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十六章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合集下载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贝美格咖啡因
2.镇痛药:吗啡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苏芬太尼喷左他辛
3.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吲哚美辛萘普生
布洛芬安乃近保泰松来氟米特
4.抗痛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托吡酯乙琥胺
6.镇静药、催眠药及抗惊厥药苯二氮卓类:咪哒唑仑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
其他类催眠药:天麻素溴化钾戊巴比妥钠
7.抗震颤麻痹药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溴隐亭金刚烷胺
8.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美索达嗪
丁酰苯类:氟哌利多
硫杂蒽类:氯哌噻吨
苯酰胺类:舒必利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
长效抗精神病药:五氟利多
9.抗焦虑药:地西泮奥沙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三唑仑苯
佐他明
10.抗躁狂症药:卡马西平
11.抗抑郁症药:阿莫沙平
12.影响脑血管、脑代谢及促智的药物脑血管药:尼莫地平桂利嗪氟桂利
嗪川弓嗪
奥扎格雷灯盏花素长春西汀依达拉奉
血塞通七叶皂苷钠葛根素
脑代谢及促智药:吡拉西坦茴拉西坦
赖氨酸
阿米三嗪/萝巴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
物脑白水解物单唾液酸四已糖神
经苷脂肌胺肽苷
麻醉药及其辅助药物
1.全身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甲氧氟烷
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米索比妥氯胺酮丙泊酚
2.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丁卡因丙美卡因苯佐卡因利多卡因布
比卡因
可卡因
3.骨骼肌松弛药维库溴铵琥珀胆碱。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课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课件
2.抗癫痫 苯巴比妥治疗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首 选药物。
3.抗惊厥作用 抗高热、破伤风所致惊厥。
4.麻醉前给药 硫喷妥静脉给药用于诱导麻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Nhomakorabea20
机理: mechanism
1. 巴比妥类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 增强抑制.见于 GABA能神经传递的突触.
2. 巴比妥类通过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而增加Cl-内流, 引起超极化.
长 地西泮
-CH3
=O

类 氟西泮 -(CH2)2N(C2H5)2
=O
5~10, -H -Cl -H 30~60 3~4次 –
/日
-H
-Cl
-F
50~100 *

15~3 0

氯氮卓 #
(–)
5~10,
-NHCH3 -H -Cl -H 5~15 1~3次


/日
类 奥沙西 泮
(–)
15~30,
=O
-OH -Cl -H 5~15 3~4次
3. 其它类
水合氯醛目前虽仍应用,但较少应用。新型药物;佐 匹克隆,扎来普隆
① 剂量 : 小→中→较大→大→中毒
药物作用特点
作用 : 镇静 睡眠 抗惊厥 麻醉 呼吸肌麻痹
② 长期 、反复使用→耐受性和依赖性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9
苯二氮卓类 (benzodiazepines,BZ or BDZ) :
3. 抑制Ca2+依赖性动作电位,抑制Ca2+依赖性递质释 放,表现拟GABA作用.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21
不良反应 Adverse effects
• 后遗作用: 服用催眠剂量后, 次晨可出现头晕、

第十六章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第十六章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
三氟丙嗪(Triflupromazine)
奋乃静(Perphenazine) 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硫乙拉嗪(Thiethylperazine)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
5
4
S
3
10
2
N
1
R1
CH2CH2CH2R2 1' 2' 3'
丁酰苯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苯环对位有氟取代
酮基若被硫酮基、烯基、 醚基代替或被还原,则 抗精神病作用减弱
F
红色区域是具 有抗精神病作 用的基本结构
O C CH2 CH2 CH2 N
R1 X
R2
以三个碳原子最好, 延长、缩短或引入支链, 都会引起活性下降
叔胺常结合于六元杂环中, 如哌啶、四氢吡啶、哌嗪, 且4位上应有取代基
溴隐亭
Bromocriptine 帕金森病
阿扑吗啡
apomorphine 催吐药
培高利特
pergolide 帕金森病
罗匹尼罗 ropinirole
普拉克索 pramipexole
三、多巴胺代谢酶抑制剂
• 多巴胺体内代谢主要通过单胺氧化酶-B(MAO-B)、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和多巴胺-羟化酶(DA--Hydroxylase) 进行。抑制这三种酶,能够降低脑内多巴胺的代谢,从而 提高脑内多巴胺水平。
药名 氯普噻吨 Chlorprothixene 氨砜噻吨 Thiothixene
氟哌噻吨 Flupenthixol
珠氯噻醇 Zuclopenthixol
R
X
N(CH3)2
Cl
N
N CH3

