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长期低烧案例低热的中医治疗

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长期低烧案例低热的中医治疗

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长期低烧案例低热的中医治疗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长期低烧案例/低热的中医治疗太平时光低热(中医)的治疗用药【证治方药】(一)阴虚1,临床表现:午后潮热,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咽千,盗汗骨蒸。

舌干红,脉细数。

若兼见腰酸膝软,遗精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者,为肾阴虚;兼见于咳,咯血、气短、声低者,为肺阴虚;兼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者,为心阴虚;兼见胁痛、目干涩、头晕、肢麻者,为肝阴虚;兼见腹胀、便塘、纳呆、乏力者,为脾阴虚。

2,病因病机: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五脏功能失调。

3,浩法:滋阴补虚退热为主,若见某脏阴虚,可调该脏功能,补该脏之阴。

4,方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合清骨散(《证治准绳》)加碱。

药物:青蒿6~10g,鳖甲15~30g(先煎),知母6~10g,地骨皮10~15g,银柴胡10g,秦艽10g,丹皮6~10g,胡黄连3~6g。

方义:方中用鳖甲滋阴退热,青蒿清热透络,秦艽、银柴胡解肌退热,地骨皮、知母、丹皮、胡黄连泻火退热,以为滋阴清热之治。

加减:阴虚内热甚者加生地、石斛滋阴清热;兼血虚加白芍、当归养血补虚。

5,变通法:在五脏阴虚证突出时,可于滋阴补脏法代之。

如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肝阴虚用滋水清肝饮(《医醇义》),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脾阴虚用六神散(《三因方》)加味。

若低热显著则加主方药物。

(=)气虚1,临床表现:午后低热,时作时止,劳累后尤甚,但患者无热感,疲乏无力。

声低气短,自汗,面色苍白、虚浮,饮食无味。

脉虚、濡、细、豁大无力,舌质淡。

2、病因病机:阳气不足,气浮不敛,阴火内生。

3,治法: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苠10~15g,党参10g。

白术10g。

当归10g,陈皮5g,升麻3~5g,柴胡3~5g,甘草3~5g。

方义;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中健脾,陈皮和冒,当归和血,升麻、柴胡升阳退内热。

中医医案——低烧

中医医案——低烧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低热二例病案一:施某,女,43岁。

初诊:1981年9月10日。

主诉及病史:低热三月余,每至下午辄作,至后半夜热始渐退,晨起稍安,发作有一定规律。

形体渐瘦,体力日弱。

就医于多处医院,做过各种检查,未得出正确结论,采取各种疗法,低热始终未退。

诊查:日晡辄作低热,测温每在38℃左右,或有微寒,面容清癯,一似阴虚之象。

查其舌苔,色白黄厚而腻,舌边色红。

辨证:微寒作热,发作有时,其邪不在卫表,寒微而热甚,又非往来寒热,其邪又不在少阳。

以其寒热晡作、舌红苔腻,其邪伏于募原可知;有时胸闷泛恶,甚或欲吐,是湿热阻遏气机之象。

治法:湿热留伏募原,遏阻气机,治疗不可偏凉偏燥,当用疏利透达法。

方用雷氏宣透募原法。

处方时,考虑患者体质脆弱,恐其不任克伐,乃未径投草果,俟药后再议。

处方:藿香6g 佩兰9g 川朴3g 槟榔6g 半夏8g 黄芩6g 甘草3g二诊:服药后,患者并无不适之感,自觉胸中宽松;身热虽仍发作,但热势不高,且持续时间缩短;舌苔亦有松化之势,乃于前方中加入草果5g,三诊:服前方5剂,身热基本控制,精神转振,舌苔渐化,惟胃纳尚差,此因邪未尽化,且胃气未复也,再投和中健胃之剂,以善其后。

