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正投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下数学29.1 第2课时 正投影教案

人教版九下数学29.1 第2课时 正投影教案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高为3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cm,灯泡离地面2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0.08m,AM=2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AN=0.08m,AM=2m,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42m.∵BC∥DE,∴△ABC∽△ADE,∴BCDE=ANAM,即BC42=0.082,∴BC≈0.23(m).答: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1 29.1 投影第2课时 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 确定正投影的形状()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 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 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 ,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 )A .大于1.2mB .小于1.2mC .等于1.2mD .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 .故选D. 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三】 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2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 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 1B 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 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 2B 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 1B 1=AB =8cm ;如图③,作AE ⊥BB 2于E ,则四边形AA 2B 2E 是矩形,∴A 2B 2=AE ,△ABE 是直角三角形.∵AB=8cm ,∠BAE =30°,∴BE =4cm ,AE =82-42=43cm ,∴A 2B 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 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 =8cm ,灯泡离地面2m ,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 、E 处,灯罩的直径BC 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 =0.08m ,AM =2m ,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 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 的长,再根据△ABC ∽△ADE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 、E 处,AN =0.08m ,AM =2m ,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 =42m.∵BC ∥DE ,∴△ABC ∽△ADE ,∴BC DE =AN AM ,即BC 42=0.082,∴BC ≈0.23(m). 答:灯罩的直径BC 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投影》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下册《正投影》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策略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讨一个正投影的相关问题,促进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小组讨论、互评互改,让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鼓励小组间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体策略如下: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正投影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以下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步骤,探索正投影的性质和规律;
-学会运用已知知识和方法,解决未知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注重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正投影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样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正投影》公开课教案_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  正投影》公开课教案_5

26.1投影第二课时(正投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学习《正投影》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投影知识,正投影是一种特殊的投影。

学习正投影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学习后面视图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几何体由于位置摆放的不同,它们的正投影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正投影的规律。

然后介绍了视图这一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

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投影知识,具备了学习正投影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不能把握中心投影、平行投影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的正投影时引起错误。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正投影性质,以及动手画几何图形正投影的过程,感受正投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作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正投影性质,画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难点】正投影性质,画几何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媒体与手段】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探究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什么叫投影?它分几类?分别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举手回答)2、新课引入观察下列投影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学生小议,举手回答出平行投影中的特殊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正投影,板书课题——正投影 教师根据特殊的平行投影介绍什么叫正投影,板书正投影定义。

二、课堂探究:探究1: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 )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动画,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出规律。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一. 教材分析《正投影》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9-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正投影,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变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由于正投影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2.正投影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正投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正投影的图片和案例。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投影现象,如建筑物的影子、手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投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正投影。

同时,通过几何图形的正投影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讨论其在不同角度下的正投影,并绘制出来。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正投影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正投影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提问和回答,巩固学生对正投影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正投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正投影应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正投影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投影与视图 正投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投影与视图  正投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3

29.1投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投影的相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注重生活中相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准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情境引入】活动1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自主探究】活动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出示教材101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活动5:问题1出示两幅图,观察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区别:。

问题2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思考、互相交流。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9.1 第2课时《正投影》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9.1节《正投影》是立体几何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学会如何运用正投影来描述和分析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投影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往往难以摆脱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势,对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学会运用正投影来描述和分析几何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投影的概念及其在描述几何体形状和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突破平面思维的束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正投影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投影模型、投影仪、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投影实例,如房屋、树木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投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正投影?”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幻灯片呈现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习正投影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1《投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1《投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1《投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9.1《投影》是本册的一个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以及物体在投影中的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投影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投影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投影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

2.能够运用投影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概念。

2.投影的性质。

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投影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概念。

2.讲解法:对投影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3.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投影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和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用于展示投影的原理。

2.准备投影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一些投影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在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引发学生对投影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投影吗?”让学生回顾已知的投影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投影的性质,如相似性、直线与平面的交角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投影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正投影》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正投影》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正投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正投影》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几何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和投影规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和作法,能够运用正投影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正投影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九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和投影规律的理解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正投影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正投影的作法。

