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合集下载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绩效考核评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的重要指标。

在评分过程中,正态分布是一种常用的评分方式。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基础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是概率统计学上的一种常用分布函数。

正态分布具有“钟形曲线”图像,它将所有数据都分布在曲线中央,而离中心越远的数据越少。

绩效考核评分的正态分布,反映了大多数员工的绩效分数分布集中在中等水平,少数员工的分数集中在高低两端。

二、科学性和公正性对公司来说,成绩优异的员工表明他们能够以高效和精确的方式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这在业务、客户服务和对公司目标达成至关重要的诸多方面中必不可少。

而正态分布的评分方式,能够对员工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衡量和比较,从而获得科学和客观的评分结果,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

三、借助分数的可读性正态分布绩效评分可以使得得分分布的范围更广,将员工表现分数量化,使得员工绩效评分的对比更容易和直观,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强大的辨别不同评分的员工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的面对员工的工作任务。

四、符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员工的绩效评估体系,正态分布不仅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也关注员工积极性和心理需求的平衡。

正态分布的评分方式,在评分结果的分布上标注了每个员工的表现和绩效水平,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评论并寻求改进,也能让员工看到自己所在的绩效分数占比,更有据可依的进行自我检讨,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正确的工作心态。

总之,在进行员工评分的过程中,正态分布是一种非常常见和实用的评分方式。

正态分布使得评分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客观性,并且考虑到员工的心理需求平衡,使得绩效评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能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

excel 绩效正态分布

excel 绩效正态分布

excel 绩效正态分布绩效正态分布是指在绩效评价中,员工绩效得分呈现正态分布的情况。

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或钟形曲线。

在绩效评价中,绩效得分的正态分布意味着大部分员工的绩效得分集中在中间水平,而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

绩效正态分布的出现是由于绩效评价的特性决定的。

绩效评价通常采用定量评价指标来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如工作成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

这些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导致员工的绩效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随机分布的特点。

当大量员工的绩效得分进行统计分析时,就会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

在绩效正态分布中,绩效得分集中在中间水平,表示大部分员工的绩效水平相对较为平均。

这意味着这些员工的工作表现在整体上是符合预期的,既不过于出色也不过于差劲。

这是因为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评价过程中,通常会考虑到员工的平均水平和评价标准,以确保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然而,绩效正态分布也意味着高绩效和低绩效员工的数量相对较少。

在正态分布的曲线两端,即绩效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通常会设定一定的绩效标准和评价要求,对绩效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员工进行筛选和区分。

绩效得分较高的员工往往代表着优秀的工作表现,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而绩效得分较低的员工则需要得到改进和辅导。

绩效正态分布对于组织和员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组织来说,绩效正态分布反映了员工的整体工作表现和绩效分布情况,有助于组织对员工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和管理。

对于员工来说,绩效正态分布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自己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水平,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绩效正态分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正态分布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绩效分布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评价标准等。

其次,绩效正态分布只是对绩效得分的统计分析,不能完全反映员工的全面能力和潜力。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

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人资中心翟大羽)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也是自然界事物最常见的一种分布状态,又名高斯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有用的数理工具,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育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呈正态分布。

人类的许多活动规律均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事物具有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方向等特点,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成绩也将遵循这一分布规律。

为此,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对于HR来说就尤为重要,现就正态分布的操作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各个部门同等职位人数的差异性,决定着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的不同性和变化性。

基于这点,把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分为单期正态分布和并期正态分布。

1、单期正态分布“单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单个期间内,这里的单期是以一个月为时间段。

由于正态分布对数量的约束性,单期正态分布在人数上至少达到4人才能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的条件。

一般地,人数能够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时,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要尽可能的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绩效考核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达到4人(含4人)以上时,就可以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2、并期正态分布“并期”顾名思义就是合在一起,并排着的几个期间。

这里的并期一般是以一个季度为时间段(3个月)。

但也有3个人2个月并期的情况,从考核的实践来看,当考核的人数为3人时,被考核群体往往更愿意组织对本人采用3个月季度并期而不愿意2个月并期的方法,因为那样做似乎有利于被考核群体。

一般地,并期正态分布是在人数不够进行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条件时,采取的一种正态分布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在2人或3人时,就必须采取并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3、考核对象数量为1时的考核方式由于正态分布必须满足其数量条件,所以当存在考核数量为1的情况时,就不可能采取正态分布方式,也就是不能用单期或并期的正态分布方式。

正态分布曲线在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适用性的讨论

正态分布曲线在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适用性的讨论

正态分布曲线在企业绩效考核⼯作中适⽤性的讨论正态分布曲线是企业在评估绩效考核结果时所依据的⼀种⽅法。

这⼀⽅法源⾃西⽅管理学,它的基本做法是依据事物发展“两头⼩、中间⼤”的正态分布规律,将每个员⼯绩效按照⼤⼩安排到这个固定的分布曲线中,以确定奖优罚劣。

所谓韦尔奇的“活⼒曲线”。

⼀直以来,中国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对应⽤正态分布曲线存有分歧。

国内曾⼤⼒宣传推⼴许继集团“三项制度”改⾰实⾏末位淘汰制是应⽤这⼀⽅法的集中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给企业依法⽤⼯带来的新变化,这种基于正态分布曲线理论的末位淘汰制其适⽤性遇到了些什麽问题?前不久,赛拉组委会在第三届中国⼈⼒资源管理⼤奖⼗佳企业⼴东粤电集团东莞沙⾓A电⼚组织的观摩式赛拉培训课上,来⾃中国移动、重庆建设、上海宝钢、深圳航空、中信集团华南公司以及沙⾓A电⼚等企业HR部门负责⼈结合他们的⼯作实际,对这⼀问题发表了各⾃的观点和看法。

⼤家观点不尽相同,有些看法甚⾄是对⽴的,但都有⼀定的道理,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当前深化改⾰过程中,我们从事⼈⼒资源管理理论研究⼈员和实际⼯作者仍旧⾯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对西⽅流⾏的HR理念和⽅法进⾏借鉴时,⼀定要实事求是,研究中国国情,分析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好思路、好办法。

