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业的杠杆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的全 面 监 管 。
应 对抵 押 贷款 危 机 的措 施 ,包 括 邻
里 稳 固计 划 、紧 急抵 押 贷款 偿还 资
理 署 ( C)和联 邦 储 蓄 保 险公 司 OC
( DI 监 管 范 围 财 政 部 新 设 联 邦 F C) 保 险办 公 室 , 负责 保 险行 业 的监 管 , 各 州 同 时保 留 制定 保 险和 再 保 险活 动 相关监 管规 则的权 力 。 3严 格市 场规范 。 . 一是 规范衍 生 产 品市场 , 券 交 易委员 会( E 以 证 S C, 下 简 称 “ 交会 ” 和 商 品 期 货 交 易 证 )
面 ,将 贷 款打 包做 成 资 产证 券 化 产
品 的 发 行 人 一 般 须 保 留其 中至 少 5 的信 用 风 险 , 时须 披 露更 多标 % 同 的资 产 信 息 并 分 析 标 的资 产 质 量 。 抵押 贷款 方面 ,要 求银 行在 放 贷 时 对借 款 人 收入 、信 用 记 录及 工 作状 况 等信 息 进行 查 证 ,以 确保 其 具 有
危 机 再 次 发 生 , 法 案 对 美 国 金 融 体 系 各 层 面 进 行 了 规 范 ,大 致 可 归 纳
清算 程 序前 须 经财 政 部 ( ra uy) T e s 、 r 联 邦 储 蓄保 险 公 司 ( DI 和 美联 储 F C) ( E 达 成 一致 意 见 : 邦储 蓄保 险 F D) 联 公 司 ( DI 对 具 有 系统 重要 性 的 金 F C)
马签 署 , 正式 生 效成 为 法律 , 法 案 该
对 美 国 现有 金 融体 系做 出 了全 面 反 思 ,是 自上 个 世纪 三 十 年 代 以来 美 国金 融体 系第 一 次 大规 模 修 正 。该
理性应对“去杠杆化”升级对我国的挑战
厉 行 节 约 , 加 储 蓄 , 少举 债 和 消 费 ; 增 减 企 胁 。 这 种 “ 循 环 ” 周 期 的 起 点 是 资 活 而 储 蓄 : 业 面 临 房 地 产 和 股 市 价 负
第 五 ,增 加 出 口,促 进 国 内实体 经 济 产 价 格 崩 溃 , 核 心 是 金 融 机 构 的 “ 去 格 的 双 跌 , 以 及 国 内市 场 需 求 的萧 条 , 增 长。其 中,第 四种 途 径 是最 常见 的 杠杆 化 ”或 资产 价格 的持 续 下滑。 这 产 能 趋 于 过 剩 , 相 关 产 品 进 口大 幅 减 方式 ,就 目前 情 况看 ,也 是最 符合 现 是 金 融 危 机 里 面 最 危 险 的 阶 段 ,处 理 少 。 这 对 中 国 乃 至 整 个 亚 洲 的 出 口造
GDP名 义增 长率 ; 二 ,债 务违 约与 杠杆化 ”; 第 全球经济 的 “ 去杠杆化 ” 。
抵 赖 , 各 层 级 部 门 宣 布 无 力 偿 还 所 欠
损 失 ,居 民 开 始 逐 步 提 高 净 储 蓄 水 平 ,
勒 金 融 机 构 的 “ 杠 杆 化 ” 已经 接 减 少 举 债 ,缩 减 消 费 , 通 过 “ 紧 裤 去
债 务 ; 三 , 发 动 战 争 转 移 危 机 ,掠 近 尾 声 。 在 这 个 阶 段 , 全 球 金 融 体 系 腰 带 ” 的 方 式 , 改 变 过 去 依 赖 借 贷 的 第
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一
综 上所 述 ,基 于美 国金融 危机对 我 国金 融体 制
国 的金 融机 构对外 发展 的规模较 小 和资本 市 场未完 进一步 改革 的研究 不是很 系统 ,大 多 的研究 只是 从 个方 面进 行 的。笔者通 过对 比研究 ,探讨 了金 融 全 放开 ,20 0 8年 的 金 融危 机 未 能严 重 波及 到 我 国
发的。
经 济稳 定增 长是 其 经济 基本 面 良好 的 主要 标 志 ,如 果 一个 国家的 经济起 伏 不定 ,将 会对 这 个 国家 的可
持 续发 展带 来极 大 的 阻碍 。美 国是一 个 高 度发 达 的
市场 经济 国家 ,经济 增 长 比率在 2 左 右 ,基 本 上 %
是稳定 的。在 这次 金融 危机 的冲击 下 ,美 国经 济 虽
证 券市 场 健 康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障 。 市 场 有 效 假 说 (M E H)起 源 于诺 贝尔奖 获得 者 保 罗 ・ 萨廖 尔森 的 《 理价格 自由波动证 明》 和尤 金 ・ 合 法码 的 《 效 有
我 国金 融 创新 管理 ” 项 目号 :6 0 的研 究成 果 . ( B7)
主要 有 :张峰通 过相关具 体数 据分 析 了金融 危 机给 多家, 市价总值 已从 19 94年的 36 1 圆增 加到 9 亿 我 国金 融 机构带来 的影 响 ,并 从海 外 投资 、信 贷业 2 1 的 2 .4万亿 圆 , 占 G P的 比重 也 由 19 00年 65 D 94
3 1 保持经济 基本面的 良好 .
