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10.3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做功了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小节的内容。从教科书编写来看,主要涉及三块内容:一是利用“功的原理”这一发现引入“机械功”的概念;二是“怎样才算做功”;三是“怎样计算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机械与力等知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功是力与位移的综合效果。学习机械功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必要准备。

关于这一科学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个条目: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从认知水平来看,一条属于“了解”水平,一条属于“认识”水平,其中对“功的原理”没有提及(但本质已经涉及)。这就是国家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实验探究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认知能力。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

较典型的求趣、求动心理。

(四)学习风格。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较容易受外界评价与成就水平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三.教学目标确定:

基于对学习内容任务和学习者的分析,提出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含义;

(2)认识两个必要因素与功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经历引出功的概念的过程;

(2)通过实例体验、情景归纳,体会功的物理意义及做功时力与距离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从功的概念、原理中受到启发;

(2)受到物理学史中科学精神的熏陶;

(3)培养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意识。

4.教学重点:

(1)是否做功的判断;

(2)做功多少的计算。

5.易错易混教学难点:

是否做功的判断,尤其是关于“距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抓“要素”时,先用演绎法;

2、体会没有做功情形时,运用“归纳法”;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实践体验”、“演示分析”、“情景归纳”、“交流讨论”、“练习展示”等教学方法,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4、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或“先行组织者策略”。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的评价,把学习效果的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小组加分评价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