组委会⼯作专家根据培训课录像资料整理和摘选了部分同志的发⾔,刊载如下。

⼀、马⼒(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资源部综合处副经理):正态分布曲线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引⽤到中国企业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要对其加以改造,才能收效。

与这⼀理论相似的是⼀种所谓“蚂蚁理论”,是⼀位的昆⾍学家对蚂蚁群体的⽣活习性进⾏长期观察后发现⼀种现象,即在同⼀群蚂蚁中总会有⼩部份蚂蚁(⼤约占20%)⼯作不勤快。

如果把这⼀部份⼲活不卖⼒的⼯蚁消除去,在这⼀群蚂蚁⾥过不了多久,就⼜重新出现⼀批⼲活不卖⼒的蚂蚁。

这就说明,在蚂蚁这个群体⾥总会出现⼀⼩部份蚂蚁处于⼲活不卖⼒的状态。

绩效考核工具之强制正态分布法

绩效考核工具之强制正态分布法

绩效考核工具之强制正态分布法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促进员工的发展,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使用合适的考核工具尤为关键,其中,强制正态分布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绩效评估方法。

一、强制正态分布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强制正态分布法是一种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评估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员工的工作绩效按照正态分布进行分布,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这种方法的特点有三点:1. 强制性分布:按照强制正态分布法进行考核,意味着每个考核周期内,团队或部门内的员工在各个评级层次上的比例是固定的。

一般来说,优秀绩效占比10%,合格绩效占比80%,不合格绩效占比10%。

2. 相对评价:强制正态分布法是一种相对评价方法,即员工的绩效评级是相对于其他员工来进行的。

这样可以有效消除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公平地进行绩效评估。

3. 反映员工水平:强制正态分布法通过将员工绩效分布在正态曲线上,可以反映员工的整体工作水平。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并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或改进措施。

二、强制正态分布法的实施步骤要实施强制正态分布法,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设定评分标准:首先,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包括不同绩效层次的工作表现要求。

这有助于评估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并为后续的评级提供准确的依据。

2. 绩效评估:根据评分标准,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通过工作报告、业绩指标等方式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获得客观的绩效评估结果。

3. 排序和分布: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员工进行排序和分布,按照强制正态分布法的比例进行评级分布。

确保每个评级层次的员工比例符合设定的要求。

4. 反馈和激励:及时向员工反馈评估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晋升机会,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则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或改进措施,以帮助其提升工作表现。

三、强制正态分布法的优势和应用注意事项强制正态分布法作为一种绩效考核工具,具有以下优势:1. 公平性:强制正态分布法能够减少主管个人喜好和情感因素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影响,提高评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教学文案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教学文案

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人资中心翟大羽)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也是自然界事物最常见的一种分布状态,又名高斯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有用的数理工具,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育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呈正态分布。

人类的许多活动规律均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事物具有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方向等特点,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成绩也将遵循这一分布规律。

为此,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对于HR来说就尤为重要,现就正态分布的操作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各个部门同等职位人数的差异性,决定着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的不同性和变化性。

基于这点,把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分为单期正态分布和并期正态分布。

1、单期正态分布“单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单个期间内,这里的单期是以一个月为时间段。

由于正态分布对数量的约束性,单期正态分布在人数上至少达到4人才能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的条件。

一般地,人数能够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时,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要尽可能的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绩效考核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达到4人(含4人)以上时,就可以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2、并期正态分布“并期”顾名思义就是合在一起,并排着的几个期间。

这里的并期一般是以一个季度为时间段(3个月)。

但也有3个人2个月并期的情况,从考核的实践来看,当考核的人数为3人时,被考核群体往往更愿意组织对本人采用3个月季度并期而不愿意2个月并期的方法,因为那样做似乎有利于被考核群体。

一般地,并期正态分布是在人数不够进行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条件时,采取的一种正态分布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在2人或3人时,就必须采取并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3、考核对象数量为1时的考核方式由于正态分布必须满足其数量条件,所以当存在考核数量为1的情况时,就不可能采取正态分布方式,也就是不能用单期或并期的正态分布方式。

对于绩效考核中强制分布的研究

对于绩效考核中强制分布的研究

对于绩效考核中强制分布的研究马天龙关键字: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一、序论在绩效考核中所运用的所谓强制分布全称应叫做强制正态分布,它是以统计学中正态分布为理论依据,对其在管理中进行的引申应用。

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类:10%。

对A类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A类员工所得到的奖励,可以达到B类员工的2~3倍;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于强制正态分布法的理解,我们需要首先对正态分布规律及其普遍性加以了解.二、正态分布及其哲学含义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事物或者现象的表现状态,也是数学学科中一种最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同时还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理论。

所以,它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正态分布的概念是由德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Moivre于1733年首次提出来的,但由于德国数学家Gauss率先将其应用于天文学研究,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所以使正态分布同时就有了“高斯分布”的美称。

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表现方式都可以看作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比如某地区的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同一生物体的质量、身长、体重等指标的表现;医学中同质群体中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质含量等都服从或者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正因如此,对管理者而言,正态分布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指导价值。

绩效考核结果是正态与强制分布法

绩效考核结果是正态与强制分布法

【打卡总结】强制分布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事后的调整,是企业对无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不得已的做法。

有效考核的考核结果应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因此能够自然地区分出被考核者的等级。

但如果绩效考核后,所有的被考核者的分数都集中在某个分数段,我们就说这个考核是无效的,因为它没有发挥绩效考核最基本的“甄别”作用。

就像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考试一样,如果某场考试的结果是所有考生的分数都集中在某一个分数段,我们就会说这个考试没有区分度,是不正常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企业一定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要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呢?这种区分到底对企业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首先,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分配向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倾斜,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第二,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促进在岗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区分员工的绩效等级,能够促进业绩不好的员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或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这也有利于这些员工的职业发展。

