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作业及答案
2012高中历史 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单项选择题1.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统一局面 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答案 B解析本题应注意重点词“主要目的”及对历史文物的认识,此器具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2.(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有位人物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主张,这位人物的思想属于()A. 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 C解析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的含义:只要利国、利民,可以不循陈规旧习,大胆进行改革。
这是一种要求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想,符合法家思想,故选C。
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答案 B解析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可以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这就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故①②③④均为正确答案。
④4.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和专制政策,主要表现在( )①“什伍连坐制”②轻罪重刑③焚烧诗书④焚书坑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④项发生于秦始皇时期,故排除④项,正确答案为A。
5.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答案 C解析要明确题干中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中“经济”这一关键词,其中重农抑商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
6.《史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③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废除“世卿世禄制”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该制度针对的是宗室成员,因此抓住它是解题的关键。
④是推行县制的作用,而①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是奖励耕织的结果。
2.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其实质是()A.统一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解析:选C。
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商鞅提倡的是法家学说。
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
3.《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选A。
通过阅读材料并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得知反对商鞅、诋毁商鞅的应该是商鞅变法中利益的损害者,即没落贵族,故选A。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些史实本质反映出()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变法时机还不成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箭射吴起、车裂商鞅”的史实反映的共同问题是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A表述正确,但不是根本问题;B项正确,与题干无必然联系;D项表述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案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基础达标』1.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答案』 B『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3.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 A『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重点是对变法内容的掌握。
变法内容中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特权的主要有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分封行县制,而实行连坐法和重农抑商不是直接涉及其特权的。
4.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答案』 D『解析』材料中“令农民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可知连坐法应是正确选项,故选D。
5.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答案』 A『解析』“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与题干没有联系;C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是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答案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商鞅的成长历程:初涉政坛;秦国政坛上的主角;2、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其作用;3、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A级(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贵族家庭,热忠于学说,有强烈的愿望。
2、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得到了赏识,但没有被重用。
3、弃魏奔秦:求贤若渴,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思考探究】B级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1)个人因素:出生于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鞅少好刑名之学,推崇李悝学说,是李悝的学生)(2)时代影响: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建功立业2:阅读23页“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导学】A级(二)、变法的内容【思考探究】B级 1、当时的秦国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积极:正确性(从当时来看,要更好地执行变法,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5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五)一、单项选择题1.(2019·东阳市试题)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齐国B.魏国C.秦国 D.赵国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
故选B 项。
2.(2019·某某市试题)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答案 A解析商鞅在魏国的境遇说明其出身与其是否受重用没有多大关系,商鞅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从而实现了理想。
故选A项。
3.(2019·某某三中试题)下列表述最能反映图片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过去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 D解析图片信息“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是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导致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故选D项。
4.(2019·某某一中试题)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 A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故选A项。
5.(2019·某某一中试题)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升属于量器,应属于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方面的措施。
故选C项。
6.(2019·某某某某检测)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是一个具有某某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6: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3.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4.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 B.①②⑤C.②③⑤ D.②③④⑤5.秦朝时期,某老农刚成年的儿子搬出了家,另立门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6.《史记·李斯列传》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
”商鞅的变法法令中,直接促使“民”“殷实”的措施包括()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建立县制④轻罪重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7.文物是形象的历史。
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图三商鞅铜方升(1)从图一和图二的铁器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练习-文档资料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 )A.完成统一目标B.增强军事实力C.鼓励商业活动D.发展农业生产解析据材料可知,商鞅为解决秦地“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问题而“诱三晋之人”,使其“务本于内”,即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 D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集小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等,表明商鞅变法推行了“废分封,行县制”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表明“废井田”措施的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意指统一度量衡。
而“奖励耕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3.商鞅变法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革新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解析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因为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
答案 B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①尚武风气更加浓厚②小家庭逐渐取代大家庭③告奸、举盗在民间盛行④土地买卖现象消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①②③的现象是变法的影响,变法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④错误。
答案 A5.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度,该制度是指( )A.所有百姓都要同等承担国家的赋税B.对邻里犯法不告发的要同罪连坐C.有军功的人国家都会给予官职爵位D.把邻里的土地都连接起来解析连坐制度是一种严酷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配套习题人教版选修1练习及答案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解析: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即公元前4世纪中期。
答案:2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本题从“封建官僚制度”入手,与此有关的应是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即推行县制。
答案:3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实现富国强兵B.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立土地私有制D.革除旧俗,端正民风解析:题干中“禁止弃农经商”是为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从而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变法的强化训练本目的所在。
答案:A4商鞅变法的宗旨是()A.富国强兵B重农抑商.法家论D以法治国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可以通过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变法的过程和内容,以及变法的结果思考解决。
答案:A5商鞅变法中推行右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解析:本题在于对历史文物的认知,本文物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推行统一度量衡时的产物。
由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可知其变法的根本目的。
答案:B综合应用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
”这反映了()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解析:本题材料意思为原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耕作方式,由此联系可知是与牛有关的内容。
答案:B7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这一变主要是由于()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抑制商业,奖励耕织解析: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
能够促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的,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即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决定上层建筑。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指导思想的理解能力,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法家学说为其指导思想。
答案: D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所以不能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答案: A3.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主要措施。
答案:D 4.《史记·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C.统一度量衡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耕织……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可见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答案:B 5.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B.土地数量的减少A.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答案:C 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B.③④A.①②C.①④D.②③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商鞅变法在现代社会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
