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解放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永泽与林道静的婚姻在小说中是一次“英雄救美”式 爱情的结晶。小说于此并未过多着墨于两人之间相知相许 的过程,曾有不少学者试图解析余永泽和林道静之间爱情的 存在与否,“林道静潜意识中期望得到温暖和保护,余永泽作 为初恋情人 不 仅 拯 救 了 她 的 生 命,也 使 他 体 验 到 爱 情 的 喜
悦”[2]。他们之间产生的爱情是超越时间的概念,不考虑社 会背景,不顾及 道 德 伦 理 的 约 束 等 等。的 确,尚 且 不 论 林 道 静对余永泽究竟是爱情甚于感激,还是感激多于爱情,他们 之间跨越社会背景的自由结合,已经为女性婚姻解放的主题 投下了鲜明的风标。而作者对此主题的挖掘并不仅仅停留 于此,林道静和余永泽的“离婚”之举,进一步拓展了婚姻解 放的外延,将传统观念上中常常出现的“婚姻自由”狭隘理解 为“结婚自由”,此种错误意识彻底抛弃,给了余永泽,也给了 社会一个强而有力的耳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女性在婚姻 观上最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图谱。
[关键词] 青春之歌; 林道静; 女性解放意识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10( 2011) 01 - 0018 - 02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出版于 1958 年 1 月,小说 将背景定格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这个“学生运动高涨,国恨 家仇于一体”的时代,以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和行踪为线索, 带出一系列的人物命运的跌宕发展历程,展开曲折生动的故 事情节。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现代 中国知识女性心理发展史的经典之作,被称之为“潜在的女 性意识的觉醒”,甚 至 可 以 将《青 春 之 歌 》定 位 成“从 个 体 的 解放走向集体解放的革命,也就是所谓的父权的反叛,夫权 的反叛和个人价值的选择”[1]。笔者认为,《青春之歌》在层 层剖析中国知识女性心理发展历程以及女性意识觉醒过程 当中,更着重透露的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女性解放意识,具体 说来,就是婚姻解放,理想解放和人格解放。
小说有意将林道静设计为“既是地主的女儿”( 父亲是 大地主林伯唐) “又是佃农的女儿”( 母亲是被强抢做姨太太 的佃户的女儿秀妮) ,这样一个“既有白骨头,又有黑骨头的 家庭背景,就为林道静最终的阶级转化提供了可能性”[3],而 林道静的阶级转化也正是其人格转化的基础。林道静在积 极改造世界观,实现人格解放时,“常常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小
【参 考 文 献 】
[1]徐群英. 试析青春之歌的女性解放之路[J]. 安徽文学, 2009( 6) .
[2]郭中艳,夏明彦. 张扬与压抑———论青春之歌中的女性意 识[J]. 法制与社会,2009( 2) .
[3]徐慧琴. 论青春之歌[J]. 文艺争鸣,2009( 6) .
— 19 —
《青春之歌》反映了中国知识女性婚姻解放,理想解放和 人格解放的历程,在中国知识女性蜕变的过程中,让我们看 到了女性,作 为 自 古 以 来 中 国 历 史 上 一 个 受 压 迫 的 弱 势 群 体,其内心充满 着 坚 强,隐 忍。知 识 女 性 的 成 长 和 解 放 不 仅 仅是代表着这个群体在社会上,地位的上升更加代表了一个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一、第一重解放———婚姻解放意识
《青春之歌》开篇将女主人公定格为一个具有强烈反叛 意识的知识女性,以抗婚出逃作为她在读者面前的第一次爆 发式亮相。纵观 中 国 文 学 史,“抗 婚”“自 杀 ”的 主 题 并 非 罕 见,其间也不 乏 诸 如 巴 金《家 》中 的 鸣 凤 之 类“为 爱 殉 情 ”的 女性形象。然而 林 道 静,作 为 知 识 女 性 的 典 型,其 抗 婚 的 初 衷只是出自一种纯粹的自我意识,“我恨! 什么都恨! 恨这 个家庭! 也恨我自己! ”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宣泄出这个女 性内心中强烈的本体意识,摈弃了“坚守爱情,心有所属”式 传统观念的驱动,可见,林道静的第一次抗婚出逃,本身就是 作者杨沫对于女性婚姻解放意识的一次强而有力的呐喊,体 现出一种女性在面对强权环境时的自我判断和生命气质。
二、第二重解放———理想解放意识
《青春之歌》摒弃传统女性的理想观念,在对林道静实现 共产主义理 想 的 叙 述 当 中,揭 示 出 一 种 强 烈 的 理 想 解 放 意 识,而这种意识主体性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不同于这一 时期的其他作品。小说中林道静的理想解放是一个缓慢的 渐进过程,作者采用逐层深入法,在林道静的抉择中,直抵理 想解放意识的最深层。
三、第三重解放———人格解放意识
婚姻解放和理想解放共同催生了小说中林道静的人格 解放。而这种人格解放使林道静这个人物本身有了一种可 贵的张力。一方面,是属于小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另一方面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强大号召力和推动力。 在这两种价值共同存在的前提下,林道静完成了自身的人格 解放历程。