抗帕金森病药教学设计

抗帕金森病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十六章抗帕金森病药一、基本说明1.模块: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2.授课对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3.所用教材版本: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5.学时数: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和不良反应,掌握卡比多巴的作用及其复方的作用原理;了解苯海索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1.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提高辨析、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训练学生抗帕金森病药的药物研究思路和增长临床合理应用抗帕金森病药的理论知识。

1.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情景中激发学习兴趣,创新的热情,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内容分析:本着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和不良反应,卡比多巴的作用及其复方的作用原理,重点的依据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及其复方是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用药,只有掌握了其体内过程特点、作用和不良反应方面知识,才能在临床合理应用。

教学难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靶点。

难点的依据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靶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需要有相关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知识做前期基础。

本课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帕金森病治疗的主要措施,基于目前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药物治疗的策略是兴奋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或抑制中枢胆碱能神经,使两者功能达到平衡,故需要首先给学生介绍帕金森病及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靶点与药物研究思路,然后给学生精讲临床常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阐明临床合理应用抗帕金森病药的理论依据。

多巴胺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多巴胺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多巴胺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作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

1.神经调节作用: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影响思维、情绪和行为等。

它参与调节注意力、学习记忆、运动协调以及情绪等方面的功能。

2.运动控制作用:多巴胺在脑部的运动控制区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脑皮质和腹侧纹状体之间的径行纹状体束中。

它参与调节肌肉收缩和运动控制,对身体运动、协调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情绪调节作用:多巴胺与情绪密切相关,参与调节愉悦感、动机驱动和奖赏加强等方面的功能。

它能够产生快乐和满足感,并参与对奖励刺激的认知、记忆和评估。

4.内分泌调节作用:多巴胺可影响垂体前叶的内分泌活动,促进泌乳素的释放,还能够与其他神经递质一起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

功能主治多巴胺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帕金森病治疗:多巴胺药物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多巴胺药物能够通过补充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治疗:多巴胺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被认为与多巴胺水平异常有关。

一些多巴胺药物被用于ADHD的治疗,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3.精神疾病治疗:多巴胺参与调节情绪和奖赏加强,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等,与多巴胺功能紊乱有关。

针对多巴胺功能的调节,可以用于这些精神疾病的治疗。

4.药物滥用治疗:多巴胺与奖赏加强相关,与药物滥用有密切关系。

一些药物滥用如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等,通过提高多巴胺水平而产生强烈的欣快感。

一些多巴胺阻断剂可以被用于药物滥用的治疗,减少对药物的渴求和滥用行为。

总结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体中发挥多种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功能。

