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孔乙己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大全
《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乙己》优秀说课稿3篇《孔乙己》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孔乙己》是初中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鲁迅先生的小说。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讲演稿
孔乙己讲演稿孔乙己讲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通常需要使用课堂讲稿来帮助教学。
借助课堂讲稿,我们可以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如何专注于演讲稿?以下为边肖收集的孔乙己讲学稿,仅供参考。
希望能帮到你。
孔乙己讲稿第一稿法官和教师:今天我说班级的题目是:《孔乙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部小说,也是中学课本中流传已久的经典小说,在鲁迅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情,揭露了文人受到封建制度伤害的苦难,是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教导的运动。
小说通过表面、语言、动作等描写,清晰地表达了孔乙己的气质和特点。
并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的有三:(1)整体感受,初步理解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有益的启发;(2)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形象,分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讲述自己的经历;(3)学会用表面的、语言的、动作的描写来写小说,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气质,培养进步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出于以上目的,我将孔乙己的气质特征分析定为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小说背景和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很难在本课程中分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认可,并开始发挥其导向和引导作用。
学生只有经历了“奋斗”的自我探索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因此,教师应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原则,有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逾越他人职责”的现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会运用圆圈法、朗读法、表演法来进行教学运动,并尽量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合作探究、基本提问,从而得到答案。
四.教学过程(一)豪情介绍我拿这段话——:“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都被这个悲惨的人动摇了。
鲁迅还说这部小说是他最喜欢的。
鲁迅为什么最爱它?他是如何用巧夺天工塑造这个倒霉蛋的命运的?……”我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我觉得它不仅突出了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和主体地位,还隐含了我们的学习目的和重点。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8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三)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导阅读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明确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为什么鲁迅说《孔乙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初步了解《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性质和特点,明确学习重点,以便带着问题学。
二、简介写作背景:要点:《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三、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hēng)酒店砚(yàn)附和(hè)羼(chān)蘸(zhàn)舀(yǎo)打折(shé)了绽(zhàn)出四、查词典解释: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申辩。
颓唐(tuítǎng)——精神萎靡不振。
分辩——辩白;努力加以解释说明。
五、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六、快速阅读,思考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10.【讲学稿】第5课孔乙己
《孔乙己》讲学稿讲学稿设计说明:鲁迅的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是所有作家中最大的。
当今鲁迅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鲁迅的认识、研究全面深化。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并未通过教师及时引进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来,本设计试图努力做出尝试。
“鲁迅是我们的民族魂,对经典的评述应该深深地铭记在我们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心碑上。
”(于漪语)。
学习《孔乙己》是学生第九次与鲁迅作品相遇,希望学生能在博大精深的鲁迅世界中再一次学习其思想的深邃,语言的犀利、含蓄。
本设计持这样的解读观点:小说深刻地批判了凉薄的“看客”文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世界,探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体悟《孔乙己》中“冷酷、无情”的小说世界。
学习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导学、课中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三部分。
课中学习研讨分两个课时。
每节设计了一张学习活动单,目的是为了导引、落实课中的学习研讨。
学习内容:1.按“读音、写形、懂意、会用”四要求,掌握生字词。
练习“读、写、查、找”学词语四法。
概括生活片断,了解人物。
(课前预习落实)2.归纳“人物+事件”的概括方法及要求。
能透过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性格。
能全面的表达自己对孔已己的评价。
完成“我看孔乙己”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落实)3.创设情境,探究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成“众人看孔乙己”和“鲁迅看孔乙己”两个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落实)学习重点:1.归纳“人物+事件”的概括方法及要求 2.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3. 探究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1.归纳法: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通过一些相类似的问题解答后,总结出答类似问题的一般规律。
如:预习导学中第4题,通过概括孔已己的生活片段后,总结出概括事件的方法和要求,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印证。
2.体验法: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曾说过,拿到小说就问,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么你就会离小说越来越远。
《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孔已己的悲剧命运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却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那么为什么孔乙己这个曾经的读书人成为了人们的笑柄?在人们的笑声中走来,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去?孔乙己个人的命运最终将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好,同学们,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取决于那些因素?明确:性格特征、社会环境等。
