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浙教版科学七上《生物与非生物》word教案-生物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生物与非生物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生物与非生物年级:初中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能够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
3.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3. 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及分类。
教学重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能够进行生物和非生物的分类。
2. 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中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二、讲解(10分钟)1. 介绍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2. 分别讲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讨论与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搜集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
2.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生物和非生物例子,并向全班汇报。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和特征。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讨论,了解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整理自己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例子,并进行分类。
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定义和区别,能够举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进行分类,掌握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讨论和实践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在以后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 .doc
(4)看视频,了解蜗牛的眼睛。
7.(1)进行实验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生:蜗牛反应最明显的是触角。
(2)蜗牛有触觉。
(3)思考讨论:可以检验蜗牛身体各处的敏感程度,同时也避免了对蜗牛造成的伤害。
8.观看视频。进行探究实验,并将结果表达交流:没有明显反应。说明蜗牛没有听力。
9.观看视频并进行实验后交流:如果放米醋,蜗牛有反应,会难受,两对触角回缩或身体缩回壳内,最后爬走。如果在蜗牛前滴几滴蔗糖溶液,蜗牛就会爬上前闻一闻,尝一尝。说明蜗牛有嗅觉和味觉。
10.进行总结:(1)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有听觉。
7.提出思考讨论题目:
(1)狗在碰到墙壁时会转弯,有些机械狗碰到墙壁时也会转弯。从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角度,比较两者有什么区别。
(2)岩石里的钟乳石能够慢慢长大,钟乳石是生物吗?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见过蜗牛吗?
在哪里见到的蜗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内容呢?
3.讲解:蜗牛是一种体形比较小的生物,用肉眼不容易观察清楚,因此我们要借助于放大镜来观察。怎样使用放大镜呢?
(1)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握住放大镜的手柄,食指、大拇指握住放大镜的边框。
(2)通过调整镜子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使观察得到清晰的物像。
(3)观察时,放大镜的镜面应该与视线垂直。
4.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2)我们就把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如:飞蛾扑火,植物的向光性。想一想,生物的应激性对它们的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1 生物与非生物 教案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能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2.能够说出蜗牛的形态结构包括口,两对触角,眼,足,并能初步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3.知道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形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蜗牛的形态结构。
3.蜗牛的感觉。
【教学用品】放大镜,蔗糖溶液,醋,蜗牛,餐巾纸。
【教学过程】1.引入:放幻灯片,上面有熊猫、海豚、天鹅、玫瑰、蘑菇、汽车、楼房等图片。
师:地球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事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但都可以划分成生物与非生物。
这章让我们首先一起学习观察生物。
2.新课讲授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歌,猜猜看唱的是哪种动物。
放周杰伦的《蜗牛》生:听后猜出是蜗牛。
师:我们在放假的时候就已经抓了些蜗牛,那么你们都是在哪里抓到的呢?生:路旁草丛里、墙角边、树下……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生:有壳、身体软绵绵的,有触角……师:大家都很有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蜗牛。
但是蜗牛很小,为了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我们知道了这是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的(学生回答)。
所以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要利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由透镜和镜柄组成,我们能将看到的东西放大就是靠透镜,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
那究竟它怎么使东西放大呢,我们将在以后学习透镜的知识时介绍给大家。
现在我们就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指甲,头发,教科书上的文字。
练习: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观察物体间的距离正确的是(B)A,贴着观察物体B,靠近观察物体C,远离观察物体D,随便怎么都可以师:看来同学们对放大镜的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那么首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型和它的运动情况,并把你观察到是现象记录下来。
师:总结并让学生将名称填入空格中。
提问1.蜗牛能在玻璃板上爬行,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吗?如果有痕迹,又有何用?2.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呢?生:思考并回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基础知识总结
第二章基础知识总结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眼、口、足、壳、触角它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没有听觉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等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第二节细胞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①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另还具有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1)镜座(2)镜臂(4)载物台(5)压片夹(6)遮光器(7)反光镜(8)物镜转换器(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目镜和物镜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上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左上方移。
(同向移动)(2)向外旋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下降;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一般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3)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观察(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5)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表皮展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后滴上红墨水染色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生理盐水,做成装片后最后用亚甲基蓝染色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七年级科学上册 2.1 生物与非生物教案 浙教版 教案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课后作业】作业本相关,并列举本地区动植物,越多越好。
四、关于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学中,让学生带上锄头去校园外面河边去挖,蚯蚓收获不多,但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好,不会拿起锄头就往下挖了。但对于蚯蚓本身的观察还不够,所以,这次把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之前先要对一些地方提出假设。然后回实验室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蚯蚓。
【作业】:课后搜索有关蜗牛的信息,或者发挥想象,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探究。
PS:小组协作培养,课堂纪律,注意聆听他人,遵守实验规X。
三、新课(2)
2、生物与非生物
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
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举。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由细胞组成
