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学术会专家PPT课件:直肠癌的精准MRI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13
新技术应用: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热点:b值大小选择、ADC 值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术后复发与纤维 斑痕的鉴别等。 2)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目前 临床上唯一的一种完全无创性的、无辐射的快 速全身扫描的方法,代表了当今影像学的最新 进展。
术前分期应确定:1)TNM分期:2)为临床详述肿瘤 是否侵犯括约肌-是否适合括约肌保留(sphinctersparing)手术治疗。
12
检查方法:
常用序列: 1) FSE或快速恢复FSE序列T2WI: 2)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优点-高信
噪比的图像;软组织与液体之间具有最佳的对比度; 减少重复时间,使运动伪影降至最低;血液流动伪影 最小化。 3)SE- T1WI:主要用于显示解剖结构。 4)增强扫描(LAVA技术):可显示正常直肠与病变 的血供及其相互间关系,同时对于病变的检出和性质 的判定有一定帮助。
周一早读片
1
CASE 1
2403457 0937107 男,68 因“便血半年余”入院。 查肠镜:距肛门6cm可见一环四周的肿块
2
3
4
本院诊断
直肠癌(T3N1Mx)
5
病理
送检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切除标本: (直肠)腺癌,Ⅱ级,溃疡型,肿块大小 6.5cm*4.0cm*1.0cm,癌组织浸润至肠壁浆膜 下纤维结缔组织。 上、下切缘及另送(吻合圈)均未见癌残留。 肠周淋巴结及另送(252组)淋巴结均未见癌 转移(0/23、0/1)。 pTNM分期:T3N0Mx。
膜。
20
直肠癌的TNM分期-T分期
21
22

直肠癌MRI诊断ppt课件

直肠癌MRI诊断ppt课件
预测CRM是否被侵的标准是肿瘤与直肠筋膜之间的距 离为6mm。该标准由Beets-Tan et al 在2001年创立 。但该标准也有一定的限制:,直肠前壁 的肿瘤很难鉴定。
30
T3期-直肠筋膜受侵犯 MRI示肿瘤侵犯直肠系膜脂肪和直肠系膜带(箭头),后者 增厚,直肠筋膜代表手术范围,该类肿瘤术前辅助治疗可 降低术后复发率。
2)如果淋巴结与原发肿瘤粘联在一起不能区分,可 低估肿瘤的N分期
43
N-分期
44
一般而言,若直肠周边、盆壁和腹膜后局部淋巴 结肿大,其最大直径超过15mm,同时结合轮廓 不规则、信号变化和边缘环形强化等,其转移性 淋巴结的准确性〉95%;实际工作中,当肿大淋 巴结直径5-15mm时,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不 高,差异很大;若肿大淋巴结直径〈5mm时,则 其准确性更低。
11
影像学在直肠癌术前的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包括双对比钡剂造影、直肠镜和组织学检查。但 这些检查不能反映肿瘤侵犯的深度以及淋巴结的情况 ,而后二者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随着MRI新技术不断的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功能MRI (包括病变局部扩散加权成像与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得到初步应用,目前用来客观评价直肠的检出和治疗 疗效,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1
T3 CRM- T2 CRM-
肿瘤周围浸润 T3 CRM-
肿瘤限于肠壁,即T2 期肿瘤——直肠周围 筋膜是促纤维增生性 反应。
只有当直肠旁脂肪内的肿瘤信号以广基与直肠 壁内的肿瘤相连时,才能认为是T3期;直肠肌 层短的不连续样改变和肌层外缘不规则改变或 毛刺样改变均不能作为T3期的诊断标准。纤维 成形性反应也会强化。
6
直肠癌的MRI诊断
7
总论
直肠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肿瘤之一(40/10万), 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癌MRI分期及规范化报告PPT课件