【案例解析】上期开放式问题:年底考核后,强制分布到底该不该做?有没有比强制分布更好的方法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考核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首先,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没有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或者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不合理。

没有制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会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客观的打分依据,只好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进行打分,而这种打分往往拉不开差距。

而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主要表现在:要么是考核指标或标准过严,员工基本上都完不成目标;要么是考核指标或标准过宽,员工们都能够很容易的完成目标。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考核的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

其次,很多企业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绩效信息的收集和记录,导致打分时只能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而没有客观的打分依据,导致考核的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

绩效271正态分布使用方法

绩效271正态分布使用方法

绩效271正态分布使用方法一、绩效271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绩效271正态分布呢?简单来说,这就像是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在一个团队或者组织里,我们把员工的绩效按照20%优秀、70%中等、10%较差这样的比例来划分。

这可不是随便划分的,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1.2 这就好比是一个自然的筛选机制。

优秀的那20%就像是一群领头羊,他们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业绩亮眼,是团队的核心力量。

而70%的中等员工呢,他们是团队的主力军,虽然没有那20%那么耀眼,但也是稳稳当当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群人。

至于那10%,就有点像是拖后腿的了。

二、绩效271正态分布的使用好处。

2.1 激励员工成长。

对于那20%优秀的员工,这是一种极大的认可。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干劲儿更足了。

他们会想着继续保持领先,甚至想要拉开和别人的差距。

这就像是一场赛跑,他们已经跑到了前面,还想跑得更快。

2.2 促使中等员工进步。

70%的中等员工看到那20%的优秀员工得到那么多的奖励和认可,心里就会痒痒的。

他们会想,“凭什么他们能行,我就不行呢?”于是就会努力向优秀员工看齐。

这就好比是看到邻居家盖了大房子,自己也想把自家房子翻新一下,不能落了下风。

2.3 对于那10%较差的员工,这也是一种警示。

这就像是给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告诉他们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

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加把劲。

这就如同在悬崖边上,再不小心就要掉下去了,得赶紧往回跑。

三、绩效271正态分布的使用要点。

3.1 评价标准要公平公正。

不能搞暗箱操作,也不能凭个人喜好来评价员工。

这就像是一场体育比赛,裁判要是不公平,那这比赛就没法玩了。

评价标准得明确、客观,让员工心服口服。

3.2 要有配套的奖惩措施。

对于那20%优秀的员工,不能光给个虚名,得有实实在在的奖励,像奖金、晋升机会之类的。

对于10%较差的员工,如果一直没有改进,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淘汰就得淘汰,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绩效管理中的“强制正态分布法”

绩效管理中的“强制正态分布法”

绩效管理中的“强制正态分布法”作者:李玉萍,兰社云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2期摘要:企业在评估绩效时所采用的“强制正态分布法”,优点是等级清晰、刺激性强、强制区分。

但缺点也在所难免。

于是如何在绩效管理中合理使用此方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三方面论述了此问题:一是考核结果的修正和调整;二是针对“不称职”考核的纠正措施;三是强制分布权与合理分布。

关键词:强制正态分布;合理分布;绩效管理中图分类号:F2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28-03“强制正态分布法”大多为企业在评估绩效结果时所采用。

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 类:20%;B类:70%;C类:10% 。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A类员工所得到的奖励,可以达到B类的2~3倍;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强制分布法”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等级清晰,操作简便。

等级划分清晰,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含义,区别显著;并且只需要确定各层级比例,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二是刺激性强。

“强制分布法”常常与员工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对绩效“优秀”的重奖,绩效“较差”的重罚,强烈的正负激励同时运用,给人以强烈刺激。

三是强制区分,由于必须在员工中按比例区分出等级,会有效避免评估中过严或过松等一边倒的现象。

随着杰克·韦尔奇和他的GE成功,“强制分布法”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许多大企业纷纷采用此方法,按照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员工进行奖惩。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在做绩效考核方案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把分数分为几个等级(ABCDE),然后给每个等级标上人数限制和与薪资挂钩,从而人为地控制了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做到了有奖有罚,使得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布是合理的,运行是正常的。

我们或许也时常能听到直线经理的抱怨,员工的业绩都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有员工不合格要扣钱?难道不能全部合格吗?为了应付强制分布,直线经理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比如轮流坐庄。

最终,HR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一片和谐,实际上绩效考核越来越偏离其最终目的。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实施绩效考核是否一定需要强制分布?A1、正态分布是为了区分绩效优秀与绩效不好的员工,根据80/20管理定律,20%的优秀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业绩。

2、实施绩效考核未必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对于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或管理还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难以在定量化和客观进行的情况下,采取强制分布法反而会起反作用。

对于成熟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情况,可以实施强制分布。

如果不实行强制分布法,可以引入绩效考核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挂钩,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考核结果引入相应的调节系数。

B1、绩效考核进行正态分布的缘由是因为担心绩效结果过于集中,进而造成的无奈选择。

虽然正态分布确实实现了绩效结果的区分,但这种区分是真正绩效结果的体现吗?不得而知.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在指标设定、可否量化衡量及客观评价上.强制的分布,往往容易误导被考核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等级划分的无休止的战争之中,而不在于真正的改善绩效行为方面上。

2、实施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首先,将考核评价得分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所谓的360考核.我们要充分相信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只有这样,直接上级才有足够的权力来掌控他下属的绩效状况,才能做到相对公平下的客观。

其次,可以对评价出来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相加,得出一个考核总分M。

绩效管理为何要正态分布

绩效管理为何要正态分布

绩效管理为何要正态分布问:我们企业在进行考核的时候,老总还特别强调了考核结果要正态分布。

这给考核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难度,有些员工也认为:“既然考核的是自己目标的完成情况,为什么还要进行正态分布、‘变相’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这不是违背绩效管理的基本思想吗?”答:强制正态分布法也称为“强制分布法”、“硬性分配法”,该方法是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即俗称的“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规律,预先确定评价等级以及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按照被考核者绩效的优劣程度将其列入其中某一等级。