能进行新陈代谢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获得营养的方式 P71 练习1、2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时)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本节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蜗牛作为代表生物,通过对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引发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从而学会观察生物的基本技能,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蜗牛的结构名称和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对蜗牛感觉的探究过程,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蜗牛的探究,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说出蜗牛的结构名称和功能【教学难点】对蜗牛的探究课件等。
一、导入新课学生进入教室时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儿歌。
请大家用心观察,找出里面的生物来。
今天这堂课呢,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小生物--蜗牛,那么请问大家,你对蜗牛了解多少呢?二、新课讲授你对蜗牛了解多少?◆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蜗牛生长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蜗牛喜爱的食物: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稞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蜗牛黏液的作用主要有:1 蜗牛依靠腹足行进。
黏液可以润滑和保护腹足,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
2 蜗牛的腹足就像一个吸盘,吸盘要牢固吸在某个光滑的表面上就要有一定黏性的液体密封。
所以,黏液可以帮助蜗牛运动。
3 在冬眠或夏眠时,黏液干涸以后在壳口形成一个薄膜,把身体严密地封闭、保护起来。
4 蜗牛黏液还是一种天然抗生素,能够杀死蜗牛表皮上的细菌。
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它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边观察,边把观察到的写在任务单上(对于观察的顺序,等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再作总结分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
资源回收
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减 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修复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手段对受 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 生态平衡。
06
总结与展望
对生物与非生物的认识与理解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繁殖、感知等能力;非生物则 没有生命,如石头、金属等。
非生物在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能源
非生物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 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
非生物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生产和应用 ,如钢铁、塑料、玻璃等。
生物与非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微生物等控制 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减少对
形态多样性
动物在形态上表现出多样性,如大小、 形状、颜色、体态等。
行为多样性
动物的行为也表现出多样性,如觅食、 防御、繁殖等。
结构多样性
动物的组织结构也具有多样性,如骨骼 、肌肉、器官等。
分布区域多样性
动物分布在不同地域,适应不同的气候 和环境,形成了丰富的动物群落。
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特征
形态多样性
具有生命的实体,能够生长、 繁殖、感知和响应环境。
02
非生物定义
不具备生命的实体,如石头、 土壤、空气等。
03
分类
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分为无机物、有机物
等。
生物与非生物的共性与差异
01
02
共性
差异
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都受到物理和化学规律的影响。
生物具有生命特性,能够生长、繁殖、感知和响应环境;非生物没有 生命特性,只是被动地受物理和化学规律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当我们置身于世界之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和生命。
这些物体和生命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其中,有些是有生命的,有些是没有生命的。
那么,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活动的物体,它们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来维持生命。
例如,植物、动物都是生物。
它们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支持,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而非生物则是指没有生命活动的物体,例如石头、水、空气等。
这些物体没有生命,也不需要营养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它们没有感觉和意识,只是按照物理和化学规律进行变化。
虽然生物和非生物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生物需要非生物的支持来维持生命活动,例如空气、水、土壤等。
而非生物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生物的生命活动。
例如,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阳光也是非生物的一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从而进行生命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物和非生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食物、水等非生物来维持生命,同时也需要和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些生物和非生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生物和非生物是构成我们周围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
通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好地适应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将介绍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有理数、绝对值等概念。
2.1《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生物与非生物》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能够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并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或实物样本观察记录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图片,包括动植物、矿物等不同类型的物体。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为什么?”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特征差异,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当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并对比非生物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环节,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和非生物,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检验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掌握程度。
总之,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图片、提问引导、讲解生物特征等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分类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在自然界中,万物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大类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七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非生物》教案4 浙教版.doc
§2—1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通过观察,去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的都列出
动物和植物的区别关键的两点要强调
【课前准备】:蜗牛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学生每人一组,每组仪器:蜗牛,放大镜,酒精,蔗糖,玻璃板,棉花,手电筒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思路】
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对蜗牛的探究实验,获得蜗牛的各种感觉,引发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并学会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
然后通过学生举例、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2、设计小实验:蜗牛的力气有多大?。
七年级上册科学《生物与非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2.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使用科学术语描述生物特征。
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归纳生物与非生物的共性与差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他们对科学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对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认识相对模糊。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生物科学已有一定的好奇心,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没有生命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好奇心。
2.教学策略: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总结生物与非生物的共性与差异,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生物与非生物》
你对蜗牛了解多少?
