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神奇的蛋壳(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神奇的蛋壳(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神奇的蛋壳(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神奇的蛋壳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空瓶吞蛋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粗粮宝宝总动员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详案神奇的蛋壳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设计意图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大班科学神奇的蛋壳教案3篇

大班科学神奇的蛋壳教案3篇

大班科学神奇的蛋壳教案3篇大班科学神奇的蛋壳教案1【设计意图】可以让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是语言领域非常重要的才能提升【活动目的】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3、能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较为明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能简单记录,并能较为明晰地表述自己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2、操作材料:蛋壳〔分成两半〕,两支削尖的铅笔,粗吸管〔操作材料老师和幼儿每人一套〕;3、记录表、笔;4、红色的水、滴管。

经历准备:幼儿对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开场局部播放视频《小鸡出壳》;引出问题: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还是凸面容易被啄破?根本局部1、实验:验证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

〔1〕猜测———请幼儿考虑是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老师在预设的记录表中记录和统计幼儿猜测结果。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引导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老师演示实验;老师讲解实验详细要求并强调:手握铅笔的位置;铅笔与吸管的间隔;蛋壳中心;手拿蛋壳的方法;实验的顺序〔先啄凹面再啄凸面〕;记录啄破所需要的次数。

〔3〕交流实验的结果,引导鼓励幼儿自己说出结论。

〔4〕老师小结: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凸面不容易被啄破,所以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薄壳构造原理〔建筑学术语〕2、实验:解释凸面承重力强的原因。

〔1〕猜测:为什么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2〕老师演示实验:用可见的“水”代替作用于蛋壳的无形的“力”,将有色的水分别滴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小结: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力量就比拟大,所以凹面容易被啄破;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这样的话力量就比拟小,所以凸面不容易被啄破,可以承受更大的力量。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世界》第二节“神奇的蛋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蛋壳,了解蛋壳的结构与功能;探索蛋壳的奇妙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壳的构造、种类及功能,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种类的蛋壳。

2. 通过实践探索,发现蛋壳的奇妙用途,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了解蛋壳的结构与功能,探索蛋壳的奇妙用途。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种类的蛋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鸡蛋、鸭蛋、鹅蛋等不同种类的蛋壳,放大镜,实验材料(如醋、水、蜡烛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邀请幼儿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揭晓答案后,引导幼儿观察蛋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认识蛋壳(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蛋壳,组织幼儿观察、比较,了解蛋壳的构造、种类及功能。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蛋壳的细节,并用彩笔记录下来。

3. 实践探索(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蛋壳除了用来孵化小动物,还有其他用途吗?”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并分组进行实验。

如:将蛋壳放入醋中观察变化,用蛋壳做蜡烛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以蛋壳为例,讲解如何用蛋壳制作手工作品。

随后,组织幼儿动手实践,发挥创意,用蛋壳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蛋壳的构造:外层、内层、膜蛋壳的种类: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等蛋壳的功能:保护胚胎、提供营养等2. 蛋壳的奇妙用途制作手工作品科学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蛋壳的更多用途,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我发现蛋壳可以用来做蜡烛,先将蛋壳洗净晾干,然后倒入融化的蜡,放入蜡烛芯,待蜡凝固后,一个独特的蛋壳蜡烛就完成了。

大班科学蛋壳的秘密教案3篇

大班科学蛋壳的秘密教案3篇

大班科学蛋壳的秘密教案3篇大班科学蛋壳的秘密教案1【活动目的】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1、《小鸡出壳》挂图;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3、记录表。

【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

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蛋壳的构造和物理特性;2.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拱形面的承载能力;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蛋壳的构造和物理特性;2.拱形面的承载能力;3.实践操作。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引出蛋壳的构造和物理特性。

比如:•你们谁知道蛋壳是由什么构成的?•你们观察到蛋壳有哪些特点?2. 实践操作第一步:掏空蛋壳将打好的小洞放在碗上,颠颠地把鸡蛋倒在碗里,使鸡蛋的壳处于碗口向下,轻轻敲击鸡蛋的上端,使鸡蛋的上端碎裂。