例如:A类:10%;B类:70%;C类:20%在一个群体中,少数人的业绩优异,大部分人业绩达到目标,而另一小部分人绩效差强人意,整体看成这个群体的员工业绩水平呈正态分布。

这是符合概率统计原理和客观实际的。

绩效管理特别强调针对每个员工制定绩效计划,通过计划、指导以及评价这个循环过程来不断改进、提升员工的业绩。

绩效考核时,评价的是个人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

而人比人的考核方式是为了迎合“考核是为了区分员工业绩”的目的,并在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的情况下为一些企业所采用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

客观上讲,强制正态分布不是科学的做法。

但在企业刚实行绩效考核前两三年内,强制正态分布却是促进各级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因为在实行绩效管理的初始阶段,各级管理者对于绩效指标体系的理解和如何为各位员工制定一个合理的绩效目标尚是一个经验积累过程。

如果不进行强制的正态分布,管理者缺乏管理的压力和一致的评价标准,那么对于那些要求严格的领导来说,其对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可能过高、尺度把握严格,由其评价出来的下属的绩效成绩必然会普遍偏低;而对于乐于当“好好先生”的领导,其为下属制定的目标可能过低、缺乏挑战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可能更担心激化与员工的矛盾而趋向给予差异不大的成绩,导致下属绩效成绩普遍偏高或者拉不开差距。

这样就产生了更大的不公平性,并缺少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动力。

【精编】2019年企业评估绩效--强制正态分布法

【精编】2019年企业评估绩效--强制正态分布法

2019年企业评估绩效--强制正态分布法“强制正态分布法”大多为企业在评估绩效结果时所采用。

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类:10% 。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A类员工所得到的奖励,可以达到B类的两至三倍;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综观“强制分布法”,具有如下优点:一、等级清晰、操作简便等级划分清晰,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含义,区别显著;并且,只需要确定各层级比例,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二、刺激性强“强制分布法”常常与员工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对绩效“优秀”的重奖,绩效“较差”的重罚,强烈的正负激励同时运用,给人以强烈刺激。

三、强制区分由于必须在员工中按比例区分出等级,会有效避免评估中过严或过松等一边倒的现象。

随着杰克·韦尔奇和他的GE成功,“强制分布法”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许多大企业纷纷采用此方法,按照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员工进行奖惩。

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也如GE一样取得了成效,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尝到了失败的苦涩。

珠三角有一家音响器材厂,老板禀性敦厚,原本生意不错。

为了使公司管理走向正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考核。

他们采用“强制分布法”,将考核结果分为四级,分别是:优异10%;优秀10%;一般75%;较差5% 。

对考核“优异”的员工,工资上调20%;考核“优秀”的员工,工资上调5%;对考核“一般”的员工,不长工资,根据当月效益,给予一定的奖金(优异和优秀的员工也可同样获得);对考核“较差”的员工,无任何奖励,并且限期改善绩效,否则只能淘汰。

绩效考核中如何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

绩效考核中如何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

如何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强制正态分布法”大多为企业在评估绩效结果时所采用。

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

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类:10% 。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

A类员工所得到的奖励,可以达到B类的两至三倍;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

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综观“强制分布法”,具有如下优点:一、等级清晰、操作简便等级划分清晰,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含义,区别显著;并且,只需要确定各层级比例,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二、刺激性强“强制分布法”常常与员工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对绩效“优秀”的重奖,绩效“较差”的重罚,强烈的正负激励同时运用,给人以强烈刺激。

三、强制区分由于必须在员工中按比例区分出等级,会有效避免评估中过严或过松等一边倒的现象。

随着杰克·韦尔奇和他的GE成功,“强制分布法”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许多大企业纷纷采用此方法,按照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员工进行奖惩。

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也如GE一样取得了成效,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尝到了失败的苦涩。

珠三角有一家音响器材厂,老板禀性敦厚,原本生意不错。

为了使公司管理走向正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考核。

他们采用“强制分布法”,将考核结果分为四级,分别是:优异10%;优秀10%;一般75%;较差5% 。

对考核“优异”的员工,工资上调20%;考核“优秀”的员工,工资上调5%;对考核“一般”的员工,不长工资,根据当月效益,给予一定的奖金(优异和优秀的员工也可同样获得);对考核“较差”的员工,无任何奖励,并且限期改善绩效,否则只能淘汰。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模板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模板

为何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模板1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在做绩效考核方案时, 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把分数分为几个等级(ABCDE), 然后给每个等级标上人数限制和与薪资挂钩, 从而人为地控制了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 做到了有奖有罚, 使得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布是合理的, 运行是正常的。

我们或许也时常能听到直线经理的抱怨, 员工的业绩都很好, 为什么一定要有员工不合格要扣钱?难道不能全部合格吗?为了应付强制分布, 直线经理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 比如轮流坐庄。

最终, HR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一片和谐, 实际上绩效考核越来越偏离其最终目的。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实施绩效考核是否一定需2要强制分布?A1、正态分布是为了区分绩效优秀与绩效不好的员工, 根据80/20管理定律, 20%的优秀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业绩。

2、实施绩效考核未必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对于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或管理还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 绩效考核难以在定量化和客观进行的情况下, 采取强制分布法反而会起反作用。

对于成熟的大型企业, 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情况, 能够实施强制分布。

如果不实行强制分布法, 能够引入绩效考核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挂钩, 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考核结果引入相应的调节系数。

B1、绩效考核进行正态分布的缘由是因为担心绩效结果过于集中, 进而造成的无奈选择。

虽然正态分布确实实现了绩效结果的区分, 但这种区分是真正绩效结果的体现吗?不得而知。

考核, 最重要的还是在指标设定、可否量化衡量及客观评价上。

强制的分布, 往往容易误导被考核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等级划分的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而不在于真正的改进绩效行为方面上。

32、实施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首先, 将考核评价得分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 所谓的360考核。