在临床上,多巴胺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疾病和药物滥用等方面。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
4
(一)、吩噻嗪类
〔构效关系〕 1、 基本化构是由S、N原 子联结两个苯环而成的三 环化合 物; 2、N10上-H被其他基团取 代,才有抗精神病作用; 3、C2上-H被-CH3取代,作 用加强。
5
6
氯丙嗪
体内过程
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1)口服吸收不规则,2-4h达峰值; (2)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丘脑、海马等部位浓度高; (3)主要经肝药酶代谢; (4)原形物及代谢物由肾排。
7
【药理作用】
主要是阻断DA受体,还可阻断α 和 M受体。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安定作用: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但易觉醒。易产生耐
受性。
机理:与阻断α1受体有关。
(2)抗精神病作用:可消除幻觉、妄想、躁狂等症 状,生活自理,恢复理智。需长期服药,无耐受性。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1
抗精神失常药
1、精神:指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思维、情 感、意志、行为和语言等基本过程。
2、精神失常: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 活动障碍的疾病,目前一般认为该类症状可能 与患者脑内DA过多有关。
HO
NH2
HO
DA
2
包括:
A 精神分裂症 B 躁狂症 C 抑郁症 D 焦虑症
以思维障碍、情感障碍为最常见, 临床表现为病人思维缺乏逻辑性, 语言不连贯,还出现各种幻觉、妄 表现想为。情治绪疗高以涨氯,丙思嗪维为亢代进表,。联想 丰富,语言增多等。治疗以碳酸锂 为代表。 表现为情绪低落,语言减少,消极 厌世,甚至企图自杀。治疗以丙咪 表嗪现为为代紧表张。、焦虑、心悸、出冷汗、 震颤及睡眠障碍等。治疗以安定为 代表。

多巴胺药理知识点总结高中

多巴胺药理知识点总结高中

多巴胺药理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多巴胺的生理作用1.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的含量和分布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多巴胺参与了运动控制、情感和认知功能的调节。

在运动调节方面,多巴胺与运动功能神经元的活动有关,参与了动作的发出和抑制。

在情感和认知功能方面,多巴胺在奖赏感知和决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2.多巴胺在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多巴胺也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它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心血管系统中,多巴胺的作用主要是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

在内分泌系统中,多巴胺可以刺激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肾素的分泌。

在消化系统中,多巴胺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二、多巴胺相关药物及其临床应用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多动症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左旋多巴、多巴酚丁胺和阿片多尔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增加多巴胺的含量,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多动症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转运体抑制剂包括舍曲林、米氮平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增加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作用。

3.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常用的多巴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麻痹性疯狂等疾病。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产生镇静和抗精神病症的效果。

三、多巴胺药理学知识1.多巴胺受体的分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为D1类和D2类两个亚型,每个亚型又分为D1和D5,D2、D3和D4五个亚种。

多巴胺受体的不同亚型在不同的脑区和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例如D1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区和突触前膜上,其激动可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起促进效应,与运动功能、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而D2类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和远离突触后膜的自主神经内核区,多数是抑制效应,与情感、认知功能、快感等有关。

多巴胺

多巴胺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乔博 胡剑青 张一弛 张文涛关键词多巴胺 突触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 受体 帕金森病摘要多巴胺(DA)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并储存在囊泡中,可能是通过胞裂外排的方式由神经元释放。

多巴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改变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产生生理作用。

多巴胺有调节躯体活动、精神活动、内分泌和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1. 概述多巴胺(DA)按系统命名法,名为邻苯二酚乙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

其盐酸盐为白色、有光泽结晶。

熔点243—249℃(分解)。

无臭。

味微苦。

置于空气中及遇光时颜色渐变深。

易溶于水。

在五十年代以前,多巴胺一直被认为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

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阿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证实了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并且还和帕金森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此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关于多巴胺的研究,人们对多巴胺这个神奇的小分子在大脑内的作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卡尔森也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 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2.1 解释几个名词黑质:在中脑被盖与大脑脚底之间有一大的灰质团块是黑质,见于中脑全长。

黑质细胞富含黑色素,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主要核团。

黑质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尾状核及豆状核组成。

豆状核又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核。

纹状体分为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两部分。

新纹状体:在发生学上比较年轻,包括尾状核及壳核,它们起源于端脑。

在这两个神经细胞团中,含有大量的小细胞和较少的大细胞。

小细胞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各部以及来自丘脑的神经,因此,新纹状体直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而且还间接地受到通过丘脑传来的小脑以及其它锥体外系的影响。