-视频资源: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中国历史大讲堂:商鞅变法》。
-扩展书籍:《法家思想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等。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材料,观看相关视频,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历史意义。
-法制
-轻徭薄赋
3.法家思想运用
-法治
-严刑峻法
-权术
4.商鞅变法影响
-政治影响:中央集权
-经济影响:国家实力增强
-军事影响:战斗力提升
-文化影响:法家思想普及
5.商鞅变法历史意义
-推动历史进程
-影响后世改革
6.变法启示
-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板书设计采用层级结构,清晰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法家思想运用、影响和历史意义,以及给现代社会的启示。简洁明了的条目,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美观的字体,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拓展学习,共同讨论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形成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无为而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B2.“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B.什伍连坐C.奖励耕织D.焚烧诗书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的是“务本”之故,即对农业的重视。
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要求。
答案:C3.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限制特权的是()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燔诗书而明法令”C.“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D.“集小乡邑聚为县”解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说明按军功授爵,使贵族阶层失去了特权,故A项正确;“燔诗书而明法令”促进了思想的统一,故B项错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C项错误;“集小乡邑聚为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A4.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地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答案:A5.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打击旧贵族势力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增殖秦国的人口解析:革新秦国家庭制度并不能体现出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目的性,故A项错误;推行小家庭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打击到旧贵族势力,故B项错误;推行小家庭政策,有利于增加秦国的户数,从而增加政府的税收来源,故C项正确;推行小家庭政策不一定就能够使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记一记填一填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魏惠王重用。
3.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主要措施及其作用1.经济(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主要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3)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军事(1)根本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争取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
(2)主要措施: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2)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
(3)“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
4.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想一想1.秦孝公为什么对儒家思想不感兴趣而对法家思想感兴趣?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当时儒家思想主张维护周礼,实行仁政,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而法家思想主张统一、集权,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秦孝公的称霸大业。
2.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1)“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
(2)推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3)“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辨析体会 研一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之法良法也。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练习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
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答案】(1)内容: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作业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见商君……赵良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可能性很小)?亡可翘足而待。
”商君弗从。
——《史记·商君列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商君”的劝告与史实是否相符?简要说明理由。
:他认为商鞅变法得罪了传统势力,仅靠秦王的支持才得,如不急流勇退,则命运堪忧,但商鞅并未听从。
宗室贵戚不满,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在“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
,遭到抵制和仇视;失去秦王支持,商鞅在秦国难以立足。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
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记·秦本纪》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提出的改革建议,说明甘龙、杜挚等人为何“相与争之”?,指出商鞅倡导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历史依据。
(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等有效信息。
商鞅的变法措施,受到甘龙等人的责难。
第(2)问,首先要明确商鞅的变法思想是必须根据时,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建议:制定刑罚,重视农耕,奖励军功。
(2)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历史依据:商汤、周武王不固守传统,所以国兴;夏朝、商朝因为没有根据时代相应改革而灭亡。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乐山高二检测)“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
该观点()
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
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
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
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
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奖励军功
③废井田制④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3·安徽模拟)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
是()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
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D.禁止商业的发展
4.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统一局面
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
5.(2013·宁波高二检测)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
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连坐法
6.(2013·阜阳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
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
7.(2013·济南高二检测)毛泽东同志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
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说明商鞅是“理想主义者”的变法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刑不避大夫
C.连坐法
D.奖励耕织
二、非选择题
8.(2013·枣庄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
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9.(2012·龙岩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
成父权家长制集体大家庭。
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
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这种庞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
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
,,西周、春秋时期的
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容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
同体(如村社)外壳之中。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休息、居住)者为禁”“始秦戎翟之教(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前家庭制度的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政策导致了家庭制度的什么变化?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制度改革对秦国的影响。
(2012·长春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
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指要根据形势的变化
采取相应的治国策略,不能师古,强调变革。
故选A。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
废井田制、奖励耕织等措施对推动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有明显作用,
而②奖励军功则在政治军事上起直接作用。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材料内容所涉及的改革措施,从“本业”“事末”等信息可知是指重农抑商。
A与重农抑商相背,B不是重农抑商的影响,D 表述错误,抑商,即抑制商业的发展,而不是禁止商业发展。
【规律方法】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1)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
集中在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
条件。
(2)解答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切入点应放在材料的出处、时间、人物
等信息上,根据材料的作者、时代去推敲和所学知识链接的部分,展
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问题进行定向思考,组织有效信息
准备答题。
(3)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有些题目还需要注意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
面的利益。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应注意关键词“主要目的”及对历史文物的认识,此器具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
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中“令
他恐惧的法令”是关键信息,对比选项可知连坐法应是正确选项,故
选D。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
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理想主义者”意为“不可为而为之”,商鞅的阶级本质是地主阶级,“刑不避大夫”直接威胁到地主阶级的利益,也是他被“车裂而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第(1)题,要依据材料一信息“三晋地狭人贫”“务本于内”“国富兵强”等信息分析。
第(2)题,首先要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由“不可
以遇秦之锐士”可提炼,然后分析造成此观点的原因。
原因依据材料
一的提示,可从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分析。
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
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
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9.【解析】本题考查商鞅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的措施及影响。
第(1)题,由材料信息“父权家长制集体大家庭”“关系复杂”“人数众多”“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等概括总结即
可。
第(2)题,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答案:(1)主要分为宗族大家庭和个体小家庭;宗族大家庭是贵族社
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家庭关系复杂;个体小家庭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变化:个体小家庭取代集体大家庭(分解大家庭、分居立户),家庭结构更简单。
(回答其中一点即可)影响:移风易俗,保证国家租
税收入和赋役征派,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崛起。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井田”是奴隶
主土地国有制,废除井田,允许土地买卖,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