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温庭筠词中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唐代诗人温庭筠(809-886年),出生于长安,曾任太子傅、上元阁直学士,论文笔丽,故有“温文尔雅”之称。

他是唐代五言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篇篇语言丰富,情感真挚,内容涵盖了诗歌的各种主题。

在温庭筠的作品中,女性是他所赞美的对象之一。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盛赞妇女的渴望,更反映了唐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思想观念。

首先,温庭筠的女性形象几乎都具有早期中国文学中的传统审美意义。

他所描绘的女子品质高尚,容貌清秀,一如传统女子的美丽形象。

例如,他在《商山早行》中描写的“翠眉低、珊瑚颈、绿鬟乱、红脸斜”的女子,令人想起古代女子的形象,会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龙泉窑瓷器上精美的青花图案。

其次,温庭筠的女性形象还展示了唐代男子对女性的崇拜和热爱。

在《登岳阳楼》中,温庭筠借岳阳楼观景之机,赞美了当时流传的一位美女后裔,尤其是她从容纯洁、姿态优美,不仅让他感到渴望,更是让他天真地认为这是道貌岸然的美德。

这种热爱和崇拜也是当时男子对女性的共同感观。

此外,温庭筠的女性形象也展示了女性作为内部主人翁的力量。

在《蝶恋花·春景》中,温庭筠描绘了女主人公在春天里喜欢赏花的场景,她精妙灵巧的笔调,体现了这位女子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和掌握,同时也表现了她的独立性和自我扩展。

这种刻画方式,不仅可以表达女性在当时中国社会的潜力,还可以反映唐代男子对女性的肯定。

总的来说,从温庭筠的作品中看到,他的女性形象深受当时审美标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然而,他对女性形象的理解,显然不止是在审美上,更重要的是在仪态上,这种仪态体现了女性的内在纯洁、自立和扩展的力量。

这也是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承认,为后来“天下归女儿”等女权运动,提供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温庭筠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丰富,内容包含了多种主题,其中女性形象极为突出,被温庭筠视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

温庭筠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方式主要分为传统审美意义的塑造,唐代男子对女性的热爱和崇拜以及女性作为内部主人翁力量的表现三个方面。

温庭筠的女性意识

温庭筠的女性意识

温庭筠的女性意识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她的诗歌中展现了女性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女性地位有着深刻的反思。

本文将从温庭筠的作品中探讨她的女性意识的表达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审视。

首先,温庭筠的诗歌多以表达女性情感为主题。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迷人的意境和流畅的词句,独特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

比如在《杨柳枝词》中,她写道:“杨柳枝枝弄晚霞,烟红柳烂桃花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花力。

”这些诗句表达了女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情,突显了她们的浪漫情怀。

而在《蝶恋花·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花纷纷,泪如雨。

无情最是台城柳。

”这些细腻感人的描写,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

此外,温庭筠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对女性地位与社会制度的反思。

在唐朝,女性地位低下,妇女受到男权社会的束缚。

然而,温庭筠并没有被这些限制所困扰,她以自己的诗歌为声音,通过表达对这种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愿望。

在《河南策·玉都临春阙外》中,她写道:“缠绵婉娩一犹胜,白日星辰虽可比。

愿为西施行,自歌弦外思。

”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美貌,打破社会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种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反思,使得温庭筠的诗作在当时唐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与此同时,温庭筠的作品也关注了历史变迁中女性地位的变化。

在她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唐代女性地位的相对自由和卓越。

这与温庭筠本人的身份与背景有关。

她出身于文化熏陶的家庭,丈夫也是文人。

这使得她有机会接受教育,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

她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和赞誉,成为了唐代文坛上的翘楚。

她的诗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女性形象,从而成为当时女性地位不同寻常的象征。

总之,温庭筠的诗歌作品无疑展现了她的独特女性意识。

她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深刻讨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的渴望。

论温庭筠词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论温庭筠词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论温庭筠词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温庭筠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以其独特的女性化词体特征而闻名,在汉语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分析温庭筠词的女性化词体特征,以期为汉语诗歌研究提供参考。

温庭筠被称为“女性式词体”或“淡雅流畅”,这是因为她的词
体特征表达了女性特有的心理和个性,如温和情感、不同寻常的眼光和美学观点。

这种特质使她的诗句温柔婉转,文字优美,具有柔和的抒情气息,淡雅而令人心醉。

温庭筠的语言表达也有所不同,以“间”、“馀”等字样作为修辞方式,诗句更添清新,也更突出一种纤细柔美、轻盈清圆的象征性。

同时,温庭筠也结合了古典艺术的技巧,如“和音”、“押韵”等,尽管是传统的文学技巧,但温庭筠却以罕见的方式把它们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得她的诗歌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多变的节奏,带有亲切的温柔气息。

温庭筠的诗歌不仅有着女性化的语言特色,而且富有情感,正是这种真实感动的抒情使她的诗歌在汉语诗歌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比如,她的《秦淮春行》就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垆边人家燕子去时,
草色新绿晚霞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泪!”此句内涵温柔,抒发了对聚散的情愫,让人不由的感动。

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独特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温庭筠融合了古典艺术的技巧,又灌注了真实故事的情感,以淡雅而柔美的句式表达出女性特有的心理和个性,使其诗歌在汉语诗歌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温庭筠诗歌因其独特的女性化词体特征而受到赞誉。

