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部编历史 第13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农业技术、手工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2.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
3.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市兴起有什么影响?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5.拓展(5分钟)对比中古中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古中国社会之间的异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欧洲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欧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难点: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欧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欧发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欧社会的变化。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上册教案: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明白得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明白欧洲中世纪晚期在农村和手工业领域显现的新变化。
2.明白得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显现进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步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步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3.明白得农村都市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为欧洲向近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
重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显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显现。
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显现了新型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与庄园经济有何区别?对欧洲以后的进展有什么阻碍?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进展》,了解这一段历史吧。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史料1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这场垦殖运动的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西欧内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泽、草地等进行垦辟,是为内向性垦殖;二是对西欧周边地区的外向性拓殖,外向性垦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欧封建势力的对外扩张。
教师: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学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步扩大。
教师:新开垦的土地如何治理?学生: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都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史料214世纪早期,西欧显现饥饿,接着是瘟疫,人口急剧减少,许多农民和庄园主的财产至少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变化的经济条件再次要求调整契约安排。
留住佃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减少奴化义务……劳动服务不可幸免地被货币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户和(或)同意工资的劳工所耕种,这些劳动力自由地查找他们的工作。
教师:阅读上述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西欧的封建庄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劳役量减少并被货币地租所代替,佃户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逐步成为自由劳动力。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为本单元中的第一课,起承上启下,开篇之作用,本单元的标题是“走向近代”,主要是讲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其中包含三件大事:文艺复习——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积累资本,而本课主要讲述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上述三大事件发生的背景,也是西欧资本主义形成的前提。
2.本课分为两个板块: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第一板块主要叙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分别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生产关系出现了变化,进而导致了第二板块社会结构的改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本课主要承接第三单元第8、9课的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的发展相关内容,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庄园的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在农村出现,以富裕农民为主的租地农场主阶层成为农村的新生力量;农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手工工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了市民阶层,在西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两股力量成为了推动西欧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300字以内)1.通过观察示意图,对比归纳,了解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史料实证),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唯物史观),认识西欧社会开始在经济上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
2.通过对预设问题串的思考,调动已有知识,理解、解释(历史解释)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经济开始走向近代这一阶段特征。
3.认同近代西欧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时空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1.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
2.理解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的性质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新课导入。
展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西欧封建庄园”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西欧庄园的相关知识,进而叙述在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引入正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兴起和大学的兴起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掌握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发展和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封建社会、农业技术、手工业和城市兴起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农业技术进步和手工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以及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发展和城市兴起的主要史实,认识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情感,认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发展和城市兴起的主要史实,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农业技术进步和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大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文献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历史
授课人
课型
新授
课题名称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时
1节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生答:手工工场得到发展
4)商业发生什么变化?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生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提问: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生答: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学习第二部分: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①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国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
故事讲解导入,激发兴趣
二、
课堂互动,
四、
传授新知
【探究新知、答疑解惑】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提问: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教材共用两目来展示这一过程。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弱化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理论分析,减化了大革命过程的繁琐叙述,使《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内容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本目的地位更清晰。
《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理解《人权宣言》对于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及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有很大帮助。
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对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学习有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主要介绍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示了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西欧社会的历史变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欧封建社会这一段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城市的兴起及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展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史料和案例。
3.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5分钟)呈现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西欧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欧中古社会的历史发展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后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阅读分析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后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3.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材和参考资料,呈现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2.阅读材料,了解城市居民的地位变化,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拓展延伸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3.手工业发展为手工工场
原因: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
另一方面他们更多为市场而生产。
第三,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集中的手工工场特点
(1)商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
(2)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
4.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的意义
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美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材分析: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4、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课稿一、课程标准与本课的关系本节课程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以现代史为主基调的内容,阐述了欧洲现代文化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对欧洲的历史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欧洲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而且还能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己的思考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必修内容的分析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重要性。
2、知道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影响。
5、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后果。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五个阶段是欧洲历史上比较重要的转型时期,其中所发生的事件和变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欧洲历史的发展,还能够深刻认识到欧洲现代文化形成的基础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1、认识欧洲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转型时期,学生能够了解欧洲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能够理解欧洲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3、能够分析和判断欧洲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4、能够正确认识欧洲历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变革,掌握欧洲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和判断欧洲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成因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欧洲历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引入思维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
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
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
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
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
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
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
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
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
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
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
工生产。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
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
其他事务。
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由于农业发展、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
他们是土地
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
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
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
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
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伴随着市民阶级在
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
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
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
政治进程。
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
要因素。
教学反思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认识经济方面的变化入手,运用大量史料,引导
学生探究庄园制度的变化,了解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
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