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泛化应用

合集下载

ABA的三大策略

ABA的三大策略

ABA的三大策略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为三大块:.强化策略:强化、消退、区分强化、强化程序(塑造和串联)等。

.刺激控制策略:分化和泛化.厌恶控制策略:负性强化与惩罚这三大策略联合对行为的功能分析,一起构成了临床行为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

【消退法】1.含义:对于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强化消失会导致消退,换言之,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意义: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情感受挫的副作用。

3.举例: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

如果你加以理会,没有采取消退策略,那么,间歇性强化就发生了,孩子就赢了,这会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哭闹、发脾气。

为矫正这种行为,父母只要不予注意(不予强化)就能停止他们的撒娇,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

4.注意:在使用消退法时不要用语言与孩子沟通,也不要注视他,否则容易强化其问题行为,但可以有简单的指令,如“不要打”、“不要哭”、“不要叫”等。

【塑造法】1.含义: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指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

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部分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塑造的行为(目标行为)。

⏹例1:在学习“模仿拍手”的课题时:给出指令“这样做”并示范拍手之后,孩子只是举起自己的手,在辅助他完成这个动作后强化他。

随着进展,孩子开始将双手碰在一起,但还不能连续重复,辅助他重复拍手后给予强化。

随着塑造进程的延续,孩子被强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标准的“拍拍手”。

应用行为在生活中的泛化

应用行为在生活中的泛化

应用行为在生活中的泛化
我们经常在咱们的自闭症孩子学会某项技能后,交待家长:“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泛化。


泛化对于咱们自闭症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对自闭症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自闭症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
是刻板,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对某人某物某事件的过分执着,很难变通。

对于学习的东西也是一样的,他们会把学到的东西归到特定的形式,往往很难在其他环境中变换应用。

泛化是什么?
泛化是大致的或类似的转换,是应用行为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习得某项技能后,需要在更多的人物或场景中进行运用。

泛化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刺激的泛化,一个是反应的泛化。

刺激泛化是指在一个环境中掌握的技能在其他环境中也能表现
出来。

这些环境是没有包含在特定的训练中的一些环境。

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由不同的康复治疗师进行训练这都是刺激泛化。

反应泛化指的是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而引起更多的行为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通过教某项有限的行为,而获得更多的改变。

比如教会孩子在得到别人给予物品时说谢谢,之后孩子还会在他人给予帮助后说谢谢,这就是反应泛化。

泛化是为了我们孩子能更自然地和社会相处,也有助于提升更多
的能力。

因此,泛化,不容忽视。

自闭症(孤独症)、发育迟缓儿童干预训练计划:叫名反应、目光对视计划书

自闭症(孤独症)、发育迟缓儿童干预训练计划:叫名反应、目光对视计划书
辅助
1、姿势辅助:将强化物调整至学生视线内并引导学生目光与老师目光对视;
辅助的撤销
1、时间延宕:刚开始老师使用0秒延宕的辅助,即在给出指令后,立即给予姿势辅助。3-5个回合后(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老师使用1-2秒的辅助延宕,尝试进行辅助的撤销。
2、根据学生正确反应情况,由姿势辅助至完全撤销辅助。
1、学生无反应,或学生已经做错了,老师需要告诉他:眼睛没看老师,我们再来一次。
2、要求学生坐好后,重发一遍之前出错的指令。
3、给出指令后,老师马上将强化物调整至学生视线内并引导学生目光与老师目光对视,帮助学生完成指令。
4、当学生做对后,老师给予口头的肯定:眼睛看我了,真棒!同时给强化物。
尽量避免重复发指令,也就是说避免在同一个回合里,同样的指令说好几遍。
泛化
1、人物泛化:由其他老师担任指令发出人,发出“叫名反应、目光对视”指令步骤,开展10个回合;学生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该阶段完成。
2、自然环境泛化: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叫学生名字,当学生在2秒内目光与叫名字的人目光对视时,间歇性地给学生强化物。
自然环境泛化中并不是每一次叫名,学生与叫名字的人有目光对视的时候都需要给强化物,但也不能永远都不给。
4、强化物要是学生期望得到的物件。
5、强化物最好体积小一些,这样不会完全遮住老师的眼睛。
操作步骤
1、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坐在椅子上,要求学生手放好,坐端正。
2、老师手上拿着强化物(先不要让学生看到)。
3、当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老师身上时,老师叫学生的名字,同时将强化物呈现在老师面前两眼之间的位置。学生在2秒内目光与老师目光对视。老师马上夸奖学生,说:眼睛看我了,真棒!并将强化物给学生。
4.老师记录数据。