( ) 经 济稳 步 增 长 通 常 衡 量 一 个 国家 经 济 1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容易造成信用危机的一种经济形式 , 信用缺失是直接走向金融危机的阶梯。可见 ,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有
一
条无法改辙的路线图 : 利润和资本最大化一 虚拟资本一 信用缺失一 金融危机一经济衰退一社会危
上述 专家对美 国金融危机 原因 的分析都很有 见地 。但 笔者认 为 , 贷风 险失控 、 本 流动加 快 、 次 资 金
启示是 : 在改革开放的大历 史背景下。 中国必须坚持 以马克思主 义理 论为指导 ; 必须坚持走社会 主义道 路, 以公有制 为主体, 分配制度上 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 防止严重的两极分化 ; 必须坚持政 府对市场经 济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宏观调控 ; 必须严防主权纸 币为中心的国际货 币体 系的 负作 用, 并力推 改革不合理
20 0 9年 7月 第3 3卷 第 4期
安 徽 大学 学 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Junl f n u U i rt P isp yadSca Si cs ora o h i nv sy( h ooh n oi c ne ) A ei l l e
J l 0 9 u y2 0
融 危机 直接 的 、 引发 性 的 、 操作 层 面的 原 因, 其根 本 原 因是 资 本 主 义制 度 、 凯恩 斯 主 义 、 自由 主 义理 论 、 新 自由 市 场经 济 体 制 、 主权 纸 币美 元 为 中心 的 国际 货 币体 系和 国 际储 备 体 系。 关 国金 融 危 机 对 中 国 的 以
Vo . 3 1 3 No 4 .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 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郑光 贵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政法部 , 安徽 芜湖 2 10 融 监 管 不 力 、 融衍 生 产品 泛 滥 以及 房 地 产 泡 沫破 灭 , 些 只 是 美 国金 金 金 这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 亚非纵横》20 年第1 09 期
计划 ) 0 8年 9月提 出 ,中 间一波 三折 , 。2 0
扩大政府保险范 围。同 1,美 国联邦储 3 1 0月 1日和 1 0月 3日最终 分别被 参众两 院 蓄保 险公 司也宣布 了两项扩大保 险范围的措 通过 。该计划 的最初设 想是 ,美财政部通过 施 ,一是将临时性地为银行大多数新发行债 发行 国债筹 集 7 0 美 元 ,然 后用来 购买 券提供保 险 ,二是将联邦存款保险覆 盖面扩 00亿 金融机构 的 “ 问题资 产 ” “ 。 问题 资产 ” 主 大至所有无息账户 ,以帮助小型企业满 足 1 3 要是 20 0 8年 9月 1 t 7 E以前发行 的住房 和商 常运 营需要 。 业抵押贷款相关资产 ,包括抵 押支持证券 和 暂 停 执 行 按 市 价 人 账 ( A K T M R O 批发贷款 。 “ 问题 资产 ”范 围可 以根据需要 MA K T R E )会计准则 。按照这一会计 准则 规 扩大 或 缩 小 。在 7 0 0 0亿 美 元 的总 盘 子 下 , 定 ,金融资产估值入账 ,要 以当时同一金融 每次购买 的时机和规模 由财政 部和代理商确 产 品或相似产 品的市场价格为依据。以这 一 定 。资产购买价格主要 通过逆 向拍卖 的办法 准则计价 ,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 ,金融 确定 。收 购来 的 “ 问题 资产 ” 由私 人 资 产 机构资产价值 、利润会被严重高估 ,从 而会 管理公 司在财 政部 的指 令下进 行具 体操作 , 进一步放 大杠 杆 比率 ,催生更 严重 的泡 沫 ; ~ 所有管理权和其他权力都属财政部 。财政部 相反 ,在金融危机时期 ,众多金融产品的交 有权决定到期资产 的去 留 ,变现所得或额 外 易全 面冰封 ,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 ,甚 至没 回报进入财政总基金 。 有价值 ,这就会放大金融机构 的亏损 ,导致 但是 ,参 议 院 对 财政 部 方 案 进 行 了修 亏损 、减记 、评级下调 、更多坏账 ,直至破 改 ,主要是把 7 0 0 0亿 美元 分 两个 阶段 ,行 产 。美 国金 融危 机并 非 因该 会计 准则 而起 , 政 当局先可动用 3 0 亿 ,另外 3 0 亿要 看 但确 实因它而严重恶化 。因此 ,欧洲率先停 50 50 实施效果如何 再 由 国会 决定是 否 继续动用 。 止执行这 一 准 则 。美 暂停 执 行 这 一 会 计 准 先动用 的 30 5 0亿也分 两部分 ,20 50亿可 以 则 ,一是有利于扭转美企业相对于欧洲竞 争 立 即实 施 ,10 0 0亿 由 布 什 总 统 负 责定 夺 。 者 的不利境地 ,二是有助于遏止危机的进一 由于参 议 院修 改后 的方案 仍然在 9月 2 步蔓延 。 91 3 遭到众议 院否 决 ,遂 被迫 增 加 两 项 主要 内 推出救 车方 案 。该 方案 有 三 项 主 要 内 容 ,一是大 幅增加联邦政府对银行存款 的保 容 ,即联邦 政 府 向汽 车 制造 商 提 供 短 期 贷 汽 险金额 ,由 目前 的 1 万美元 提高到 2 0 5万美 款 、汽车 业 重 组 及 任命 一 名 “ 车 沙 皇 ” 元 ,二 是 增 添 10 10亿 美 元 退 税 ( 务 宽 行使监 管权 。根据这项方案 ,汽车业将 获得 税 减 )条款 。 10 4 亿美元 紧急救 助 ,美政府将 任命一名 高 在 国会批准之后 ,美财政部又将该计 划 级官员 负责监督贷款发放 ,并有权在汽车制 细 化 为 5项 子 计划 :抵 押支 持 证 券购 买计 造商未能尽快与工会 、债权人和其他各方 就 划 、批发贷款购买计划 、保 险计划 、股权 收 彻底改革 、成功转型 的问题达成协议 的情 况 购计划和房屋产权保全计划 。 下 ,在 20 09年春 天迫 使这 些制 造商 进入破 收购 大型金融机 构股票 。20 年 l 产程序 。同时限制股息发放和高管薪酬。美 08 O月 1 布什 总统 宣布 ,联 邦政 府将 动 用 7 0 众议 院 20 41 3 00 0 8年 1 2月 1 日通 过 了该 法 案 , 0 亿美元救市计 划 中的 2 0 美 元购 买金 融 但 由于美 国汽车业工会拒绝接受削减工 资要 50亿 机构 的优先股 ,以帮助银行继续 向企业 和个 求 ,美参议 院 1 月 1 1否决了救援方案 。 2 13 人提供贷款 。花旗 、高盛 、富 国银行 、摩 根 但 为了避免大汽车商 因参议院的否决 而 大通 、美 国银行 、美林 、摩根 士丹 利 、富银 陷入崩溃 ,布什 政 府 遂 于 2 0 0 8年 1 2月 1 9 行 和纽 约 梅 隆 银 行 等 9家 大 银 行 将 获 得 1宣布 ,从 7 0 3 0 0亿美元 计 划里 拨 出部分 资 15 2 0亿美元 注资。 金 向汽车商提供贷款 ,条件是贷款在今后必
美国金融监管缺陷、改革动态及对中国的启示
的美 国 ,那 么其 金融 监管 体系 究竟存 在哪 些 问题 ,
其改革 的内容主要有 哪些 ,对这 些 问题进行 研究 并 从 中吸取 美国改革 的经验与 教训 ,无疑对 我国的金 融监管改革具 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
直被视为全 球的典 范 ,现如今金 融危机 的爆 发说 明美国的金 融监管体 系并不是完 美无缺的 ,存 在着
资本市场 4 1
美 国金融 监管 缺 陷、改革 动态 及对 中国的启示 枣
孟繁军
摘要 : 国金融危机 的爆发 , 美 使人们认 识到加强金融监管 的重要 性 。美国作为主要经济体 , 其监管机 制和金 融市场 的运作方 式一直是 全球 的典 范 ,因此美 国在 此次金 融危机 中在 金 融监管方面 的经验教训以及改革动态 ,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美国金 融监管体 系缺陷的基础 上 ,探讨其金 融改革动态 ,并指 出对 我国金 融监管改革 的启示 。 关键 词 : 金融危机 ; 全面 监管 ; 国际监管合 作
拉斯一斯蒂格尔 法案 》有 关条款 , 推行金融 自由化 ,
负面影 响还未消 散 ,不到一 年的时 间希 腊又深 陷债
务危机 。危机持续 、频繁 的发生将现行 国际金融 体
放 松金 融监管 ,并结 束银行 、 券 、保险分 业经营 证
的格局 ,但 该法案在 实践中仍保 持了 由各监 管机构
监 管漏洞和 缺陷 。首 先 ,监管部 门没 有要 求企 业持
有足 够资本 、流 动性 以应 付危机 ; 次 ,监管 当局 其
一
、
美 国金 融监管体 系及缺 陷
没有 考虑到大 型 、关联性 强的和高杠 杆运作 的企业 可 能会 给金 融系 统带来 的损害 ; 再次 , 种重复 交 这 叉 的监 管体制 、监管权力 的分散及存在 的漏洞使 得
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对我国的启示
