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笔记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内部笔记

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内部笔记

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内部笔记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内部笔记,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内部笔记第十五章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导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本章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主要基本点如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

[学习内容提要]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互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

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做了进一步调整,以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通过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通过强化和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促使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经常的、广泛的干预和调节,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出现,但很不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笔记

区域经济学笔记

区域经济学笔记区域经济学这东西啊,就像一盘大棋局。

每个区域呢,都是棋盘上的一块地盘。

咱先说说区域经济学研究啥吧。

它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把各个地方的经济情况放大了看。

比如说一个小县城,那里的工厂、商店、农田啥的,就像一颗颗棋子,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厂需要从农田获取原材料,商店又要从工厂进货,然后卖给当地的老百姓。

这就像一个小生态系统,一环扣着一环。

要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像棋盘上的棋子被打乱了,整个小县城的经济就可能受到影响。

区域经济学还特别关心资源的分配。

这资源啊,就像锅里的饭。

有的地方资源丰富,就像锅里饭多,能养活更多的人,发展更多的产业。

可有些地方资源少,就像饭少,那咋办呢?这就得想办法合理利用资源,把有限的饭做出花样来。

比如说一些山区,可能矿产资源丰富,但土地不适合种粮食。

那就要把矿产资源开发好,用矿产换来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这就好比拿自己擅长做的菜去换别人做的菜,大家都能吃到更多样的美食。

区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很有趣。

就像一群小伙伴比赛跑步,每个区域都想跑在前面。

但光靠自己的力量有时候还真不行。

这时候就需要合作了。

比如说相邻的两个城市,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一个城市工业厉害。

那工业城市的工人想去旅游,旅游城市的人想买工业产品,这样互相合作,就像两个人互相帮助,都能得到好处。

可有时候也存在竞争,就像两个都想考第一名的学生。

这时候就得看谁的策略更好,谁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再说说产业布局吧。

这就像种树,要把不同的树种在合适的地方。

有些产业适合在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就像大树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

而有些小型的手工艺品产业,可能在一些宁静的小乡村更能茁壮成长,就像小花小草在山间溪边更有生机。

如果把大树种在小水坑里,肯定长不好;把小花种在大马路上,那也活不了。

所以产业布局得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来,交通、劳动力、市场需求等等因素都得考虑进去。

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政策就像一阵风,吹向哪里,哪里就可能发生变化。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卷面安排:1、填空(10)2、名词解释5-6 3、简答题3-4 4、计算题5、论述题第一章导论1、区域】: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区域的经济学概念】: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3、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有限的空间范围。

2)区域一般来说包括于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有时可能相等),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驶控制权。

3)区域在经济上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地区。

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独立的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

4)任一区域在全国或更高一级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4、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3)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4)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5、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结构、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地理结构及组成单元、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结构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去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到区域的任何部分。

(待补充)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经济区为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经典理论:1、古典区位论18世纪,欧洲古典经济学家,如康提隆、斯密、毕什等探讨并论述过运费、距离、运输等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特点: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2、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杜能V.Thünen,区位论的鼻祖,《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开创经济过程与空间的联系1820-1830背景:19世纪初,德国农业面临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耕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

区域经济学 课堂笔记 全书梳理 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 课堂笔记 全书梳理   课程整理概要

区域经济学1 学科特性① 年轻性(60年代在世界范围兴起,直至90年代才在中国范围内兴起,一方面说明其“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即“包容性”) ② 应用性 ③ 前沿性第一章 区域和区域经济学一 区域的概念:1 内涵① 区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空间具有“层次性”) ② 在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尽可能完整: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③ 承担特殊的专业化职能(在全国或者较高系统)二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一)在西方:1 从经济问题的产生于矛盾的激化:2 从学科渊源:(由古典区位论发展而来) 1826年 , 杜能 ,《农业区位论》,市场距离为核心影响因素;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劳动力、运输为影响因素;1932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1940年,廖什,《消费中心理论》1960年,艾萨德,《区位分析法》(二)在中国:1 改革开放之前:以“生产力布局学”为前身2 改革开放之后:放权、让利【※】中国改革30年中引发的突出的区域经济问题:(1)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基尼系数)① 0.45:国际区域经济不平衡警戒线②中国省域基尼系数:1978年:0.162004年:0.47③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域之间的差距最大,而且在同一省内,县域之间的差异比省域之间的差异更大。

(2)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3)地方保护主义严重(4)地区之间的分工协作效益丧失(5)资源两覅额和环境污染三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研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研究内容1 区域机构(产业结构)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2 区域经济自组织区域经济增长要素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模式3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与优化4 区域分工与联系5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6 区域经济政策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2 对比分析法3 系统分析法4 数量分析法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注: 我国实行的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一 均衡发展模式:(1950-1978年)案例:在50年代,我国产业布局是“畸形布局”,基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沿海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4%,却占工业比重的70%。

