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邹城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2、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一项益智类的游戏和运动。
下面哪个不是围棋的别称?()A、手谈B、烂柯C、桔戏D、坐隐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A、分析思维B、感性思维C、知性思维D、理性思维4、山西杏花村汾酒属于哪种香型的白酒()A、酱香型B、浓香型C、清香型D、米香型5、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红茶B、绿茶C、黄茶D、黑茶6、以下哪种菜系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之列()A、浙菜B、鄂菜C、闽菜D、徽菜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就曾到过台湾,当时的台湾叫什么?()A、夷洲B、琉球C、东番D、台湾8、我国的国花是:()A、月季B、牡丹C、荷花D、茶花9、《史记》是中国第一部()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国别史D、编年体通史10、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21B、23C、24D、2511、下列哪个乐曲不是十大古代名曲之一()A、《高山流水》B、《阳春映雪》C、《梅花三弄》D、《汉宫秋月》12、下列乐器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的是()A、号钟B、编钟C、绕梁D、焦尾13、下列巴金的代表作哪一部不属于《激流三部曲》()A、《家》B、《春》C、《秋》D、《电》14、“文武二圣”指的是()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15、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
A、《礼记》B、《中庸》C、《周易》D、《春秋》16、“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拒绝收礼B、劝人投案C、替人投案D、向人发誓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8B、 10C、12D、1418、不属于文房四宝的是()A、宣纸B、湖笔C、徽墨D、河砚19、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A、《牛郎织女》B、《孟姜女》C、《白蛇传》D、《山海经》2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21、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2、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A、60岁B、100岁以上C、80---100岁D、70岁23、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24、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25、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26、中华民族的摇篮是:()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27、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7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
维护社会稳定。“尚贤”选
理念。
拔人才。
不是无为而是不妄为,让万物
老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 干预、充分发挥民众的自我能动性。
寻源——老子之“道”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云游历史
《道德经》生活 中的智生活慧。
寻源——孔子之“仁”
任务三:看视频并 整理孔子的思想主 张。在课本上标注。
核心思想
政治思想
百家争鸣
云游历史
快速浏览教材,找出春秋时期最有名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战国时期思想繁荣,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哪些学派影响最为深远?
源于春秋
老子 孔子
盛于战国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百家:形容学派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 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 小说家
争鸣:辨论,指各家学派纷纷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 己的见解。
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群星璀璨——百家争鸣 云游历史
群主@所有人: 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我很苦恼要用什 么样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拯救这个社会?大家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吧!
“礼治”,
以法治国,树立君
“仁政”、民
明确尊卑
主的权威,建立中
贵君轻、反对
等级诸。子百家各学派央在集权思专制想统上治。、政治非正上义的的战观争。点
寻源——孔子之“仁” 云游历史
孔子是 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他 的思想由他 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整理 成《论语》 一书。
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
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 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 响。
人教版《历史与文化》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历史与文化》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历史与文化》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
以下是知识点的概要:单元一:古代文明1. 考古学是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材料来了解古人的生活。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之一。
3. 先民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石器做工具。
4.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铜器的时期。
单元二:中华民族的形成1.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2. 周朝的周公制定了封建制度和五等爵位制度,以确立封建王朝的统治。
3. 华夏族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族,中华民族是由华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
单元三:奴隶制社会的消亡1.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2. 儒家思想提倡的核心价值是仁爱和忍让。
3.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弟子有颜回、子路等。
4.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天命思想和性恶论。
5. 道家思想的代表是老子,提倡追求自然和放弃功名。
单元四: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治期间秦国实行专制制度和郡县制。
2. 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汉武帝开创了科举制度和推行中央集权。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称为“卧龙先生”。
单元五: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文化1.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和设立乡试、省试和殿试。
2. 唐朝开创了盛唐文化,出现了许多文学名著和杰出的文人墨客。
3. 诗歌是盛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李白等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以上是人教版《历史与文化》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归纳。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的传统文化全册共九个单元 , 上学期安排学习了四个单元 , 本学期准备安排五个单元的学习。
第五单元《精致汉字》,第六单元《古文选读(二)》,第七单元《古代礼仪》,第八单元《少数民族文化》,第九单元《家族制度》。
本学期的学习,先学习精致汉字,感受汉字的艺术美感。
再学习写景状物的古文,体会自然事物带给我们的陶冶和感悟。
然后学习古代礼仪,少数民族文化,家族制度。
这样的编写符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规律。
三、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真态度各不相同。
学生有的兴趣非常浓厚,有些不感兴趣,加之传统文化不参加考试,有些学生根本不学习,甚至上课连课本都不带来。
本学期给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 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方法措施1 、密切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传统文化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
传统文化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联系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2 、坚持分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继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路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有利于特色教学的形成。
初一传统文化
初一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门爆竹:这是春节期间的一种习俗,指在凌晨一过,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家
家户户打开自家的大门,燃放爆竹,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迎接新的一年。
这寓意着开
门大吉,也宣告着新年的开始。
当爆竹燃放以后,碎红满地也称之为“满堂红”,寓意着
新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2.聚财:大年初一这天有很多聚财的习俗,比如不能洗头、扫地、倒垃圾和倒脏
