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索与思考【摘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投融资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设效率与质量。
本文针对传统模式、PPP模式、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各有利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优化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措施。
对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
在总结了各种模式的价值与启示,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对于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政府引导基金,风险管理,优化策略,社会资本合作,风险分析,结论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建设需求,如何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财政收入有限,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探索和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引导政府引导基金,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分析,探讨PPP模式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讨,为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优化策略和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的重要性在于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动力。
1.2 研究意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改善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实现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特点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具有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以及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
首先,大型交通项目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土地购置、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
以高铁建设为例,每公里的造价可能高达数亿元。
其次,从项目规划到建成通车,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期间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再者,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通常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需要在较长的运营期内逐步回收成本。
尽管如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1、政府财政投入政府通过税收收入等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方式,其优点是资金来源稳定可靠,能够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缺点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可能会影响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
2、银行贷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向银行申请贷款,以项目未来的收益或政府的信用作为担保。
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筹集大量资金,但需要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还款压力较大。
3、债券融资发行交通专项债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债券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但对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要求较高。
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1、 PPP 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某高速公路项目采用 PPP 模式,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社会资本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在一定期限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202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种融资模式应运而生。
其中,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手段。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BOT融资模式概述BOT融资模式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企业合作,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等环节交给私人企业负责。
在项目特许经营期内,私人企业享有项目的经营权和收益权,特许期满后,项目将移交给政府或公共部门。
这种模式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政府财政压力,提高项目运营效率。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政府与私人企业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政府则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
此外,我国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BOT融资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1. 吸引社会资本:BOT融资模式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资金来源。
2. 降低财政压力:政府通过与私人企业合作,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将更多资金用于其他领域。
3. 提高运营效率:私人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能够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运营效率。
(二)挑战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BOT融资模式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2. 风险控制:BOT融资模式涉及的风险较多,如项目运营风险、政策风险等,需要加强风险控制。
3. 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合作问题:在BOT项目中,政府与私人企业的合作是关键。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愈加复杂的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城市化进程中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方式、运营等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与投资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难题。
国内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投资模式,无法顺利运转,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二、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配套资金的投入。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常会通过发行国债、举办招标投标等方式来获得资金。
然后,政府将资金分配给各级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这些部门或单位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此种模式在过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下:1、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来源单一,且大多数资金来自政府财政,容易陷入缺乏资金的瓶颈。
2、管理方式陈旧: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以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管理,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限制了市场竞争的有效发挥。
3、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政府投资有限,而市场投资却在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调控下自由操作,且多数市场实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由于以上问题制约了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在研究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时,需要确立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创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的现状,保证每个投资者的公平竞争机会。
2、可行性原则: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需要具备可行性,不仅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而且要能够支持资金的投入。
3、风险控制原则: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减少项目投资的风险,并增强市场的容错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及对农村的启示
所 有消费 者在这 一数 量 水平 下 愿 意支 付 的价 格 纵 向 相 加 , 以得到社 会 为得到这 一既定 的公共产 品数量 可 愿意支付 的价格 , 一价格构 成 了提 供公共产 品的人 这 的总 收入 。但 是 由于 外部性 的存在 , 公共产 品 的提供 者 的总收入 总是小 于总成本 , 以公 共产 品的需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1 0 ( 0 9 0 —0 8 —0 1 7 — 8 72 0 )1 0 1 5
技
0
和 础设施 是农村 经济发 展 的根 基 , 在我 国 农村基 但 y
长 期 以来 一 直 存 在 着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投 入 不 足 的 问题 , 当前 的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已经 不 适 应 农 村 经 济 进 一
是 大 于 供 给 。 正 是 因 为 基 础 设 施 产 品 和 服 务 的 这 一 经 济 属 性 , 国 在 很 长 一 段 时 期 内城 市 基 础 设 施 都 主 我 要 是 由政 府 来 供 给 的 , 即政 府 是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的 主 要
丁芸 认为在 城市基 础设施 建设 方面 , 资主体 投
1 1 传 统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投 融 资存 在 的 问 题 . 1 1 1 投 融 资 管 理 体 制 落 后 ..
