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文言文实词练习

高三高考文言文实词练习

17.殆 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 危险),物件殆( 接近)尽,唯 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 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18.当 李斯为秦相,当( 掌握)政。当( 在 )是时,敌虎视秦, 李斯令将当( 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 ( 判决 )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 相抵) 泽,于其当 ( 将 )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 任 )出使之职,守将涕 落曰:“此事,名我固当( 恰当 )。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35、 患 古时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 自诩于人前。其师患( 担心 )其未得要领。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 令其以法试之,未得。归之,训曰:“人之患( 毛病)在自诩,此或终 为患( 灾难)也。” 36 .或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 迷惑 ) 于嬉,嗜玩,或( 有时 )逃。愈惩其 曰:“ 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 倘若)匪恒,则或( 有的)师焉, 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 功。后或( 有人 )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 或者 ) 未易量。
9.察 郡守察〔 观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
察( 明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 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推举 )孝廉,足见帝之察
( 明智 )。 10.朝
邹忌旦日朝( 早晨 )服衣冠,于朝( 朝廷 )谏齐王。齐 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朝见 ),经数年之 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 朝代 )谋臣所景仰。
如蛮夷之鄙〔 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 兵法 )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 木为兵( 兵器 ),以疲惫之兵( 军队 ),遂灭秦。得天下 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 伤害 )其友,勿劝。 8.病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练习答案1、哀①伤心,哀叹②同情,怜悯③伤悼(为……哀叹)2、爱①喜欢,喜爱②爱惜,顾惜③吝惜④同情⑤爱戴6吝啬3、安①安定,安适②使……安③哪里④怎么⑤安慰4、按①用手压或摁②压抑,止住③巡行,巡视④追究,查究5、案①几案②通“按”审察,察看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6、拔①超越,超过②攻下③提拔④拔出7、白①白色②清楚③下对上告诉④明白,昭雪8、败①破败②败坏③失败④打败⑤凋残,衰落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②拜见③授予名位或官职④接受任命⑤拜上,呈上10、报①报告,告诉②回复,答复③报答,酬谢④报效⑤通“赴”,到……去11、暴①突然②同“曝”,晒③暴躁④凶恶,残酷⑤同“曝”,暴露,显露12、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③周到④备有13、被①覆盖②表示被动③被子④遭受,蒙受⑤同“披”,穿着14、倍①加倍②同“背”,违背15、悲①哀痛,伤心②同情,思念③叹息,感慨16、北①北方②特指元军③向北④败逃的人⑤打败仗17、背①脊背,背面②背上背着③背离,背叛④离开,引申为死⑤背诵18、奔①逃亡19、本①草木的根②本来,原来③来源④探求根本,考察⑤抄本20、彼①指示代词,那②他,他们③别人,对方21、逼①十分,极②强迫,威胁22、辟①开,打开②开设,开辟③同“避”,躲避23、蔽①遮住,掩护②隐藏,蒙蔽24、毕①完,结束②使……结束③全部①有利,便利②能说会道③就④灵活处置26、遍①全,全部27、表①外,与“里”相对②表明,表白③给皇帝的奏章④标记,作标记28、并①合并,吞并②并行,并列③一起,都④并且29、伯①排行第一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③同“霸”,霸主30、薄①微薄,薄弱②迫近,逼近③轻视,看不起④(土地)贫瘠⑤与“厚”相对6浅薄,微薄31、泊①停船②恬静,淡泊32、博①宽广,广博②换取,讨取①行走,徒步②脚步,举足两次为一步34、裁①裁衣服,剪裁②同“才”,刚刚③裁决④风格,样式35、苍①深绿色②灰白色36、操①拿着②从事,担任③掌握,操作④操守,品德37、草①草②在草间③初稿④结草:报恩38、策①计策,策略②马鞭③拄着(拐杖)39、曾①曾经②竟,竟然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0、差①差别②差错,错误③稍微地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41、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42、长①长(与“短”相对) ②擅长③一直,经常④生长⑤年长的人⑥长久的43、超①一跃而上②遥远44、朝①朝拜,上朝②使……朝拜③朝代(朝廷) ④早晨45、陈①陈列②陈述③陈旧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46、称①声称,说②号称,称作③称颂,赞许④适合,相称47、诚①确实,的确②真心,真诚③如果,果真48、出①外出②逃出③拿出④出现,显露⑤超出,超过⑥出京任职⑦使……流出49、除①台阶②去掉,清除③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50、辞①言辞②告别③推辞,拒绝④口供,讼词(受辞:受审讯) ⑤文体的一种51、驰①疾驱,车马疾行②向往③传播,传扬52、冲①交通要道②谦虚③虚,空虚④向,对着53、传①传舍:驿舍,客舍②流传③传授④流传的文字⑤传递,传送⑥文字记载⑦解释经的文字54、垂①垂挂,垂下②流传③临近④垂手55、次①临时驻扎和住宿②次序,按顺序排列③第二,其次④造次:仓猝⑤次第:情形、光景56、刺①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57、促①催促②紧、急58、错①镶嵌②交错,交叉③错误59、处①处于,处在②处所,地方③处理,安排④居住⑤相处,交往⑥置身,引申为享有60、达①到,到达②通达,通晓③得志,显达61、殆①大概,恐怕②危险③差不多④近于,接近62、怠①懒惰,松懈②轻慢,不恭敬③疲倦,疲乏63、旦①早晨②天,日③旦日:第二天④旦夕:指时间短⑤旦暮:从早到晚64、独①唯独,只有②残暴无道③岂,难道④老而无子⑤非独:不仅。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1. 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单选题]具备,具有全部,详尽器械,用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2. 具:具以情告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