厶 r
b
麓
刀t
■■_ ■
T £
一 : i
i
赫
0 程 毓 : :
黼
【 摘 要 】 美 国次 贷 危 机 引发 的 金 融危 机 的根 源 被 普 遍 认 为
是过度证券化 , 因而 引 发 了世 界 特 别 是 发 达 国 家对 去 杠 杆 化 的 思考 。 去杠 杆 化 对社 会 经 济 的 影 响 极 大 , 甚 至 可 能 导 致 流 动 性
系统性 的 , 几乎所 有问题金 融机构都想 出售 资产 , 竞争性 出售 资产会导致资产价格 的进一步下跌 。因此 , 出售资产的方式并
宏 观 经 济
—
C O T
O R A RY£ N £ M P C O N O l C c S l ■l 1 _ _ _ _ _ _ _ _
金融危机 暴露 出了过 度和不 当运 用金融杠 杆产生 的巨大 风险 , 杠杆化 使金融机构 内在脆弱性 更高 , 金融 衍生工 具的杠
杆效应使金融体制脱离物质基础 , 金融机构过 度杠 杆导致 系统
性风险增加 , 过 度杠 杆加 深关联度 , 进一步放大 系统性 风险 , 导
致风险传染链条深入到全球经 济的各个方面 , 使得危及从金 融
7 6 《 当代经济) 2 0 1 3 年第 4 期
情况下 , 杠 杆率下降并不明显 。
美国经济去杠杆化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 国经济去杠杆 化 及对 我 国经 济 的影 响
华 霏
10 2 0 04) (北京 第二外 国语 学 院 , 北京
摘
要 : 自2 0 以来 , 0 8年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 引发 的金 融危机席 卷全球 。一时间 , 全球 经 济如 遇骤寒 , 市狂 股
跌, 债券 以及 基金 市场一片萧条 , 房地 产 业也止 升转 降。而 隐藏 在这 一切表 象后 的本 质是世 界 经济 的去杠杆 化。
本文就现世界经济新 焦点的“ 去杠杆化” 问题进行探讨 , 去杠 杆化的概念入 手 , 从 分析 去杠 杆化的各阶段 , 并最终 阐 述去杠杆化给我 国经济 带来的影 响。 关键词 : 杠杆化 ; 去杠杆化 ;金融危机 ;对我 国经济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 F 2 . 14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 3 5 2 1 ) 1一 O 0 6 1 4 8 ( 00 0 O9— 3
没 。欧洲银行业 同样 危机不 断 , 国政府 出资 80 英 7 亿英 镑对 包括 苏格 兰皇 家银 行在 内 的英 国前十 大银 行进行注资式 国有化救助 , 冰岛前三大银行被政府 国有化。另外 , 金融市场 的流动性紧缩导致整个市 场信心不足 , 股市 动荡剧烈 , 全球主要股 指 巨幅下 跌 , 短 短 两 个 月 内全 球 股 市 均 不 同 程 度 地 下 跌 在
Th e De—Le e a e o S AS Ec n my a d IsI fu n e o i e e Ec n m y v r g fU. . o o n t n e c n Ch n s o o l
HUA e F i
(n tueo ot un dct n B in eo dF ri a gaeC l g , e ig10 2 C ia Istt fC ni igE ua o , e igScn oe nL nug oee B in 0 0 4,hn ) i n i j g l j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 0 1 3 年l
美国金融监管改பைடு நூலகம்法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口朱 欣 雨
( 宁波 大学 浙江宁波 3 1 5 0 0 0 )
2 0 l 0 年5 月2 0日, 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 了 危机 中美 国金融体系和监管所 暴露的 问题 , 在 有 追 索 权 。 四、 《 法案》 对 中国的启示 ( 2 0 1 0 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 又称为 这个法 案 中,奥 巴马政府 进行 了极 富针 对性 《 多德. 弗兰克法 案》 , 以下简称为《 法案》 ) 。 这份 的、 ” 大 刀阔斧” 的改革。 ③体来 看, 有 以下几个 美 国的次贷 危机此 次金 融监 管改革将 是 我们认清 国内金融市 场发展 的方 向 以及对 其 长达 1 5 0 0页的法案包括一系列银行及金融业 主要 内容 : ( 一) 成 立金融稳定监 管委 员会 ( F S B ) 监管的必要性 。 I I I I I I 措施,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保护、 加 强针 ( 一) 寻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 管之 间的平衡 对大型银行 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监 管力度 ,并 该委 员会 由财政部牵 头建立 ,共 1 O 名成 财 政部长担任 该委 员会主席 。该委 员 金融 创新 是‘ 一 个 金融市 场得 以繁荣 的源 力保纳税人无需为 日后救助金融企业 而买单 。 员组成 , 美国金融监 管的历史沿革 会主要指着 在于识别和 防范系统性风 险, 其有 泉 , 金融创新 为消费者提供 了更加 丰富的产品 使得 市场交易更有效率 , 同时 , 金融创 在( ( 2 0 1 0 年华 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权认 定哪 些金融 机构可 能对 市场产 生系统 性 和服务 , 出台之前 , 美 国历 史上还 有两次重要 的金融监 冲击 , 从 而在资本金和 流动 性方面对这些机 构 新还 能加快 资本的 国际流动 , 提 高资源在全球 金 融创 新在带来收 管改革立法 , 它们 分别是 ( 1 9 3 3 年银行法案》 提 出更加严格 的监管求 。 委 员会成 员需要 定 范 围内的分 配效率 。但是 , ( 又称 为《 格 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 ) 和1 9 9 9 年的 期 向 国会 和总统 报告 美 国在 金融监 管稳定 方 益 的同时 ,也会带来风险 ,因此 处理好金融创 《 金融服 务现代 化法 案》 。而 正是这 三个具 有 面存在 的 问题和不 足, 以及需要采取 的措施 。 新与金融监 管之间的关系就显得 极为重要 。 我 国 目前的金融市场上属 于不成熟期 , 市 历史里程碑意义 的金融监管法案 , 将美 国金融 成 立金融 稳定监 管委 员会 的 目的是 要改变 目 前 美国金 融市场上 ” 多头监 管” 导致 的” 监 管空 场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 , 市场 自律程度不高。 监管划分为三 个历史时期 : 在这样 的前提下 , 要对金融创 新持有审慎 的态 ( 一) 经济 自由主义时期 白” 和” 监 管重叠” 的弊病。 ( 二) 成立 消费者金融保 护局 ( c F P A ) 度, 既要鼓励创新 , 又要在现 有的框架下加强 1 7 7 6 年, 英 国学者亚当 ・ 斯密被奉为西方 让市场 能够不断趋于一种 经济学圣经 的经济学著作 《 国富论》 发 表, 他在 在美 国联邦 储备 委 员会 下设立 新 的消费 对金 融产 品 的监管 , 性 的循 环 , 有效地 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 生。 书中宣称市场 万能论, 政府只是充当一个” 守夜 者金融保护局 ( c F P A ) , 局长美 国总统提名 , 参 良 ( 二) 完善我 国金融监 管协调机制 人” 角色 。①到其 思想 的影响 , 自 美 国建国到 议院核 准任 命。主 要监 管与消 费者相关 的金 如信用 《 法案》 的颁布 , 使 得美 联储和美 国财政部 1 9 3 3 年期间 , 美 国政府对金融市场基本采取放 融产品中是 否包 含一些有风 险的内容, ! I 的是为了有效解决 ” 任 的态度 , 对 金融市场 的干预 几近 消失 , 金融 卡消 费、 汽车 消费贷款 、 住房抵 押贷款等, 保证 成 为了超 级监管机 构,I 消费者得 到清晰、 准确 的信 息, 同时杜绝隐藏 双线多头” 金 融监管机制所 带来的监管重 叠和 企业采 取混业经营 的模式 。 监管空 白。 我国 目前实行 的是” 一行三会” 的金 ( 二) 国家干预经济 时期 费用 、 掠 夺性 条款和欺骗性 的做法 。 融分业监管体制 , 即中国人 民银行 、 证 监会、 银 1 9 2 9 年至 1 9 3 3 年在资本主义社 会爆发 了 ( 三) 限制银行 的 自 营 交易 保监会 , 分 别享有一定的金融监 管权 力 。 严重 的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更 是陷入了” 大萧 限制银 行拥有 或投 资私募股 权基 金和对 监会 、 其投 资总额 不得超 过银行一级核心 资 此外财 政部 也有部分 监管职 能 。