卢 胜[ 认 为投融 资管 理体 制 落 后 主要 体 现 在两 1 ‘
收 稿 日期 : 0 8—1 一O 20 1 4
第 9卷 第 1 期
2 009正
Vo_ l 9, NO. 1
1月
Jn 2 0 a ., 09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分析与对策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分析与对策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建设好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促进投资、创造就业,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率。
然而,由于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常常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缺乏可持续的融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都是大项目,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投入和运行。
但传统金融市场只能提供短期资金,缺乏长期资金的供应。
此外,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风险和报酬的平衡,而金融市场上缺乏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难以吸引投资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模式。
例如,建立以基础设施为标的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通过将固定收益类债务证券的收益与基础设施收益结合,提供给投资者更加稳定、长期且安全的回报。
此外,政府可以引导机构投资者设立长期投资计划,或者开展基础设施项目的共同投资计划,将国家、私人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实现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不透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风险高。
而许多投资者缺乏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信息、现场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的了解,这使得他们难以评估风险和收益。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监管部门也难以确保项目的公开透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检查、监管、审计和评估,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开更多的信息。
政府可以制定法规和标准,约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行为。
同时,政府还可以启动一些透明的融资渠道,让广大投资者可以轻松地了解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情况和融资情况的具体情况。
例如,可以将建设项目信息、融资信息等重要资料挂在政府网站上,让公民可以随时查阅对学习了解底层信息。
三、政府赚取利润机会较少很多基础设施都属于公共服务,政府通常不会从其中获得营利性收益或者获得的收益率较低。
在建设投资中,高收益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高、回报低,往往难以吸引资本投入。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文献综述李建华【摘要】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tains a general direction change , which is from the extensive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o the core of the emphasis on people's urbanization focus 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normal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ele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key points are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operation,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2020.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straighten out the boundaries of government, make market play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and strive to explore a new typ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make relative reformation by the specific departments.%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要由过去粗放型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向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城镇化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发展成果的普惠方向转变.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城镇化工程推进的基础, 发力的关键点, 对于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解决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 理顺政府、市场主体参与的界限, 明确各方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关系, 努力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 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着力推进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114-117)【关键词】城市设施;城镇化建设;建设投资;城市经济【作者】李建华【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4通过对以往有关基础设施研究的文献检索与阅读,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自Aschauer(1989a,1989b,1989c)开始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实证关系的学术研究,从此对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Canning and Bennathan,2000;Justman,1995;Fay and Canning,1993等。
基础设施项目PPP融资模式研究
基础设施项目PPP融资模式研究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传统融资方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成为国内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民间企业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并通过收益的分配来实现投资回报和风险分担。
在PPP模式中,政府可以聘请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来协助管理和运营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PPP融资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特许经营(BOT)、运营性租赁(ROT)和合同制造(CPI)三种方式进行实现。
BOT模式主要是由投资者负责建设和运营,政府则根据合同规定提供给投资者稳定的收益来源,并通过合同规定时间内收回投资;ROT模式则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然后由私营企业租用,支付租金并承担维护的责任;CPI模式则主要是由政府与私营企业签订建设合同,在建设和生产的一定周期内支付或收取一定的费用。
PPP模式的优点是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和民间企业的优势,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果,而企业则可以更灵活地运营和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并以市场化的方式获取收益。
PPP模式同时也能够降低政府的融资压力,缓解政府的债务负担,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性。
然而,PPP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一方面,政府的监管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引起监管漏洞和信任危机;另一方面,PPP模式需要在政府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克服多种利益冲突和风险,而这些冲突和风险可能引起实际收益不达预期或亏损等情况。
在PPP模式中,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并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风险教育和沟通机制,加强对PPP项目的评估、对外公告和信息公开,以实现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稳步发展和良好运作。
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研究一、引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而社会各方面缺乏对其进行投融资的有效研究,这就导致了许多的投融资难题,限制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展开探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1.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环境等众多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改善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现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短缺、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风险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三、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难题1.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来源方面,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政府单一融资的压力。
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方面、资本市场相关监管政策等措施,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制定合理的融资模式在融资模式方面,国家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包括PPP、BOT等,建立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参与度。
3.提高融资透明度在融资透明度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公开信息平台、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提高融资的透明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信息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
