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湖北省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高三9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

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

“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樊)。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

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 。

2、_________ 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 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2、“自然人化”3、共同美4、“和谐”5、审美态度6、“流溢说”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嘉通2、尧斯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6、孔子7、顾恺之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

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国开电大 美学专题 形考任务第1-4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国开电大 美学专题 形考任务第1-4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国开电大美学专题形考任务第1-4次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形成性考核题目1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

选择一项:对美的基本表现形态是真善美。

选择一项:对美在于客观形式。

选择一项:对真正的美只属于人类。

选择一项:对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黑格尔。

选择一项:对《诗学》一书的作者是孔子。

选择一项:对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名为《文心雕龙》。

选择一项:对提出“美与善相统一”论断的人是苏格拉底。

选择一项:对伍举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选择一项:对艺术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是丹纳。

选择一项:对“美本身”这一概念是亚里斯多德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来的。

选择一项:对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是德国人鲍姆加登于1750年所写的《美学》。

选择一项:对“里仁为美”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

选择一项:对精神分析学说是瑞士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的弟子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

选择一项:对错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可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种族经验通过遗传方式、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无数次的反复、积淀而成的心理本能。

选择一项:对历史上第一部美学专著的作者是()。

选择一项:A. 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B.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C.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选择一项:A. 艺术的审美特质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C. 人的审美经验原始人的审美意识与原始艺术产生的先后次序是()。

选择一项:A. 以上答案都不对B. 原始艺术的产生先于审美意识的产生C. 两者是在人的生产劳动中同时产生的以下不属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是()。

选择一项:A. 他认为美是生活,突出了美与人类生活的本质联系。

B. 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模糊地感到了美的现实基础。

C. 他看到了现实美本身,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美。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美”的规律的内涵是()。

语文--潍坊高中2022届12月份高三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语文--潍坊高中2022届12月份高三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高三语文2021.12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

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是一件不畅快的事,乘客喧嚷,人们心焦气闷。

但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姑且聚精会神去欣赏,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吗?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

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和你关系密切,距离过于接近,所以你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

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此时,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

这就是美感的态度。

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

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

科学是一种最不切身的(就是说最重客观的)活动,艺术却是一种最切身的(也就是说最重主观的)活动。

之前我说过,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何以现在又说艺术是最“切身的”活动呢?这两句话不但不冲突,而且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

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

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

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

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产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

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

反过来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_百度文库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2、“自然人化”3、共同美4、“和谐”5、审美态度6、“流溢说”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鲍姆嘉通2、尧斯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6、孔子7、顾恺之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

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试卷(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

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

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

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

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

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

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

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

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

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

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NT20名校联合体高一年级12月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其中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文“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

“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

高中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

中学语文阅读短文分析解析:海棠花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①早晨到探讨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家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爱海棠花,但却好像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原委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兴奋,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最终发觉,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即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始终站到淡红的花团慢慢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很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

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挚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很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好像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特别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家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

一切都是这样静。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延边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美学之父”是()。

A:鲍姆嘉通 B:康德 C:沃尔夫 D:莱布尼茨答案:鲍姆嘉通2.美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人文学科 C:自然科学 D:工程科学答案: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工程科学3.美学学科是在()的哲学体系中得以建立。

A:感性主义 B:经验主义 C:科学主义 D:唯理主义答案:唯理主义4.心理学为基础重建“自下而上的美学”的人物是()。

A:康德 B:费希纳 C:马克思 D:黑格尔答案:费希纳5.中国美学有哪几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所指?()。

A:西方美学 B:中国古典美学思想C:“中国美学” D:美学在中国答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美学在中国6.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学界的观点()。

A: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B: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 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D: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真”答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7.美学与艺术学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 B: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C:艺术是外在体验,美学是内在的体验 D:艺术是感性认识,美学是纯思辨的答案: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8.美学作为哲学思维是纯思辨()A:对 B:错答案:错9.美学是一种哲学思维()A:对 B:错答案:对10.马克思的哲学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精神劳动 D:自由的劳动答案:自由的劳动2.“美的规律”集中体现()。

A:自然规律 B:劳动价值 C:社会规律 D:人的本质及其劳动的理想性答案:人的本质及其劳动的理想性3.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是()。