水等。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避免财运流失,祈求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3.拜年:这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人们互相拜访,祝福新年,表达美
好祝愿。
在古代,拜年主要是晚辈给长辈或长者拜贺新年,包括给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现在,拜年的形式已经多样化,包括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4.吃食:大年初一也有一些特殊的吃食习俗。
比如吃年糕,寓意着“节节高”,寄
托着人们希望新的一年里事业、生活都能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
还有吃饺子、吃面条等,也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和祝福。
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1、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新人教版
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呼喊》,主要讲解并描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用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其次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语言精致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厚。
B.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一二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该散文集另有《五猖会》《父亲的病》等篇目。
D.《〈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看法、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赞扬女子的文学才能。
B.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选择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根据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8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8《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进而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的两重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传统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教学重点: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二重性教学难点: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最近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听到的新闻导入如从某领导去孔庙、去黄帝陵祭拜,韩国将“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将“中医”改名为“韩医”申请,易中天品三国让他成为超级教授,王利群谈史记也拥有了一群粉丝,于丹说《论语》,这本书销量将突破400万册等等现象可以看出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看出世纪之初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回归的渴望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二、明确两个概念及其特性1、这文章讲的是什么问题?――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2、举例辨析生举例,生结合课文的分析阐述,辨析同学举的几个例子是不是举得恰当,同桌之间一起探讨一下回到课文,明确两个概念:各请一男生一女生读概念,其它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把握筛选重要信息来理解概念师举例:有时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汉字中体现的中国人对中正平和和整齐对称的追求,武术中的侠义精神,苏州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春节中体现的重视家庭团圆的愿望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你看这两个词虽然只前后调换了一下,但相差甚大,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蜜蜂和蜂蜜的区别比喻形象、巧妙3、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1)举文中关于“忠孝观念”的例子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为政》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名义章》(树立德行按道的原则行事,能扬名于后世,来使父母显扬,是孝的目标)我们在学习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以一种传统文化即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而我们学了以后,化入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然后在生活中、审美、道德上体现出的,那就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了(2)文化传统是不是就像僵尸、木乃伊一样千年不变的?就比如说孝,现在也不提倡无原则的愚孝孝,也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盲目的孝忠,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照道理说还是要尽忠,要忠于国,要忠于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3)那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种惰性力量?老师读这段,学生思考惰性力量该怎么理解学生品味这段中体现出来的的语言的魅力――用词生动妥帖,整散结合,摇曳多姿可见民族精神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审美趣味,但又让我们成为一个群体凝聚在一起,你是一个中国人不是因为你的肤色,你的着古典服装,而是因为志同道和,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但它又是可变的,有时在纵向时间上随时代而变,有时是在横向空间上与西方文明交流而变但变化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4、看一段视频,找一找电影《刮痧》片段中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表现,并体会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生谈师引导:传统文化:兵马俑、服装、刮痧――民族性、时代性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父子关系,面子总是――惰性、可变性四、如何对待传统?1、影片里的大同到了美国,其实他是带着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这一件大行李来到美国的这个大包裹里面有勤奋、孝顺、仁义还有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等等等等,这个包裹里的东西让他在美国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挠,这个包裹他能不能、要不要抛弃吗?生谈2、引出作者观点:既是财富又是包袱那我们能不能抛弃包袱,继承财富?传统就像登山者运动员的背包一样,不能为了轻松就把背包抛弃了,因为抛弃的不仅是包袱,同样也是财富,是生命(读课本最后两段)(1)是财富,也是包袱难以彻底决裂,会随生活的变化而更新(2)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3、联系现况思考:最近报纸上有报道很多地方办起了儿童读经班,孩子们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每天背四书五经,吃饭前念古语对这种现象怎么看?4、引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的话: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五、问题探讨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同,到了美国,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他的生活中激起了一个个惊涛骇浪而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无非就是读书同学老师父母,平静的生活似乎与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没什么大关系在崇尚国学的今天,90年代出生的你怎样看待日日隐身在我们生活中的关于德与才,父(母)与子、师与生的中国文化传统问题(1)司马光: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2)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明王守仁(《严师箴》明代中期思想家古代的教育,最难的是严师,教师严格学问才能受到尊敬,教育才能施行)生讨论一生总结同学的思考师引导:(1)点出财富的一面在这样一个人心惟危,急功近利的时代崇德尚义、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可以为人们道德的自觉形成,超越物欲的羁绊,提高精神境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包袱的一面其一,偏重道德的提高,而忽视意志、力量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其二,忽视外在知识的探求在中西文明的第一次剧烈撞击中中国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谁都可以宰割的绵羊后世国人科技意识的淡漠,无疑与此相关其三,缺乏民主、平等观念,不敢挑战权威坚持一种平等原则,在师道尊严中,尊在先,严在次如此尊严可谓现代之师道师谈自己的看法:在现代这个传统消瘦、物质丰腴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比如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与和平、博爱、环保等现代主流思想合拍,不仅可以化解我们现在面临的精神危机,也可以化解世界上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我认为我们要运用创化论的思想,由重振,走向重组(板书)我们可以让传统这棵灰色的树变得多彩、变得富有温度、更和谐、更可亲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焕发出新的光芒我们在这光芒的照耀下,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审视传统的意义所在六、作业: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海洋中的片帆只影:皮影(skin shade)、剪纸(papercut)、瓷器中(China )及仁义(Justice and humanity)、谦让(declines)、艰苦朴素(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等下一个板块是“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沟通”作业就是从以下几个词语的中英文意思来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2020.11.“和”“合”二字最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出现,并被引申为和谐、融洽。