她的作品体现出女性特有的心理和个性,灌溉了真实生活的情感,运用古典艺术技巧,以及抒发激情的文字,使她的诗歌温柔而令人心醉,在汉语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

美前言温庭筠,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著称,而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同样充满了魅力和韵味。

本文旨在探讨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以期更好地了解唐代女性的风貌和文化。

温庭筠传记温庭筠,唐代文学家、诗人,才华横溢,被誉为唐代“诗坛佳话”。

他的诗歌以清新淡雅、含蓄婉约著称,反映了唐代文人的审美与情感。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山水田园、爱情婚姻、历史传说等方面。

温庭筠的生平事迹不太清楚,但据史书记载,他曾在唐德宗时期(757-805年)担任过官职,并先后任过著作郎、校书郎等职务。

他还曾担任过淮南节度使的文学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

温庭筠的诗歌以清新淡雅、婉约含蓄为特点,他的诗中描写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情感。

同时,他的作品也表现了对于时代和人民的关切和思考,反映了唐代的文化风貌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温庭筠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五官轮廓分明,眉梢微拱、目光微闭,脸型清秀、肌肤如玉,身姿窈窕妩媚。

她们有着优美的身材和各自独特的风度与气质,经常被描写成市井、乡村、墨客、王宫之中的女性形象。

虽然她们生活的环境和角色不同,但她们都共同具备了柔情、知性和高尚的品质,传达出一种温暖、舒适的美感。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经常出现在山水田园的背景之下。

诗歌中的她们在青山绿水之间嬉戏玩乐、采花拈草,让读者既感受到了田园婉约之美,也感受到了女性柔情温暖的一面。

如《幽居初夏午睡起》中的描写:低枝密叶繁,路隐何婆娑。

竹雨笼疏影,花风动半窠。

宛在梦中宿,还留画里波。

这首诗以自然景致烘托出了女性柔情的美,女主人公身处清幽的竹林之中,安然地午睡,唯美的意象诠释了女性的柔美和她们的精神追求。

还有一些诗歌,则是以宫廷或者市井生活的场景为背景,描绘出了女性的繁华、艳丽和脆弱。

她们或是曲艺表演者、舞娘,或是官家美女、豪门千金,或者是市井美人,总之,她们都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绝品”,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双性之美而闻名于世,表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菩萨蛮》以描写美丽的女性为主题,歌颂了女子的婉约、妩媚之美。

诗中以尽情赞美女性的风姿绰约、温柔娴静,表现出了男性对女性美的迷恋和赞叹。

诗人通过描绘女性美丽的容貌、婀娜的身姿和端庄的气质,展现了女性在男性心中的崇高地位和至高无上的美丽之感。

《菩萨蛮》并不局限于对女性的赞美,其中还包含了对“道”、“菩萨”等佛教概念的渗透。

通过将女性形象与佛教理念相结合,温庭筠巧妙地融入了宗教色彩,赋予了诗作更加深邃的内涵。

在诗中,菩萨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使得诗作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歌颂与赞美,更是对“菩萨蛮”这一形象的艺术呈现和内在意蕴的挖掘。

由此可见,《菩萨蛮》融合了女性美的赞美及佛教思想的渗透,展现出了双性之美。

它既具有对女性美的传统赞美之情,又体现了对精神境界的探求和对内在美的追求。

正是在这种双重的美的表达中,《菩萨蛮》展现出了深厚的诗意魅力和富有内涵的艺术特点。

在《菩萨蛮》中,温庭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铺陈出了一幅典型的唐代女性形象。

他通过对女性美的描述,强调了其婉约、妩媚、端庄、高洁的特质,表现了对女性的赞美与歌颂。

在诗中,他以“菩萨”这一形象为女子作描绘,赋予了女性更加高尚的灵性寓意,使女性形象在诗中更加具有宗教性和超越性。

这种融合了宗教意蕴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对女性美的讴歌,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美的精神追求。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温庭筠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位文人,他在文学领域中专剖女性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

一、温庭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一)、歌妓舞女温庭筠笔下大多都是美艳动人的女子,他的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的美人画卷,这些女性有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般如云的头发,有着“人似玉,柳如眉”般姣好的容颜,还有着“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般优美的身姿。

他笔下的这些靓丽的女性,不仅仅是有着天生丽质的姿容,而且她们还特别热衷于装扮自己。

温庭筠在词中往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女性的美。

如在《菩萨蛮》这首词里,温庭筠借用“水精帘”、“鸳鸯锦”、“藕丝”、“玉钗”这些华美的意象来描绘女性的闺房,以及她的衣着和闺房。

虽然词人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女性的身份,但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的出来女主人公的身份。

作为当时社会底层的女性,为了生计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迫使她们沦为歌妓舞女,但是她们大多都长相姣好而且具有较好的音乐、舞蹈和文学修养,能歌善舞,能言善辩,慧黠诙谐,还能诗词唱和,因而能够博取文人的欢愉,因而在温庭筠笔下,尽管这些歌妓舞女表面上光鲜靓丽,可是终究掩饰不了她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商人妇秦观在其词《水龙吟》中云:“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意为男子为功名为谋生与女方分居两地,这对女方是最难堪的事情。

“因而,‘望归’就成为诗词当中最为常见的主题。

”妇人每日精心打扮,只为等待远方的丈夫归来。

都说“女为悦己者容”,这个晨起梳妆打扮的女子满心期盼的丈夫却迟迟未见,她最终只能是“肠断白频洲”。

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楚辞》‘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幽情远韵,令人至不可聊。