人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专业课复习笔记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分校

人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专业课复习笔记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分校
育明 北京校区 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2016 人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真题考试内容复习策略
一、人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部分参考书(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吴易风
《高级宏观经济学》
戴维·罗默 苏剑 译
格弹性为-1.8,1、问酒精的价格弹性为什么高,其属于什么产品。2、如果酒精的需求价格弹性低, 请问是否应该管制以及如何管制;如果酒精饮料的需求价格弹性高,请问是否应该以及如何管制。
三、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课程分阶段授课内容(育明课程规划)
以下是育明教育考研课程的授课规划,整个授课规划由本专业统考博士生组织设定,结合了本专 业考试命题的实际,借鉴了历届育明成功学员的复习计划和成功经验,是育明教育考研课程授课质量
育明 北京校区 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同地方出现。复现可以是相同的词重复出现,也可以是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复现的解题意义 在于:如果判断出一个未知填空与上下文的那些已知词汇有复现关系,只要从选项中选出与那些词汇 意义相同的就是正确答案。
二、人大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中心独家)
2012 年人大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专业一“经济理论”真题 一、宏观经济学部分
育明 北京校区 资料来源: 人大考博资料、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
1、什么是资本黄金水平?如何判断一国资本处在大于或小于资本黄金水平?中国资本积累过高, 我国采取哪些来影响资本积累过高?
人大经济学院历年考博真题、考试信息、辅导课程 咨询育明考博陈老师扣扣:547063862 2013 年人大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专业一“经济理论”真题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非均衡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开放性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真题,考研笔记,复试流程,考研大纲,考研经验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真题,考研笔记,复试流程,考研大纲,考研经验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区域经济学专业一、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全国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2002年该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7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排名第一。

2004年“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该专业隶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学科1996年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概况我校区域经济学专业是国内最早创立、并始终处在学科发展前列的区域经济学学科点。

在全国的生产力总体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获得一项国家社科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社科三等奖,这在全国同类专业中是唯一的;该专业是最早和最完整从国外引进“区位论”理论的研究单位,为国内区域经济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该专业于1999—2001年推出国内第一套共计16本“区域经济系列丛书”,总结了国内近20年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对国内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05年编辑出版了“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这是国内第一套高水平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

我校区域经济学科点是全国区域经济学专业教师培训中心、国内区域经济学术研究与交流中心、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会长单位。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我们联合其他重点学科点,主办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已连续召开十届,对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而形成的应用经济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科学。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孙久文)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孙久文)
????3?????1???2??????3????1??1???2???????3?2??1?12?1826?1234?pevt??pvet??6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孙久文
第一讲

导论
要点: 界定基本概念 介绍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 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流派 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


工厂规模既受一般技术经济因素影响,又 受特定区位的条件影响。衡量最优规模有 两个标准:一是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 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用这两个标准确定 的最优规模是不一致的,单位产品生产成 本最低点为平均成本最低的那一点,而总 利润最大点为边际利润为零的那一点。企 业规模越大,布局越集中;反之,则布局 越分散。

n MinF=f*Min(∑miri +rk) ⅰ=1 式中F为单位产品总运费,f为运费率, m1(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燃料重量, r1为i原、燃料的运距,rk为产品运距。上式含 有若干假设条件,主要有:①所研究的是一个 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成本一致;②只研究一种 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③ 原料地与市场已知;④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 比。

以这些概念为基础,韦伯提出了衡量工业布局 指向的指标——原料指数(MI): 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的重量 原料指数(MI)= ———————————— — 制成品重量 若MI>1,则工业为原料地指向,因其耗用了一 部分地方失重原料;若MI<1,则工业为消费地 (市场)指向,其耗用了较多广布原料;若 MI=1,则工业可灵活布局。
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 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 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 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 多样化。 自从有了区域的概念,才有在此之上的与 区域有关的各类学科。所以,我们应当把 区域概念的建立作为区域经济学产生的起 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1 区分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1956年胡弗《区域经济学导论》(1)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区域。

(强调空间)①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多为具有相对完善的点、线、面结构的功能区。

如:地域生产综合体、行政—经济区、核心—边缘区,通常为异质区。

②人们出于研究的目的划分的经济区域,通常属于同质区。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

(强调经济活动)①区域经济指的是特定的经济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经济活动。

②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或国际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并不具有宏观经济的基本属性。