自闭症:泛化应用

自闭症:泛化应用

自闭症:泛化应用泛化应用一级:从基础学习将其掌握变化的:人物不变的:环境结构强化频率时间、教材指令二级: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改变结构化要素变化的:教材、指令、人物不变的:环境、强化物、频率、时间三级:在保持所学的能力之外,要在不同环境设置、时间设置、分散注意力事物之间,并要提升孩子反应流畅度,增加干扰四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泛化,并将所学概念与技能联系起来五级: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受制于其他人的行为,这些是社交规则,建立在社会环境中适当行为,在语言群体中进行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一级泛化:不同人的人问裤子都认识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白天晚上)地点认识四级泛化:在什么时间(教孩子要按换裤子)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以杯子举例1、一级泛化在孩子认识杯子,知道杯子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训练者,由不同的老师训练2、二级泛化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杯子,如:玻璃杯,瓷杯,大小杯,不锈钢杯等(改变教材)*改变指令,如:拿某某杯,指某某杯等*改变训练者3、三级泛化*改变环境,如:机构,家里,餐厅,朋友家等*改变时间*改变强化物(同上)4、四级泛化: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杯子,例:冲钦料,接水/倒水5、五级泛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用杯子语言的初级训练一、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1)训练前孩子要具备的条件1、建立学习的意识:孩子的配合能力、情绪的控制力、学习语言是对孤独症孩子的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练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能力都不具备(如:安静的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2、注意力的管理和控制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注意听或看我们展示的刺激,即我们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展示(指令、物品、动作)上,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从复杂的语言学习中获得东西。

注意力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辅助(将我们的展示夸张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循序渐进(从能够注意一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利用技术和应用程序辅助自闭症儿童康复

利用技术和应用程序辅助自闭症儿童康复

利用技术和应用程序辅助自闭症儿童康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见于儿童,其特点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失,以及重复行为和狭隘兴趣的特征。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康复,利用技术和应用程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技术和应用程序辅助自闭症儿童康复。

一、概述自闭症儿童在康复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如社交交往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困难。

技术和应用程序的出现为这些儿童提供了新的康复机会和工具,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社交互动辅助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与他人进行有效社交互动的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一些应用程序被开发出来,以提供虚拟社交互动练习的机会。

通过这些应用程序,儿童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并逐渐学习社交技能,如眼神接触和非言语沟通等。

此外,一些设备还可以通过提供模拟情感反馈,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三、语言和沟通训练自闭症儿童常常存在语言和沟通障碍,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技术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训练。

例如,一些语音合成应用程序可以将儿童的文字转化为语音,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一些应用程序以图像和符号为基础,帮助儿童理解和使用语言,促进他们的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自闭症儿童常常难以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爆发和行为失控。

技术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提供情绪监测和自我调节工具,帮助儿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例如,一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情绪识别技术,分析儿童的面部表情,提醒他们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情绪调节策略。

这些工具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五、认知训练和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往往有所偏差,他们可能在某些领域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但在其他领域却存在相对较差的表现。

技术和应用程序可以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训练和教育内容,帮助他们开发潜力,弥补认知方面的不足。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反馈机制,这些工具可以提供适合儿童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并帮助他们在认知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有效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儿童自闭症治疗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自闭症治疗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授儿童自闭症一些行为和社交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塑造、建模和重塑、积极反馈等。

行为塑造是通过逐步指导儿童自闭症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反应。

例如,当儿童追求某种奖励时,教育者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巩固这种行为。

建模和重塑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让儿童模仿他人的正确行为。

积极反馈则是在儿童表达正确行为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二、言语和语言治疗自闭症患儿中有许多人存在言语和语言障碍,因此,言语和语言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师通过训练儿童自闭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帮助他们改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言语和语言治疗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口腔运动训练、听觉训练、语音训练和社交语言技巧训练等。

在语言识别方面,治疗师会给儿童展示不同的图片、物品,引导儿童正确命名。

口腔运动训练则通过指导儿童掌握口腔肌肉的运动,来改善儿童的发音能力。

听觉训练则着重培养儿童听觉理解的能力,通过各种听觉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儿童的听力。

在语音训练方面,治疗师会通过矫正发音错误和教授正确发音方法来改善儿童的语音能力。

此外,儿童自闭症还需要学习社交语言技巧,包括倾听、回答问题、主动沟通等。

三、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患儿常常缺乏正常的社交技能,因此,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包括目光接触、非语言交流、人际关系建立等。

目光接触是社交互动的基础之一,然而自闭症患儿往往不愿意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

通过对儿童自闭症进行目光接触的训练,可以提高他们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的能力。

非语言交流则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来进行交流,治疗师可以通过教授儿童自闭症一些非语言交流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互动。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数学应用能力摘要:在特殊学校,“数学课”称为“生活数学”,强调所教授的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那么对于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外界的信息获取视觉大于听觉,学习及泛化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自闭症儿童数学的应用能力培养呢?第一,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二,开发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第三,在问题解决中激发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自闭症数学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2.242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自闭症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关键。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客观世界数量、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泛化能力较差的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掌握和应用,因此在选择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联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实际选材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在自闭症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联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实际,选取符合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用任务分析法适当的增加教学层次,做相应的知识铺垫使难点分散,从而适当降低难度,使教学内容达到自闭症儿童能够接受的水平;同时结合自闭症儿童需要反复练习、高度强化等学习特点,应该小步骤、多循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适当地增加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现和强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复习再现,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和重现,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使知识系统化。

国内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综述论文

国内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综述论文

国内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综述【摘要】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发育障碍综合症,它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内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辅助性药物治疗、应用行为分析训练法(aba)、感觉统合训练、游戏训练、结构化教育疗法以及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海豚疗法、精神统合疗法等,这些研究给广大自闭症儿童带来了希望。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一ⅳ)把它划为四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

儿童自闭症的病发率一般都在0.04%左右,根据美国本土自闭症千分之六的患病率评估认为中国具有高功能和低功能自闭症的儿童应为120万,我国对于自闭症应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一体化系统。