直肠癌MRI分期及规范化报告PPT课件
直肠癌可以分为: 低位直肠癌:从肛门边缘0-5厘米之间部分。 中位直肠癌:从肛门边缘 5-10 厘米之内。 高位直肠癌:从肛门边缘 10-15 厘米部分。
整理版课件
10
图1a: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矢状T2加权图像箭头显示肿瘤下缘距 离肛缘<5cm。测量必须以相对直线的方式进行,以便与硬性乙 状结肠镜检查相符。
整理版课件
29
正常腹膜反折
T4a肿瘤:腹膜反折受累
T4b -侵及周围器官
腔外血管侵犯EMVI
1.根据定义,EMVI必须与至少T3类肿瘤有关。T1或T2不具 有侵入外部血管的潜力。
2.只要肿瘤靠近血管,就应该考虑EMVI的可能性。 3.EMVI的迹象:
a.在血管结构内存在肿瘤信号强度 b.血管扩张 c.肿瘤扩张通过和超出血管壁,破坏血管边界。 4.最后,如果存在EMVI,必须考虑所涉及静脉是否威胁到直 肠系膜筋膜(即它们是否在筋膜的1mm以内)
度可疑CRM阳性 4.记录任何可疑骨盆侧壁淋巴结的位置和大小,这将改变
放射治疗靶区。其次,外科医生将需要进行扩大淋巴结切 除术(髂内淋巴结清扫)
N-分期
N 分期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幸的是MR 和其他影像检查相同,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都较低。当淋巴结短径> 5 毫米或者有毛刺、 边缘模糊、内部密度不均时,显然这时可以确信 这些淋巴结含有肿瘤组织。
腔外血管侵犯EMVI
整理版课件
35
为了更为准确的判断EMVI,根据肿瘤外形,肿瘤周围是 否存在血管,受累血管管径、轮廓及信号的变化,MRI 评估直肠癌EMVI的5级评分系统,并将评分为0-2定义为 阴性,3和4的定义为EMVI阳性
“N”--淋巴结分期
以下是淋巴结分期诊断线索: 1.均匀的淋巴结小于10毫米,具有均匀的信号强度不可疑 2.具有不规则边界和/或混合信号强度是可疑的 3.存在一到三个可疑淋巴结是N1,存在四个或更多个是N2 3.必须报告位于CRM 1毫米以内的任何淋巴结,因为它高