处方:藿梗6g 佩兰8g 厚朴花5g 生苡仁15g 谷麦芽各15g前方连服7剂,邪去正复,终而收愈。

病案二:顾某,女,15岁。

初诊:1974年8月15日。

主诉及病史:病起两月余,初起恶寒发热,阑尾部有压痛。

当时查血象,白细胞计数18×109/L,注射青霉素后,阑尾部疼痛未见消失,但亦未增剧,仍持续隐隐作痛,高热亦渐趋下降,可是每至下午辄作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日益不支。

诊查:形消肉脱,肌肤甲错,气息无力,憔悴不堪。

日低热,肤燥无泽。

阑尾部压之作痛,血象仍偏高,终日卧床,站立时需人扶持,食纳不多;大便偏干,便色黑;溲少色深;舌质红而苔少,脉细而数。

低热的中医论治

低热的中医论治

低热的中医论治低热,即体温波动在37.5度~38.5度之间,持续2周以上。

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认为,低热是由外感、内伤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该病治疗虽有些棘手,但只要辨证无误,立法用药切合病情,就—定能收到满意之效果。

一阴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肾阴虚、肝肾阴虚、肺阴虚等相关大病、久病之后;其热以午后为著。

证见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眩晕颧红,心悸多梦,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二治宜养阴清热。

药用青蒿鳖甲运、清骨散加减:青蒿30克,生地、知母、地骨皮、丹皮各15克,银柴胡,泰艽、鳖甲各10克,甘草6克。

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沙参麦冬汤皆可随证选用。

二血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由脾胃受伤逐渐发展而成。

证见低热缠绵,面色淡白,头昏目眩,心悸怔仲,失虑多梦,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舌质淡;脉细弱。

洽宜益气养血。

药用益气血的党参与当归六黄汤加减治之:生地、熟地、首乌、黄芪各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党参、黄芩、黄柏各9克,黄连6克。

用四物汤或归脾丸、当归补血汤加减治之,其效甚佳。

三、气虚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过劳及久病之后,证见长期低热,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渴喜热饮,常伴自汗,舌质淡,脉虚弱。

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药用补中举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炙甘草、雄黄(冲服)各6克。

四、湿热伤表所致低热此型证见低热,头重如裹,肢体酸楚,倦怠乏力,胸闷腹胀,嗜睡懒言,食欲不振,便溏,舌质淡红,苔腻,脉濡。

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加减:藿香、佩兰、茯苓各15克,厚朴、半夏各10克,白蔻仁、连翘各15克,茵陈20克,黄芩、菖蒲各10克,滑石30克,甘草5克。

五淤血所致低热此型多发生在跌打损伤、吐衄,便血及妇女分娩之后。

证见低热缠绵,胸腹或肢体剧痛,拒按,口唇肯紫,面部黯黑,肌肤甲错,妇女伴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经来色黑有块,舌有瘀点,脉沉涩。

夜晚孩子发烧,中医如何护

夜晚孩子发烧,中医如何护

夜晚孩子发烧,中医如何护由于幼童的体质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疾病的侵袭,因此发烧常常出现在孩子身上。

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在夏季出现反复的低烧,家长应该考虑是否是夏季热,若孩子没有呕吐、腹胀等情况,则可以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认为是夏季热。

此外,若孩子本身有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被影响,那么在此类病症的康复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发烧。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是否是因为感染病毒等等所引起的。

一般来说,若是孩子白天发烧,可随时去医院诊治,但夜晚发烧,很多家长可能就很担忧,到底需不需要吃药?或是送去医院急诊?文章结合相关内容,阐述利用中医护理的知识,如何来应对孩子的夜晚发烧。

一、如何避免孩子夜晚发烧其实,家长们应该注意:孩子往往并不会突然发烧,在白天一般都会有迹象,例如在晚上6~7点时,孩子明显没有精神,或感到疲倦,或是孩子在白天玩得非常尽兴,此时家长就要注意晚餐要简单安排,并给孩子按摩一下脚底、背部,使其能放松肌肉,提醒孩子早点入睡。

以上措施,往往就能避免孩子夜晚发烧。

另外,若已经到了夏季,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出汗是否比以往更多,或是不出汗(此时是孩子受寒而毛孔闭塞),那么家长就可以让孩子用适当的热水泡泡脚,使其能够排汗,避免夜晚发烧。