1 国内儿童自闭症的主流治疗方法1.1辅助性药物治疗儿童自闭症目前缺乏能够改变自闭症的病程,改善核心症状的药物,若患者伴随的精神神经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可用药物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治疗:1.1.1 利培酮:2006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5~16岁孤独症。

药物能改善患者发脾气等易激惹症状、自伤和攻击行为。

1.1.2 中枢兴奋药物: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患者。

常用药物哌醋甲酯或苯异妥因 (注:中枢兴奋药物仅限6岁以上患者使用)。

1.1.3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氯硝西泮用于癫痫发作者。

针对自闭症患儿的药物治疗问题,业界的看法是一直存在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有药物的有效性,对患儿的副作用以及昂贵的费用。

1.2 应用行为分析训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是指基于刺激——反应——强化为基本原理尝试理解,解释,描述和预测为基础,运用行为改变的方法对行为进行干预,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过程。

一般来说,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疗法,可以包括基于功能分析上的环境改造,效果调控以及技能训练等。

aba使用的是经典行为主义疗法,主要是以一步步的行为矫正,配合刺激,强化,泛化等手段最终达到改变行为。

自闭症儿童学习活动中强化物应用建议

自闭症儿童学习活动中强化物应用建议

差 等 特 点 。上 述 这 些 特 点 为 学 校 教 育 学 生 对 每 项 实 物 或 活 动 的 关 注 程 度 现 得 更 加 迅 速 。
调 动 自闭 症 儿 童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实 物 或 活 动 关 注 程 度 愈 强 、 参 与 时 者 可 在 每 次 强 化 时 只 给 予 少 量 的 正
社 会 性 强 化 物 是 指 个 体 喜 欢 接
活 动 呈 现 在 长 ,强 化 将 越 有 效 。所 谓 剥夺 是 指 个 方 法 之 一 。 强 化 是 指 通 过 某 一 事 物 将 一 项 或 一 项 以 上 实 物 / 来 增 强 某 种 行 为 的 过 程 。 强 化 物 是 学 生 面 前 ,让 其 选 择 或 观 察 其 反 应 , 体 没 有 体 验 到 正 强 化 物 。 而 饱 厌 指

线快 递 一

学 习活 动 中强化 物应 用 建议
口 彭 琼
[关 键 词 ] 自 闭 症 儿 童; 学 习; 童 喜 欢 的 东 西 也 可 能 是 不 一 样 的。因
强 化 物
应 、习 惯 这 些 强 化 ,那 么 在 日常 生 活 中 他 们 再 遇 到 这 些 强 化 物 时 也 能 同 样 起 到 强 化 的作 用 ,也 就 是 说 自然 的 生 活 环 境 自动 地 强 化 了他 们 。这 能够 很 好 地 帮 助 自闭 症 儿 童 将 学 到 的 技 能 泛 化 到 日常 生 活 中去 。 三、 强 化 物 应 具 有 持 续 强 化 效
高 自闭 症 儿 童 主 动 性 最 行 之 有 效 的 估 者 也 可 以 根 据 自 闭 症 儿 童 的 眼 睛 控 制 正 强 化 物 的 发 放 数 量 , 可 以 保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 ABA)在1987年由Lovaas报道,对一组19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2年时间,结果有9例儿童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儿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这一报道引起了轰动。

其后许多研究者重复了ABA,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Lovaas的研究对象主要是3岁左右的孤独症儿童,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认为即使对于较大的孤独症儿童,ABA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ABA采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刺激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其核心部分是任务分解技术( discrete trial therapy,DTT)。

典型DTT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①任务分析与分解;②分解任务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分解任务的训练;③奖励(正性强化)任务的完成: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强化( reinforce);④辅助:根据儿童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逐渐减少提示或帮助;⑤停顿(interval):在2个分解任务训练之间要有短暂的休息。

训练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

治疗强调为每周40小时。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ABA的特点是:①方法结构化;②教学系统化;③操作目标化;④非专业人员可以操作;⑤实践性。

学习ABA不能只通过我们掌握有关理论原则,理论学习虽是不可缺少的,但学习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历。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把握ABA的原则和技巧,才能真正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技巧。

二、任务分析法(目标行为分解)把要培养的行为分成若干个子行为,然后用正强化一步步培养建立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

自闭症:泛化与巩固行为ABA训练的研究已经证实:ABA训练的成果只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得以体现,也就是,一种环境中习得的行为或由一两个老师教会的行为不会自动迁移到其他的环境或人。

我们在ABA训练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桌面上已经习得的东西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不出来,有的时间~长就忘了,ABA训练的关键是如何将通过区别强化所习得的成果保留下来。

泛化和巩固就是为了改变孤独症儿童这一学习特点来设计的两种教学方法。

所谓泛化就是类似情形的转换,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成败,泛化的过程就是孩子适应变化的过程。

一般通过刺激泛化和反应泛化来完成。

泛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而巩固需要泛化的过程来完成。

巩固就是泛化的过程,它更强调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强化频率的一致性。

习得的技能通过泛化和巩固,才能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1.刺激泛化:包括教学材料、教学场所和教育者的改变。

(1)改变教学材料:我们在ABA训练中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开始认知物品名称是指向特定的物体。

例如:教孩子认识杯子,孩子知道你教他的那个杯子叫杯子,而没有用做教具的杯子就不知道也是杯子,甚至连自己每天喝水的杯子都不认识。

通过改变教学材料使孩子懂得“杯子”这个名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类杯子,是一个概念。