先秦时期的人们开始使用“和合”这一表达,并初步阐述了如何实现“和合”状态以促进事物发展。
此后,经过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阐释、倡导和弘扬,“和合”思想逐渐浸润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
下列选项能够体现出“和合”理念精髓的有①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④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吃饺子……这些是通过饮食方式对传统节日进行纪念。
随着科技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也随之出现,如利用网络直播“紫禁城上元之夜灯会”,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
下列选项中,对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方式分析正确的是①当代表达方式有利于延续传统节日,凝聚中华民族的情感②非遗是凝固的艺术、立体的文化,是当代最有效的表达方式③当代表达方式会让节日更加充满活力,丰富文化内容④当代表达方式能让人们看到道德力量决定着社会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北京APEC峰会上领导人的服装,以海水江崖纹等传统纹样为设计基础,传达出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杭州G20峰会会场,以江南白墙、透景圆窗等元素,营造出“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典雅之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中式家具,造型洗练、卯榫精密,瓷器用品再现“千峰翠色”之美,体现了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美学精神。
这些设计①采用传统工艺和造型,极富民族文化特色②创新性表达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文明智慧③面向人民大众的审美,获得良好经济效益④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甲骨熊猫侠”表情包“活化·创新·传播”——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活动中,设计者将甲骨文变成了手机里的表情包,让甲骨文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文化符号,点击发送中,古老的甲骨文火了。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华夏子孙以及周边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在个人人生修养方面更是十分显著。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学为主,释家,道家为辅,兼采诸子,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为人生理想,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齐家,你修身了,才有可能让你的家庭幸福和睦;治国,就是治理国家;最后是平天下,因为中国过去没有一个严格的国家界限,认为天下都是一体的,咱们中国居于天下的中心,为什么叫中国,跟这个都是有联系的。
这是说,人首先要学习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道德的提升,道德提升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生三部曲,先学习,学习是为了修身,修身最终是为了肩负社会责任,所以在这八个层次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修身,修身是根本。
所以,《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是修身的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无比丰富,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
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
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
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
“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
“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
“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
(完整word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大纲(32学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文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名称: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课程号:1630032授课对象:全校学生开课学期:第1、2学期学时数: 32学分数: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续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执笔人:邱丹丹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部建议设立的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为我校本科生的人文通识课程类必修课.全课程包括两大系列课程:《中国古诗文赏析》和《传统文化精义》,从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既全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也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发展历程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2.知识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文学、宗教、建筑等文化精髓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扩大文化视野,理解传统的人文精神、伦理观念、审美情趣及其中的现代因素。
3.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地、科学地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文化的视野准确而深刻地分析、解读中国的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一)传统文化精义(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概说及文化上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观(自然观)、宗教观、道德观、社会观、生命观、艺术观。
(2)宏扬传统美德演绎家国情怀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内涵;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的内在关联性;家国情怀意蕴下涵养传统美德的路径。
(3)诸子百家思想精华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魏晋时期的哲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4)国学经典导读国学与传统文化;大学之道;《论语》与“仁”;“道法自然”。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教参)第3单元第7课 第2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Word版含解析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
2.解释与论证: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预测与选择: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辨析与评价:明确把传统文化完全当成包袱或完全当成财富的错误认识。
1.政治认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2.科学精神: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关系。
3.公共参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华夏祖先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奋斗的汗水。
中国数学起源于上古至西汉末期,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接下来在元后期至清中期,中国数学的发展缓慢。
在逐步摸索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五六千年前就会写1到30的数字,到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 000以上的数学,还有了加法和乘法的意识。
到了战国时期,四则运算得到了确立,分数计算也开始被应用于种植土地、分配粮食等方面;几何领域出现了勾股定理,代数领域出现了负数概念的萌芽。
最令后人惊异的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策论”的萌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提出过“斗马术”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内容,正反映了对策论中争取总体最优的数学思想,这一数学分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或以后,才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
[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政治认同)材料中古代中华数学思想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意义?提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古代中华数学思想得到高水平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水平高;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民族在农业生产、战争等中的伟大创造力等。
1.形成(1)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总论1.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二、中国文化(一)文化背景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