我们要充分相信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 只有这样, 直接上级才有足够的权力来掌控她下属的绩效状况, 才能做到相对公平下的客观。

正态分布原则打分

正态分布原则打分

正态分布原则打分
正态分布打分是一种常见的打分方法,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特性进行评分。

这种评分方法假设打分结果呈正态分布,即大部分人的评分集中在平均值附近,少部分人的评分偏离平均值。

在正态分布打分中,通常采用标准差和平均值来衡量评分的准确性和分布情况。

标准差反映了评分的离散程度,平均值代表了评分的集中趋势。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原则,一般可以给出以下评分规则:
1. 在平均值附近的评分区间,占总体的大部分比例,可以给予中等分数。

例如,平均值附近的分数可以为70-80分。

2. 偏离平均值的评分区间,占总体的较小部分比例,可以给予较高或较低的分数。

例如,高于平均值的分数可以为80-90分,低于平均值的分数可以为60-70分。

3. 极端分数的概率非常低,可以给予非常高或非常低的分数。

例如,高于平均值两个标准差的分数可以为90-100分,低于
平均值两个标准差的分数可以为0-60分。

需要注意的是,正态分布打分只是一种评分方法,具体的评分标准和分数区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背后的管理哲学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背后的管理哲学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背后的管理哲学作者:蒋小博深圳博华咨询高级顾问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否一定要正态分布呢?正态分布的本质是什么呢?管理的本质是艺术,正态分布是数学,管理怎么会和统计数学中的技术和工具扯上关系呢?当无数公司学习GE和华为的绩效考核标杆时,为什么总也学习不到精髓和本质呢?绩效考核实施后对员工造成的冤假错案如何认识和改变呢?以上甚至更多问题困扰着企业的绩效管理,如果不能认知和解决,绩效管理就不是一个可以持续循环的管理过程,它最终一定会造成对组织和人的伤害。

我想先从GE总裁韦尔奇的一些做法说起。

韦尔奇是正态分布的坚决倡导者:在他成为CEO的前五年中,他在绩效考核中把员工考核结果区别为ABCD四个档位,A的加官进爵,D的坚决扫地出门,这样五年下来,全体员工40万人中有12万人被打D了,被赶出GE了。

这些员工当然非常生气和无奈:我们不是差的员工,为什么被赶走了呢?他们于是送了韦尔奇一个外号:中子杰克,寓意他杀人不眨眼(中子不会摧毁建筑物,但是会杀死建筑物里的人)。

我相信这12万员工中一定有不少冤假错案,但是事实是无情的,他们依然被扫地出门了。

奇怪的是,几年后,这些离开GE的人,中间不少成了其他公司的总裁和CEO,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离职者俱乐部,还请韦尔奇去讲课,大家一起交流管理经验。

这些曾经得D的员工突然顿悟了,这个正态ABCD考核方式虽然残酷,但是本质是让我进步了:在GE得D的员工,在别的地方可以做总裁。

韦尔奇非常得意的把数学中的高斯分布应用到了管理中,高斯分布就是正态分布,如果是取整的概率分布则就是泊松分布(高斯和泊松都是数学家),正态分布揭示的是在大量统计样本情况下的一种统计概率分布,显然数学是一种精确技术,而管理是艺术和手艺,是永远无法做到精确管理的,所以我们要严重怀疑正态分布的理论基础了。

但是管理的本质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韦尔奇无法解释数学和管理之间的管理,但是从哲学角度看,数学和管理都是哲学思想的一种应用,即数学和管理的本质都是哲学,韦尔奇用他的哲学解释了正态分布。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

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人资中心翟大羽)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也是自然界事物最常见的一种分布状态,又名高斯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有用的数理工具,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教育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都呈正态分布。

人类的许多活动规律均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事物具有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方向等特点,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成绩也将遵循这一分布规律。

为此,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与实际操作对于HR来说就尤为重要,现就正态分布的操作方法与大家分享。

1、 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各个部门同等职位人数的差异性,决定着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的不同性和变化性。

基于这点,把绩效考核正态分布方式分为单期正态分布和并期正态分布。

1、单期正态分布“单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单个期间内,这里的单期是以一个月为时间段。

由于正态分布对数量的约束性,单期正态分布在人数上至少达到4人才能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的条件。

一般地,人数能够满足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时,在实际的操作中就要尽可能的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绩效考核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达到4人(含4人)以上时,就可以采取单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2、并期正态分布“并期”顾名思义就是合在一起,并排着的几个期间。

这里的并期一般是以一个季度为时间段(3个月)。

但也有3个人2个月并期的情况,从考核的实践来看,当考核的人数为3人时,被考核群体往往更愿意组织对本人采用3个月季度并期而不愿意2个月并期的方法,因为那样做似乎有利于被考核群体。