一切用来喝水的东西都叫杯子。

通过这样的泛化过程,孩子才能达到从具体-的杯子上升为抽象的概念性的杯子的目的。

(2)改变教学环境:我们知道,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孩子已经习得的东西不能在新环境中得以体现。

例如:在ABA训练机构里,孩子在个训课上习得的东西不能自动迁移到集体课中,而集体课中的能力不能迁移到幼儿园中。

如:我们教孩子叫名字要有反应。

在ABA训练机构中已习得的能力,在超市就没有反应了。

不同的场合要有相同的反应。

这种反应不是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泛化教学环境,随时随地地教。

(3)更换教学人员: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反应,有的孩子上了小学,由于学校频繁更换教师,孩子就很难适应。

国内常用自闭症干预方法介绍0205

国内常用自闭症干预方法介绍0205

国内部分常用自闭症干预方法介绍目前,关于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已经超过一百种,尽管国际上已有研究机构对部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总结或实证,但结论比较零散,对于效果也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

在2015年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这天,美国国家标准项目根据2007年至2012年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发布了关于自闭症(孤独症)干预手段的新评论和分析。

在针对22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干预方法中,有14个已经经过深入研究,并具备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的成熟方法。

国内机构使用最多的干预方法由ABA行为治疗法、感觉统合训练法、药物治疗法、游戏疗法等。

以下对主流自闭症干预方法做简单介绍。

一、主要干预方法(一)应用行为分析ABA行为干预(ABA),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为自闭症干预的有效方法,目前成为发达国家主流的自闭症干预模式,在中国已成为普遍的、广为家长接受的自闭症康复实践。

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一门研究如何将行为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学科,ABA 的鼻祖是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ABA的本身的创始人则是UCLA大学的教授Lovaas,创立ABA于1960年代,ABA是目前儿童早期干预中得到最多实证证明其有效性的学科,也是美国少数获得国家医疗保险报销的干预方式,适用于自闭症,发育迟缓等各类特殊儿童。

ABA有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一系列行为学原理,这个部分是客观的科学规律,固定不变动,比如强化,消退,动机等,用来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行为原理是ABA的理论基础。

ABA的另一个部分则是基于行为学的基本原理而发明的具体的行为改变策略和流程,ABA好比一棵大树,DTT、PRT、VB、核心反应、图片交换系统、泛化等是一根根树枝,用来改变和控制和改变人类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这个部分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改进,有些流程甚至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DTT流程。

ABA建议每周至少25个小时的练习,最佳训练时间为40小时ABA 可以在各种场景使用,研究表明父母可以胜任干预者的角色,因为父母更了解孩子,有更多教学动机,在更多的时间和场合能和孩子待在一起,在帮助孩子泛化技能上有重要作用ABA强调儿童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在2-6岁,适宜干预期在6-12岁,但ABA作为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作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类。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 自闭症怎样训练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 自闭症怎样训练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自闭症怎样训练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讲,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是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来不断进行康复,提高患儿融入社会的能力。

然而,由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配合你,从而让训练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那么,自闭症患儿不配合训练该怎么办?一、自闭症表现第一:没有和人互动的主动意识,配合意识差不听指令,模仿能力差。

第二:会自发性的说简单的单词,如爸爸,妈妈,吃,不玩等,但因配合意识差,又不具备模仿能力,所以不会听指令发音。

二、训练内容1.呼之应答目的:气流量应用、对他人语言的主动回应能力训练。

方法:与孩子面对面保持目光平视、诱导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其名同时协助孩子打开上下颌关节。

发音--啊(也可以压腹肌帮助孩子运动气流)。

必须要求他在别人叫其名字时都要主动答应。

2.语言基础①、口舌操:诱导/强化物刺激正伸舌、左右摆舌、上卷舌等。

目的:锻炼孩子舌位灵活度/协调能力。

②、气流量:内容:吹哨子、吹水泡、吹口琴、吹蜡烛等。

目的:气流应用、唇部肌肉控制。

3.口型模仿内容:张嘴--啊咧嘴--i噘嘴--u咬下唇---f。

目的:气流的应用、小肌肉协调/控制。

方法:与孩子面对面保持目光平视,诱导孩子注意力集中,大人做夸张的口型动作,让其模仿(开始孩子不会时可以协助模仿,强化物要及时)。

4.语音模仿内容:生活中的音节可以一个一个的让孩子做模仿。

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拜拜、阿姨、姨妈、衣服、我要。

关于i的音节---如:衣服、阿姨、姨妈、蚂蚁、样样、米、笔;关于u的音节---如:乌鸦、我要、娃娃、我棒、玩玩、嗡嗡、等;要求:现在主要锻炼孩子的口型转换能力,家长在家时一定要让孩子多练习,语言基础只有多练习孩子才能熟练,练习的多了熟练了孩子才能掌握的更好,语言才能转换的更好。