再用手指轻轻撕开碎裂的部分,把鸡蛋的里面倒掉,慢慢用水洗干净。

第二步:加强蛋壳的承载能力1.取出一枚鸡蛋,并取一张纸巾,将纸巾在纵向上对折,并沿着对折线撕掉一部分,做出一个纸条形状。

这个纸条的长度应该是能够搭到实验架的两个支撑点并落在鸡蛋上表面的长度。

2.将这个纸条放在鸡蛋上,中间是凹下去的,两头要有点微微向上翘,两个端点要搭在实验架的两个支撑点上。

3.将装着鸡蛋的实验架尽可能地压低,使自己满意。

4.注意观察:经过压缩后的鸡蛋壳内的空气分子被迫更加紧密地挤压在一起,同样面积下的压强增加了,壳也因此更加牢固。

这就是拱形面的承载能力。

3. 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蛋壳的构造和物理特性,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还不太注意,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细节思维。

3.教学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实验操作中,尤其是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我会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蛋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幼儿能够了解蛋壳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如薄、脆,但又具有一定的承受力。

2.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和实验,发现蛋壳在不同情况下的奇妙之处,例如拱形结构对压力的分散作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科学记录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2.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蛋壳的结构和特性,尤其是其拱形结构对压力的分散原理。

2. 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观察和发现蛋壳在不同条件下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1. 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蛋壳拱形结构分散压力的原理。

2. 鼓励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的蛋壳、蛋壳结构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接观察蛋壳的外观和结构,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认知。

例如,在讲解蛋壳的拱形结构时,教师可以拿着一个完整的蛋壳,用手指轻轻按压蛋壳的顶部,让幼儿看到蛋壳虽然薄,但在一定压力下并不会轻易破碎,从而引出拱形结构的话题。

2.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展示蛋壳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蛋壳看起来很薄很脆,那你们觉得它能不能承受一些重量呢?”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猜测和探索。

3. 实验探究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

教师为幼儿准备实验材料,如蛋壳、小木板、书本等,引导幼儿进行不同的实验,如在蛋壳上放小木板,然后逐渐增加书本的重量,观察蛋壳的变化。

《神奇的蛋壳》大班教案(精选7篇)

《神奇的蛋壳》大班教案(精选7篇)

《神奇的蛋壳》大班教案(精选7篇)《神奇的蛋壳》篇1设计意图: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很常见,圆溜溜的蛋宝宝惹人喜爱,不仅美味还会孵出小鸡来,这一切都吸引着爱探索的幼儿。

这些都为我们即将展开的主题奠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基础。

为了让幼儿更全面的了解蛋,我选择了故事《半个蛋壳》,把蛋壳易碎的特点巧妙的隐含在故事中,让幼儿跟着小老鼠一起欣赏与理解。

平常在家里,蛋壳是被丢弃的,幼儿不会感受到蛋壳的用处,以小老鼠皮皮与蛋壳的趣事为载体,赋予鲜活的形象与生动的场景,让幼儿发现原来看似没用的蛋壳也是很好玩的。

活动目标(一)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二)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活动准备(一)与家长一起收集、清理蛋壳,并带到幼儿园里来。

(二)半个蛋壳实物;PPT。

活动过程(一)出示半个蛋壳,幼儿想象1、这是什么?你觉得这半个蛋壳像什么?可以把它当成什么?2.半个蛋壳真好玩,像那么多东西啊!3.想知道小老鼠皮皮把蛋壳当什么了吗?我们请皮皮来告诉大家。

(二)欣赏,理解故事内容1、他把蛋壳当成什么?它为什么把蛋壳当成帽子?我们一起来学皮皮把蛋壳当成帽子来戴吧!(请幼儿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帽子”,并做戴帽子动作)2.他走啊走,来到哪里?它想过河,可是没有小船,也没有桥怎么过河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我们来看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过河的。

(播放课件)皮皮也很会动脑筋啊,想到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皮皮划蛋壳船过河吧!3.过了河,皮皮爬上了小山,走的真累,怎样下山又快又省力呢?(幼儿讨论)皮皮把蛋壳又当作了什么?4.皮皮把半个蛋壳带回了家,它又会把它当成什么呢?5.故事里,皮皮把半个蛋壳都当成了哪些东西?那最后半个蛋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蛋壳的旅行师幼游戏,跟着皮皮和蛋壳去旅行。