飞卿此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意境酷似《楚辞》而声情绵渺。

谈温庭筠词的女性化品格

谈温庭筠词的女性化品格

谈温庭筠词的女性化品格
温庭筠是《花间词》的一个重要作者,有“花间鼻祖”之称,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词人。

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致力于词的创作的文人,对于他的词历来也有很高的评价·如果我们仔细去读他的词,就会发现其内容几乎都是在描写女性,描写精致华美的女性生活。

温庭筠的词具有女性化品格是因为温庭筠被选录在《花间集》里的作品几乎全是取用了女性题材。

如,《菩萨蛮》十四首和《更漏子》六首都为表现宫女﹑思妇﹑歌伎的生活和情怀。

以《菩萨蛮》第一首来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一个女子,先写她未起床之前的睡态很美,是如云的鬓发遮在雪一样的香腮上,还描写了她房间里的摆设是“金明灭”,接着写女子起床了,起床做的事情是画眉,然后慢慢井井有条地化妆梳头。

完了之后再拿出镜子,前照后照,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分美丽了,低头看见新衣服上都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自然而然引起了形单影只的幽怨·作者没说,但是读词的人读得出·作者以无比的细心和耐心来描写一个美艳﹑孤独·慵懒﹑无所事事﹑自矜自怜的女性形象·
如果说温庭筠的词的女性化品格表现在他以女性题材为主的话,那么,还是流于表象化了·温庭筠词的女性化品格不仅仅体现在女性化题材上,还在于他填词的时候采取了女性化的吻。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温庭筠《菩萨蛮》是一首中国古代诗歌,讲述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在沉醉的酒意中向恋人倾诉心声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温庭筠通过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双性之美的魅力。

温庭筠在《菩萨蛮》中描绘了女子细腻柔情的一面。

诗中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腰纤细带金鸂”、“香腮瘦脸花边瘦,回雪舞衫俏冷烟”,这些词句表现了女子的细腻柔美,如同细腻的绸缎,如同婀娜的柳枝。

女子的柔美之处,给人一种温柔婉约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娇艳的山水画,让人心驰神往。

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展现了女子坚强独立的一面。

诗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舞袖弄瓶云溅野,笑摘桃花妆似娘”,这些词句表现了女子的坚强独立,如同一片洁白的云彩,如同一朵绽放的桃花。

女子的坚强之处,给人一种自信从容的感觉,仿佛是一幅雄壮的山川画,让人心生敬佩。

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勾勒出了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愫。

诗中有“惊觉还来时,扶床踏袂绦,倚门寻、窕窈娘,夜风吹到枕头凉”,这些词句表现了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愫,如同一湖清泉,如同一枝嫣然的花朵。

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愫给人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幸福美满的画面,让人心生温暖。

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诗中有“落花时节重看化,将邂逅、论千古”、“暖风前後便由花;总是、熏来醉如夏”,这些词句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如同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如同一篇陶醉的月夜曲。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给人一种和谐美妙的感觉,仿佛是一幅千古传唱的画卷,让人心折。

《菩萨蛮》这首诗通过对双性之美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细腻柔情,坚强独立,恋人之间的甜蜜情愫,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双性之美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陶醉这正是温庭筠《菩萨蛮》的魅力所在。

浅析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唐代温庭筠可称为“才子词人”,他因出身没落贵族,为人放荡不羁,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终生困顿。

尽管仕途不顺,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伎打得火热,过着“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虽然政治上失去了进取的机会,但却获得了探索生活奥秘的机会。

温庭筠便是用词专力描写女性的第一人。

他为我们展示了一群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纯真,温柔善良,对爱情坚定执着,处处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笔者试从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解读温词中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绚丽多彩的外姿,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寄窥见唐宋两个时代女性朦胧而真实的面貌之一斑。

一、外表美和内心美的高度统一花间词虽是男子作闺音,但却是代女子而言,是女性化的文学。

温词的特色正在于把女性的外貌特征直接诉诸感觉、听觉和嗅觉,使我们体会它的色、香、味。

故而历来词评家评花间词风格,总以“温派浓艳,韦派清丽”①定论。

词中多次写女子所处的香的环境和饰物:“水晶廉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菩萨蛮·其二》)、“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其十一》)、“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更漏子·其六》),此外“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别离”(《菩萨蛮·其五》)更是“真香生色”②;“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其一》)写女子的浓装;“柳丝袅娜春无力”(《菩萨蛮·其六》)、“舞衣无力风敛”(《归国遥·其二》)写女子的柔弱。

这些脂粉香气、艳妆丽饰、娇姿眉容、病体弱质的女子的外部特征,在温词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在这错金镂彩的外部特征下掩盖的却是柔婉灵秀、细致乖巧的内部特质,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给人一种距离的美感。

这些如明月花枝一般静美的女子俨然是真善美的化身,才子词人的精神寄托。

温词对女子外美的铺张繁复的描写,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美丽女子形象。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词集《长短句》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个时代,女性地位低下,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生活机会。

然而,温庭筠通过他的词歌颂和赞美了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突出了她们的优美和风采。

以下,本文将从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展开讨论。

首先,温庭筠的词中的女性形象经常被描绘得温柔、柔顺,心灵之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女性被主要表现为善良、温柔、重情重义。