亦或是当孩子晚上和好伙伴们出去玩耍,吃了很多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促进消化的水(如山楂水、白萝卜水),并沿着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按摩十分钟,也能降低孩子夜晚发烧的概率。

二、孩子夜晚发烧怎么办(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孩子夜晚发烧后不要过度紧张,需先观察其状况。

一方面,若孩子处于熟睡状态中,那么就可以不必打扰到孩子,使其机体能够得到放松,休养,也能提升其抵抗能力。

就好比是一个成年人在辛苦一天后,往往睡上一顿充足的觉,就感觉精神百倍,这就是休息、放松所带来身体的能量。

另一方面,若孩子在睡眠时状态不佳,明显可以看出其心神不宁,或是不断地哭闹,导致其体温也逐步增加,此时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要去医院治疗。

夜晚身体发热,白天热退身凉,属于阴虚内热,适合这道经典方子!

夜晚身体发热,白天热退身凉,属于阴虚内热,适合这道经典方子!

夜晚身体发热,白天热退身凉,属于阴虚内热,适合这道经典
方子!
青蒿鳖甲汤是比较著名的治疗阴虚内热的方子,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后期,热入阴分导致的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发热的典型特点是夜晚或傍晚发热,白天热退身凉。

但临床上发热多数也不是那么典型的,有些属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发热,白天也有发热的现象,主要辩证属于阴虚内热的,都可以应用此方调理,“夜热早凉”不作为辨证的唯一根据;另外,患者不一定会出现发热的现象,有时候出现的身烦热但体温正常,而出现心烦心悸、睡眠不安等症状,只要属于阴虚内热的,也可以使用此方治疗。

青蒿鳖甲汤由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等药物组成;这个药方五个药物都有入阴清热的功效,互相配合增强滋阴清热的疗效,青蒿、鳖甲是主要药物,主要入阴分清热透邪,生地、知母兼有滋阴润燥生津之功效,以防止热伤阴液津液,丹皮可滋阴透热又可凉血活血透血。

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是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烦热、燥热、潮热等症状,症状表现为口干舌燥、夜热早凉、两颧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等,就可应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加减,比如发热不退的,酌情可以加石膏、连翘、地骨皮等药物。

青蒿鳖甲汤药性寒凉,治疗应该中病即止,有明确的阴虚内热证,合适使用此方,而如果是湿热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热症,并不适合此方。

文章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我
更多的中医养生文章的分享。

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

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

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1. 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2. 发热产生的原因3. 发热如何诊断*二、治疗发热的食疗偏方*三、治疗发热的穴位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1、治疗发热的中药方剂金银花味甘,性寒,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

金银花和菊花的性味有点相似,但它有更好的解毒作用。

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用金银花煎水代茶喝,不消一日,症状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

生姜(价格)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

陈皮(价格)味辛、苦,性温,有理气、祛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胃痛、胃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老是咳嗽,痰液稀白稀白的,用陈皮泡水喝也是很有化痰止咳作用的。

山药长于养阴,对于更年期妇女以脾肾阴虚为主者,服用后可以缓解潮热、心慌等症状。

2、发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

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内生致热原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等。

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

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3、发热如何诊断根据热程热型与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发热(热程小于2周)、长期发热(热程超过2周且多次体温在38℃以上)、和反复发热(周期热)。

一般认为急性发热病因中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肿瘤、血管-结缔组织病。

这三类病因概括了90%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

感染性疾病在原因不明发热中占多数,以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局限性脓肿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为多见。

结核病居第二位,其中肺外结核远多于肺结核。

恶性肿瘤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依次为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和各种实质性肿瘤,在原因不明发热中所占比例较既往增高。

夜晚发烧,中医如何护理

夜晚发烧,中医如何护理

夜晚发烧,中医如何护理发烧,也被称为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体温高过正常的范围。