2.能够运用正投影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和作法。

2.难点:如何运用正投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正投影的规律。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正投影知识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正投影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立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库:准备一些有关正投影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投影实例,如建筑物的投影、物体的影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投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正投影的定义、性质和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正投影的基本概念。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投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投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投影》教案1.通过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及正投影的概念.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3.会在投影面上画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4.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受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及正投影,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通过具体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投影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通过感受生活中的投影现象,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悟数学知识的奇妙无穷.3.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4.通过探究正投影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1.通过实例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及简单应用.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及正投影.第课时1.通过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3.会在投影面上画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受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2.认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1.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87~88.导入一:【师生活动】教师课件展示“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图片,学生观察欣赏.导入二: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非常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师生活动】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映电影《小兵张嘎》部分片段——小胖墩和他父亲在日军炮台内为日本人表演皮影戏,简单介绍有关皮影戏的知识,导出本节课的课题.导入三: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学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投影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家熟悉的名建筑导出本章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本章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片段或欣赏图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对皮影和日晷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知投影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认识概念思路一【师生活动】(1)学生举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形成影子的例子,教师点评.(2)教师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3)学生尝试总结什么是投影,互相补充,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课件展示图片:【结论】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师生活动】(1)教师展示探照灯发出的光线图片,学生观察.(2)学生思考:探照灯发出的光线与灯泡发出的光线是否相同?太阳光线与哪种光线相同?(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归纳,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然后归纳有关概念.【结论】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思路二【思考】(1)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影子,影子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本身、照射光线、形成影子的平面)(2)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吗?【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同思路一),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给出投影的一些概念.【结论】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分别用探照灯和灯泡作为光源,在教室的墙面上形成三角尺的影子.【思考】(1)探照灯的光线与灯泡发出的光线有什么不同?(2)太阳光与哪种光线相同?【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概念.【结论】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感知数学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活,通过观察、思考,抽象出有关概念,对投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共同探究【思考】(1)如图(1)所示的是同一时刻的两棵树及其影子,请你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并判断它是太阳光线还是灯光的光线.若是灯光的光线,请确定光源的位置.(2)请判断如图(2)所示的两棵树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并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3)通过上边的练习,请观察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后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共同归纳.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设计的练习,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得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不仅加深了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例题讲解(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 ,如图(1)所示,杆长为2 m .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并画出投影示意图.(2)一个正方形纸板ABCD 和投影面平行(如图(2)所示),投影线和投影面垂直,点C在投影面上的对应点为C',请画出正方形纸板的投影示意图.教师引导分析:(1)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点A的影子落在什么地方?(2)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点A的影子落在什么地方?(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出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4)当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如何画出顶点A,B,C,D的投影?