神经调节物质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

神经调节物质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

神经调节物质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神经调节物质是指产生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调节神经传递、调节神经功能的生物物质,例如多巴胺、儿茶酚胺、乙酰胆碱、谷氨酸等。

这些物质对于神经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药物疗法中也广泛地应用了这些物质。

一、多巴胺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多巴胺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都有作用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可以刺激脑内多巴胺受体,从而加重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使人体更加兴奋。

临床上,多巴胺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霍普金斯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多巴胺可以通过提高人体中的多巴胺水平,刺激脑内的多巴胺受体,从而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肌肉僵硬等症状。

此外,多巴胺还可以用于增强人体的兴奋性,提高心率和血压,治疗低血压等疾病。

二、儿茶酚胺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儿茶酚胺是一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这些神经递质在人体中起着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临床上,儿茶酚胺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儿茶酚胺可以强化心肌的收缩力和心率,促进血液循环。

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此外,儿茶酚胺还可以通过刺激肺部的儿茶酚受体,放松呼吸道平滑肌肉,从而缓解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三、乙酰胆碱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了多个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乙酰胆碱可以刺激脑内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传递和释放。

临床上,乙酰胆碱主要被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乙酰胆碱可以提高脑内乙酰胆碱水平,刺激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

四、谷氨酸在药物疗法中的应用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可以刺激脑内的谷氨酸受体,从而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神经传递活动。

临床上,谷氨酸主要被用于治疗癫痫和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

多巴胺能
可卡因 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中枢兴奋作用 激活多巴胺受体 药物依赖性
耐受性 戒断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2、苯丙胺类 ·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冰毒)
·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
苯丙胺的作用 • 中枢兴奋药:减少嗜睡及疲劳感 • 很快产生耐药性
• 戒断综合征:抑郁
• 长期大量服用:苯丙胺性精神病
苯丙胺的药理及毒理作用机制
苯丙胺 儿茶酚胺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 促进递子 释放 阻止递子 再摄取 抑制单胺 氧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 胺和5-HT的量增加
苯丙胺耐受性的机制
苯丙胺 递子耗竭 合成受损 受体下调
递子释放减少、 兴奋阈值提高 耐受性
耐受性 戒断症状
+
+
+
+
+++
五、其他药物依赖性的临床表现
第一类:39种(司可巴比妥、安钠加、咖啡 因、布桂嗪); 第二类:64种(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苯 巴比妥、巴比妥;氯氮 、氯硝西泮、溴西泮、 地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眠而通、格鲁米 特;等
·药物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心理依赖性) ·成瘾性=身体依赖性=生理依赖性
·耐受性 ·戒断综合征
·戒断综合征: 中断用药时,产生强烈的身体损害, 表现为精神和身体出现一系列特有的症 状(流泪,打哈欠,谵妄状态等)使人 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
第一节 药物依赖性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药物依赖性: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 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或身体 状态。所呈现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反 复使用一种药物而产生的的间歇性 的或慢性的中毒现象。

中山大学药物化学重点考试题

中山大学药物化学重点考试题

中⼭⼤学药物化学重点考试题中⼭⼤学药物化学习题集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下⾯哪个药物的作⽤与受体⽆关A. 氯沙坦B. 奥美拉唑C. 降钙素D. 普仑司特E. 氯贝胆碱2)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A. 预防脑⾎栓B. 避孕C. 缓解胃痛D. 去除脸上皱纹E. 碱化尿液,避免⼄酰磺胺在尿中结晶。

3)肾上腺素(如下图)的a碳上,四个连接部分按⽴体化学顺序的次序为A. 羟基>苯基>甲氨甲基>氢B. 苯基>羟基>甲氨甲基>氢C. 甲氨甲基>羟基>氢>苯基D. 羟基>甲氨甲基>苯基>氢E. 苯基>甲氨甲基>羟基>氢4)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A. 化学药物B. ⽆机药物C. 合成有机药物D. 天然药物E. 药物5)硝苯地平的作⽤靶点为A. 受体B. 酶C. 离⼦通道E. 细胞壁6)下列哪⼀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A. 为合理利⽤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法。