《神奇的蛋壳》大班教案篇2设计思路:幼儿园课程需要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

蛋壳是我们身边天天可见的东西,是我们生活中所用过的废弃物,用它做玩具,孩子们会觉得亲切、好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详细内容为“神奇的蛋壳”。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蛋壳的构造、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蛋壳的构造,了解蛋壳对鸡蛋的保护作用。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蛋壳的特征,培养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蛋壳的构造和特点,以及蛋壳对生命的保护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蛋壳的特征,动手操作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鸡蛋、放大镜、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鸡蛋,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让幼儿观察鸡蛋的外观,引导他们关注蛋壳。

2. 例题讲解(1)介绍蛋壳的构造和特点,通过PPT展示蛋壳的剖面图。

(2)讲解蛋壳对生命的保护作用,让幼儿了解蛋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发放鸡蛋,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蛋壳,并描述其特征。

(2)组织幼儿进行蛋壳实验,观察蛋壳的坚韧性和透气性。

4. 小组讨论(1)让幼儿分组讨论蛋壳的用途,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

5. 创意手工(1)发放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让幼儿创作关于蛋壳的手工作品。

(2)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构造:外层、内层、气室特点:坚韧、透气作用:保护生命2. 观察与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蛋壳,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1)画出蛋壳的构造,如外层、内层、气室。

(2)描述蛋壳的特征,如坚韧、透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创作,让幼儿了解了蛋壳的构造、特点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关于蛋壳的资料,进行分享和展示。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蛋壳的韧性和稳固性;
2.能够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3.能够归纳出科学原理,形成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准备一枚鸡蛋;
2.硬纸板、剪刀、胶布、麦穗棒等材料;
3.准备好实验室或者教室。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
引导孩子们了解蛋壳的结构,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
1.每组学生拿出一个鸡蛋,将鸡蛋用硬纸板和胶布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半球形的外壳;
2.将这个半球形的外壳放置在桌面上,用麦穗棒慢慢加压;
3.观察鸡蛋外壳的变化,让学生用手触摸鸡蛋,感受其韧性
和稳固性。

3. 归纳总结
1.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会不会变形
或者破碎?
2.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出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说明原因。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们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认知。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他们认真思考、不断探究,自主发现了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纠正不良学习状态和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活动目标1、探索蛋壳的承重力,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幼儿了解蛋壳的形状与其承重力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拱形结构的特点。

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蛋壳若干(洗净并晾干)。

各类重物,如积木、玩具小汽车、小玩偶等。

实验记录表和笔。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鸡蛋有初步的认识,知道鸡蛋有蛋壳、蛋清和蛋黄。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鸡蛋,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鸡蛋里面有什么呀?”引导幼儿回忆鸡蛋的结构。

教师接着提问:“那你们觉得鸡蛋壳脆不脆弱呀?它能承受重量吗?”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2、猜想与假设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实验记录表,让幼儿在表格中写下自己对蛋壳承重力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一旁倾听并记录幼儿的猜想。

3、实验操作教师示范第一个实验:将一个蛋壳平放在桌子上,然后轻轻地在蛋壳上放置一块积木。

观察蛋壳是否能承受住积木的重量。

接着,教师示范第二个实验:将蛋壳倒扣过来,形成一个拱形,再在上面放置积木,观察蛋壳的承重力有何变化。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重物放在蛋壳上,尝试观察和记录蛋壳在不同放置方式下的承重力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轻拿轻放重物,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放置方式和重物。

4、交流与分享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小组的实验记录,讨论为什么蛋壳在拱形时能够承受更多的重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拱形建筑的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力。

5、拓展与应用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既然拱形的蛋壳这么厉害,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拱形结构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蛋壳的拱形结构,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了解蛋壳的拱形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让幼儿明白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原理。