比如《临江仙》中,“东篱菊千朵,留与谁人?烟霞云散,红颜常笑。

”这个女孩即使失恋,仍然如此坦然和开朗,虽然甜美,娇柔,却有坚强和自我的面貌;《南歌子》中,“长记平家在楚,年年催种桑田路。

玉川子,会稽侯,相从到,莫逆悲。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诗歌描绘了一个来自平民家庭的女孩,白天工作,夜里纺织,坚韧不拔、懂得奋斗。

不论是温柔贤淑的女子,还是坚韧不拔的女儿,她们均体现了女性的美丽、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力量。

其次,温庭筠还极具创意地刻画了其他男性诗人所没有注意的女性形象,比如酒泉女、杨柳女、竹枝女等。

其中,杨柳女是最为著名的形象之一。

《鹧鸪天》中,“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通过杨柳女这个形象,表现出女性的飘逸、清秀。

女子那披着银丝的葱绿长裙,竖着朝紫微垂拱,她们往来于杨柳树丛中,在葱茏的柳枝之下,轻柔的磨蹭相会,展现出不同于男性主流视野观察的女性形象。

此外,竹枝柔也是温庭筠词中较为常见的女性形象。

《菩萨蛮》中,“劝我早还乡。

何必待黄昏?”中二女人被惊扰,她的音符突然被破坏了。

突然间,她开始喃喃自语,显露出她的温柔贤淑。

这些新颖的形象突破了传统的美丽刻板印象,从侧面展示了温庭筠对女性角色的真正关注和深入细致的表达。

最后,温庭筠描绘的女性形象能够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逻辑,表达人性的诸多特点。

她们有不同的身份,身上不同的故事,结局和命运。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温庭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多情、华丽、细腻而著称,其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被誉为他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对女性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巧妙描述。

本文就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分以下九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一、描写女主人公的外貌和气质女主人公是整首诗的灵魂和中心,作者在诗中巧妙地描写了她的外貌和气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唐代美女形象。

二、探究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女主人公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婚姻有着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三、描写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的相遇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在诗中的相遇是整首诗的转折点,这一段的描写又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地方。

四、分析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和自身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地位。

五、解读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是整首诗的又一个亮点,展现出她的坚韧、聪慧和独立。

六、分析男主人公的形象和特点男主人公的形象和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出现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色彩。

七、探讨男主人公的行为表现男主人公的行为表现为整首诗中的爱情故事注入了生动的情节,也为女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作了注脚。

八、分析诗中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整首诗的背后透露出深刻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九、总结女性形象在诗歌中的呈现整首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展现出温庭筠对于唐代女性的理解和关怀,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

通过以上九点论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庭筠在《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深刻塑造。

这首诗歌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不仅是诗人文学造诣的体现,更是唐代女性形象的一幅生动画卷,其呈现出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一、描写女主人公的外貌和气质在诗中,女主人公的形体袅娜,婀娜多姿,秀色可餐,她的美貌和风度深深地吸引了男主人公,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浓郁的诗意色彩。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

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

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

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

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

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

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

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这是我们上学时皆能熟读背诵的诗句,是一个晨起梳妆登楼盼夫归的断肠女形象。

从梳洗罢三字可看出此女的精心打扮,应是浓妆,从她过尽千帆的等待,可看出女子的对爱情执着,从肠断二字可看出女子命运的可悲。

这仅是对大家最熟悉词的分析,以下对花间派鼻祖温庭筠及其词中女性形象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唐代温庭筠可称为“才子词人”,他因出身没落贵族,为人放荡不羁,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终生困顿。

尽管仕途不顺,却与当时“新进少年”即初出仕的年轻文人和歌伎打得火热,过着“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虽然政治上失去了进取的机会,但却获得了探索生活奥秘的机会。

温庭筠便用词专力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美丽纯真,温柔善良,对爱情坚定执着,处处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历来词评家评花间词风格,总以“温派浓艳,韦派清丽”定论。

我认为这个评论比较恰当。

温庭筠笔下的女子概括起来就是开头说的浓艳的装饰,执着的爱情,悲剧的命运。

1.浓艳的装饰温词中多次写女子所处的香的环境和饰物:“水晶廉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菩萨蛮•其二》)、“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其十一》)、“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更漏子•其六》),此外“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别离”(《菩萨蛮•其五》)更是“真香生色”;比如写女子的浓妆“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其一》);写女子的柔弱“柳丝袅娜春无力”(《菩萨蛮•其六》)、“舞衣无力风敛”(《归国遥•其二》)。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祁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9期摘要:温庭筠在词这种文学体裁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位文人,他在文学领域中专剖女性的情感世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审美情趣,使词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始绽放出清新的独具魅力的光彩。

自唐朝以来,女性的形象在诗坛上渐有增多之势,而在温庭筠及其以后的唐宋词中,女性的心灵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词人们正是依靠对女性的形象美和心灵美的观察、体验和描写,才得以建立起新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温庭筠;词;女性形象;原因[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0-02一、温庭筠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一)、歌妓舞女温庭筠笔下大多都是美艳动人的女子,他的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优美的美人画卷,这些女性有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般如云的头发,有着“人似玉,柳如眉”般姣好的容颜,还有着“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般优美的身姿。

