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形式为广大发达国家所利用,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成因、特点及表现形式,指出WTO中涉及到绿色壁垒问题的相关规定,针对我国面对的绿色壁垒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绿色壁垒 WTO 保护歧视标准
“绿色壁垒”是目前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为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应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这种壁垒符合相关国际贸易协定且名义合理,即使我国顺利加入WTO也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已有多种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纺织品、家电用品等)因遭遇“绿色壁垒”而损失惨重。
1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绿色壁垒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产品的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使国外产品无法进入或进入时受到一定限制,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需指出的是,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等规范条件本身并不是绿色贸易壁垒,利用这些规范条件派生出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以此为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⑴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灾难。
企业不顾及环境保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过度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深了地球和人类自身的危机。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减少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和破坏的要求,产生并形成了绿色壁垒。
⑵20世纪70年代末,原西德率先采用了绿色商品标志,表示该商品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是符合环保标准的。此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许多欧共体国家也开始实施绿色标志,绿色标志风靡全球。
⑶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将环境保护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全球掀起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形成并使其有所发展。
⑷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前,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关税逐步降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日渐消失,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2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形式
2.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 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因此,在内容上具备合理性。
(2) 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
绿色壁垒的保护对象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因此,保护的对象非常广泛。
(3) 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复杂性
绿色贸易壁垒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变换频繁,而且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让人难以应对。因此,绿色壁垒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
(4) 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
有些国家根据自身与其他国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设置具有歧视性的“双重标准”,有针对性的限制他国的产品进入国内,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
2.2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主要有以下形式:
⑴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⑵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3) 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4) 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5)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乎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出口货物大多属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因而这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与环境的波及是广泛和深入的。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它的历史和现实充满着悖论:它既有歧视性又有合法性,既有贸易限制的主观动机又有促进各国环保发展的客观效用。因此,其对我国经济与环境领域的影响是多重的和不确定的。
3.1从静态效应看: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波及到我国开展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产品本身及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农产品出口、食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服务贸易、生态标志和包装等都受到了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里发生作用的机理有二种:
(1) 市场准入的限制
即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开展公平竞争。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2) 竞争力的影响
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这将会增加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导致不公平竞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来说,这部分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实质性的,将导致它们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客观上排斥了诸如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
3.2从动态效应看: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目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使得绿色壁垒呈现出不断拓宽和加高的趋势,造成国际贸易的总量缩减与结构扭曲。各国类似指令的环保法规更快出台,这样将会导致贸易不正常流动。譬如,如果其他国家制定了类似指令的环保法规,我国没有相应的法规,则有可能导致贸易转移,对我国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同时由于各国的相应法律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国生产商在产品出口时,可能面临多个制度的不同规定,这将给生产商造成极大的不便。
4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发达国家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挂钩、并作为新的贸易壁垒的做法,对我国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国际上日益严重的绿色保护主义倾向,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框架内重新整合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博弈,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1) 在国内层面上,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今后应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不然令其关闭处理。加强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在国际环保公约,环境标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