2、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原理。

(2)怎样培养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1)鸡蛋壳若干。

(2)铅笔若干。

(3)积木若干。

(4)平板、记录表、水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对鸡蛋壳有一定的认知,知道鸡蛋壳易碎。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展示一个完整的鸡蛋,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2)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外形,然后提问:“鸡蛋壳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敲碎鸡蛋,取出蛋壳,再次提问:“现在看看蛋壳,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2、认识拱形结构(1)教师拿起蛋壳,向幼儿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看,蛋壳的形状像什么呀?”(引导幼儿发现蛋壳的拱形特点)(2)在黑板上画出拱形的形状,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拱形。

3、实验一:铅笔戳蛋壳(1)教师将蛋壳凸面朝上放在平板上,问幼儿:“如果用铅笔戳蛋壳,会发生什么呢?”(2)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用铅笔戳蛋壳凸面,观察现象并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铅笔戳不破蛋壳凸面呢?”4、实验二:积木压蛋壳(1)教师将蛋壳凹面朝上放在平板上,然后在蛋壳上逐渐添加积木。

(2)引导幼儿观察蛋壳能承受多少块积木,并记录下来。

(3)教师提问:“这次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多积木呢?”5、讨论与总结(1)组织幼儿讨论两个实验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蛋壳是拱形的,拱形结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两边和下方,所以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这就是蛋壳神奇的地方。

”6、拓展应用(1)教师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建筑物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向幼儿介绍这些建筑物也是利用了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压力的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蛋壳》。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蛋壳的性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壳的基本性质,知道蛋壳的组成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蛋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蛋壳的性质。

难点:蛋壳的微观结构,以及如何运用蛋壳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蛋壳、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蛋壳、画纸、颜料、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关于蛋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蛋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让学生了解蛋壳的基本知识。

3. 动手实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蛋壳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亲身体验蛋壳的性质。

4. 创作展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蛋壳进行创作,可以是拼贴画、装饰品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蛋壳的组成:无机物、有机物、水分2. 蛋壳的结构:外壳、内壳、气室3. 蛋壳的性质:坚硬、透光、透气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蛋壳的组成和结构。

2. 谈谈你对本节课实验的感受。

3. 思考一下,除了制作艺术品,蛋壳还能用在哪些方面?答案:1. 蛋壳的组成:无机物、有机物、水分。

结构:外壳、内壳、气室。

2. 感受:通过实验,我了解了蛋壳的微观结构,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

3. 蛋壳的用途:制作艺术品、作为装饰品、用于过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创作,对蛋壳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蛋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蛋壳的特性,探究蛋壳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壳的基本特性,知道蛋壳的用途。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蛋壳的用途,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蛋壳的基本特性,学会观察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鸡蛋、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枚鸡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呢?”(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新课内容讲解(1)教师讲解蛋壳的基本特性,如薄、脆、易碎等。

(2)介绍蛋壳的用途,如保护蛋内的生命、作为建筑材料等。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有洞的蛋壳,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个蛋壳为什么会有洞呢?”(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将鸡蛋放入醋中,观察蛋壳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蛋壳的细微结构。

(2)请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以“神奇的蛋壳”为主题的画作。

(2)让幼儿思考蛋壳还可以有哪些用途,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基本特性:薄、脆、易碎主要用途:保护蛋内生命、建筑材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鸡蛋,思考蛋壳的用途,并画一幅关于蛋壳的画。

2. 答案:蛋壳的用途有保护蛋内生命、作为建筑材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蛋壳的基本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和探索蛋壳的用途,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大班科学:奇妙的蛋壳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蛋壳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1、感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知道拱形物体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2、实验时能小心操作,会将猜想和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能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蛋壳、透明胶、粗吸管、铅笔若干;桌面教具;网上下载有关拱形建筑物的图片若干;长条卡纸(反面用双面胶贴好)、小积木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通过小鸡出壳的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到底是鸡姐姐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还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了蛋壳?”幼儿猜想并记录二、幼儿通过动手实验来感受受蛋壳凸凹两面所承受力的差异。

1、引导幼儿想象,用笔尖代替小鸡嘴,用吸管统一高度,保证每次用力大小一样。

2、幼儿每人拿几个蛋壳,用笔尖代替小鸡嘴在蛋壳凸凹两面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记录。