林道静理想解放的第三层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终确立。 之所以说它是最终确立,是因为在“人权意识增强”的整个过 程当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但这种最初的“理想” 更大程度上是源自于钦佩和敬慕。“那个余永泽让我苦恼, 但是当姓余的告诉我老卢被捕的一刹那,我才明白我是爱上 了她”。小说中借林道静对爱情的一次表露,巧妙地暗示了 林道静对于共产主义的情感态度,是一种爱慕。而林道静共 产主义理想 的 最 终 确 立,是 以 她 与 余 永 泽 的 彻 底 决 裂 为 标 志,一直到此后江华的出现,林道静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入 狱等等,种种她为共产主义理想所付出的实际行动都表明, 到这一阶段,林道静最终战胜了一切外力因素,将一种纯粹 的内心冲动,转化为实践而奋斗,她已经由历史的后台真正 登上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前台,并开始扮演着自己作为共产党 人的角色。最初的自由意识得到升华,从追求浅层次的个人 自由升格到追求全体中国劳苦大众的自由,自此,理想解放 完成了最后一次蜕变。
林道静理想解放的第二层是人权意识凸显。值得一提 的是,小说中的林道静一直是一个拥有着独立主见的知识女 性,这从当初她抗婚出逃,不顾一切到北戴河寻找表哥张文 清中,就可见一斑。而此处所谓的“人权意识凸显”,又进一 步体现在林道静和余永泽婚姻生活相处当中。从小说里可 以看出,林道静最初对于余永泽的干涉,依旧采取的是一种 相对忍让的态度,但是随着林道静阶级立场的逐步改变,双 方矛盾也逐层加深,尽管两人是婚姻关系,林道静的一种“渴 望彼此相对独立”的思想意识也日益凸现出来,她不顾余永 泽的反对,坚决研习马克思主义论著,参予到卢嘉川等人的 革命运动当中,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权意识的体现,即自己 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方式和对象。
纵观林道静在人格解放的过程所遇到的冲突,大致分为 两次: 第一是“自我独立意识与男权意识”[1]的冲突,小说中 写到,余永泽并不希望林道静出去工作,他只是站在一个中 国传统男性的角度坚持林应该为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家庭主 妇,并且多次向林提出过这样的要求,此时这种男权意识和 林道静心中隐藏着的独立意识产生了摩擦,在冲突中林道静 开始与旧的自我斗争,为其人格解拉开了帷幕,其间,林道静 也表现出小 资 产 阶 级 女 性 的 软 弱,当 余 永 泽 不 满 于 林 道 静 “拿着我的钱做好人”的行为时,林道静未作出强烈的反抗, 只是“内心微微一颤”,容忍下来,可见在这种冲突当中,林道 静自身的弱点成为主要阻力; 第二,是“自我意识与集体意 识”[1]的冲突,有学者认为“让女性走上革命道路,是女性获 得解放的途径,因为可以避免堕落,回来,或者饿死这三种可 能的女性个性解放的结局,但女性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却失 去了其个性,失去了个性的女性,也就失去了主体意识,这不 是女性的解放”[1]。这点笔者不予认同,小说中林道静自我 意识的逐渐弱化,集体意识逐渐加强,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 个纯粹的后者取代前者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林道静从刚开始逃婚、自杀、被救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自我意 识的实现,而卢嘉川的出现和死亡,点燃了埋藏在她心中的 强烈的集体意识火种,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冲突,使得林 道静不仅挣扎在离开余永泽和继续留下来之间,也挣扎在旧 我与新我之间,林道静的离开不能看成是集体意识完全取代 自我意识,而是 当 两 者 发 生 冲 突 时,优 先 选 择 集 体 意 识。 由 此来看,林道静正是在这些冲突之中,逐步实现旧我和新我 之间的跨越,从而完成人格解放。
语文学刊
2011 年第 1 期
论《青春之歌》中的女性解放意识
○ 徐逍影
(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青春之歌》是一部渗透着强烈女性解放意识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从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通过林道静的人生经历,作者着意从婚姻解放、理想解 放以及人格解放三个潜在方面来展现和探讨作者的女性解放意识。
林道静理想解放的第一层是自由意识的爆发。从小说 的情节Fra Baidu bibliotek展中可见,为了这种自由理想的实现,林道静不惜
[作者简介]徐逍影,女,江苏南通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师范) 学生。
— 18 —
现代文萃
徐逍影 / 论《青春之歌》中的女性解放意识
选择“跳海”这种结束生命的方式,正如她被余永泽救上岸后 所陈述的观点,“我也渴望自由,拥有理想”,虽然在这一时期 当中,这种理想自由依然只是浅层次的个人自由意识。不可 否认,林道静这种自由意识的爆发为她以后树立共产主义理 想,埋下了伏笔。
资产阶级的情感,即包括林道静对于爱情的软弱,缠绵,对于 人民苦难的温情主义,对革命不切实际的幻想,狂热和个人 英雄主义”[3],这就决定了林道静的人格转化必将是一个痛 苦的历程,这种痛苦既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心的抗争,“这是 一个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赎罪的艰难过程”,也只有实 现这种与旧 的 自 我 的 彻 底 决 裂,林 道 静 才 能 完 成 人 格 的 解 放。
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在心理转变上还存在主 体无意识,无论思想观念还是情感态度都是被动而无奈的”, 这一点笔者并不赞同。纵然在余永泽和林道静短暂的相识 相处过程中,林道静似乎一直是以一个“被拯救”的形象展现 在读者面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看似的“被动”其 实也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当然,并不能完全否认林道静在 作抉择时,内心存在的挣扎与矛盾,但是,就林道静选择接受 余永泽的求婚,选择离开余永泽等等婚姻选择问题时,林道 静更是表现出一种自我选择的主动意识,而这种意识也正是 女性解放的第一重呐喊———婚姻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