D. 为⽣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艺和⽅法。

E. 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法。

⼆、配⽐选择题A. 药品通⽤名B. INN名称C. 化学名D. 商品名E. 俗名1.对⼄酰氨基酚 2. 泰诺3.Paracetamol4. N-(4-羟基苯基)⼄酰胺5.醋氨酚三、⽐较选择题A. 商品名B. 通⽤名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1. 药品说明书上采⽤的名称2. 可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名称3. 根据名称,药师可知其作⽤类型4. 医⽣处⽅采⽤的名称5. 根据名称,就可以写出化学结构式。

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 发现与发明新药B. 合成化学药物C. 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D. 研究药物分⼦与机体细胞(⽣物⼤分⼦)之间的相互作⽤E. 剂型对⽣物利⽤度的影响2)已发现的药物的作⽤靶点包括A. 受体C. 酶D. 离⼦通道E. 核酸3)下列哪些药物以酶为作⽤靶点A. 卡托普利B. 溴新斯的明C. 降钙素D. 吗啡E. 青霉素4)药物之所以可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是由于A. 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必需物质的不⾜B. 药物可以产⽣新的⽣理作⽤C. 药物对受体、酶、离⼦通道等有激动作⽤D. 药物对受体、酶、离⼦通道等有抑制作⽤E. 药物没有毒副作⽤5)下列哪些是天然药物A. 基因⼯程药物B. 植物药C. 抗⽣素D. 合成药物E. ⽣化药物6)按照中国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药物的命名包括A. 通⽤名B. 俗名C. 化学名(中⽂和英⽂)D. 常⽤名E. 商品名7)下列药物是受体拮抗剂的为A. 可乐定B. 普萘洛尔C. 氟哌啶醇D. 雷洛昔芬E. 吗啡8)全世界科学家⽤于肿瘤药物治疗研究可以说是开发规模最⼤,投资最多的项⽬,下列药物为抗肿瘤药的是E. 甲氧苄啶9)下列哪些技术已被⽤于药物化学的研究A. 计算机技术B. PCR技术C. 超导技术D. 基因芯⽚E. 固相合成10.下列药物作⽤于肾上腺素的β受体有A. 阿替洛尔B. 可乐定C. 沙丁胺醇D. 普萘洛尔E. 雷尼替丁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2)药物的化学命名能否把英⽂化学名直译过来?为什么?3)为什么说抗⽣素的发现是个划时代的成就?4)简述药物的分类。