4、小结:师:“是谁啄破了蛋壳?”“蛋壳是从外面啄破的还是从里面啄破的?为什么从外面啄不容易破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蛋壳是什么样的?”(是拱形的、半圆形的、……)“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原来拱形的物体表面都能承受很大的力,不信,我们用这张小纸条来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三、幼儿体验拱形的纸桥所能承受的压力。

1、“这儿有两张纸条,一个把它做成直桥,一个做成拱桥,我们来看看哪种桥的力气大?”2、教师介绍示范制作方法。

3、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个做直桥,一个做拱桥,然后实验(在桥面上放小积木)并做好记录。

4、大家把自己的记录结果说出来,得出结论: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四、拓展经验,知道拱形的表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师:“小小的蛋壳里面藏了这么多秘密,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造出了许多建筑物,我们小朋友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1、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拱形建筑物,丰富幼儿的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蛋壳》教学反思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了《奇妙的蛋壳》这一主题。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蛋壳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蛋壳的承受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幼儿了解拱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初步感知力学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蛋壳的承受力。

(2)帮助幼儿理解拱形结构能够增强物体承受力的原理。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实验中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如何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拱形结构的特点相联系,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1)鸡蛋壳若干。

(2)木板、书本、积木等重物若干。

(3)一次性杯子、铅笔、卡纸等材料。

(4)记录表、笔。

2、经验准备幼儿对鸡蛋壳有一定的认识,知道鸡蛋壳易碎。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展示鸡蛋壳,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鸡蛋壳很容易碎,那它是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神奇的蛋壳。

”(2)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2、实验探究(1)第一次实验教师将一个鸡蛋壳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在上面轻轻地放上一本书,观察蛋壳的变化。

提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蛋壳能承受住这本书的重量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次实验教师将鸡蛋壳倒扣在桌子上,再次放上一本书,观察蛋壳的变化。

提问幼儿:“这次蛋壳能承受住书的重量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第三次实验教师将几个鸡蛋壳拼接成拱形,放在桌子上,然后逐渐增加书本的数量,观察蛋壳的承受力。

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次蛋壳能承受更多的书了,这是为什么呢?”3、讨论与总结(1)组织幼儿讨论三次实验的结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我们发现蛋壳平着放的时候很容易碎,倒扣着放能承受一些重量,而拱形的蛋壳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这是因为拱形结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两边,所以它的承受力更强。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自然界》,详细内容为《神奇的蛋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蛋壳的特性,探索蛋壳的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蛋壳的形状、颜色和硬度,了解蛋壳的用途。

2. 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蛋壳的用途和特性。

重点:观察、比较、分析蛋壳,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鸡蛋、鸭蛋、鹅蛋各若干,放大镜,白纸,彩笔,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个鸡蛋,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鸡蛋、鸭蛋、鹅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蛋壳有什么作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神奇的蛋壳。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放大镜观察蛋壳,让幼儿观察蛋壳的细微结构。

(2)教师讲解蛋壳的硬度、透气性等特性,并引导幼儿思考蛋壳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蛋壳,并在白纸上画出蛋壳的形状。

(2)让幼儿将鸡蛋、鸭蛋、鹅蛋分别放在纸上,用彩笔描绘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提出问题:“蛋壳除了保护蛋宝宝,还有其他作用吗?”引导幼儿思考蛋壳的用途。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形状:椭圆形颜色:白色、浅棕色等硬度:坚硬透气性:透气2. 蛋壳的作用:保护蛋宝宝,透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鸡蛋、鸭蛋、鹅蛋,画出它们的形状,并和家人分享蛋壳的神奇特性。

2. 答案:根据观察,画出相应的蛋形状,并描述蛋壳的形状、颜色、硬度等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让幼儿了解了蛋壳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蛋壳,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进一步了解蛋壳的多样性。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蛋壳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蛋壳的神奇之处,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蛋壳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蛋壳的神奇之处。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蛋壳的神奇性质,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蛋壳、水、盐、醋、颜料等实验材料。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一颗神奇的蛋壳,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蛋壳的兴趣。