A:审美形式的探讨 B:审美现象的探讨 C: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的探讨 D:审美对象的探讨答案: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的探讨4.马克思基于现实劳动并面向未来的立场,标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经验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经验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美学(审美经验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中国美学史上,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2.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美学家是( ) A.康德B.席勒C.谢林D.黑格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3.马克思指出:“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这段话说明了审美经验具有( )A.功利性B.非功利性C.现实性D.目的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4.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不是体现在( )A.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超越B.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C.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超越D.从经验世界向先验世界超越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5.提出“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6.提出“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7.“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现象属于(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回忆联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8.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的是( )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回忆联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9.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回忆联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0.提出“移情说”的美学家是( )A.康德B.休谟C.洛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1.西谚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审美经验具有( )A.直观性B.无目的性C.普遍性D.多义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2.在审美经验的各种构成要素中,直接与对象发生联系的是( ) A.感知B.情感C.想象D.理解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3.把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归结为“共通感”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4.“心理距离说”的倡导者是( )A.康德B.席勒C.布洛D.叔本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5.夏夫兹博里把人类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称作( )A.感觉器官B.五官感觉C.视听感觉D.内在感官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6.主张审美经验是知性和想象力的自由游戏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17.主张艺术家应该“身即山川”的美学家是( )A.孔子B.庄子C.郭熙D.石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审美经验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心理距离说

心理距离说

布洛: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

1912年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提出“心理距离说”。

1、为什么提出心理距离,什么是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说,表达的美学研究的一种心理学转向,是传统美学研究的困境的一种突破。

布洛根本否认美的纯粹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美的客观因素的追究,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

在批判传统美学拘泥于美的客观性的基础上,专注于由对艺术品的观赏而生的心理效应——审美意识或态度,于是他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布洛指出,这种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介于我们自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

如海上遇到大雾的时候,船员和乘客的焦虑、紧张、恐怖的情绪下,无法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浓雾中的美景—“那仿佛由半透明的乳汁做成的看不透的帷幕”。

布洛认为,只要人们能够与大雾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那么“海上的雾也能够成为浓郁的趣味和欢乐的源泉”(布洛:《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载《美学译文》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3页。

)这种心理距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布洛认为关键在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理距离是关于审美态度的一种说明。

2、心理距离作为审美原则。

我们观赏者对于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我们对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快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

1)、美感是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插入了审美距离才产生的;这种距离既不是时间距离,也不是空间距离,而是一种心理距离。

它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我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了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理论研究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理论研究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理论研究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驱。

“心理距离说”是朱光潜审美心理研究的成就 , 在其美学系统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朱光潜沿袭了对“审美非功利”的追求 , 持续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性美学观点“距离”的研究 , 并经过科学的“中国化”手段 , 使“心理距离说”成为兼具中西美学特点的理论。

朱光潜的“心理距离说”遇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理论的两重影响 , 他将两者加以交融 , 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心理距离说”思想 , 并在此基础上 , 完美了美感经验理论 , 成立起了完好的美学系统。

本文以“心理距离说”的内涵为主要研究对象, 商讨它所遇到的中西美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它对朱光潜其余美学思想的影响 , 以推进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

朱光潜的“心理距离说”包含以下几个重要论断 : 经过“艺术家剪裁”的方式调整距离和精华感情 , 指导艺术创作 ; 经过对“心理距离”远近的设置 , 实现“不离不弃”的理想距离 , 指导艺术赏识 ; 经过“心理矛盾”的掌握 , 辨析审美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别的 , 朱光潜还将这一美学观点宽泛运用到他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

他将“心理距离说”与“直觉说” “移情说”“内模拟”交融在一同 , 成为审美经验剖析的基础理论 ; 他将“心理距离说”运用到诗歌剖析中 , 成为成立“诗境”的理论基石 ; 他在“心理距离说”的基础上 , 商讨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的关系 , 传达他经过审美实现人生兴趣化的理想 , 提出了“人生艺术化”的理论。

本文的研究不单有益于商讨朱光潜美感经验理论 , 也有益于对其“心理距离说”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本文对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的研究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对艺术创作与艺术赏识研究, 是对“艺术化”人生实现方法的研究 , 也是对中国美学理论建构方法的一个初步探究。

2023年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3年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屈原《离骚》)(2)飞湍瀑流争喧虺,。

(李白《蜀道难》)(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来抒发人生感慨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

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结构上,;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

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①秉性、精神、风仪各异②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③强调欹侧、揖让、对比④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A.①③④②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2)下列行为表现不符合人物性格的一项是()。

(2分)《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凤姐戏弄,引发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惜春、湘云等人大笑。

A.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B.林黛玉笑岔气了,扶着桌子“哎呦”。

C.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D.宝钗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一:①布洛是现代实验美学的代表,他继承了“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方法,把对传统美学中审美客体的研究转向对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美感体验的研究,建立了以观赏的效应为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