蜗牛的品种
蜗牛的外形特征
壳
触角
眼
口 足
有反应,触角最敏感
壳
眼 足
口
触角
2、蜗牛的生理特征:具有——视—觉—、味—觉———、—嗅—觉———、
和触觉
听觉
————,但没有————。
落在地上的银杏叶到 底是 生物还是 非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就是 :
是否有生命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进行新陈代谢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应激性)
判断:
• 会弹钢琴的机器人和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是属于生物吗?
都是非生物
探究活动
• 观察蜗牛并思考,它有无视觉、味觉、 嗅觉、触觉、听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生物与非生物》
2020/9/22
生物与非生物
• 单位:桥头中 • 授课:陈芬
学习目标
• 认知领域: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和了解蜗牛的 形态结构
• 情感领域: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 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 悦。
自然界中物体分类: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千奇百怪,多姿多彩但 最终我们都可以将他们分为 生物和非生物 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观察生物课题1 生物和非生物
第二章观察生物
课题1 生物和非生物
知识题练
题练1(1)A(2)C(3)A解析:蜗牛是一种夜间活动,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农业害虫。
题练2 A 解析:判断生物的依据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现象、能新陈代谢、能呼吸、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题练3 D 解析:同上
题练4 B解析: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营养方式,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方法题练
题练5 C 解析:植物种子萌发、甘薯长出新叶子、鸭子质量的增加都能反应生物的生长现象。
题练6 C 解析:动物和植物都需要营养,所以选项A错误;动植物的区分主要看营养方式,不是看能否运动,所以选项B、选项D错误;
题练7 (1)微生物因为这些微生物还活着
(2)繁殖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改变环境(写出其中四点就可以)。
(3)C 解析:从胃里的杂物有昆虫尸体、植物纤维可以推断出该野生动物是杂食性的
(4)磨碎食物,帮助消化;或者补充矿物质等。
(答案合理都可以)
点拨:本题涉及到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综合,从本质和表象上了解生物与非生物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对于问题的猜测和推测结论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能力题练
一、1. D 解析: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没有听觉。
2.B 解析:新陈代谢是生物最主要的特征。
3.B 解析:从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属于生长现象。
4.B 解析: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看营养方式。
5.C 解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6.D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太阳。
7.D 解析:含羞草对刺激做出反应表现出的生命现象是有应激性。
选项A是繁殖现象;选项B是变异现象;选项C是遗传现象,只有选项D是应激性。
8. D 解析:生命现象要体现生命的特征。
9. A 解析:动与不动不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点。
10.C 解析:植物和动物都有应激性。
11.C 解析:根据不同环境中生物的个数可以知道生物适应生活的环境。
二、12.生物非生物13.繁殖生长14.营养方式光合作用从外界摄食
三、15.(1)触角外壳口腹足有一条亮亮的粘液带(2)害虫
(3)触觉、嗅觉、视觉、味觉听觉
点拨:此题看似是实验探究,但实质上是对蜗牛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考查,所以只要将基础知识识记正确,即可完成。
四、简答题
16.(1)触觉和味觉解析:昆虫通过触角要辨别出木屑和糖,实际上只要找出木屑和糖之间的主要区别即可。
(2)科学对照的方法解析:探究昆虫触角的功能,通过保留和剪去触角后对糖和木屑的反应的比较,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