3. 具∶百废具兴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4.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6. 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7. 俱:湖中人鸟声俱绝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9. 俱: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单选题]全,都一起,在一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飘游了几十里,10. 聚:聚室而谋曰 [单选题]聚拢集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11. 聚:峰峦如聚 [单选题]聚拢(正确答案)集合答案解析: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聚起来。

12. 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单选题]立即(正确答案)就,竟答案解析: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13. 遽: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单选题]立即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14. 决:孔子不能决也 [单选题]决断,判定(正确答案)解决答案解析: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词汇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汇单位存在,而非虚词的辅助性语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词汇。

一、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答案:1. 人生、死、丹心、汗青;2. 春江、潮水、海、明月;3. 花径、客、蓬门、君;4. 红豆、南国、春、几枝;5. 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

二、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1. 燕山、雪花、大、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广泛运用。

实词不仅仅是文言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表达意思、描绘景象的重要工具。

掌握实词的使用,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实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有些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读。

此外,实词的用法也需要注意,有些实词可能有特定的搭配或者固定的用法,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总之,实词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实词对于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缺点)
10.病 (②困苦、困乏。) 第③句翻译: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 要被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1.察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③虽不能察,必以情 (了解,细究)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看得清)
12.策 (⑦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⑥的翻译: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穿丝履,着缟衣。 形容生活豪华。)
12.策
()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计策、策略) ③策扶老以流憩,时表矫首疏而辞遐观记 (拄着) ④故策之而知得失之策计。说 (论筹序划、谋划;策划) ⑤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鞭打,指驾驭) ⑥苏轼作《教战守策》 (政策)
7.薄
()
①事力劳而供养薄。
(少)
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微弱 )
③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 轻 )
④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迫近 )
⑤赢得青楼薄幸名
(厚度小)
⑥厚今薄古。
( 轻视 )
⑦薄田十五顷。
(贫瘠、不肥沃)
⑧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杂草丛生的地方)
7.薄 (⑤不庄重,轻薄) 露申辛夷:香草名
17.除 ( ①台阶 )
18.辞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词,言语)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词,文学)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文言文实词翻译训练

文言文实词翻译训练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虽历久弥新,然其词义深奥,实词繁多,非经训练,难以通晓。

故吾辈今试以实词翻译为题,以助学者深入浅出,洞悉文言之精髓。

一、实词释义实词,文言文中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列举数例,以供参考:1. 名词(1)山:大山也。

(2)水:流水也。

(3)马:骏马也。

2. 动词(1)行:行走也。

(2)食:进食也。

(3)读:读书也。

3. 形容词(1)大:广大也。

(2)美:美好也。

(3)善:善良也。

4. 数词(1)一:一个也。

(2)二:两个也。

(3)三:三个也。

5. 量词(1)匹:一匹马也。

(2)束:一束竹也。

(3)石:一石米也。

二、翻译技巧1.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实词含义。

如:“子路,善也。

”(子路,善良之人。

)“善”在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善良”。

2. 对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对应起来。

如:“孔子,圣人也。

”(孔子,圣人。

)“圣人”在现代汉语中仍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3. 词性分析法:根据实词词性,推测其意义。

如:“其山巍巍,其水潺潺。

”(那山巍峨,那水潺潺。

)“巍巍”和“潺潺”均为形容词,描述山和水的特征。

4. 拆分法:将实词拆分成若干部分,理解其意义。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运行,犹如从中而出。