每个人的体温都略有不同,并且在时间、季节、月经等原因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认为腋窝测量的温度高于37℃时即为发烧。

其实发烧并不是一种病,实际上只是一种症状,可能会伴随着很多疾病而出现发烧的症状。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就很慌张,急忙寻找退烧的方法。

但是,其实这种作法是错误的。

一般情况下,在不知道病因的情况下,是不可以滥用退烧药的。

那么,你知道不同发烧症状时,应该使用什么方法退烧吗?夜晚发烧应该怎么做呢?一、中医如何护理退烧1、如果患者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发热,就要把寒邪从体内清除,可以通过饮用生姜水、洗热水浴等方法让患者发汗,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2、如果患者是因为受热引起的发热,以疏散风热、辛凉解表为原则来降温,可以让患者服用由菊花、桑叶、薄荷所制作的凉茶;如果是儿童发烧,千万不可以给儿童服用凉茶,会伤害到儿童的脾胃及其他脏腑。

可以用薄荷煮水让儿童服下,也有很好的效果。

3、如果是因为积食引起的发烧,就要解决排便问题,可以用白萝卜煮水然后服下,排出毒素后,发烧的现象也就会缓解。

由于积食引起发烧时,一定不可以使用泻药,泻药虽然表面上高效的解决了患者排便难问题,但是并没有起到降火的作用,还会伤害到患者的脾胃,除了引用萝卜煮水来降火通气外,还可以服用益生菌,安全、起效快。

4、惊吓发烧是儿童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发烧,虽然不叫少见,但症状一般都比较危急,需要家长格外注意。

如果儿童在惊吓过度后发烧时伴随着抽搐、昏迷可以给儿童服用由山药、朱砂、干草、茯苓、红参等制成的琥珀抱龙丸,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发热抽搐等问题。

如果儿童在惊吓过度后发烧时伴随着高热惊厥、胡言乱语,可以给儿童服用由沉香、元参、丁香、麝香、朱砂、羚羊角等制成的紫雪丹,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的作用。

5、还有一种发烧是由急疹而引起的,常见于儿童或是青少年。

这种发烧的患者没有风寒、风热等症状,而且精神也足,很有可能是因为要起麻疹、水痘、鼻炎等。

著名温病学家宋鹭冰低热治验两则

著名温病学家宋鹭冰低热治验两则

著名温病学家宋鹭冰低热治验两则宋鹭冰(1905—1985),四川省三台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先生熟谙中医经典,通晓各家学说,尤对温病学有精深研究和造诣。

在中医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是我国知名的中医学家和温病学家。

(照片是小编用手机拍的,嘿嘿)一、阴虚血滞低热李某,男,31岁,汽车驾驶员。

初诊:1974年6月1日3年多来,夜间常发热(37.5℃—37.8℃),当地医院以低热待查,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夜间发热无汗,面色暗黑,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肌肤干燥,腰膝酸软,舌体干瘦、舌质红,舌边有齿痕及紫色瘀点,舌苔少,脉虚数无力,辨证为阴虚血滞。

滋阴补肾为主,活血行瘀为辅,六味地黄丸加味。

桑葚子18g,川红花10g,牡丹皮10g当归尾10g,黑大豆24g,紫丹参10g山茱萸12g,大枣10g,百合24g熟地黄15g,泽泻10g,茯苓12g黄芪15g1978年3月,病员说:服上方7剂后,诸症消除,已重返工作岗位。

按:低热一症原因复杂,但临床上常见者有阴虚、暑湿、食滞、风热、胆热和气虚等类型,不可不辨,并须分辨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疾病。

夜间发热多属阴虚,患者面色暗黑、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腰膝酸软、舌体干瘦而红、脉虚数等,均为肾阴亏损,阴虚发热之象,以六味地黄丸滋肾养阴,重加桑葚、黑豆增强补肾之功,加百合润肺金以生肾水,大枣助脾胃后天之源,一味黄芪引导诸药效力充达表血,落发自生。

