼀个或⼏个微⽣物繁殖⽽形成的微⽣物集落,简称CFU。
1.2.沉降菌:通过⾃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中的活微⽣物粒⼦,通过专⽤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3.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式下进⾏,并且有指定的⼈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2.测试⽅法2.1.测试过程2.1.1.设备和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购买预灌装TSA平⽫或者⾃制TSA平⽫。
2.2.测试条件2.2.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产及⼯艺要求相适应(⽆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2.2.2.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2.2.3.动态测试。
2.3.测试⽅法2.3.1.将准备好的培养⽫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1.0m)。
将采样台⾯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消毒,打开培养⽫,将培养⽫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置于培养⽫盖上,使培养基表⾯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盖盖上后倒置。
2.3.2.在每⼀只培养⽫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期,将所有培养⽫在QC微⽣物室进⾏培养观察。
2.4.培养观察计数2.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2.4.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是否污染。
可每次选定2只培养⽫作对照培养。
2.5.计算2.5.1.平均菌落数M= M1+M2+…MNNM1=1号培养⽫菌落数M2=2号培养⽫菌落数Mn=n号培养⽫菌落数n=培养⽫总数2.5.2.结果判定2.5.2.1.最终结果采⽤平均值。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d2df3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4.png)
1 目的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4。
1 概述:本标准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4。
2 测试方法4.2。
1 方法提要:本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
2 仪器仪器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
2。
1 培养皿一般采用 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
2。
2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4.3 测试前的规则:4。
3。
1 测试状态;4。
3.1。
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
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
3。
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
3。
1。
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
4。
3.2 测试人员:4.3。
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4。
3。
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4。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abbb598f78a6529647d53d1.png)
1.目的:规范对洁净区沉降菌检查的方法,以做出洁净情况的正确评价。
2.范围:各生产车间洁净区3.职责:空气沉降菌检测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品保部经理监督执行4.内容4.1本测试方法是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皿中,经若干时间,在适宜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4.2所用设备、试剂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φ90mm 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皿。
4.3测试状态4.3.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4.3.2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已经过消毒。
4.3.3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调节系统的风机已启动至少30分钟。
4.3.4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4测试人员4.4.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培养基按物料进入规定传入。
4.4.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5采样点数目及布置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乱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4.5.2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要满足最少培养皿数,如下表。
不论面积大小,作为4.5.3采样点的布置:1)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2)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6采样方法及培养4.6.1将培养皿按要求放置后,打开平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30~35℃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
每批可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7结果计算4.7.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
4.7.2培养皿上有2个或者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364ce0a71fe910ef12df890.png)
01.0目的01.1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适用范围02.1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人员职责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内容04.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来表示。
0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皿表示。
0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B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一次监控。
04.4测试方法:04.4.1使用设备与材料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2)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宜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下列多点采样的采样点布置图示可作参考(见图1)图1平面采样点布置图A级单向流区域,洁净工作台或局部空气净化设施的采样点宜布置在正对气流的工作面上,气流形式可参考图2、图3。
图2水平单向流的气流形式图3垂直单向流气流形式流产生干扰,取样时应避免可能对气流组织的干扰。
04.4.4测试步骤:04.4.4.1采样方法用无菌容器将预先培养的培养基(无菌平皿)放至传递窗,紫外灯照0.5小时,待检测用,将培养皿取出,用75%酒精擦平皿表面,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时间不少于30min,现将培养皿盖,盖后倒置培养。
洁净区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4a4359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1.png)
依据: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
目的:建立洁净环境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生产车间洁净区、生测室
1.仪器与试剂:ф90×150玻璃培养皿、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
2.操作方法:
2.1将培养皿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最小的地方,其最少采样点数目见下表:
洁净级别100000级
面积(㎡)‹10 10 20 40 100
采样点数 2 2 2 2 3
2.2在每一采样点处,不论面积大小应至少放2个培养皿。
3.采样方法及培养:将培养皿按要求位置放置后,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30分钟后,将培养皿盖盖上,然后在30-35℃的条件(可用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结果计算:
M =ΣM
i n
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洁净粒度级别沉降菌落数(CFU/皿) 100000级平均≤10
300000级平均≤15。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76319b4fd0a79563c1e72b5.png)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无菌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微生物检验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
二、范围:无菌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三、依据:国家标准GB/T 16294-1996。
四、职责:微生物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1)高压灭菌锅锅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3)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测试步骤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2)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6、注意事项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d9b4dd25c52cc58ad6be5d.png)
1. 目的建立洁净室沉降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