)“日月”拆分为“日”和“月”,分别指太阳和月亮。

5. 举例法: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实词意义。

如:“吾友张生,才高八斗。

”(我的朋友张生,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比喻才学过人。

三、翻译练习1. 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总结实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训练,学者应能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学习之路漫漫,还需学者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能精通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120个文言实词及练习课件

120个文言实词及练习课件

10、朝
①早晨;②拜访、拜见;③朝见(天子);④朝廷;⑤朝政;⑥ 朝代;⑦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例句: ⑪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 ⑫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⑬朝( )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⑭期年不听朝( )! ⑮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陈情表》 ⑯朝( )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游》 ⑰相如每朝( )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⑱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开济老臣心。《蜀相》 ⑲成语‚班师回朝( )‛‚朝( )秦暮楚‛ ⑳临邛令繆为恭敬,日往朝(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答案:⑪朝见(天子);⑫使……朝见;⑬早晨;⑭朝政;⑮朝 代;⑯早晨;⑰朝见(天子);⑱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⑲朝 廷/早晨。(10)拜访、拜见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 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 怎么,哪里。例句: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⑵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 )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 )附‛‚塞翁失马, 安( )知非福‛ 答案:⑪⑫使……安定;⑬疑问副词,怎么;⑭疑问副 词,怎么,哪里;⑮疑问代词 哪里,哪儿;⑯安稳,安定,安全;⑰安逸,安乐;⑱ 使……安定;⑲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⑳疑问副词, 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 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 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20个重要文言实词
120个
文言文实词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④隐藏, 躲藏 例句: ⑪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 地。《过秦论》 ⑫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人。《过秦 论》 ⑬爱( )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⑭秦爱( )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⑮嗟夫!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 赋》 ⑯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 ⑱爱( )莫能助 答案:⑪吝惜,舍不得,吝啬;⑫喜爱,爱护;⑬喜爱;⑭ 喜爱;⑮爱护;⑯喜爱;(7)通‚薆‛,隐藏,躲藏; (8)同情、怜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又重之以修能.(才能)来吾道.夫先路(引导)B.服.之而已(使……屈服)秋之为状.(情状)C.是以见放.(放逐)新沐.者必弹冠(洗头)D.国人皆劝.(劝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好像)答:D 劝,劝勉,鼓励。

形容,形体容貌。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非我也,兵.也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③佛印绝.类弥勒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两个“兵”的意思相同,两个“绝”的意思相同。

B.两个“兵”的意思不同,两个“绝”的意思相同。

C.两个“兵”的意思不同,两个“绝”的意思不同。

D.两个“兵”的意思相同,两个“绝”的意思不同。

.答:C ①兵器,②军队,③非常,④横渡。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点也(和)饿殍.遍野(饿死的人)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其中)假.舆马者(借助,利用)C.树.之以桑(种植)王则罪.岁(获罪)D.用.心一也(因为)秋水时.至(按时令、季节).答:D A.与,赞成。

B.中,内心。

C.罪,归罪,责备。

4.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用作状语现象的一项是【】A.欧阳子方夜读书。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答:C “王”是名词用作动词。

夜、犬、廷,是名词用作状语。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④夜.缒而出。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闻.寡人之耳者。

⑦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④⑤/②③/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③/⑥⑦答:C 讲析:①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④⑤名词活用为状语,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一项是【】A.叶徒相似,其实..不如。

..味不同。

B.孰视之,自以为C.丈夫..之往来,共其乏困。

..亦爱怜其少子乎? D.行李答:B 分析 A项“其实”意思是它的果实,C项“丈夫”意思是男子,D项“行李”意思是出使的人。

7.下列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志气..不从汝而死..日益微 B.几何C.将成家....而致汝 D.先帝不以臣卑鄙答:B 讲析: A项中的“志气”在句中为“精神”之意,现代汉语中指“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B项中“几何”在句中指多少(日子),现代汉语中也有此意。

C项“成家”在句中指安家,现代汉语中常指男子结婚或指成为专家。

D项中“卑鄙”句中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现在指品德恶劣。

8.选出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

例句: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思而不学则殆.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答:C 讲析:例句与C项都是“几乎,近于”的意思。

A项,危险。

B项,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D项,大概。

9、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

例句:斫而为琴,弦而鼓.之【】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B.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C.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D.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答:D 讲析:例句与D项都是动词,敲击,弹奏。