他笔下的这些靓丽的女性,不仅仅是有着天生丽质的姿容,而且她们还特别热衷于裝扮自己。

温庭筠在词中往往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女性的美。

如在《菩萨蛮》这首词里,温庭筠借用“水精帘”、“鸳鸯锦”、“藕丝”、“玉钗”这些华美的意象来描绘女性的闺房,以及她的衣着和闺房。

虽然词人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女性的身份,但是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感受的出来女主人公的身份。

作为当时社会底层的女性,为了生计抑或是由于种种原因迫使她们沦为歌妓舞女,但是她们大多都长相姣好而且具有较好的音乐、舞蹈和文学修养,能歌善舞,能言善辩,慧黠诙谐,还能诗词唱和,因而能够博取文人的欢愉,因而在温庭筠笔下,尽管这些歌妓舞女表面上光鲜靓丽,可是终究掩饰不了她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商人妇秦观在其词《水龙吟》中云:“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意为男子为功名为谋生与女方分居两地,这对女方是最难堪的事情。

浅析温庭筠,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温庭筠,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中学阶段的必学作品,词中的女主人公是花间词乃至五代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全词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位深闺女子晨起后的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生动刻画了一位美丽而孤独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对于很多初学词的中学生而言,尽管这首词的文字比较通俗浅显,在这短短的几句词里,是如何体现这位女子美丽的姿容、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她朱门贵妇的身份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文字层面来分析这位女子的具体形象。

一、衣食无忧的朱门贵妇对于词的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很多人如果不看注解根本不能理解它表达的内容,因为即便是在学术界,对于“小山”的理解也还有较大的争议和分歧,我们通常更多的理解为“女子房里的屏风图案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早上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也有理解为女子头上的发髻或者眉心的彩妆)。

屏风最初出现于周代,只有天子和贵族在较庄重正式的场合才使用,如祭祀和朝堂用于阻隔遮挡,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它开始慢慢普及,可即便到了汉唐时期,也是有钱人才能使用,多用于客厅、卧室等庄重或隐私的场所,依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百姓而言,沉重的赋税徭役早已将他们盘剥干净,温饱尚无法解决,更不要说使用屏风这等“奢侈品”了,因此这位女子的家境应是较为殷实的。

屏风上的图案为何会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这与屏风图案、材质相关,古代屏风都很讲究材质的选用和做工的精细,不管屏风图案是镂空雕刻的,还是在丝绸布帛上绣的,用笔墨画的或是其他工艺,图案能够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除了做工精细之外,图案本身也大有文章,可能使用了特殊的材质,比如金漆、金丝线、黄金、玛瑙玉石等进行加工和装饰,使屏风更加精美、华丽、贵气。

起床后,她很是闲暇的在画眉,慢慢的梳洗,对着镜子慵懒的打扮,种种行径足以表明她不是终日忙于繁杂家务、农务的穷苦百姓,不用为生计而奔波劳碌,相反她生活得很有闲情逸致,富有情趣,有着精神层面的审美追求,因此她在物质生活层面必然也是富足有余的,非寻常百姓之家可以相比。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温庭筠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的角度出发,探讨这首诗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探究温庭筠深刻的思想和诗歌技巧。

一、倾诉思念的女性形象二、神仙化的女性形象三、众生皆苦的女性形象四、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五、旷世才情的女性形象六、巧妙运用古典典故的女性形象七、爱情多舛的女性形象八、美丽诱惑的女性形象九、女性美的审美与表现以上九个提纲标题,将依次深入探讨温庭筠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运用的多种手法和技巧,从而理解他对女性形象的细腻、深刻和丰富的描绘。

同时,这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女性的生活和处境,感受到他们那种动人的情感和面对苦难的坚强意志。

最后我们可以感悟到温庭筠这首诗歌所传递的生命之美,以及那种恬淡中蕴含的浓郁文化味道。

一、倾诉思念的女性形象这个提纲主要针对温庭筠诗歌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女子谈及了与心爱之人长期分离的痛苦,展现了她强烈的感情和无法自控的痛苦。

通过如此饱满热烈的诉说,读者能够感受到女性的思念之情是何等亲切动人。

二、神仙化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探究温庭筠如何将女性形象神仙化,从而从更加梦幻的角度展现她们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诗中所表现的女子,拥有超越凡俗的高贵和神秘,体现出唐代文化中对美好和完美的追求。

三、众生皆苦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从诗歌中挖掘出一种悲怆的女性形象,她们常常在陷入苦境中不得自由,如同人世沧桑之中令人感伤的存在。

这种形象突出了女性的脆弱和生命中的挣扎,读者将对她们内心的苦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产生深刻的感悟。

四、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探讨女性形象中的温婉淑女形象。

每个女性在温顺舒适的氛围中展现出了她们的优雅和高雅。

在如此的氛围中,女性所展示出的风格和品性完全得以展现,使读者更加重视她们的内在素质。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 毕业论文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 毕业论文摘要在词的发展道路上,温庭筠是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1位文人,论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 毕业论文。

个人的生活阅历、社会时代背景以及词的特点,为温庭筠深入细致描写女性形象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温词中展现出在富贵堂皇的生活环境中所透露出慵懒无聊的情绪,呈现出迷离幽微的喟叹的歌妓;在丈夫、情人远行后,望尽天涯断肠的思妇以及在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中满腹幽怨暗恨的宫女等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通过描写女性生活在幽静的外部环境与女性举止、装饰的外在表现烘托出女性孤独、苦闷的内心世界;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展现出女性在伤离场景中的离愁别绪;用华丽的词藻描绘她们绚丽多彩的外表美以及对爱情渴望与执着追求的内心纯真静美,使女性外表美与内心美达到高度统1。