【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完成画图及求解,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解:(1)①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一个点.因为标杆与地面垂直,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与标杆平行,使得影子与点B重合.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如图(3)所示,在Rt△ABC中,∠ACB=60°,AB=2,∵tan∠ACB==,∴BC==.∴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长为 m的线段,如图(3)所示的BC.(2)因为纸板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和投影面垂直,所以分别过点A,B,D作投影面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D',顺次连接A',B',C',D'即可.如图(4)所示的为所画的投影.[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对投影的理解和掌握,在巩固所学的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的正投影做铺垫,通过分析、思考、交流、解答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1)光线移动时,物体影子的大小、方向也随着变化,物体的形状与影子的形状有密切的联系.(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我们可以由投影与物体确定光线方向.(3)平行投影的应用:①根据阳光下影子的大小、位置的变化判断时刻的不同;②已知一个物体及其在阳光下的影子,可作出同一时刻另一个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③根据物高和影长的关系可以求物高或影长.(4)中心投影的应用:①根据点光源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及影子的情况判断点光源的位置;②已知点光源的位置,可以画物体在点光源下的影子.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2.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中的光线.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3.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1.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A.平行的B.聚成一点的C.不平行的D.向四面八方发散的解析: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平行的.故选A.2.下列投影中属于中心投影的是()A.阳光下跑动的运动员的影子B.阳光下木杆的影子C.阳光下汽车的影子D.路灯下行人的影子解析:中心投影的光源为点光源,平行投影的光源为阳光、探照灯光等平行光,在各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的投影为中心投影.故选D.3.下图是小红在某天四个时刻看到一根木棒及其影子的情况,那么她看到的先后顺序是.解析:根据平行投影的特点以及北半球影长的规律可知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故填④③①②.4.下列影子:①阳光下遮阳伞的影子;②灯光下小明读书的影子;③阳光下大树的影子;④阳光下农民锄地的影子;⑤路灯下木杆的影子.其中属于平行投影的是,属于中心投影的是.解析:①阳光下遮阳伞的影子、③阳光下大树的影子、④阳光下农民锄地的影子都是太阳光线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平行投影;②灯光下小明读书的影子及⑤路灯下木杆的影子都是灯光形成的影子.故属于平行投影的是①③④,属于中心投影的为②⑤.答案:①③④②⑤5.某一广告牌PQ旁有两根直立的木杆AB和CD,某一时刻在太阳光下,木杆CD 的影子刚好不落在广告牌PQ上.(1)在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CE及木杆AB的影子BF;(2)若AB=5米,CD=3米,CD到PQ的距离DQ的长为4米,求此时木杆AB的影长.解:(1)如下图所示.(2)设木杆AB的影长BF为x米,由题意,得=,解得x=.答:此时木杆AB的影长是米.第1课时1.认识概念平行投影中心投影2.共同探究3.例题讲解例题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92页习题29.1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92页习题29.1第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光线都是平行的B.太阳光线是平行的C.同一组物体的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是相同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置于阳光之下,但它们的影长相等,那么这两根竹竿的相对位置是()A.两根都垂直于地面B.两根平行斜插在地上C.两根竹竿不平行D.一根倒在地上3.下列投影不是中心投影的是()4.如图所示,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5.下列结论正确的有()①同一时刻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②物体在任何光线照射下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③物体在路灯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路灯的位置有关;④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影子的长短仅与物体的长短有关.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所示,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测得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米.7.如图所示,光源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 m,CD=6 m,点P到CD的距离是2.7 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m.8.如图所示,赵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直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影子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分别测得其长度分别为9.6米和2米,则学校旗杆的高度为米.9.如图所示,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 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 m.(1)请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 m,请你计算DE的长.10.如图所示,小华、小军、小丽同时站在路灯下,其中小军和小丽的影子分别是AB,CD.(1)请你在图中画出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用点P表示);(2)画出小华此时在路灯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能力提升】11.三角尺在灯泡O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影子(如图所示).现测得OA=20 cm,OA'=50 cm,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值是.12.如图所示,小明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 m,B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 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m.13.如图所示,光源L距地面(LN)8米,距正方形顶端(LM)2米,已知在光源照射下,正方形在左侧的影子BE长5米,求正方形在右侧的影子CF的长.【拓展探究】14.如图所示,王琳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走向路灯B,当他行到P处时发现,他在路灯B下的影长为2米,且恰好位于路灯A的正下方,接着他又走了6.5米到Q处,此时他在路灯A下的影子恰好位于路灯B的正下方.(已知王琳身高1.8米,路灯B高9米)(1)标出王琳站在P处在路灯B下的影子;(2)计算王琳站在Q处在路灯A下的影长;(3)计算路灯A的高度.【答案与解析】1.B(解析:只有平行投影的光线是平行的,而中心投影的光线是不平行的,故A错误;太阳光线是平行的,B正确;根据平行投影及中心投影的定义及特点知同一组物体的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D.因为B选项正确,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2.C(解析: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竹竿置于阳光之下,但它们的影长相等,那么这两根竹竿不平行.故选C.)3.D(解析:分别连接头顶和影子的端点,A,B,C中的两条光线交于一点,是中心投影,D中的两条光线平行,是平行投影.