直肠癌MRI与临床PPT讲解课件

直肠癌MRI与临床PPT讲解课件
Th这e d里ec讨isio论n w的he问th题er a是pa:tie直nt w肠ith癌re病cta人l ca,nc是er 只is a能ca选ndi择datTeMforE? TM还E是on采ly用or 新neo辅ad助juv治ant疗the而rap随y f后oll再ow行edTbyMTEM?E,通is 过maMdeRonI的the fin表di现ngs作on出M决RI定(7)。.
Denonviller‘s Fascia(DVF,邓氏筋膜)
• 向两侧方与直肠系膜相延续 • 向上与腹膜返折处的腹膜相延续 • 向下经盆膈连于会阴中心腱 • 前方附于前列腺、精囊与阴道后壁 • 后方以一层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直肠固有筋膜相连
其实,该区域还有另一个解剖 结构,但MRI却不能分辨了!
直肠癌:MR分期
Introduction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NM-stage
MR protocol DWI
Location of the tumor Low rectal cancer
T-stage T1 and T2 T3 T3 with MRF involvement T4a - Invasion peritoneal reflection T4b - Invasion surrounding organs 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 (EMVI)
作者通过仔细地解剖盆脏筋膜,认为直肠和“直肠系膜”一起被完整地包 裹在含胶原纤维的袖套样盆脏筋膜中,因此,沿直肠盆脏筋膜外解剖,可 以将直肠系膜完整地切除,并且切除后腹下神经和盆丛仍完整地保留在盆 腔侧壁上,未受损害。本研究用MRI检测直肠系膜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第23卷第4期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未来MRI成像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 误差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子功能成像
将分子成像与功能成像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全面地评估直 肠癌病情,指导治疗方案。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MRI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对中低位直肠癌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MRI能够评估直肠癌的TNM分期,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直肠癌MRI分子成像技术的进展
分子探针
利用分子探针(如多肽、单克隆抗体等)与肿瘤细胞内特异表达的分子(如肿瘤 标记物、酶等)特异性结合,进行成像。
基因表达成像
利用基因成像技术检测直肠癌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实现直肠癌的个性化治疗。
直肠癌MRI功能成像技术的进展
功能成像
利用MRI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 波谱成像等)反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评估肿瘤的恶性程 度和预后。
位的转移。
评估治疗疗效
MRI可以通过对肿瘤体积和信号 的变化,评估放化疗和靶向治 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
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MRI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应用
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 应
MRI可以在新辅助放化疗中评估肿瘤 对治疗的反应,通过观察肿瘤体积和 信号的变化,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监测并发症
新辅助放化疗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 如放射性肠炎、膀胱炎等,MRI可以 监测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04
直肠癌的MRI应用价值
MRI在直肠癌手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确定肿瘤的精确位置和浸润深度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盆腔图像,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同时可以评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评估手术可行性
MRI可以帮助评估手术的可行性,通过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预测手术难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直肠癌MRI诊断对术后复诊的应用
监测肿瘤复发
术后定期进行MRI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评估放化疗效果
MRI可用于评估放化疗对肿瘤的疗效,观察肿瘤大小和坏死情况,判断治疗的 有效性。
合考虑是否建议进行MRI检查。
02
优化检查流程
在进行MRI检查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优化检查流程,提高诊断效率。
03
解读影像学特征
医生需要对MRI图像进行仔细解读,识别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
等信息,同时观察是否有周围组织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06
直肠癌MRI诊断的未来发展
直肠癌MRI诊断对疗效评估的应用
评估手术疗效
术后进行MRI检查,可以评估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判断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监测并发症
MRI能够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局部感染等,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
04
直肠癌MRI诊断的影像学特征
直肠癌MRI诊断对肿瘤大小、形态的显示
T1加权成像(T1WI)…
直肠癌侵犯盆壁
MRI可以观察肿瘤是否侵犯盆壁肌肉和骨骼结构,表现为盆壁肌肉萎缩、中断 或出现不规则结节影。
直肠癌MRI诊断对淋巴结转移的显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部位
MRI能够显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 结等。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数目
MRI可以根据淋巴结肿大数量来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从而评估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
Hale Waihona Puke 3MRI能够检测到肿瘤侵犯膀胱、前列腺、阴道 、子宫等邻近器官的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 提供重要依据。

直肠癌MRI分期及规范化报告 PPT

直肠癌MRI分期及规范化报告 PPT

肿瘤T分期:T3b 直肠环周切缘(CRM+/-) :(-) 腔外血管侵犯(EMVI+/-):( - ) N分期:(-)
诊断:
直肠高位癌T3bN0
外科学上,将盆筋膜脏层包绕直肠周围脂肪结缔组织、血 管、神经和淋巴组织统称之为直肠系膜。直肠癌TME手术 环状切缘即为直肠系膜筋膜(mesoretal fascia,MRF)。 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 ferential resection,CRM)是 一个外科学概念,是TME手术的解剖平面,是指围绕直肠 系膜的盆腔脏层筋膜,即直肠系膜筋膜。直肠系膜筋膜是 直肠与周围邻近器官之间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防止直肠 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向其它腹膜外间隙扩散,对阻止肿瘤的 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T2WI平扫;冠状位
增强扫描;冠状位
正常淋巴结:边缘光整,信号均匀, 强化均匀
T2WI平扫:轴位
增强扫描:冠状位
直肠系膜淋巴结侵犯:直肠系膜淋巴结 边缘不规则且信号不均匀,位于直肠右
侧,征象表明淋巴结转移
T2WI平扫;冠状位
增强扫描;冠状位
直肠系膜左侧一淋巴结边缘不规则、信号不均 匀,征象表明淋巴结转移;因淋巴结紧邻直肠
请注意肛门边 缘(蓝色箭 头)。
MRI上肠系膜脂肪在T1WI 和 T2WI加权图像上都 表现为高信号。直肠系膜脂肪边缘的筋膜则表现 为线状的低信号(红色箭头)。TME上直肠系膜 筋膜是切除的界面。从肿瘤或淋巴结到肠系膜筋 膜的最短距离称为环周筋膜切缘 (CRM)。这是局 部复发最常见的部位。MR可以高度准确的评估 CRM范围。当距筋膜1 毫米内有肿瘤细胞是肯定 切除边缘或CRM +。当距离筋膜的距离 > 1 毫米则 是CRM-。
直肠环周切缘(CRM): 肿瘤是否生长达环周筋膜以及环 周筋膜 1mm内的淋巴结 腔外血管侵犯(EMVI)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医学课件)直肠癌MRI诊断