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2)多元成分结构。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题(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一“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 A【解析】【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
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A.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2.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2.7+百家争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7课、百家争鸣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交相辉映的局面,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深切体会中传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核心素养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坚持唯物史观。
教学目标(1)了解各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分析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及历史原因,认识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体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变革;通过组搜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并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首先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使本课内容逻辑性更强,便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搜集并整理关于诸子百家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具体主张等)。
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化身古代哲学家,通过模拟辩论、情景再现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并阐述各自学派的核心观点与思想精髓。
通过分析史料探讨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女娲造人-教案
3.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对女娲造人神话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和象征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五色石补天”等象征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女娲造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女娲造人体现了哪些传统美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将创作一个短篇故事,模仿女娲造人的神话元素,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女娲造人》这个神话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创造和帮助他人的思考,这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神话的概念,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我觉得这一点做得还不错。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女娲造人的过程和象征意义的讲解,学生们理解起来相对顺利。但当我涉及到一些难点,比如“五色石补天”的象征手法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或者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女娲造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中的《女娲造人》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造人的背景、过程及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件:第11课 《论语》十二章.pptx
传自不:习从乎?”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
:愤恨、恼恨
品味语 言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 (3:)诚子曰实:“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传 知天:命老,师六传十而授耳的顺知,识七十而从习心:所温欲习,不逾矩。”
知识点 解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笼罩 下的大语言环境。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 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 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于形容 东家女的,因此,在此处是“可爱”之意。再如,《阿房宫赋》:“燕 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 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 “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 是金玉珠宝。又如,《过秦论》:“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句 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2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2021/9/122021/9/122021/9/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22021/9/122021/9/129/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22021/9/12September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22021/9/122021/9/122021/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课时)
第一周8.30——9.05开学工作
第二周9.05——9.12《诗经》(二首)
第三周9.13
第四周9.20
第五xx9.25
第六周10.01
第七xx10.08
第八xx10.18
第九xx10.25
第十xx11.1
第十一xx11.08
第十二xx11.15
第十三xx11.22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方法措施
1、密切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传统文化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传统文化是用来反映生活的,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联系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枣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高新红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蕴天地之精神灵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类生生不息,以永不竭尽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个众生。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第十四xx11.29
第十五xx12.06
第十六xx12.13
第十七xx12.20
第十八xx12.27
第十九xx01.03
第二十xx01.08
第二十一xx——9.19
——9.24
——9.30
——10.07
——10.17
——10.24
——10.31
——11.07
——11.14
——11.21
——11.28
——12.05
——12.12
——12.19
——12.26
——12.30
——01.07
——01.14
——01.21《老子》(五章)前三章
中秋假期
《老子》(五章)后两章
国庆
《xx》(二则)
《管子》(二章)
期中考试
《史记》(一篇)
《孙子兵法》(三章)第一章《孙子兵法》(三章)第二章《孙子兵法》(三章)第三章屈原
2、坚持分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继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路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学目的实现,有利于特色教学的形成。
3、坚持激励性原则,善于培优。
在教学中善于鼓励学生,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有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为他们自由的飞翔开辟广阔的天空。
4、坚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成为我们教师的追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要比校本,粉笔新鲜的多,争取学习先进的经验,自己能用上多媒体实施教学。5、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若仅局限于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应利用多种途径去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的传统文化全册共九个单元,上学期安排学习了四个单元,本学期准备安排五个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精致汉字》,第六单元《古文选读(二)》,第七单元《古代礼仪》,第八单元《少数民族文化》,第九单元《家族制度》。本学期的学习,先学习精致汉字,感受汉字的艺术美感。再学习写景状物的古文,体会自然事物带给我们的陶冶和感悟。然后学习古代礼仪,少数民族文化,家族制度。这样的编写符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规律。
xx
xx
xx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01.15
枣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高新红
2015年9月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真态度各不相同。学生有的兴趣非常浓厚,有些不感兴趣,加之传统文化不参加考试,有些学生根本不学习,甚至上课连课本都不带来。本学期给学生创设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