故选D.)4.C(解析:因为小亮由A处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离光源是由远到近再到远的过程,所以他在地上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C.)5.B(解析:①由于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所以同一时刻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故正确;②物体在灯光的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故错误;③物体在路灯照射下,影子的方向与路灯的位置有关,故正确;④物体在点光源的照射下,影子的长短与物体的长短和光源的位置有关,故错误.所以正确的有2个.故选B.)6.48(解析:如图所示,易证△ABC∽△DEF,则有AC∶BC=DF∶EF,解得DF=48米.)7.1.8(解析:∵AB∥CD,∴△PAB∽△PCD,∴AB∶CD=点P到AB的距离∶点P到CD 的距离.∴2∶6=点P到AB的距离∶2.7,∴点P到AB的距离为0.9 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2.7-0.9=1.8(m).故填1.8.)8.10(解析:如图所示,作DE⊥AB于点E,根据题意得=,即=,解得AE=8米,则AB=AE+BE=8+2=10(米).即旗杆的高度为10米.故填10.)9.解:(1)如图所示,连接AC,过点D作DF∥AC,交直线BC于点F,线段EF即为DE 的投影. (2)∵AC∥DF,∴∠ACB=∠DFE.∵∠ABC=∠DEF=90°,∴△ABC∽△DEF,∴=,∴=,∴DE=10 m.10.解:如图所示.(1)点P为所求的点. (2)EF为小华此时在路灯下的影子.11.(解析:由题意知三角尺与其影子相似,它们周长的比就等于相似比,因为==,所以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的比值是.故填.) 12.4(解析:如图所示,过点C作CD⊥EF,由题意得△EFC是直角三角形,且∠ECF=90°,又∠EDC=∠CDF=90°,∴∠E+∠ECD=∠ECD+∠DCF=90°,∴∠E=∠DCF,∴Rt△EDC∽Rt△CDF,则有=,即DC2=ED·FD,代入数据可得DC2=16,则DC=4 m.故填4.)13.解:由题意知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且LN⊥BC,∴DG∥EF,MN=DE=FG,四边形DENM与四边形MNFG是矩形,∴△DLM∽△BLN,∴=,解得DM=,∴MG=,同理,=,解得FC=13.∴正方形在右侧的影子CF的长为13米.14.解:(1)线段CP为王琳站在P处在路灯B下的影子. (2)由题意得Rt△CEP∽Rt△CBD,∴=,∴=,解得QD=1.5,即影长为1.5米. (3)由题意得Rt△DFQ∽Rt△DAC,∴=,∴=,解得AC=12.答:路灯A的高度为12米.本节课由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实物图片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学生欣赏皮影和日晷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导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结合生活中的影子图片,感知投影的概念,并观察不同的投影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师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画出图形,共同探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加深对有关投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培养了归纳总结能力,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投影的有关概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感知投影、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概念,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但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投影的有关概念,以建筑实例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以和影子有关的生活实例导出本节课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学生举出的与影子有关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投影的概念,再从观察不同的投影过程中抽象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并归纳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探究有关的例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教材第88页)解:如图所示.1.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都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投影是从实际需要(建筑、制造等)中产生的,它们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投影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科书以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引出平行投影的概念.中心投影的特征是投影线是由一点发出的,也就是说投影线是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而平行投影的特征是由光源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王华晚上由路灯A下的B处走到C处时,测得影子CD的长为1米,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处时,测得影子EF的长为2米,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米,那么路灯A的高度AB是多少?〔解析〕由于人和地面是垂直的,即和路灯到地面的垂线平行,故构成两组相似.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由题意知GC⊥BC,AB⊥BC,∴GC∥AB,∴△GCD∽△ABD,∴=.设BC=x,则=,同理,得=,∴=,∴x=3,∴AB=6.答:路灯A的高度AB是6米.第课时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1.通过动手操作画图形的正投影,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2.通过探究生活中有关正投影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探究正投影的性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1.正投影的含义.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88~91.导入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你能举出一些投影的生活实例吗?(4)阳光可能与物体垂直吗?如果阳光垂直照在线段上,会得到什么图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第(4)问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导入二:【课件展示】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如图(2)(3)所示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导出新课.解: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到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到投影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投影的有关概念和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为引出正投影的概念做好铺垫.一、认识概念【课件展示】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思考】(1)平行投影一定是正投影吗?正投影一定是平行投影吗?(平行投影不一定是正投影,正投影一定是平行投影)(2)正投影与物体的放置有关吗?(正投影是光线与投影面之间的关系,与物体的放置无关)【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设计意图]经过课前导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抽象出正投影的概念,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正投影概念的理解.二、探究性质探究一:线段在平面上的正投影思路一【课件展示】如图所示,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思考】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解析】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1B1;(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投影与视图 正投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投影与视图  正投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2