二、人物形象请同学们速读11自然段有关描写,结合全文看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脸色: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青白)身材:盘着两腿(高大)衣着:破夹袄(长衫)语言:“颓唐”“声音极低”“低声说道”“恳求”(之乎者也高声嚷争辩)动作:“摸”(排)遭遇: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被人打断了腿)老师:这里啊,我们要重点抓住掌柜和孔乙己的对话描写,仔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我们来赏析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请阅读掌柜的语言,回归到课文中吧。
“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把“还”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把“又”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3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准备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默读课文,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勾画描写句,分析人物,品读句子表现效果。
3、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品读句子教学难点:提炼主题,探究死因,体会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从《范进中举》进入学习,范进是活悲剧,但他起码还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旧社会等级森严的考试制度下,比他更可悲的人(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大有人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和他笔下的《孔乙己》。
二、学前检测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______ 和________ 。
默读、通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给课后生字词注音(点生上台) 2、划出课文中带笑的句子(读出来) 3、谁为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请组一个带笑字的词来形容这些笑声,你会组哪些词?4、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含义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你发现什么规律? (孔乙己身上体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质,他是一个很有用意思的人) (1)穿长衫却在柜台站着喝酒,(2)给孩子分豆,却又说不多也,(3)明明每次去都被人嘲笑,却每次都要“据理力争”不许取笑。
(4)明明身无分文,喝酒却从不赊账(5)结局:大约的确5、在笑声里,鲁迅写了关于孔乙己的哪些事儿,请你帮我归纳一下。
(字数越简洁越好) (1)偷书为窃书; (2)奚落考试不中; (3)教我认茴字; (4)给孩子分豆; (5)断腿买酒。
四、读懂课文,分析人物1、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用信息? 2、鲁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孔乙己出场,连一个被掌柜责罚的小伙计都敢笑他,说明了什么? 3、合作探究:孔乙己除了地位低下以外,还具备了哪些性格特点?请你找出你认为最生动传神描写句子加以品读。
《孔乙己》教案(通用9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通用9篇)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优秀8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孔乙己》讲学稿
《孔乙己》讲学稿学习目标1、掌握注释里的生字词。
2、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以及造成这一人物形象悲剧的根本原因。
3、培养学生用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领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所起的作用,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会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含义丰富而深刻的语句,进而懂得这些语句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描述的不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角色,更好地体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和叙述方式,提高写作阅读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唐()羼水()绽出()荐头()绰号()踱进()笔砚()蘸()2、解释下列词语。
格局:绽出:大抵:营生:声气:间或:污人:清白:阔绰:3、填空。
①《孔乙己》选自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继《》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一篇讨伐的战斗檄文。
②通读全文,从作品描写的酒店的格局来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中国的;从描写的人物活动来看,故事发生的时代是;主要情节是写,其中尤以的情节最为悲惨。
4、诵读课文两到三遍,把你阅读时遇到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简介作品及作者。
(三)初读课文,把书下注释拼音注到课文中去。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导学”,交流预习时的困难、疑惑。
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性格特征?3、请你从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认真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加以品味。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品味: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品味:③孔乙己的结局:品味:(五)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细读第二、第三部分,说说作者在刻画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边读、边画、边分析其作用)2、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其他表现手法没有?(跳读、勾画、思考分析)3、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请大家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的说课稿
《孔乙己》的说课稿《孔乙己》的说课稿「篇一」一、教学内容《孔乙己》是初中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体裁为小说的课文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
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教授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兴趣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长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文学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
为此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主题、阅读感觉进行充分的讨论。
孔乙己,讲稿大纲
《孔乙己》讲稿角度:从叙事角挖掘小说主题。
教案大纲:首先分析作者不以孔乙己的口吻进行自述的原因。
我们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原文当中对孔乙己的衣着有这样的描写:“他是我们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一个人,并且他的这件长衫是又脏又破。
”那从一个人的衣着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个人的身份以及他的生活处境。
在当时啊,能够穿得上长衫的大都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知识分子,而那些生活贫困的下层民众就是文中所说的“短衣帮”。
那孔乙己的生活处境已经非常的窘困,他为什么还是始终坚持穿长衫?---以赵本山的说事为例。