温词中饱满的女性形象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反映出了在封建礼教下广大女性不幸生活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温庭筠;词;女性形象ABSTRACTOn the word development path, warm courtyard Jun is the first writer which concentrates effort describes the feminine image. Individual life reviews in succession, the social time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word characteristic, thorough carefully described the feminine image for warm courtyard Jun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source material. In the warm wordunfolds disclosed in the riches and honor majestic living conditions the lazy bored mood, presents the song prostitute which blurred faint sighed sighs After the husband, the sweetheart take a long journey, looks the completely horizon broken heart to think the woman as well as has mind filled with the palace maid in splendor riches and honor the living conditions which hidden bitterness darkly hates and so on the different type feminine image. Through describes the female to live in the lonesome and quiet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feminine manner, the decoration external performance contrasts the female lonely, the depressed innermost feelings world Unfolds the female with the dark ink serious wound technique to leave in the scene in the wound the sorrow of parting separation sorrow Describes their gorgeous semblance with the magnificent literary flourishes to be beautiful as well as to love hope and the rigid pursue innermost feelings pure static beauty, causes feminine semblance America and the innermost feelings beautifully achieved unifies highly. In the warm word the full feminine image reflected the society commodity economy prosperity,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d reflected at that time social reality which the general females lives unfortunately under the feudal ethics and rites.Key words: Warm courtyard Jun Word Feminine image。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菩萨蛮》的双性之美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以菩萨蛮寓人生哲理的双性之美抒发情感的诗。

这首诗以菩萨蛮为主题,以女性的视角展示了女性的柔美与坚强的一面。

诗中也体现了男性的温柔与细腻之情。

《菩萨蛮》的第一节开始描绘了女性的柔美。

诗中描述了女子嫣然一笑的神态,并通过比喻的手法进行了艳丽的描绘,如“殿前高下连晚烟,栏外燕子空余巢”以及“轻云低合月如霜,举案齐眉竟不妆”。

这些描写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柔美的气息,仿佛是一幅画卷,展现了女性的靓丽和美丽。

接下来的一节则以男性的视角展示了男子对女子的激赏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男子的反应来表现他们对女子的喜爱,如“暗盘襚绣迷香袅,凤钗龙叶妬鸳翹”,揭示了男子在女子美丽时刻的动情之态。

在诗的第三节中,温庭筠通过描述女子的身世来展示了女性的坚强。

诗中描绘了女子身后系着佛珠的手腕,通过这一细节,体现了女子内心深处的信仰和坚韧。

她们无论在命运的安排下承受了多少困苦,依然能坚定地前行。

最后一节则将男女之美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双性之美。

诗中描绘了男女共同欢笑,彼此相拥,共赏美景的情景。

通过这种描写,温庭筠表达了男女间的和谐与融洽,表现了双性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欣赏的情感。

整首诗体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坚强,并通过与男性的对比,展示了双性之美。

女性通过自身的美丽与坚韧,给予了男性无限的触动和自由。

男性则通过温柔与细腻,赋予了女性力量和勇气。

这种双性之美体现了两性之间的互补和依赖,是一种和谐的相互关系。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

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女性形象与闺怨情怀温庭筠,作为晚唐著名的诗人、词人,其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风格描绘了众多女性形象,抒发了深深的闺怨情怀。

在他的《菩萨蛮》系列词作中,这种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女性形象多是娇美、慵懒而又寂寞的。

她们往往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金翠,眉如远黛,面若桃花。

然而,这些外在的美丽却无法掩盖她们内心的孤独和哀怨。

比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词中的女子晨起梳妆,却显得慵懒无力,对妆容的精心描绘并非出于喜悦,而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

那重叠的小山眉和如云的鬓发,衬托出她的娇美,而“懒起”和“梳洗迟”则透露出她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这些女性所处的环境,常常是华丽而又寂静的。

闺房中的屏风、帷帐、香炉等物件,无一不彰显着富贵与精致,但也正因如此,更凸显出她们生活的封闭与单调。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都是奢华的象征,然而女子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陷入孤寂的梦境,醒来面对的依旧是那如烟的柳色和清冷的残月。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

她们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命运的无奈。

闺怨,是她们共同的情感主题。

她们被困于深闺之中,青春年华在寂寞中渐渐消逝,却无法自主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女子新穿上绣有鹧鸪的罗衣,鹧鸪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形单影只,这种对比更加深了她的孤独感和对爱情的向往。

这些女性的闺怨情怀,不仅仅源于爱情的缺失,还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婚姻往往不能自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们的命运被束缚在家庭之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因此,闺怨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封建礼教和社会制度的一种无声抗议。

温庭筠通过对女性形象和闺怨情怀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

他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女性生活画卷。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

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被誉为“花间鼻祖”。

他也是词中专力描写女性形象的第一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他关注女性题材的背景及其笔下的三种女性形象,颇具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温庭筠是花间词的代表人物。