4.建立基础设施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在投资风险方面,国家可以建立基础设施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风险的社会化,减少投资风险,提高市场参与度。
四、结论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制定合理的融资模式、提高融资透明度、建立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可以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难题,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融资模式研究》范文
《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融资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融资工具。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融资模式,分析其运作机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优化措施。
二、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1. 基本概念:REITs是指投资于不动产,通过将房地产的收益权转化为证券化产品,以基金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的一种金融工具。
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则是指以基础设施项目为投资对象的REITs。
2. 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
通过REITs的发行,可以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
三、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融资模式及运作机制1. 融资模式: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ABS)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
通过将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权或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并发行给投资者;而股权融资则是通过出售REITs的股份来筹集资金。
2. 运作机制:(1)项目筛选与评估:选择具有稳定收益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筛选和评估。
(2)资产证券化或股权融资:将项目资产或收益权进行证券化或通过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3)基金设立与运营:设立REITs基金,由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定期向投资者分配收益。
(4)信息披露与监管:对REITs的运行进行持续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的融资特点与优势1. 融资特点:(1)证券化程度高:将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权转化为证券化产品,便于投资者购买和交易。
(2)流动性好:REITs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可随时买卖。
(3)分散风险:通过投资多个项目,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综述
关 键 词 : 市基 础 设施 ; 资模 式 ; 目融 资 城 融 项
中图 分 类 号 :2 F9
1 国 外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国外 对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融 资 模 式 的 研 究 从 政 府 投 资 、 政 府 经 营 的模 式 开 始 , 要 起 源 于 在 政 府 干 预 理 论 。 参 照 经 主 济学 的发展史 , 府对 于市场 经济 的干 预始 于凯恩 斯 13 政 93 年 发 表 的《 向 繁 荣 之 路 》 其 中 包 括 了 政 府 对 于 基 础 设 施 通 , 的 投 资 模 式 论 述 。他 阐 述 了政 府 的 投 资 主 要 应 用 于 公 共 设 施 与 公 共 工 程 , 果 政 府 将 投 资 用 于 生 产 事 业 , 同 私 人 资 如 将 本 家 直 接 发 生 竞 争 , 加 速 生 产 过 剩 的 经 济 危 机 。 因此 在 并 国民经济发展 的初期 , 必须集 中精力 , 一次 性投人 大量 资金 用 于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周 期 长 , 设 资 金 难 以 建 在短 期 内得 到 回 收 , 之 社 会 间 接 资 本 在 时 间 上 是 不 可 分 加 ( 不 可 逆 ) , 便 是 这 种 政 府 直 接 投 资 、 接 经 营 的 城 市 即 的 这 直 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产生的原 因。 进 入 二 十 一 世 纪 后 , 观 国 外 关 于 基 础 设 施 融 资 模 式 纵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目融 资 是 近 年 来 发 展 较 快 、 用 范 围 较 项 应 广 、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 融 资 模 式 。这 主 要 是 西 方 政 府 根 据 也 城 市基 础设 施 的项 目区分 状 况 , 循 市 场 经 济 理 念 , 立 了 遵 建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 得 政 府 在 公 共 资 本 和 私 人 资 本 的 结 合 上 使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及风险分析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无论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地铁、机场,还是水电站、核电站、通信基站等,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投资。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因此投资者和政府需要思考一些创新的融资模式。
一、传统融资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
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进行。
政府出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 政府出资建设政府出资建设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建设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
政府通过财政部门进行资金的拨付,由政府出资进行建设。
2. 利用政府性基金政府和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政府性基金,在融资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政府性基金是政府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设立的特殊公共基金。
3. 国有企业出资建设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者建设者、投资者和运营者的角色。
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通过股权、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基础设施PPP项目与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同的是,PPP项目需要引入民间资本,PP开头即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社会力量之间达成合作共赢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会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与民间企业进行合作,由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责任,其中民间企业通常担当投资者和建设者的角色。
PPP项目的最大优势在于,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利益得以充分结合,政府一方面可以降低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专业的民间资本,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
三、风险分析然而,任何一种融资模式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基础设施PPP项目也不例外。
在PPP项目实践过程中,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了关键问题。
PPP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方面。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各种困难:融资功能减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相应的偿债机制,导致政府负债率持续增长,出现信用危机;企业没有自主选择项目的权力,把有成本的资金投资于周期长的公益项目,无法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政府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监管体系不健全,不能按出资人制度规范投资行为,导致建设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资金使用率低。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市场体系发育缓慢、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投资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些无一不是源于现有的单一政府投资行为以及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比例过低,投资总量不足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增长相反,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严重偏低,投资总量明显不足,历史欠账多,导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世行发展报告曾建议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15%,占GDP的3%-5%。
而我国从1952年到2003年的51年时间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计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8%,只占GDP的1.88%,远不及世行推荐比重,投资比例过低,资金不足。
2.政府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定位不明确由于路径依赖,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某些领域还在充当唯一的投资者,导致这些领域缺乏市场经济因素,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资金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00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含两项资金)城市建设投资总额719亿元,十四年间增长了5.4倍(1991年为134亿元)。
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急剧增大,预算内投资占城建资金的比重由1991年的50%下降到2004年的27%,再加上各种政策性收费再投资,政府投入占城建资金的比重仍然很大。
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
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随着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融资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当前中国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迅速发展,但其投融资形式主要以领导债务、银行贷款和国家基金等传统形式为主。