A.鼓动,动词。

B.名词,一种乐器。

C.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故以“鼓”为更的代称。

10、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

例句:收天下之兵.【】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而秦兵.又至矣 D.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答:B 讲析:同是“兵器”,用的是本意;其余三项皆为“部队、士兵”。

11、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河曲智叟亡.应【】A.吞二周而亡.诸侯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答:D 讲析:同为通假字,通“无”,没有。

A项:使动用法,使……灭亡;B项:丢失;C项:灭亡。

12、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余固笑而不信.也C.直前诟虏帅失信. D.愿陛下亲之信.之答:A 讲析:同为形容词,诚实的,忠实的。

B项:动词,相信。

C项:名词,信用。

D项:动词,信任。

13.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金就砺则利.【】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答:B 讲析:形容词,锋利、锐利。

A项:形容词,快。

C项、D项:有益的。

14.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A.使.天下各食其力 B.时周瑜受使.至番阳C.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答:C 讲析:同为动词,出使。

A项:动词,让、叫;B项:动词,派遣;D项:假设连词,假如、如果。

1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燕雀乌鹊,巢.堂坛矣。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序八州而朝.同列。

答:B 讲析:例句的“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看,示意”。

B项“巢”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语,“筑巢”。

A项“北”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方”。

C项“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D项“朝”是动词的使东用法,“使……朝拜”。

1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考虑,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例句:安能屈.豪杰之流【】A.以弱.天下之民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答:D 讲析:例句及其他句中的加点字都是使动用法,D项中的“乐”字是意动用法。

17、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C.赢粮而景.从 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答:A 讲析:例句与其他三句中的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

18.选出下列各题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词意义相同的项例句: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A.失时不雨. B.函.梁君臣之首C.但二月草已芽. D.履.至尊而制六合答:D 讲析:“履”是动词。

其它各句是名词作动词。

19.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名望、名声)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说明白)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闻名)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字)答:D 讲析:D项的“名”应释为“命名”。

20.阅读下列文段,比较文后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辨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别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是以知天下之君子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A.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辨”字相同。

B.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辨”字不同。

C.两个“非”字相同,两个“辨”字也相同。

D.两个“非”字不同,两个“辨”字也不同。

答:B 讲析:两个“非”都是“指责、批评”之意,第二个“非”后省略了代词宾语“之”;第一个“辨”意为“区别”,第二个“辨”意为“分辨”。

2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①昨日入城市..北顾。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归来泪满巾。

②赢得仓皇④颜色..适兄意。

..,鸡犬相闻。

⑥处分..憔悴,形容枯槁。

⑤阡陌交通⑦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⑧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⑨最喜小儿无赖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⑾初一..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交战,曹军不利。

⑿多谢⒀然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

⒁一时多少豪杰A.③⑧⑿⒀ B.②⑥⑾⑿ C.①⑤⑦⒁ D.②③⑧⒁答:D 讲析:①④⑤⑥⑦⑨⑩⑾⑿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分别是:“城邑、贸市”,“姿色、容貌”,“交错、通连”,“处理”,“妻子、儿女”,“活泼好玩、调皮”,“用来、推广到”,“刚刚、开始”,“多加、告戒”。

2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A.驴不胜怒,蹄.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答:C 讲析:A项中“蹄”、B项中“王”、D项中“绳”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中“翼”属名词用作状语。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小人寡欲则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的“远”、“丰”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⑤不如因善.遇之。

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A.①②⑤⑥ B.①④⑦ C.②③④⑦ D.⑤⑥⑦答:B 讲析: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众寡”用法相同的一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A.以先国家..动也。

..之急而后私仇也。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C.山东豪杰..圣听。

..遂并起。

D.诚宜开张答:A 讲析:例句中的“众寡”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众”字上,B项中“口舌”、C项中“豪杰”、D项中“开张”均是并列式合成词,意思分别为“说话”、“英雄人物”、“广泛”,只有A项中“国家”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在“国”字上。

2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失:通“佚”,散失。

)B.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科条:对史事科分条列,提纲挈领地编排记述。

)C.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

(毂:车轮中心用以插轴的部件。

)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股肱:大腿和胳膊。

)答:D 讲析:股肱:得力的辅助之臣。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浩浩怀山襄.陵襄:冲上,漫上 B.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诛杀C.禹为人敏给克勤.勤:勤苦,劳苦 D.声教讫.于四海讫:穷尽,达到答: B 讲析:应为“惩罚”。

2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雠:售,卖出B.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欺骗,诈说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害:迫害D.乃并复丰,比.沛比:和……一样答:C 讲析:害:嫉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