一般地,并期正态分布是在人数不够进行单期正态分布数量条件时,采取的一种正态分布方式。

这就是说,当被考核的团体人数在2人或3人时,就必须采取并期正态分布的方式。

3、考核对象数量为1时的考核方式由于正态分布必须满足其数量条件,所以当存在考核数量为1的情况时,就不可能采取正态分布方式,也就是不能用单期或并期的正态分布方式。

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标题】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作者】胡明月【关键词】正态分布,定义及性质,成绩分析,设计与实现【指导老师】林昌盛【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正文】1.引言?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大量的随机变量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即人们通常所讲的“中间粗两头细”.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极为广泛.正态分布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连续分布,它是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钟形分布.在各种概率分布中,正态分布有着重要地位.物理学中测量同一物体的测量误差,生物学中同一种生物机体的某一量度(如:身高、体重)都近似地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在统计理论及应用中居中心地位,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随机现象需要涉及无穷多个随机变量,这些都要用到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以及danker不变原理的理论发展过程等方面知识.其次,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要用到正态分布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人的能力、智力同样服从正态分布,如考试分数这种随机变量也符合正态分布.由于考试仍是目前检查教学的主要手段,因而考试成绩及其分布也就成为评价教学的重要尺度,本文就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2.?正态分布的定义及性质2.1正态分布的定义设连续型随机变量有分布密度函数为常数,(*)其中?,?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这种分布叫正态分布,记作?.(*)的图象被称为正态曲线.在函数(*)中,当?=0,?=1,正态总体称为标准正态总体,相应的正态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2.2?正态曲线的性质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如图2-1.图 2―1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可见,正态曲线具有如下性质:①曲线在?轴的上方,与?轴不相交;②曲线关于直线?=?对称;③曲线在?=?时位于最高点;④当? ?时,曲线上升;当? ?时,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轴为渐近线,向它无限靠近;⑤当?一定时,无论?怎样变化,曲线的形状是确定的.对于不同的?,两条曲线可通过左右平移,使之重合的正态曲线称为标准正态曲线;⑥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就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3.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3.1由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的一种定量方法考试的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衡量考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二是区分考生的不同水平和层次.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先决条件是考题出得恰当,考题太偏、太难或太易都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如果考题适当,如何从分数的统计情况提炼出反映教学效果的信息,从中得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意见,这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任课教师都很关注的课题.本文以概率统计为基础,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从考分统计中提炼出几个数字特征,去评估教学效果(假定出题符合标准),或评价考题标准(假定学生学习情况正常).这对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定量化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题一份考卷中的题目究竟怎样才能达到考试的目的,我们把这称为出题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通用的百分制标准,大体可将考题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最基本要求的题,占分数的60%,优秀生完成所需时间约占考试时间的40%;第二类是基本要求范围的题,但需一定的灵活性,占分数的15%,优秀生时间的15%;第三类是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但要求有一定技巧的难题,占分数的15%,优秀生时间的20%;第四类是在教学大纲范围边缘或涉及知识面较多的难题,占分数的10%,优秀生时间的25%.对上述分类标准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态下考生成绩分布规律?我们假定出题基本满足上述要求,并认为考生中的多数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考试将考生分出层次,分出优秀者和少数不合格者.由于考试过程是一个受到多因素干扰的随机过程,假定它是平稳的,从统计的意义上看,分布应基本上满足正态分布规律,即? (1)其中?表示分数,A表示的数学期望,近似地就是平均值,B是方差,是衡量考生能否拉开距离的一个数学指标,?表示考分为?的考生个数,数学上称为概率密度.分数从?到?这个分数段上考生个数的概率可由公式(2)计算得到.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及上面所定的出题标准,数学期望值A应略高于75分,分布要能拉开档次,不及格率在5%以下,90分以上的优秀生在10%以内.所谓理想状态,有三个基本要求:①考题符合基本要求;②教师教学符合要求;③学生情况正常.在理想状态下,我们取A=A'=77,B=B'=10 (3)根据公式(2)计算各分数段所占比例为理想状态下考生成绩分布这个分布基本符合我们多年教学统计的结果和多数教师的期望.考生成绩分布的理想概率密度公式应为(4)考试成绩拟合出A与B如何从考生成绩的统计中求出实际的数学期望A与方差B,在数学上称为拟合问题.设共有考生N个,?,?,.., n分别表示各考生的成绩,则实际期望值A可由公式? (5)近似得到.从0到100分每个分数上的人数记为q(0),q(1),…, q(100)(6)?显然有(7)方差B的最好拟合值应能使得等式(8)对所有的?=0,1,2,...,100都能成立.但实际上这个B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记(9)(10)最佳拟合也就是选取B0,使得函数(11)在B0处达到最小.一般说来难以用分析表示式求B0,由于B的取值在[0,100]之间,用优化法(如0. 618法、最速下降法等)即可找到B0.若粗糙些,按精度为0.5的要求直接计算J(1),J (1.5),J (2),J(2.5),…,J(100)(12)?从中选出最小值所对应的B值即为B0.?用所得A0与B0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将所得A0,B0同(3)式中理想的A',B'进行比较就可判断教学或学生或考题的状况.?首先应从整体上分清是判断考题还是判断教学情况.例如若在全国统考中,各校的A0,B0值普遍不理想,则表明考题有问题;反之,若多数学校正常,某些学校特殊,则应分析特殊学校的教学原因.类似地在同一学校中也可对各班情况进行比较.一般地说,A0 A* =77时表明出题偏难或教学效果较差;反之则表明考题偏易或教学效果良好.如果B太小,表明考题内容太集中,学生不能拉开档次;B太大则表明学习中两极分化或出题没抓住重心.是否大体上按下述标准判定教学效果或出题水准:|A.一A*?|? 3,?|B.一B*| 1(13)认为是优秀.3 |A.一A*|<6,1 |B.一B*|? 3(14)认为基本符合要求.超出上述范围,则认为考题不当或教学效果特异,需要研究.3.2正态分布的应用举例?正态分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问题1 某城市从南郊某地乘公共汽车前往北区火车站有两条路线可走,第一条路线穿过市区,路线较短,但交通拥挤,所需时间(单位:分)服从正态分布N(50,102);第二条路线沿环城公路走,但交通阻塞少,所需时间服从正态分布N(60,42).(1)若只有70分钟可用,问应走哪条路线?(2)若只有65分钟可用,又应走哪条路线?设走第一条路线及时赶到所用时间为ξ分钟,走第二条路线及时赶到所用时间为η分钟.在70分钟内走第一条和第二条路线赶到火车站的概率分别为 P(ξ≤70)?=φ(70-5010)?=φ(2)?=0.9772,P(ξ≤70)?=φ(70-604)?=φ(2.5)?=0.9938,所以应走第二条路线.在65分钟内走第一条和第二条路线赶到火车站的概率分别为P(ξ≤65)?=φ(65-5010)?=φ(1.5)?=0.9332,P(η≤65)?=φ(65-604)?=φ(1.25)?=0.8944.所以应走第一条路线.每天都在乘车,可很少有同学留心就在这平凡的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教与学中要把知识同日常生活与实践结合起来,要让同学们养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正态分布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问题2 某中学入学考试后,语文成绩X1=65分,S1=6分;数学成绩X2=82分,S2=10分.学生A语文得71分,数学得92分,学生B语文得77分,数学得84分.若两科合在一起排名次,哪个学生应排在前边?对于这种问题,人们一般都用两科总分来排队.那么学生A的总分163,学生B 的总分161,因而学生A应排在学生B前面.如果该校录取分数的下限为162分,则学生A被录取,而学生B没被录取.这种判断不够科学96集宁师专学报2003年也不甚合理,因而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原因是各科之间它们的原始分数的参照点与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求和与比较,应当先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后,再合成和排队.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学生A:Z1=1,Z2=1,ZA=Z1+Z2=2,学生B:Z1=2,Z2=0.2,ZB= Z1+Z2==2.2.因为ZB ZA,所以学生B排在前面,应录取学生B,恰与原始分数的比较结果相反.标准分数的意义在于:第一,各科标准分数之间单位相同,零点相同,因此可以将每个学生各科标准分相加求和,比较其总分的优劣.第二,标准分的大小和正负,可以反映其考分在全体考分中的位置,故又称之为相对分数.标准分数一般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且有负分,这与平常的评分形式不相一致,如使用时感到不便,还可经某种线性变换变为其它形式的标准分数.由上可知,有了标准分数,就能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了.3.3考试系统中成绩正态分布检验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网络考试也成为研究热点,但在现有的网络考试系统中,鲜有对考试成绩、试题参数做详细分析、统计的,对成绩做正态分布检验的就更少.在网络考试系统中,因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作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绩正态分布检验的意义考试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对试卷进行一般描述和判断的指标(如知识点覆盖率、项目构成结构合理性分析等等);对考试整体进行量化分析的指标(如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考试信度指标测试、考试效度指标的测试等);对考试题目的质量分析指标(如试题难度分析、试题区分度分析等),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评价某一次考试,利于今后改进考试,提高考试质量.本考试系统对这些参数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这里只讨论成绩分布的正态性检验.考试系统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系统中部分其他统计方法是建立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上,二是用于对考试成绩的解释.在考试成绩及试题参数的统计过程中,有些统计方法只适用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如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成绩的集中或离散情况,用正态分布法确定正常考试成绩的范围等,因此在使用这些方法前,需进行正态性检验.同时,在对考生考试成绩进行解释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在做绩效考核方案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把分数分为几个等级(ABCDE),然后给每个等级标上人数限制和与薪资挂钩,从而人为地控制了绩效考核的正态分布,做到了有奖有罚,使得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布是合理的,运行是正常的。