在家模仿时大人一定要口型夸张到位、声音洪亮的让孩子模仿。

目的:锻炼和培养孩子的主动模仿意识和口型(小肌肉)转换的灵活度。

备注:可以让他在认知中做模仿。

DTT练习题

DTT练习题

DTT练习题一、选择题1. DTT(Discrete Trial Training)的核心目标是:A. 增强个体的语言能力B. 提高个体的社交技能C. 改善个体的认知功能A. 明确目标行为B. 提供示范C. 提供强化D. 忽略不期望的行为3. DTT教学通常用于:A. 正常儿童的教育B. 特殊儿童的教育C. 成人教育4. DTT教学中的“回合”指的是:A. 教学的一段时间B. 教学的一个单元C. 教学中的一次互动D. 教学中的一次强化A. 拒绝参与B. 自伤C. 暴力行为D. 说话二、简答题1. 简述DTT教学的基本原则。

2. 解释DTT中的“回合”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如何在DTT教学中有效地提供强化?三、案例分析题1. 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在DTT教学中经常出现拒绝参与的行为。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 小红是一名语言障碍儿童,她在DTT教学中遇到了理解指令困难的问题。

请设计一个教学方案来帮助她提高指令理解能力。

四、论述题1. 论述DTT教学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分析DTT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PRT、ABA等)的异同。

五、实践题1. 设计一个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的DTT教学方案。

2. 设计一个针对语言障碍儿童的词汇扩展的DTT教学方案。

DTT练习题(续)一、选择题A. 开始阶段B. 中期阶段C. 结束阶段7. DTT教学中的“数据记录”主要用于:A. 监控个体行为变化B. 分析教学效果C. 评估教师技能A. 指令B. 反应C. 强化D. 休息时间9. 在DTT教学中,如何处理个体的逃避行为?A. 忽略B. 提供替代行为C. 增加回合难度10. DTT教学中的“分化”指的是:A. 识别和区分相似的行为B. 增强期望行为C. 减少不期望行为二、简答题1. 简述DTT教学中的“回合”结构。

2. 解释DTT教学中的“泛化”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如何在DTT教学中设计合适的强化方案?三、案例分析题1. 小刚是一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他在DTT教学中经常分心。

如何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物品并清楚表达

如何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物品并清楚表达

如何教自闭症儿童认识物品并清楚表达有些孩子到三四岁了,依然不认识一个物品。

他喜欢的东西,他会去拿,去使用,但叫孩子去指认特定的物品或让孩子表达物品名称时,他却没办法做到。

有些孩子可以认出特定的物品,但换成不同款式的同一种物品就不认识了。

有些孩子可以拿对我们让他拿的物品,但在表达物品的名称时却和该物品不相符。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主要是孩子对物品的概念比较薄弱。

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建立物品的概念,打开认知的大门。

一、前备技能在教授物品认知之前,孩子需要进行以下训练,虽然这两项技能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重中之重。

有了这两项技能做基础,学习其他项目才会更加容易,训练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一)具备简单的模仿能力1、一步大动作模仿(如:拍手、摸头……)2、一步精细动作模仿(如:握拳、伸食指……)3、物品操作模仿(如:叠积木、排列积木……)(二)理解简单指令1、理解日常生活指令(如:过来、坐下……)2、理解一步指令(如:跺脚、叉腰……)建议:— 1 —1、对于没有任何物品概念的孩子,需着重训练孩子安坐的能力、注意力、配合能力、模仿能力、理解指令的能力及配对能力。

2、若孩子已经具备了以上前备技能,那么在第一次教授物品概念时,应尽量挑选孩子最喜欢的物品,通过“零错误教学法”,帮孩子树立指认的信心,同时通过不断地给孩子物品来增加刺激,孩子受到一定量的刺激时就会有质的突破,开始建立物品的概念了。

二、认知教学五步骤(一)感知物品我们需要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看、听、摸、闻、尝)感知物品(重量、形状、颜色、气味、味道……),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物品。

(二)配对(提高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区分物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1、相同实物与实物的配对(一模一样的同款物品)2、相同卡片与卡片的配对(一模一样的物品卡片)3、实物与卡片的配对(实物与物品一样)4、相似实物的配对(同种物品不同款式的实物)5、相似卡片的配对(同种类但不同款式的物品卡片)注意:— 2 —1、刚开始配对的时候,不需告诉孩子要配对的物品名称,发出指令时只说“一样的”,例如:“拿一样的给我。

ABA的三大策略

ABA的三大策略

ABA的三大策略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分为三大块:.强化策略:强化、消退、区分强化、强化程序(塑造和串联)等。

.刺激控制策略:分化和泛化.厌恶控制策略:负性强化与惩罚这三大策略联合对行为的功能分析,一起构成了临床行为控制技术的核心技术。

【消退法】1.含义:对于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强化消失会导致消退,换言之,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意义: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情感受挫的副作用。

3.举例: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

如果你加以理会,没有采取消退策略,那么,间歇性强化就发生了,孩子就赢了,这会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哭闹、发脾气。

为矫正这种行为,父母只要不予注意(不予强化)就能停止他们的撒娇,因为父母的无端让步实际上正起着强化不正确行为的作用。

4.注意:在使用消退法时不要用语言与孩子沟通,也不要注视他,否则容易强化其问题行为,但可以有简单的指令,如“不要打”、“不要哭”、“不要叫”等。

【塑造法】1.含义: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指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

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部分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塑造的行为(目标行为)。

⏹例1:在学习“模仿拍手”的课题时:给出指令“这样做”并示范拍手之后,孩子只是举起自己的手,在辅助他完成这个动作后强化他。

随着进展,孩子开始将双手碰在一起,但还不能连续重复,辅助他重复拍手后给予强化。

随着塑造进程的延续,孩子被强化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标准的“拍拍手”。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泛化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泛化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泛化?泛化是A B A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时常会陷在一个非常具体和特定的形式中,难以适应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