MRI检查需要高技术和高精度的设备,对于 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
06
直肠癌MRI诊断的未来展 望
新技术应用
扩散加权成像 (DWI) 技术
DWI技术能够评估肿瘤的细胞密度和细胞膜通透性,有助于早期发现直肠癌并评估其恶性 程度。
波谱成像 (Spectroscopy)
该技术可用于研究肿瘤的代谢和生化变化,为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无辐射损伤
相较于CT等放射性检查,MRI无辐 射损伤,对患者的伤害较小。
直肠癌MRI诊断的缺点
检查时间较长,需要患者保持静 止状态,对于一些不耐受的患者可能会感 到不适。
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 经济负担。
受限的患者适用性
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
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金 属物品的患者,MRI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限 制。
肺转移
MRI上可观察到肺部的转移灶,形 态多样,边界不清。
骨转移
骨转移时MRI可观察到骨质的破坏 ,常见于脊柱、骨盆等部位。
04
直肠癌MRI诊断的临床应 用
直肠癌术前评估
判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
MRI能够清晰显示直肠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对术前评估直肠癌 的浸润程度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
增强扫描技术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血管分布和血供情况,有助于直肠 癌的诊断和分期。
提高诊断准确性
高场强MRI
高场强MRI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 分辨率和更佳的图像质量,有助
于提高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MRI 图像进行自动分析,提高直肠癌
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直肠癌的精准MRI诊断讲座PPT

直肠癌的精准MRI诊断讲座PPT
13
T1
直肠内突起的隆起或者溃疡型病灶,其边缘常呈现 分叶状,T2加权呈现低至中等不均匀混杂信号。
T1期肿瘤可见病灶下方低信号的肌层和其外高信号 的脂肪层,层次结构清楚,或可见隆起的肿瘤位于高 信号的黏膜、黏膜下层和低信号的肌层之间,其肌层 无增厚,层次清楚。
14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15
T2期
T2 期肿瘤可见肿瘤已侵及肌层,肿瘤下方低信号的肌层 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但其外脂肪层结构仍清晰。
11
➢ 高分辨MR精细解剖
肿瘤位置 TNM分期(T3亚分期) CRM状态 癌结节 腹膜侵犯 壁外血管侵犯(EMVI)
不足40%的MR报
MR评价
告包含上述所有关 键信息
肿瘤分化程度、直肠手术切除的质量、脉管癌栓等
12
原发肿瘤(T)
NCCN 2010年 Tis 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侵犯黏膜下层 T2 侵犯固有肌层 T3 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 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穿透腹膜脏层 T4b 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N1a 1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2-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肿瘤种植,如卫星结界。位于浆膜下层, 或者在无腹膜覆盖的结肠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区域 淋巴结转移 N2 4个或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个或更多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34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正常)
直肠癌的精准MRI诊断
1
1
精细解剖
2
TNM分期
3
淋巴结
4l
结构式报告
2
第一部分
精细解剖
3
➢ 高分辨MR精细解剖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显著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未提高总生存率
33
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
单纯放疗 同步化放疗 ➢和手术、化疗和放疗比较 ➢化疗方案 ➢放疗的时间
34
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化放疗
术后化放疗(4 RCT) vs
单纯手术比较: GTSG 7175, Norway 术后放疗比较: GTSG 7175, Mayo/NCCTG 794751 术后化疗比较: GTSG 7175, NSABP R02
RT+TME 3.4%
TME
10.1% <0.00001
Update of Kapiteijn E et al, NEJM, 345:638-64617, 2001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重要目的
—保留肛门括约肌
应用常规照射剂量和技术 45-50 Gy, 1.8-2 Gy/F
放疗结束休息6-8周后手术, 以缓解急性毒副作用,并使 肿瘤退缩
500 cGy 1
2000
10
500
1
2000
10
3150
18
2500
5
3450
15
3150
18
7.5
P
24.0
P
7.5
P
24.0
P
37.0
PPA
37.5
PPA
42.4
PPA
37.0
PPA
P=Pelvis; PPA=Pelvis and Para-aortics
7
直肠癌术前放疗和单纯手术比较
荟萃分析: 局部复发率
41
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化放疗随机研究
GTSG 7175: 放化疗vs 放疗vs 化疗vs 手术
局部复发率 局部复发率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CT、MRI在结直肠癌中的PPT课件