舌边瘀、肌肤干燥,为瘀血滞络,故加红花、归尾、丹参活血行瘀。

全方补中有攻,阴中有阳,共奏滋阴补肾、活血化瘀之功,阴血足,瘀血消,3年低热自退。

治低热需具耐心,治法、方药切勿更易过勤,只有长时间疗效不好或出现新的症状时才重新辨证用药。

并须处处顾护胃气,苦寒败胃药不宜重用、久用,不得已用时,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过量,否则苦寒化燥伤阴,欲速则不达。

二、气阴两虚低热曾某,女,36岁,本院医生。

患者于1978年10月26日以支气管扩张咯血伴感染、低热住院,经西医对症处理,咯血历4日后止,但午后低热一直不退(37.5℃左右)。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很多的人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着凉导致的,总是感觉到自己晚上的时候就发低烧的,但是到了白天就变得正常了,所以也找不出来病情的原因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疗这种疾病的,那么如何用中医的疗法去治疗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呢?中医疗法: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

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

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

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

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

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

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

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

气虚低热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

宜用甘温退热法,或用黄芪、党参、白术、生姜、大枣、当归各10克煎水服。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的,所以发烧最好还是使用中医的治疗方法的,因为人体在发烧的时候免疫能力是很差的,所以中医就没有什么副作用的。

中医治疗各种长期低烧的方法

中医治疗各种长期低烧的方法

中医治疗各种长期低烧的方法一、治疗要点针对不同症候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是治疗内伤发热的根本原则。

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补益气血,温阳补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湿清热等,是常用的治疗法则。

对内伤实症发热,采用补剂,应根据气郁疏之,血瘀决之,湿郁化之利之诸法选用方药。

切不可一见发热便用发散或苦寒泻火之剂。

对内伤发热非表证且阴阳气血已虚,发散更易耗气伤津。

苦寒用之得当可以坚阴,用之不当,可以伤阴。

过于苦寒则易损伤中阳,或化燥伤阴,故叶天士指出;“非六气之所来,苓连之属不能制火。

”凡使病情加重。

慢性病药重视以胃气为本,内伤发热日久,脾胃已弱,补益太过,则虚不受补,滋阴太过,宜轻,宁可再补,勿用重剂。

总之,治疗内伤发热,应缓以图功,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变证无穷。

二、分型论治:(一)阴虚发热:主症:长期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或手足心热,或骨蒸额红。

兼症:口干烦躁,失眠多梦,心烦盗汗。

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脉: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症候分析:阴虚生内热,其病在阴分,水不制火,阴虚阳胜为其病机。

发热伴有阴虚火旺见证为其特点。

虚火内炽,故见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额红。

虚火上炎扰乱心神,则致心烦少寐多梦,内热逼迫津液外泄则盗汗。

阴虚火旺,津亏失润,故口干咽燥,便干尿少。

舌干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碱(二)气虚发热主症: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高过低。

兼症:头晕,易于感冒,气短懒言,自汗乏力,食少便溏,渴喜热饮,或有脱肛,便血,子宫下垂等。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症候分析:中气不足,阴火内生为病机,发热伴随脾胃气虚见证为特点。

脾胃气衰,中气下陷,阴火上冲则发热。

本有气虚,劳则耗气,故发热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

脾胃虚衰,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无以充养,以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脉细弱。

气虚卫表不固,则自汗易于感冒。

脾虚失于健运则食少便溏。

小柴胡汤治疗低热

小柴胡汤治疗低热

小柴胡汤治疗低热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原因比较复杂。

引起低热的常见疾病有:结核病、慢性泌尿道感染、慢性肝胆疾病、慢性局灶性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副鼻窦炎、肛门周围脓肿、慢性盆腔炎),甲亢、风湿病,癌肿等器质性疾病和植物神经紊乱所致的神经性低热,手术后感染低热,夏季热(俗称疰夏、入夏时低热,伴胃纳差乏力,入秋后热退)等功能性的低热。