2. 探究蛋壳的性质:a. 观察蛋壳:让幼儿观察蛋壳的外观,感知蛋壳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b. 实验1:蛋壳的漂浮能力:让幼儿将蛋壳放入水中,观察蛋壳的漂浮现象,探讨蛋壳的密度问题。

c. 实验2:蛋壳的溶解:让幼儿将蛋壳放入醋中,观察蛋壳的溶解过程,探讨蛋壳的成分问题。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4. 蛋壳的创意运用:让幼儿利用蛋壳进行创意绘画或制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个关于蛋壳的亲子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参观鸡舍,观察鸡蛋的孵化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蛋壳的神奇之处。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观察、操作能力。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幼儿在亲子实验中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提问。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神奇的蛋壳”。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蛋壳的特性、用途以及与生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壳的基本特性,知道蛋壳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蛋壳的特性、用途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发现蛋壳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鸡蛋、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鸡蛋,引发幼儿对蛋壳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蛋壳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2. 例题讲解:a. 蛋壳的特性:坚硬、易碎、有孔隙等。

b. 蛋壳的组成部分:钙质、蛋白质等。

c. 蛋壳的作用:保护胚胎、透气等。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蛋壳,引导他们发现蛋壳的孔隙。

b. 分组讨论蛋壳的特性、用途以及与生物的关系。

c. 进行蛋壳保护实验,让幼儿体验蛋壳的保护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2. 内容:a. 蛋壳的特性:坚硬、易碎、有孔隙b. 蛋壳的组成部分:钙质、蛋白质c. 蛋壳的作用:保护胚胎、透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一个鸡蛋的蛋壳,描述其外观特点。

b. 画出蛋壳的结构图,并说明蛋壳的作用。

2. 答案:a. 蛋壳外观特点:有孔隙、坚硬、易碎等。

b. 蛋壳结构图及作用:蛋壳由钙质、蛋白质组成,具有保护胚胎、透气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观察不同种类的蛋壳,了解其特点。

b. 组织幼儿参观养鸡场,深入了解鸡蛋的生产过程,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神奇的蛋壳”这节课中,重点在于蛋壳的特性、用途及其与生物的关系。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蛋壳》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神奇的蛋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蛋壳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培养幼儿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壳的构造和特点,知道蛋壳对蛋的保护作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蛋壳的构成、特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蛋壳的保护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鸡蛋、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来一颗鸡蛋,引发幼儿对鸡蛋的好奇心,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观察鸡蛋,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蛋壳的结构,讲解蛋壳的构成和特点。

结合蛋壳的结构,讲解蛋壳的保护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小组讨论蛋壳的作用,并在纸上画出蛋壳的结构。

实验探究:组织幼儿进行蛋壳强度实验,观察蛋壳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化。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生物具有类似的保护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蛋壳》2. 内容:蛋壳构成:外层钙质、内层膜蛋壳特点:坚硬、有一定弹性蛋壳作用:保护蛋内胚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蛋壳,并标注出蛋壳的构成和作用。

2. 答案示例:画出蛋壳,标注如下:外层:钙质内层:膜作用:保护蛋内胚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深入了解了蛋壳的构成、特点和作用。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可能对蛋壳的强度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其他生物的蛋壳,观察它们的结构,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幼儿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世界》第三节《神奇的蛋壳》。

详细内容包括蛋壳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生物学的关联,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蛋壳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蛋壳的基本结构,认识到蛋壳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蛋壳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生物世界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深入理解蛋壳的神奇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鸡蛋、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拿出一个鸡蛋,邀请幼儿观察,引导他们说出蛋壳的特点。

通过放大镜观察蛋壳,让幼儿发现蛋壳上的小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蛋壳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生物学的关联。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蛋壳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蛋壳特点,以及蛋壳在生物生存中的作用。

画图表达:请幼儿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蛋壳。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蛋壳的特点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蛋壳结构:外层、内层、膜功能:保护、透气、适应环境2. 不同动物的蛋壳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观察身边的蛋壳,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答案示例:鸡蛋壳是坚硬的,可以保护里面的蛋黄和蛋白,同时具有透气性,让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呼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蛋壳的神奇之处。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收集不同动物的蛋壳,进行观察、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蛋壳(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

)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

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

(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