他常站在女性的角度,模拟她们的声口,描写塑造了许多天生丽质、娇艳绝伦却结着愁怨的女子。

词中女主人公或表达对爱人的恋慕与期待,或抒发对恋人牵肠挂肚的思念与寄托,或控诉自己被无情抛弃的愤怒与无奈,或哀叹自身孤独无依的寂寞与伤感。

正是这些丰富的女性形象,使得温词形成了含蓄幽深、柔婉绮丽的风格。

品味研读温词,离不开对词中的女性形象的把握与分析。

一、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原因对混乱政局的失望以及仕途的失意,是晚唐一些文人转向歌席酒筵描写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温庭筠也不例外。

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如此有才之人,却数举不第。

后来又因“扰乱科场”、讥刺权贵,招忌被贬。

遂绝了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无奈的心情使他流连于歌馆青楼,借以发泄自身的不满与愤懑,同时获得心灵的慰藉。

所以“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

用他那诗人的.心去感知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女性,便更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之感。

因此也便有了香艳中透着哀愁的闺音。

温庭筠被称作“男子作闺音”第一人。

有人说“无论文人怎样肆力去体会女子的心情,总不如妇女自己了解的真切;无论文人怎样描写闺怨的传神,总不如妇女自己表现的恰称。

”[1]如果单从表现真实的角度来讲,男作家或许表现不够完整多元。

但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受压迫深、受教育少,所以女性很少能用文学来表现自己。

而男性文人却有机会接触、观察、欣赏和描写女性。

男子对女性又往往具有审美的态度和情感。

所以男性笔下的女性也能被描绘得真实细腻。

温庭筠具有文学音乐上的才情,且因其长期寄迹青楼,有着大量接近女性的生活经历,所以他在抒发女性情感、刻画女性心理方面更为深婉和细腻。

二、女性形象分析温庭筠的花间词中着力描绘了三种的女性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唐诗宋词》“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板块中。

教学中师生共同的感受是温词中字面上平和温婉,内容上有闺阁艳冶之风,然而词意却无限凄凉哀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呢?带着这个问题,师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联系作者的生平际遇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再联系其他温词以其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口来探究温词中绵密隐约的情感折射。

温庭筠,字飞卿,是初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有过显赫的家声。

而温庭筠又少负才识,除了善于鼓琴吹笛之外,尤长于诗词。

其诗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他的《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是数举进士不第。

他恃才傲物,藐视权贵。

他非议朝政,对宰相令狐啕的不学无术大加嘲讽,并指责其结党营私,治国无方。

因此令狐啕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并非才学不高,而是因为被当权者所妒。

怀才不遇,潦倒终生的人生悲剧,使得温庭筠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有着广泛接触歌妓舞女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他的词作中显而易见的悲愁就是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有意无意的折射。

但其词中的闺阁情怀和艳冶之风又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温庭筠是第一位大力作词的文人,他奠定了词的“类型风格”即“艳情性”的基石。

词兴起于中唐,至晚唐、五代蔚为大观,它的起与盛都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动因。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唐代的社会文化遭到重创,社会动乱使文人染上沉重的政治上的失落感,为了寻求一种心理平衡,他们将人生追求由跻身仕途转向自我,转向内心,“走进了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晚唐文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畸形繁荣的特定的社会环境。

晚唐社会,文人们的生活情趣大都不很严肃,他们放荡不羁,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多以狭游畅饮为乐事。

这种社会风气必定会在文人笔下表现出来,而表现风流艳事,抒发个人情怀又莫过于在樽前月下浅唱低吟的词了。

晚唐五代衰败的社会,使文人们的感情从热衷于仕途而趋于沉静和颓丧,他们的作品也就比较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因而多写闺阁情怀和离愁别绪了。

文士、达官、富豪都在回光返照式的繁华中及时行乐。

花间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注定了要以侬丽绮艳为最大特征才能得以广泛传播,因为歌台舞榭上、贵府酒筵里是它的流播之地。

社会发展到晚唐,滋生了最适合词生长的土壤。

词原本属于娱乐性的艺术,与风月艳情的世俗风气联系在一起,而温庭筠又把它推进了一步,在抒情内容和艺术创造上都有突破。

但仅从温词的文本本身来看,多是描摹女子的体态、衣饰和一些娇憨的举止。

而所表现的情绪又多是孤独无奈的愁怨。

这和词人的遭遇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师生通过对《菩萨蛮》及其他补充的温词的赏析探究得出温庭筠在词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及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形象的单一性作者基本上不使男性形象进入词中,这种安排大致有两个原因:1、单一女性形象的出现迎合着歌筵酒席上男性观赏女性美的心理,他们需要这种能愉悦感官的绮罗香泽之态,和满足着他们品味女性恋情时的男子虚荣心。

如温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偷里暗形相,不如从嫁与,做鸳鸯。

”2、词中女主人公孤独自处的境况或结局也能说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那时女性的爱情生活是很不幸的,或远人长期不归,或遭薄情郎遗弃;她们或默默等待,或痛定思痛,抑郁愁闷之情已成为其感情生活的主旋律。

如“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词人不直斥男人的负心行为,而将他们隐去,使女性的形象更加纯美,且更富于悲剧意味。

情感内容的复杂性1、闺怨、宫怨温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闺怨词。

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女子更换新衣时,忽见衣上有一双双的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写闺怨之情含而不露。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写因思君而憔悴不堪,以花貌与容貌对举,造语功深。

2、怀远“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怀远主题不是温庭筠独创,但在他手中又别有一番幽咽的风味。