我们或许也时常能听到直线经理的抱怨,员工的业绩都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有员工不合格要扣钱?难道不能全部合格吗?为了应付强制分布,直线经理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比如轮流坐庄。

最终,HR从表面上看绩效考核一片和谐,实际上绩效考核越来越偏离其最终目的。

为什么绩效考核评分要成正态分布?实施绩效考核是否一定需要强制分布?A1、正态分布是为了区分绩效优秀与绩效不好的员工,根据80/20管理定律,20%的优秀员工创造了企业80%的业绩。

2、实施绩效考核未必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对于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或管理还不太规范的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难以在定量化和客观进行的情况下,采取强制分布法反而会起反作用。

对于成熟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情况,可以实施强制分布。

如果不实行强制分布法,可以引入绩效考核系数的方法来实现。

将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挂钩,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考核结果引入相应的调节系数。

B1、绩效考核进行正态分布的缘由是因为担心绩效结果过于集中,进而造成的无奈选择。

虽然正态分布确实实现了绩效结果的区分,但这种区分是真正绩效结果的体现吗?不得而知。

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在指标设定、可否量化衡量及客观评价上。

强制的分布,往往容易误导被考核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等级划分的无休止的战争之中,而不在于真正的改善绩效行为方面上。

2、实施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执行强制分布法。

首先,将考核评价得分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所谓的360考核。

我们要充分相信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只有这样,直接上级才有足够的权力来掌控他下属的绩效状况,才能做到相对公平下的客观。

其次,可以对评价出来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相加,得出一个考核总分M.根据“员工A的最终得分=员工的初始分+员工的初始分/考核总分M”,计算员工在所在考核群体中的相对最终得分。

C个人认为,强制分布只是一种手段,针对不同企业的现状而决定是否采用。

每一种管理工具,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绩效管理亦然,如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合理的绩效指标设定、公平公正有效的考核方法、一群理性的管理者,脱离了这些假设,绩效管理工具就难以体现它的价值。

在现实企业管理当中,这些理性的假设是难以达到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入一些方法来减少这些不理性的因素,使得管理过程更接近这种假设。

强制分布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的能力是按照正态分布的,企业员工整体无论是如何高素质,都是能够按照正态分布来分出个三六九等的,前10%的员工是能代表最绩优的一部分。

因而,强制分布就可以引导一些非理性的管理者在评价体系上更贴近这种假设。

另外是很多企业在应用绩效管理工具过程中的一种人性假设的错误。

一方面企业把绩效考核当做一种惩罚措施,这是人性本恶的假设,从而扭曲了绩效工具的意义;另一方面员工把绩效考核当做对自身的一种监视,从而抗拒这种工具的实施,使得企业工具的应用过程举步维艰。

正因如此,具备强势、正确的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实施绩效管理。

而在建立这种文化之前,基于这些假设都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法治的企业比靠文化而治的企业更为有效。

纵观各个社会形态的演变又或企业发展史,都是以从制度建设为基础,再谈民主和人权的,而那些法制未健全,就先谈以人为本的企业,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人性本身没有强大的自我来约束本我,是没法升华到超我的。

D第一,理论上来讲,就是每个人用自己的工作成绩与自己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是最精准的。