然而,这种投融资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1. 领导债务率高。
领导通过债券的形式来融资,但长期以来,领导债务率一直处于高位,这会增加国家债务负担,影响了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2. 银行贷款过度依赖。
尽管银行贷款便于出借和获得,但对于基础设施融资来说,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方式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增加传统贷款的融资成本。
3. 竞争力不足。
当前的融资方式限制了资本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发挥,这使得中国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国际间无法获得合适的融资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思路为了解决上述基本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种新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来完善现有的模式:1. PPP融资模式PPP是公共私营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该模式的融资是基于领导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建造机制。
该模式最能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能够为公有资产、公众利益和私营部门的盈利目的带来稳定和更好的支持。
关于PPP融资模式的探讨和发展中国领导从2014年开始实施PPP项目,但目前PPP融资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低收益、项目风险高和领导引导不足等。
2.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来融资,目的是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这种方式可以打破过去的融资方式,从而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负担。
在这种方式下,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贷款和流通性。
3. 混合融资混合融资是指各种资本市场中的金融工具都吸收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吸引来自不同来源的基础设施融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研究》范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巨大,单一的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
政府投资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单一的资金来源已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因此,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成为必然趋势。
银行贷款、企业自筹和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同时也带来了融资风险和管理难题。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的问题(一)融资渠道单一尽管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这导致资金来源不均,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稳定需求。
(二)融资风险高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融资管理的难度加大。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这导致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管理的措施(一)拓宽融资渠道为解决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包括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债券市场、推动PPP模式等。
同时,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金融工具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二)降低融资风险在融资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与投资策略
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与投资策略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各地政府竞相发力的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更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融资和投资策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合作,进行综合融资。
在融资中,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控和资金投入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而金融机构则可以提供贷款、股权等不同形式的融资支持。
政府的资金投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向国内外发行国债、提高公共服务费用等方式筹集资金。
但是,政府资金有限,只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部分,需与社会资本合作来共同承担融资责任。
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银行可以通过投放贷款的方式,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降低投资成本;而股权投资则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融资结构,降低社会资本的风险。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策略在融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灵活的投资策略。
在选择投资方向时,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
同时,需要考虑到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一种风险投资,同时也可以实现资产的长期价值增长。
在投资前,需要充分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包括政策支持、投资规模、回报预期等。
同时,需要制定投资计划和分散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资产收益率。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策略还包括投资形式的选择和投资组合的构建。
在投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组合方面,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同时也能够抓住更多机会。
总之,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投资策略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关键问题。
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合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投融资理论综述
CAIXUN 财讯-59-投融资理论综述□ 山西财经大学 范 瑞 / 文本文对投融资概念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意义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专门和较新概念尽微薄之力。
本文对投融资界定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信用原则,以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金融通活动。
投融资 信用原则 资金融通投融资体制内涵及性质“投融资”概念并不是由我国最早提出的,它是一个从日本引入的概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并且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投融资体制是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所连接起来的各类参与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集合,是形成体系的制度集合。
投融资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融资体制主要包括投融资主体行为、投融资制度、投融资机制、投融资工具、投融资环境。
投融资体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投融资交易是构成投融资体制的基本单元,投融资体制是投融资交易的保证;第二、投融资交易中财产权的界定,即明确界定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对象是投融资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第三、降低投融资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费用,是投融资体制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
投融资机制是指投融资过程中在政策设计、政策出台和政策实施等各个方面的统筹性、合理性、稳定性和创新性方面的机制,具体包括鼓励和支持项目发展的资金来源、使用方向、投入领域、投资渠道、投融资规模、过程监督、结果审计、综合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风险退出机制。
不同的行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来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银行业通过制定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来维护存款者的利益;证券行业应该设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风险退出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促进其提升价值、完善治理的有效外部约束;对于投资者而言,它是制约其行为、保护其权益的风险警示手段。
风险退出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它是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进行金融和非金融投资循环的关键,它也为风险资金的提供者评价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了依据。
项目融资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项目融资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项目的融资显得更加困难。
项目融资有很多模式,各有其特点和使用范围。
选择何种融资模式来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投资效率,成为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并具体分析BOT模式以求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问题。
标签:项目融资;BOT模式;基础设施1模式综述1.1TOT模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TOT模式(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具体是指东道国在与外国投资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外国投资者经营,凭借该设施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一次性的从外国投资者手中融得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外国投资者再把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东道国。