各部 门虽然 条” 的寒冬 残 酷的社会现 实打破 了人们长 期 冲基金 , 但 是这样 的职权 %; 为 了避 免利益冲突 , 禁止银行做 空或 现行法律有 自己的职权边界 , 以来 对市场万能论 的崇拜, 部分学者开始 反思 本 的 3 部 门之间的协 政 府介 入金融 市场 的可 能性 。英 国学者凯 恩 者做 多其销 售给 客户 的金融 产品 。这一规 定 划分对金融 交叉领域考虑较少 I I I I I I 其风 调机 制 尚未形成 。这 样 的制 度容 易形成 监管 斯 就是其 中的先行 者, 他从宏观层面上论证 得 的 目的在 于降低金 融机 构的杠杆率 , 从而造成监管 失控。⑤ 出了” 市场 失灵 ” 理论 , 并且提 出了解 决问题 的 险 敝 口, 使其难 以成 为诸如雷曼兄弟和美联这 重叠 和监 管空 白, 对此 , 笔者认为。 中国人 民银行担任专门的 大到不 能倒 ” 的金融机构 , 从形成机 制上 办法. 政府必须动用财政 的力量经济, 实现 社会 样 的” 监管合作协调机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我 总供给 与社会 总需求 之 间的平衡 。在这样 的 遏制 这类 机构 的危 害性。 ( 四) 严格监 管金融衍生 品和场外 交易 国《 中国人民银行法》 规定, 中国人 民银行具有防 背景下,从 l 9 3 3 起 一直到 2 O 世纪 8 O 年代 美 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 。 应借 国开始通过大量 的立法 , 加强 了政府对 金融市 由于金融衍 生品的投资对象是股 票、 债券 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 , 具有极强 的传 导性 ; 而且基 鉴美国扩大联储体系权力的做法, 扩大中国人民 场的监管 , 其 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 ( 1 9 3 3 年银 等 虚拟资本之上 , 使之不仅成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而 行法案》 的颁布 。该法案的核心 内容是树立政 于 金融衍生 品采 用的是保证金交 易, 其 双重虚 银行的职能 , 协调 府对金融机 构分业经营 、 分业监管 的原则②美 拟 性 和 杠 杆 性 无 疑 再一 次 放 大 了潜 在 的风 且使其具有超过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管权力, 国的金融机构都只 能分业经营, 商业银 行业务 、 险 。④法 案要 求银 行 以及各 种金 融机构 清理 监管机构之 间的关系。为了使其成为监管协调 应当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力分离 银行必须将信 用违约掉期等 机构 , 证券业务 、 保 险业务分属不 同金融机 构办理 。 其衍生 品的交易, 高风 险衍生 产品剥 离到特 定 的子公司进 行交 出去,同时通过赋予其超过行业监管机构的权 ( 三) 新经济 自由主义 时期 使之成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 而银 行可 以保 留常规 的利 率、 外汇、 大宗商 力, 2 O 世纪7 0 年代 中期, 美 国经济出现了” 滞 易 , b ( O T C ) 衍生 品, 注释 : 涨” , 高通货膨胀 与低增长 、 高失业率并存 的双 品等衍生 品德交易 。对于场 P ①功耘 : 《 经 济法》 , 上海人 民出版 社、 北京 除了少数可 以在场 外交割 , 其他大 头怪 使得 凯恩斯 主义破 产 了。分业经 营的弊 法案规定 , 0 0 8 年版, 第3 2 - 3 3页 。 端也 逐渐在此时显现 , 相对 于没有分业经营 的 多数 的衍 生品都 需要去 交易所 交割 。这一严 大学 出版社 2 ② 曾筱清 :《 金融全球化与 金融监管立法 T C衍生产 品交 易 德 国, 美 国金融机构 由于业务的单一性和局 限 格 的规 定必将大大 降低 因 O 研究》 , 北京大 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 第9 8 页。 性 失去 了国际竞争力 。因此 2 0世 纪 8 0年代 导致 的风 险。 ③李 亚培 、 李楠 : 《 美 国金融 监管改革法案 ( 五) 设立新 的破 产清算机制 的里根政 府开 始推动 一些立 法逐渐 放松 了对 , 《 甘肃金融》 2 0 1 0 该机制 的制 定与 实施 由美国联邦 储蓄保 的新特征及其可 能影响分析》 整 个金融市场 的监管力度, 为金融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2 1 年 第 7期 0 1
露翳
美国金融监 管改革及对我 国的启示
罗 : 骏
( 四川 大学 经济 学院 ,四 川成都 6 2 1 1 j
摘 要 :金 融监 管 不 力被 认 为是 导 致 本轮 金 融 危 机 的 主要_ 因之 一 为此 , 美 国在 危 机 后 出台 了令 融 监 雷 改 革 法 案 木 爻 原 在对 是 国金 融监 管 法 案 出 台的 置和 内容 进 行 分 析 和评 价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改 善 我 国 全 融监 管的 思 路 关键 词 :金 融 监 管 改 革 启 示 内部 控 制
管 体 系 予 以
修 止 ,最 终引发 丁系统性 风险 。 过分倚 重市场 的 自我 节功能 长期 以来 ,美 国笃信 经 济 自由主 义 ,反 对微 观层 次 和
1完善 机制和 法规 . 山人 民银行牵 头建 金融稳 定协 凋机制 ,协 悯银监 会 、 证监 会 、保监 会的 监管 工作 ,使 其监 管 功能 型 发 展人 民 银行要 成立 “ 融协 渊委 员会 ” 金 。通过 立法使 金融监管 联席 会 议法制 化 。 “ 融协 调委 员会 ”可 以对 三个 原有 的 监 管 金
职责 。主要有 以下特 征 : 1分业 监管与 混业经营 相 矛盾 .
法案规 定 ,一旦 大 型金 融机 构陷 入 境 许 可能 威胁 金 融体 系稳定 ,则 卡 应 的联 邦 监爵部 将有权 掳 骨 ! 挥 闩 栅 ,面 不 使用纳 税 人资 金为 其提 供救 且 案要求 制 定 均 』、法 J 套清 算破 产程 序 ,并 联邦 存款 保险 公 刊( DI ) F C 负责 具
一
体实施 。
5对 金融消 费者 和投 资者提 供全 面保护 . 美国 19 年 颁布 《 99 金融服 务现代化 法》 废 除了会 融业 根 据 法 案 ,将 在 关联 储 『部 设 立 消 费 者金 融 保 护 局 , 人 J 分 业经营 制度 ,开 始实 施混 业经 营 。但 美 的金融 管体 制依然 坚持 银行 、证 券 、保 险单 一领 域分 散监 管 ,致 使金 并赋 予 其决策 权和 部分 执 行权 ,对 提供信 用 卡 、抵押 贷 款 鼬 业 务交叉 领 域 出现监 管盲 点 ,其潜 在 险难 以被 及 时识 和其它 贷款 等金融产 品及服 务的 银行和 非银行 实施监 管。
经济金融化与均衡杠杆率:美国经验与中国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核心要点
1、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使得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而在虚拟经济领域“空转”的现象越 来越普遍,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活动不断增加,经济金融化的“自我加速”特性,导致其如果不受外力的打 断,金融化程度会持续提高。
2、经济金融化包括经济体中金融部门、金融资产相对于非金融部门和实物资产的膨胀,非金融企业的利 润越来越多的通过金融渠道而不是传统的商品生产与贸易渠道获得,食利阶层财富和权势膨胀,以及从金融资 产结构变化视角看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兴起。
可见,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金融部门的扩 张带来益处的同时也衍生不少弊端。新形势下, 金融化既带来了理论层面的冲击,也产生了诸多 现实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应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对金融化现象采取何种态度?这关乎我国的大政 方针制定与产业发展战略决策。要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既需要了解主流金融学理论中赞同金融发展 支持经济增长的理论,更需着重关注金融化的弊端。
从产业部门转移到金融部门,正如 19 世纪工业 部门超过农业部门成为经济主要支柱一样。
此外,基于金融部门膨胀这一定义的研究 与主流金融学中的金融发展、金融深化等方面的 研究有所交叉。例如,衡量金融发展的代表性指 标麦氏指标和戈氏指标也常被应用于经济金融化 的研究中,前者是 McKinnon(1973) 提出以 M2 与 GDP 的比重,衡量一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后者 由 Goldsmith(1969)提出以某个时点一定口径的 金融资产总额与实物资产总额或名义 GDP 的比 重,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程度。1952 年,美国的 金融资产总量相当于当年名义 GDP 的 4.52 倍, 而到 2008 年这一比例扩大到 10.2 倍,金融资产 在 56 年的时间里增长了 97 倍,其增速远超实体 经济的增速。