但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预设目标?并能保证这个目标是合理的?而不是高了或者低了?2、如何选择评分标准?达成目标的何种程度得多少分?第二,实际操作中,很多工作难以进行准确的衡量,因而,评价时也难以进行清晰合理的评价,故而才有很多的排序方法——强制分布只是其中的一种。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对人员、流程的设计有很高要求:1、按照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进行评价流程的设计——股东大会评估董事会,董事会评估经营管理层,经营管理层评估初级经理层,初级经理层评估普通员工,这种机制需要各个层级配备一定的人事权、财务权;其实,西方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

2、人员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就是公正,一旦其不公正,那么其上一级在评估其绩效时,同样可以对其进行处罚,那么就会层层公正、层层公平了。

E1.不是说强制分布不好,只是说适合与否,前面说到鞋大鞋小穿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2.据统计:《财富》前1000名中70%的企业,他们并不是采用强制分布,而是BSC,你能说他绩效管理模式不好吗?一企业的发展速度、利润、员工工作效率都比同行业、竞争企业强,该企业里最差的员工也比外界其他企业最好的员工强,你还一定要采取强制分布而把他涮掉吗?3.企业采取强制分布用意在于防止误差、留下最好的员工、提高绩效,试问如果你的企业提供不了相应的待遇,而一味索取最好的员工,该员工的付出已经超过其极限,那对他而言做再努力也没有用,迟早有一天会被抛弃。

不同时期的管理方式手段各不相同,为何一定要追求强制分布?上海♀花淡淡(344451973) 2010-9-1 13:08:43可以对评价出来的考核分数进行简单相加,得出一个考核总分M.根据“员工A的最终得分=员工的初始分+员工的初始分/考核总分M”,计算员工在所在考核群体中的相对最终得分。

这个方法不错上海♀花淡淡(344451973) 2010-9-1 13:26:27企业发动“愚公”移山、完成销售任务之前,总希望订高指标。

而营销系统为了对抗“强行摊派”,也会提出增加资源的要求,把皮球重新踢回给上级,结果是无从问责、目标落空。

现象营销绩效考核指标如何制订,近年来一直是Q企业头疼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和许多中小企业一样,采用跑单帮式的“包干提成制”。

这种方式比较简洁清晰,当时全国市场上的七大区域各自拥有一定的费用额度,绩效奖励根据区域销售额,按1%~2%的比例提成,基本上也能做到公平合理。

但随着营销人员队伍扩大至近百人,总销售额突破3个亿,原有的粗放式绩效考核模式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例如:为得到年度销售提成,营销人员过分关注短期效益。

表现为各区域涸泽而渔,只摘果子不载树,对渠道建设等关乎企业长远利益的工作漠不关心;在“包干制”情况下,营销人员权力过大,企业对销售过程监控不足,比如各区域难以统一步调,各有各的小算盘,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且,费用支出存在较大浪费,比如各区域为避免费用出现富余,年底突击花钱,不重效果,而公司一旦试图缩减费用预算,各区域就以销售下滑为由抵制。

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Q企业下决心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彻底升级。

他们引入了目标管理、360度考核,运用平衡计分法(BSC),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关键结果领域(KRA)等先进管理工具。

一时间,几乎流行的管理手段全都用上了,但实战效果却仍不理想。

虽然销售有所增长,但增长率不足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通过调研发现,营销人员对新的考核方式认同感很低,报怨考核脱离实际。

企业在分析后认为,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大方向并没有错,问题很可能是出在操作环节,即具体指标设定上。

实际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六大常见病态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

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

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病态一:指标过少,导致顾此失彼。

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

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营销人员只负责销量不负责利润,许多企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利润的形成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都不是营销部门所能左右的。

而实际上,营销人员虽然不能决定企业净利润,但对由销售带来多少毛利润却负有直接责任。

当缺少利润考核指标时,营销人员会以加大费用投入、增加赠品数量,甚至直接要求企业降价的方式,来换取销售额指标的达成。

这些做法往往能摆出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觉中诱使企业得到了“没有利润的销量”。

这显然违背了企业的真实意愿。

所以,可以不考核净利润,但考核毛利润是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绩效考核不能缺项,利润贡献代表“销售质量”,和“销售量”一样不可或缺。

再如,缺少市场占有率指标——销量虽然增长了,但市场占有率反而下降了。

对于这种掺杂了水分的“业绩”,企业不能不有所警惕。

病态二: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与核心指标缺失相对应的是,许多企业非核心指标过多,这同样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核心指标偏重于短期业绩评价,往往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如销售额、利润、费用、市场占有率等。

非核心指标则偏重于中长期发展潜力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记录和整理,如终端建设、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

前者为结果考核,后者则为过程考核。

现实中,不少企业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把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掺杂在一起,不分权重、一视同仁,使核心指标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

过程考核指标过多往往会导致欲速不达。

比如,有的企业仅终端建设就有10来项指标,加盟店数量、销量、流失率、满意度等等都要考核,营销人员每个月光填表就忙得不可开交。

这种繁杂的指标体系束缚了一线营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纠缠于细节之中,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工作。

此外,有时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是负相关的。

做好了这项,就妨碍做好那项,指标越多,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让营销人员无所适从。

病态三:指标过浅,导致似是而非。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

企业所需要的销售额实际上是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销额”,而不是经销商提走了但积压在渠道仓库中的“虚拟销售额”。

前者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循环,后者则只是挤占了渠道的现金流,并未形成实际销售。

当企业考核指标表达过浅时,往往把二者等同起来。

只要渠道提货、付款,就算万事大吉,营销人员也因此实现了“业绩”。

在这种考核指标诱导下,营销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把货卖给消费者”转移到“把货卖给经销商”,出现方向性偏差。

所以,营销人员天天想着不是怎样把市场做大,而是怎样向渠道压货。

而这种短期行为往往每到年底时就会更加明显。

欠下的债迟早要还。

产品没销出去,渠道今年多进了货,明年就要少进。

这种在厂商之间反复上演的“虚拟销售游戏”,对销售增长并无实质帮助。

再如,考核营销人员招商工作,如果按招商多少家制订指标,就不如按招商新增销售额制订指标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