他提出,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

保持距离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从《文艺心理学》谈心理距离说

从《文艺心理学》谈心理距离说

从《文艺心理学》论心理距离说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创作、文学作品、艺术接受中的问题。

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审美体验。

我主要针对心理的距离结合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来说说。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不带实用目的。

由此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学说—心理距离说。

距离的本质是---恰到好处的态度,美感态度---不为忧患休戚的念头所忧,一味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

例如海上大雾,当过于迷茫时,你很可能有大难临头似的感觉,心焦气闷。

这时你就将海雾当做实际中的一个片段,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实际生活固结在一块,成了你的工具或你的障碍。

换句话说,这时,你把海雾当做你身边的一部分,亲密所以不能用客观泰然的角度去欣赏;换一种观点,你暂且不想它的不愉快,而是聚精会神的欣赏这种轻烟薄雾、如镜海水如梦境般的。

布落对心理距离的判断主要看其是否有“插入距离”即“挂空挡”通过与实际的自我“挂空档”,使之不再是我们个人需要和目的的对象,从而能“客观”地观看它,注意它的“客观”的特征。

在这我并没有说哪种观点好或不好,只是纯粹的针对美学来说,第二种更好一些。

所以说关于距离说心理距离是一种解释美感的概念,它意指美感的产生,是来自于观赏者主观感知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

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怜悯、留恋、怀念、钦敬、崇拜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恨、愤慨、冷漠、鄙弃等恶意情感。

心理距离说是由布洛(Bullougll)在他的论文《作为艺术因素和美学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中提出来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距离说之父。

国内学者对这一学说的熟悉,源自朱光潜先生的推重。

心理距离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存在形式看,体现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从人文社会特征看,体现为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在大众传播中,心理距离存在于传播者与受众、传播者与被反映对象等多个方面,它是构建传受关系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距离,是形成和谐的传播关系、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条件。

心理距离说

心理距离说

布洛: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

1912年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提出“心理距离说”。

1、为什么提出心理距离,什么是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说,表达的美学研究的一种心理学转向,是传统美学研究的困境的一种突破。

布洛根本否认美的纯粹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美的客观因素的追究,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

在批判传统美学拘泥于美的客观性的基础上,专注于由对艺术品的观赏而生的心理效应——审美意识或态度,于是他提出了“心理距离说”。

布洛指出,这种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介于我们自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

如海上遇到大雾的时候,船员和乘客的焦虑、紧张、恐怖的情绪下,无法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浓雾中的美景—“那仿佛由半透明的乳汁做成的看不透的帷幕”。

布洛认为,只要人们能够与大雾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那么“海上的雾也能够成为浓郁的趣味和欢乐的源泉”(布洛:《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载《美学译文》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93页。

)这种心理距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布洛认为关键在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理距离是关于审美态度的一种说明。

2、心理距离作为审美原则。

我们观赏者对于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我们对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快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崭新的体验。

1)、美感是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插入了审美距离才产生的;这种距离既不是时间距离,也不是空间距离,而是一种心理距离。

它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我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了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论文关键词:心理距离说;分析美学;迪基;卡塞比尔论文摘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对心理距离说批判最有代表性的分析美学家迪基(Dickie)的基本观点以及得失所在,并试图得出结论,即在这场论争中,尽管是以迪基为代表的持批判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退出历史舞台起到了摧毁性的作用,但以卡塞比尔(Casebier)为代表的持坚持和修正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解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对心理距离说在中国传播中的转变及对中国美学建设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观照。

心理距离说是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国内目前对它研究的一个明显的不足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迪基(Dickie)为代表的分析美学学派对它所展开的批判,缺乏足够的关注。

这是一次重要的美学聚讼,在它之后,在英美理论界盛行了数十载的“心理距离”说黯然退出了美学主流舞台。

因此,了解和反思这次论争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心理距离的传统内涵心理距离说是由布洛(Bullougll)在他的论文《作为艺术因素和美学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中提出来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距离说之父。

国内学者对这一学说的熟悉,源自朱光潜先生的推重。

心理距离说是审美无利害命题的相关子命题之一。

审美无利害命题是康德主义的经典命题,源起于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经康德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美学界的普遍认同,成为现代美学的关键词之一。

康德对这一命题的分析,着眼于审美与道德、美感与单纯的快适之间的区别。

在他看来,道德感和单纯的快适都是与利害相连的,而美感与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无利害性。