1.2ABS模式(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ABS模式(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即“资产证券化”的简称。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其基本形式是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成本较低的债券进行筹融资。
在西方,ABS 模式广泛应用于排污、环保、电力、电信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
1.3IIF模式(Infrastructure-Investing-Fund)IIF模式(Infrastructure-Investing-Fund)即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具体流程是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或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设立基金,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待所投资项目建成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其收益和风险由投资者共享、共担。
IIF模式的优点在于可积聚社会上分散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综述
【摘要】基础设施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巨大,因此针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融资方式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为今后研究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融资;投资主体;融资方式;投资效率
1 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应由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凯恩斯在《劳合·乔治能做到吗?》(1929年)和《通向繁荣之路》(1933年)以及罗森斯坦(1966)都强调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需要通过政府干预。
随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市场的作用也逐步开始被人们重视。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特性研究的成熟以及一些世界银行专家把市场、竞争、商业化原则、私人部门参与等因素引入基础设施及其投资的研究,改变了基础设施投资只能由政府提供的传统认识,拓宽了基础设施投资渠道。
如世界银行(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应向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转变。
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政府为主体。
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研究的不断深入,也逐步开始将基础设施投资主体转向市场。
例如王辰(1998)指出应在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从赢利与非赢利的角度界定基础产业的投资主体。
他认为竞争性、赢利性的基础产业由民间投资;非赢利性基础产业应主要依靠财政融资和政策性金融;丁芸在《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研究》(2007)一书中,根据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项目区分等理论,提出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等政策建议,并对利用城市经营、资本市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措城建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2 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研究
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包括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伴随基础设施投资额的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资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银行贷款的资金也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随之而来的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及各类新型金融工具使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逐步受到广泛关注。
伴随特许经营方式的项目融资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其后就有学者不断对
其进行研究。
英国学者Nevitt(1989)提出:“项目融资就是在向一个经济实体提供贷款时,贷款方查看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和收益,将其视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并将该经济实体的资产视为这笔贷款的担保物,若对这两点感到满意,则贷款方同意贷予”。
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2000年)认为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领域积极引入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将有利于政府提供现代优质的公共服务。
与传统筹资方式相比,项目融资能更有效地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问题。
张极井(2003)在《项目融资》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项目融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多种使用途径,认为项目融资应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张启智、严存宝(2008)比较详细的阐述了BOT、TOT、PPP、PFI、ABS的基本内涵以及各自实施的运作原理,提出了BOT、TOT、PPP、PFI、ABS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投融资方式,是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佳选择的理论观点。
3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
3.1 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银行的推动下,经济学家对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作用。
世界银行专家G·英格拉姆(1994)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活水平;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与经济产出同步增长,基础设施存量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我国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钱家骏、毛立本开创性地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引入了“基础结构”这个概念,认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以量化以致人们对它不够重视,应把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
1983年,刘景林从经济联络和基础设施的职能方面推进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认识。
3.2 实证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不断地对此展开了实证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采用四种方法:生产函数法、行为方法(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法)、向量自回归法(Vector Autoregssive,V AR)、横截面数据回归法。
Duggal·Saltzman and Klein(1999)将基础设施处理为技术增长限制的一部分进入模型,使得基础设施与技术进步呈现互动的关系,构造了一个“S”型的生产函数,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Binswanger、Khandker和Rosen-zweig(1993)利用向量自回归V AR法的研究表明,基础设施资本在短期
没有生产效应,只在长期才有;而MeMillin和Smyth(1994)利用美国1952~1990年数据,在其V AR模型中发现基础设施资本没有显著效应。
当前我国很多研究采用的都是生产函数法,如姜轶高、朱喜(2004)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1985~2002年间的基础设施存量,构建了Cobb-Douglas生产函数,得出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入增加l%,总产出水平将增加0.13%,由此证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徐淑红(2010)在应用永续盘存法估计1978~2007年间农村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出三个双对数型C—D生产函数模型,具体测算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绩效,明确了农村道路、自来水和电力设施的投资贡献度。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投资主体、融资方式和投融资效率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即表现为投资主体由单纯的政府投资转向民间资金的投入、融资方式的创新、融资体制的不断完善及投融资效率的提高。
但是,当前的研究尚不能完全解决基础设施投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在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方面,往往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各类政策的力度不强,导致当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还未很好地实现转变,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还没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潜。
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对经济影响分析方法上,主要表现为运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对于有些方法本身存在的弊端不能很好地消除。
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胜.改革投融资体制探索城市建设新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5(2):65-67.
[2]王秀云.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
[3]范九利,白暴利,潘泉.基础设施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4(1).
[4]岳伟,李根生.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1).
[5]张极井.项目融资[M].中信出版社,2003.
[6]张启智,严宝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选择:基于BOT、TOT、PPP、PFT、ABS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1.
[7]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