2神经系统4.21

2神经系统4.21

利多卡因(赛罗卡因) :属于酰胺类局麻药
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在空气中稳定,对酸、碱 均较稳定,不易水解。因为其分子中的酰胺结构受 其邻位两个甲基的空间位阻影响
利多卡因
作用特点:
1.应用较广,临床用于各种麻醉及抗心律失常。有全能麻醉 药之称。 2.穿透力强于普鲁卡因,局麻作用为普鲁卡因的1.5-2倍。 3.本品起效快,维持时间长(1.5-2h)。 4.无扩张血管作用及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5.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用此药。
作用于 神经系统的药物
4.21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分为: 一、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 1、胆碱受体激动或阻断药 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或阻断药 3、局部麻醉药 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1、全身麻醉药 2、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3、抗精神失常药 4、抗帕金森病和治疗老年痴呆药 5、中枢兴奋药 6、镇痛药 7、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不良反应:
1.用量过大引起惊厥,心脏骤停。 2.毒性较普鲁卡因大,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 3.因其扩散力较强,故慎用于腰麻。
1.普鲁卡因是 类局麻药,利 多卡因是—类局麻药 2.用普鲁卡因时,为延缓其吸收中 毒,延长局部作用时间,可在其 溶液中加入少量 ———— 3. 不能作表面麻醉, 因其穿透力弱。
主要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 兴奋呼吸中枢。 对小儿呼吸抑制效果好,安全
五、局部麻醉药
1.定义: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阻断感觉神经 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简称局麻药。 2.特点: (1)是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痛 觉暂时消失,以便顺利进行小手术。(2)局麻 药的作用局限于给药部位并随药物从给药部位扩 散而迅速消失。 注意区分: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暂时消失,骨 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帕金森病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抗帕金森病药(药理学课件)
多巴疗效降低、外周不良反应加重,不宜合用。
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能阻断黑质-纹状体通 2 路多巴胺受体、利血平能耗竭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均可
引起帕金森病,且能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不宜合用。
左旋多巴 Levodopa
药物相互作用 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能抑制多巴胺在
3 外周的代谢,从而加重多巴胺的外周不良反应,引起高 血压危象,不宜合用。
还可用于回乳、催乳素分泌过多症和肢端 肥大症的治疗。
抗帕金森病药案例
pharmacology
抗帕金森病药
处方分析 患者,男,56岁,诊断为帕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治疗,
每次0.25g,一日3次,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处方如下, 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维生素B6片 10mg×30 Sig. 20mg t.i.d. p.o.
通过抑制黑质-纹状体胆碱功能而产生较 好的抗震颤效果,但对僵直及运动迟缓 疗效较差。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 病有效。不良反应与阿托品相似,但较 轻。同类药物还有苯扎托品。
四、其他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释放多巴胺、抑制 多巴胺再摄取、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及较 弱的抗胆碱作用而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抗帕金森病药
pharmacology
抗帕金森病药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左旋多巴 Levodopa
药动学特点
左旋多巴脱羧后生成多巴胺,后者难通透血脑屏障,不仅疗效 减弱且外周不良反应增多。因此,配伍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 可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
胃排空延缓、胃内酸度高及高蛋白饮食等均可降低其生物利用 度,应在两餐之间或餐后90min服用,且不宜进高蛋白饮食。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人体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参与了许多复杂的神经活动,如运动控制、情感调节、奖赏机制等。

多巴胺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包括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神经科学等。

首先,多巴胺在运动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调节基底神经节的活动,参与了运动的调节和协调。

多巴胺能够增强运动信号,使得运动更加顺畅和协调。

例如,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功能丧失而引起的运动障碍疾病。

通过补充多巴胺,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其次,多巴胺也在情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参与了奖赏机制的形成和调节,对欲望、满足和动机等情感体验起着重要作用。

多巴胺水平的改变与一系列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密切相关。

治疗这些疾病的一种常用药物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外,多巴胺也参与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多巴胺的水平的改变可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突触可塑性。

研究发现,多巴胺的释放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这意味着通过调节多巴胺水平,可以改善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另外,多巴胺还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多巴胺系统有关,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研究人员通过对多巴胺受体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总结起来,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人体起着多样化的生理作用。

它不仅参与了运动控制和情感调节,还影响了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多巴胺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领域,包括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神经科学等。

未来,随着对多巴胺系统理解的深入,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针对多巴胺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

它们在各种神经功能中都有重要作用,并且与多种神经相关疾病有关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因此,对于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调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基础意义。

1.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腹侧直束、中脑黑质、纹状体等区域。

它在运动控制、情感调节、学习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多巴胺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多巴胺可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影响突触可塑性等,从而参与调节各种神经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分布在下视丘、腹侧中央灰质、脑干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功能。

实验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血清素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杏仁核、海马等区域,并参与调节情绪、睡眠、脑血流等功能。

具体而言,血清素通过激活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增加钾离子内流,减少钙离子内流,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可塑性,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效应。

2. 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调控非常复杂,包括神经元的合成、转运、代谢和释放等过程。