(泛化就是让孩子学会接受变化)泛化的目的在于:1.帮助孩子在变化了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技能。

2.教师使用更加一般化的强化方式。

泛化的概念:大致的或类似的转换,是ABA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一旦一个技巧在一个环境中被教会。

就要将她转移到变化了的环境中进行泛化哦!泛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有效性,既可以确定行为的改变是因为孩子学到的东西。

要是一个教学方案,达到有效性,就要系统的进行泛化训练。

(如:示范,旁白,旁白:指的是话不用很多,说出问题的重点。

)泛化的种类:通常可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的泛化和反应的泛化。

刺激的泛化: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学会的行为,以后在其他的环境中也能表现出来。

尽管这些环境并没有包括在教学计划中。

刺激的泛化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做到刺激的泛化:(1)在不同的环境中训练(2)由不同的教师上课(3)将刺激物共同化(4)相同的强化方案反应的泛化:是指通过只训练一个行为引起更多的行为变化,即通过教一个或一些有限的行为,你获得多少附带的行为改变效果。

例如:你教孩子拥抱和亲吻你时,他是否表现出更喜欢你了?所以无论是刺激的还是反应的泛化,都是使你的训练有效果的关键。

你必须获得一些免费的变化。

因为你不可能将所有的环境里的所有行为都“教”给孩子。

以下是如何时反应的泛化达到最大化的建议:(1)学会交流性反应:建立并加强那些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语言因素。

如:让孩子学会那些对他表达要求有直接帮助的词。

功能性语言能够有效地代替乱七八糟的行为。

(2)学会一些实用的自我帮助技巧:自我帮助技巧,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自理行为,他们能够帮助孩子得到一些可以增加他的自我满足和想要的东西。

(3)学会怎样玩耍:对一些不适当的自我刺激行为来说,某些玩耍活动是较适当的代替活动。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

2023年版自闭症儿童案例分析一.个案基本情况悦悦(化名),男,2岁半。

语言方面:没有目光对视,无语言,但是有很多无意识的音。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

有刻板行为。

身体不协调,走路摇晃。

感知觉方面:听觉敏感,对疼痛比较迟钝,无安全意识。

情绪情感: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哭闹严重。

对母亲比较依恋,有严重的母子共生现象。

针对悦悦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

二、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办法悦悦从来到宜童中心第一天开始就伴随着哭闹问题,这个行为大概持续一周左右,继而哭闹升级成为躺在地上哭闹,这个行为大概也持续了一周左右,最后升级到脱了裤子、鞋子、袜子,躺在地上哭闹。

刚开始来的孩子,都会对新环境、新老师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哭闹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悦悦哭了大概一周左右,在这一周,我是哄着他过来的,但是哭闹伴随整节课。

一周后哭闹行为没有消退,反而升级到躺在地上哭闹。

这种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

我把这种行为确定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并制定了矫正计划及处理方法。

在行为问题的处理上,首先要观察这个问题行为,其次就是对这个行为给出一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功能假说是孩子为了达到出去的目的,逃离这个环境去找妈妈。

根据这个功能假说我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坚持让他在屋子里呆着,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要在这个屋子里。

同时我也用一些玩具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只是我不在他面前玩,而是我在一边玩,同时发出一些〃好玩〃〃太好玩了〃等这样的感叹语来引起他的注意,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没有效果,他在地上躺着哭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我最后采取了忽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在初期是有一定效果的,孩子从哭闹继而变成哼哼,音量也由大到小。

但是在这个方法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中间出了一个新的状况,同时也是孩子哭闹升级的关键所在。

一次,悦悦仍然躺在地上,但能稍微安静一点,这时候,他想去厕所,自己就起来脱裤子,我就对他有了回应,马上跑过去带他去厕所。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创新方法研究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创新方法研究

儿童自闭症治疗的创新方法研究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社交交往困难、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等。

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目前在儿童自闭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创新方法。

一、动物辅助治疗(Animal-Assisted Therapy)动物辅助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自闭症治疗方法。

它利用与动物的互动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动物的陪伴可以减轻儿童的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社交动机,并且增强他们对治疗的参与度。

例如,儿童在与动物玩耍的过程中会主动与治疗师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二、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游戏疗法是以游戏为媒介来辅助儿童自闭症治疗的一种疗法。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放松身心,增强专注力,并逐渐培养社交技能。

治疗师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例如模拟社交场景、角色扮演等。

通过游戏疗法,儿童可以主动参与并逐渐改善他们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三、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音乐疗法是一种利用音乐刺激来促进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方法。

音乐可以激发儿童的情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同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治疗师通常会和儿童一起合奏或演奏音乐,以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社交技能训练是帮助儿童自闭症改善社交和沟通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种训练通常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真实社交场景等方式进行。

治疗师会指导儿童如何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交流,并教授他们一些重要的社交技巧,例如眼神接触、身体语言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反馈,儿童可以逐渐改善社交技能,并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更好地融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化应用一级:从基础学习将其掌握变化的:人物不变的:环境结构强化频率时间、教材指令二级:在一级泛化基础之后,进一步改变结构化要素变化的:教材、指令、人物不变的:环境、强化物、频率、时间三级:在保持所学的能力之外,要在不同环境设置、时间设置、分散注意力事物之间,并要提升孩子反应流畅度,增加干扰四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泛化,并将所学概念与技能联系起来五级: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受制于其他人的行为,这些是社交规则,建立在社会环境中适当行为,在语言群体中进行泛化。