CT、MRI在结直肠癌中的PPT课件
ASCRS和NCCN推荐治愈性切除术后,前5年每 年1次胸部平扫,全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
.
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相关的CT、MRI解剖
结直肠癌CT、MRI、PET-CT/MRI评估 的比较影像学 CT、MRI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
原发肿瘤(T)
2016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o无原发肿瘤证据
.
.
结直肠动脉
CT结直肠动脉
.
.
正常全腹薄层CT增强表现
薄层图像横轴、冠状和失状位结合动态观察可 了解大肠走行及病灶形态、部位和梗阻情况;
淋巴结,腹膜、腹腔实质脏器
结合CTA掌握大肠供血动脉分布情况。
.
.
CT结肠造影
Radiol Clin N Am 55 (2017) 1183–1196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正常分布部位及走行、 内容物
.
.
结肠壁组成及正常CT表现
(1)黏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②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黏膜表面. 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③黏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 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 见几条结肠带 (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
随着淋巴结的增大转移的几率增加 如果淋巴结的边缘不规则(边缘模糊或呈针芒状)
或内部为混杂信号则应怀疑转移的可能 用淋巴结的大小结合形态和内部信号改变来判定
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明显增高 了解并结合淋巴引流路径有利于淋巴结诊断
39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
淋巴结分期诊断 髂内淋巴结情况应单独提出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M N1c的引入,取消了癌结节与转移淋巴结的
13
T1
直肠内突起的隆起或者溃疡型病灶,其边缘常呈现 分叶状,T2加权呈现低至中等不均匀混杂信号。
T1期肿瘤可见病灶下方低信号的肌层和其外高信号 的脂肪层,层次结构清楚,或可见隆起的肿瘤位于高 信号的黏膜、黏膜下层和低信号的肌层之间,其肌层 无增厚,层次清楚。
14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15
T2期
T2 期肿瘤可见肿瘤已侵及肌层,肿瘤下方低信号的肌层 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但其外脂肪层结构仍清晰。
髂内淋巴结
31
盆腔淋巴结解剖 髂总淋巴结 位置邻近髂总动静脉,髂总血管至主动脉分叉之间 依解剖关系分成三区: 外侧组淋巴结:髂总血管外侧; 内侧组淋巴结:髂总血管内侧; 中侧组淋巴结:外侧是腰大肌,前内侧是髂总血管
32
淋巴结
33
区域淋巴结分期(N)
N: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11
➢ 高分辨MR精细解剖
肿瘤位置 TNM分期(T3亚分期) CRM状态 癌结节 腹膜侵犯 壁外血管侵犯(EMVI)
不足4肿瘤分化程度、直肠手术切除的质量、脉管癌栓等
12
原发肿瘤(T)
NCCN 2010年 Tis 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侵犯黏膜下层 T2 侵犯固有肌层 T3 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 的结直肠旁组织 T4a 穿透腹膜脏层 T4b 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25
T4a期
26
T4b期
27
T4b期
28
MRI肿瘤分期准确度
T分期的准确度为83.9% T1、T2为75%,不敏感。直肠腔内线圈MRI可显示肠 壁的分层,并使T1-T2分期的准确度提高到92% T3为88% T4为100% 存在问题:T2、T3期肿瘤鉴别
29
MRI淋巴结解剖
正常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含有脂肪成分,类似肾形
35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转移)
36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
37
淋巴结诊断
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或内部为混杂信号则应怀疑转 移的可能,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7%。
淋巴结出现边缘模糊或呈阵芒状,以及淋巴结内 部信号不均匀强烈提示转移,均有较高特异性。
应用淋巴结大小结合淋巴结形态和内部信号改变 判定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明显提高。
直肠癌的精准MRI诊断
1
1
精细解剖
2
TNM分期
3
淋巴结
4l
结构式报告
2
第一部分
精细解剖
3
➢ 高分辨MR精细解剖