29.1投影(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2.学情分析投影知识是学习视图的基础,通过投影建立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联系,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投影是在影子的基础上再一般化、抽象化而形成的。

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不同位置,将投影分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体现了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正投影是与三视图相关的一种投影,正投影的特征是每条投影线都垂直于投影面。

教材中以铁丝和正方形纸片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具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含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

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是理解视图本质,发展空间观点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已有相关投影的初步感性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简单的物体的投影说明相关概念,归纳基本规律,不但是使学生对投影的理解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达到更高水平,更进一步培养使用几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目标和重难点1.目标(1)了解投影的相关概念,能根据投影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

(3)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2.重点:了解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正投影的含义并掌握其特征。

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归纳正投影的性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会从正面、上面、左面去看,得出平面图形,但正投影是再抽象化、具体化而形成的,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完整理解正投影的性质。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总结,完整地经历按照物体形状的维数由低到高(即一维、二维)讨论正投影的规律。

比如通过观察铅笔、正方形纸板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说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 投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 投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9.1投影》教案[教学课时]第1课时[学情分析]从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开始,就不断出现有关投影与视图的一些内容,影子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投影的概念是在影子的基础上再一般化、抽象化而形成的,所以学生对理解本节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投影,再通过图片认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探照灯、球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的瑰宝。

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有“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教师出示多媒体图片,引入新课;学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

)二、探究新知【出示多媒体】活动1:观察与思考举例或展示利用光线产生影子的生活现象和应用:(1)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面留下影子(可用教室灯光作试验).(2)驴皮影是利用灯光的照射,把影子的形态反映到银幕上的表演艺术.(3)电影或幻灯片.学生活动设计: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在墙面上投影来表演某些动物,可让同学们来说说日晷的构成和大致原理.同时,再请同学们举一些利用光线产生影子的例子.教师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大胆举出身边的例子。

2、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投影及相关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探究出结论。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29.1正投影-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29.1正投影-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空间几何体的正投影:能够正确绘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空间几何体的正投影,并理解正投影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实际应用:将正投影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机械制图等领域。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建筑物在不同光照下的影子,强调正投影的平行性和相似性,使学生理解这些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以长方体为例,演示如何从三个不同方向(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进行正投影,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投影与原长方体的对应关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投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正投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通过使用直观教具或三维模型软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克服空间想象能力的难点。
-在推导正投影的性质时,通过具体实例(如长方体的正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逐步提升其几何逻辑推理能力。
-设计实际应用题,如给定一个建筑模型的正投影,要求学生根据投影推断出模型的空间结构,从而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正投影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创新精神,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投影的定义及其性质:理解正投影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平行性、相似性、面积比等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1 第2课时 正投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9.1 第2课时 正投影教案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类型二】 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 ,高为3m 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 =8cm ,灯泡离地面2m ,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 、E 处,灯罩的直径BC 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 =0.08m ,AM =2m ,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 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 的长,再根据△ABC ∽△ADE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 、E 处,AN =0.08m ,AM =2m ,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 的正方形,则DE =42m.∵BC ∥DE ,∴△ABC ∽△ADE ,∴BC DE =AN AM ,即BC 42=0.082,∴BC ≈0.23(m).答:灯罩的直径BC 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 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9.1 第2课时 正投影