至于如何获得这种无利害的美感,后康德时期的美学家们都试图给出一个答案。

布洛给出的答案是最有影响的版本之一。

他继承了康德从心理学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将人的心理分为常态和非常态两种。

在常态状况下,“经验总是以同一方面对着我们的,也就是以它具有最强的实用的感染力之一面;我们平常意识不到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我们的那些特征;我们也一般地不能离开受感动的自我而觉察到印象。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四川电大美学专题形考2_0001标准答案

四川电大美学专题形考2_0001标准答案

美学专题形考2_0001四川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10080 参考资料、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之间,其审美趣味()。

A.只有差异性没有共同性B. .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C. 只有共同性没有差异性D. 既无差异性又无共同性参考答案:B2.不属于想象的作用的是()。

A.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是凭借和通过想象活动来进行和实现的,想象成为审美感受的枢纽。

B.想象力在具体过程中,完成了情感对感知和理性的中介作用。

它是审美活动积极地展开并实现了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及本质的飞跃。

C.想象是审美的出发点、动力和深化。

D.想象是感知、情感、理解的载体和展现形式。

参考答案:C3.生产劳动在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 为审美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需要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 使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参考答案:B4.不属于美感差异性构成因素的是()。

A. 美感的时代性B. 美感的民族性C. 美感的社会性D. 美感的个体性参考答案:C5.美感欣赏中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际含义是指()。

A.不能用言语表达B. 能够用言语表达C.难以用言语表达D. 不必用言语表达参考答案:C6.审美主体是指()。

A.具有生命力的人B. 从事一定活动的人C.正在进行审美活动的人D. 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参考答案:C()以“无功利性”作为美感同其他快感的区别标志。

A. 康德B. 黑格尔C. 马克思D. 李泽厚参考答案:A8.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往往会使用“绘声绘色”一语,这是指审美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A. 直觉B. 情感C. 想象D. 通感参考答案:D9.柏拉图在《()》中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

”A. 大希庇阿斯B. 希庇阿斯C. 理想国D. 会饮参考答案:A10.不属于与美感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联想是()。

A.相似联想B. .接近联想C. 对比联想D. 反向联想参考答案:D、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B.美的规律的问题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冲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

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表达的美学主X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心理距离说”

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心理距离说”

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 “ 心理距离说"
张 彦
( 漳州职业 技术 学院 人 文社科 系 ,福建 漳州 3 3 0 ) 6 0 0
摘 要: 从创作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并分析了布洛的 “ 心理距离说”这一美学理论,重点阐述了 “ 心理距离”的
涵义 、内在矛盾性 、易变性和 “ 心理距离 ” 形成 的因素等 观点 , 结合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 中的实例 ,分析 这些 观点 的合理 并 性和片面性 ,指 出 “ 心理距离说 ”的理论指导 意义 和理论缺 陷。
关键词:心理距离 ; 创作心理 ;审美心理 中图分类号: 8 — 2 B 3 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1 20 ) 307-4 631 7( 06 0- 2 4 0 0
布洛在 《 作为艺术因素和审美原则的 “ 心理距离说”》 一文, 提出了 “ 心理距离说”这一美学理论。其中, “ 心理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客体的实际功用、交换价值、 物质属性等等,即 “ 它的吸引力的实际的具体性”, 而只保留客体的外在形式。当主体置身于 五光十色的形式世界中,视觉、听觉、 触觉 、 嗅觉等感觉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种欣赏的、趣味的、 愉悦的、 放松的, 也可以 是震撼的、激动的心态取代了冷静的、客观的、 科学的,或者是占有的、 支配的心态时,主体的情感、心智都摆脱了生存的 需要、 对物的欲望而得到了升华,主体得到纯粹的美的享受。因此,布洛认为具有内在矛盾性的 “ 心理距离”正是理想的审 美心态和艺术创作心态产生的重要因素。 ( )“ 二 心理距离”的内在矛盾性导致审美活动的内在矛盾性 “ 心理距离”的内在矛盾性容易导致审美活动的内在矛盾性。 布洛 认为审美需要主体社会实践经验的参与 , 主体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距离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

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

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

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

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

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

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

”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足台灯光线的边缘。

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

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

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

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

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

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⑥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1.文章第②段中,“我”为何“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而又不直接向他说?2.结合全文看,(1)第③段中,继父不识字,却“陪着我翻掉了厚厚个几本书”说明了什么? (2)第⑤段中,知道继父不识字后,我为什么会“跪在他面前”?3.试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4.结合全文分析,(1)第①段写到冰凌、冰水,衬托了“我”什么样的心境? (2)文章首尾呼应巧妙,举例说说它是如何呼应的。