美国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三、华尔街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启示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经济界人士发表了各式各样的意见,试图总结经验教训,其中不乏精辟的高见,但也确有一些曲解和误读。
笔者在详细研究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发展过程及成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应当慎重和适度住房既是一种高价的生活必需品,又是一种保值的投资工具。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可以拉动生产资料、消费品及服务的需求。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系统密切相关,购房者要靠银行按揭,开发商要靠银行贷款,因此房价和贷款利率就成为影响住房市场的主要因素。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当房价上涨时开发商方面的住房供应增加,而购房者方面的住房需求减少,反之亦然;利率下降时供应和需求都会增加,而利率上升时供应和需求都会减少。
在一定的房价和贷款利率下,市场的供需达到平衡,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房地产市场上所能起到的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按照辩证法的原理,任何事物都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尽管每个购房者都是自主决定何时购房及购何种房,但其决策也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的决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购房者、开发商、银行、政府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就会产生一种自组织作用,推动市场向一定的方向的发展。
因此尽管市场从微观、短期上看来是无序的,但从宏观、长期上看来却有一定的方向性。
从而使市场能够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就是住房市场周期性地波动上行的原因。
由于住房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政府为了尽到保障社会公平的责任,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当慎重和适度,否则会产生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
次贷危机的发生就是由于在克林顿和布什执政期间,为了争取低收入阶层(主要是黑人及拉美裔居民)的民心并促进经济发展,都将提高住房自有率作为其施政的一项主要目标,因而美国政府向住房抵押贷款业(包括房利美与房地美两家政府支持企业)倾斜,以降低借贷标准。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望 从 金融 机 构 监 管 、 融 市 场 监 管 、 费者 权 益 保 金 消
Hale Waihona Puke 护 、危机处 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构筑安全 防线 以 来 , 国 的金 融 改革 经 历 了一 年 多 的 立 法 “ 跑 ” 美 长 。 虽 然《 多德 一弗兰 克 法案 》 终对 先前 的“ 尔克 法 最 沃 则” 有所弱化 , 但仍被认 为是 “ 大萧条” 以来最严厉 的金融 改 革法 案 。其 主要 内容 主 要包 括 : 一是 创 设 金 融稳 定 监管 委员 会 , 职责 之 一是 在认 定某 些 大 其 型综合性 金融机构 已对市场产生系统性 冲击 的情 况下 , 向美 联储 建 议 对这 些金 融 机构 实施 更严 格 的 资本 、 杠杆及流动性 等规定 , 该委员会 和美联储有 权分拆大银行和金融机构 ; 二是建立 由美 国联邦存 款保险公司负责操作的清盘程序 , 解体濒临倒 闭的
大银行和金融机构 , 同时明确相关成本由金融业界 而 不是 由纳 税 人 来 承 担 ;三 是设 立 消 费者 保 护 机 构 ;四是 银行 仅 可将 3 %的一 级 资本 投 资 于对 冲基 金或 私 募基 金 , 关投 资 占对 冲基金 或 私募 基金 资 有 本 的 比例 也须 低 于 3 %,并 禁 止 银行 对 所投 资 的基 金提 供 救 助 ; 五是 银 行 须 分 拆 掉 期 业 务 , 行 仅 可 银 交易利率 、 汇率 、 黄金 、 白银 和投资等级证券 的信贷 违约掉换( D ) C S 等掉期业务用于对 冲本身风险 , 两 年内须将其他衍生合 约如农产 品、 金属 、 能源商 品 的掉期交 易 、 非投资等级证券的 C S 股票相关 的 D、 掉换 和 非标 准化 衍 生合 约 剥离 至 附属 公 司 , 并须 相 应增加资本 ;六是实施衍生产 品交易 中央结算 , 将 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 ; 七 是实行更严格的资本充足规定。资产在 10 5 亿美元 以上的银行必须满足风险和规模方 面更 高的资本 标 准 ; 是 美联 储 被 赋 予 更 大 的监 管 职 责 , 其 自 八 但 身也将 受 到更严 格 的监督 。美 国 国会 下属 政府 问责 局将 对 美联 储 向银 行 发放 的 紧急 贷款 、 息 贷 款 以 低 及为执行利率政策进行 的公开市场交易等行 为进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精选文档】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第一、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次贷危机的产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风险反映不迅速的状况。
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监督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让借款者充分的了解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潜在风险。
并且告知借款者必须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4]。
由于房地产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此,监管部门还应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借款人和投资机构的防风险的能力。
第二、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它能够发挥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功能,也能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
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监管能力的范围之内适时推出,切莫使其沦为投机客兴风作浪的工具。
第三,货币政策要兼顾资产价格波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往往为了稳定预期而表示坚决执行某项政策,如反通胀等,但是货币政策的“偏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股市和房市价格的剧烈波动。
上世纪末的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都是资产价格泡沫急剧破裂惹的祸。
因此,货币政策应兼顾资产价格波动,政府更要多管齐下消除不稳定产生的制度根源。
第四、防止虚拟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金融危机折射出美国虚拟资产高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经济现象,也让人们偿尽了过度虚拟化酿成的苦果。
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资产的大量涌现,远远超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而是发自金融机构甚至单个机构、部门、个人逐利之动机。