29.1 投影第2课时正投影1.理解正投影的概念;(重点)2.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这三个图分别表示同一块三角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其中图①与图②③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图②③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二、合作探究探究点:正投影【类型一】确定正投影的形状如图所示,左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解析:依题意,光线是垂直照下的,故只有D符合.故选D.方法总结:当投影面垂直于入射光线时,球体的投影是圆形,否则为椭圆形.若投影面不是平面,则投影形状要复杂得多.【类型二】物体与其正投影的关系木棒长为1.2m,则它的正投影的长一定()A.大于1.2m B.小于1.2mC.等于1.2m D.小于或等于1.2m解析:正投影的长度与木棒的摆放角度有关,但无论怎样摆都不会超过1.2 m.故选D.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类型三】画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析:第一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长方形,第二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第三个图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是圆且有圆心.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探究点二:正投影的综合应用【类型一】正投影与勾股定理的综合一个长8cm的木棒AB,已知AB平行于投影面α,投影线垂直于α.(1)求影子A1B1的长度(如图①);(2)若将木棒绕其端点A逆时针旋转30°,求旋转后木棒的影长A2B2(如图②).解析:根据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如图①,A1B1=AB=8cm;如图③,作AE⊥BB2于E,则四边形AA2B2E是矩形,∴A2B2=AE,△ABE是直角三角形.∵AB=8cm,∠BAE=30°,∴BE=4cm,AE=82-42=43cm,∴A2B2=43cm.方法总结:当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与原线段相等,当线段不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正投影小于原线段,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得投影的长度.【类型二】正投影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在长、宽都为4m,高为3m的房间正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白炽灯泡,为了集中光线,加上了灯罩(如图所示).已知灯罩深AN=8cm,灯泡离地面2m,为了使光线恰好照在相对的墙角D、E处,灯罩的直径BC应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1.414)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则AN=0.08m,AM=2m,由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可计算出DE的长,再根据△ABC∽△AD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答.解:如图,光线恰好照在墙角D、E处,AN=0.08m,AM=2m,由于房间的地面为边长为4m的正方形,则DE=42m.∵BC∥DE,∴△ABC∽△ADE,∴BCDE=ANAM,即BC42=0.082,∴BC≈0.23(m).答:灯罩的直径BC约为0.23m.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三、板书设计1.正投影的概念及性质;2.正投影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学案设计,力求具体、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多以操作、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等活动为主.比如通过观察铁丝、圆柱、圆锥等图形在不同位置时的正投影特征,归纳出物体正投影的一般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在介绍投影概念时,借助太阳光线进行投影实例的观察,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富有真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投影(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九下 《投影(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投影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教学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下图表示一块三角尺在光线照射下形成投影,其中哪个是平行投影哪个是中心投影?图(2) (3)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解:结论:图(1)中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形成中心投影;图(2) (3)中,投影线互相平行,形成平行投影;图(2)中,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即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指出:在平行投影中,如果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那么这种投影就称为正投影.(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安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1B1(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 A2B2(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2、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结论:(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一样;(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与P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Q时. P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3、例1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图(1);(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F,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P图 (2).分析口述画图要领解答按课本板书4、练习5、谈谈收获三、作业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 点可以取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D CA B,,,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D CABDC A B(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D C A B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E DC A B P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投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投影教案