《距离》答案1.不喜欢继父,且要和他保持距离。

(2)非常感激继父和愧悔自己过去的行为,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

(2)①季节上变化的呼应: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的夏季;发布时间:2015-9-22上一篇:下一篇:篇二: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心理距离”说》“心理距离”说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

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提出来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

1912年他提出了完整的“心理距离”说。

布洛所规定的“心理距离”的概念,是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

布洛所说的“距离”,不是实际的时空距离,而是一种比喻意义上使用的“距离”。

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

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另是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绿竹入幽经。

青萝拂行衣”(李白),“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

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

“心理距离”说的核心是强调审美体验的无关功利的性质。

在布洛看来,事物有两面,一面是“正常视象”,另一面是“异常视象”。

所谓“正常视象”的一面,是指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相关的一面;所谓“异常视象”,即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无关的一面。

在一般的情况下,事物的“正常视象”这一面是“具有最强的实际吸引力的一面”,因此我们的心总是倾向这一面,总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羁绊而见不到事物的美。

例如我们对一条极为熟悉的街道,是很难领略它的“异常视象”(即美的形象)的一面的。

我们一进入这条街道,就急匆匆走进冷饮店,转入副食店,在百货商店的货架前搜寻,在粮店里排队,走出店门,进入家门,我们既不留心那洁净的街道,也不去理会那整齐的楼房……我们总是无法超脱与我们个人的需要和目的相关的“正常视象”,因为我们无法把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街道摆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去观照。

倒是一个从外地来观光的陌生人,他来到这条街道,并不去关心什么冷饮店、副食店、百货店、粮店,即摒弃了街道的与人的功利欲望相关的实际的一面,为它街面整齐的楼房、洁净的道路、窗台上摆的花、蓝天上飞的鸽所倾倒,一下子就发现了它的具有美的特性的“异常视象”这一面。

因为这个陌生人的心不为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牵累,能够把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之外去观照,因而能够发现事物的美。

由此可知,审美心理距离的获得是以审美主体的摒弃功利欲望为条件的。

6.下列不属于作者产生了“心理距离”的一项是????????(????????)c.我们一进入街道,就急匆匆走进冷饮店,转入副食店,在百货商店的货架前搜寻,在粮店里排队,走出店门,进入家门,我们既不留心那洁净的街道,也不去理会那整齐的楼房……7.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心理距离”说》:福清教育网整理6.c(c项不是产生了心理距离)7.b(a项“审美疲劳”曲解,应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羁绊而见不到事物的美”;c项“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d项对“正常现象”和“异常现象”理解有误)8.c(a“拉开一段距离”理解有误;b“把自己摆到得距离太小”不当;d是因为“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才具有美感的)篇三: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

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

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

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

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

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

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足台灯光线的边缘。

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

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

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 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

阅读题:1.文章第②段中,我为何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而又不直接向他说?2.结合全文看,(1)第③段中,继父不识字,却陪着我翻掉了厚厚个几本书说明了什么? (2)第⑤段中,知道继父不识字后,我为什么会跪在他面前 ?参考答案:3.善良、淳朴、富有爱心(具有牺牲精神)(2)①季节上变化的呼应: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的夏季;篇四: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篇五:心理距离说阅读答案同系列文档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_心理距离说_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_心理距离说_浅析布洛的美学理论_心理距离说_(精品)布洛的_心理距离说_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王国维的“出乎其外”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与王士祯“清远”诗论之比较-论文布洛审美距离说新解“距离”的作用--关于对布洛“审美距离说”的一点思考“距离”的作用--关于对布洛“审美距离说”的一点思考“距离”的作用--关于对布洛“审美距离说”的一点思考“距离”的作用--关于对布洛“审美距离说”的一点思考唐诗中李杨题材的演变与布洛的“距离说”不同语境下的互补——葛兰西和布洛的“距离说”比较唐诗中李杨题材的演变与布洛的“距离说”-论文布洛说反了论审美距离的符号学原理论文心理距离说“心理距离说”再思考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精品]朱光潜的美感经验_之_心理距离说_语文教学语境下的心理距离说应用内容提示:浅析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心理距离说,连环杀人犯的心理浅析,浅析侥幸心理,布洛伪麻分散片说明书,如果我爱你小说布洛,心理距离,心理距离同心圆,心理距离效应,心理安全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