这些过程涉及到多种药物靶点和调节机制,下面主要介绍几类常见的调节机制。

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针对神经元的自动调节机制,目前已经证实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均可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自身的放电频率和释放机制。

具体而言,高频刺激或特定刺激可促进神经元钠通道的活化,从而增加动作电位的产生和胞内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最终调节其自身的状态。

突触前调节机制:突触前调节机制是指神经元在胞体区抑制或促进自身突触前区释放递质的机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在研究突触前调节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二苯二氮卓类及其衍生物
R3 N
R2 8
N N
X 5
R1 2
药名 氯氮平 Clozapine 氯噻平 Clothiapine 洛沙平 Loxapine 阿莫沙平 Amoxapine
X
R1
NH H
S Cl
O Cl
O Cl
R2 R3 Cl CH3 H CH3 H CH3 HH
四、丁酰苯类 及其类似物
突触后膜,通过Gs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AC)正偶联, 使AC活力增强,脑内cAMP水平增加。 • D2亚型:D2,D3和D4受体,分别位于突触前端和突触后 膜,通过Gi蛋白与AC负偶联,抑制AC活力,减少cAMP 水平,打开K+通道,直接抑制电压门控Ca2+通道
第二节 拟多巴胺药物
一、多巴胺替代物
一、吩噻嗪类
S
异丙嗪(非那根)
N CH2CHN(CH3)2
CH3
导入氯原子, 使酯溶性 增加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增加侧连的碳原子数
抗组织胺作用
安定作用
S
盐酸氯丙嗪
N
Cl
CH2CH2CH2N(CH3)2 . HCl
安定作用
6
吩噻嗪类药物 7 8 9
Name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乙酰丙嗪(Acetylpromazine)
司来吉兰 selegiline
雷沙吉兰 rasagiline
恩他卡朋 entacapone
托卡朋 tolcapone
四、多巴胺释放促进剂
• 多巴胺释放促进剂能够促进神经元贮存处释放多 巴胺,从而提高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水平,用于治 疗帕金森病应该是有效的。
NH2
NH2
金刚烷胺
H3C
CH3
美金刚
第三节 抗多巴胺药物
F
红色区域是具 有抗精神病作 用的基本结构
O C CH2 CH2 CH2 N
R1 X
R2
以三个碳原子最好, 延长、缩短或引入支链, 都会引起活性下降
叔胺常结合于六元杂环中, 如哌啶、四氢吡啶、哌嗪, 且4位上应有取代基
五、苯酰胺类
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H2NO2S
CONHCH2 OCH3
N C2H5
•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过强、多巴胺过量或多巴胺 受体超敏,容易产生精神病症状。因此多巴胺受体 的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称为安 定剂。
•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较为复杂,药物阻断黑质-纹 状体多巴胺通路会造成锥体外系副作用,阻断中枢 呕吐反应则有镇吐和促胃排空作用,有些药物能用 于脱瘾治疗。
S
硫原子可由-C-或-C-C、-C=C取代,仍具有抗精神活性。
Cl
N
R
用吸电子基团取代,如-CF3, 活性增加3-5倍。也可用 -COCH3、-SO2N(CH3)2。
此氮原子可用-C-替代仍保持药效。
侧链可以改变,如用哌嗪替代 -N(CH3)2形成新的类型,改变 油水分配系数,哌嗪上尚可取代。
13
2.吩噻嗪类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方式
第十六章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 经系统的药物
多巴胺能神经系统药物
• 第一节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二节 拟多巴胺药物 • 第三节 抗多巴胺药物
多巴胺能神经系统药物
• 拟多巴胺能受体药是一类使多巴胺能受体兴奋, 产生或增强多巴胺样作用的药物;
• 抗多巴胺能受体药为一类能与多巴胺能受体结 合,但无或极少内在活性,却能阻断多巴胺能 神经递质或拟多巴胺药与受体结合。
R2
R1=CF3>Cl>COCH3>H>OH
R1
镇静作用
-N(CH3)2
-Cl
+++
-N(CH3)2
-COCH3
-N(CH3)2
-CF3
++
N