肿瘤位置


TNM分期


CRM状态
相 关
癌结节
影 响
腹膜侵犯
因 素
壁外血管侵犯(EMVI)
MR评价(高分辨)
肿瘤分化程度、直肠手术切除的质量、脉管癌栓等
4
MR扫描规范
序列
Sag T2WI
16
T2期
17
T2期
18
T3期
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 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
19
T3期
T3期 病灶达浆膜下层
20
T3期
21
T3期
22
T4期
T4a 穿透腹膜脏层 T4b 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
23
T4期
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24
T4期
T4b 肿瘤直接 侵犯粘连于其 他器官或结构
7
8
肛直肠环
• 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 肠壁纵行肌层的下部等环绕肛管与直肠交界处,共同构成一 个环肌
9
骶前筋膜(黄线) 直肠后间隙
(黄线和蓝线之间)
MRF(蓝线) 直肠骶骨筋膜(红线) Denonvilliers 筋膜(白线)
10
直肠系膜筋膜(MRF) T2WI表现为低信号线样结构 (虚线) 直肠系膜(MR) MRF所包绕的直肠周围脂肪, 内含血管、淋巴结及神经
外形轮廓,淋巴门处可有小血管
齿状线以上:
向上 肠系膜下血管根部LN 向两侧 直肠下血管LN 髂内LN 向下 坐骨直肠间隙 髂内LN
齿状线以下:
向外 腹股沟LN 髂外LN 坐骨直肠间隙 髂内LN
30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
直肠的区域淋巴结 直肠旁、乙状结肠系膜内、肠系膜下动脉、
骶骨外侧、髂骨内侧、骶骨岬、直肠上动脉、 直肠中脉动、直肠下动脉
2800
3500
5000
500
4
TE
110
110
min
102
110
9.1
min
FOV
27
25
34
18
18
22
25
ETL
23
24
25
24
矩阵
288×288 288×288 288×288 288×288 288×288 288×288 288×288
层厚
4/0.4
4/0.4
4/1.0
3/0.3
3/0.3
区分,分期从重原则
40
➢ MR结构式报告 MR报告:准确、清晰、完善 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明确手术平面
41
➢ 结构式报告
Longitudinal:Location and distance 肿瘤下缘与肛直肠环距离:_______cm
N1a 1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 2-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 肿瘤种植,如卫星结界。位于浆膜下层, 或者在无腹膜覆盖的结肠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区域 淋巴结转移 N2 4个或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 4-6 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 7个或更多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34
MRI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正常)
3/0.3
4/0
PR:腹膜反折;ARJ:肛直肠环;N:淋巴结;MRF:直肠系膜筋膜
5
高分辨MR精细解剖
➢腹膜反折
直肠上1/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 直肠中1/3前面有腹膜返折 直肠下1/3无腹膜
➢肛直肠环
直肠系膜筋膜(MRF)
➢肠周筋膜及其间隙
骶前筋膜 直肠骶骨筋膜
Denonvilliers筋膜
6
腹膜返折
FRFSE
Cor T2WI
FRFSE
评价指标 肿瘤位置 ARJ PR ARJ
TR
3500
3500
DWI (b值 1000)
评价小肿 瘤
Ax T2WI FRFSE
PR MRF N
Oblique Ax T2WI FRFSE
T分期 MRF
Ax T1WI FSE-XL
脂肪出血 骨
LAVAFLEX
评价小肿 瘤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