教训告诉我们,金融是第三产业,金融的发展应立足于市场分工,履行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没有实体经济基础和过度杠杆化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坚持虚拟经济应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方向,是美国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第五、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金融加杠杆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金融加杠杆的国际经验及借鉴一、常规招式: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一)美联储持续降低利率,接近“零利率”1.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增加市场流动性,以降低市场利率。
2.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调至4.75%,之后又10 次降息,于2008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
3.下调再贴现利率。
2007年8月~2008年12月,11次下调再贴现利率,从调整前的6.25%降至0.5%,下降了92%,再贴现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差幅缩小,贴现贷款期限也由30天延长至90 天。
(二)欧洲央行降低隔夜存款利率2014年6月首次将隔夜存款利率降至0以下,9月再次将基准利率由0.15%降至0.05%,并继续调低隔夜存款利率至-0.20%。
若未来银行体系反应不达预期,可能进一步扩大“隔夜存款利率”在负值区间内的下探程度。
二、突破招式: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美联储实行三轮资产购买(QE),注入天量流动性自2008年9月起,美联储开始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QE),以压低实体经济长期融资成本,其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
截至2014 年6月末, 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达4.4万亿美元,较2008 年8月末扩张逾4倍。
美联储QE以资产购买为主,在危机期间扩大了对机构债、资产支持债券的购买,其资产负债表中债券约占90%。
2013年末,美联储开始启动削减QE前,美国国债、抵押支持债券或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及部分联邦机构债券三项合计已占其总资产的93%,其中美国国债和MBS 已成为美联储最重要的资产类别,分别占50%和30%以上。
(二)欧洲央行实行数次再融资操作(LTRO),促使其资产规模扩张欧元区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欧洲央行设立的贷款便利机制拆入流动性,在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央行扩大了再融资操作(LTRO)的规模,截至2011年末,通过两轮长期LTRO向银行业注入1万亿欧元流动性,使金融部门杠杆发生变化。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
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基于信用风险的角度一、信用及信用风险1.1信用信用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基本要素,不仅各类企业之间普遍形成信用关系,家庭个人生活也越来越依赖于信用。
故讨论信用风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信用”。
1.1.1信用概述“信用”一词产生之初属于社会学范畴,它是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标准。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信用”一词的经济意义逐渐突出。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
在信用活动中,商品或货币在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被贷出者转让出去,借入者向贷出者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报酬,期间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所以到期借入者应偿还所借商品和货币。
信用是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为形式的一种价值单方面转移活动,它有四个基本特征:期限性、偿还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1.1.2信用的职能信用自产生之日起,便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发挥着独特的职能作用。
信用首先发挥的是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的职能,从而它大大加快了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利于推动一国的经济增长。
信用一方面把社会闲置资金累积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特殊的资金运动形式把这些资金分配出去。
上述属于社会生产要素的分配,而信用活动中得利息可以看做是对生产成果的分配。
所以信用的第二个职能是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信用的第三个职能是节约流通费用,这可以使得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信用通过分配职能促进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还给国家提供了调节经济运行的工具。
1.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对手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证券或投资组合的价值。
违约,即交易对手不愿或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是信用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是一个 国家 或几个 国家与 地 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 ( 如短期利
率 、 币资产 、 货 证券 、 房地产 、 地价格 、 土 商业破产数 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 、 短
暂和超周期 的恶化 。其 特征是人们对经
国经济 的依赖 性 ,动摇 了美 国经 济和美 元 的地位和人们对 它们 的信心 。 次贷危机之前美 国政府 出台的一 系
列 限制进 出 口的法案和政策 ,也是导 致 经济环境走弱 的重要 因素。 在进 口方面 , 美 国对发展 中 国家制造 各种 贸易壁 垒 ,
在 出 口方 面又 对 技 术 性 产 品 设 限 ,这 些
伴 随着 社 会动 荡 或 国家 政治 层 面 的动 荡。 金融危机 可以分为货币危机 、 债务危
机、 银行危机 等类 型 。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 越来越 呈现 出某种混 合形式 的危 机 。 本 次金融 危机 于 2 0 0 7年 2月美 国抵 押贷 款风险开始 浮出水 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
( ) 经济基本面 出现 问题是 深层 一
次 原 因
和东南亚 , 而把美 国本土打造成贸易 、 航 运和金融等服务业 中心 ; 以私有化 、 市场 化和 自由化为 目标 的 “ 盛顿共识 ” 华 在 拉美 和西方 国家迅速推行 。9 9 , 国 I9 年 美
政府正式 废 除 13 9 3年 颁 布 的金 融管 制
网络泡沫破灭 以后 ,美联储大 幅降
济未来预期悲观 ,整 个区域 内货币币值
出现幅度较大 的贬值 ,经 济总量与经济
规模出现较大 的损失 ,经济增长受到打 击 ,并伴随着企业 大量倒 闭 、失业率提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率的大幅提 高 ,借贷成本 的持续上 升暴露 了贷款 的风