通过一人、一事、一物或一举手、一投足、一凝眸,女主人公的怅惘之情就已不待多言了。

3、离情“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环境之凄清寂寥,情感之含蓄深沉,此一句乃离情之千古绝唱。

4、闲愁温词中有少量作品描写莫名的愁绪。

如“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惆怅,正思维。

”写采莲女子面对寒浪产生的惆怅之情。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这首词只写妇人梦后无名的惆怅。

纵观温庭筠的词,可以看到温词无论写闺怨、怀远、离情或闲愁,其描摹的女性都很少直接涉及到人物的心理,往往是通过间接的衬托或烘托逐步暗示,因而显得含蓄深隐。

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1、善于罗列事物,从精心雕刻中逐步暗示。

如《菩萨蛮》第七首和第八首: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牡丹花谢莺歌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第一首词写女主人公妆扮后的形象以及妆成后的活动和心理;第二首词写外界环境和女主人公在此环境中的感受和表情,都是客观描述,而前一首的“思妇望远人归来”和后一首的“因怀人而通宵难眠”,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而不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的。

这种情在景中的表达方法,细腻含蓄,耐人寻味。

2、善于根据实际的自然环境,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应地描绘出各种不同的生活画面。

如《河传》其一、其二:江畔,相唤,晓妆鲜。

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岸那边。

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

晚来人已稀。

湖上,闲望,雨萧萧。

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

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前首写采莲女对少年的倾慕,后首写游春女子对情人的思念,生活内容不同,所描绘的画面也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前首“江畔,相唤”四字写尽江南采莲女天真烂漫、嬉笑相闹的情态。

“浦南”“浦北”足见女子对少年魂牵梦绕,不知所归,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惚状态。

后一首因写对情人的思念而没有活泼多彩的描写。

“湖上”是游春之处,一“闲”字,足见女子并无心游春,只不过借景消愁而已。

“谢娘”三句是女主人公望中的神态,愁思与带雨的晚潮混在一起。

如幻似梦,没完没了。

结尾处景物依旧,而人却飘渺,连马嘶声也听不到,只有堤柳如丝,无限凄然。

3、善于截取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和侧影,抒发某种感受或表达某种情绪。

如《梦江南》其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借一个典型的登高怀人的情景写了思妇绵长、怅惘之情。

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

4、善于通过主人公的一举手、一投足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情态。

如《菩萨蛮》其十一: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黄昏时的惆怅。

清新的环境,娇艳的杏花在她的眼中都带上了冷落的色彩。

这是她感情外射的结果,是她黄昏时刻孤独、冷落的反映。

“无聊独倚门”写出了她的空虚。

独倚闺门,心绪迷茫,百无聊赖。

在温词中反复表现的女性形象其外在特征是鲜丽的,然而整体感觉温词却是美好的歌唱又是哀怨的呻吟。

温词中的基调,基本上是惆怅的,抒发的感情,也基本上是孤独无奈的伤感。

既然词的主要功用在于供“绣幌佳人”当筵而唱的,那么,为什么温庭筠词中不再多一些颓放呢?这不更适合了客人的品味了吗?纵观温庭筠的词,可以看出其中少有男欢女爱的即时直接描写,很少调笑之作,几乎没有色欲描写,而女主人公又多有一定身份教养,端庄正派,并无明显的风尘女子的特征。

可见,温庭筠的创作态度大体是严肃的。

但他在反复描画女子刹那间的绰约风姿的同时也刻画了其复杂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不约而同千篇一律的是空虚孤独的无奈和悲愁。

究其原因,我认为,作者在描摹美女姿态,体味女性心理的万千愁绪,代她们唱出“无限心曲”的同时,必然也影射了自己的心绪,这心绪带上了鲜明的积郁和悲愁,只是这种情绪是作者无心的流露。

中国的士大夫文人久处于皇权统治之下,他们对皇权、对仕途常怀有一种胆战心惊的妻妾般的心境,对仕途经济的追求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软弱无力甚至屈辱的心理,一种无奈的被遗弃的苍凉的心境。

温庭筠屡举不第,对仕途更怀有一种热切的渴望。

这种心理和在男权社会女子对男子的敬畏和期待是相似的。

“士大夫失去君主的眷顾和重用就像被弃置冷落的艺妓”温庭筠的人生际遇使他对女子的孤独无奈的心理感同身受。

温庭筠在酒席舞筵上与歌妓合作写艳情词时,其心境和这些“绣幌佳人”是同样凄清而又空虚的。

温词中女性的情感与词人潜在的心态是如此接近,于是就产生了浑然一体、真切动人的情感魅力了。

大概也由于这个原因使温词“悲愁深隐几似无迹可求”总的说来, 温庭筠是一位才华横溢又仕途不顺的词人。

温庭筠在词中大力塑造女性形象也是第一家,温词中的女性形象魅力动人,却从动人的外在形象中透出深沉的哀伤。

结合以上所述,温庭筠在词中反复摹写的女子哀婉的心境其实也是在对自己人生不遇的凄凉哀痛的心境的无意识的反复咏叹。

温庭筠自己恐怕也难把握他想在词中寄托什么,但是“无限心曲”已寄托其中,因此他的词才显得迷离惶惑、含混游移、丰富浑成,又温词不仅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开了先声,更以其具有代表性的面目一新的词章开创了文人词创作的新格局,对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⑴张惠宋代词学审美理想【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⑵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⑶杨海明《唐宋词史》【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⑷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