以裤子为例来说明五级泛化:一级泛化:不同人的人问裤子都认识二级泛化:认识不同的裤子三级泛化:不同的时间(白天晚上)地点认识四级泛化:在什么时间(教孩子要按换裤子)五级泛化:为什么要换裤子以杯子举例1、一级泛化在孩子认识杯子,知道杯子功能的情况下,改变训练者,由不同的老师训练2、二级泛化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杯子,如:玻璃杯,瓷杯,大小杯,不锈钢杯等(改变教材)*改变指令,如:拿某某杯,指某某杯等*改变训练者3、三级泛化*改变环境,如:机构,家里,餐厅,朋友家等*改变时间*改变强化物(同上)4、四级泛化: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用杯子,例:冲钦料,接水/倒水5、五级泛化:让孩子知道为什么用杯子语言的初级训练一、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1)训练前孩子要具备的条件1、建立学习的意识:孩子的配合能力、情绪的控制力、学习语言是对孤独症孩子的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练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能力都不具备(如:安静的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2、注意力的管理和控制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注意听或看我们展示的刺激,即我们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展示(指令、物品、动作)上,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从复杂的语言学习中获得东西。

注意力训练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辅助(将我们的展示夸张的表现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循序渐进(从能够注意一秒开始逐步延长时间)。

(2)学习发音要具备的能力1、主动表达意识(手势动作、图片、有意义的音:用“一一”代表拜拜。

用“o”代表一个数字或词语)。

2、模仿能力的训练(由粗大运动—手部、嘴部精细动作模仿)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从精细的嘴部动作模仿开始的,(模仿口型、模仿音调等等),如果孩子的大运动模仿做不到,那精细动作的模仿更困难,当孩子有意识的模仿别人的行为和动作时,才可能模仿最难学习的语言。

3、理解日常的语音刺激家长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懂是说话的前提,我们在制定语言训练方案是首先要对他能理解或听懂多少话做测查,对于语言理解低的孩子,我们训练的重点是他能听懂更多的话,其次才是说。

1)、根据孩子能够听懂的能力在不同的情景下给予适当的刺激,不是喋喋不休,不切实际。

2)、刺激要精确我们给予他的刺激要符合他的接受能力,如(拜拜、大大、弟弟、我、要、吃、喝)等单音或叠词,要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练习。

3)、代替他说,当孩子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们给予的刺激重点放在替他说出他应该说的话,如:饼干、汽车、放开、我要出去等一类帮助他表达自己愿望的词,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作用。

4)、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找孩子喜欢的卡片或物品运用3遍5秒原则(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遍5秒原则操作方法:①主要让孩子听,边听边看(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倾听和关注能力)②可以把卡片放在嘴下面,读完一张拿走一张。

③教孩子时,不要把一个词分开读,应该连贯。

(如:杯子而不是杯—子)。

④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和强化孩子良好的关注和发声。

(如:初学读卡片时孩子只要发音就给予强化)。

4、找孩子经常发的音,先去模仿孩子发的音,给孩子的声音赋予意义,在去相互模仿。

5、出声练习(尽量避免掰孩子的嘴)很多孩子没有发音的历史,也不懂什么是发音,更不知道自己也会发音,这需要我们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孩子发音,如:咯吱孩子,让孩子笑;找孩子喜欢东西一起玩(排球,强调拍拍拍拍拍,当我停止说拍的时候,孩子可能自己说“拍”,在让“音”变的有意义。

4、气息的练习与运用当孩子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说活的时候,气息不够导致孩子说话声音小,甚至只有口型没有声音或说话不连贯,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

对于说话声音小的孩子重点要练习他对“大声说”和“小声说”的区别,练习时老师要夸张的示范出“大声说”和“小声说”的差别,当孩子做对时及时夸奖,当孩子说话不连贯时,教孩子学习短音和长音,将两个音对比练习,对孩子说连贯话有帮助。

辅助操作方法:如:运动(跑步、爬楼梯),感受吹的感觉(吹热汤、饭)吸气:吃果冻、用吸管喝 xx5、发音练习(单音)至少要进行10个单音的练习,操作方法:①要求每一个单音的正确率要100%。

②随机轮换要100%。

③每个单音尽可能清晰准确④消除孩子对口型的同时模仿和依赖问题(在孩子的后面练习发音或用纸挡住老师的嘴)⑤10个音要不同部位的发音最好只要孩子开始发音,就让这个音变得有意义。

如:孩子可以发“a”音,就把“a ”音边的有意义的“哎”或“阿姨”。

影响发音:舌系带过长、口腔敏感、咀嚼困难、面部肌肉紧张(可以用冰敷)二、有言语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有语言基础的孩子可分为:1)有一定的语言理解但不会主动表达(简单的需求)2)存在语音异常、音量异常、语速异常、语调异常的现象。