险 , 融 机构 的高 杠 杆 经 营 方 式使 其在 风 险 面 前 变得 异 金 常脆 弱 ,依靠 资 产 价 格 泡 沫 和 财 富效 应 拉 动 需 求 的模 式 再 次 失 灵 。美 国又 一 次 陷入 了“ 泡 沫 ” 期 。与 以往 不 后 时 同 的是 ,此 次 危 机 中美 国金 融 机 构 卷 入 的 规 模之 大 、程
告 急 … … 这 一 系 列 华 尔 街 金 融 大 事 件 表 明 美 国 的 次 贷 危 机 已引 发 美 国华 尔 街 的金 融 风 暴 , 至 于可 能 即 将 导 甚 致 全 球 的金 融 危 机 。 因此 , 必 要 对 这 次美 国 的金 融 危 有 机 成 因进 行 深 入 分 析 ,深 刻 认 识 其 对 我 国经 济 的影 响 ,
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稳步推进 中国金融 自由化。
【 键 词 】 融危 机 ; 融改 革 ; 融 自由化 关 金 金 金 【 图分 类 号 J 80 【 中 F 3 文献 标 识 码 ] [ A 文章 编 号 1o6—19 2 0 ) 1 0 2 l0 6 x(0 8 l — 04—0 3 何 钦 梅 (9 4 ) 安徽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院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国 际金 融 。 ( 徽 蚌 埠 2 3 4 ) 】8 一 , 研 安 3 0 1
国一 直在寻找能够推动经 济持续增 长的新 引擎 。 但随着
金 融 市 场 中 虚拟 成 分 的 不 断加 重 , 国实 际 上 已逐 渐 形 美 成 了 一 种 主 要 依 靠 资产 价 格 泡 沫 和 财 富 效 应 来 拉 动 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金融业的杠杆化及对我国的启示钟伟张薇巍摘要:杠杆化使得美国整个金融体系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金融业相对于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发育过度。
从2008年开始国际金融业陷入了去杠杆化调整,去杠杆化意味着金融机构几乎只能依靠外部融资,这决定了全球经济面临流动性不足和增长乏力的持续威胁。
去杠杆化的渠道决定了政府注资的重要性。
即便中国未曾出现金融机构普遍杠杆化,合并监管对中国而言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杠杆化带来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和过度发育从2008年开始,金融业开始了艰难并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
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也将因去杠杆化遭遇多方面影响。
杠杆化使美国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更高,经济运行的过度金融化特点更明显。
第一、杠杆化使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相对脆弱。
在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会持续盈利。
但是一旦资产价格逆转,就要对资产进行减值,这样会负面影响权益总额。
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内不会对银行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但是一旦超过安全边界,金融机构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尤其是在高杠杆率的情况下。
第二、杠杆化使金融资产数额急剧膨胀,经济运行过度金融化。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杠杆化的影响由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1、结构性金融产品SIV的不断衍生。
一定数量的基础资产通过金融产品种类的增加撬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数额的衍生品市场,这充分体现了“杠杆”的力量。
2、金融机构之间交错的证券投资和质押放款。
金融机构以MB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为重复质押进行重复贷款,杠杆效果乘数化地放大了收益和风险。
杠杆化使得几乎全部的金融机构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扮演了某种角色,相互之间的交易对手风险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
杠杆化使得美国整个金融体系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抵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金融业相对于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发育过度。
二、去杠杆化导致全球金融资产持续收缩和流动性紧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美国金融机构陷入了去杠杆化的痛苦,去杠杆化的方式分为两方面:一是宏观上看通过金融资产存量的收缩解决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发育问题;二是微观上看是通过调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恢复市场流动性问题。
从实证来看,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进程各异。
其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呈逐季下降趋势。
高盛的杠杆率从2007年末的26.2,逐渐下降到8月末的23.7,摩根士丹利由33.4下降到27.6。
它们主要是通过减少资产、增加权益的方式进行去杠杆化。
而AIG似乎根本不能实现去杠杆化,两房的情况也和AIG类型,最终只能由政府接管。
从去杠杆化的手段而来,可以有处置资产、发行债券、增加权益资本这三种方式。
就美国的情况,发行股票占27%、发行债务和权益混合型工具占59%、次等债券占10%、资产出售只占6%。
债务权益混合型工具包括优先股、可转债以及永久债券1。
第一、通过发行证券实现去杠杆化。
在负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增加权益资本会1由于永久债券永远不需要偿付本金,所以本文将其视为具有权益性质的债券。
降低负债权益比。
增加长期债券虽然增加了负债总水平,但是由于长时间内只需支付较低的利息,所以可以当作是资金的一种来源。
发行的证券中,一大部分是债务权益混合型工具,如优先股和可转债等。
这种债务权益混合型工具具有节税、避免稀释股权的效果,可转债的利率较低,并且赋予投资者转换期权。
这种证券受到发行方的偏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投资者接受。
但是,筹资的数量依赖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状况以及资本市场状况的预期。
在资产价格和证券价格持续下跌,止跌无望的情况下,似乎只有政府发行国债和金融机构所发行的证券进行互换才能降低杠杆水平。
第二、通过出售资产实现去杠杆化。
出售资产确实可以增加收入,减少未来资产的减值对利润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杠杆化率。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以下几方面因素会影响去杠杆化的效果。
由于目前的危机是系统性的,几乎所有问题金融机构都想出售资产,竞争性出售资产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并且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够卖出。
此外,能够出售的资产就会作为未卖出资产的定价标准,这会对后续的资产买卖带来巨大压力。
例如美林证券在2008年8月将帐面价值为306亿美元的CDO作价67亿美元出售。
这预示着未来资产的继续大幅减值。
而权益资本的减少进一步使得去杠杆化变的困难。
这也就是所说的“去杠杆化悖论”。
保险公司和两房就证实了这种悖论的存在。
AIG由于净利润和资产减值的双重影响,发行的新股只能弥补大约三分之一的损失,所以其杠杆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因此,出售资产的方式并不是金融机构去杠杆化推崇的方式。
第三、通过增加留存收益来增加权益资本,进而实现去杠杆化。