④国家尺度以下的地方经济,以及城市经济都可以被看作是区域经济。

⑤在中国,区域经济往往还特指行政区经济。

2 经济区域的特点。

(1)、有限的空间。

(2)、往往包括在一个国家的疆域内。

(3)、经济上完整。

(4)、在经济系统中具备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3 古典区位论的缺陷。

(1)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2)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往往不一致¥(3)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导致区际间不平衡(4)研究方法局部均衡,静态(5)单纯考虑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区域早期区位论:重商主义贸易观古典贸易与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古典的区域经济学时期——古典的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出接近区域实际的、可具有应用型的区域模型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区位与区位决策的含义。

(1)区位:指可以供(经济)活动选择的位置或者是(经济)活动位置的确定过程。

区位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的最有利的有限空间范围。

(特定空间,寻找最优空间过程)(2)区位决策:人类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不得不为自身或所代表的机构(企业、社团、政府等)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读书笔记最近终于把郝寿义、安虎森的《区域经济学》看完了。

⼀直想重温⼀下区域经济学的经典读本,本来想看那套经典的《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册》,不过过于庞⼤的内容让⼈望⽽却步,最后选择看郝⽼师出的书。

之前总有⼀种印象,国内的区域经济学界,很多都是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出⾝的,真正纯经济学出⾝的是少数。

之前看的⼀些区域经济的书,其主导思想和逻辑范式也都是经济地理的框架。

⽽这个学科最需要的是纯经济学背景出⾝的专家和相应的教材,⽽郝⽼师就是其中之⼀。

这本书的内容逻辑⾮常清晰,体系完整,看完之后受益匪浅,其中对城市经济、城乡边缘区经济、乡村经济的章节⾮常有必要。

另外,安虎森⽼师出的⼀本《新区域经济学》,也⾮常不错。

虽然我的知识结构完全偏向地理学,但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纯经济学背景的区域经济教材的出现。

其实这不但是教材本⾝的现象,涉及到学科领域也是如此。

区域经济界长期得不到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虽然多年前在国际上随着克鲁格曼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现象有所改观,但在国内,区域经济学界的这⼀现象仍然明显,既不受主流经济学的重视,也不受经济地理学界的待见,处境有些模糊。

我记得之前旁听过⼀次⾼级别的经济地理学的学术讨论会,这种现象就⼗分明显。

不过近年来,这⼀情况已有所改观,这得⼒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以及得⼒于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主导的多项区域规划的影响,从政策层⾯、理论层⾯和应⽤层⾯都对区域经济界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扯得远了,最后还是回到这本书,附上书中摘录的⼀些读书笔记:区域的本质是⼀种结构。

故任何经济活动的进⼊和推出,对区域的影响,都将遵循乘数定律。

强调区域空间的三元分法,在传统城乡⼆元结构分法基础上,增加了城乡边缘区,也即城乡结合部。

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创新能⼒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商品和劳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市场⼒的作⽤倾向于扩⼤差距⽽不是缩⼩地区之间的差距。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区域定义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古典区位理论: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

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

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

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

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包括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不同类型。

区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区域,即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特定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

2.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方面。

3.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地理专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学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行动和地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着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借鉴了地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空间差异性、集聚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人大区域经济学

人大区域经济学

人大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对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修改、补充和提高。

全书共分十一章。

第一、二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新区域经济观、“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四章重点论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区划的区域经济、特区经济、城市区域经济、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等;
第五、六、七、八、九、十章分别阐述以下区域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
第十一章主要介绍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将开辟一条具有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为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供区域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研究参考书,还可以供不
同层次的经济与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与管理人员使用。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6讲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都好比是一桶水中的一滴水。

任何一个买者买与不买,或买多与买少,以及任何一个卖者卖与不卖,或卖多与卖少,都不会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

于是,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这里的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

这样一来,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区分产品是由哪一家厂商生产的,或者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产品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那么,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

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单独降价。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所以,厂商既不会单独提价,也不会单独降价。

可见,完全竞争市场的第二个条件,进一步强化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的说法。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这样,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

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

4)完全信息。

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这样,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符合以上四个假定条件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

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个性化的市场。

因为,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市场价格;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相同的,毫无自身的特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同种资源之间的报酬差距;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全的,任何一个交易者都不具备信息优势。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交易者的个性。

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相同的,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意识不到竞争;所有的生产者也都是相同的,也都是无足轻重的,相互之间也意识不到竞争。

因此,我们说,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理论分析中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一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1)市场的均衡价格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厂商的需求曲线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

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

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

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

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

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

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

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

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核心期刊总会反映年度热点问题)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纸上,不要打腹稿(这样有时候感觉自己给分点都答到了,实际上却相差很远),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考答案(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