结论:孔乙己是为了掩饰自己真实的生活处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才始终脱不下那件象征着封建知识分子的外衣。
分析完了孔乙己的衣着,我们再来看一下他的言行。
当别人讽刺性的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显出了不屑一顾的态度,继而“排”出了九文大钱来买酒喝。
那孔乙己的这种不屑置辩的神气以及“排”字所显示的动作,就使我们看到了在他的内心深处是轻视、瞧不起这些下层民众的,他向往的是封建上层社会。
他已经不自觉的就成为了封建文化的祭品。
鲁迅小说的写作目的。
结论:作者以孔乙己的口吻自述不能满足自己的批判目的。
出于同样原因,作者放弃其他人口吻讲述(其它人为社会上的“畸形人”)那从“我”这个角度,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又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我作为酒店的小伙计,与孔乙己有着直接的交流和接触,我亲眼目睹了他的悲剧命运,并且此时的我还是一个入世未深的孩子,依然保持着孩子的纯真。
因此,作者可以展开冷静客观的叙述。
二、我来到咸亨酒店做伙计,因为不会往酒里掺水,被安排来温酒。
此时的我是一个憨厚淳朴的孩子。
但后来当众人取笑孔乙己时,我也开始附和的笑,再后来当孔乙己想要教我“茴”字写法的时候,我显出了不耐烦的态度。
于是我们不禁感慨,一个原本纯真的少年长期受到这种污浊的社会环境的熏染,也终于变得冷漠、麻木。
作者以此来批判这个黑暗的社会。
请同学们看黑板,梳理讲课思路:作者为了深化小说主题,实现写作目的,选取了我这个角度进行叙述。
《孔乙己》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孔乙己》课文说课稿《孔乙己》课文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课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乙己》课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析《孔乙己》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着重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本文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文章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意在表达“一般社会对一个苦人的薄凉”。
初四学生对小说体裁并不陌生,但还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层次,上升不到对小说这种文学作品的赏析层次。
因此制订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
②在对比矛盾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揭示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重点是目标①,教学难点是目标②。
二、说教法学法学习本课,将运用情境体验法和点拨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选点比读法和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三、说教学过程矛盾和差异能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缝隙,弥合学生的认知盲点。
所以,教学设想是:通过展示孔乙己档案卡、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在对比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从矛盾中揭示悲剧的原因等四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先生为什幺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学完课文,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2.学习活动一:展示《人物档案卡》。
速读课文,注意“颓”等字的读音和写法,扫除文字障碍,并填写人物档案卡。
档案卡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学历、专长、嗜好、主要事迹经历等。
尤其主要事迹经历,能迅速地理清小说的6个典型的生活细节。
2.学习活动二:了解一点小说的表达技巧知识。
孔乙己试讲逐字稿范文(通用4篇)
孔乙己试讲逐字稿范文(通用4篇)孔乙己试讲逐字稿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2)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从而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自我介绍相关鲁迅的思想状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小说写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学生对主人公当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二、文体与作者: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个人资料: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讲课稿 孔乙己
讲课稿一、课前积累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韵府》赏析:这两句诗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进士及第的难度。
正因为困难,一旦考中便会闻名天下。
二、题目解说本文以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为题,预示着围绕任务展开故事情节,并以人物揭示主题。
三、作者简析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其中杂文集共16本:《且介亭杂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小说集:《彷徨》《呐喊》(1918——1922)《故事新编》(1936)《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1934——1936)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四、背景资料《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弊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科目:语文执笔:审核:
课题:孔乙己课型:新授课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课时编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
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
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
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
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瞪小眼。
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
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
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课堂练习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
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
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
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
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
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
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
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
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
遗憾的是。
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
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
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
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
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
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
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
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