在实体经济衰退和金融机构利润普遍负增长的情况下,内源性融资实现去杠杆化,可能需要等待实体经济景气回归为止。
由此看来,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方式依旧将主要依赖于发行证券这种外部融资方式。
如果市场状况持续现在的低迷走势,去杠杆化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并不是容易的事。
第四、部分金融机构可能在“去杠杆化”中消失,机构整合势所难免。
1、就独立的投资银行而言,其在次贷中,违背了证券承销+经纪+资产管理的传统模式,更多地介入到自营交易中,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将直接导致高杠杆的投资银行整体流动性枯竭。
相反,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又由于有联邦存款保险担保,即使在市场动荡之时,零散储户通常也不会将存款提取出来。
这样资金来源是稳定的并且有一定保障的。
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独立投行的永久消失,金融业的最佳经营模式仍有待探索和实践。
2、两房等联邦政府支持的机构(GSE)在去杠杆化中的未来地位也是一个问题。
3、对冲基金的高杠杆化投资风格预计未来策略会趋于保守,甚至加速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不同类型的对冲基金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固定收益型对冲基金资产损失非常大。
也有的对冲基金趁市场混乱时期大举做空而获益颇丰。
但是政府对做空的限制会对这些获益的基金造成很大影响。
预计对冲基金的投资杠杆率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会降低。
4、商业银行的惜贷可能成为全球性现象,并且非常可能影响到实体经济。
第五、资本市场的低迷使得机构难以通过发债获得资金。
降低杠杆率的压力使得金融机构在资本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不敢大量增加贷款。
因此,全球流动性持续紧缩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这必将对实体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尤其对于像美国这样信贷消费型国家。
消费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下降10个百分点,而欧美经济难以避免地陷入轻微衰退之中。
第六、政府救市行为有时候会导致国家风险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从2007年4月至今,美国政府已经支付和承诺支付的救市资金对GDP的占比达到13%,而在英国和德国则已超过20%。
继续财政赤字购买问题资产还是对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国家风险的增大是很自然的。
国家信用违约掉期利差从次贷危机以来就呈现出不断向上升的趋势,这也说明了市场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并有可能在金融危机缓解后付出通货膨胀的沉重代价。
三、去杠杆化的进一步思考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次贷危机爆发至今,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需要外部融资,尤其是政府注资,但是如何融资值得斟酌。
目前对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的思路集中体现在经济稳定方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和问题资产清理计划 (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当中。
这种思路是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清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因循的是处置储贷危机中的RTC模式。
考虑到美国实体经济接踵而来的衰退,从资产方入手清理可能使得不良资产越清理越多,金融体系越来越难以顺畅运作。
日本和中国的金融改革经验都显示,与其从资产方入手,不如从资本方入手,即政府通过国债——股权呼唤等方式直接给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recapitalization),在不大规模清理资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这是缩短去杠杆化周期和降低处置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2008年11月2日保尔森宣布放弃清理资产,转而注入资本时,当日国际股市大跌5%,但从危机救助成本和周期看,资本途径更为现实。
第二、全球金融业由杠杆化到疯狂杠杆化再到现在的去杠杆化,反映了经济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
我们不能因为过度杠杆化造成的后果就惧怕杠杆,也不能认为这次危机只是一个偶然。
现实中我们常常用10倍作为衡量是否过度杠杆化的经验指标,但是AIG的杠杆率也是10左右却面临破产。
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做好的不只是控制扛杆率,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硬性指标,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全面审慎的风险管理,尤其应当审慎对待公允价值问题。
公允价值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引入,并最终在2007年初以FASB 的157号和159号文件中得以全面确立。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麻烦,在实践中,对权证、可转债或者油井和采矿权等自然资源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几乎不可能。
按所谓公允价值计算可能扭曲估值,要么存在泡沫和市场估价高于基础价值,这诱发了信贷过度扩张;要么一旦泡沫破灭,由于市场缺乏流动性,资产价格有可能低于基础价值。
由于按市值计算可能会导致过度的资产减计和保证金要求,这无疑加剧了流动性紧缩。
更为糟糕的是,新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样是顺周期的,泡沫破灭时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对资产按市价的过分减计,造成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促使金融机构收缩信贷规模并加大资产抛售。
现在看来,我国银行业暂不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全面要求,是富有远见和现实选择。
第三、在金融机构混业化和杠杆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的现状值得斟酌反思。
我国金融机构也有混业经营的冲动,除去所谓的交叉销售、协同效应和后台共享之外,实践中混业实质就意味着杠杆化和吸收公众存款。
相对而言,金控集团的投资经营策略更为激进,杠杆化程度也更高,这是值得警惕的。
此外,仍然沿用总资产和权益资本的比率来衡量我国不同金融机构的杠杆化程度时,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杠杆大约在10.3倍,证券公司大约在5.8倍,保险公司大约在8.1倍,因此我国金融机构整体上尚不存在杠杆化问题。
但即便如此,在过去三年国际和国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仍然使得我国金融行业在未来3年左右遭遇严峻的经营压力。
第四、金融监管应该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对冲,偏重风险自律等同于监管松懈。
杠杆通过各种途径急剧放大风险和收益,监管方面则严重懈怠甚至缺失。
如果监管机构能够及时识别资产证券化各个环节的风险而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那么很多潜在风险是可以在刚出现苗头时是可以被对冲掉的,可能会避免如此惨烈的去杠杆化过程。
在监管当局、投资者或存款人、金融机构自身这三角关系中,来自监管当局的监管力度弱化,来自投资者或者存款人的所谓市场约束,以及来自金融机构以经济资本配置为核心的自律监管得到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