此外,还有难以确定的病被称为“原因不明”的低热等。

祖国医学对低热的认识早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记载。

《内经.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指出低热产生的原因是“阴虚”。

具体又说“内热”是由“……有所劳倦,形气衰,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重胸中”所产生的机理。

《理虚元鉴》认为“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

”关于低的治疗,古代医家也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伤寒论》第一百条说:“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第一 O二条又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李东垣创立了“甘温除热”,而朱丹溪则创“滋阴降火”法等,说明了历代医家对木症的起因和治疗作了较科学的论述,为今天用中医治疗低热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古今医家治疗低热理论的启示下,临床上对此类病症,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低热症之典型病例〔例一〕唐X,男,4岁,一九七四年十月初诊。

高热3 9℃,面色暗黄,精神不振,面部有浮肿。

体查:肝大助下二公分。

肝功麝浊(++)麝絮(+++)锌浊 1 6个单位,G、P、T50 0 单位。

在xx传染病院诊断为急性肝炎。

经住院治疗高热退后转为低热五十余天,继续用西医治疗无效,出院后转中医。

证见:精神烦燥,右胁疼痛,时寒时热(体温3 7℃)、纳差、体倦、腹胀满,便稀(日二~三次),舌质胖,苔厚腻,脉弦濡。

治宜和解少阳佐以利湿疏肝,用小柴胡汤(系成人量三分之二),加郁金五克、内金五克、白术七克、川朴三克,服三剂,效果显著。

经方辨治长期低热

经方辨治长期低热

经方辨治长期低热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8-10-23 新闻来源:王付
王付经方研究院
詹某,男,53岁,郑州人。

3年前出现每天晚上低热(体温37.5℃左右),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低热,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每天晚上10点左右低热,至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消退,心胸烦热,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盗汗,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弱。

辨为瘀血夹阳虚证,治当活血化瘀,兼温阳气,给予血府逐瘀汤与四逆汤合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0g,川芎5g,赤芍6g,牛膝10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干姜5g,生附子5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150ml左右,每天分早中晚3服。

二诊:盗汗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低热(体温37.2℃左右)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心胸烦热、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心胸烦热、急躁易怒产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低热(体温37.0℃左右)较前又有减轻,因饮食不当引起嗳气,以前方加生山楂24g,6剂。

七诊:低热(体温36.3℃左右)消除,其余诸证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舌质暗红夹瘀紫辨为瘀,再根据心胸烦热辨为瘀血化热,因失眠多梦辨为瘀热扰心,又因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辨为阳虚,以此辨为瘀血夹阳虚证。

方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兼清郁热;以四逆汤温阳益气散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小柴胡合白虎人参汤】半夜3—5点发热三年案

【小柴胡合白虎人参汤】半夜3—5点发热三年案

【小柴胡合白虎人参汤】半夜3—5点发热三年案“宗古法而变古方者”大谬也--丑夜发热三年案黄某,男性,72岁。

反复发热已3年,每日均在半夜3~5点自觉身大热,伴胸翳闷、心烦、口干舌燥。

3年来曾经多家医院检查,发热原因不明,所服方药多滋阴、清热,诸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之类;间有祛湿者、凉血者,效果不佳。

于2010年3月12日经友人介绍,来黄师门诊求诊。

接诊见患者精神稍倦,自诉反复发热已3年,每发均在半夜3~5点,自觉身大热,自测体温最高37.5℃。

伴心烦,口干舌燥,渴欲饮水,至5点汗出热自退。

无恶寒、咳嗽、尿频尿急等。

胃纳尚可,二便自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查体:心肺听诊正常。

本患者反复发热缠绵3年,发热每在半夜3点至5点,虽自觉身大热,但实际体温并不高,当属低热范畴。

发热前后无明显恶寒,应不属往来寒热。

但显属发作有时、潮热。

有潮热,“其来不失其时”属阳明也。

但无“腹大满不通”,非承气汤证。

却有心烦、口舌干燥,乃白虎加人参汤证也。

而潮热、胸满,正如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则又为小柴胡汤证。

发病3年,精神疲惫,里气已虚。

故以小柴胡合白虎加人参汤。

处方:柴胡45克,黄芩15克,法夏24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20克,花粉30克,知母20克,石膏90克,生姜3片。

