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指挥学(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姿——排练; 须注意:上身自然挺直,坐椅子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不用脚打拍子,不
翘二郎腿。
2、指挥的手段:双手、眼睛、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 3、动作要领:动作的发力尤如太极拳般,力发自腰,由腰肩、由肩及臂、 由臂及掌、及指和指尖。双手从上向下、从下向上、向左向右的动作,永 远是由根带梢的,犹如使用油漆刷子。 须注意:动作的关键在末梢——掌、指。 4、放松:防止无根据的肌肉紧张,保持放松。
1、组织合唱队
2、训练合唱队
二、合唱指挥 的职责
3、排练合唱作品
4、演出合唱作品
三、合唱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1、音乐理论知识。
2、敏锐地听辨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
3、声乐范唱能力。
4、读合唱分谱和总谱的能力。 5、钢琴演奏能力,娴熟的指挥技巧。
6、组织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四、学习合唱指挥的方法和建议
1、方法通过排练、音乐会等形式多接触合唱,借鉴有益的方法,
勇于实践。
2、建议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将对合唱队员的要求 付诸在自己的言行上,养成有计划高效率的工作作风。
一、合唱指挥动作的原则
二、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一、指挥动作的原则
1、准确:是指挥动作及强拍动作要干净、准确。设计的动作要符合作品
注意:放松≠松垮。指挥动作力求做到轮廓清晰、流畅、自如。
一、图式
二、击拍动作的基本轨迹
一、图式
音乐流动时的节拍规律是产生指挥手势 的本原,表达节拍规律的规范动作叫做指挥 图式。图式与节拍统一,因而也叫做“节拍 图式”。
源自文库
须注意:通过图式动作准确地表达音律
节拍是指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击拍动作的基本轨迹
后来音乐的发展,“格里高利圣咏”出现了齐唱、对唱、轮唱(应答轮唱——乐监 领唱,唱诗班合唱,即“一领众合”形式)。 再到后来复调音乐产生,即多声部音乐产生,多声部要求音量、音色均衡,模仿式 复调主题与答题互为交替的要求:答题出现,主题退让,它们之间又要相互烘托,唱法 (美声唱法开始)等等这些必须有“乐监”指导,此时的“击拍法指挥”上升到“训练 者”。唱诗班的合唱队员随着乐监的手势或头的仰、俯来歌唱。有时乐监也弹羽管键琴 或风琴的和弦来引导音乐的起伏。 15世纪音乐由教会扩展到宫廷,声乐与乐队结合开始运用总谱。指挥指导自己的作 品同时也开始指挥其他人的作品,这样开始形成了指挥这一专业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 展指挥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巩固了下来。采用乐谱卷起来的纸筒或提琴弓来指挥。 17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都采用过这种形式指挥自己的作品(如大家熟 悉的帕莱斯特里那、拉索、蒙特威尔第、维瓦尔迪、巴赫、亨德尔、格鲁克、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勃拉姆斯、西贝柳斯、威尔第等)。 他们无一例外不与教会唱诗班和宗教合唱作品有关联。 19世纪德国小提琴家斯波尔在伦敦演出第一次使用了指挥棒。此后法国作曲家柏辽 兹主张使用节拍器和击拍图式;瓦格纳首创了指挥理论,他主张指挥作品时,只会可以 表达他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他扩大了乐队和合唱队的人数等等,这些给予了指挥者以 理论上的指导。经历代指挥家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为大家所公 认的科学、严密的指挥艺术语汇。指挥也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的艺术技巧。但是当时还 没有任何音乐院校设有专门培养指挥的机构或系室。 直到20世纪初,音乐院校的才开始开设培养指挥人才的系科和课程,从此培养指挥 专业人才便走向了正规。
一、合唱指挥发展的历程。
二、合唱指挥的职责。
三、合唱指挥具备的条件。 四、学习合唱指挥的方法和建议。
一、合唱指挥发展的历程
合唱作为集体的艺术形式,需要拍子、节奏整齐统一。音高准确 一致,声部和谐完美,音响变化协调,歌声充满激情与魅力。这些都 需要指挥的统一安排和指导。 在欧洲指挥最初也是和中国一样由演奏(唱)者兼任,如:击掌、 跺脚、乐器演奏着腾出一只手或双手指挥。合唱指挥的产生主要归功 于欧洲中世纪(5——15世纪)教会的唱诗班,教会是人们思想精神领 域的主导者,掌控者几乎一切文化艺术领域,教堂修道院是文化教育 的中心,教会成立唱诗班,有专职的的音乐家。“乐监”制确立, ‘乐监’——教堂音乐事物的总负责人,兼作曲、领唱、指挥等职责 于一身。教会的清规戒律起初只允许唱单声部音乐即“格里高利圣 咏”,圣咏有3 000多首。歌词来自圣经,广泛用于圣事和弥撒。圣事 (日课——修士每日的8次圣事:晨祷、早祷、早课、九点前后课、午 祷、下午三点前后课、晚祷、夜课。弥撒——是天主教最隆重的礼拜 仪式。)当时的单声部声乐曲,齐唱,没有伴奏,音域不宽,要求音 色统一,情绪温和朴素,表情庄严虔诚。用今天的话来讲:音乐简单, 乐监击拍法指挥就足够了。
从整体上来说:击拍动作首先要符合走向,其次要连贯,以音乐节拍为一组, 叫做图式。 从局部来看:
剖析每一拍的动作,有可看到每一拍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并不是机械式的匀速 运动,有以下轨迹组成: 1、加速线:有动作起点到拍点之间,由静到动的过程。 这个动作完成于音乐发音之前,占用前面一拍反射动作以后的时值。 2、拍点:音乐节拍的起点,也叫发音点。 从时间概念来看是极其短促的。动作要领:犹如皮球拍向地面时接触地面的一 瞬间。 3、反射线:拍点之后自然反弹回来的线条,叫做反射线。 反射线在转向时又与下一个拍点的加速线相连接。这就构成了节拍图式。反射 线包含了音乐的主要时值、音乐内容的陈述、指挥意图的表达等。 须注意:乐理中一拍的意义与指挥中的意义不同。 乐理中一拍对应的该拍的时值;指挥的一拍是从拍点、反射动作、再到下一 拍加速动作。
情绪、内容。
2、简洁:设计的动作以规范图式为基础,摒弃多于动作,力求做到清晰 简洁和一目了然。
3、美观:指指挥的动作和体态要力求达到自然、协调、洒脱和美观大方。
二、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1、姿势 站姿——演出。 须注意:头部不要随着节奏点或动;膝关节不要一起一弓;腰不要扭动;
不要含胸、挺腹、耸肩、丁字步、立定步。
在我国自远古时期遇到大型的狩猎、或劳动时,就有“一领众合”的形式 出现。“领”就起着指挥和统一音乐与动作的作用。据历史记载,我国周朝 (距今2700年以前)这一形式就用于祭祀、典礼或宫廷娱乐的庞大的乐舞表演 (器乐、声乐、舞蹈相结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规模多至数百人、表演时有人 协调节拍、节奏、结构的一致和变化,这个人往往有表演者兼任,如击鼓、拍 板、领唱等。 我国的戏曲产生后,伴奏乐队中的鼓师以敲击板鼓和 拍板掌掌握乐队(文武场),而且还统领整个戏曲表演的节奏、速度和韵律, 实际上居指挥地位。在民间的器乐合奏中,指挥同样也是司鼓者。 解放初期有苏联专家杜马舍夫开设“合唱指挥训练班”培养指挥约20人, 为期一年。 如今,我国每一所音乐院校都开设《合唱与指挥课程》,重视培养合唱与 指挥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