1、主动表达需求的训练(从名词表达开始)刚学时教与孩子生活相关的,最用的名词开始:如:“我要饼干”换成只要孩子表达“饼干”就给予奖励。

在教孩子表达时,先用名词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又能明确孩子想要什么。

注:为什么在孩子初学阶段先不学“我要”,而是教名词(与孩子需求直接相关的)。

如果先教“我要”孩子到底要什么也不能直接表达清楚。

创造机会:如:故意把孩子抱紧,孩子感到不舒服,辅助孩子说“放开我”,及时奖励;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看的见地方,但拿不到的地方,教孩子直接说名词。

泛化举例:如:①妈妈饼干—爸爸饼干—阿姨饼干(人物泛化)②饼干—要饼干—我要饼干—妈妈我要饼干2、言语异常的训练声量异常(不会使用声音、声音过大/过小)辅助方法及技巧,排除耳朵的疾病、理解声音的作用、对比练习大声与小声的区别(如:的第一回合示范大声发“a”音,第二回合小声发“ 啊”音)、在生活中运用声音。

语音异常:(发音含糊不清)辅导方法及技巧,单声母的发音练习(如:d t)、声母+韵母练习词组(d+a 大、电等)、以声母开头的词组(弟弟、大大、大头等)、以声母开有的句子(弟弟踢腿)。

语速异常:定义:说话的速度过快听不清楚或过慢气息不连贯方法与及技巧①生活中正确示范说话速度②练习孩子运用长气息的能力③组合练习语音模仿(锻炼孩子的控制能力)回合操作:第一音发长音连接第二个短音(如:a—i)第一个短音连接第二个长音(如:ai—au--ui)④练习词组、句子(阿-姨、饼—干、我—要吃)。

⑤练习快速和慢速对比说话。

语调异常:(语调异常不是太明显不建议一定要纠正)定义:说话语调只用一种声调,目的:通过语调训练让孩子习惯音调接近自然音调辅导方法及技巧:①孩子不经常使用问句的要使用问句②单音降调的练习(低音)妈妈、能吗?吃吗?可以吗?)③单音升调的练习(高音)妈妈。

④词组升调(好吗?是吗?行吗?去吗?),与降调(行了。

不行。

)⑤句子升调与降调的练习。

(哦有一只绿色的小猫不见了)。

注:1、语言训练要遵守轻松、愉快的原则、多强化多鼓励,少说错了或不行。

2、语言训练中要注意非语言因素对语言的重要作用3、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4、语言训练要有指令“跟我说”,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可以说。

5、语言训练要与其他课题结合起来(3—5分转换一次)中级语言训练1、主动表达2、认知项目的提升(物品功能表达、方位、简单形容词)3、四类问句的训练:1)特指问句:你不知道答案,向对方寻求答案典型句式:这是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你要干什么?你要去哪?2)一般问句:本身有答案,征询别人意见(物品功能、方位、形容词有意识)典型句式:这是××吗?3)、是非问句:句子本身有两个答案典型句式:这是不是××?4)、选择问句:两者二选一典型句式:这是××,还是××?回答方式:肯定回答、否定回答;简单回答、完整回答教问句时,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入手,注意无意识的辅助,同时还要想到辅助的消失。

高级语言训练对有一定的语言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根据孩子当前的生活环境和内容,找出阻碍他理解和表达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练习,创造机会、设置障碍让其表达。

1、主动表达:①表达与生理需求有关②社会需求(我要出去玩,我不想玩玩具了。

)③、情感需求(我想你)④、主动评价操作过程:仿说—退缩(两个、一个字的提示表达)--这样的问句(你想要什么)--在他面前晃一下收走—把物品盖起来(让孩子看到物品呢的位置)提示—没有提示—实物消失的过程2、描述(人、物、事)指令:①描述xx、xx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看图说话②用xx描述(用一句话、形容词、动词)3、对话具体内容:学会提问(是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机问问题人称代词、人际关系、懂得怎样结束对话对话是两个人相互的辅导方法与技巧:①确定对话主题,进行目标分解,从简单一两个回合开始,逐渐增多(先分解要问什么,再怎么回答)。

②刚开始让孩子做被动回答③可练习主动一方发问④最后练习随机对话4、叙事训练要点:①理解事物发展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②转述信息,理解他人与自己的关系③理解说出来后可以解决问题或得到一种满足感目的:通过叙述与自己、他人有关的事情交换信息:目的和对方进行同等信息的交换这种意识,促进孩子对话和交流。

潜在意义:通过加入更多词语扩展更多句型,来练习孩子句子组织和词语。

形式:1)一般信息:典型句型:我有xx我有xx。

扩展:我有xx色的xx2)社会型信息我叫xx我家住xx我xx岁3)转述信息:定义:把某个信息(一句话、一件事)告诉另外一个人。

①传话:原汁原味的告诉别人②借东西;还东西③告诉另一个人一个要求④告状⑤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且给予组织复述注:在信息交换中,如有认识字的孩子,可以把“信息”写在纸条上,给予视觉提示。

5、交谈训练重点:兴趣更广泛、什么时机说什么事、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规则。

注:对话叙事交谈是针对高功能的。

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是终生的,需要伴随的语言训练也是终生的,不论孩子处于语言的哪个阶段,我们要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帮助孩子最大限度的学习使用一些供能性的语言。

语言训练不是以下就能见到效果的,他是一个需要长期性、供能性、阶段性、系统性,教会孩子学会与人进行简单的沟通,让别人理解他的需求和想法,这样会减少他们的问题行为,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