4剂。

3月16日复诊,半夜发热已除,仍口干渴。

继以上方3剂。

3月19日再诊。

已不复发热,夜安睡,口仍渴。

为求稳定,仍守上方剂。

按:前医曾与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载于《温病条辨),实为叶天士方。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83条:“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条下吴氏自注曰:“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

胡希恕却狠批之曰:“舍柴胡而用青蒿,未免欺人”。

其实后世舍柴胡,乃深受叶氏“柴胡劫肝阴”之说所囿。

徐灵胎曰:“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

青蒿能治疟之发热,未必能替代柴胡治胸满之发热也。

夜间发热医案

夜间发热医案

夜间发热医案夜间发热医案中华易医女,54岁,3月13日初诊。

患者反复夜间发热2周。

症见:夜间傍晚起汗出发热,温度至38℃~39℃间,晨起汗出热退。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0*109/L↑,中性粒细胞86.6%↑,淋巴细胞比例10.1%↓,中性细胞数12.87*109/L↑,血小板364*109/L↑。

口服中西药物及输液治疗抗感染,效果不明显。

今日来我科就诊。

刻下: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干不适,精神不振,稍有畏寒,舌淡红,边尖有朱点,苔薄白,脉浮滑。

诊断:风温发热卫气同病。

拟方:银翘白虎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20g ,连翘20g,桔梗15g ,荆芥15g,青蒿20g ,淡竹叶10g ,炒牛蒡子12g,薄荷12g,芦根20g ,甘草10g,生石膏30g ,葛根30g 。

3付, 2日一副,水煎口服。

3月18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夜间发热汗出已无,精神好转,稍有口干。

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诊断:风热蕴肺。

效不更方,给予上方加白芷10g,继清余热。

按:1.本例外感患者,以夜间发热汗出,白天热退为表现,起病急,发热重,恶寒轻,舌边间红,脉浮滑。

虽患者病已2周,仍属风温外感,邪气仍在肺卫,而同时兼见汗出口渴,属于卫气同病。

故给予银翘散加石膏,取银翘白虎汤意,卫气同治,是为主方。

2.本方加葛根,取葛根解表兼入阳明气分。

《药性赋》云“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可见当邪在阳明时,葛根是阳明在表的重要药物,既可以引经,又可解表。

通过此病例,也可见对于葛根在温病中“劫津液”一说不可拘泥。

3.本方加青蒿,是点睛之笔。

《本草崇原》言青蒿“治留热在骨节间”,《本草新编》言青蒿“味苦,气寒,无毒。

入胃、肝、心、肾四经。

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患者夜间发热为主,邪气稽留阴分,酌加能清透虚热之青蒿,透热外达,正对夜间发热汗出病机,而病能速愈。

4.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有“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戒,强调外感热病不可因患者热退身凉后马上言补,要防止病情反复。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

低烧低热中医治方发烧、低烧与高烧划分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

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

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一般来说,突然爆发的高烧(38.5℃—40℃)通常意味着体内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脑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炎症都会伴有高烧;而长期持续的低烧(37.3℃—38.5℃),则意味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肺结核、风湿热、红斑狼疮、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现出低烧的症状。

发高烧时需立即就医,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

如果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受损及脱水,尤其是高烧不退。

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

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

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

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

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

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

一、上午低烧有次坐门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无精打采地来到我的面前,后面跟着他的父亲。

我问他:“你怎么不舒服?”他有气无力地说:“我总是发低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老想睡觉,吃饭也没有味道。