3. 职责3.1质量部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沉降菌的检测。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4. 内容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4.2 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采样4.3.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4.3.2 采样次数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表2 最少培养皿数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4.4采样注意事项4.4.1 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它参数做相应的记录。
4.4.4 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
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4.5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5 测试状态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
空态或静态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确保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动态测试时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e372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0.png)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沉降菌污染食品,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对食品中沉降菌的检测工作。
三、检测仪器和试剂
1. 采用适用于沉降菌检测的培养基和培养皿。
2. 采用适用于沉降菌检测的显微镜和显微镜镜片。
四、检测操作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按照相应比例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中,并进行均匀搅拌。
2. 取适量预处理后的样品液,分别加入培养基中的培养皿,并进行培养。
3. 观察培养皿,记录沉降菌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4.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沉降菌的细胞形态和结构。
五、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含有沉降菌,并确定其数量和种类。
六、记录和报告
1. 对检测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品处理、培养条件、观察结果等。
2. 根据检测结果,制作检测报告,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部门。
七、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定。
2. 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基的制备和保存要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通过严格按照《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障沉降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编写部门:文件编号:替代版本:
编写人签名:年月日
审核人签名:年月日
批准人签名:年月日
分发部门:执行日期: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洁净室(区)中沉降菌检验的操作方法,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洁净室洁净度。
2.范围
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无菌室(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测定。
本公司规定对万级净化实验室沉降菌检测项目进行一星期/次的检验。
3.职责
QC操作人员、QC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相关使用人员做好洁净室清洁维护工作。
4.内容
4.1. 定义
4.1.1.洁净室(区)
对尘埃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
使用均具有减少对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1.2.洁净工作台
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档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
滤的空气或气体,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水平层流洁净
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洁净度
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1.4.菌落
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系列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
数表示。
4.1.
5.沉降菌
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
条件下繁殖到可见菌落数。
4.1.6.静态测试
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1.7.动态测试
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2. 测试方法
4.2.1.方法概述
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
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
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测试仪器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
4.2.3.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依照培养基配制及灵敏度测试标准操作规程准备。
4.2.4.测试步骤
4.2.4.1.采样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5.3.4.1.3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
暴露于空气中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2.4.2.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在30~3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48h。
每批
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
对照培养。
4.2.4.3.菌落计数
4.2.4.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
查有否遗漏。
4.2.4.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
上菌落计数。
4.2.
5.注意事项
4.2.
5.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2.
5.2.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2.
5.3.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2.
5.4.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5.2.5.5.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
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
物的区别。
4.3.测试规则
4.3.1.测试状态
4.3.1.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静压差、换气次数等应符合
规定。
4.3.1.2.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
4.3.2. 测试人员
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一人。
4.3.3.测试时间
4.3.3.1.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
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3.2.对非单向流,如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
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3.4.沉降菌计数
4.3.4.1.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4.3.4.1.1最少采样点数目
表1:沉降法的最少采样点数
面积(m2)
洁净度级别
100 10000 100000
≤10 2~3 2 2 ≥10~<20 4 2 2 ≥20~<40 8 2 2 ≥40~<100 16 4 2 ≥100~<200 40 10 3 ≥200~<400 80 20 6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送风面积,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指向房间面积。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下表:
表2: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度级别培养皿数
100 14
10000 2
100000 2
5.3.4.1.2.采样点的布置
a.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b.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5.3.4.1.3.采样点布置图示
注:·为采样点。
4.3.
5.计算
4.3.
5.1.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M的菌落数。
4.3.
5.2.平均菌落数的计算
M 1+M
2
+…+M
n
平均菌落数: M= n
式中:M——平均菌落数;
M
1
——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
——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4.3.6.判定标准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
4.3.
5.1.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4.3.
5.2.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
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4.3.7.标准要求
洁净度级别个/(φ90mm·0.5h)
100 ≤1
10000 ≤3
100000 ≤10
5. 相关文件: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6. 相关记录: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万级净化实验室沉降菌检测记录
7. 附件:无。
8. 修改历史记录: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