N CH2CH2OH
-Cl
++
N
N CH2CH2OH
-CF3
+
N
N CH3
-CF3
+
N
N CH3
-SC2H5
+
-SCH3
+++
吩噻嗪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氯原子是活性必要原子。
三氟丙嗪(Triflupromazine)
奋乃静(Perphenazine) 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硫乙拉嗪(Thiethylperazine)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
5
4
S
3
10
2
N
1
R1
CH2CH2CH2R2 1' 2' 3'
• 吩噻嗪类药物为多巴胺能受体拮抗剂,多巴胺与 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A、B、C三个位点。
• 吩噻嗪环部分是和受体表面作用的重要部分。
二、硫杂蒽类
S
X CHCH2CH2R
几何异构体: – 侧链与母核2位取代基同边者为Z型(cisisomer),反之为E型(trans-isomer) – 活性一般 cis > trans
• 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在胃肠道也较丰富。 • 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药物多属中枢神经
系统用药,还有一部分属消化系统用药。
第一节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生理生 化特征
•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主要作用是 调控姿势反射和运动性活动,即调控锥 体外系运动功能。帕金森病
• 中脑-皮层多巴胺通路,是情绪和感情 的表达中枢,
舒必利 Sulpiride
CONH(CH2)2N(C2H5)2
CH3SO2
OCH3
硫必利 Tiapride
五、苯酰胺
奈莫必利 Nemonapride
OCH3
C2H5 N
Br
CONHCH2
OCH3 瑞莫必利 Remoxipride
本章要求
• 掌握拟多巴胺的药物类型 • 掌握抗多巴胺类药物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 掌握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构效关系
多巴胺碱性较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左旋多巴碱性弱,在方向L-氨基酸脱羧酶作用 下生成多巴胺 口服95%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与卡比多巴或者苄丝肼合用
左旋多巴 levodopa
不能与维生素B6合用
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选择性地激动多巴胺受体,特别是选择 性地激动D2受体,从而发挥作用。
• 丁酰苯类化合物的发现
CH3 N
O CH3 O
哌替啶
N O
OO CH3
丙酰苯类似物
O N
OO CH3
丁酰苯类似物
四、丁酰苯类 及其类似物
O
R1
F
C(CH2)3 N
R2
药名
R1
氟哌啶醇 Haloperidol
OH
溴哌利多 Bromoperidol OH
三氟哌多 Trifluperidol OH
R2
溴隐亭 bromocriptine
阿扑吗啡 apomorphine
培高利特 pergolide
罗匹尼罗 ropinirole
普拉克索 pramipexole
三、多巴胺代谢酶抑制剂
• 多巴胺体内代谢主要通过单胺氧化酶-B(MAO-B)、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和多巴胺-羟化酶(DA--Hydroxylase) 进行。抑制这三种酶,能够降低脑内多巴胺的代谢,从而 提高脑内多巴胺水平。
Cl
CF3
四、丁酰苯类 及其类似物
O
R1
F
C(CH2)3 N
R2
药名
R1
R2
苯哌利多 Benperidol
H
N O
N H
替米哌隆 Timiperone
H
N O
N H
匹泮哌隆 Pipamperone CONH2
N
丁酰苯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苯环对位有氟取代
酮基若被硫酮基、烯基、 醚基代替或被还原,则 抗精神病作用减弱
• 中脑-边缘叶多巴胺通路,有认知、意 识活动功能,精神分裂,是抗精神病药 物治疗作用的主要靶区,也与药物成瘾 有关
• 下丘脑-漏斗柄-垂体多巴胺神经通路, 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释放,例如催乳素、 黄体激素、促黑激素。
多巴胺受体的类型
• 分两类,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 D1亚型: D1和D5受体(也称D1A和D1B受体),主要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