”我一边摸脉,一边打量这个小伙子。

只见他面色萎黄,面颊消瘦,一双大眼睛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朝气,目光呆滞。

他的脉象沉细无力略有滑象,舌胖,舌苔淡白,边有齿痕。

『疑难杂症』哈萨克族秘方:夜间低烧不退一剂见效

『疑难杂症』哈萨克族秘方:夜间低烧不退一剂见效

『疑难杂症』哈萨克族秘方:夜间低烧不退一剂见效
哈萨克族秘方:夜间低烧不退一剂见效
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秘方齐备,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虽然题目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
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的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百姓!
秘方:白芍18g,青藁10g,白薇10g。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两次服。

在末一次黄昏时服。

方解:本方适用于夜间低烧,日久不退。

也可用于治疗因胆囊炎、肝炎所致的低热,疗效显著。

荐方人:张力群。

长期低热的中医疗法

长期低热的中医疗法

长期低热的中医疗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民间中药治疗长期低热,疗效甚佳。

现将其症状及民间中药治法,分别介绍如下。

阴虚低热: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眩晕颧红,心悸失眠,入夜盗汗,腰酸遗精,月经前期,口燥咽干,大便燥结,舌质红,脉象细数。

治宜养阴退热。

处方:鳖甲(先煎)、生地各15g,青蒿、地骨皮、秦艽、当归、知母各10g,乌梅6g。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血虚低热:小劳则热,头晕眼花,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多梦,女性月经涩少,舌质淡,脉沉细。

治宜养血退热。

处方:黄芪30g,熟地、炒酸枣仁各12g,当归、白芍、党参、白术、五味子各10g,川芎、甘草各6g。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气虚低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心,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舌苔淡薄,脉象软弱。

治宜甘温除热。

处方:黄芪15g,党参、白术各12g,当归、柴胡各8g,升麻5g,甘草3g。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食积低热:午后潮热,面色红赤,脘满而痛,嗳腐吞酸,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大便溏或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宜消食和胃。

处方: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各15g,茯苓、陈皮、姜半夏、炒枳实、白术各10g。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痰湿低热:发热恶寒,或夜热晨止,胸膈痞闷,喘促气急,饮水则呕,肠中水鸣,舌苔滑腻,脉象弦滑。

治宜健脾渗湿化痰。

处方:茯苓25g,桂枝、白术、法夏、生姜各10g,甘草6g。

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湿蕴低热:发热缠绵,午后更甚,或往来寒热,身体沉重,头重如蒙,脘闷不饥,或有恶心,便溏稀软,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宜清疏湿热。

处方:槟榔、白芍、黄芩、知母各10g,厚朴8g,甘草2g。

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2~3次。

(尤志军)。

治疗低热的方剂(1)营卫不和、风热内温、湿郁之发热的方剂介绍

治疗低热的方剂(1)营卫不和、风热内温、湿郁之发热的方剂介绍

治疗低热的方剂(1)营卫不和、风热内温、湿郁之发热的方剂介绍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低热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中医辨证有:营卫不和、风热内温、湿郁发热、气郁低烧、气虚低烧、血瘀低烧、血虚低烧、阴虚低烧、阳虚低烧等证型。

1.营卫不和低烧与桂枝汤营卫不和低烧症状,表虚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肢酸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加减。

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服法: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2.风热内温低烧与银翘散风热内温低烧,症状:外感风热或温病。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翘散组成: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服法:上杵为散。

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3.湿郁发热与三仁汤湿郁发热症状:低热,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

三仁汤: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18克,半夏15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中医疗法
导语:很多的人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着凉导致的,总是感觉到自己晚上的时候就发低烧的,但是到了白天就变得正常了,所以
很多的人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着凉导致的,总是感觉到自己晚上的时候就发低烧的,但是到了白天就变得正常了,所以也找不出来病情的原因的,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疗这种疾病的,那么如何用中医的疗法去治疗晚上发低烧白天正常的呢?
中医疗法: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

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

对于这种低热,不能盲目地使用退热药,也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能退热,反而会带来不良反应。

使用中医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阳虚低热
自觉发热而体温多不高,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也可兼见面色晄白,头晕嗜卧,腰膝酸痛。

舌质多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多沉细无力或浮大无力。

宜用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之法。

阴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

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

血虚低热
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