第2课时正投影1.掌握正投影的观点,认识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关系.2.掌握线段、正方形、正方体的正投影的特点.阅读教材 P88-91 页,自学“思虑” 、 2 个“研究”与例题,掌握正投影的观点,以及线段、平面的正投影的三种状况 .自学反应独立达成后小组内沟通①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②正投影是一种特别的平行投影,它差别于一般的平行投影的不一样之处是.③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主要差别是.④平行投影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投影线照耀投影面;另一种是投影线照射投影面,这类投影就是正投影.注意划分正投影与平行投影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掌握正投影是特别的平行投影,是光芒垂直于投影面的特别状况 .活动 1小组议论例 1如图,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一样地点:①铁丝平行于投影面;②铁丝倾斜于投影面;③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必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状况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由此你能够猜想线段的正投影有什么规律?解:①铁丝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的形状跟大小与它自己完整相等;②铁丝倾斜于投影面,它的正投影仍旧是一条线段,但长度变短了;③铁丝垂直于投影面,它的正投影变为了一个点.①当线段AB 平行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 AB=A1B1;②当线段AB 倾斜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 AB>A2B2;③当线段AB 垂直于投影面P 时,它的正投影是一个点A3.以上的规律能够经过用铅笔作投影试验得出.例 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 Q(比如正方形 ABCD)放在三个不一样地点 :①纸板平行于投影面;②纸板倾斜于投影面;③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状况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由此你能够猜想得出什么规律?解 :①纸板 Q 平行于投影面 P 时, Q 的正投影与 Q 形状、大小同样 (即全等 );②纸板 Q 倾斜于投影面 P 时, Q 的正投影与 Q 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 (面积变小 );③纸板 Q 垂直于投影面 P 时, Q 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 .用作业本做一个投影试验便可得出结论.活动 2追踪训练(独立达成后展现学习成就)1.一条线段的正投影有可能比这条线段自己长吗?一条线段的平行投影呢?一条线段的中心投影呢?一条线段的正投影小于等于自己的长,这点以上已知总结了;而线段的平行投影有可能比自己长,这点可依据人在太阳光下的影长得出;一条线段的中心投影也能够比自己长,这点可依据人在夜间灯光下的影子得出结论.2.圆的正投影有哪些状况呢?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整相同 (即全等 ).活动 1小组议论例 3 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 上的正投影 .①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 如图 (1);②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 ADHE 垂直于投影面P,而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H 垂直于投影面P 如图 (2).解 :①如图 (1),正方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A1B1C1D1,它与正方体的一个面是全等关系.②如图 (2),正方体的正投影是矩形E1F1C1D1,这个矩形的长等于正方形的底面对角线的长,矩形的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矩形上、下两边中点连线A1B1是正方体的侧棱AB 及它所对的另一条侧棱的投影 .依据影子的形成是光芒被物体遮挡所形成的,因此要考虑到面与面,线与线的遮挡问题 .活动 2追踪训练(小组议论达成后展现学习成就)若把例 3 中图 (2) 的正方体以DF 所在直线为轴转动必定角度(0° -90°),其正投影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假如转动角度为锐角,其正投影的外形为六边形,假如转动角度为直角,其正投影为正方形,且与正方体的一个面全等.活动 3讲堂小结1.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叫做正投影.注意,正投影是特别的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不行能是正投影 .2.几种基本图形(线段、正方形、圆、正方体)的正投影分几种状况.3.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全等;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关于投影面的地点相关.教课至此,敬请使用教案当堂训练部分.【预习导学】自学反应①正投影②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③光芒是平行仍是交于一点④倾斜于、垂直于【合作研究1】活动 2追踪训练1.略2.略【合作研究2】活动 2追踪训练假如转动角度为锐角,其正投影的外形为六边形,假如转动角度为直角,其正投影为正方形,且与正方体的一个面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投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图形的正投影.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正投影.
情感态度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图形的正投影.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做投影、投射线、投影面、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2.下面两个图都是表示一块三角板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
(教师出示问题、图片,引入新课.学生回顾回答、观察思考,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复习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投影,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课前小组活动:让太阳光照射一根竹筷,在矩形的白纸上形成投影;让太阳光垂直照射矩形白纸,改变竹筷的位置、方向,再观察竹筷影子的变化.2.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的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结论:(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____A1B1;
(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____A2B2;
(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________.
3.课前小组活动:让太阳光照射一块正方形硬纸板,在矩形的白纸上形成投影;让太阳光垂直照射矩形白纸,改变硬纸板的位置、方向,再观察其影子的变化.
4.教师出示教材第90页图29.1-7.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结论:(1)当纸板P平行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与P形状、大小________;
(2)当纸板P倾斜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与P形状、大小________;
(3)当纸板P垂直于投影面Q时,P的正投影是________.
归纳: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实践、体验,课堂汇报交流.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实践、体验,课堂汇报交流.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正投影的好奇心、求知欲,为探索物体的正投影的性质打下基础.将课外的实物操作抽象为课堂中的直观图片,体现数学的模型作用.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探究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三、学以致用
例:(教材例题)画出如图摆放的正方体在投影面P上的正投影.
(1)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P;
(2)正方体的一个面ABCD倾斜于投影面P,上底面ADEF垂直于投影面P,并且上底面的对角线AE垂直于投影面P.
解:(1)如下图(1),正方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A′B′C′D′,它与正方体的一个面是全等关系.
(2)如下图(2),正方体的正投影为矩形F′G′C′D′,这个矩形的长等于
正方体的底面对角线长,矩形的宽等于正方体的棱长.矩形上、下两边中点连线A′B′是正方体的侧棱AB及它所对的另一条侧棱EH的投影.
, ,
图(1) 图(2)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师生共同点评.学生尝试分析,小组内交流后,解决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例题,达到巩固正投影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92页练习.
答案:
(1)圆柱的正投影是一个矩形.
(2)圆柱的正投影是一个圆.
2.底面与投影面垂直的圆锥体的正投影是( )
A.圆 B.三角形 C.矩形 D.正方形
(答案:B)
(教师引导、点拨方法、总结规律,共性问题做好补教,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小组交流.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效果,并能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教学.
五、师生小结
1.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对本节课你有什么困惑?
3.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习题29.1第3,4题.
选做题:教材习题29.1第5题.
(学生总结发言.教师补充完善.
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学生按要求课外完成.)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总结方法,形成知识体系,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一、复习引入三、学以致用
二、探究新知例1(教材例题)线段的正投影:四、巩固练习
正方形的投影:五、师生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