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乳腺癌手术治疗有了较大进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已广泛开展,但腋窝淋巴结清扫仍是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标准术式。患肢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30%[1]。严重的上肢水肿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尚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工作在术后上肢恢复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标签: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护理

乳腺癌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多见于女性身上,罕见于男性身上。由于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在中晚期的时候才被确诊,这是导致乳腺癌患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阻,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从而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本文主要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标本7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标本70例,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2.5岁,其中左乳癌34例,右乳癌36例,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肿瘤大小:≤2cm者23例,>2cm者57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无远处脏器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Ⅰ期25例,Ⅱ期21例,Ⅲ期24例。

1.2 研究方法

于术前24小时及术后2周、4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双侧上肢腕上10cm 与肘上10cm臂围,两处测量值加和,根据健侧与患侧臂围差值将水肿分度。轻度水肿:(术后患侧臂围-术后健侧臂围)-(术前患侧臂围-术后前健侧臂围)≤2cm;中度水肿:2cm4cm。

1.3 护理方法

1.3.1 向心性按摩自患肢手掌开始,逐渐向近心端按摩,先桡侧,后尺侧,注意手法轻柔,每日3次,每次5分钟。

1.3.2 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握拳、伸指、曲腕、屈肘锻炼。

每天5~6次,每次3~5分钟。术后7天开始锻炼抬高患肢,指导患者墙面做标记,“以手爬墙”,每日记录高度,循序渐进锻炼患肢抬高能力。术后14天依据前述锻炼情况开始练习患侧手臂越过头顶摸健侧耳。

1.3.3 患侧上肢加压包扎术后4周测量上肢臂围,对于重度水肿患者给予患肢加压包扎。方法为以弹力绷带自手指向患肢近心端加压捆绑,力度以不影响患肢血供为准,每加压包扎10小时,松解2小时,每日包扎至水肿程度降至中度及以下。

1.3.4 出院康复指导嘱患者避免患肢负重,避免患肢抽血、输液及测量血压,不佩戴手镯、戒指、手表等饰品。患肢防蚊虫叮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肢受压,静息状态尽量保持患肢抬高。

2 结果

70例患者全部接受以上护理,术后2周测量,轻度水肿14例(20%),中度水肿10例(14%),重度水肿6例(8.5%)。术后4周测量,轻度水肿10例(10%),中度水肿8例(11.4%),重度水肿6例(8.5%),6例重度水肿患者于术后4周开始进行患肢加压包扎。术后3个月测量,轻度水肿5例(7.1%),中度水肿4例(5.7%),重度水肿2例(2.8%)。通过以上护理,术后3个月患者上肢水肿率仅为15.8% (11/70),整体水肿缓解率为63.3% (19/30)。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为6%~30%[1]。引起上肢水肿的原因很多,目前多认为与术后上肢淋巴引流受阻有关,含大量蛋白的淋巴液滞留组织间隙,致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减少,毛细血管滤过率下降,继发组织水肿;久而久之高浓度的蛋白质刺激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皮肤及皮下纤维组织增生,皮肤角化、粗糙增厚,加重淋巴水肿[2]。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一是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二是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对此,可以进行上肢的血液循环驱动治疗。患侧上肢水肿可导致外观异常,逐渐加重疲乏感,上肢活动范围受限及功能障碍,甚至反复发作的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3]。

术后上肢水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但目前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因此,积极而又及时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上肢功能锻炼、局部按摩、弹力绷带或充气囊压迫等方法是较常见的保守治疗方式,有助于松解瘢痕,减少腋窝组织挛缩,可促进淋巴血液回流,从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4-5]。本组病例术后2天即开始功能锻炼,每天5~6次,每次3~5分钟,术后一周根据情况开始锻炼抬高患肢,针对重度水肿患者加用弹力绷带治疗,使患侧上肢水肿减轻率为63.3%。本研究中护理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患者易于学习掌握,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给予全方位个体化的护理,是缓解水肿、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左文述. 现代乳腺肿瘤学[M].第2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9.

[2]李树玲. 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80.

[3]陈波,贾实,张文海,等.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37-641.

[4]马建勋,李比.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 (4):363-367 .

[5]赵桃月.保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04-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